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課后題答案范文

時間:2023-03-14 13:42: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天的懷念課后題答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秋天的懷念課后題答案

篇1

一、拓展延伸式

語文作為一門母語學科,有著它的特殊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在眾多的課堂中,教師們都特別注意人文性,不忘談談學完此文之后說說自己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而學生通過訓練,總能答到那么幾點,但總感覺缺少了些什么。當我讀完竇桂梅老師上的《秋天懷念》一課時,我知道了孩子們的發言中缺少了自己感同身受的體會與領悟,和文中的作者不能真正的形成共感,學生們還游離在文章的外面。而竇老師對這課進行總結時緊緊抓住文中的最后一句:“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引導學生從感受作者一家的“好好兒活”到思考我們要怎樣“好好兒活”,從“我倆”到“我們”,從母子到兄妹,從他家到我們大家,水到渠成,學生的感受真切而自然,學生的思想閃耀出絢麗的火花,那些透著思考的精彩語言顯示著學生生命在課堂上的成長,從而很自然地引領著學生不僅深刻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而自己通過本課的學習也真正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二、合作研究式

新課標要求我們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緊密聯系課內與課外,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盛新鳳老師在教《盧溝橋的獅子》一課結束時,讓學生自己說說還想研究盧溝橋的哪些方面,并要求學生課后自由組成合作小組,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這樣,小課堂、大課堂,緊密聯系,渾然天成。將陸放翁“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的話,變成了可及、可行的操作。同時,這個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深化主題式

金明東老師上的《窮人》一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課伊始,金老師給學生出了個很簡單的數學題:5+2=?到課堂的結尾時,金老師再次問到:5+2在文中指什么?學生回答道:“課文中指的是桑那原來有五個孩子,后來又收養了兩個孤兒的意思。”金老師緊接著問道:“這道題在數學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語文里的答案或許是多種多樣的。”于是,學生們紛紛回答:“等于更艱苦的生活”,“等于沙俄王國的殘暴制度”,“等于在困難中樂于助人的精神”……至此我分明感受到這簡單的“5+2”是那么的意味深長啊!

篇2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命教育;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生命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09)10-0015-02

一、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珍惜自我生命

1.幫助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小學生充滿生命的張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現生命意識淡薄等問題。為此,在學習一些富有生命意識的課文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如學習《生命 生命》一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在和學生一起體悟生命的意義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記得《珍貴的教科書》一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指導員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教科書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當學習到這一內容時,許多生活在今天優越環境下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舉動不值得,有的則認為指導員的精神很偉大,他的生命很有價值,更加激勵當代的學生奮發學習。面對學生們不同的理解,我通過舉辦小型辯論會、課后閱讀相關材料等方法加以引導,適時地開展生命教育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2.借助一些生命的參照,引導學生珍惜自我生命

小學生思想不成熟,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有煩惱;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他們也有困惑,因而有時感到迷惘,甚至會迷失人生的方向。在教學中,我借助一些生命的參照,幫助學生堅定信念,樹立信心,使他們有理想,有追求,為他們的生命確立了一個支點,引導他們善待生命。

生命的參照之一:教材中那些身殘志堅、敢于向命運挑戰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激發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與珍惜。《向命運挑戰》中的霍金,一個21歲就被醫生診斷患了絕癥的人,在渾身肌肉萎縮、行動極度艱難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同病魔作斗爭,頑強學習,成了世界上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是什么讓他創造了奇跡?答案很明顯,那就是對生命的熱愛。

生命的參照之二:教材中那些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意識的課文的作者。作品教育人,作品的作者同時也是我們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的很好素材。在《秋天的懷念》中,我們除了能夠感受到史鐵生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之情外,更能感受到他人格的偉大和生命的堅強。史鐵生在生命最燦爛的季節,雙腿殘疾,是命運,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當成功就要到來的時刻,他的母親卻永遠離他而去了,他是多么的不幸啊!憑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渴望,他沒有消沉下去。雖然受盡病痛的折磨,他仍然發奮苦讀,不停筆耕,成了當代較有名氣的作家,史鐵生讓充滿劫難的生命活得輝煌燦爛。

除了充分利用這些課本資源,我還向學生推薦閱讀《張海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書籍,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讓學生從這些身殘志堅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學生就會懂得更應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讓生命煥發出光彩。

3.引導學生體悟人間真情,用真愛保護生命

生命因為愛而精彩,而愛又能為生命創造奇跡。《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正是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在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個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他的同伴。在歌頌偉大父愛的同時,我們更深一層地看到了:正是因為愛和信念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兒子和他的13個同伴,14條鮮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個小時后終于獲救。它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愛,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珍愛,對生命的認可。同樣的感人事跡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還有許多,這些讓我和學生一起感悟了大愛無私的人間真情。

麻雀與獵狗搏斗,在我們看來,無異于以卵擊石,然而在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所寫的《麻雀》這篇課文中,老麻雀卻創造了又一個生命的奇跡,以它無私的母愛和親子之情勇敢地和獵狗搏斗,最終嚇退了兇猛無比的獵狗,拯救了弱小的小麻雀的生命。

二、引導學生尊重和珍愛他人的生命

在珍愛自我生命的同時,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課文注重對學生進行同情弱者、關愛他人生命的教育。如《加了一句話》這篇課文,一位詩人同情在街頭乞討的無依無靠的老婦人,幫助她在那塊寫著“我什么也看不見”的牌子上加了“春天到了”這句話,結果使老婦人得到了善良的人們的幫助,獲得了生存的必需品。學習完這篇課文后,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我引導學生開展一些獻愛心活動,讓他們去幫助生活上有困難的同學或那些患重病的人們,讓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懂得尊重他人,同情弱者。而在《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小音樂家揚科》這兩篇課文中,兩個在黑暗的社會制度下悲慘死去的主人公,同樣能激起學生的同情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當學習《窮人》一文時,漁夫和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救助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他們的高尚品質也同樣激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學生的心田里播下同情弱者、關愛他人生命的美好種子。

三、尊重生命的多樣性,關注人類生存危機

1.引導學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關注人類的生存危機

全球氣候變暖,空氣污染的加重,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我們生存的空間在不斷縮小,所有這一切都威脅著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小學語文教材關注這方面內容的編排,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憂患意識。首先,《大瀑布的葬禮》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由于人類活動的破壞,致使這條曾舉世聞名的大瀑布永遠地消失了。這篇課文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惋惜,更多的是深深的思索:如果不保護環境,我們將遭到自然更多的懲罰,直至生命的消失。《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例證,由于人類無節制地濫砍濫伐,致使土地,終于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無數條鮮活的生命也在剎那間永遠地消失了。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是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大事。正如《只有一個地球》中所說的,“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方面內容的理解,我充分利用“口語交際”中的“怎樣保護環境”這個話題拓展延伸,開展實踐性活動。讓學生調查“我們周圍的環境”,并寫出調查報告,從而樹立起憂患意識。

2.引導學生親近自然,尊重動物生命權

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惡化,導致許多動物瀕臨滅絕。在《朱q飛回來了》這篇課文中,通過科考隊員們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現并精心保護朱q的經過,培養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而《鹿和狼的故事》告訴我們,由于人類人為地捕殺狼,保護鹿,結果卻造成了鹿的大量繁殖,鹿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鹿群也瀕臨滅絕的危險,說明人類必須尊重生命的多樣性乃至整個生物界的相互關系,不能破環生物鏈,否則對動物的生存也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只有尊重動物的生命權,人類才能和動物和諧相處。

四、幫助學生提高生存技能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競爭尤其重要,《魯濱遜飄流記》就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魯濱遜在荒島上勇于戰勝困難,謀求生存,憑著自己的機智堅強和聰明能干,經過二十八年多的孤苦生活,他終于脫險,返回故鄉。他所創造的生命奇跡,說明他身處絕境能知足安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正是當代學生所缺乏的,因此本文在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更透徹,我推薦他們課外閱讀《魯濱遜飄流記》這部小說,讓學生從中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五、引導學生珍惜時間,提高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