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樹范文

時間:2023-04-05 09:3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路旁的橡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xiàng xiē yán tí guàn

延 橡 楔 灌 蹄

二、比一比,組詞語。

埋( ) 廷( ) 拔( )

理( ) 延( ) 撥( )

壯( ) 轉( ) 漂( )

狀( ) 傳( ) 飄( )

三、想一想,填一填。

一( )城市 一( )公路 一( )樹林

兩( )工程師 一( )楔子 一( )心

四、找同音字填空。

xiàng

( )樹 ( )機 大( ) ( )目

shēn

( )份 ( )淺 人( ) ( )請

五、照樣子,用帶點詞造句。

公路像箭一樣筆直,但只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六、把下面的句子寫具體。

1、草地上開著小花。

( )的草地上開著( )的小花。

2、公路旁邊挺立著橡樹

( )公路旁邊挺立著( )的橡樹。

發展練習

快樂閱讀

奇妙的植物世界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蟲。夏天,在沼澤地帶常常可以看到一種淡紅色的小草,這就是會捕捉飛蟲的毛氈(zhān)苔(tái)。毛氈苔的葉子上有200多根小絨毛,這些小絨毛能分泌出一種黏(nián)性很強的液體,這種黏液還含有一種很甜的味道和香氣,小蟲子一聞到這種氣味,就急急忙忙地飛來,一旦落到它的葉子上,就會被牢牢地粘(zhān)住.經過1---2小時,小蟲就被葉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還會聽音樂呢。一位印度的科學家常喜歡在花園里拉拉小提琴,放交響樂。日子久了,竟然發現他那園中的花木,長得格外茂盛。于是,他開始正式對水稻進行試驗。他每天在一塊稻田里播放25分鐘交響樂。一月后,發現這塊田里的水稻比同樣一塊沒聽過音樂的水稻要長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過30厘米。

此外,還有預報地震的山芋藤(téng),能凈化水的水葫蘆,會“咬人”的漆樹……

積累

1、根據短文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植物 ( )的小草 ( )的味道

2、用“竟然”、“格外”各說一句話,并寫下來。

感悟

3、短文重點介紹了( )、( )的奇妙之處。簡單地介紹了山芋藤能( ),水葫蘆能( )漆樹會( )。

1、讀了短文,你有什么收獲?

篇2

關鍵詞:運動生物化學;脂朕素受體;有氧運動;白藜蘆醇;血清脂聯素;大鼠

中圖分類號:G80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2)06-0139-06

肥胖癥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研究肥胖的發生及控制的理論與方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發生肥胖的原因眾多,其中,高脂飲食和不正確的生活方式,是引起肥胖發生最主要的因素[1]。

脂聯素作為近年來發現的一種由脂肪細胞分泌的特異性蛋白,可通過與靶細胞膜上的脂聯素受體結合,激活下游信號通路,促進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攝取,參與葡萄糖、脂肪代謝調節。近年來研究顯示,運動和白藜蘆醇單獨干預均可提高脂聯素及受體水平[2-3],但通過雙重干預的作用,對脂聯素受體下游信號通路的研究尚未見到報道。本研究試圖通過二者聯合干預的共同作用,觀察脂聯素及受體下游信號通路蛋白表達的變化,探討有氧運動和白藜蘆醇聯合干預的疊加作用,為更有效改善肥胖癥提供實驗依據。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與動物分組

雄性SD大鼠40只((190±5.0) g,購自廣州中醫藥大學),適應性喂養1周后(環境溫度20~25℃),隨機分為5組每組8只:普通對照組(C)、肥胖模型對照組(D)、肥胖運動組(E)、白藜蘆醇對照組(F)、白藜蘆醇運動組(G)。普通對照組采用普通飼料喂養,其它各模型組均為高脂飼料喂養,自由飲食飲水。高脂飼料比例(質量比):碳水化合物(60%)、蛋白質(20%)、脂肪(5%)。高脂喂養26周。分組時組間體重無顯著性差異。

1.2 動物運動及灌胃方式

訓練模型:Bedford等根據大鼠體重/攝氧量回歸方程所建立的遞增運動負荷訓練大鼠模型[4]。正式訓練前,大鼠進行適應性訓練1周。正式訓練開始,速度為運動強度65% VO2max,20~25 m/min;每天訓練1 h,09:00~10:00訓練,每周訓練5 d。共6周。

給藥時間和劑量:模型建立成功后,F組和G組每天08:00給藥,每周7 d。大鼠稱重后按照40 mg/kg劑量的白藜蘆醇(Res)溶于1 mL的雙蒸水中,形成混溶液后進行灌胃[5]。

1.3 動物組織取材

訓練、灌藥結束后取材,各組大鼠采用水合氯醛麻醉,取腹部正中線切口,迅速腹主動脈取血6~8 mL,采血后,快速取出腹部脂肪組織稱量并記錄,做好標記,立即將脂肪標本置于液氮中,然后放于-80 ℃的冰箱中保存。

1.4 血液指標的測定

將3 mL血置于EDTA抗凝管中,以4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取2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血脂、血糖、HDL(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檢測均采用暨南大學華僑醫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HITACH公司7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

血清脂聯素的測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具體步驟按試劑盒(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說明進行。其原理為雙抗體夾心法,即用初抗包被,標準品或待測樣品中的脂聯素與其特異性結合,再加入標記的兔抗鼠脂聯素抗體,它可與SA-HRP特異性結合。SA-HRP可催化底物顯色,加入中止液,用酶標儀讀取每孔的光密度值,樣品中脂聯素的濃度與其光密度值成正比關系。

1.5 RT-PCR法測定大鼠脂肪組織基因表達

用RT-PCR方法測定脂肪組織中AdipoR1、AdipoR2、AMPK、PPARγ的mRNA基因表達。(引物序列見表1)。

用Trizol試劑,采用一步法提取組織中總RNA,逆轉錄(RT)(按試劑盒說明書),然后進入PCR反應,PCR過程:30 μL PCR反應體系:15×PCR buffer 2 μL,dNTP 0.5 μL、Taq酶0.4 μL、MgCl2 22 μL、ddH 2O 7.3 μL、引物各2 μL。PCR循環反應條件:AdipoR1和R2 94 ℃變性30 s,57 ℃退火30 s,72 ℃延伸45 s,30個循環;AMPKα、PPARγ 97 ℃變性15 s,60 ℃退火20 s,72 ℃延伸20 s,共50循環。結果用SMART VIEW ANALYSIS PROGRAM凝膠成像分析軟件系統進行處理分析。

1.6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 ±s)表示,使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選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

2 實驗結果及分析

2.1 高脂模型的指標體系

大鼠跑臺訓練結束后,在最后一次訓練結束后5 h內測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結果見表2。

從表1可以看到,D組的TG、GLU、LDL值都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

2.2 六周訓練期間大鼠體重變化

從圖1中可見,肥胖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進行6周訓練和白藜蘆醇干預,D組大鼠體重一直處于增長的態勢且高于其它各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

從圖2A中看到,C組血清脂聯素質量濃度最高,F組低于E組,D組顯著低于其它各組(P

2.4 各組大鼠脂肪組織PPARγmRNA表達的變化

圖3中顯示,D組PPARγmRNA低于其它各組,且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

2.5 各組大鼠脂肪組織AMPKαmRNA表達

從圖4中可以看出:D組低于其它各組且差異存在非常顯著性(P

目前在研究肥胖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中,建立可靠的動物模型是非常關鍵的。鑒于高脂飲食是誘導肥胖發生最主要的因素,同時高脂飲食作為營養性肥胖造模最常用的方法,本實驗通過20周的高脂飲食喂養,成功建立了營養性肥胖大鼠模型。為下一步實驗工作提供了研究基礎和平臺。肥胖模型建立成功后,經過6周的跑臺訓練和白藜蘆醇聯合干預后,白藜蘆醇運動組大鼠的TG、GLU、LDL明顯降低,HDL增加,體重增加較肥胖模型組緩慢,表明有氧運動及白藜蘆醇聯合干預對減輕肥胖有一定效果,也印證了適宜運動和白藜蘆醇可以改善肥胖的癥狀。

3.2 運動和白藜蘆醇對脂聯素及其受體的影響

脂聯素是脂肪組織特異性分泌的一種脂肪細胞因子,它能夠影響機體處理糖類和脂肪的能力。脂聯素除了直接作用于外周組織,也通過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來提高糖脂代謝,從而減輕體重,減少脂肪含量。脂聯素作用的機制與其兩個受體有關,即AdipoR1、AdipoR2[6]。脂聯素受體在脂肪代謝、分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實驗結果發現,肥胖模型組血清脂聯素及其受體明顯低于普通對照組,表明肥胖大鼠脂聯素水平降低;脂聯素水平與脂肪量成反比,脂聯素降低是體脂增加的一個反饋抑制,這可能是肥胖進一步發展的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運動可以提高脂聯素及其受體水平[7-9],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一致,肥胖運動組血清脂聯素及其受體表達提高,說明通過運動干預可上調脂聯素水平,從而降低體脂,加速脂代謝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善機體肥胖。

白藜蘆醇主要來源于葡萄、虎杖等植物,具有降血脂[10]、抗氧化[11]等作用。白藜蘆醇可調節載脂蛋白,作為配體與相應受體結合,參與脂蛋白的代謝,促使體內脂代謝趨于正常,從而調節機體脂質與脂蛋白代謝紊亂,Leonor River a 等人檢測到經白藜蘆醇預處理后,肥胖Zuker大鼠內臟脂肪組織脂聯素的含量明顯增加,提示白藜蘆醇對脂聯素合成具有上調的作用[12]。本實驗中單純白藜蘆醇干預組,脂聯素水平及其受體表達均高于肥胖模型組,這可能是因為白藜蘆醇激活了Sirt1,限制了機體攝入過多熱量;Sirt1能通過激活轉錄因子(Foxo1)并調節轉錄因子(Foxo1)與C/EBP的相互作用,增加血清脂聯素及其受體的表達。

研究發現通過有氧運動和白藜蘆醇單獨干預,均可提高肥胖大鼠脂聯素及其受體的表達;本研究的重點在于觀察二者的共同干預作用,結果發現白藜蘆醇運動組脂聯素及受體表達高于有氧運動組或白藜蘆醇單獨干預組,提示二者共同干預對脂聯素及受體的表達具有疊加效應,這可能是在雙重刺激下,脂聯素受體下游信號通路蛋白增加,結合脂聯素基因啟動子上PPRE,增強脂聯素基因啟動子的活性,影響脂聯素的表達和分泌。

3.3 運動和白藜蘆醇對脂聯素下游信號通路的影響

脂聯素在靶細胞膜上與脂聯素受體結合,可激活下游信號通路蛋白AMPK、PPAR等,從而參與對葡萄糖、脂肪代謝過程的調節。脂聯素通過與受體結合刺激PPAR,使其活性提高,從而增加葡萄糖的攝取和脂肪酸氧化[13]。Tsuchida等[14]用脂聯素作用C2C12細胞后發現PPAR配體活性提高,刺激了脂肪酸氧化,說明PPAR可能是脂聯素傳導信號通路中的一個重要信號分子。最新研究顯示8周的運動訓練能夠上調骨骼肌中PPARγ表達,從而提高抗炎作用,有效抑制膽固醇的運輸[15]。Yamauchi等[6]用脂聯素作用C2C12肌細胞后,發現AMPK及Acc的磷酸化增加,當C2C12肌細胞AdipoR1表達提高后,上述效應更為明顯,說明脂聯素通過與受體結合,活化AMPK進而發揮生物學作用。長期運動可對AMPK活性反復刺激,在運動適應過程中提高骨骼肌安靜狀態AMPK的活性[16-18]。

本實驗中通過6周運動發現,肥胖運動組較肥胖模型對照組PPARγ和AMPKα蛋白表達升高。有氧運動時機體動員脂肪供能占優勢,釋放FFA進入血液,氧化供能。另外,也動員和氧化脂肪組織內甘油三酯,使血液和細胞內FFA處于活躍的產生、利用的動態過程之中。許多脂肪酸是PPARγ的天然配體,因此推斷運動通過對內源性配體的影響,激活PPARγ表達。同時運動上調脂聯素受體與PPARγ和AMPKα結合刺激脂肪酸氧化,增加血清TG清除,減少脂肪組織脂肪積聚。

研究發現白藜蘆醇是PPARγ的激活劑[19]。小鼠實驗證明,白藜蘆醇能夠改善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胰島素抵抗[20]。李曉寒等研究發現高脂條件下,白藜蘆醇能激活PPARγmRNA的表達從而抑制脂代謝紊亂。Jing Shang等發現白藜蘆醇能促進AMPK磷酸化,從而表現出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21]。通過白藜蘆醇改善高脂誘導的IR大鼠的研究,發現此過程與激活AMPK有關[22]。本研究中白藜蘆醇組較肥胖模型對照組 PPARγ和AMPKα蛋白表達升高,這與脂聯素及其受體升高進而激活下游通路AMPKα蛋白的表達有關,其機制可能是白藜蘆醇通過激活SIRT1和PGC-1途徑完成。白蘆藜醇激活下游信號通路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糖代謝的水平同時減少脂質沉積。

本研究首次探討運動訓練和白藜蘆醇共同干預對脂聯素受體下游信號通路蛋白表達的影響。研究發現,6周跑臺訓練或白藜蘆醇單獨干預均能提高脂聯素受體下游通路蛋白的表達,這對于改善大鼠肥胖具有重要意義。那么二者共同干預能否起到疊加效應呢?結果顯示二者共同干預能夠提高肥胖大鼠脂肪組織中脂聯素受體下游蛋白表達,其中PPARγ蛋白表達量高于其它各模型組,但無顯著性差異;而AMPKα蛋白表達顯著高于其它各模型組。二者呈現出疊加效應。二者共同干預增加了PPARγ和AMPKα蛋白的表達,表明運動訓練和白藜蘆醇共同干預比單一因素干預,更有有效的激活了肥胖大鼠脂聯素受體下游信號通路,使通路蛋白表達增加。

本研究通過運動和白藜蘆醇聯合干預動物試驗,使脂聯素及其受體水平升高,同時增加了下游信號通路中PPARγ和AMPKα蛋白表達。脂聯素受體和下游蛋白相結合刺激脂肪酸氧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內臟脂肪細胞的紊亂,減少脂肪合成,增加血清TG清除,減少脂肪組織脂肪積聚。因此,本研究認為有氧運動和白藜蘆醇聯合干預可能是一種改善肥胖癥的理想方法。

參考文獻:

[1] Bradley R L,Jeon J Y,Liu F F,et al. Voluntary exercise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in diet-induced obese mice[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8,295(3):E586-594.

[2] Stumvoll M,Tschritter O,Fritsche A,et al. Asso-ciation and the TG polymorphism in adiponectin with obesity and insulin sensitivity:interaction with family of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2002,51(1):37-41.

[3] 王安平. 白藜蘆醇對脂聯素表達和多聚化的調控及機制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2011.

[4] Bedford T G,Tipton C M,Wilson N C,et al. 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of rats and its changes with various experimental procedures[J]. Appl Physiol,1979,47(6):1278-1283.

[5] Gómez-Zorita S,Fernández-Quintela A,Macarulla M T,et al. Resveratrol attenuates steatosis in obese Zucker rats by decreasing fatty acid availability and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J].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1,107(2):202-210.

[6] Yamauchi T,Kamon J. Cloning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that mediate anti diabetic metabolic effects[J]. Nature,2003,423(6941):762-769.

[7] Bruun J M,Helge J W,Richelsen B,et al. Diet and exercise reduce low-grade inflammation and macro-phage in filtration in adipose tissue but not in skeletal muscle in severely obese subjects[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6,290(5):E961-967.

[8] Miyazaki S,Izawa T,Ogasawara J E,et al. Effect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adipocyte size dependent expres-sion of leptin and adiponectin[J]. Life Sci,2010,86(17-18):691-698.

[9] Gollisch K S,Brandauer J,Jessen N,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subcutaneous and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in normal- and high-fat diet-fed rats[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9,297(2):E495-504.

[10] Baolin L,Inami Y,Tanaka H,et al. Resveratrol inhibits the release of mediators from bone mar-row-derived mouse mast cells invitro[J]. Planta Med,2004,70(4):305-309.

[11] Cao Z,Li Y. Potent induction of cellular antioxi-dants and phase 2 enzymes by resveratrol in cardiomyo-cytes:protection against oxidative and electrophilic in-jury [J]. Eur J Pharmacol,2004,489(1-2):39-48.

[12] Jones R G,Plas D R,KubekS,et al.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duces p53-dependent metabolic check point[J]. Cell,2005,18:283-293.

[13] 方彩華,李良鳴,周亮,等. 運動對脂聯素水平影響研究進展[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9,28(2):78-79.

[14] Tsuchida A,Yamauchi T,Takekawa S,et a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 acti-vation increases adiponectin receptors and reduces obes-ity-related inflammation in adipose tissue:comparison of activation of PPAR-α,PPAR-γ,and their combina-tion[J]. Diabetes,2005,54(12):3358-3370.

[15] Thomas A W,Davies N A,Moir H,et al. Exer-cise-associated generation of PPAR γ ligands activates PPAR γ signaling events and up regulate genes related to lipid metabolism[J]. Appl Physiol,2012,112(5):806-815.

[16] Kim E K,Miller I,Aja S,et al. C75,a fatty ac-id synthase inhibitor,reduces food intake via hypotha-lamic AMP2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 J Biol Chem,2004,279(19):19970-19976.

[17] Frosig C,Jorgensen,Hardie D G,et al. AMPK activated protein in kinas in activity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re regulated by endure training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4,286(3):E411-417.

[18] Langford J,Viese M,Ploug T,et al. Time course of GLUT4 and AMPK protein expression in hum an skeletal muscle during one month of physical training[J]. Scand J Med Sci Sports,2003,13(3):169-174.

[19] Scherer P E,Williams S,Fogliano M,et al. A novel serum protein similar to C1q,produced exclu-sively in adipocytes[J]. J Biol Chem,1995,270(45):26746-26749.

[20] Toyama T,Nakamura H,Harano Y,et al. PPAR-α activate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suppress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24(2):697-704.

篇3

小松鼠說的沒錯,這燈籠還真的是卡卡掛的。

森林里的小動物都奇怪極了。

“卡卡干啥要掛燈籠呢?”狗灌歪著頭說,他實在想不出個中道理來。

兔子說:“我猜啊,他準是心里裝著愛啦!你們不知道嗎?卡卡好像喜歡上樹精妹妹了。”

“哼!喜歡誰不行啊?干嘛偏偏要喜歡一個瘸子?我們誰也沒招惹過她,可是,你瞧她那副德性,見誰就罵,只要從她樹下過就得挨一頓橡樹籽砸?卡卡真是瞎了眼了!”山貓憤憤地說。

“呵呵,卡卡本來就瞎了眼嘛!兔子,你說說,干嘛卡卡喜歡上樹精妹妹就會掛燈籠?”狗灌問。

“都說喜歡上一個人就會改變一下自己。我猜啊,這燈籠一定是樹精妹妹要卡卡掛的。樹精妹妹心里有了愛,忽然就會發現自己以前又兇又惡,對不起大家。她要卡卡每天晚上在小路旁掛出燈籠給大家照明,這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一定是這樣的!”兔子顯得自己非常聰明,他覺得自己的判斷一下子解開了大家的困惑。

“啊呀,有道理,有道理!”山貓點點頭,“細想起來,樹精妹妹呀不容易。聽我爺爺說,樹精妹妹在那棵橡樹上呆了三百年了,大家都不理她,她也怪孤獨呀。”

兔子說:“瞧,現在她有了瞎眼小妖卡卡的陪伴,她就把愛分一些給我們,用紅燈籠給我們照路。其實……其實樹精妹妹不算壞。”

“也許,是我們不好,我們太不了解她了,從來都沒有去在以她的孤單。路過她的樹下,也沒好好和她打招呼。我們只是討厭她,背地里說她的壞話。噢,可真有點對不住可憐的樹精妹妹!”狗灌說。

大家好像突然看見了樹精妹妹的另一面。“啊,我現在就想去和樹精妹妹說說話,也許,我們應該去給樹精妹妹到個歉”山貓說。

“好啊,我們去看看樹精妹妹”狗灌他們都響應著

動物們沿著照亮的小路,悄悄來到大橡樹下。

在大橡樹的樹杈上,樹精妹妹和瞎眼小妖并排坐在一起說著悄悄話。彎彎的月亮掛在樹梢上,像一只聽得入迷的耳朵,滿天的星星叫他,他都聽不見。

“啊,太美了!”兔子妹妹贊嘆道。

“看來,我們還是別大叫他們的好。”山貓說。

整個森林都靜悄悄地欣賞著大橡樹上對美麗地剪影……

(四)

山貓一個晚上都沒睡覺,他的心靈被一些暖暖的,甜甜的東西觸動著。他平生第一次有一種像寫詩的沖動。他想為曾經大家討厭的樹精妹妹寫一首詩。

太陽升起的時候,山貓的樹下已散落了許多寫著詩句的楓樹葉,還有幾只折斷的樹枝筆。

寫詩真難啊!折騰了一晚上,山貓都沒寫出一首像樣的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唉,看來不是誰都能做的。

山貓爬到樹頂上,讓晨風吹吹被詩憋得發痛得腦袋。啊呀!他忽然纏在樹頂得藤蔓上結滿了熟透得紅漿果。朝陽下,那紅漿果像瑪瑙一樣閃閃發亮。嘗一嘗,紅漿果像蜜一樣甜。太好了,不能收獲一首詩,那就收獲紅漿果吧!

山貓決定把采下的一籃子得紅漿果送給樹精妹妹。

山貓來到大橡樹下,樹精妹妹正趴在樹杈上睡覺呢。山貓悄悄爬上樹。他不想驚醒樹精妹妹的好夢,但樹精妹妹還是醒了。沒有得到她的允許,山貓竟爬上了她的樹,這可是樹精妹妹一向無法容忍的事。

樹精妹妹還未來得及張口,山貓就笑的把紅漿果遞到她的面前,說:“樹精妹妹,喏,這個,送給你!我們——森林的所有動物——大家都喜歡你哦,謝謝你把你的愛分給我們,你是一個可愛的樹精妹妹!”

樹精妹妹呆住了,她捧著紅漿果說:“什么?這時給我的?”

“是啊,是啊,你嘗嘗,喜歡不喜歡?”山貓挑出一串最紅的漿果,送到樹精妹妹的嘴邊。

“這個,能吃嗎?”樹精妹妹可沒見過這種漂亮的玩意,她還以為這時卡卡托山貓送給她的珠子。

樹精妹妹遲疑地張開嘴銜住一粒漿果,嘴里立刻溢滿了甜汁。樹精妹妹可從來沒有吃過這么香甜的東西。她驚奇地說:“這時那棵樹上橡樹籽兒啊?這么好吃!”

篇4

文言文幽默笑話

(一)性剛

有父子俱性剛,不肯讓人。一日父留客飲,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將出城門,值一人對面而來,各不相讓,遂挺立良久。父尋至見之,謂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飯。待我與其對立在此。”——《明清笑話集》

譯文:

有一對父子性格都非常倔強,與人交往不肯禮讓。有一天父親留客人在家吃飯,派兒子到城里去買肉。兒子買了肉回家,要出城門時,正巧一個人迎面走過來,兩人都不給對方讓路,就面對面挺立了好長時間,父親一路尋到城門下看到了,對兒子說:“你暫且拿著肉回家去(做菜),陪客人吃飯。讓我與他對站在這里。

(二)性緩

人性緩,冬日共人圍爐,見人裳尾為火所燒,乃曰:“有一事,見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傷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問何事,曰:“火燒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明清笑話集》

譯文:

有一個人天生慢性子,冬天和朋友圍著火爐烤火,看到朋友衣裳的后下擺被火燒著了。于是他慢吞吞得對那個人說:“有一件事,我看到已經好長時間了。想說又怕你性子急,不說吧,又擔心你被傷著。這種情況下,我是說好呢?還是不說好呢?”朋友問究竟是什么事。他說:“火爐燒著你的衣服了。”朋友急忙拉起衣服(撲滅上面的火),生氣地說:“你為何不早說?”他說:“我說你性子急,果真是這樣。”

(三)虎與刺猬

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食,見一刺猬仰臥,謂是肉臠,欲銜之。忽被猥(wěi)卷著鼻,驚走,不知休也,直至山中,困乏而眠。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蟲醒,甚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見橡斗,乃側身語云:“旦來遭見賢尊,愿郎君且避道!”——《啟顏錄》

譯文:

有一只老虎,想到野外尋找食物,看到一只刺猬仰面躺在地上,以為是塊肉,便想叼走。忽然刺猬把身子一縮,卷住了老虎的鼻子,嚇得老虎狂奔起來,不敢停息,一直跑到山里。老虎又困又乏,不知不覺昏睡過去,刺猬于是放開老虎的鼻子走開了。老虎一覺醒來,感覺十分輕松愉快。它走到橡樹下面,低頭看見地上帶刺的橡樹的果實,趕緊側身躲在一旁說:“今天早上曾碰見令尊大人,請公子暫且給我讓讓路吧。”

(四)活見鬼

有赴飲夜歸者,值大雨,持蓋自蔽。見一人立檐下,即投傘下同行。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古今譚概》

篇5

然而,許多教師對自己大力推崇的“批注式”閱讀法卻沒有深刻、全面的認識,也無法具體地引導學生,更不能身體力行,導致學生所作的“批注”往往存在著一些誤區。

一、蜻蜓點水,浮光掠影

【案例1】《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一課,讀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有學生這樣寫道:“原來砍下的樹木可以變成那么多的東西呀!”“小村莊的人們真勤勞呀!”

【點評】批注本來就是“體會那微妙的咀嚼味兒”(朱自清語)。學生缺少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因此下筆總是跳不出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大多言而無物,言之無理,言之無據,語言總是大而化之、蒼白無力。

【對策】閱讀教學的根本就是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者進行對話,從而幫助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這是一位教師執教這段話時的教學片斷。

師: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

生: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師:誰家想做各式各樣的工具,就——

生: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師:誰家想要大捆大捆的柴,就——

生: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在教師極盡鋪排渲染之能事,連用“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將斧頭在村民心目中的種種功勞做足、做透后,學生的批注就變得深刻而有力了:“這把斧頭是村民無知、貪婪、自私、愚昧的象征,在村民們的砍樹聲中,我仿佛聽到了小村莊在哭泣,讓人痛心。”

二、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案例2】教學《路邊的橡樹》:“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這段文章我讓學生寫下批注并交流。一位女生站了起來,大聲地讀出了她的批注:“文章通過記敘工程師和工人為了保護路旁的一棵橡樹,想法把一條本應筆直的公路在橡樹生長的地方彎成了馬蹄形的事,贊揚了工程師和筑路工人自覺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美好心靈。”

【點評】乍聽到這位女生充滿自信的精彩發言,會不由得為她準確、精辟的感受嘆服。可再翻開學生放于桌角的《跟我學語文》,在“句段評析”中赫然就有著她剛才的發言,而且一字不差。這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批注就不能稱之為創造性勞動,學生一旦淪為書奴,后果將不堪設想。

【對策】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樣一種開放的閱讀方式,就應該完全把讀書思考的空間交給學生。盡管學生寫的批注有些稚氣,但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學生思維的脈動。如果堅持這樣讀下去、寫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生一定會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形成獨立的閱讀個性,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于是,我重新指導學生圍繞“沉默不語”寫了批注。

師:孩子們,你們覺得此時此刻沉默不語的工程師和工人們在想些什么呢?請你們用心地讀讀課文,寫下他們的想法。

生1:工程師“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表明他在此時也注意到了那棵橡征著生命的活力與美感的橡樹,內心深處同樣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沒有命令工人將其砍倒,但該怎樣做呢?他還沒想清楚,于是工程師沉默不語。

生2:工人們不想砍掉這棵橡樹,但又必須得到工程師的同意,他們沉默不語是在等待工程師考慮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案例3】學習五年級下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學生在交流自己的批注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感覺葉老先生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真惹人喜愛”……

【點評】學生交流批注時各抒己見,但出現的都是一些文本的散點,無法找到把握文章重難點的切入口。教師順學而導,很容易被學生牽著走,導致對課文理解的零亂無序和支離破碎。

【對策】師生一起梳理學生提出的有效問題,形成一個交流的“話題”。再以話題形式引領,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的重難點進行“定向批注”,引領學生追尋探究,交流深化,并做二次批注的嘗試。

在教學中,我用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作批注。

(1)回顧要點:同學們,學了課文,我們明白了文章寫了這樣兩件事——

(結合板書,學生回答:修改文章/邀請做客)

(2)嘗試命題:如果讓你來給文章取個題目,你會取什么呢?

(學生自由命題,并簡要說明理由)

(3)引導質疑:原文題目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懷念葉圣陶先生》,課文主要是寫葉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葉老家做客的事,那為什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課件出示課題,字體逐漸放大后出現紅色大“?”)

(4)批注解疑:作者是怎樣來描寫那一墻爬山虎的?景和人之間有什么聯系嗎?請大家默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并寫一寫自己所想到的。

四、重“意”輕“文”,形式單一

【案例4】第七冊《長城》一課,學生讀到“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時,他們這樣批注:“勞動人民真偉大呀”“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值得我學習”……

【點評】“批注式”閱讀實屬個性化閱讀,可學生的“書間筆痕”卻是驚人的雷同,矛頭皆指向“意”。而對表達的方法、技巧卻關注不夠,出現重“意”輕“文”的現象。

【對策】這是另一位教師執教這段話時的教學片斷。

師:我們先把“單看”改為“先看”——

出示:先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再看那

,那時候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生1:再看那寬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那時候最寬的路也不過幾個人并排行走,這樣的設計簡直是個奇跡。

生2:再看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呼應,那時候誰能有這樣好的設計本領呢?我太佩服了!

生3:再看那糯米和石灰黏結成的石條,城墻三面風雨不透,那時候怎么會有這么好的技術呢?這真是一個奇跡。

師:同學們的話語飛揚著智慧,可作者為什么不像我們一樣寫這么多的內容呢?(生陷入沉思)

生:一個“單看”就讓我們產生了無窮想象,長城簡直就是偉大的奇跡。

師:同學們,課文中像“單看”一樣精妙的表達還有很多,讓我們一起通過品詞、賞句、悟段再來做做批注。

篇6

新的教學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無疑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春風,吹入學生的心田,給學生帶來了一片自主學習的天空。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已成為語文教學談論的焦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將來的文盲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理所當然要從小學習些自主讀書的本領。激發學習興趣,為今后閱讀和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因此,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確立主體地位;實施教學民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求知欲,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內外結合,培養自學能力等,為學生學會學習創造良機,把語文教學的水平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1 更新教育理念 ,搭建主體平臺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學習過程應始終以人為本, 應始終堅信學習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發展自己的潛能,最終達到自我實現。”這就明顯告訴我們:“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這不應成為一句空話,或是貼在墻上不起眼的標語。

首先,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明確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而確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轉變學生是“收錄機”、“容器”、“觀眾”或是配合教師演“教案劇”的配角的傳統觀念。“教”完全是為了“學”, “教”要服從“學”,學生才能成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課堂教學中的“三多”(即教師講得多、問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學生讀的少、練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成為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的藝術家,也應該成為傳遞治學方法,讓學生成為真正主人的藝術家。因此,教師應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讓自己的“啟 ”達到學生的“發”,讓學生在知識的內在聯系上,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 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2 實施教學民主,營造和諧氛圍

在教學活動中,實施教學民主,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實施自主學習的前提。為了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首先應解放學生的思想,改變發言先舉手,上課手背后等許多制約學生發展的傳統習慣。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自由站起來發言,自愿到講臺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和合作伙伴,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這樣做的結果,真正給予了學生自由,放松了學生身心 ,還給學生無拘無束的學習空間。便于學生激發靈感,發展個性。

例如,教學清代詩人袁枚《所見》一課時,我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有的同學擅長朗誦,就讓其朗誦。有的同學愿意說,就讓其把故事描繪的景象說出來。有的同學擅長畫畫,就讓其把故事描繪的景象畫下來,給詩配畫。在一節課中,學生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且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率比平時大大提高。充分證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真理。

3 激發求知欲望。巧設質疑情境

3.1 鼓勵提問,放手質疑 。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任何發明、創造、改革,無不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因此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要下雨了》一課時,首先,我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問,說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如:“誰知道要下雨了?”“它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真的要下雨了嗎?” ……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讀課文、找答案……,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內容非常充實,課堂真正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3.2 展開討論,深化理解。葉圣陶先生說:“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的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的講解。”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有深度、有爭議的問題,一時搞不明白,這時我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在辯論中明析,相互啟迪,共同提高。

以《路旁的橡樹》為例,當師生學到一棵高大挺拔的橡樹擋住了筑路工人向前鋪路的計劃時,我讓學生質疑,有的學生這樣說:“把橡樹砍掉,因為修路計劃要比一棵樹重要”。有的同學當即回答:“這樣一棵粗壯、結實的橡樹砍掉多可惜呀!”還有的說:“修路計劃不改,橡樹也不砍,就讓橡樹長在公路中間。”這一回答,顯然是不妥的。于是,我讓全班同學再讀書,再討論,經過學生們的反復討論,深入理解,終于明白:路改了可以通行,樹砍了就沒有了,為保護環境、確保道路暢通,做到兩全其美,最好改線修路。

4 課內課外結合,培養自學能力

篇7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該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這四種能力中,識字寫字能力是基礎。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中占了很大比重。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對生字和詞語教學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有的老師甚至讓學生自學字詞,這是不科學的,教師科學高效的指導可以讓學生生字詞的學習事半功倍。

1 預習指導

小學階段,中高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單元主題教學之前,教師布置學生預習生字詞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1 朗讀課文,圈字畫詞

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要養成隨手圈出生字詞的習慣,為下一步解決障礙做好準備。

1.2 再讀課文,注音組詞

再讀課文時,學生需要對照課文中的讀音、查字典等方法解決生字。這樣,在讀課文的時候,才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3 解釋詞語,嘗試造句

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拆詞法等方法解決難理解的詞語,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字詞中需要掌握的內容呈現在預習單上。首先,讓學生根據在一二年級掌握的各種認字識字的方法,將本單元的生字根據字的間架結構(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等)分類。其次,讓學生找出難記憶的字,并且思考記字方法,上課時交流。也可以讓孩子用彩色筆在預習單上寫自己覺得有難度的字。再次,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形近字、多音字、形聲字等。

2 課堂教學

在學習生字時,要真正學會一個生字,就要學習一個字的語音、字形、字義。在小學階段,大綱對生字詞的要求程度不同。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涉及到讀音、字形、意義三個方面,而且要對一些字詞的學習設計形成一定的梯度。在生字課上,學習的重點是記憶、理解和運用字詞。因此,生字課可以分為導入新課、分類認讀、理解運用、熟記生字、指導書寫、競賽反饋等環節。

2.1 導入新課

在本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猜字謎、識字兒歌、順口溜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分類認讀

教師可以根據單元生字的具體特點,從字音、字形、詞性、含義等幾個方面進行合理分類,然后進行指導。把本單元的字詞按照讀音上的相似點分類,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有助于對生字字音的掌握,通過字形分類可以加深對字形的記憶。根據詞性分類的話有助于學生對于詞語的運用,而根據字義分類則有助于學生理解生字含義。在教學中,我堅持引導學生進行形近字聯想對比記憶,同時指導學生給形近字組詞,效果顯著。比如,辨、辯、辮、瓣,難、推、堆、準等。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生字時可以自主進行聯想對比記憶,效率非常高。

2.3 理解運用

一般情況下,學生遇到生字詞主動拿起字典、詞典來查閱,可是,在沒有工具書時,就必須教給學生理解詞義的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拆詞法、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出示詞語,引導學生利用拆詞法來理解詞語。比如,三年級語文上冊《路旁的橡樹》中有詞語“不約而同”,教師可以這樣指導“不,沒有。約,約定。同,一樣。連起來就是,沒有約定卻一樣。同學們,一般人們干什么需要約定呀?”生:“說話、做事情。”師:“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說話、做事情沒有約定卻一樣。”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中重點詞語的意思。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路旁的橡樹》中最后一段,師問:“這坐車過往這里的人見過面嗎?交談過嗎?”生:“沒有。”師:“不過他們說的話是一樣的。沒有見過面,沒有交談過,他們的說法卻是一樣的,這就是不約而同。”再次,出示字典、詞典中的意思進行對比記憶。如此反復進行這類方法的教學,學生漸漸就能掌握解決詞語的方法。另外,教師可以在這一環節出示近義詞,然后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到相應的句子中。用選詞填空的方法區別近義詞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一方面,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詞義的理解,又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詞語造句。學習是為了運用,學生理解詞義之后就可運用詞語說話,慢慢積累,便可以將這些詞語運用到寫作中。

2.4 熟記生字

(1)認字兒歌、順口溜、猜字謎。引導學生讀認字兒歌,編識字順口溜,編字謎識字,可以促進學生思考,訓練思維。如:碧:王大媽,白大媽,一起坐在石頭上。磨: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石頭上,坐著兩棵樹。善:小羊很善良,兩個眼睛(點),一個口。

(2)動作表演。用動作表演學習生字的方法十分直觀形象,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三年級上冊語文《爬天都峰》中的生字“攀”,教師可以說邊說邊進行動作指導,“一只大手在林中爬呀爬”(說爬呀爬時,兩只手握拳,雙臂在胸前交疊,擺出“爻”的字形),學生一下子就記住生字“攀”了。

(3)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在教帶偏旁的生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沿用一二年級學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記字方法來記憶新字。

2.5 指導書寫

在小學階段,對于中高年級學生,不需要面面俱到地指導書寫。學生可以交流生字詞,教師有針對性地從筆順筆畫、間架結構、偏旁部首、分析字形等方面給予指導,通過歸類指導對比學習。

2.6 檢測反饋

篇8

關鍵詞:現實主義;風景畫;巴比松畫派

中圖分類號:J20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104(2006)03-0190-03

“巴比松畫派”是法國19世紀30―70年代興起的一個風景畫派,主要畫家有:柯羅、羅梭、杜普列、狄亞茲、米勒、杜比尼等。巴比松畫派的畫家描繪他們所熟悉的法國鄉村景色,對偏僻、荒無人煙的地方感興趣。他們曾經聚集在巴黎東南方50公里處楓丹白露森林及其北端的巴比松樹,寫生作畫,由此而得畫派之名,他們創作出民族的、現實主義的風景畫,不僅承接了古典主義,同時開啟了現代印象派,為風景畫帶來了新的氣息,其所具有的樸素真實的、充滿生活氣息的,蘊含詩意情調的藝術品格,有著永恒的審美價值。

一、傳統基礎之上的轉變

在巴比松畫派所處的時代,風景畫的地位不如歷史畫、神話宗教題材繪畫。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風景畫最初就是在基督教題材、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作為“背景”出現的。與中世紀相比,以具有真實感的風景代替了抽象的、圖案化的背景,向自然邁進了一大步,傳達出親近自然的人文主義精神,但情節性、寓意性在此中仍是主角,美麗的景色僅僅起到烘托的作用。

直到17世紀荷蘭的魯伊斯達爾、霍貝瑪創作了歐洲最早一批純粹的風景畫,描繪了鄉村自然景色;19世紀的英國出現了康斯特勃爾和泰納兩位杰出的風景畫家。

巴比松畫派在當時,所面臨的不僅是傳統基礎上的轉變,還要在保守勢力的排斥下進行藝術創新。

柯羅最初接受的是古典主義教育,他的老師米夏隆1817年曾獲歷史風景畫羅馬獎,在1822年米夏隆年去世之后,柯羅又隨米夏隆的老師新古典主義的貝爾丹習畫,還去盧佛爾美術館臨摹克洛德?洛侖的風景畫參加羅馬獎競賽。

1825年柯羅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畫了許多建筑物與著名的廢墟。那時候柯羅的創作深受古典主義的影響,比較他在羅馬的寫生畫《南尼大橋》和在此基礎上創作的入選1827年沙龍的《南尼大橋》,可以發現后者摻進了虛構的美麗的樹木、彎曲的小路,并且按照古典風景畫的格式布局。沙龍展之所以接受柯羅的作品,也正是由于此時他的風格符合慣有的口味。后來在沙龍中,柯羅繼續展出他的歷史風景畫,如1833年的《在荒野里的圣徒耶列米》、1836年的《狄安娜沐浴》。從意大利回到法國后,柯羅居住在亞維瑞城,經常到楓丹白露森林寫生,還到諾曼底、布列塔尼、盧昂、敦刻爾克等城市寫生。

柯羅在寫生素描中,準確而精細地刻畫景物,用細細尖尖的鉛筆、硬朗的線條,畫出樹木、山巖、建筑物的結構,仔細地描繪細部,表現真實的明暗關系,可見他對自然風景深入的研究。

在柯羅的創作中自始至中保持著兩種傾向,一個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另一個是歷史風景畫特征的。他的寫生畫和一些創作真實而富有質感如《芒特大教堂》、《運草》、《回憶莫特芳丹》、《陣風》,另一些創作則加入虛構的因素,如《與丘比特玩耍的水仙》、《演奏樂器》。柯羅的風景里既出現了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也出現了神話里的人物。可以說,在柯羅身上集聚了傳統與創新兩種因素。

羅梭想成為“祖國的藝術家”,周游法國各地,在蒂耶查克、圣溫桑、法伊古山谷、馬爾貝峭壁、塞爾河岸等地寫生,追求風景的地方色彩與地理特征。1833年在沙龍展出的《格朗維爾郊區景色》畫的是普通的農村風景,作品中現實主義傾向受到當時一些評論家們的重視,這幅畫與貝爾丹等的歷史風景畫一同展出顯示出不同的追求。但是很快羅梭的作品遭到了沙龍的拒絕, 1835年沙龍評審委員會沒有接受他的《從汝拉高山牧場下來的羊群》。與柯羅相比較,羅梭的畫更具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因素,因而受到守舊的評審委員會的排斥。之后的15年,沙龍未曾接受羅梭的畫。

在這時,羅梭開始與畫家杜普列、狄亞茲、進步評論家托雷、拉維隆等人交往,參加南特展覽,與官方展覽沙龍評審委員會形成對峙。1847年開始定居巴比松,當時的巴比松是閉塞的小村莊,在這些地方羅梭探索著真實表現大自然的各種景致,深入觀察周圍事物、細致描繪自然景色。1848年法國爆發革命,當年的沙龍是沒有評審委員會的自由沙龍,羅梭與柯羅一起參加了這一年沙龍組織工作。這一年,羅梭第一次接受國家的訂畫。《楓丹白露森林的落日》在1850-1851年沙龍中展出。1866年羅梭當選為沙龍評審委員, 1967年任萬國博覽會展覽評審委員會主席。直到最后,羅梭才得到政府的承認。

普杜列在盧佛爾美術館臨摹過畫,特別關注荷蘭畫家的作品, 1832年在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工作室學習工作。1833年在沙龍展出的《貝里農場室內景》受荷蘭畫家影響,細致入微地描繪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借用舊有的畫法來表現法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這幅畫獲得了金質獎章。杜普列早期作品受到英國風景畫和法國風景畫傳統的影響,表現出裝飾性處理的傾向。還有受荷蘭影響,比如把地平線畫的很低,天空占有很大的畫面。

30年代中期開始,杜普列的創作表現出現實主義的傾向,沙龍評審委員就拒絕他的作品了。杜普列與羅梭有同樣的遭遇。1848年也參加沙龍展的組織。1852年的沙龍展之后至1867年萬國博覽會之前沒有參加官方的展覽會,其間參加由畫家、雕塑家與建筑家互助儲金會在1860年組織的展覽, 1862-1865參加美術家聯展。

狄亞茲早期的作品也偏愛裝飾趣味,將真實與幻想結合起來,帶有浪漫主義色彩。1848年與羅梭一起在楓丹白露森林對景寫生,受其影響,不再注重色彩的裝飾性效果,而變得更加樸素、更加細致地表現大自然。

米勒最初是跟一位新古典主義畫家學習繪畫。他十分鐘愛并臨摹過意大利威尼斯畫派喬爾喬內的《田園奏樂》中的風景,還喜愛普桑的作品。他參加過羅馬獎的競賽,但是沒有得獎。為了賣畫和參加沙龍展,米勒也曾按照布歇的風格作畫。1849年,米勒搬家至巴比松村,專心描繪農村生活景色,由此促成他畫風的轉變。

杜比尼繼承家學,其父是貝爾丹的學生, 1836年到意大利研究古代藝術,作寫生畫。1839年在創作《在荒野的圣徒耶列米》過程中,杜比尼碰到這樣的難題:“很難為我所要的題材找到合適的現成風景,總是不得不造景”。直到1852年沙龍展出的《收獲》擺脫了古典派風景畫的虛構性,描繪普通的鄉村景色。

從柯羅、羅梭、杜普列、狄亞茲、米勒、杜比尼等人的師學淵源,注重寫生,畫風的轉變。堅持現實主義的追求中,可以看到巴比松畫派如何逐步實現了確立法國風景畫的獨特品格,以及進行了怎樣的轉變。

二、探索真實的自然風景

歷史風景畫具有虛構性,自然風景僅僅提供素材,畫家們 以特定的布局模式造景,作為人物活動的裝飾性背景。巴比松畫派現實主義風景畫創作探索在于具體地描繪自然特色,對風景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對光線的變化進行認真的探究,尋找真實的色彩處理。

如果說柯羅的創作作品表現他的古典主義傳統的話,那么他的眾多寫生畫則顯示出他創新探索的取向。在寫生畫里,細致地表現光的變化,光散布在景物之上,將其統一起來,而有了真實的生命感。

《南尼大橋》寫生的那一張畫更具現實主義風格,筆觸、用色、光線處理大膽突出,光線明暗變化表現出空間層次,這種層次并不是象沙龍展出的創作作品那樣,以人為的造景形成空間層次。

《蒂沃利的埃斯特別墅》陽光投射在近處的地面上、圍欄的臺面上、小孩的背上,中景里的樹木、房屋上,遠景中的群山上,畫面和諧統一,綠色從深到淺,變化微妙,層次豐富。在《傍晚》、《黃昏》、《晨曦》、《早晨》等作品里,柯羅抓住不同時間光的效果,在多霧的清晨、傍晚的暮色中,景物的輪廓變得模糊,光使形產生了變化。

羅梭1833年《格朗維爾郊區景色》把景物細節畫的非常具體,有立體感和質感,同時各種局部能統一起來,總體上顯得和諧,他讓整個畫面籠罩著光與空氣,把景物與空間結合在一起,并努力克服色彩的虛構性。如《郎德的沼澤》,整個景色十分開闊,沐浴在明亮的光與大氣里。《勒伊爾阿達姆的林蔭道》畫中新生的嫩芽、柔軟的樹枝、鮮艷的綠草,用小筆觸來畫,色彩非常豐富,充滿了春天的感覺。

羅梭研究光還表現在他對同一景色在不同時間里的觀察。1863年畫蒙布朗的全景,他畫了不同天氣、不同光照的十二種景色。描繪風景的一年四季、陰晴雨雪,展現大自然的不同面貌,微妙變化,開拓著風景畫的表現領域。杜普列深入大自然,獲得了進行具體刻化的能力。《黃昏》把在黑暗即將吞沒萬物之際的景色畫的十分細膩。《雨后村道》在路旁畫了各種樹木:山毛櫸、榆樹、白辣樹、橡樹,遠處還有柳樹,具體化的描繪將景色表現得生機盎然。他還擅長于天空的刻畫。《沼澤地日落》是杜普列與羅梭一起畫的,畫中空間充滿了陽光與大氣。《橡樹旁的池塘》藍天里白云與灰云交錯分布著,池塘里倒映出天空,很有氛圍感。狄亞茲在《林中道路》里畫透過樹葉的陽光,在《林中的狗》表現照耀在樹身上照射在水面與草地上的陽光,陽光在閃爍,從亮到暗的過渡,色調形成豐富的變化,色彩鮮活而富有生命感。杜普列曾經稱贊狄亞茲:“沒有誰比他更好地理解光的規律了――這是魔法,也就是太陽在樹葉中間與樹群附近的瘋狂活動。”

米勒寫生的素描與油畫,畫得十分具體,仔細觀察,表現細節,輪廓細膩、筆觸明晰。創作的油畫則顯得比較概括。他善于用光把景物聯系在一起,形成單純而統一的感覺,尤為喜愛表現晨曦與黃昏的片刻,如《晚鐘》、《牧羊場》等人物后的背景與人一起在暮色的籠罩之下,烘托出統一的光的氛圍。《麥草堆》、《牧羊場》更是表現特定光線下的景色,月色下的迷朦暗沉。《鵝群》、《在沃吉松樹林邊吃草的牛》畫的是充滿陽光的池塘,有著米勒畫中少見的明快色調。

杜比尼的《奧普特伏的攔河壩》充滿光照的大氣感,色彩富有節奏感,水面與天空的淡藍色,近處草木與遠處斜坡的綠色,近處石塊與遠處山巖的色彩,互相呼應。

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們走出畫室,對景寫生,研究樹木、林間小路、天空、巖石、水塘,研究大自然光與色的規律,更加直接、生動、豐富、忠實地表現大自然的真實面貌。

三、平凡風景中的動人情調

巴比松畫派的現實主義風景畫不是自然主義,而且有著對風景的理解,傾注感情在風景之中。他們描繪普通百姓生活中真實的風景,長期居住在那里,有著深刻的內心感受,以敏銳的觀察力,發現風景中獨具的特征,融進自己對風景的感受。

1817年,柯羅的父親在距離巴黎15公里的凡爾賽附近的亞維瑞城買了別墅,柯羅經常到此作畫,他一生的不同時期畫了許多亞維瑞的景色《有牧羊女的森林入口》(1825年)、《圍墻邊的道路》(1828年)、《亞維瑞城的亭子》(1847年)、《亞維瑞的早晨》(1868年)、《亞維瑞城的回憶》(1872年)等等,這些作品不是全景式的構圖,沒有宏偉的場面,而是深入到林間、小路旁,近距離的視角,景色柔和而富有親切感。柯羅認為“真實性――這是藝術的一部分,感情――是對真實性的補充。首先要在大自然中探索物的形,然后是色彩、調子的關系,然后考慮怎樣畫,而所有這一切都應該服從使你激動的感情”“賦予形象以使你感到激動的那種外貌”。柯羅的風景畫帶給人的是歡樂、輕松的感覺,有某種抒情的調子。象《回憶莫特芳丹》、《清晨仙女之舞》那搖曳舒展的樹枝、那薄霧迷蒙的林間,帶有舒適自在、溫情清新的詩意之美。羅梭的氣質與不同,柯羅把自己比作“在灰色的云中唱歌的云雀”,而把羅梭比作鷹。與柯羅的輕松比較,羅梭的作品則更顯得厚重有力。羅梭畫的《橡樹》具有雄偉氣概,茂盛的樹冠占據著大幅的畫面。而且,他善于將人的情緒寓于畫面的風景之中。《栗樹林蔭道》有種緊張不安、令人激動的情緒,《貝里林緣》則籠罩著寂靜的氛圍,《楓丹白露森林的落日》透過樹蔭形成的拱門,這方的草原、天空豁然開朗,夕陽余暉下的自然顯得格外壯美。此外,他的作品也富有生活氣息,如《諾曼底市場》小城的街巷房屋,日常的細節傳達著生活的暖意,《格朗維爾郊區景色鄉村馬車》冒著青煙的煙囪,《從汝拉高山牧場下的牛群》山間生活的場面,這些作品有著風俗畫的氣息。

把杜普列和羅梭作個比較,羅梭平靜宏偉,杜普列則是激動不安的。羅梭的《朗德的沼澤》寧靜樸素,杜普列同一地方畫的《沼澤的落日》強調對比,具有戲劇性的效果。杜普列喜歡在天空上描繪移動的烏云,產生強烈的動勢。狄亞茲也常常描繪戲劇性效果的風景,《雨天》布有厚厚

烏云的天空,云層的灰調子變化豐富,讓天空顯得很有動勢,《暴風雨將至》也是描繪風雨中戲劇化的天空。

篇9

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然界中狼孩的發現,給科學家拓寬了視野,也對一些“常識”性的成語、俗語打上了問號。

母狼叼去幼兒,是為了吃嗎?獸孩研究者說,雌獸不足把嬰兒看作掠奪物,而是看作需要保護的孤立無援的獸崽,這是出于母愛這種動物的本能。這種本能不僅在成年雌獸的哺乳期中表現出來,甚至是它們長期的一種同有的特性。例如,只喂養幼狼幾個月的母狼,當它的奶不夠撫養嬰孩時,它能吐出在自己胃中經過消化的食物來喂養――它對被叼來的嬰兒的感情甚至超過了親生的幼狼。

母狼還能以自己的生命來保護狼孩。1920年10月,印度一個叫戈達摩里的村民,為找“變形人”(狼孩)來到了狼窩,跟來的人把狼窩包圍起來,似只大狼逃跑了,但一只老母狼卻不愿意逃走。據動物學家說,通常狼窩被人搗毀的時候,老狼是不會保衛小狼的。看來,這只老狼對狼孩的眷戀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本能,它已經離不開自己那稚弱的被撫養者。人們為了搶救狼孩,不得不開槍打死了這只母狼。

雄狼如何呢?科學家們指出,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就對家庭的貢獻來說,雄狼是首屈一指的。雌狼生下兒只小崽之后,雄狼只有在追捕獵物時,才離開洞穴。為使雌狼恢復健康,雄狼為它捕食。當小崽斷奶后,雄狼仍為它們喂食。而且在追獵時,雄狼常把獵物咽下,回洞后吐出給小狼吃或與其它家庭成員共享。這種無私行為在動物界中是罕見的。

小狼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呢?科學家說它們個個都是“孝子”。當它們在父母的撫養下,能夠獨立生活以后,便自食其力。可是等它們的母親又懷孕時,已經“自立門戶”的子女還會自動回娘家照顧母親,給母親弄來一批“滋補品”。待到母狼又生下它們的弟妹后,它們便會完全承擔供養母親和撫育弟妹的責任,有什么好吃的,總是盡數弄回家給母親、弟妹享用。待弟妹稍大,它們又充當弟妹的老師,教會它們各種謀生的本領。

人們常說,狼是一切馴養動物的大敵,這話一點不錯。狼是食肉動物,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這樣。但狼所襲擊的對象,多半是那些老弱病殘或生理上有缺陷的動物,對它們的生長繁殖可以起到“自然淘汰”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上說,狼甚至還是維持生態平衡的一個重要成員。

“狼是要吃人的。”傳統觀念這樣告誡我們。狼在古代吃了多少人,我們不清楚。但在當代,卻有人對這種自古相傳的說法表示異議。他們登報聲稱:凡有人見到狼吃人并有照片證實此事,可獲高額酬金。可幾十年過去了,竟無人獲此重金!相反,我們聽到的都是人狼和平共處的種種消息。

“社會是站在籬笆外面,用手中的筆分析狼的,而我是惟一真正了解它的人。”被人們稱為“狼中狼”的韋爾納?弗洛伊德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這樣說道。他與狼打了20年交道,飼養了五群狼,同它們一起嚎叫,互相“攀談”,一同進食,一起睡覺。“我一點都不怕,睡覺時也不用什么防護。狼群常常是慢慢地挨到我身邊,伏身而臥,我撫摸它們的耳朵,一起進入夢鄉。”

不是飼養的狼又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呢?

據外刊報道,一位年僅3歲的小女孩佩奇,一天在野外巧遇一只傷得不輕的墨西哥狼,由于不認得狼而把它當作狗來照料。事發之后,她的父母親異常震驚,試圖阻止佩奇對狼的照料,但未獲成功。佩奇給狼起名叫“洛夫”,每天給它送食物和水,四個月后狼便康復了。從此,佩奇與狼形影不離,白天玩在一起,夜幕降臨時,狼回到橡樹洞中,佩奇回到家中。

幾年過去,佩奇和狼都慢慢長大了,但彼此的關系親密得令人難以置信。一天,佩奇要上學了,在校車沒有來到之前,她去看了洛夫。沒想到離開的時候洛夫仍尾隨其后,看到校車,它心情很不好,送佩奇上了車之后,它也不回窩,一直在路旁等到她放學回家。佩奇一下車,它就發瘋似的圍著她轉。

洛夫在農場生活了二十個年頭,在這期間,它結了婚,有了孩子,但與佩奇的感情卻從未中斷。直到有一天,佩奇沒能再見到它。

佩奇有一天終于在橡樹洞里找到了僵硬的洛夫,當佩奇替它蓋上毛氈時,突然從樹洞里傳出了一陣聲。佩奇湊過臉去,只見兩對黃黃的小眼睛往后退去,白白的尖牙在黑暗中發出亮光。那是洛夫的孩子,洛夫獨自照料的沒有母親的孩子。

難道是洛夫臨死前的一閃念使它將后代帶到了這個人們愛它的地方,這個曾經使它死里逃生又獲厚待的地方?或者只是偶然的巧合?佩奇搞不清楚,科學家們也解不開這個謎。但足,不管怎樣,人和狼在這個世界上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篇10

一、自覽,心中有數

教會學生看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研自探的最高境界是學生自己會讀書、會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同一個主題的課文,兩篇課文之間往往是有關聯的,通過自研自探找出自己對于舊知識掌握得不夠好的地方,并翻閱和補習。在閱讀新課文的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要預先做好記錄,以便在老師講課的時候能夠準確地記錄好知識點。

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的課文,這組課文共同主題是“環境保護”,其中《翠鳥》《燕子專列》講述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樹》反映了人們對待植物的不同態度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四篇文章看似獨立,卻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以具體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去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以及他人為保護環境所作出的努力,有著共同的情感發展主線。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覽文”時,就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以整組單元的情感導向為方向,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自研自探時順著情感發展去體會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重要性。

二、自讀,過程有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是主要教學方式之一。在具體的教學時間中占的比例也比較大。因此,在“自研自探”環節上,除了培養學生的自主讀書的能力,也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效果。

1.初讀感知

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并想想課文講了什么。W生總體瀏覽課文后,即能說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誰,按什么順序寫,有哪些生字詞等等,為理解課文、讀通課好鋪墊。

2.再讀理解

要求學生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找出一些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句子、段落。教學生用符號將段落、生字、重點詞句或難解詞句、妙詞佳句等勾畫出來;在有關句子或詞語旁用簡潔的語言加批注。為進一步探討、學習和積累資料做好準備。

3.細讀探究

讓學生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句子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有所感悟和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在自研《桂花雨》時,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后,便會提出“為什么用桂花雨”做題目?桂花雨與本單元思鄉的主題有什么關聯?為什么杭州的桂花沒有家鄉的院子里的桂花香?“這些問題,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思鄉情懷很有幫助。

三、自疑,心中有度

首先,學生自研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很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并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則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

其次,要會動筆問。自研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

當然懂得使用工具書。自研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這要根據預習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隨時查,并做上標記。

四、摘――自摘自學初收

自研自探環節還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檢查和評價。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前自研自探進行認真地考評,給時間交流自研自探成果,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分享成果、表現自我、展示個性、體驗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悅的舞臺,讓學生的辛勤勞動得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