詳細的近義詞范文

時間:2023-03-22 07:40: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詳細的近義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近義詞 反義詞 詞匯習得 聯想

一、引言

詞匯習得是語言習得的根本,語言構建于詞匯間組織有序的序列中,語法則充當了這些序列的催化劑。沒有語法,語言可能會顯得支離破碎;而沒有詞匯,人類將無從表達任何事物。詞匯學習、積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英語學習開始的第一刻便開始了英語詞匯的記憶與積累。大多數學生都將詞匯習得置于英語學習的首位,而學生問得最多的便是:“如何更快、更好地記單詞?”英語詞匯經過古英語(Old English),中世紀英語(Middle English),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的變遷變得愈發充盈,詞匯量之大,在世界各國語言中占據首位。當然,一個人能掌握的詞匯量是有限的;同時,日常表達并不需要多“無窮”的詞匯量。即便如此,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學習、記憶更多詞匯仍然是讓很多學生倍感頭疼的問題。因為英語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學生聽、說、讀、寫、譯各項語言技能水平,詞匯量越大,對輸入語言的理解越好,輸出語言的質量也越高。

詞匯習得研究通常將詞匯知識劃分為接受性知識(receptive knowledge)和產出性知識(productive knowledge)。前者主要指在聽、讀過程中能識別詞匯意義的能力,后者則主要指學生能利用相關詞匯知識進行說、寫等語言輸出的能力(Nation[1],2001)。不難得出,接受性詞匯在數量上領先于產出性詞匯。另外,如何將更多的接受性詞匯轉化為產出性詞匯是很多英語專業學生面臨的又一個難題。

詞匯習得策略伴隨著詞匯習得的研究應運而生,傳統的英語詞匯習得策略,如拼讀記憶法,根據英語字母的發音規律,將音標標注與字母對應起來,建立字母群落和序列。聯想記憶法,將英語詞匯的結構與相關意義進行發散式聯想記憶。循環記憶法,通過反復記憶,循環往復,但通常收效甚微,學生們普遍認為耗時耗力,卻達不到預期效果。除此之外,還有通過大量的聽、讀材料的輸入,加大偶然性詞匯習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并最終將反復的偶然習得轉化成學生的接受性和產出性詞匯知識。

二、近、反義詞學習與英語詞匯習得的關系

與大量的英語詞匯習得研究相比,將近、反義詞的學習與英語詞匯習得結合的研究卻不多見。英語詞匯中的近義詞數量之多,很大程度上是其對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等其他外語的借用的結果。而英語中并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同義詞,語義關系相似的詞匯往往在其使用語境上各有不同,有的較正式,有的較非正式,而有的近義詞之間的語義關系相當微妙。因此,筆者在英語精讀課教學中,往往會在學生掌握了一定詞匯量的基礎上,引入相關近義詞的介紹。而對于差異較大的近義詞,也會順勢引導,指出其所適用的不同語境。這樣,不僅可以復習之前學過的詞匯,又能在一定語境中,在學生接受能力較強的情況下適時增加詞匯攝入。同時,筆者也會將語義相對,抑或相反的詞并置一起進行教學,對比鮮明,加上篇章內容語境的幫助,在增進學生詞匯量的同時,又加深了詞匯習得。兩者都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詞匯習得的寬度和深度。

不過,有關詞匯學習的理論,Higa[2](1963)經過對一組互有關系的詞與一組毫無關聯的詞的研究,指出詞匯間的語義關系聯系越緊密,學習難度越大。也即,相互聯系緊密的詞比毫無關系的詞更難掌握。鄧燕平(2007)[3]也指出“如果教師一味地把同義詞放在一起傳授,或者使用同義詞教學不適度而又解釋不詳盡,片面追求詞匯的數量,忽略或犧牲詞匯的質量和深度,就會產生反教現象……它們之間的區別卻會互相干擾……如果錯位,便詞不達意,語不得體,交際效果可想而知”。對于反義詞在英語教學的引入,還指出授課不當,解釋不清,也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Laufer[4](1990)也通過實證研究指出,近似語義關系的詞匯引入或教學會降低學生的詞匯習得。一方面,因為語義關系相近,使得學生很難分清它們之間的細微區別,也使得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焦慮。另一方面,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而言,他們對近義詞的學習熱情并不高,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只要能清楚表達某意義的一個詞匯就已足夠,對其意義相近的詞匯則并無多大興趣。

針對上述觀點,也有研究提出反證,Stuart Webb[5](2007)則通過其在日本進行的實證研究提出反證,研究表明在學生的已知、已掌握的詞匯基礎上,引入相關的近義詞匯比起讓學生學習與已知詞匯完全不相關的詞匯要容易。該研究將接受性詞匯知識和產出性詞匯知識都納入其中,多方面展示了適當地對已知詞匯的近義詞匯引入并不會加重學生負擔,相反,會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

三、任務型教學中近、反義詞的引入

筆者在精讀課教學中,會根據篇章內容、體裁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其中包括復述(retelling),解釋(paraphrase),下定義(definition)及詞匯或詞組替換(substitution)等。復述,要求學生對篇章的整體把握和概括,以及語言的組織架構,并避免使用篇章中的原文;解釋,主要針對文中的長句、難句而言,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使意義明朗化;下定義,則針對一些單詞的解釋,要求學生用英語對某些詞匯進行解釋;相對于之前所述任務類型,詞匯或詞組替換則顯示的是近義詞匯或詞組的引入。

復述(retelling)可以在所學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又可以組織學生聽音頻材料后組織進行,后者對學生語言技能要求更高。在復述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與文本或音頻中語義關系相似的詞匯或詞組避免字字重復原文內容,而筆者也會選擇適當時機提醒,激活相關的近義詞匯。解釋(paraphrase)對學生英語的駕馭能力要求很高,不僅停留在詞匯層面,在句型結構上也要求學生轉難為易,化繁為簡;若能較好地掌握一些詞或詞組相應的近義詞、詞組,則能較為輕松地將原文意義還原。而且,往往近義詞、詞組的搭配也相似,因此,對已知詞匯搭配知識的掌握順勢轉移(transfer)到新的近義詞、詞組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復記憶。很多詞匯記憶研究表明,詞只有在聯想網絡中才能更好地被記憶并儲存。而近、反義詞在任務教學中的引入,即使從一詞聯系到更多詞(相似或相對)的縱式聯想。例如,it occurs to somebody something相當于somebody comes up with something,縱式近義結構的引入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輸出更豐富,無論是在寫作還是翻譯中,并有效地避免了一詞多用的尷尬。

上述的近、反義詞的語義聯想,“……形成語義對或語義網,使生詞擁有牢固的附著點,從而擴大原有的組塊或形成更有序的組塊,促進記憶……這種語義聯想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形成牢固的組塊,能有效地促進記憶效果”(靳德海[6],2007)。

至于有研究者提出的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或因為講解的不深入,對有明顯區別的語義對不進行區分會造成“反教”現象,則視教師的具體操作和具體的任務設計而定。對于那些有明顯差別的語義對或語義網,教師應充分展示其不同之處,并以例句作出具體說明。

四、結語

因此,英語詞匯的學習不僅是新詞匯的不斷攝入,也是新舊詞匯進行聯想、重組的一個過程。本文所提到的近、反義詞的縱向聯想只是詞匯聯想、重組的其中一個方面。通過新舊詞匯間的重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出他們掌握的一些隱性詞匯,并將其納入原有序列,從而形成詞匯組塊,將其充分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的任務設計中,通過不斷操練,持續鞏固,使隱性詞匯轉變成接受性詞匯,再通過反復的語言輸出轉化成產出性詞匯??傊?,只要適時適當地將新舊詞匯組成近、反義詞塊,并通過各種任務設計反復使用、操練這些組塊,相信會對英語詞匯習得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參考文獻:

[1]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5.

[2]Higa,M.Interference effects of intralist word relationships in verbal learning[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3:170-175.

[3]鄧燕平.談英語同、反義詞教學中的‘反教’現象[J].惠州學院學報,2007(2):68-69.

[4]Laufer,B.Words you know:How they affect the words you learn[M].In J.Fisiak(Ed.),Further insights in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0:573-593.

篇2

一、主要經濟體經濟狀況與刺激政策調整動向

各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應急性的“治標”政策。包括高頻率大幅度降低基準利率、向金融機構大規模注資、央行購買債券、大幅減免稅費和發放消費券等超常規舉措。一類是長期性的“治本”政策。包括加強金融監管、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科技創新等。正是前一類政策,在較快地穩定國際金融局勢的同時,導致了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增加了各國政府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梢灶A計,隨著經濟的好轉,這類超常規之舉必然會逐步退出。但是,由于經濟復蘇進展差別較大,2009年下半年以來各國實施退出政策的步調并不相同。具體情況是:

(一)恢復較快的美國已開始為退出刺激政策熱身

受工業生產企穩回升和私人投資增長支持,2009年四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增速達5.6%,連續兩個季度環比正增長。在這一背景下,今年2月美聯儲上調商業銀行貸款貼現率25個基點至0.75%,把基礎貸款最長期限從28天縮短至隔夜,把短期資金拍賣工具最低拆進利率從0.25%提高到0.5%,并從3月8日起關閉該渠道。但是,由于中小銀行倒閉潮仍在持續,商業地產市場繼續惡化,失業狀況的改善不明顯,美聯儲今年3月聲稱,仍需在較長時期內把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的低水平。同時,美國政府還公布了鼓勵放貸機構減記還貸者部分或全部次級抵押貸款的新住房救援計劃。

(二)復蘇遲緩的歐盟繼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

歐盟經濟復蘇較慢,2009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長0.1%,遜于三季度的0.3%。去年12月以來,一些歐盟成員又遭遇了債務危機,即由于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余額占GDP比重過高,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了希臘和葡萄牙的信用評級,并暗示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也存在類似問題。對此歐盟應對比較遲緩,到今年3月底才拿出初步解決方案,致使歐盟經濟遭到嚴重沖擊,歐元區失業率由1月的9.9%上升到2月的10%。在這一背景下,今年3月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均宣布維持基準利率水平不變,也未調整“量化寬松”政策的規模。但歐洲各國政府都已宣稱要控制財政支出,以便削減政府債務。

(三)陷入通縮的日本實施了新刺激政策

2009年四季度,日本GDP環比增長0.9%,好于三季度卻遜于二季度。推動日本經濟回升的主要動力是對亞洲國家的出口增長,但日本繼續面臨內需低迷問題。到今年2月,日本核心CPI已連續12個月下降,陷入通縮的跡象明顯。近期豐田等日產汽車的召回事件也可能進一步影響日本經濟增長。為此,日本不僅在去年底追加了2009財年預算,用于擴充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促進住房投資、就業保障與環保,今年3月還通過了數字創歷史新高的2010財年預算案,大幅增加社保投入。最近,日本央行又宣布進一步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在維持原利率水平0.1%不變的同時,把向金融機構提供的緊急貸款金額上調一倍至20萬億日元。

(四)新興市場經濟體對待退出問題態度迥異

受大宗商品需求反彈推動,印度和巴西等資源出口國經濟快速回升,為防范通脹風險,2009年下半年起,兩國貨幣政策均逐漸轉向從緊,分別采取了加息和上調準備金率等措施,越南等國也采取了上調基準利率的措施。但由于制造業以及消費需求依然低迷,2009年俄羅斯GDP下降了7.9%,俄羅斯央行今年兩次下調基準利率50個基點至歷史最低的8.25%。

綜合各方面情況,對于世界經濟狀況和各國宏觀政策的下一步調整狀況,可以做出四點推斷:第一,在主要經濟體特別是美歐經濟出現持續穩定增長前,不應對世界經濟的元氣恢復盲目樂觀。第二,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和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會讓各國從實際出發謹慎漸進地實施政策調整,在時機和步驟上很難做到全球協同。第三,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經濟體把調控重點轉向超常規刺激政策的副作用,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第四,各經濟體今后會繼續推進長期性經濟結構調整,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力爭為下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期打好基礎。

二、世界經濟環境變化及各國經濟刺激政策調整對我國的影響

盡管今年世界經濟的恢復性增長有利于我國發展外向型經濟,但各經濟體的宏觀政策調整會不可避免地增加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一)退出進程不一對我宏觀調控的實施及效果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目前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尚待繼續鞏固,需要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但如果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在刺激政策的退出問題上不能有效協同,將增大我國宏觀調控的難度,影響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對經濟平穩運行造成沖擊。

(二)各國政策調整可能會導致“熱錢”流出沖擊我國金融市場

2009年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率先復蘇,外資看好我國發展前景的同時,境外“熱錢”也在加快流入我國股市和房市。今后隨著各國央行逐步收縮流動性,可能會導致熱錢無序流出,引起我國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劇烈調整。

(三)刺激政策的副作用使得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強

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逐漸好轉,今后全球能源資源需求會繼續增加,從而推動價格上漲。國際能源署等國際組織預測,今年石油需求將增長1.7%,鋼材需求將增長9.2%,銅、鋁需求分別增長0.8%和12.3%。另一方面,主要資源出口國如澳大利亞、印度和巴西率先實施的緊縮政策可能促使該國貨幣兌美元繼續升值,該國的出口商品價格也將因此難以下降。因此,預計全年大宗商品價格仍有可能高位震蕩,我國今年會繼續面臨一定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使外需的非經濟因素制約強化

一些經濟體特別是歐盟和日本的“無就業復蘇”狀態在年內難以改觀,必然會導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繼續升溫,我國也可能繼續成為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夾攻的對象。今年1―3月,美國、歐盟、阿根廷、墨西哥已相繼對中國油井鉆管、銅版紙、三聚氰胺、服裝、高碳錳鐵和打汁機等眾多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或征收反傾銷稅;韓國從2月起也對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出口的生姜、馬鈴薯等各類植物實行禁運。同時,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還將繼續利用人民幣匯率問題、“碳關稅”等各種名目向我施壓。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仍將處于貿易摩擦的高發期。

三、應對國際經濟環境新變化的政策建議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大國宏觀政策的傳導效應日益明顯的今天,為有效應對未來各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各類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我們應繼續未雨綢繆、做好預案,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一)密切跟蹤形勢,加強政策協調

高度關注國際經濟形勢和各國宏觀政策變動。敏銳捕捉主要經濟體各種經濟數據和政策信息的最新變化,準確把握世界經濟形勢變化趨勢和主要經濟體政策取向,深入研究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切實做好應對預案。加強短期跨境資本流動監控。及時跟蹤分析美國政策調整帶來的匯率和利率變化對世界資金流向的影響,做好防范國際熱錢沖擊我金融穩定的調控預案,最大限度減少其他國家政策調整“溢出效應”對我的不利影響。靈活機動地搞好國際合作。大力呼吁各國在G20框架下協調退出經濟刺激政策的原則和步驟,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平穩渡過后危機時期。

(二)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努力穩定和拓展外需

努力化解貿易爭端。充分利用國際貿易保護規則,依法實施貿易救濟,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合法權益。繼續健全貿易摩擦監測預警和應對機制,積極發揮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駐外機構的作用,及時為企業提供信息通報、應訴指導等服務。積極拓展新興市場。繼續利用對外援助等各種有效方式,努力提升這些經濟體在我對外貿易和投資中的比例,促進與之貿易與投資的良性互動。當前特別要加強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經貿人才的培養和國情社情的研究分析工作,做好與其它國家在新興市場經濟體進行長期戰略競爭的準備。妥善處理好匯率相關問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篇3

關鍵詞: 朗文定義專用詞匯 計算機化 編纂特點

《朗文當代英語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以下簡稱LDOCE),堪稱英漢雙語詞典的佼佼者。自1978年問世以來,頗受非英語母語學習者的青睞,它權威性地收錄了現代英語詞匯,注重給予語法指導、例句真實,釋義簡單明了,第二、三版繼續保持并發揚了這些優勢,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其中處處滲透著編纂者的嚴謹作風及為讀者著想的(user.friendly)態度。本文就LDOCE前后三版的主要編纂特點及走勢略作評析。

一、選詞覆蓋面廣,新詞豐富多彩

從第一版開始,LDOCE就把讀者群定位為非英語母語的學習者。由于他們不可能只接觸英式英語,因此,LDOCE把英美語言當中所有重要的不同發音、拼寫、詞匯、用法等都呈現給讀者,并以BrE(British English)或AmE(American English)特別注明。此外,LDOCE還考慮到了其他一些英語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南非等國)的英語種類。

LDOCE l共收錄詞條55,000個,選詞覆蓋了各個領域,注重新詞、新義和技術性詞匯。LDOCE2收錄了56,000個單詞和詞組,選詞覆蓋面更廣,收詞涉及科技詞匯、各行業相關詞匯。LDOCE3的收詞量相當可觀,超過8萬條單詞和短語,覆蓋面非常廣,例如:deconstruction(解構、拆析,文學評論用語),zich(一無所有、零,美國俚語),grand tour(咒,被人帶領參觀某建筑,幽默用語),GRE([美]研究生入學考試)。重視新詞、新義也是其一大特色:E-mail,snail-mail,cellular phone,notebook(一種小型個人電腦),surf the net等都是與高科技的發展同步的。

二、進一步簡化語法標號

在LDOCEl中使用的各種語法標號(Grammar Codes)的簡寫有52種之多;在1987年出版的LDOCE2中,經過編纂者的簡化,使用了9種簡寫語法標號;在LDOCE3中,只用了4個簡寫語法標號――[C]、[U]、[I]、[T]。編纂者們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簡化語法標號,其目的只有一個――盡可能地為讀者提供方便。

詞的使用是困擾中級讀者的一個大問題:哪些動詞后接不定式,哪些接動名詞,哪些形容詞須前置,哪些須后置,哪些看似單數的名詞必須當做復數處理,等等。針對這一問題,編者們在LDOCE1中專門設計出一套“語法代號”對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代詞等的語法特征進行歸類描述。讀者可以從正文前的“語法”部分和詞典后的“語法代號表”,了解[T1]表示它此時是后跟一個名詞或代名詞作賓語,[T4]表示其后要用that從句且that可省略,[5c]表示后接表示愿望、建議、提議等從句,且該句比較正式,[6a]表示接wh-從句,[6b]表示后接wh+片語。它們無疑為讀者正確使用和理解英語提供了詳細的資料,但由于該套代號難于記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讀者使用的不便。于是在1987年出版LDOCE的第二版時,編者們采用了另一套更加清晰的體系,將原來的數字代號改為縮寫符,新的“語法代號”在保證足夠的信息量的前提下盡量照顧讀者,采用通俗易懂的縮寫作為標注符號。

三、簡單的釋義專用詞匯

LDOCE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編者從英語龐大的詞匯中選取2000個常用的基本詞匯作為“釋義專用詞匯”,組織整部詞典的所有詞目和例句,也就是說,讀者只要掌握了這2000個“釋義專用詞匯”,就能夠讀懂詞典內的每一條定義和例證。

第一版編纂者大膽革新,吸收語言學理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一套精密的語法代碼,大大方便了學習者的使用,并且從使用對象出發,將詞典的釋義和例句所使用的詞匯量控制在2000個基本詞匯之內,其實用主義風格使當時的辭書學界耳目一新。第二版修訂者受描寫主義原則的影響,對第一版收詞進行了刪削,刪去了上述一些較陳舊和不太常用的詞,也刪除了許多普通詞語,例如:avowed,bummer,oxeye,boo等,把一些原作為主詞條的普通詞語列為副詞條,不利于學習者的方便查找。第三版從使用者對詞典的實際需求出發,參考朗文公司語料庫提供的詞匯使用頻率信息,對前兩版的收詞進行了增刪。首先刪除一些舊詞和非常用詞,如:azimuth,dibble,slum,USSR等;其次補收原已收進第一版而后在第二版中被刪削的一些普通詞語,例如:ashcan,boner,yahoo,等等;最后增收大量反映現代社會最新發展的新詞語,例如:beep,E-mail,red-eye。

四、充分利用語庫,詞典編寫計算機化

從第一版開始,LDOCE就把計算機的使用作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從LDOCE1到LDOCE3,人們不難看出詞典編寫計算機化(computerization)的趨勢。在第三版的編寫中,計算機的使用是空前的,在編寫過程中依據各語庫的數據和資料,包括英國國家語庫(British National Corpus),朗文蘭卡斯特語庫(Longman Lancaster Corpus),包容面甚廣的英美人講話語庫(Corpora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Speech),以及朗文學習者語庫(Longman Learner’S Corpus)等。

英語中存在大量的同義詞,如electric和electrical都可以等同于中文的“電的”,但前者表示“靠電力操作或發電的”,而后者則是“與電有關的”。這類在英文中只有細微差別的近義詞無疑是中級讀者的一大障礙。LDOCE專門在一些詞條后安排了“用法說明”,通過近義詞和詞組的比較,分析指導讀者如何在具體的上下文中選擇恰當的詞匯與短語。除electric和electrical外,還有諸如up to和up till/ until;stay和remain等大量近義詞和詞組的辨析。LDOCE2在正文后專門歸納了20多頁的語言提示(language Notes),為讀者正確使用英語提供了詳細的資料。最新出版的LDCE3增加了一個詞頻統計,如在enter詞條下我們會發現一個圖表,顯示了go在口語中的使用頻率比enter高出20多倍,而書面語則多用enter。只要中級讀者對這些詞頻信息稍加留意,就不難做到在正確的場合中使用正確的詞。

總之,LDOCE之所以在英語學習詞典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是因為它能夠一方面發揚自身優勢,另一方面總結失敗經驗,不斷探索一套合理的編纂ESL詞典的體系,形成獨特的嚴謹風格和為讀者著想的態度。

參考文獻:

[1]槔振中.英文詞典實用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李蔭華.英語詞典初探[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篇4

一、應用思維導圖,掌握全新詞匯

英語詞匯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對獨立且全新的英語單詞進行學習,更需要學生從已有的詞匯量出發,向外進行擴展。一個新的單詞,之所以稱之為“新”單詞,并不一定是學生完全沒有見過的單詞,可以是因為其詞性的變化,而引出了這個單詞新的意義與使用方法。同樣的單詞,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就可能表達不同的含義,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進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利用圖形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學生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會將新的詞匯與已學詞匯進行聯系。

比如教學water這個單詞,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單詞,學生肯定都知道這個單詞的意思是“水”。而當其詞性由名詞轉換為動詞的時候,其意義為“澆水”,這個意義學生就很少知道。面對這樣一個新單詞,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一個腦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water這個單詞作為思維導圖的出發點,然后利用詞匯的詞性分出兩條線,一是名詞性質,一是動詞性質。之后,再往上添枝加葉,明確其意義與用法。在這樣的思維導圖的幫助之下,學生會建立起自己的英語詞匯庫,全面了解每一個英語單詞。思維導圖在新詞匯學習中的利用,可以使學生溫故而知新,更加容易地學習新的英語詞匯,提高其詞匯水平。

二、應用思維導圖,熟悉詞根詞綴

詞根與詞綴對于英語詞匯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詞匯學習之時,就要充分考慮到詞根詞綴的作用。詞根詞綴是英語詞匯的基礎,將詞根與詞綴作為思維導圖的出發點或者依據,可以使思維導圖的建立過程更加順利與簡便,使學生的詞匯學習難度大大降低。英語的詞根與詞綴就像是漢字的偏旁部首一樣,英語詞匯的形成離不開詞根與詞綴。每一個詞根與詞綴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它們的意義與詞匯本身的意義是有著緊密的聯系的。加強詞根詞綴在思維導圖中的利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比如“un”這個詞綴,它是一個否定詞綴,加在哪個詞前面,就表示與詞匯本身相反的含義。加在happy之前,就表示相反之意,為“不高興”;加在fit前面,同樣表示相反意義,為“不舒服”。在利用這一詞綴進行思維導圖的應用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明確詞綴“un”的意思,之后,讓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詞匯量,對un這個詞綴進行運用,找到可以與之搭配的單詞。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將這些單詞進行分組,以此為依據建立思維導圖,使這些不同的詞匯聯系起來。這樣,利用思維導圖,學生會熟悉詞根與詞綴,了解詞根與詞綴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意義。只有這樣,思維導圖才能與初中英語詞匯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詞匯水平。

三、應用思維導圖,辨別相近詞匯

英語詞匯同漢字一樣,數量極多。學生對于英語詞匯的理解,大多來自于漢語的翻譯。鑒于英漢兩種語言的不同,許多相近的英語詞匯的意義,并不能用漢語很好地表達。因此,在學習英語近義詞的時候,學生會存在許多難以理解的地方。思維導圖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減少學生對于詞匯認識不清的情況。英語詞匯間細微差異的辨別需要思維導圖的幫助,也需要教師的有效設計。

篇5

(一)用幻燈片展示話題

體育課上,幾個學生在聊天:“你穿的是什么牌子的運動鞋?”“我的是耐克的,800多塊一雙!你呢?”“我的,卡帕的,1080,這可是打完折扣的價格。”“嘿嘿,看他那雙鞋,李寧的,才200多一雙……”“再看看那位,根本看不出是什么牌子的……”

(二)話題討論

1.談一談:(1)看了上面這段對話,談談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請1~3名學生描述)(2)沒有這些昂貴的物品,我們的生活、學習會否受到影響?(給2分鐘時間討論,然后請幾名學生來交流)

2.看一看:(1)反映貧困山區同齡孩子現狀的圖片。 (2)反映發生戰亂的國家人們生活狀況的圖片。

二、師生共同探討:浮華攀比對中學生的不良影響

(一)生活上相互攀比會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

演一演:情景劇《我要買……》(換位思考,體會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

(二)喪志,不思進取

一味追求物質刺激,容易養成不良習慣,偏離正常生活軌道,無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減少快樂來源,降低幸福指數

“攀比”下面隱藏著很多危險人格,嫉妒、焦慮、沮喪、恐懼……這些因素會誘發多種心理健康疾病,甚至使人產生極端行為。

【案例】16歲的少年楊明,家在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供他上學。到縣城讀高中后,他經受不住名牌服裝、手機等高科技電子產品的誘惑,產生了嚴重的攀比心理,一次又一次想辦法騙奶奶的錢來滿足他日益膨脹的虛榮心。一天,他偷奶奶舊箱子里的錢被奶奶誤以為是小偷而大聲呼叫,最后他因害怕而用手捂住了奶奶的口鼻,導致奶奶死亡……事后他偽造現場,匆匆逃離,最終被抓,受到法律的制裁。

【反思】(1)虛榮心可以泯滅心靈。(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报D―陶淵明(意思是: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三、師生共同探討:如果一定要比,我們應該比什么

(一)學生獨立思考后請3~5名學生發言

1.與他人比較之心,人皆有之,古已有之,良性的比較能使人奮發向上。

2.比學業:目標明確、勤奮進取、刻苦鉆研、持之以恒等。

3.比美德:陽光健康、真誠善良、樂于奉獻、關愛他人等。

(二)教師小結

這些都是我們中學生應有的美好品質,它們如一根根閃光的蠟燭,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像一顆顆精美的寶石,會將我們的人生點綴得更加光輝、燦爛。例如,在學業上,有的學生敢與“尖子生”比,制訂詳細的學習計劃,并腳踏實地地付諸行動。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也是中學生敢于競爭、善于競爭的優良品質,體現了中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使中學生在攀比中認識自我、超越自我。

四、鼓勵學生立志自強不息

(一)名句欣賞:勵志名言佳句

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 陸 游

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些名言佳句一直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志存高遠,自強不息??梢?,自強不息是歷代名人志士成功的法寶,是我們中學生應該遵循和實踐的精神追求,在中學生的成長之路上起著重要作用。

(二)對自強不息的理解

請學生思考“你們是怎樣理解自強不息的”,然后請3~5名學生發言。

1.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p>

2.解釋:自強,即自己努力向上;息,即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3.近義詞:發憤圖強、勵精圖治。

(三)共同探討:如何做到自強不息?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勤奮向上,不斷進取,志存高遠。

3.獨立自主,不依賴他人。

4.勇于擔當,增強責任感:家庭責任、社會責任。

5.懂得感恩,學會愛:愛祖國、愛父母、愛我們身邊的人。

篇6

一、引起學生對閱讀的重視

閱讀是語言的輸入,語言輸入量的多少對輸出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只有多讀、會讀,才能在說和寫的環節順利輸出;有了閱讀的積淀,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才會提升。然而,很大一部分學生往往將閱讀材料視為單詞和語法的組合,認為記的單詞、語法多了,閱讀能力也就隨之提高了,因此沒有特別在閱讀板塊下工夫,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背單詞上。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記的單詞、語法多了,并不意味著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學生需要重視閱讀,將提高閱讀水平當做一項獨立的任務來抓,只有認真研究,努力探索,才能切實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詳細的計劃,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規定不同的閱讀速度和目標,并定期檢查學生的執行情況。有了計劃的動力和教師的監督,學生也會調動自身的積極因素投入到閱讀中去。只有學生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切實執行適合自身的計劃,才能打好基礎,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二、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的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的閱讀目的不明確,沒有想過:“為什么我要閱讀這篇文章?我能從這篇文章里學到什么?”等這些問題,因而閱讀效率低下,閱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非常明顯。此時教師就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的目的,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其實,閱讀的目的與材料的選擇有關。如果學生讀的是教材類的精讀材料,那么他們不僅要了解文章的內容和意義,還要具體弄清文章的結構、修辭手法等。如果學生閱讀的是小故事、報刊、雜志等,就可以略讀,了解文章的大意即可。如果學生是在做材料分析題,那么找到對應問題的答案是最重要的,他們可以通篇瀏覽,迅速確定答案的范圍,之后再做進一步的分析。當然,學生在閱讀時碰到陌生的單詞或句式結構,可以先跳過,繼續閱讀,對文章有整體的了解,最后在集中時間查閱詞典,“攻克”這些難題。因為幾乎每篇文章里都會出現幾個陌生的單詞,如果學生每碰到不認識的單詞都停下來查閱,就會嚴重影響到閱讀的連貫性和閱讀效率,不利于他們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閱讀的效率和自主性會大幅提升,他們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更利于知識的運用和積累。

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有時,學生閱讀效果不理想不僅僅是因為主觀因素,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沒有掌握閱讀的技巧,每次讀文章時匆忙瀏覽,或者都是逐字逐句地分析,這樣有時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有時又抓不到重點,容易遺漏重要的信息。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如略讀(skimming)、精讀(intensive reading)、熟讀(proficient reading)、泛讀(extensive reading)、查讀(scanning)等。略讀主要是快速瀏覽全文,領會文章的大概意思,發現作者的觀點和意圖,掌握文章結構,進而抓住中心思想;精讀是一種充分理解和記憶的閱讀,需要學生反復琢磨和研究,理解作者的隱含意思,明白透徹,了然于心,以便吸取精華;熟讀指讓學生詳細閱讀,可以畫出重難點請教師做詳細的講解;泛讀指廣泛性的閱讀,注重對文章整體的理解,不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翻譯……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在應該精讀的地方仔細揣摩,在可以略讀的地方一跳而過。另外,有些文章是可以將多種方法相結合進行閱讀的,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點,分析每種方法適應的材料形式,采用最佳的閱讀方法。

除了歸納閱讀方法,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其他的閱讀技巧,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思維,如通過文章標題推斷整篇文章的內容,通過主題句推斷整段的內容,通過and、however、but等轉折詞推斷近義詞、反義詞及作者的態度等。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平時多朗讀、背誦精彩的段落和文章,以培養語感。

四、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效率

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不能表達任何東西。詞匯是語言的基礎,讓學生牢記詞匯和句型,能提高閱讀的效率,減少閱讀中的障礙。閱讀能力的高低和詞匯量的大小是分不開的,目前大部分學生的詞匯量偏少, 這是影響閱讀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試想,如果學生在閱讀時,發現滿篇都是不認識的單詞,怎么會有興趣繼續讀下去呢?首先,學生要掌握好課堂內的詞匯,將詞匯放在句子中進行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生不僅知道了詞匯的意思,而且掌握了它們的用法。其次,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將不認識的詞記下,之后進行查閱,避免這些生詞再次成為它們閱讀中的障礙。有了豐富的詞匯量做基礎,學生就會有興趣讀下去,同時也會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水平。

篇7

關鍵詞形容詞語料庫注釋項目

形容詞是漢語的三大實詞類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精加工語料庫的缺乏,已有的研究通常是舉例定性式的研究,對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形容詞注釋語言的現狀,即對目前詞典中形容詞到底注釋了哪些內容,各項內容分布如何,哪些項目是注釋的重點難點,哪些該注,哪些不該注,該如何注等注釋實態缺乏了解。詞典是語言學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具,其詞語注釋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應該加強對漢語學習詞典的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應該從對現有學習詞典注釋語言的實態調查開始。

為此,本研究選擇當前比較主流的外向型學習詞典《商務館學漢語詞典》(以下簡稱《商務館》)、《現代漢語常用詞用法詞典》(以下簡稱《用法》),對其中所有被注形容詞的注釋內容,按功能進行劃分,標記所有劃分出來的注釋項目,形成形容詞注釋語言標記語料庫和注釋項目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的統計、分析和描寫。希望該實態調查可以為漢語學習詞典和對外漢語教材中形容詞的注釋及形容詞教學提供參考。

一、 形容詞注釋項目的劃分

詞語皆因獨特而存在,每個詞語具體的注釋內容各不相同,對這些內容進行實態分析,必須找到合適的切口以形成劃分。面向漢語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詞語注釋,除了傳統詞典的意義注釋項目外,還會注釋詞語的各種屬性、各種組合特征,以及為預防偏誤設置的其他需求,因而對注釋項目的劃分,應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上,依其所起的作用或功能劃分。這些功能的甄別,可資借鑒的先驗知識有語言學本體研究成果,偏誤研究成果及信息處理界知識庫建設的經驗等。根據語法本體界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偏誤研究、語言信息處理界有關知識庫建設經驗,結合對詞典形容詞注釋語言的實驗性標記,本研究為形容詞注釋內容的劃分,制定了標記項目集。

該項目集共分為8大類36個注釋項目(各項目的具體說明見“各類注釋項目情況分析”一節)。其中: ① 傳統常規注釋項目“詞目、拼音、繁體”;② 新常規注釋項目“使用度”,詞語使用的頻率序,體現了詞語的常用性,是語料庫技術的成果;③ 典型意義注釋項目“短語注、句子注、語義補充”;④ 典型用法注釋項目,包括詞性、語法功能、句類、語法形式、搭配、結構表達式、位置等,下轄的項目有“詞性、兼類詞性、兼類注、語法功能、特殊語法功能、語法例外、特定句類、重疊+重疊形式、否定形式、常用語形、語法搭配、語義搭配(適用對象描寫)、與‘的|地’搭配、結構式、一般位置、條件位置”等;⑤ 社會交際類注釋項目“語體風格、詞語色彩、語氣”;⑥ 防錯注釋項目“辨析、易混詞、反義詞、錯例、錯例注”;⑦ 綜合實現項目“詞|短語例、例句、例注”;⑧ 其他注釋項目“英文注釋、附加說明”。事實上,還有詞典標記類項目,如插入語、義項號、代詞號(~)、注意欄目標記等。由于本次考察不考察注釋項目的順序和結構,所以此類項目將以另文討論。

其中,語義補充為除對當前詞目理性意義注釋外,對其使用中的易混淆意義或特別意義進行補充說明或注釋,有預防語義偏誤的功效。比如“徹底……: ‘徹底’不表示各個部分的總和”。這個補充可以預防學習者寫下“那些強盜徹底(全部)落網”這樣的句子。(見《用法》“徹底”條目)。

二、 詞典形容詞注釋實態

以下對形容詞注釋語言的統計、分析和描寫,均基于我們制作的《商務館》和《用法》兩部詞典的形容詞注釋語言標記語料庫和數據庫。

(一) 形容詞注釋項目的分布情況

兩部詞典形容詞的實際注釋項目的分布數據如表1所示。

(二) 各類注釋項目情況分析

以下我們將通過對表1數據的分析來探討數據反映出來的形容詞注釋特性和問題。

1. 常規注釋項目情況

無論傳統理解型詞典還是學習型詞典,在注釋詞語時,通常都會注釋此類項目。它們一般處于“用法和意義”注釋的,通常出現在詞條的頭部,包括詞目、拼音?!胺斌w”列于此,主要也是因為其出現在詞條的頭部,而且最常見的《現代漢語詞典》也立有該項目。使用度(《用法》中的“位序”),這個項目是隨著語料庫技術在詞典編纂中的應用而出現的注釋項目,是詞語(或義項、詞性)使用程度的量化數據在詞典編纂中的體現?!拔恍颉弊鳛檎故驹~語使用度的注釋項目,在詞典中出現有積極的意義,但可以不同方式展示,比如字體、顏色、背景等。

2. 典型意義注釋項目情況

形容詞意義注釋的項目根據形式分為句子型注釋、短語型注釋、語義補充。

除了“語義補充”項目,其他兩個項目都是傳統詞典實詞的常規意義注釋項目?!罢Z義補充”是《用法》獨有的注釋項目,該項目有預防學習者生成錯誤表述的作用,盡管注釋率低,但符合學習詞典的性質,可以繼續保留和加強注釋力度。通過表1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兩部詞典選詞數目雖然不同,但是句子型注釋所占比例都超過了70%,這是學習詞典的一個特色。

3. 典型用法注釋項目情況

此類項目涉及詞語生成表述單位的各種語言層面內容,如詞語自身語法性質的描寫、擔當哪些句子級的成分注釋、詞語使用中的變形注釋、詞語組合習慣和規律的注釋等。

(1) 形容詞自身屬性注釋項目

詞性標注,可以提示一個詞的語法功能、搭配對象等信息,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掌握詞目詞用法。形容詞屬性注釋項目有詞性、兼類詞性、兼類注。

從兼類數據表2看,動、名、副是形容詞的三大主要兼類詞。兼有量詞、連詞、數詞、介詞等詞性是形容詞的個別現象。統計數據從量化的角度說明,動詞、名詞與形容詞具有很大的關聯性,這也許是“許多形容詞是動詞和名詞轉化而來的”這一說法的一個量化依據。形容詞和副詞都可做狀語修飾動詞,在語法功能方面有一定相似度,因此兼類做副詞是形容詞詞類的一個特征。

下面我們以兩部詞典形容詞的交集為例來反觀詞典詞類標記問題。兩部詞典交集形容詞有438個,其中標有兼類詞性的,《用法》有178個,《商務館》有183個,在數量上似乎差異不大。但該集合中,標名詞兼類的,《用法》有64個,《商務館》有45個,其中兩部詞典同標名詞兼類的只有35個,即只有55%―78%相同;而同時標有名、動兩個兼類詞性的,《用法》有13個,《商務館》有2個,且僅1個相同。這個現象反映出詞典詞類標記差異之大。

另外,《商務館》詞類標記豐富,附表2的兼類標記外,其特別標記了短語詞、語素等。據我們統計,在《商務館》的310個單字形容詞中,有128個兼做語素,占其單字形容詞的41.29%。還有10個形容詞兼做短語詞(如“如意、聽話、拔尖兒”)、音譯詞用字(1個,“巧”)、象聲詞(1個,“簌簌”)等。撇開“語素、象聲、短語和音譯”,兩部詞典中形容詞最多兼4個詞類,加上形容詞詞性,共有5種詞性。兼5種詞性的詞有“同、本、便、多”。觀察發現,兼類較多的形容詞全部是單音節形容詞,這也從兼類方面體現出單音節形容詞復雜度確實偏高,對學習者來講難度較高。具體的數據分布請見圖1,圖2和表2。

(2) 以句子為背景的形容詞語法功能注釋項目

形容詞語法功能注釋項目包括語法功能、特殊語法功能、語法例外、特定句類。

從表1數據看,在該類項目的注釋上,這兩部學習詞典的差異非常明顯。《用法》的注釋程度很高,《商務館》只有當被注詞目只能充當某個句法成分時,才進行注釋,故只注釋了個別詞語。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注釋情形,說明語法項目,尤其是本體理論研究的核心術語(狀語、定語等),在詞典中該如何應用,已經引起了詞典學界的反思,畢竟二語學習者并不是語法學家。先不談例示能否全面展示形容詞的主要或典型的用法,《商務館》把語法功能在例示中隱性體現,可以說是一種嘗試?!渡虅震^》對詞語的基礎用法注釋的這種處理,效果如何值得追蹤研究。已有人提出這種方式也有缺陷。(朱金平 2011)《用法》的顯式注釋是對外漢語傳統語法翻譯教學法在詞典編纂上的實例化,對具有相當語言學水平的學習者和漢語教師來說使用會比較方便有效,但對初學漢語的學習者而言恐怕難度過大。所以理論界的研究成果如何運用于實際的詞典編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1) 關于語法功能

《用法》的編纂者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語法功能的注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從實踐的角度,來反觀和驗證理論界研究結果的機會。在詞典中,語法功能有兩種標記方式: 一是獨立標記語法功能,即如“本來……作定語。不能重疊”。二是非獨立標記,如“敗……作定語,不帶‘的’”。我們把第二種歸入搭配中。其中,獨立標記的589個形容詞當中,503個可充當謂語成分,490個能夠充當定語成分。能充當狀語、補語、賓語、主語成分的形容詞數量分別為265、230、133、24??梢?,充當謂語、定語是形容詞最主要的功能,充當狀語和補語是形容詞的主要功能。形容詞做賓語和主語的量級明顯低于謂語和定語,從工程角度揭示了形容詞的名詞性使用率明顯低于動詞性。另外,可同時充當謂語和定語的422個形容詞,占《用法》形容詞的69.64%;可同時充當謂語和狀語的有220個,可同時充當定語和狀語的有224個,其他如兼有謂補、謂賓、謂主、定補、定賓、定主等兩個身份的形容詞數量要少很多,這似乎也昭示著形容詞與動詞的關系更加密切。

2) 關于特殊語法功能

特殊語法功能實質上也是廣義語法功能的一種,其下涵蓋構詞、單獨成句、描寫功能說明等,雖然這些內容和傳統意義上的語法功能有較大區別,但確實描繪了形容詞語法方面的功能,因此我們將其單獨列出?!队梅ā穼ζ渥⑨層欣趯W生詞匯的擴展和語言生成。

例如:

本běn 1108

名 一、指花草樹木的莖或根?!?/p>

形原來的。只用作構詞成分,不能單用。~性|~意|~色

“本”作為名詞、形容詞出條都沒有問題,但是其作為“原來的”這一具有形容詞性質的義項解釋時,只能作為用于構詞的不成詞語素,不具有詞的語法功能,因而只對其進行特殊語法功能標注。

又如:

行形作謂語??蓡为毣卮饐栴}。

3) 關于語法例外

《用法》除了對每個詞的語法功能進行闡述外,還針對一些詞語的語法功能進行了進一步說明。這些說明,表現為某個詞不能做某種語法成分,或者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不能充當某語法成分等。例如:

安心形心情安定。作謂語、狀語?!鞍残摹辈荒茏餮a語。下面句子“安心”應改作謂語或狀語: *她工作得安心(“她工作很安心”或“她安心地工作”)。

隨便 形 一、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不多思考。作謂語、狀語?!半S便”受程度副詞修飾后不能作狀語,只能作謂語。下面句子“太隨便”位置不當: 我祖父太隨便說話。

詞典中所舉的錯例通常會緊跟著“語法例外”一起出現。根據編者在前言中的說明,錯例的選擇是具有典型性的。放到“語法例外”上來講,也就意味著,如果不加說明,學習者在具體的寫作、交際過程當中容易將它們用作錯誤的語法成分。因此,將這些易錯的典型的語法例外列舉出來,可起到一個強調提醒的作用,預防學習者犯類似的錯誤。這種項目的注釋很有必要。

(3) 短語級組合及詞語形式變化描述

此類注釋的目標是展示形容詞構成短語的組合規律,形容詞在自身實際應用中可以產生哪些變形,以及位置上的特殊要求。短語單位的研究愈來愈受到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關注,因此這部分內容是形容詞注釋的重中之重。表1數據也顯示,除意義模塊、詞類注釋之外,表現形容詞組合規律的搭配模塊就是兩部詞典共同的注釋焦點之一。

此類項目有: 搭配(語法搭配、語義搭配、與“的|地”搭配)、結構式、語形變化(重疊、否定形式、常用語形)、一般位置、條件位置。

1) 組合規律――搭配

搭配是形容詞注釋的一個重點。一方面,由于形容詞本身的基本功能是充當修飾語,這就注定了它一定會和被修飾成分發生搭配關系;另一方面,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教師也指出學生的形容詞使用偏誤中,搭配錯誤十分常見。楊小伶(2006)在其《單音節形容詞的搭配結構及搭配詞典的選擇》中指出: 即使到了中高級漢語階段,留學生寫出來的句子有時在句法上沒有什么毛病,但是讀起來就是不通順,就是不像地道的漢語,很明顯,原因出在詞語搭配上。因此,學習詞典提供形容詞搭配信息十分必要。

“的|地”等其他構成句子表述的搭配關注很少。盡管《商務館》編者說示例承擔著提示語法、語義、語用等多方面信息的功能。搭配注釋率如此低,恐怕與搭配的重要性不相符,畢竟顯性的提醒與隱性的展示效果不一樣。以下我們主要以《用法》的搭配注釋為主進行討論。

本研究搭配項目包括語法搭配、語義搭配、與“的|地”搭配、語用搭配、結構式。實際上,詞典提供了十分豐富的搭配信息。這里統計的搭配信息是《用法》和《商務館》提供的顯性搭配信息,對于例詞、例句等所提供的隱性搭配信息,本文未做統計。

① 語法搭配

“語法搭配”項目包括“詞類搭配”和“句法成分搭配”兩個小項。

“詞類搭配”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形容詞與某個詞類搭配的信息。例如:

密切形……修飾動詞。

奇怪形……“奇怪”不能修飾動詞。

值得關注的是,《用法》在提供搭配信息的時候,不僅注重提示某個形容詞和哪些詞類存在搭配關系,還注意提供這個詞和某些詞類不能搭配的信息,其中“不可搭配”注釋有預防偏誤的功能。

形容詞搭配有時不能搭配某種句法成分,我們將這類項目稱為“句法成分搭配”。例如:

心愛形……“心愛”不能帶賓語。

淺形……“淺”作謂語,可帶補語。

《用法》提供的“句法成分”不能搭配,絕大部分是強調形容詞不帶賓語這一語法點。這些信息多由錯例引出,可見學習者對這一語法點的掌握較弱,詞典中這樣的提示內容,對典型偏誤的糾正應該有一定作用。

② 語義搭配

“語義搭配”包括三個小類: 詞間搭配、適用對象、狹義語義搭配。

“語義搭配”包含了所有和語義相關的搭配信息,既包括了詞語間的搭配、形容詞和適用對象之間的搭配,也包括了“條件語義搭配”。而“條件語義搭配”項目則指包含一類提示信息,即形似“表達……的意思時,不用××詞”的語句。

“詞間搭配”主要是指一個形容詞和特定的一個或者幾個詞存在特定的搭配或不搭配的關系。例如:

漫長形……修飾“歲月”、“年代”、“道路”等。

我們常說,廣義上詞與詞的搭配是無限的,但是具體到形容詞個體上,它們的搭配詞是固定而有限的,一旦搭配的不是這些特定的詞語,就會造成偏誤。詞典應該將這些有限的詞語搭配展示給學習者,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新詞語?!队梅ā诽峁┑脑~間搭配分為有條件和無條件兩類,有條件的將條件細致準確地提供給學習者,可預防偏誤。具體考察詞間搭配項目,可以發現在形容詞的詞間搭配中,一半左右是有條件的,而絕大多數的不能搭配則是無條件的。

“適用對象”描述了被注形容詞可以修飾描寫的對象。該項目也是許多學者提出的所謂的形容詞最佳釋義模式“(適用對象)+形狀描寫”中的組成部分。表3顯示,它還是兩部詞典注釋率最高的搭配項目。可見其對形容詞釋義的重要性。

在《用法》中,“適用對象”項目同樣也包括不搭配項目,一共47條。它們都是詞典編纂者在教學實踐當中依據經驗總結出來的,每條不能搭配的后面都有錯例配合,以此預防偏誤的發生。例如:

直爽形……“直爽”不能用來描述自然現象。下面句子“直爽”錯用: *雨后天氣很直爽(涼爽)。

《用法》中的71條“條件語義不搭配”也均配合錯例出現,說明這個注釋項目有預防偏誤的功效。

③ 與“的|地”搭配

形容詞由于其詞類特征,基本功能是修飾另一對象,這就決定了它需要時常和“的(地)”發生聯系。有些形容詞在修飾某一對象時必須帶“的(地)”,而有些形容詞則又絕不能帶“的(地)”,這就很容易讓學習者產生混亂。《用法》注意到了這一典型偏誤點,采取“可帶可不帶的不提,必帶或者必不帶的進行提示”的原則,對約占所有形容詞的38%的229個形容詞能不能帶“的(地)”的情況進行了標注。對這一項目進行提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不僅對學習者糾偏有幫助,而且對機器處理語言也是很好的資源。詞典注釋應將此設為必注項目。

2) 結構式

結構的注釋有利于學習者語言的生成,應該成為學習詞典的又一個注釋項目。形容詞必須用在一定的結構當中的數量不多,《商務館》未注釋該項目,《用法》注釋了7條,而且對它們所在的結構形式,結構構成,結構的語法功能、意義等進行了較詳細的說明。例如:

一般形……“像……一般”、“如同……一般”,中間是名詞或動詞,表示所比喻的事物或動作。整個結構作定語或狀語。

學生查閱詞典后,完全可以根據這個結構說明,生成新的句子。

3) 語形變化

反映形容詞的語形變化的項目有三個――重疊、否定形式、常用語形。其中尤以重疊為主要特色。

① 關于重疊

形容詞的重疊形式歷來是形容詞本體研究的熱點。形容詞的重疊形式較復雜,重疊后的詞性和句法功能都有變化,因而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渡虅震^》未注重疊內容,也許重疊注釋會大量增加詞典篇幅(《用法》重疊注釋率高達74%),也許已經超出了“詞”的范疇,但這個內容也很重要?!队梅ā分匾晫χ丿B式的注釋,有這個意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們具體考察了一些標注和未標注重疊形式的形容詞后發現,《用法》在重疊式標注上失誤頗多。限于篇幅,不在此羅列。另外,《用法》重疊注釋中“重疊形式”的注釋度很低,還未注釋重疊后如何使用,比如詞性變化、組合成分、語法作用等。該注釋項目是否需放入詞典,如何放,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② 關于否定形式

否定式是語言表述的重要方式,詞典中對其進行注釋很有必要。形容詞的否定形式通常加“不”或者“沒”。但也有少數詞的否定式具有特殊要求。這部分詞并不多,但是掌握好這少部分詞,學習者所說的漢語將更地道。限于篇幅,詞典應選擇抓住那些否定形式特別的詞進行注釋?!队梅ā分粚?個詞的否定形式做了標記,比例不到1%,《商務館》只有1例(“可以”),顯然注釋不足。例如:“同樣”的否定形式既不是“不同樣”,也不是“沒同樣”,而是“不同”或者“不一樣”,兩部詞典都未加注釋。

③ 關于常用語形

形容詞在日常使用中的另一種常見的形式,是含離合詞的固定結構,如:“‘真是’……也說‘真是的’?!薄啊姑埂埂罂蓭А恕??!@次倒了大霉了?!眱刹吭~典均未顯性注釋離合詞。

4) 使用位置

展示形容詞特殊的位置要求,包括兩個項目: 一般位置、條件位置。

《用法》注釋了10個詞目的位置信息,其中3條為“一般位置”,7條為“條件位置”。對學習者而言,弄清楚一個詞的使用位置對真正學會使用一個詞是非常有幫助的。筆者認為,對使用位置穩定的詞,進行位置說明是有必要的。

4. 社會交際類注釋項目情況

在社會交際中,不同階層、團體在用詞用語上有不同的特征,這些特征給詞語打上了標記。比如,某些詞語只用于口語;某些詞語用于正式場合;某些詞理性意義相同,但是具體語境中可能表現出尊敬或鄙視義;等等。用語不當是社交的大忌。因而不論是傳統詞典還是學習詞典,都不會忘了這種詞語的使用特征。本研究把詞典注釋的“語體風格、詞語色彩、語氣、語域、文化”等項目都歸入社會交際類注釋項目。其中,語體風格和詞語色彩均為漢語詞典的傳統項目,文化是近年漢語走向國際后,日漸被關注的項目。

“語體風格”是詞典傳統注釋項目,但兩部詞典注釋都不過十幾條,《用法》注釋率高一點,也只有2.97%,其中只有一條“熟”屬于共有注釋詞目。形容詞是極富“色彩”義的一類詞語,但從調查結果看,雖然兩部詞典都關注了這塊內容,但“詞語色彩”注釋率都很低,《商務館》7條,《用法》5條,注釋率分別為0.48%和0.83%。這寥寥幾條,竟然無一重合?!罢Z域”(關于詞目正式―非正式、方言―普通話、古―今等的注釋)和“語氣”兩部詞典都只有1例,且被注詞目均不同?!拔幕表椖恐挥小渡虅震^》注了兩例。

以上統計和分析反映出該類項目的低注釋率和主觀隨意的選詞問題,說明關于詞語社會交際使用方面研究的不足,以及相關資源的匱乏。

5. 防錯注釋項目

顯性預防偏誤注釋是學習詞典的一個新功能,《用法》在這方面的努力應該受到關注。這一功能可以在多類項目中體現,比如前文論及的語法例外、不搭配、結構等,但顯性的注釋項目“易混詞、反義詞、辨析、錯例、錯例注”也應該受到重視。

(1) 易混詞、辨析、反義詞

偏誤研究發現形容詞使用中最常見的偏誤是近義詞的誤用。別晨霞(2009)的研究顯示形容詞近義詞的誤用占了所有形容詞偏誤的76.6%,其中詞性相同、語義相近的形容詞的誤用占53.1%。

兩部詞典對“近義詞”的注釋只見于個別條目,顯然不符合偏誤嚴重的程度。詞語注釋近義詞如何給?標準是什么?要否局限于同詞類近義詞?近義詞是否應該換一個名字叫“易混詞”?別晨霞的偏誤研究指出,近義詞偏誤中明顯存在不同詞類詞語近義使用引起的偏誤,比如:“隨著科學的發展{CC發達},醫療水平也同步提高了。”這也從語言實際應用的角度提醒詞典和對外漢語教材編纂者,為了使詞典編纂科學合理,近(同)義詞這個稱謂或者術語不合適了,改為“易混詞”可能更加符合語言學習的實際。這樣的話,我們就有理由把不同詞類或者同一詞類內用法易于混淆的詞語與近義詞并舉,并加以辨析。這里我們再一次強調詞典編纂者應該使詞典術語名稱和體系科學化。

“詞語辨析”一直是教學界呼吁加強注釋的項目,因為即便是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在區別和使用易混詞方面仍然存在許多難點,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在這方面的難度相對更大一些。學習詞典要加強此類項目的注釋?!耙谆煸~”注釋率低應該和詞典的短語釋義相關,通過考察可以發現,其中明顯用了很多近義詞(易混詞)。但通過表1我們發現,兩部詞典的“辨析”也只有10多條,注釋率只有2%左右,而作為“釋詞”(注釋用詞語)存在的易混詞并未收入“辨析”。形容詞的主要偏誤在易混詞,詞典提供的辨析內容如此之少,不利于學習者語言的生成。文獻檢索可以發現國內已經出了幾部近義詞用法對比、常用詞用法對比詞典,但普通的學習者恐怕沒有多少人有興趣購買這些專門的詞典,所以作為綜合性的學習詞典,需要關注和加大此類項目的注釋力度。

在易混詞辨析上,《商務館》辨析格式分明,值得借鑒,例如:

和藹~和氣

“和藹”和“和氣”都表示態度溫和,如: 態度和藹(和氣)|和藹(和氣)地回答大家的問題。“和氣”前面可以受某些名詞或數量詞的修飾,“和藹”不能,如: 幾分和氣(和藹)|臉上看不出一絲和氣(和藹)?!昂蜌狻笨梢宰鲑e語,“和藹”較少做賓語,如: 傷了和氣(和藹)|珍惜鄰居間的和氣(和藹)|兩家恢復了和氣(和藹)|說話要客氣一點,不要傷了和氣(和藹)。

由上可知,《商務》對易混詞辨析格式為: 先列相同點,舉例說明可以互換的情況;再列不同點,舉錯例。其中相同點和不同點均從詞性、詞義(詞義程度深淺、范圍寬窄)、搭配(語法、語義、語用)、語法功能這幾個大點中選取有用的進行分析,最后達到辨析詞語的目的。

詞典辨析類項目注釋不僅僅存在注釋率低的問題,具體觀察兩部詞典中被辨析注釋的詞語,可以發現僅有的十幾條辨析詞語,竟然沒有1例是共同的。這個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詞典在辨析對象選擇上的主觀隨意性。

“反義信息”的提供可以使學習者更好地理解一個詞的意義。例如:

老形 一、 年歲大(跟“少”或“幼”相對)?!?、 很久以前就已經存在的(跟“新”相對)。六、 陳舊(跟“新”相對)。七、 原來的(跟“新”相對)。八、 (蔬菜)長得過了適口的時期(跟“嫩”相對)。

這里的“老”共注有八個義項,要將每一個義項理解記憶下來存在一定難度。但其中的好幾個義項其反義詞都是不一樣的,學習者可以利用不同的反義詞更加準確地理解“老”的各個義項之間的區別。另外,《用法》沒有片面地給“老”提供一個反義詞,而是基于其意義的不同,在每個義項后面提供不同的反義詞,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

(2) 錯例、錯例注

《用法》例句類項目的另一大特點是考慮了使用者的背景,并提供了大量的錯例。這些錯例多是配合著用法介紹的“語法例外、不搭配、不能用”出現。20世紀60年代末,國際上一些研究第二語言的專家就發現,只靠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并不能預測第二語言學習者所犯的一些語病。現在學者們也越來越注重研究學習者的語病。《用法》在前言當中也提到:“編詞典的中心問題就是要敏銳地預見到使用者的種種需要,人們想了解哪些詞,要了解一個詞的哪些方面,還要預見到: 人們可能會犯哪些錯誤,可能出現什么誤用,編者也要預見到?!敝挥羞@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二語學習者真正學會一門語言。如果只是單純地給出一個詞的用法,或者說這個詞不能怎么用,學習者并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能夠預先克服可能要犯的錯誤。為這些用法配上典型的錯例,則能更全面形象地展示一個詞的用法,使學習者避免再犯類似錯誤。

6. 綜合實現項目情況

此類注釋項目綜合展示了被注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并可對學習者的語言生成起到示范作用。傳統詞典中以“例示”方式實現,有時會增加例注。學習詞典中新出現了錯例、錯例注釋等。本文所涉詞典的形容詞綜合實現項目有例句、例注(例句注釋)、短語例等。

《用法》的前言中,編纂者稱:“為了使孤立的詞語回復到它的土壤中去,重新變得有血有肉,我們提供了數量可觀的例證?!辈话ㄔ~例或短語例,每個詞語平均配例5.1條。然而例句卻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例句很容易造成詞典的臃腫、冗余。《用法》在配例時的做法是:“用法說明的每一個要點,一般有一個例句印證,只在必要時為了顯示用法上的細微差別,才增加例句。所配例句本身十分典型,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p>

《商務館》共為1463個形容詞中的1460個詞提供例句[4],占所有形容詞的99.79%,均為正確例。未提供例句的三個詞為:“熟1”“津津”“恍然”。平均每個詞語4.64條例句,較《用法》偏低。[5]

《商務館》在其說明中指出其示例承擔著提示語法、語義、語用等多方面信息的功能,但沒有特別標注的信息往往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更何況例句中的信息絕大多數是隱性信息,不通過仔細的分析是不能得到的。學習詞典的使用者絕不會像研究者一樣對每條例句的句子成分、搭配對象一一進行剖析,這樣就使隱含在例句中的所謂“豐富”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傳達。本研究認為,不能因為寄希望于例句傳達豐富的隱性提示信息,就忽視了顯性提示信息的添加。最理想的注釋是先顯性注釋,再通過例證一一驗證,以加強理解。

7. 其他

附加說明是在一個詞目內容注釋的尾部對其引出的另一相關詞進行詳細的說明。由于附加說明的詞條和本身詞條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可以起到聯想記憶的效果,讓學習者在不知不覺中多掌握一個新詞。這是附加說明存在的意義。其缺點在于,無規律的添加附加說明,會使詞典顯得無序?!队梅ā诽峁┝?條附加說明。例如:

險形遭到不幸或發生災難的可能?!坝鲭U”指人或船舶等遇到較大的災害或事故,不救援就有生命危險。有一艘客輪在海上遇險,發出了求救信號。下面句子“遇險”使用不當: *星期天我遇險(遇到一點小危險),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差點兒把我撞了。

學習者在學會“險”這一詞的時候,能夠順帶掌握“遇險”一詞,兩者相互印證,更易掌握。這里對“遇險”的處理方法顯然是按照一個詞目的格式處理的(該詞未出條),詞典前面的凡例也并未對這種情況進行說明,這樣一來就會打破詞典的結構規范。因此選擇這種處理方法的時候還是需要慎重的。

《商務館》雖然在詞典前面的說明中強調“這是一部漢語單語詞典,沒有外文注釋”,但還是對兩個詞條進行了英文提示。這兩個詞條是“幽默”“浪漫”。這兩個詞本身的語義和用法在漢語中都得到了完全的繼承,沒有大的改變,只要通過對其英文進行提示,完全可以使母語為英文的留學生輕松掌握。對此類已沉淀為漢語詞的音譯詞,在漢語二語學習詞典中給出英文提示,雖有利于學生學習,但也要注意把握一定的范圍。

三、 結語

本研究得到了如下幾個主要結論:

1) 很多形容詞是由動詞、名詞演化而來的,兼有動詞詞性的形容詞最多,其次是名詞和副詞,極少量的還可兼副詞、量詞、連詞、數詞、介詞、代詞等,同時,大量常用單字形容詞兼做語素。在兼類問題上,兩家注釋差異明顯,說明詞類問題研究任重而道遠。

2) 形容詞可以承擔多種句法成分,充當謂語、定語是形容詞的最主要功能,充當狀語和補語是形容詞的主要功能,形容詞做賓語和主語的量級明顯低于謂語和定語。這就從實踐運用角度揭示了形容詞名詞性使用率明顯低于動詞性的特點。

3) 學習詞典形容詞注釋的關鍵項目是“形容詞短語級的組合和詞語級的形變”。

4) 形容詞注釋的難點是用法的核心項目――語法功能的描寫。本研究選用的兩部詞典是兩個極端代表,一個差不多是用本體研究成果,進行了細致的注釋;另一個幾乎不注,直接采用例子展示。這部分內容到底該如何注釋才符合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和水平?希望學界可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5) 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注釋問題。該注釋項目是否應放入詞典,如何放,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6) 形容詞的“否定式”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注釋項目,應該受到關注。

7) 在辨析和社會交際性項目上,所涉詞典注釋的主觀隨意性較明顯。建議建設針對形容詞的精加工標記語料庫,來改善這種狀況。

8) 學習詞典在形容詞“辨析”項目上注釋較弱,應該加強形容詞的同近義詞和易混用詞研究成果的引入,尤其是易混淆形容詞辨析成果的引入。

9) 預防偏誤的功能引入學習詞典的注釋是個值得關注的新動向,如各種語法例外、不能搭配+錯例的注釋方式,有預防偏誤的功效,值得肯定。

本文僅對詞典形容詞的注釋現狀進行了一番梳理,這只是對形容詞注釋模式的初步研究,距離理想的形容詞注釋模式,仍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由于筆者研究領域所限,對某些注釋項目重要性、必要性的分析說明不一定到位,因此希望得到業內專家的指正。

附注

[1]有的詞目在解釋一個義項時同時采用了同義對釋和說明描述等兩種以上釋義方式,例如: 良好: 〈jz〉令人滿意〈/jz〉;〈dy〉好〈/dy〉,這種情況計入此項目。此外,若一個詞條有一個以上義項,其中某一義項采用了同義對釋,而另一義項采用了其他釋義方式,也計入此項目。

[2]《商務館》的短語例項目包括的是不以該字打頭的詞,例如:“忙: 幫忙bān mán|匆忙cōn mán |趕忙括n mán |慌忙huān mán |急忙jí mán |連忙lián mán ?!?/p>

[3]《商務館》的這兩條語義搭配與《用法》的語義搭配不同,是形容詞與某類色彩詞的搭配:“不堪……③形用在貶義詞后面,表示程度高。十足形……注意:‘十足’形容人時,后面常帶貶義詞?!边@類搭配的提示是一個較新的點。只和表示某類色彩的詞語搭配,如果不進行提示則容易引發偏誤。以搭配提示形式處理,是比較妥當的做法。但這兩條提示,一條在“注意”欄目出現,一條在釋文中出現,形式還需要統一。

[4]也有極少量錯誤例只出現在近義詞辨析中,是辨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將其整體劃歸辨析類項目,不在例句類項目中進行研究。

[5]《商務館》的配例未區分詞例與句例,如果加以區別,排除一部分詞例,這個數量還會更低一些。

參考文獻

1. 別晨霞.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形容詞偏誤產出分析.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 魯健驥,呂文華.編寫對外漢語單語學習詞典的嘗試與思考――《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編后.世界漢語教學,2006(1).

3. 潘志新.“內容與形式”關系考辨.前沿,2011(11).

4. 譚景春.關于由名詞轉變成的形容詞的釋義問題.辭書研究,2001(1).

5. 徐玉敏.對外漢語學習詞典釋義模式之探討.∥第三屆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2007.

6. 楊小伶.單音節形容詞的搭配結構及搭配詞典的選擇.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7. 俞士汶等.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詳解.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8. 張國憲.現代漢語形容詞的典型特征.中國語文,2000(5).

篇8

【關鍵詞】日語 教學 同形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86-01

中日關系一衣帶水,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漢字傳入日本后被大量的引入,時至今日,成為日語書寫方式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進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學習者往往會受母語的影響,國人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受母語影響較大,在看到同行詞學習過程中,往往更易受母語影響,如何做好中日同形詞的教學,是日語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本次研究試就此進行概述。

1.中日同形詞概述

中日同形詞并無明確的學術定義,一般認為中日中書寫相同或相近的詞語都可視為同形詞。視定義標準不同,詞語的變化,中日同形詞的數量爭議較大,以日本關西大學中國語教材研究會調查顯示甲級詞占57.8%,合計含55.0%,即超過半數屬于中日同形詞。中日同形詞按照義項,可分為三個種類,即同形同義詞,同形近義詞,同形異義詞,顯然針對前兩類漢語為日語的習得提供了便利[1]。辨別中日同形詞的標準,不應考慮簡體字、繁體字、異體字的字形差異,而應從書寫形式上考慮,從視覺效果上兩者存在相似性或直接一致,不考慮日語送假名的有無,漢字部分相同、排列順序也相同的詞。

2.中日同形詞的學習

2.1 理論學習

需注意的是,中日間、不同學者對比研究中日同形詞的結論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同語言習得者對中日同形詞也各有自己的理解,在進行中日同形詞的理論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分的強調某一類理論。應兼容并蓄,如在進行中日同形詞的定義于判斷依據教學過程中,設計的理論包括來自于日本方面的“漢語詞”理論,即采用漢字書寫,并借用中國古代漢語讀音方式發音的詞匯,據此讀音還可分為吳音、漢音、唐音,而后在明治維新后,大量根據漢語創造的具有現代意義的撕毀詞匯,如科學、保險等,這些詞匯也被引入我國,成為現代漢語的一部分。顯然,對于現代詞匯,我國使用的詞義往往與日本一致[2]。大河內指出,都采用漢字來標記,具有相同起源,現代漢語、現代日語都使用的詞匯都可稱為中日同形詞,這觀點高度概括了中日之間的文字交流。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詳細的闡述語言的起源,不同學者對中日同形詞的概述,定義的內涵,對于習得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2.2 誤用與教學

中日許多學者都深入分析了中日同形詞的誤用情況,也是日語教學中必須關注的內容,誤用是同形詞帶來的必然結果,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來偏差,僅重視是否會造成理解障礙,而不重視表達是否自然或護士表達自然性,此類誤用是最易被忽略的。目前,在日語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誤用包括先生、分配、需要、H切、演出、教學、工程、感情、要求、歡迎、參加等,學習者往往在學習過程中,因為此類詞匯往往有現代日語傳入到我國,意思相近,習得者在想不起來日語如何說的時,往往直接念做漢語發音,得不到及時的糾正。中日同形詞誤用的類型,大體可分為詞義大小不同、搭配不同、詞性不同、語體不同、色彩不同、語感不同、純粹照搬漢語等。以愛為例,漢語為對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喜歡、常常發生某種行為,而日語中的「郅工搿梗詞義包括「(性にして)矍槨虺證摹梗弧負盲で、いつもそれにHしむ;「かけがえのoいものと思って、大切にする,而許多初習者便喜歡將「郅工搿故褂糜誒嗨樸謚形鬧邪的第三個義項,為愛好[3]。另中文、日本中愛人詞義相近,初學者往往混用,而愛人在日語中往往有貶義色彩,即有「情D?情夫の婉曲な表F。

母語遷移是中日同形詞誤用的關鍵原因,但并非唯一的原因,還可能與心理學、認知學等有關,在進行日語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習得能力而定,第二語言的習得是一個循環往復輸入、吸收、中介語體系、輸出的過程中,在進行日語學習中,尚未習得該類詞往往會出現產出錯誤、對于初學者而言,在激活日語的詞義表象前,往往先激活漢語詞義的表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日同形詞的運用,對于初學者,進行同形詞教學,應做好教學強度的把控。

不同類型的中日同形詞學習難度不盡相同,在進行日語教學過程中,總有一些詞匯易于掌握,一些難以掌握,中日同形詞也是如此,目標詞與母語相關特征、發音、詞義是否相近,是影響語言習得重要因素。在集中應用中日同形詞過程中,往往會造成習得者的注意力分散,習得者需要集中精力規避母語遷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大量的集中應用中日同形詞,有助于習得者更快速的掌握同形詞中的日語發音、義項。目前在日語教學過程中,中日同形詞的出現頻率調查并不多見,在生活中易反復出現的詞匯,更易被掌握,教學者可嘗試從生活中的詞匯著手,先易后難。根據詞義概念范圍的大小、使用頻率的{低,可將中日形似詞,進行分類,進行有組織的教學,如新商品、}、怪、交通事故,可進行造句,要求學生從詞匯搭配、句法層次進行深層次的加工,考察學生的理解與產出知識轉化。

3.小結

日語教學中的中日同形詞對于日語習得者有利有弊,教學者不應馬虎大意,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針對習得者的語言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何培忠,馮建新.中日同形詞淺說[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篇9

【關鍵詞】詞匯學習 記憶方法 構建策略

一、引言

在以語言為媒介的交際活動中,詞匯的作用非常重要。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也是語言應用的前提。因此,詞匯的學習是學習外語的基礎和關鍵??墒?,“英語單詞記不住”是英語學習者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難題。本文根據調查與研究發現成績優秀的學生并不是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記單詞,而是掌握一定的記憶詞匯的方法與技巧。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詞匯學習的策略與方法。本文構建了一套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了詞匯的記憶方法,主要有:觀形法、閱讀法、諧音法、構詞法、~組記憶法、聯想法等多種方法,以便大家更好地學習英語詞匯。通過對本文的閱讀與學習,有助于讀者更加高效、快捷、持久地掌握單詞。

二、英語詞匯學習的各種策略

1.觀形法。直觀法。直觀法是詞匯學習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也就是說,他們通過音、形、義以及借助輔助工具圖片、實物、幻燈片、以及手勢、動作、表情等記憶單詞。這種方法適用于一些專有名詞以及具體的動詞和形容詞的學習。直觀法是對視覺與大腦的直接刺激,在眼看、嘴念、大腦分析等一系列輔助手段的幫助下我們更容易掌握該詞匯,并且不容易遺忘。通過直觀法學生把抽象的詞匯變成具體的有鮮活生命力的面孔,這些單詞有形、有讀音、有邏輯意義并且配有表情動作,以及動畫效果,所學的單詞生命力很強,不容易忘記,從而,達到了真正掌握詞匯的目的。在進一步的調查后發現這種直觀法是把單詞具體化的過程,對大腦記憶有極大的幫助,采用這種方法學習詞匯更容易。例如:學習road 這個單詞,首先,直接的視覺效果是看到了這個單詞。其次,就去讀音。再次,了解意思。最后,看到了實物。經過這樣的一個加強過程,單詞很容易就記住了。例如:大眾公司標志的VW就是兩個德文單詞(Volks Wagen)的字首,而德文單詞volk就相當于英文單詞folk (n.老百姓),德文單詞wagen 就相當于英文單詞wagon(n.四輪馬車)。

2.閱讀法。我們發現有一些英語學習好的學生通過擴大閱讀來掌握詞匯。他們在閱讀中通過上下文的關系以及已知詞匯推出未知詞匯。這種反復地練習就鞏固了學到的詞匯,而且更準確地了解了某個單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這種方法是為詞匯的學習營造一個語境,是通過了解單詞的具體用法掌握詞匯而不是孤立的記憶單詞。因此可以說,大量的閱讀是提高詞匯的重要途徑。

3.諧音法。諧音法就是利用英語單詞發音的諧音進行記憶的方法。由于英語是拼音文字,看到一個單詞可以很容易地猜到它的發音,聽到一個單詞的發音也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它的拼寫。所以,如果諧音法使用得當,是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可以真正做到過目不忘。比如:engineer 工程師(諧成“挨著泥呀”工程師要跑工地,自然“挨著泥呀”),coffin 棺材(諧成“靠墳”,棺材自然“靠著墳” )。另外還有非邏輯諧音,即所諧之音與單詞本身的意義相去較遠。如:Germany 德國(諧成“折磨你”)。

4.構詞法。根據調查研究還發現許多英語學習優秀的學生還從語言學角度根據構詞法來記憶詞匯,例如:派生(詞根與詞綴)、合成與轉化、裁剪和縮合等方法來記憶詞匯。通過這樣的構詞法來學習會比較容易地根據已經學會的熟詞來記憶那些未知詞匯。由于這種方法是在已知詞匯的基礎上進行的記憶,因此也更加快捷準確。另外,根據構詞法記憶的單詞是基于對詞匯的分析與研究,對詞匯各個組成部分都有了透徹詳細的分析與理解,所以能更深刻的認識詞匯,便于記憶。

5.詞組記憶法。介詞是英語學習重要的組成部分,學好介詞就為英語的學習奠定好了基礎,因而,利用介詞學習詞匯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同的介詞可以和不同詞性的詞組合稱短語,在這些短語中我們了解了未知詞匯的意義明確了介詞的具體用法。

6.聯想法。還有一部分優秀的學生采用聯想的方法記憶詞匯。詞記憶一個單詞我們可以聯想他的近義詞、反義詞,對于那些有實物的名詞,我們可以聯想它的形狀、色彩、功用等??傊?,只要與這個詞相關的事物,聯想的越豐富越有助于記憶詞匯。常見的聯想法有:讀音聯想法、形態聯想法、意義聯想法、對比聯想法等等。

三、結束語

本文就英語學習者普遍存在的英語詞匯學習這一主題,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幾種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詞匯記憶方法??傊⒄Z的詞匯學習有很多方法,不能盲目的死記硬背,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記憶詞匯,把諸多方法聯系起來,形成一套學習詞匯的理論,構建英語詞匯策略。從而,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詞匯,為學好第二外語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克勇.詞源淺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孫進濤.雙環境突破雅思詞匯[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 2005.

篇10

關鍵詞:語文自主學習 激發 興趣 拓展 范圍 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4-0101-01

人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使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再使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去學習知識,去改進他們自己。同樣如此語文學習需要我們用一些輕松的方式讓孩子們自覺地主動地在教學中進入角色學習,也就是說我們要改變以往老師主動,學生被動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自由參與教學的機會。從而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此方式中學生受到自我教育,提高了自主性學習的意識,加強語文學習對孩子們審美觀念、人文素養、情感品質的教育。

1 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有(1)直接經驗的獲得。在生活中獲得直接經驗和認識,對于學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2)由經驗到聯想。生活經驗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討論氛圍中加以適宜的聯想,形成一個思維想象的空間,營造充滿聯想的語文意境。(3)由聯想到語文課本內容。聯想是一種發散思維,認識課文則是聚合思維,如朱自清的《綠》讓學生想象一下梅雨潭的綠,再在這種想象中體驗《綠》的美。以激發學生對作者本人,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2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形成后,還要注意適時引導鼓勵 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老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策劃者、配角。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有積極的參與,教學效果才會事半功倍。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如討論、辯論、競賽、多媒體、等各種方式,以此讓孩子對語文的學習不只停留在傳統的聽、說、讀、寫的層次上,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要實現這一目標,老師要精心策劃、指導。平時要注重對探索的能力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培養。通過展現新舊知識的矛盾、教材內部的矛盾、學習中已知與未知的矛盾,創設研究問題情境,幫助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如理解“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設法列舉反例“眼見未必實,耳聽未必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懷疑,讓學生帶著懷疑的興趣參與教學活動。

3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形式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加強學習語文的最佳形式,如寫作興趣小組、文學社、投稿、成語接龍、近義詞反義詞搶答、演講、詩歌朗誦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會有課堂上不一樣的反應,而會不斷地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來促進發展自我運用能力。如寫作運用,涉及到自己的理想、自我意識、自我發泄等內心活動,而不是程式化的。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語文活動時,老師要以欣賞的眼光來看,不能全盤否定,認為學生是浪費時間。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此類活動對于學生自身開展語文學習的教育價值,以及對于學生自我發展應具有的心理學意義。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創辦開展此類活動,并體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快樂和進步。

4 成立自主學習小組,定期交流匯報

在拓展語文學習范圍,促進課外語文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就逐漸產生了自主學習的愿望、習慣,因此,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成立自主學習小組,并給予及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的成立,是貫徹新課程思想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教師放手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權利的基本表現。在進行具體地指導學生語文學習自主活動時,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1為學生提供開放學習空間,給予自我展示的機會和環境;2強調學習方式的改變;3師生共同參與活動、共享學習經驗、互相學習,允許學生有新的理解感悟和創新;4在學生匯報時給予客觀的評價和鼓勵。

5 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