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一徘徊范文

時間:2023-04-05 11:19:25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里一徘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題記

曾經(jīng)的我

無數(shù)次的徘徊

家庭,學(xué)校

緊緊將我束縛

無法掙脫

后來的我

無數(shù)次的徘徊著

成績,分數(shù)

緊緊的將我捆綁

無法動彈

現(xiàn)在的我

無數(shù)次的徘徊著

夢想,現(xiàn)實

緊緊的將我包圍

難以抉擇

是追求心中的夢想

還是承認現(xiàn)實的殘酷

是否一定要失敗后

才能獲得成功?

每天,重復(fù)著徘徊

篇2

噫吁嚱,貳零壹肆,元月一日。

江郎《別賦》,萬口相傳。言及遼水,贊其極廣。夙夜憂念,惟我故鄉(xiāng)。黑山勁蒼,渤海泱泱。共和長子,守衛(wèi)東方。奉天行省,地寧天遼。

然今別離,臨行涕零。心念舊恩,躊躇不前。空靈之夜,抬眼望月。對影三人,何時可掇?東船西舫,悄無聲息。左鄰右舍,談冠相慶。我見江心,清月已白?;ㄩg無酒,獨酌無親。相思紅豆,春生南國。相見時難,別時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盡殘。座中泣下,青衫早濕。

揮手作別,蕭蕭汽鳴。漣漣清淚,咿呀有言:何時歸來,早春二月。細葉裁出,碧玉妝成。爾當(dāng)蒲葦,我將磐石。蒲葦如絲,磐石無轉(zhuǎn)。

嗚呼,雖當(dāng)東去,五里徘徊。往之不諫,來者可追。師大常青,佳人安好。遼東子弟,卷土重來。孫郎他日,青云平步。遂得凌云,威震泰山。

篇3

一雙含淚的眼睛,在葉葉零落的梧桐樹上。

望著東南的方向,淚水點點滴滴,落在枯干的葉上。

那潔白的淚珠,它含著無盡的苦澀。

用他圣潔色素,染白空中陰霾。

秋葉零落,也許可以尋到美麗的歸宿。

但也不如秋風(fēng)來的隨意,世上多少無奈與迷離……

秋天的夜凋零在漫天落葉里面,

泛黃世界一點一點隨風(fēng)而漸遠,飄零便成了蹤跡。

心中熄滅了,希望的火焰。只能留下焦黃枯寞……

誓言是美麗的,誓言又是不實際的。

罌粟花啊!

你可以救我的命,成為我的惟一。

但同樣讓我,無可救藥的為你上隱。

縱然使我蒼白憔悴,傷痕累累。

我的未來有你,

就像一幅浪漫的圖畫,

讓我的生命滿足。

你是我的魔術(shù),

讓我的靈魂不堪一物。

我將終生受你絕美的詛咒,

你眸底的淚透應(yīng)的同樣,是我悲傷。

就算說我是懦夫,我也無法在忠與孝中決擇。

只有掙扎 , 只有掙扎……

神圣的普羅美修土,睜開眼睛。解開我們身上的枷鎖吧!

讓我插上天使的翅膀,向云彩斑斕處飛翔!

最終無助的你還是走了,飛了。

我卻無能為力,但無法停止我內(nèi)心的狂熱,對未來的執(zhí)著。

我相信縱使黑夜吞噬 了一切,太陽還是可以從新回來。

夜已深,人已靜,孤獨的你我。

匪石匪席的誓言,無法讓你為我等待。

難道說愛是一種香,只能灑在身體上。

讓你癡迷讓你瘋狂,只是短短的時間。

現(xiàn)實的愛只是欲望,曾經(jīng)浪漫曾經(jīng)傷感已被遺忘。

你給我的絕望,愛情刺的傷。

你赴了清池,打碎了我的夢。

我也要隨你而去吧!

我仍然徘徊在忠與孝中,直到你消失得沒有一絲痕跡,

就連清池也恢復(fù)了平靜。

我許多美麗的渴望,轉(zhuǎn)眼都成了泡沫。

我最終上掛了東南枝。

篇4

——題記

誠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

誠信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君子胸懷。

誠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蕩風(fēng)度。

我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在德國留學(xué)的中國學(xué)生,畢業(yè)時成績優(yōu)異,但在德國四處求職時,卻被很多大公司拒絕,當(dāng)他選了一家小公司求職時,沒想到仍被拒絕,德國人給他一份記錄,記錄他乘公共汽車時,曾被抓到了三次逃票,講述這件事的一位知名學(xué)者說,德國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機率是萬分之三,這位高材生被抓到三次,在嚴謹?shù)牡聡搜劾锸遣豢绅埶〉摹?/p>

誠信似山,沉穩(wěn)肅寂;誠信似河,執(zhí)著向前;誠信似光,照亮人心。因為誠信,時間創(chuàng)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為誠信,一個個英雄展露風(fēng)采;因為誠信,生命之舟得以遠航,盡顯風(fēng)采。

不得不說,誠信造就了英雄。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玄宗與楊貴妃的承諾,他們也做到了。即使馬嵬坡下楊貴妃縊死,玄宗依舊不忘舊日的誓言,于是七月七日長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有一種愛是生死相隨,“君當(dāng)為磐石,妾當(dāng)為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這是蘭芝與仲卿的承諾,他們也做到了,自此,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于是余有嘆焉,誠信創(chuàng)造了刻骨銘心的愛情神話。

“他既下世為人,我也是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流盡,才償還得過他了。”這是絳珠仙草的誓言。她無悔,任憑眼淚從秋流到冬經(jīng)春流到夏,任憑“眼空蓄淚淚空垂”,“彩線難收面上珠”,“已教淚灑窗紗濕”,黛玉無怨,因為那是她前生的諾言。如今,我們只能嘆:瀟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還你一生淚,花謝花飛,淚已盡,紅樓夢中千古愛一回。

篇5

斜陽孤影,

七夕良景,

我自憑欄,

耐何耐何!

對空妒飲。

——題記

兩情凄凄,愛恨依依,海未枯,石未爛,淚灑長城郎不歸,天未荒,地未老,雙雙化作蝶紛飛,等啊等不到滄海變桑田,忘也忘不掉前世的孟婆湯,來世多凄涼。

千年的等待無怨無悔,五百年佛前叩拜心不枯萎。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只為這一天,只為此一刻。

儲蓄了千年的等待,堆積了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的守候,化作一場七夕急雨。如滄海傾盆,如銀河倒瀉,傾不盡的相思淚,訴不完的離別傷,如注的雨絲拉起長長的思念,疾馳的雨花奏響奔騰的愛戀。我,如癡如醉,身入其境,融入雨中,張開塵封的傾訴在雨中翱翔,啟封層疊的思念在雨中飛舞。

那年七夕,那個下午,與你相遇在異鄉(xiāng)繁華都市的那座天橋,不管是無意的相逢,還是偶然的邂逅,那都是天意。飆馳的車流,雨中天橋上飄曳的你,你我迎迎相對,默默地?zé)o語,不約走向那條熟悉的街頭,惆悵幾許,彷徨幾許,離傷又幾許?不知不覺七夕急雨漸停曲已盡,人終散?;仡^望望那道熟悉的街口,十字路口的癡心流浪漢還在等待,拐角的熱餛飩依然五里飄香,相逢草草,情思濃濃,感謝你陪我聽完這段離傷的雨曲,感謝你陪我走完這道熟悉的街景。

雨漸漸停,別愁的淚雨在輪回的紅塵慢慢風(fēng)干,潮濕的雙眸擱淺了濃濃的離傷。

秋風(fēng)漸起,枯黃的心葉在歲月的風(fēng)中悠悠搖曳,憔悴的臉龐載滿了滄桑的脈絡(luò)。

夕陽漸沉,匆匆的腳步在時光的長廊漸漸泛黃,孤獨的身影融化了守候的斜陽。

夜色漸濃,青春的足跡在流年的星夜緩緩劃過,寂寞的翅膀灑落了千年的塵埃。

篇6

晚景薄涼,李廣難封,是“苦”。

杜甫,曾經(jīng)的你,高呼“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然而,仕途遭挫,理想破滅,“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笨酌鞯目?,又何嘗不是你的苦?是啊,盛唐已是昔日繁華,縱使你壯志依舊,也只化為那一江苦水。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你一生忠君報國,然而馮唐易老,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你空懷抱負卻不得施展,圣主難逢,何處請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滿腔的苦澀,化為這千古的問號!

明月鄉(xiāng)情,離愁別恨,是“苦”。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多少文人墨客,漂泊流浪,被貶異鄉(xiāng)。一輪明月,一曲鄉(xiāng)音,都勾起那苦澀的鄉(xiāng)愁。“月是故鄉(xiāng)明”,中秋佳節(jié),作客他鄉(xiāng)的游子,舉頭望明月,月圓人不圓,何其苦也!斟一杯清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痹掳?,你見證了多少人的離別、多少人的鄉(xiāng)愁,那無邊無際的愁苦,只結(jié)成了這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最苦不過那斷腸的離別了。長亭外,古道邊,寒蟬凄切,滿是離人淚?!皥?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楊柳岸邊,秋風(fēng)吹不盡那無邊的苦楚,吹不盡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一杯酒,一句贈言,一枝楊柳,蘭舟聲聲催發(fā),離別的人兒,肝腸寸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边@一幕幕的離別,這一滴滴的苦酒,于這字里行間,定格的是那念念不忘的美麗畫面,筆墨生香。

情為何物,生死相許,是“苦”。

篇7

一曲愛的悲歌,是為千古鴛鴦絕唱。

——題記

秋日突然神傷,碎雪零星滿樓,夕陽凄涼地依在山頭。

秋菊開了,星星點點,愁容滿面。

我安靜地穿過花園,心底涌上無限悲涼,秋菊盛開的時候,是我與夫君續(xù)緣之日,秋菊又開了,是我與夫君緣盡之日。

“莫思量,十年生死兩茫茫,年年寒水?dāng)嗄c處,惟有淚兩行,寂寞梧桐染院鎖清秋,是離愁,月如鉤,物事人非事事休,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p>

這滿心凄苦,無語訴說,心如裂帛淚如泉涌。

夫君有苦難言,婆婆對我已沒有恩情,園中花兒也好似不舍與我匆匆作別,淚光閃閃、飽滿深情、我亦又舍得?可婆婆逼催,只能揮淚作別,縱有萬般無奈,千種留戀,無人領(lǐng)會,意決去。

“為伊消得人憔悴,雙溪舴艋難載愁,煙雨黃昏,非那點點愁,西風(fēng)調(diào)碧樹,望盡天涯路,風(fēng)飄飄、心悠悠、腸斷情深處。”

月兒彎彎,暮色低沉,經(jīng)過婆婆門前,婆婆熄燈就寢,無奈,只得回房,夫君滿臉愁緒,看我進來說道:“并非我無意留君,母命難違?!蔽铱嘈Γ骸胺蚓纬龃搜??不必多慮,知君重情重意,豈可怨君?”夫君擁我而泣。

長夜難眠淚沾襟,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寐,與君深情相望,淚眼訴惆悵,逝者如斯,不知東方之既白。

終到哀腸斷情處,訴君如蒲葦,蒲葦紉如絲,愿君作磐石,磐石無轉(zhuǎn)移,君嗚咽、高馬轉(zhuǎn)頭、萬丈塵土起、淚眼把君望。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相見時難,別亦難,人不寐,孤夜難熬盡,高樓請酒入斷腸,化作相思淚?!?/p>

哥哥許我與人家,心如死水淚如雨下,可憐衷情人,如今兩相隔。

“紅藕香殘玉簞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欲語淚先流?!?/p>

夜夜思君切,盼君早日歸,惆悵馬悲傷,躡履相逢迎,嗟嘆!便心傷。“自君別我后,日夜思君苦、逼迫有兄弟、以我應(yīng)他人!”君泣擁入懷,哽咽不成聲,“生不能日日相守不離不棄,但愿黃泉下相見,永不分離!”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冷落清秋節(jié)、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綿綿愁,一江春水向東流?!?/p>

今生與君緣分已盡、來生,愿廝守至死不瑜。

篇8

關(guān)鍵詞 樂感文化 文學(xué)作品 悲劇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0114-02

中國哲學(xué)中的“天道”,本身是“生生”,也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無論儒墨老莊以及佛教禪宗都很重視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一代代中國知識分子“據(jù)于儒,依于老,逃于禪”地徘徊于出世、入世之間,沉浸于人生悲喜之中,很少有真正徹底的悲觀主義,大部分的中國人總愿意樂觀地眺望未來。中國人的這種樂生精神,表現(xiàn)在中國悲劇作品中便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罪感文化”之下的悲劇藝術(shù)精神。

與西方傳統(tǒng)意義上悲劇不同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衡量悲劇藝術(shù)重要的標(biāo)尺是“悲喜沓見,離合環(huán)生”,也即“說悲苦哀怨之情,亦當(dāng)抑圣為狂,寓哭于笑”。中國悲劇意識在這喜、笑中淡化了,正因為這喜、笑成分的加入,中國的悲劇不構(gòu)成激烈的沖突,人物的反抗意識表現(xiàn)出一種凄涼、凄美、哀而不傷的情感,在這一點上不如西方悲劇中表現(xiàn)的那么強烈。中國作品的這種“哀而不傷”的情感模式與儒家的“中庸”思想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這種以“中庸”為基點的文化,反對放望,要求在現(xiàn)實的世俗生活中取得精神的平靜和幸福。這是在有限中享受一種無限,正所謂“知足者常樂”。這種樂感精神在《論語》首章句中可見一斑,“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也說“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耳?!薄帮埵呤筹嬎哦碇?,樂在其中矣?!边@種樂在其中,生活中樂無限的精神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普遍的意識和潛意識,成為一種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或民族性格。也正是這種“樂感文化”的滲透,中國古典悲劇才有“悲喜沓見”“寓哭于笑”的特點,這也成了有人說中國沒有正真悲劇的緣由。

仔細研讀一下中國悲劇作品,會發(fā)現(xiàn)中國的文學(xué)作品中有其特有的悲劇美,即在樂感文化下中國文學(xué)作品的悲劇精神。由于中國人對“生”的渴望和熱愛,對情感的隱藏和抑制,不可能也不希望作品結(jié)果是一種山崩地裂式的毀滅,這就沒有美狄亞式的驚天動地的怒吼,多的則是一種隱隱約約、纏纏綿綿,久久揮之不去的哀痛。《詩經(jīng)》中就有這種獨特的悲之表現(xiàn)形式。如《蒹葭》《將仲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边@其中主人公對在水一方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的凄涼傷感心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內(nèi)化為一種愁緒和無奈,久久在心中不得釋懷?!秾⒅僮印氛f“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泵鎸π膼鄣娜?,卻又“豈敢愛之”。文中主人公雖多怨言,卻沒有反抗意識,沒有想到用反抗的方式來爭取,這便是中國式的悲痛,這種苦痛亦不是一朝一夕可消除的。這兩種帶有濃厚的悲劇美的作品,分別代表了中國悲劇意識中的兩種悲劇模式――追求者之悲和被追求者之悲(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

面臨同樣的悲劇境地,西方文學(xué)作品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反抗,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強烈抗?fàn)幰庾R,而在中國的文學(xué)作品中卻往往缺乏這種反抗精神,只是把怨恨消解掉,而不形成強烈的沖突,表現(xiàn)形式不同于西方的毀滅式,因而也就沒有那種將苦難與毀滅升華為壯麗的撼人心魄的凈化場景,有的只是哀傷與憂愁,是“心有千千結(jié),不得解”的悲痛,顯示出不同西方而又具獨特形式的悲劇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中國悲劇這種表現(xiàn)為柔美的悲多在家常倫理處著墨,以弱者的苦境、苦情博取觀眾的眼淚,“偏于瑣屑中傳出苦情”(祁彪佳《遠山堂曲品》),而悲劇中的悲劇人物則是被動的卷入矛盾沖突之中,是災(zāi)難的承受者,面對不期而來的苦難,大多是表現(xiàn)出一種順從,順其自然的觀望態(tài)度。文學(xué)作品最終也總是也大團圓或幻化的模式作結(jié),因此,《西廂記》中張生“紅榜中了狀元”,《孔雀東南飛》中有了焦仲卿、劉蘭芝死后的“五里一徘徊”的雙飛孔雀,《梁?!返南覙分谐霈F(xiàn)了“彩蝶雙雙舞徘徊”……這些良好的愿望也正反映出中國人樂的智慧,悲哀之中總有喜悅,這或多或少弱化了中國悲劇文學(xué)對心靈的震撼與凈化作用。

中國因為有著不同西方“罪感文化”的“樂感文化”,中國作品的悲劇藝術(shù)精神也就不同于西方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悲劇藝術(shù)精神。西方“向死而在”的哲學(xué)使西方人對死的意識很強烈,認為人類只有自覺的意識到他正走向死亡,才能把握住“此在”;而孔子卻說“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事人,焉知事鬼”,死的意義便在于生,只有知道生的價值才知道死的意義。因此,中國人樂生,中國人總能快樂地如莊子般逍遙在這天地之間。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品中的悲劇精神便在具有“樂感”精神的文人手中顯得獨具風(fēng)味。

參考文獻:

[1]王運熙,顧易生,鄔國平,王鎮(zhèn)遠.中國文學(xué)批評通史――清代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篇9

文/清風(fēng)淡雅

隨著堡子山上的那輪永久都不會落下的明月的漸變,這如墨的夜空又淡出了另外的一種皎潔的清輝。閃爍的星辰絡(luò)繹不絕的牽手而來,給這山城的夜空增添了美輪美奐的盛景,奢華里的典雅。

湖光槳影,霓虹絢麗,搖曳多姿,撲朔迷離。

順手捧起鳳凰湖里的碧波,攬入心懷。如癡如醉,把一泓清寂流入心田,將一種獨享注入體內(nèi)。大概是要盡情的享受這大自然的恩賜。

剝除塵世之喧囂,剔除世俗之浮華,敞開心扉,豁然開朗,挽住恬靜。

這力道越是溫和,她越緊緊的偎依。這柔情似水大概也就是這么說起的吧!

她——那一湖碧波,蕩漾在奢華的縫隙。用眼睛一點點的分離開,那好似殘忍。但是的確可以見到這純粹的清透。哪怕是一點點,一絲絲。我也感到這純凈的存在。透出的五顏六色,幾乎讓我的眼睛無力分辨,可是自己已經(jīng)容身于這種絢麗當(dāng)中了。

靜心凝眸,忽覺這宛如一位身著彩虹的仙子,翩然而至。一股清新的風(fēng)兒拂面,猶如仙子的水袖,腰間的綢帶掠過。

我不禁問自己,這里真的有仙子嗎?

燈影下的水靈,微笑。輕叩這我的手心,心扉,腦門,傳遞著一種存在。真正的給我新的認識,這里曾經(jīng)真的有象征圖騰的吉祥,那是曾有鳳凰越過鳳州的傳說。

嶺外有西岐,這里卻亦有南岐。

鳳凰穿過湖面,振翼,三步一回頭,五里一徘徊,滿懷留戀,尋找吉祥如意。

那么第一個發(fā)現(xiàn)這只鳳凰的人是誰?當(dāng)時他(她)怎么不留下這美好的瞬間?那會拍照會用什么樣的工具?

這一個一個的問題,應(yīng)運而生,況且百思不得其解。

我站在湖邊,彷佛置身于這種難得的相得益彰之中,愿意做那只起飛的鳳凰。

于是彎腰,放回掬在手心的那水,淡然處之。靜靜的看著它的回歸,開心,感恩。悄然投來一灣甜甜的眸波,映照著它的透明。詮釋自己不容侵襲的素雅。等到我再緩緩的抬起頭的時候,忽覺身體內(nèi)沁入了一種力量。讓我再次環(huán)視鳳凰湖,浮想聯(lián)翩。

李白筆下的“煙波微茫信難求?!币呀?jīng)不再是一個奢望。看!眼前就是這種壯闊,也許真會有蓬萊的仙人結(jié)伴而來。

或鼓瑟,或鸞駕。已阻擋不了仙侶云游的念頭。他們渴盼的就是潛心修道之地,在天庭,早已看得透徹。

我被點醒,也守望不了這種羨仙的幸福。只好移步于小樓。不知不覺的,霓虹飄渺到了迷霧一般。

靜靜的坐在窗前,聆聽松濤間的對話。他們絲毫不敢松懈,把這美麗的傳說,倒背如流,聲情并茂、川流不息的傳誦給游客。在激情萬分時,就會亢奮,奏鳴。時而,也會有那么點低聲的間歇。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藭r無聲勝有聲。“

分分秒秒,爭搶不休。為了大力的宣傳美麗的月光之城,甘愿做無名的志愿者。讓這神奇的傳說引領(lǐng)許多的客人,慕名而來,紛至沓來。

似乎依稀可見他們對自己的戰(zhàn)果滿意的笑容,不喊苦,不叫累。萬籟俱寂,唯有他們在奔騰不息。重復(fù)著單調(diào)里的精彩。不求烜赫一時,只為源遠流長。

靜靜的佇立在窗前,感受到松濤的永不停息,萬馬奔騰的恢弘,溪流潺潺的坦然。組成了美麗的樂章。

松濤精神,是那種堅持不懈的頌歌,是戰(zhàn)斗力不息的贊歌。你唱個不停,我也學(xué)個不休!

篇10

詩歌的特殊性賦予了詩歌獨特的魅力,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在中國,流芳百世的文學(xué)家多為寫詩造詣高的人,如李白和杜甫等。這是因為詩歌極其精煉短小,還得講究韻腳,平仄等,更重要的是還在這么多的束縛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這對詩人的要求高出其他作者很多。在詩歌的教學(xué)中,我讓學(xué)生們把握“人——物(意象)——情”的基本框架,找出詩歌中出現(xiàn)的意象,領(lǐng)會詩人營造的意境,從而把握詩人在詩歌中抒發(fā)的個人情感。對于學(xué)生來說,找出詩歌中的意象顯得非常關(guān)鍵,找出了意象,也就找出了詩人抒發(fā)心意的潛臺詞。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風(fēng) 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學(xué)生們一讀完這首詩,凄涼和孤寂的感覺就撲面而來,這就是意象的作用,詩中的“藤”“樹”“鴉” “橋”“道”“風(fēng)”“馬”這些是現(xiàn)實生活中普通的事物,毫無主觀感彩,但在作者的筆下后,這些普通事物成了作者抒發(fā)感情的媒介,作者在這些事物前分別加了“枯”“老”“昏”“小”“古”“西”“瘦”這些修飾性詞語后,這些意象就變?yōu)樽髡咚?,帶有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就成了作者要表達的主觀情感載體,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大量的疊加意象,把“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意境描繪的淋漓盡致。在高一的詩歌單元中選取了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樹》,在抒情方式上,依舊采取意象傳達的方式。

一個好的意象,可以成就一首好詩。戴望舒的《雨巷》中那個“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不知打動了多少個人,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溫婉可人的亞洲女性形象躍然于紙上,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引起了無數(shù)游子的共鳴。對詩歌中意象的把握,成了鑒賞這首詩的關(guān)鍵。在教學(xué)中,一定要讓學(xué)生緊緊抓住這些意象,從而達到理解詩人所要抒發(fā)的情感。

詩歌大多不是直抒胸臆的,而要借助意象,營造意境。在詩歌教學(xué)中,一定要讓學(xué)生把握一些固定的意象的潛臺詞?!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游子身上所穿的并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千里之外的母親對自己兒子的牽掛和思念,“線”和“衣”這兩個意象,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又如“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的“病樹”和“沉舟”這兩個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觀感情的傳遞,不是現(xiàn)實事物的真實寫照,而是詩人表達惆悵和樂觀思想的媒介。有時,我們能看到一些反復(fù)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傍B”的意象往往與男女戀情和嫁娶有關(guān),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又如“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而“柳”和“留”諧音,所以,柳樹就成了詩人們抒發(fā)離情別緒的最佳選擇。還有“月亮”,從李白的《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到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成為人們千百年來傳唱的佳句。又如蓮花,代表了純潔,梅花代表了高潔人格。教師在詩歌教學(xué)時一定要讓學(xué)生多次體會,理解意象所代替的詩人情感,這對于學(xué)生把握詩歌的內(nèi)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把意象所營造的意境把握,學(xué)生對詩歌的理解就會暢通無阻了,鑒賞水平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