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寶寶營養早餐范文
時間:2023-04-11 11:28: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歲寶寶營養早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天天:我女兒7歲,身體瘦弱,體質不好,我一直想辦法加強其營養補充。偶然機會我了解到給小孩做雜糧早餐(用大米、綠豆、紅豆、花生和蓮子煮粥)比較好,于是從今年3月份開始到現在我每天都給她做,女兒身體好了很多。可是長期給孩子吃雜糧早餐,會不會引起孩子性早熟?
營養專家:您給孩子吃一些雜糧是明智的,因為雜糧的營養價值確實比白米白面高很多。雜糧食物纖維含量高,膳食纖維會促進固醇類物質排出體外,而雌激素就是固醇類物質。食物中多一些雜糧和蔬菜,對于早熟有抑制和預防作用,您完全無需擔心。
芳草:孩子現在4歲,不知道能不能每天早上給他喝點兒蜂蜜?如果可以,選用什么樣的蜂蜜比較好?
營養專家: 喝蜂蜜對健康孩子并無特殊好處。如果想做甜食,用蜂蜜替代糖,每天一勺左右是可以的。不過,蜂蜜中80%以上是糖分,多喝也促進肥胖。此外,建議選擇經消毒的合格蜂蜜,野蜂蜜中可能有花粉或病菌,要密切關注孩子食用后是否有過敏之類情況。
可樂:兩三歲的孩子可否吃香菜?因為中醫認為香菜為發物。
營養專家:香菜作為調味品少量食用不用太擔心。所謂發物是因為中醫說它能透發疹子,但作為藥用的用量是遠比調味品用量大的。
小菁菁:寶寶出生15天,混合喂養,需要給寶寶喂水嗎?用奶瓶給寶寶喂水,他不肯喝怎么辦?
兒科專家:為何總想給吃奶的孩子單獨喂水呢?吃奶階段,奶中90%為水。吃奶充足的嬰兒也就喝足了水,除非嘔吐、腹瀉、大量出汗時。如何判斷是否需額外添加水?通過判斷嬰兒尿液的顏色。在未服維生素等藥物的前提下,嬰兒尿液若為無色或淡黃色,就說明體內水分充足,不要每天強行給孩子喂水。
豆丁媽:我寶寶快9個月了,出生時體重5.8斤,身高50厘米。一直喝配方奶粉,現在體重15.6斤,身高70厘米。這兩個月他吃得好,睡得好,精神也好,就是沒見長肉,體重沒變化。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兒科專家:孩子體重增長緩慢應該考慮3個方面問題,1.攝入量不足。2.消化和吸收不良。消化不良表現為大便中含有很多未消化的食物顆粒。比如:給尚無磨牙的9個月嬰兒進食塊狀食物,就會因為咀嚼不夠,引發消化不良;吸收不良指的是大便性狀好,但排便量多。3.慢性疾病消耗。如患有過敏、嚴重先心病等。
曉君:我家寶寶42天,純母乳喂養,可是他最近五六天也不排便。我該怎么辦呢?
兒科專家:排便的間隔時間長不一定說明孩子腸道有問題。嬰兒排便間隔可能一天幾次至幾天一次,只要大便不干結,排便不是非常費勁就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僅僅因為孩子排便間隔長,而刻意進行干預。再有,觀察嬰兒體重增長非常重要。
篇2
旺仔小饅頭有什么危害 旺仔小饅頭里面不單添加了膨松劑,還有大量的糖和其他的添加劑,對小朋友的健康沒有一點益處!一般小孩一歲前的食物不宜添加調料味料,如鹽、糖等,鹽會對嬰兒腎臟造成負擔,糖會容易造成乳牙齟齒等等。。調味料會對他們的生長發育造成一定的影響。六個月大的小孩不太會選擇什么是好吃,什么不好吃,他們的生活飲食習慣是由大人養成的,自小就給他吃濃味,甜的東西,肯定長大后就更加濃味,為了你的孩子著想我覺得還是不要吃好。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對于他的成長有好處,對你來說以后也會比較好帶。
旺仔小饅頭會上火嗎 會,因為旺仔小饅頭制作的時候是經過了烘烤的。這些食物少吃一些問題不大,但是吃太多因為里面富含添加劑,而且含有大量淀粉類的物質,熱量比較高,容易引起發胖,平時應該注意避免吃太多零食,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粗糧一類,搭配營養。首先旺仔小饅頭的添加劑、色素、重金屬這些檢測項都符合國家標準,菌落總數也幾乎為零,品牌食品的安全性還是很有保障的這點毋庸置疑。其次就是鋁含量的問題了,本次檢測的小饅頭中鋁含量為5.35mg/kg,雖然距離標準限量100mg/kg還相差甚遠,但是對于嬰幼兒食品來言當然是零污染最好,天真的寶寶更應該食用最天然純凈的食物。
旺仔小饅頭會不會長胖 旺仔小饅頭本身屬于一種熱量比較高的食物,每100克旺仔小饅頭中含有320大卡的熱量。這種旺仔小饅頭主要是用馬鈴薯粉和蛋黃粉共同烘培而成的一種食品,里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鈣離子,還有很多可以促進消化的物質。孩子吃完之后可以有效的促進腸道蠕動,并且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不錯的小兒食品。旺仔小饅頭是由面粉、雞蛋、牛奶、砂糖加工、焙烤而成,口味較甜,適合于寶寶食用。由于其含有淀粉、白糖、雞蛋,所以可能會造成人體發胖,但不會太明顯,因為人體發胖主要是脂肪蓄積,多由食用油膩性食物引起。
篇3
最新精選幼兒園開學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園長、親愛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們:
你們好!
在這秋高氣爽的美好季節里,迎來了我們幼兒園的秋季開學典禮,我有幸作為教師代表站在這兒講話,請允許我代表全園教師向新老師、新來的小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加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里。你們開心嗎?我今天要告訴大家二個喜訊。一是我們幼兒園今天迎來了新的小朋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二是原來在幼兒園上學的小朋友都升班了,都當哥哥姐姐了,讓我們拍拍手祝賀他們!
新學期新面貌,老師們為小朋友創設了優美的環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廚房的阿姨為小朋友準備了營養豐富的香香的飯菜。希望小朋友每天高高興興來幼兒園,吃得飽飽的、睡得香香的,開開心心地學習、游戲,成為聰明能干的小博士!
在新學年里,我們每一位教師也會與時俱進,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會秉承愛的天職,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每位小朋友,以園為家,努力把我們的孩子培養的更加健康、活潑。讓孩子在幼兒園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一起快樂的游戲,認真的學習,健康的成長吧!
最新精選幼兒園開學演講稿范文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是大二班的xx,祝大家新學期好!
樹林是小鳥的樂園,大海是魚兒的樂園,幼兒園是我們小朋友的樂園。度過了喜悅、祥和、幸福的暑假,踏著秋天的腳步,今天我們又回到了可愛的xx,投入了我們學習的樂園。看看敬愛的老師,看看親愛的同學,你一定也跟我一樣,充滿了快樂,瞧,這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我們又在一起啦!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如果能做到下面的內容,我們就都是人見人愛的好寶寶!
早早起,不遲到,爸爸媽媽再見了.
進園來,講禮貌,看見老師說聲早.
吃早餐,心情好,高高興興吃得飽.
排好隊,做早操,步伐整齊隊列好.
學習時,要專心,積極發言動腦筋.
活動時,不打鬧,團結友愛興致高.
洗好手,吃午飯,不挑菜來不剩飯.
午飯后,睡午覺,安安靜靜睡得好.
梳洗后,吃點心,香香甜甜吃干凈.
玩游戲,真開心,動手動腦我最行。
吃晚飯,剛剛好,離園零食都不要.
晚八點,就睡覺,早睡早起身體好。
好習慣,帶回家,都夸我是好寶寶。
同學們,你們能做到嗎?新的學期,我代表所有的小朋友,向老師保證,我們都會是健康、聰明的好寶寶!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最新精選幼兒園開學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家長、親愛的寶寶們:
大家好!
度過了一個快樂暑假,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學期。老師將與你們一同邁進新的一學期。開學了,你準備好了嗎?新的一學期讓我們開啟新的希望,承載新的夢想!XXX幼兒園將以嶄新的面貌歡迎寶寶們的到來,期待著寶寶們的進步,期待寶寶們給我們帶來驚喜!同時感謝各位家長在過去的一個學期里對我們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過了一個暑假,寶寶們長大了一歲,同時也有新的寶寶加入我們的大家庭,對寶寶們來說又開始了新的集體生活。大多數寶寶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但因幼兒園的生活是不同于在家比較松散的家庭生活,也有的寶寶可能一下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為了使寶寶盡快步入正常的生活軌道,給您以下幾點建議:
1、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幫助孩子早睡早起,提醒孩子按時入園。
2、和孩子暑假里的收獲,鼓勵孩子進行講述,使孩子表述清楚、有條理。
3、歡迎家長朋友積極和老師交流,及時了解寶貝的情況。
篇4
為什么婆婆伺候的月子這么難熬,為什么婆婆跟兒媳“搶”完兒子又要來“搶”孫子?為什么婆婆那么在意你生的是男還是女?網上育兒論壇里,人氣最高的帖子居然都與婆婆有關。帶著這些好奇和疑問,本刊在“母親節”來臨前夕采訪了4位年輕的母親。
聽聽她們遇到了哪些婆婆制造的難關,又是如何應對的……
最郁悶糾結型―從孕婦到產婦,待遇差別咋這么大
口述/曉穎(兒子2個月) 文/睫丫
和林謙結婚后不久我就懷孕了,得知消息那天,婆婆說了句讓我感動不已的話:“曉穎,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我的親閨女!”
讓我更感動的是,還沒到退休年齡的婆婆選擇了辭職,她說要照顧她的“親閨女”。婆婆不跟我們同住,但每天早上7點鐘,準時給我送來豐盛的早餐,等我下班回到家時,她早已做好了營養又美味的晚餐。
“我快當奶奶了,俺那兒媳婦還真讓我省心,懷孕了一點都不嬌氣!”婆婆常常當著我的面,跟小區的鄰居們這樣炫耀。每次去醫院孕檢,婆婆都陪著我。婆婆平時很節省,但對我卻很大方。生產前兩個月,她還專門給我訂了一家孕產婦服務中心做的海參。我讓她別花那錢,婆婆拍拍我的肚子說:“瞧把你美的,我這是給我大胖孫子吃的!”這話可能在有些人聽來不是那么舒服,但我覺得沒什么。說到底,肚子里的孩子將來也得叫我“媽”呀!
孩子終于呱呱墜地。當抱著兒子的我被護士推出產房時,我看到婆婆熱淚盈眶地俯下身去,一邊親她孫子的臉一邊說:“我的心肝寶貝呦,你媽真是我們林家的大功臣!”她這句話,又一次感動了我,讓我覺得辛苦是值得的。但很快我就發現,生完寶寶,我在婆婆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了。
兒子長得虎頭虎腦,哭聲也特別響亮,婆婆就跟護士表功:“他媽懷孕時,我天天變著法子給她做好吃的,她不愿意去醫院孕檢,也是我每次催著去的。不然,我孫子哪會長這么結實。”瞧這話說的,合著如果沒有她,我這孩子不是早產就是營養不良。
我的奶水很好,供應兒子綽綽有余,但婆婆還是天天給我變著花樣做“催奶湯”。我喝得都快吐了,但依然得硬著頭皮喝。見我不樂意,她就正告我:“萬一哪天沒奶了,我孫子餓著了怎么辦?為了我孫子,你得好好補身子!”這讓我恍然大悟,當初懷孕時她之所以對我那么好,也完全是因為心疼她的孫子。
坐月子期間我感冒了,高燒39度。林謙要帶我去醫院,婆婆就急了:“你吃藥打針,孩子就不能吃奶了。為了孩子,扛扛吧。”結果,孩子吃了我的奶上火,長了滿臉疙瘩,婆婆心疼的一邊掉眼淚一邊譴責我:“都當媽的人了,咋不小心感冒了呢?”我忍不住掉眼淚,婆婆馬上說:“坐月子不能哭,哭的話孩子會生病的!”我的天,孩子是我的又不是她的,難道我不心疼孩子?難道孩子生病也是我的錯嗎?
要是因為有了孫子,把兒子、兒媳都忽略了也就罷了,可婆婆偏偏對林謙還那么好。因為天天在家跟我吃月子餐,林謙就說想出去“吃點好吃的”。如果林謙自己一個人吃也就罷了,婆婆居然也跟他一起出去了,走的時候還萬分不舍地跟我兒子叨叨:“我的寶貝孫子,奶奶真想也帶著你出去吃好吃的啊!哎喲,苦了我的孫子嘍!”我的天,她難道不知道自己這樣做,苦的是她孫子的娘,她的兒媳我嗎?
等我坐完月子,婆婆對我更是看不順眼,什么只知道躺著不知道看孩子,連一天三頓飯做得都很勉強。說再過幾個月,家務活都還給我,不能讓我太閑。生產前后的差距也太大了吧,合著我就是一個生產工具,孩子一出生我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最欲哭無淚型―生完孩子,我成了“隱形人”
口述/林涵(兒子一歲) 文/拓拔兔
老公家三代單傳,婆婆一心想抱個大胖孫子,我如愿生下兒子后,婆婆說:“你可以好好休養準備上班了。照顧孫子的重任,就交給我好了。”
生這個孩子不容易。因為之前有過兩次意外流產經歷,懷孕4個月時,我就去醫院進行保胎治療了。生孩子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開始說要剖腹,進產房后醫生卻說可以自己生。而因為孩子頭太大,雖然是順產,但側切傷口很大。生完孩子后,我至少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才能下地。所以,婆婆說她全權照顧兒子時,我還挺高興。
但是很快我發現,婆婆似乎把孫子當兒子似的愛,好像孩子是她生的,需要她這個“媽”來照顧。
寶寶31天時,晚上我給他換尿布,因為動作慢,寶寶就哭了。婆婆聽見后馬上跑過來,一把將我推到一邊,自己動作麻利地換了尿布。我當時雖然不太高興,但一想,婆婆也是心疼孩子,怕孩子著涼,可以理解,誰讓我笨手笨腳呢?之后,每次婆婆換尿布,我都在旁邊睜大眼睛盯著看,沒事還拿塑料娃娃練習。可即使我動作嫻熟了,只要寶寶一尿,婆婆都會迅速地沖過來,然后把我擠到一邊去,“笨手笨腳的,這兒沒你事!”
換尿布、喂奶、晚上帶著睡覺,這些也都沒我的事兒。我這個新媽媽唯一可做的,就是每隔兩個小時用吸奶器擠一次奶(兒子出生后住了半個月院,出院后就只認奶嘴)。至于兒子一次喝多少毫升,都由婆婆定。
我原來準備在家做全職太太,一心相夫教子的。可婆婆卻不允許我那樣做,她說:“女人要有自己的事業。孩子生下來有人幫你帶,你待在家里干嗎?家里有我呢。”想想天天跟婆婆同在一個屋檐下,著實有點無聊,再說我這個新媽媽也沒事兒可干啊。兒子兩個多月時,我就上班了。單位離家近,我說每天中午回家擠奶給孩子。但婆婆卻說不用我回家,讓中午可以回家的老公來我單位取。她這不是成心不讓我多跟孩子待嗎?
我在這個家里越來越像個隱形人,哪怕我的意見是正確的,婆婆也不聽,說了跟沒說一個樣。我索性什么也不管了,回到家就看小說打發時間。可有一天,我竟然聽到婆婆對兒子輕聲說:“乖孫子,叫‘媽媽’。”我都快瘋了,哪里有奶奶讓孫子叫自己“媽媽”的?
我氣不打一處來地跑過去,一把從她手中搶過孩子。婆婆急了,竟然又把孩子從我懷里奪過去,說:“你休息那么久才上班,干嗎不好好鉆研業務?孩子不用你管!”我的眼淚差點就下來了,原準備跟她說“我是孩子他媽!我要多跟孩子在一起”的,但看到老公在一旁使勁兒使眼色,我把這句話咽了回去。
那天晚上,我把兒子“搶”過來,自己帶他睡。其實孩子跟我睡得很踏實很好。但是第二天,紅著眼睛的婆婆竟然說她一晚上沒睡著,擔心孩子離開她以后吃不好、睡不好。這個老太太啊,還真把自己當孩子他媽了。她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她兒子、孫子一起過,把我這個兒媳擠出去吧?
最怒火中燒型―沒能為婆婆生個大胖孫子的我“罪孽深重”
口述/王楊(女兒3歲) 文/小娟
孩子出生比預產期提前了10天。去醫院的路上,婆婆說:“比預產期提前了,肯定是男孩!男孩生得快。”沒見過重男輕女這么露骨的人,那一刻,我隱隱有些擔心:萬一生個女兒怎么辦?生了女兒婆婆不管的話我怎么辦?媽媽在老家給弟弟帶孩子,不可能給我帶孩子。我和老公收入都不高,又沒錢請保姆。
當護士在走廊里喊“王楊的家屬,生了,女孩”時,婆婆驚訝地嚷嚷:“前面3個都生的兒子,我們咋就生了個丫頭?”給我接生的醫生笑了:“這老太太,肯定是婆婆不是媽。”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更讓我氣憤的是,她匆忙看一眼孫女后就回家了,也沒像當初承諾的,天天給我做飯送到醫院來。等老公接我出院回家,老太太正躺在沙發上看韓劇呢。見我們回來,她看都沒看孫女一眼就立即起身去廚房。老公見我不高興就叫她:“媽,您咋都不抱抱孫女呢?三天不見,她長大了不少。”婆婆沒好氣地說:“沒見我正忙著嗎?再說女孩不都長那樣。”
看女兒在我懷里安靜地睡著,我突然覺得她好可憐,就因為是個女孩,奶奶連抱都不愿意抱。孩子沒出生前,婆婆到處收集舊棉布衣服,剪了幾百個尿片,說這樣的尿片健康,她愿意天天為孫子洗,但現在她說還是“尿不濕”方便;原來她說女人坐月子時不能沾冷水,要吃得營養健康。現在婆婆從不給女兒洗衣服,還老叨叨我嬌氣;給孩子換尿布、喂奶、哄睡覺這些事,她也一概不管。女兒夜里哭,婆婆在隔壁房間里嚷嚷:“咋成天哭?女娃就沒男娃省心!”
有一天女兒喝奶嗆著了,吐得衣服上、床上到處都是。我手忙腳亂地收拾,女兒“哇哇”大哭。我喊婆婆幫忙抱抱孫女,她居然把電視音量開得老大,裝作沒聽見。
有一天女兒感冒咳嗽得厲害,我想帶她去醫院。當時老公不在家,我又沒出月子,就想讓婆婆帶孩子去。她卻說:“小孩沒這么金貴,咳嗽還能把體內毒素咳出來呢,再等幾天看看。”結果,女兒的咳嗽越來越嚴重,一量體溫燒到了39度!婆婆還不同意去醫院,說小孩兒哪有不發燒的,擦點酒精就好了。我帶著女兒去醫院,結果被醫生罵:“怎么才送來?都肺炎了!”醫生的話激發了我積攢在心底許久的怒火,我給婆婆打電話,哭著說:“您不喜歡女孩兒想要個大胖孫子,這我能理解。但您不能因為是個孫女,就什么都不幫吧?既然這樣,趁您孫女還不懂事不記仇,您還是回去吧……”我話沒說完,婆婆就搶過話茬說:“孩子一生下來,我就想回老家了。現在你趕我走,我馬上走!”
因為“趕走”婆婆,老公回來后和我大吵了一架。吵完之后他讓我跟婆婆道歉,我也硬著頭皮道歉了。婆婆說,她回去想想自己也做得不是很對。我的心一下就軟了,差點就要讓她來帶孩子了。她卻說:“你弟媳婦快生了,找醫院查了,是個男孩兒。我要在家帶孫子,就不去你們那里了。”
看來,就因為我生了個女兒,我和婆婆的矛盾永遠都沒有解凍的那天了。
最睿智無畏型―搞定婆婆,so easy!
口述/筱愛(兒子4歲) 文/豆子媽
自兒子豆子出生之后,公公婆婆就搬來和我們常住。婆媳之間的育兒大戰也由此拉開帷幕。
豆子出生在初秋,婆婆怕豆子受風寒,所以一直到百天之前豆子都沒出過門。我實在無法忍受,終于在陽光燦爛的某天,給豆子穿好外套強帶他出門。因長期待在屋里,豆子一到陽光下就流眼淚。當時,我就決定,以后一定要堅決抵制婆婆的“封建”觀點。
豆子小的時候,婆婆總喜歡給他戴手套,怕他撓臉。但我知道孩子是通過用手觸摸來感知世界的,所以堅決反對。有一次,婆婆出門后,我把豆子的手套解開,讓他自由活動。結果婆婆回家后就沖我嚷嚷:“你又故意把孩子的手露出來,成心讓他把臉撓破是不是?”本來就對她的種種做法心存不滿,我當時就火了,和她理論起來。當然,又是一場說不清的口水戰。
這樣的沖突實在讓人生厭,遇到如此不講理的婆婆,我甚至都想離婚了。但是在流淚過后冷靜下來,我知道為了兒子的教育和婆婆硬碰硬,不僅對孩子的教育無益,也會無形中增加婆媳矛盾。
從那以后我告訴自己:無論多大矛盾,都絕不和婆婆當面沖突。畢竟老人也是為了孩子好嘛。她對的地方,我就照做;不對的,表面應承私下堅持自己的不就行了嗎?但很快,我發現這還不夠,因為婆婆還有他兒子這個強大的同盟軍。
老公當時特別愛說“我媽說……”有媽媽庇護的人永遠都不愿意長大,更別談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所以要搞定婆婆,得先把老公拉到我的陣營里來。我特意找了很多教育方面的書,專門拿給老公看。潛移默化之中,老公也開始支持我了,覺得他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乘勝追擊,我又專門和老公一起看育兒書籍、討論別家的育兒方式。遇到和婆婆觀點不一致時,我就“慫恿”老公出馬和婆婆談,雖然也會爭吵,但婆婆不會記兒子的仇。
老公“倒戈”后,我開始對婆婆實行同化政策。將育兒書放到衛生間里或她能看到的地方,里面很多地方我都折頁。這些書里大多都會講到老人帶孩子的種種問題,她應該會看到的。有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光盤,我也故意讓老公拿去播放,婆婆一定會看上兩眼。不知不覺間,婆婆認同了科學的教育理念,還動不動就跟院子里的鄰居說:“老人帶小孩要解放思想,聽專家的。”
我和老公有一些在外企上班的同學,受國外教育方式的影響,基本都是媽媽全職看孩子,堅決不讓老人插手。我經常邀請他們來家里做客,他們的言論都比較“激進”,認為老人帶孩子百害無益。每次都會給公婆很大沖擊,算是給他們洗腦了,讓他們明白現在年輕人的想法是什么樣的。
當然,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我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比如孩子感冒發燒了,我原來是堅持帶他去醫院,但婆婆覺得孩子的這些小毛病,養養就好了,“是藥三分毒”。漸漸地,我也覺得她不無道理。另外,老人有時間做精細的飯菜,他們會為了孩子的健康而用心去搭配營養,這一點,我就做不到。所以,只要是覺得婆婆做得好的,我就會由衷地肯定并給予適當的表揚和感謝。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和婆婆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了。這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老人干預教育,一方面確實是因為觀點不同,他們沒有接觸到新鮮的信息,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對的;另一方面,是他們對子女不放心,如果子女真的能教育好孩子,他們也會從內心認同。
婆婆“為難”兒媳,女人喜歡為難女人
文/胡慎之
以上幾個故事似乎在暗示我們:所有的婆婆都“難搞”,天下婆婆一樣“狠”,而每個兒媳都糾結、難受、不容易。但事實真的像我們看到的這么簡單嗎?婆婆們憑什么敢在兒媳面前如此強勢、專斷和大膽?為什么婆婆竟然成了新媽媽們最大的難關?
別輕易下結論,別一邊倒地指責婆婆不對而替兒媳們叫屈。讓我們看看心理專家怎么說吧。
最嫉妒你的女人是婆婆
其實,無論是夫妻關系還是婆媳關系,作為妻子、兒媳的這一方,常常會想當然地認為:“讓別人改變”是調和關系的最直接方式,她會覺得對方改變是“應該的”、“必須的”,如果不這樣就會怎樣。一旦兒媳有了這樣的認知,那婆婆就是不合理的。既然婆婆不合理,那“你應該聽我的”、“你應該像我親媽一樣”。事實正如第一個案例體現的:婆婆就是婆婆,不會把兒媳當親閨女,這道理就像兒媳永遠不會把婆婆當親媽一樣簡單。
其實女性之間的關系,以嫉妒為主。比如女兒跟爸爸關系很好,母親就可能會吃醋。只是,母親不可能跟自己的女兒爭寵。如果女兒換成兒媳,婆婆的嫉妒就會無所顧忌地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一次表現,是兒子結婚娶了別的女人時;第二次,是兒媳成為母親的時候,婆婆的嫉妒會變本加厲。
婆婆對兒媳的嫉妒有因可循:一般來說,老公和孩子是女人自我價值的最大體現和來源。但是,跟兒媳爭奪自己的兒子會有羞恥感,畢竟兒大不由娘嘛,爭不過來也就罷了,畢竟很多男人“娶了媳婦兒忘了娘”。但是,爭奪兒子成了失敗者的婆婆,就會以孫子作為彌補。孫子不一樣了,小孩不懂事,奶奶可以理直氣壯地爭。而且在中國傳統觀念里,老人疼孫子是天經地義的。
但奶奶就是奶奶,媽媽就是媽媽。血緣關系的緣故,沒有人能從母親手中“搶”走孩子。
沒有人能“搶”走你的孩子
第四個案例中豆子媽的處理方式就很好。因為在婆媳共處的家庭關系里,丈夫的角色尤其重要,而聰明的豆子媽把丈夫拉到了自己陣營里來。不認同婆婆的教育方式時,讓丈夫出面去說服,老人當然聽得進去,也愿意改變。
其實,婆媳之間“搶”的是照料孩子、跟孩子親密的權利,而不是孩子本身。每個女人做了母親后,潛意識里都會擔心別人說自己不是好媽媽,擔心婆婆“搶”了自己在兒子面前表現的機會。問題是,當照顧、教育孩子的機會真正給了你,你能好好把握并好好表現嗎?
第二個案例中的年輕媽媽,生完孩子后要繼續上班,照顧孩子的重任(或者說是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機會)還是不得不落在婆婆肩上。所以,在口口聲聲抱怨孩子被婆婆“搶”了之前,問問自己:“我能時時刻刻陪伴孩子,讓婆婆完全沒有‘搶’著照料、跟孩子親密的機會嗎?”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明白,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和鏈接有多重要了。第二個案例中,兒媳覺得婆婆跟自己“搶”兒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當家庭關系出現問題,孩子其實只是一個引子、一個矛盾的開關,婆媳矛盾其實在孩子沒出生之前就有了。一般兒媳對婆婆都有太多期待,而這樣的潛意識,會導致你在家庭角色里更強悍,夫妻關系的處理也不會那么理智。不要對婆婆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不再那么強悍而是善解人意一些、正確處理好夫妻關系,做到以上三點,你也許會在“養兒方知父母恩”的同時,理解并需要婆婆。
婆婆不是“雞肋”
“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我需要婆婆,但她卻讓我有挫敗感。”這個問題讓很多女人糾結。心理學上的通常解決方式是:當我們覺得有人讓我們糾結、挫敗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離對方遠點。換成處理婆媳關系,就是直接讓婆婆回家,我們自己找保姆帶孩子。但現實是:有了孩子后,咱們根本離不開老人,需要老人幫著帶。其實有很多婆婆都看得開,她們知道兩代人帶孩子,婆媳矛盾更難以調和,所以時下有許多婆婆,寧愿花錢為孫子雇保姆也不自己帶。
雖然深知老人帶孩子的諸多弊端,尤其是圍繞著孩子會和婆婆矛盾重重,但許多女人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奶奶帶孫子最讓人放心。可婆媳矛盾因此惡化怎么辦?心理學上有一句名言是“誰痛苦誰改變”。如果因為婆婆帶孩子讓你糾結、難受,那么你就率先做出改變。只不過在改變過程中,聰明的女人會讓丈夫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營,讓丈夫充當“雙面膠”和“傳話筒”,這比和婆婆正面沖突要好得多。畢竟,天下沒有不希望兒子、孫子幸福的老人,無論她有多嫉妒兒媳,多么激烈地跟她“搶”孫子,她的出發點都很簡單,那就是“愛”。
認識到這點,你也許就不會再覺得婆婆是“雞肋”了。
當然,如果如本文中第三個案例,婆婆重男輕女,把兒媳當成生育工具。那么作為兒媳,盡到基本責任就OK,也不必表面上“媽媽長”“媽媽短”違心地叫。如果老人的觀念不改變,你大可以告訴丈夫:“我會盡到兒媳的責任,但我和你媽媽相處不來,不可能和你媽媽很親近。”相信明事理的丈夫會理解妻子的。
本刊觀點
老人幫或不幫,我們都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