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開朗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9 19:06: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豁然開朗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豁然開朗的詩句

篇1

1、自我鼓勵法,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爭。自娛自樂,會使情緒好轉。

2、語言調節法,語言是影響情緒的強有力工具。如悲傷時,朗誦滑稽、幽默的詩句,可以消除悲傷。用制怒、忍、冷靜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調節情緒。

3、環境制約法,環境對情緒有重要的調節和制約作用。情緒壓抑的時候,去外邊走走,能起調節作用。心情不快時,到娛樂場做做游戲,會消愁解悶。情緒憂慮時,可以看滑稽電影。

4、注意力轉移法,把注意力從消極方面轉到積極、有意義的方面來,心情會豁然開朗。例如當遇到苦惱時,可以將其拋到腦后,想一些之前開心的事情。

篇2

臺燈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它雖只是個小小的臺燈,但在它身上凝聚著巨大的力量。它無聲無聞,當你遇到難題時,它會陪你一起思考;當你感到黑暗時,它會給你帶來光明;當你疲倦時,它會給你帶來動力。

每當夜晚來臨,我就開始了緊張的學習,小臺燈閃著光芒,站在桌邊靜靜地陪著我。有時,我會在臺燈旁邊放一束春天的野花,在燈光的照耀下,我在日記本上寫下“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格言”;有時,我會在燈座上放幾片秋天的落葉,吟誦著“少年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的詩句。一年又一年,小臺燈陪伴著我渡過了四個春夏秋冬,我們已經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小臺燈的光芒經常鼓勵我戰勝困難。一次,我學習時,遇到一道非常難的奧數題,我做在椅子上,眉頭緊鎖著,腦袋靠在手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題目,腦子飛快地轉動著。,我默默地想著,拿起筆,列起了草稿,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方法都搬了出來,使出渾身解數與難題做著斗爭,我時而低著頭,靜靜思考,時而又拿起筆,列著草稿,時而又目不轉睛地盯著題目看??蛇@奧數題好像故意和我作對,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煩躁極了,“啪”地一聲把燈關上了,頓時屋里一片漆黑。小臺燈的光芒消失了,我的心里霎時感到空落落的。黑暗中,我似乎感到小臺燈在批評我:“小主人,遇到難題你怎么能輕易放棄呢?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成功的。”我冷靜下來,重新打開臺燈,柔和的燈光又灑在了書本上,我改變了解題思路,終于解出了那道題,我頓時感到豁然開朗。當時,我想對小臺燈說:“謝謝你,我的好伙伴。”

小臺燈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它的光芒,那光像白雪一樣明亮,照亮我的書本,照亮我的書桌,也照亮了我學習的路。它是我的好朋友,我會一如既往地珍惜它,愿這盞小臺燈能夠永遠閃爍著它那美麗的光芒!

德化實驗小學六年級:蘇思婷

篇3

所謂“拆分組合法”,就是首先把所給詩句中的主要意象拆分、提取出來,然后根據詩句的內容及其所融入的作者情感,通過合理的聯想和想象去推知這些意象最可能、最合理、最合情的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分別加以擴展;最后把根據這些意象擴展的語句,巧妙地加以串聯、組合的方法。

如: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擴展成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

【解析】首先我們可以從詩句中拆分出“山”“水”“柳”“花”“村”這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點分別是:山――重,即“層巒疊嶂”;水――復,即“曲折”;柳――暗,即“綠陰正濃”;村――樸素、原始。當然詩句中“村”的特點并不明顯,但由“山”“水”的相關信息,我們可以猜測、推斷出其特點。接著我們可以根據詩句中“重”“復”“疑”“明”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由“迷惘”到“驚喜”。據此,我們可以對“山”“水”“柳”“花”“村”這些意象分別展開聯想、想象,進行擴展,最后把這些孤立的珍珠――散句中間巧妙地加上一些過渡性詞語,使之上勾下聯,組合成一段連貫通順的文字。

【參考答案】青翠可掬的山層層疊疊,清澈碧綠的山泉在詩人身邊迤邐而行,蜿蜒的山徑依稀難辨。正當詩人倍感迷惘之時,繞過一道山崖,前面鮮花點綴、綠樹濃陰掩映下的幾間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

即學即練:

1.把下面一首宋詞中畫線的語句擴展成一段話。(擴展后的文字不少于60字)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解析】要擴展畫線語句,應抓住詩的意境,對主要意象進行重點擴展。如該句中的“塞”“秋”“雁”“聲”,對這些主要要素進行重點描寫,即可完成該題。

【參考答案】枯草蕭瑟的秋日傍晚,人煙稀少的邊塞更加荒涼,大雁成群結隊地飛回南方,似乎沒有一點兒留戀的意思。此刻,悲壯的軍樂和雜亂的邊聲混合在一起,回蕩在四野,像是有意撩撥征人的情懷一般。

2.把杜甫的《漫成一首》的首句擴展成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篇4

天氣真好,下午走在遂昌街頭,艷陽高照,酷似初夏時節。麗水市遂昌育才中學,學校地理位置獨特,依山而建,挖山而造,整個校園坐落在半山腰。跨上幾級臺階,邁入校門,沿石階拾級而上,不覺微微出汗。到頂豁然開朗,在山坳之中竟藏著偌大一個操場,兩旁校舍儼然,真是別有洞天。

省特級教師、校長毛衛華帶領我們參觀校園風貌,并介紹了學校的概況以及教學特色。學校原為遂昌二中,于2011年改制而成立的一所民辦初級中學,是杭州錦繡·育才教育集團系列學校。近年來,學校迭創佳績,2012年中考勇創歷史新高,初三學能檢測總平均分、優秀率麗水市第一。

現場寫作比賽于下午4:10—5:10在學校多功能廳舉行,七、八、九三個年級共96位同學參加了比賽。本次的文題是命題作文“讀你”,從作文情況來看,同學們還是寫得相當輕松的。初一寫的最多的是同學友情和父母親情;初二的寫作的視野有所擴大,不僅僅限于友情、親情,還寫了如自然景物、四時風光、書中人物等;初三的同學則多了分思考,如對自己、青春、生命、人生等的感悟,乃至于對社會現象、土地萬物等的思考,表現出了青春的成長。總的來看,無論從文筆、構思還是題材內容的挖掘,同學們的整體寫作實力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刊出的4篇,如九(7)班葉樂寫青春才情洋溢,九(8)班陳可寫張愛玲情韻悠悠,九(3)班張晨艷寫土地感悟深邃,九(7)班黃筱薇寫自己細致入微。八(4)班張璐琳寫父親充滿深情,八(7)班黃月樓寫外公的構思精巧,八(2)班藍寧悅寫書的文筆優美,八(2)班黃晗暢寫李白的詩句引用恰到好處。七(4)班潘敏婕寫老橋,借景抒情,文詞兼美;七(3)班藍柯譯寫陽光,洋洋灑灑,頗有大家風范;七(1)班余曉葉寫友情,小清新,老文筆。這些優秀習作,也讓小編們一時難以取舍。限于雜志篇幅,經小編們的綜合評選,最后評出以下4位幸運兒。

對于獲勝的作品,我們給出了各自的“看”法以及作品的亮“點”所在;同時,又約請指導老師擔當評委嘉賓,請他們亮出各自的“看點”。

獲獎的喜報將很快寄達學校,他們每人將獲得由我們編輯部頒發的榮譽證書、雜志和相應的稿酬。

篇5

然而大部分平凡如我輩者,天性中總難免有自私、狹隘、小氣的成分作祟,這就需要在后天成長的過程中,刻意做一些胸懷的訓練與培養。要懂得善良慈悲、寬仁體諒、瀟灑豁達,心性的磨煉使我們圓融,能忍能讓;要學會洞察世事、通曉事理、練達人情,智慧的修行使我們通透,能看得開,放得下。

對于一個人而言,胸懷的訓練,比起智力、體能、技藝這些關乎生存實際的訓練往往容易遭人忽視,但卻尤為重要,不可或缺。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將決定一個人未來生命的高度、廣度與質量,決定他能站多高,走多遠,讓人受益無窮。

在刻意的訓練之中,隨著年齡、閱歷、學識、經驗的不斷增長,我們發現:自己的胸懷,由青澀懵懂少年的不諳世事、敏感偏執、鋒芒畢露,漸漸變得柔軟,開闊,坦然,堅實;由最初的心門緊鎖,透不進一絲亮光,到清淺的小溪,游些小魚小蝦,直到波平浪緩,撐得下一條船。這樣的訓練,使我們的生命無論降臨到哪個原點與層次,都能向上邁進,居高望遠,感受天高云淡,惠風和暢,活得敞亮,寬松,自由自在。

事實上,與事計較、與人爭鋒,很難分出個是非長短、勝負對錯。生活本來就是一團亂麻,一潭泥淖,別指望有誰隨時站出來為你主持公道,更何況,也沒有誰有資格、有能力做生活的裁判。就算你偶爾贏了,占了上風,也別得意,因為這充其量只能說明你與這人、這事不過棋逢對手,屬于同等級的選手,誰比誰也高明、光彩不到哪兒去。

篇6

2009年放暑假的時候,我們全家人去張家界旅游。在計劃安排的第三天,我們去攀爬天門洞。

天門洞有九百九十九格臺階,海拔1300米,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拔地倚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門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

外公外婆看到天門洞這么高,當時就決定放棄了。剩下的五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好像隨時準備比一場大賽。我、表哥、爸爸一路上遙遙領先,媽媽和姨媽緊跟其后。在攀爬的過程中,我還不時地朝后看,只見媽媽和姨媽越走越慢,越來越拖后,爬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時,我看見她們已經一個勁地在喘氣了。我對她們大喊:“你們快點上來呀,否則就要掉隊咯!”可她們只是有氣無力地擺擺手,呆在原地再也不肯爬了。我見媽媽她們放棄了,就緊跟表哥和爸爸,繼續往上爬去。

山勢越高,身邊一起攀登的游人就越來越少,臺階也越來越陡。終于走到了半山腰的時候,我一屁股就坐在了臺階上,說:“累……累死了……。累死了!我……。我要休息了!”爸爸笑呵呵地說:“我教你一個小竅門啊,調整好呼吸,鼻子吸氣、嘴巴快速吐氣,保持均勻的速度。如果你覺得腿軟了,可以扶著欄桿往上爬,但絕對不要停下來,否則會越休息越累的。”我有氣無力地嗯了一聲,爬起來繼續奮力向上。同時一個勁地給自己打氣:“加油!王若伊,你一定行的!”

可是,在離頂峰只差十幾米時,我再一次累得精疲力竭、兩腿打顫了。抬頭看看近在咫尺卻又仿佛遙不可攀的天門洞,“難道真的要在這里放棄么?”我一邊大口大口地喘氣,一邊心想:“我年紀最小,也是三個人當中唯一一個小姑娘,如果我能堅持到最后,那我就比他們還厲害啊!”再看看旁邊的爸爸和沖在最前面的表哥也都是滿臉通紅、汗流浹背的樣子,我咬咬牙,繼續艱難地向上爬去。

終于,經過了九百九十九級石階的攀登,天門洞豁然開朗。天門洞的最后一道是門坎,兩頭各把守著一個獨角麒麟,氣勢萬鈞。踏過這最后一格門坎,只見遠處的山景在云霧中忽隱忽現,好像天上的宮闕一般。正如旁邊的石碑上刻著的詩句“天門洞開云氣通,江東峨眉皆下風”。

看著眼前的景色,我不由得想到一句話“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都遇難而退、半途而廢,又怎么可能像現在這樣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呢。

篇7

一、課文重點處切入,從主干問題切入

文章都有重點。抓住課文的重點處提問,不僅讓學生們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更對課文的重點處加深了印,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質量。那么文章的重點在哪里?一是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關節點,二是指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的難點。課文的關節點,往往是那些或隱或現地牽扯到語文課主題和重要觀點的語句。弄清這些語句,學生就會豁然開朗,認識有所提高,一些具有難的課文往往有明顯的關節點。而某些淺顯易懂、篇幅較小的詩文也同樣存在關節點。教師如果能抓住這關節點設計出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就能揭示中心,并且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所謂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的難點,既包括新出現的知識難點,也包括雖已學過卻又似懂非懂的知識點。這些難點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就此提出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產生認知的興趣。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要從改變提問過細、過濫、過于零碎的現象著手,以主干問題切入,使問題能統領全局,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那么,什么是主干問題呢?主干問題是教師深入鉆研文本,對文本有了整體的把握后,提煉出來的統攝整個教學過程,至少是統攝一個教學板塊的問題。它能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整體把握文章主旨,作者思路,寫作風格,藝術特色等,能形成較長時間的師生對話、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深層次的課堂活動。從主干問題切入,課堂就會以充滿思考為主要特征、情意盎然,顯得生動活潑。如教學閱讀課《岳陽樓記》,在疏通文字后,可以設計一個主干問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里的“異”包含了什么,表現在哪里?。

二、從文章的關鍵點切入

所謂的關鍵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關節點,二是指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的難點。所謂課文的關節點,往往是那些若隱若現地牽扯到語文課主題和重要觀點的語句。弄清這些語句,學生就會豁然開朗,認識有所提高,一些具有難度的課文往往有明顯的關節點。而某些淺近易懂、篇幅較小的詩文也同樣存在關節點。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些關節點設計出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就能揭示中心,并且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所謂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的難點,既包括新出現的知識難點,也包括雖憶學過卻又似懂非懂的知識點。這些難點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就此提出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產生認知的興趣。

我在聽一位特級教師講授《孔乙己》時,問學生:“課文幾次寫到笑,各有不同的含義。其中有些人以哄笑取樂的,想一想:為什么那些人對孔乙已這樣一個不幸者嘲笑、取樂呢?”作者說“大約”只不過是沒有親眼所見孔乙已的死亡悲劇罷了。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尋找課文中的矛盾處,領會作者的獨具匠心,或是教師自己設置矛盾沖突,引發學生的認識沖突,學生在課堂中一定會變得充滿激情,思維的火花也會發出它別樣的亮度。

三、注重教學內容間的比較

要想對教學內容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就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內部比較,還可在課文和課文之間比較,甚至單元和單元之間比較。在比較處提問,既能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又能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獲得較大進步?!鞍l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苯逃姨招兄壬倪@句話,對于語文課堂中的提問也是有不少啟示的。在教授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問:“菲利普一家對于勒的態度,誰最冷酷?”有的說是菲利普太太克拉麗絲,當她發現賣牡蠣的小販是于勒時,她用盡各種難聽的詞罵于勒,并且防止于勒“又回來吃咱們”。還有的學生說是菲利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位哥哥,在他的弟弟變為流浪漢時,卻采取了落井下石的態度。在討論和比較中,學生洞察了人心的自私、冷漠、貪婪。我又趁機說:“這種人心的冷漠,在別的文學作品中你見識了嗎?”課堂氣氛變得更為活躍,學生紛紛表達了對別的的文學作品的理解,潛能得到發揮。

四、從課文細節處切入

篇8

【關鍵詞】古詩詞 誦讀 目標 創新

在中國歷史傳統文化中,古典詩詞歷經了幾千年歲月淘洗流傳下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是傳統文化中的奇麗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蘊厚重,意存高遠,能夠感化人,啟發人,教育人,團結人。它如璀璨的明珠照耀著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教育,德育即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勃發生機。

幼兒誦讀古詩詞,從而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輩的心境;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加強人文修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這是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目標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幼兒應“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然而,幼兒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和感情體驗,對傳統文化知識接觸不多,要想讓他們喜歡古詩詞、熱愛古詩詞,需要教師花一番功夫。我們從美國心理學家托蘭斯所提倡的創新性閱讀中得到啟示,以培養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為終極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了以下幾種古詩詞誦讀教學方式。

一、詩中掘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孩子不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便不會有創造性思維產生。為了讓孩子在積極的思維中對古典詩詞產生探究感,教師常常向孩子激疑。如教《春曉》時,教師問“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還是“不知”?在這看似無疑處設疑,能引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有的孩子說,“知”就是不知,一覺醒來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說,“知”就是知道,因為“夜來風雨聲”,詩人一夜沒睡好覺,所以詩人知道花落了很多;還有的說,“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為詩人聽到了風雨聲,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卻不知道,也無從知道。各種理解拓寬了孩子的思路,豐寓了詩的意境,對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

二、詩詞比讀

比較是認識事物異同的方式,是啟迪思維、深化理解的途徑。閱讀古典詩詞時,教師應讓孩子對詩詞進行思路、中心、語言、意境比較等,在比較中讀出異同、優劣。我們把《別董大》《贈汪倫》這二首詩教給孩子后,并讓他們比較二首都寫離別的詩在意境上有什么區別。幼兒通過品味、理解和體會,師生一起找出《別董大》以悲景寫豪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奮發精神盡顯其中;《贈汪倫》卻是敘事體,“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感激、依戀全在詩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體會“登高才能望遠”的人生哲理,孩子的眼界開闊了,創造性思維也得以發散。

三、實景賞詩

觀察是思維的知覺。結合古典詩詞教學恰當地開展一些走進大自然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和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體會李白是怎樣與山融為一體,或者是在自然界中尋找知音與伴侶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蓖瑫r缺少伴侶和朋友的孤獨。學習“西江月”時,我提議家長在夏夜的晚上帶孩子去看月亮,聽鳥驚、蟬鳴、蛙噪這些校外夏夜特有的音響,以及夏天天氣變化的突然和夜行鄉間的輕松和有趣。分享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孩子的心暢游在浩瀚的蒼穹,古人與我們竟是如此地接近!家鄉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我們教學古典詩詞的源泉,四季更替,山水日月更是我們教學古典詩詞的天然道具。熟悉的畫面,暗合的詩意,使孩子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描摩詩境

古典詩詞是最袖珍、最精煉的文學樣式,它往往借助意象來渲染氣氛,借助跳躍的詩行來表達一種意境。課堂上教師要求有幼兒發揮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將這些詩詞轉化成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這不僅有助于幼兒讀懂原詩,而且也使他們讀出畫面,讀透意境。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在公園里享受春天的色彩?;氐浇淌乙龑в變喊言娋渥兂梢环鶅灻赖娘L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孩子動手繪圖以后,我們再演一演“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讓畫面在幼兒面前立體化、活起來;在扮演詩中角色的時候,充分調動了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詩句沒有繪出的而生活中有聲動態的想象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也成功體驗了詩的意境。學習完這首古詩后,教師采用以詩引詩的方法,把學過的《江南好》,學一學、畫一畫,在似曾相識的詩句中,再次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和詩人熱愛春天的情感。

五、活用古詩

在孩子背誦積累了相當量的古詩詞以后,教師鼓勵孩子學以致用,把古詩詞名句與口語結合在一起。當讓孩子描述春天的時候用“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描述夏天或觀賞荷花時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進而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稱贊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有一次,一位家長告訴我他們一家秋游,在山下停車在民族園吃飯,他三歲多的兒子,眼看大山,順口說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當時不但家長很是吃驚,就連周圍的旅客也很驚奇。家長一直在夸獎我們經典誦讀教學開展得好。雖然孩子在運用詩句不一定很成熟,不是很恰當,但至少說明詩句進入了他們的生活,激活了他們的情趣,達到了積累與生命體驗相結合,為以后豐富自己的氣質和品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品味審美

美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心理引導和情感陶冶,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逐步培養其熱愛生活,崇尚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古詩文誦讀教學中,不只是引導幼兒感知美、感悟美,同時還要逐步培養幼兒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幼兒詩詞教學中,要引導孩子認真體會和領悟詩歌的內涵,同時要注重對美好事物的理解,培養其鑒賞美的能力,通過對詩歌描寫的人、物、情、景的分析。知道為何美?美在何處。對美形成一定的判斷和鑒別能力。如在教學《墨梅》這首題畫詩時,孩子通過朗讀,觀看梅花視頻和國畫,想象意境,體會感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說出這首詩為什么美?美在那里?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提高了審美能力,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的??梢哉f,有了教師的創新教學,才有幼兒的創新學習。古典詩詞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讓古典詩詞教學插上創新的翅膀,讓孩子的創新能力與之一起高高飛翔,批判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繼承,是我們幼兒教師責無旁貸的義務。

篇9

時間剛好是立冬之后,幾場暖陽,竟乎感覺回到了陽春三月的氣息。想找個空閑繞著華家池沐浴時光慢慢徜徉過的質感和一片柔軟包裹的煙柳畫橋。

去過西湖的心情也早已經被斷橋上紛沓而至的腳步掩埋,匆忙也好,閑散也罷,想要嫁娶西湖的一瓢水,擷下西湖畔上的柳簪子,恐怕也是一件美好的難事,因為西湖的魂早就托付給了白居易、蘇軾。

鐘情于柳樹,偏偏又在詩詞中幾度邂逅,像是一場忐忑的暗戀,獨獨喜歡她,又總是無意間聽到別人口中吐出她動人的名字,在撥動心弦的剎那,也撩起了喃喃的相見恨晚之意。

好在于這樣的韶華間,不用哀傷時光的飛逝和滄桑,也保的了歲月靜好的姿態,消受這走路也能走出江南骨子里柔美的華家池柳岸。

席慕容說,無緣的人不是來得太早,就是來得太遲。

而我恰恰在這太早和太遲間,占得了一席可以讓身體和靈魂任意流淌的安然。

然而初次見面,卻遇見了雨天。

從店家買的一把傘,因為不趕時間,就索性選了一條陌生的路,在冬風輕打細雨的聲中繞過落滿葉子的羊腸小道,豁然開朗。一鏡偌大的湖面平鋪開去,不帶任何的妝容,在淅淅瀝瀝的雨里,撞碎我的冒然。

多少次在字里行間生起的煙雨,朦朧指尖趟過書頁的繾綣,輕聲慢念,只恨不得相見,在湖上散起的一紗一紗薄煙。

從湖面上往上描,原本瞧不見的雨絲兒,全都滑落在了湖上,使得湖面像是被密密的綢絲飛速地編織著,看得人眼花繚亂,找不到絲線頭兒,原以為是會纏綿一起,但仔細端詳彼此卻沒有交叉,倒更像是數不盡的音符跌落在琴弦上,滑出一段輕快溶著風雅的樂章。

盡眼望去,湖邊的霧雖不及三月的多情,但也為冬天的寂涼平添了幾分柔和。遠處的柳條兒遮遮掩掩的,忽而露出半身婀娜的身姿,忽而給自己披上白色的薄紗,定然是偷得了白居易那半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藝,再加上慢條斯理的雨,我不覺停下腳步,卻更想要揭開這斜風細雨里湖畔的前世今生。就在這腳步的踟躕里,煙雨給了我莫大的面子,容留了我的冒然和“居心叵測”。

第二天下午,天終于放晴了。剛好得了個空,連午飯也是匆忙地潦草解決了。我就怕那個在心中只能用來感受的楊柳依依會稍事即縱。再次來到湖邊,已經換了一幅光景。

沿著石板鋪展的湖畔,一直緩慢地走,這個時候覺得眨眼都是浪費時間,一邊拖著腳步,一邊把看過的景色在心里狠狠地潑上墨水,想要畫上一番,腦里又盡力搜刮著有關美的詩句,末了,一路上只能自言自語三個字,太美了。

湖水是墨綠的膩,卻沒有一點兒矯揉造作。邊上濃密的柳條兒從高處毫無顧慮地垂下來,四五棵、五六棵柳樹連成一排,從遠處看去像是滿月不久的貓,滿是的蓬松絨絨的球兒。投下的影子,將湖水的厚和碧分得清清的,一邊是淡,一邊是濃,任是技藝多高的畫家,也絕對把不好這個度。

幾陣風吹過,柳條婆娑起舞,幾條更細的約好了似的,這邊彈幾下,又到那邊揮幾下,曼妙極了。連帶著湖面,也是成了長長又寬寬的錦緞,從這邊的岸到那邊的岸,水面一個角一個角掀過去,掀過去,,在太陽下波光粼粼的,要像發出風鈴的聲音似的。

湖邊的人影也次第多了起來,三三兩兩,都是閑淡的,在柳影憧憧里呢喃著。

釣魚的人兒,也是釣一份心情,魚鉤放進去湖里,絕不盯眼,翹首企盼,更不會將魚餌投撒,只是靜靜地坐在長椅上,閉目養神或者翻一會兒書,就這樣睡意爬上了遮眼的帽子。

篇10

路暢同學,我以前對他并不熟悉,他是上學期隨小唐小學的師生一起合到我校的插班生。在開學后的幾個星期里,路暢在班里的表現著實讓我傷透了腦筋:課前課后,書本攤滿一桌子;課上聽講不專心,和同學交頭接耳說話,搖頭晃腦,自我陶醉;要命的是他愛接老師的話茬,打斷老師正常的授課,弄的課堂上學生不時一陣大笑。每每想到這些,我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個不分場合愛說話的“小青蛙”,我不相信封不住你的嘴。我要求路暢的同桌不要在課堂上閑談,叮囑路暢要管住自己的嘴,再亂說話,課堂上就不叫他回答問題,不安排他到黑板上聽寫詞語。

一個星期過去了,路暢在課堂上還是積極地舉手,但是愛說話的老毛病沒有改變多少。有時當別的同學對問題回答不上來,他就很隨意地站起身來,手舞足蹈、不屑一顧地講出正確的答案。接連幾次,路暢在課堂上的“搶臺詞”使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他雖然在上課時愛講話,但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認識;他在課堂上雖有點我行我素,但思維積極,反應快。對呀,對這樣愛講話的“小青蛙”封嘴可不是一個好辦法。思維活躍,是路暢呈現給我的閃光點啊,我應當積極地思考一種有效的方法去引導他,讓他揚長避短,健康成長才行。應該為他創造條件,在鍛煉的過程中成長,他肯定會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學生。我豁然開朗。

有一次,當我給學生講塞外天地空曠、幽靜時,脫口而出“大漠孤煙直,長河……”我習慣在講解古詩詞時,不一口氣完全講出答案,給學生留有補充的空間。有學生馬上心領神會:“長河落日圓”。我向學生們豎起大拇指,報以贊許的微笑。突然,路暢的一句話讓我剛剛綻放的微笑冰凍了。他突然在口袋里拿出一個鮮紅的冬棗在臉前一晃說:“冬棗吃一個,我來嘗嘗鮮”,說著就放在嘴里,嘎吱嘎吱地吃起來,同學們大笑??吹铰窌衬堑靡?、灑脫的樣子,有一股氣立刻涌上我的心頭,這是在上課呀,你這個“池塘里的小青蛙”!我正想訓斥他,可轉念一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冬棗吃一個,我來嘗嘗鮮”不錯呀,還挺押韻。我問路暢:“你作的這是一首詩嗎”?“可能是吧”。他害羞地點著頭。我又問:“你知道這是誰的詩句嗎”?“唐朝王維的呀”!同學們被這直截了當的回答凝凍了笑容,隨之投去吃驚、羨慕的表情。我簡單地表揚了路暢古詩詞積累深厚,講課繼續進行。

課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給他講上課要遵守課堂紀律,不能吃東西,對問題有疑問課后可以和老師進行交流。我還了解到他積累了不少古詩詞。不知什么時候,這個曾和我作對的孩子,我有些喜歡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