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原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07:02: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鴻門宴原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原文: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表椨鸫笈唬骸暗┤震嬍孔洌瑸閾羝婆婀?!”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2、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衽婀绕魄厝胂剃?,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3、翻譯:沛公駐軍霸上,還沒有跟項羽見面。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打算在關中稱王,任命子嬰為國相,珍寶全部占有它?!表椨鸫笈溃骸懊魈礻麆谑勘o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駐扎在新豐鴻門;沛公的軍隊有十萬,駐扎在霸上。范增勸說項羽道:“沛公住在崤山以東時,貪圖財貨,喜歡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關,財物什么都不拿,也不迷戀女色,這樣看來,他的野心不小。我叫人觀望他那里的氣運,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氣運呀!趕快攻打,不要失去機會?!?。
4、于是張良到軍營門口找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么樣?”張良說:“很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危急了,請讓我進去,跟他同生死?!庇谑欠畤埬弥鴦?,持著盾牌,沖入軍門。持戟交叉守衛軍門的衛士想阻止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撞去,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掀開帷帳朝西站著,瞪著眼睛看著項王,頭發直豎起來,眼角都裂開了。項王握著劍挺起身問:“客人是干什么的?”張良說:“是沛公的參乘樊噲?!表椡跽f:“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就遞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后,起身,站著把酒喝了。項王又說:“賞他一條豬的前腿?!庇谑墙o了他一個生的豬前腿。樊噲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豬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劍來切著吃。項王說:“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辭的?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懲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王?!F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只是滅亡了的秦朝的繼續罷了。我以為大王不應該采取這種做法?!表椡鯖]有話回答,說:“坐。”樊噲挨著張良坐下。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趁機把樊噲叫了出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命題方式
斷句通常是拿出原文的一節要求斷句或加標點。翻譯則是拿出原文中有代表性的幾句話要求翻譯。
答題規范
斷句要點
1.要分清專屬名詞(人名、地名、朝名、國名、官職等)與非專屬名詞。如“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一句話,“右驍衛大將軍”是官銜,“長孫順德”是人名,分不清就會斷錯。
2.要分清對話、轉述及引用等不同情況。一般對話容易斷清,如果對話中又有對話,或者行文時把說話的人甚至連“曰”都省略掉,斷句就難一些了。如果是轉述、引述,情況又有不同。如“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聽之問曰解否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復易之。”加上標點則是:“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聽之,問曰:‘解否?’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復易之?!?/p>
3.注意句子結構、句式、修辭和語氣。重點是抓動詞,以動詞為中心,前后分析出不同的結構關系,從而斷句和標點。另外,文言文里常見的一些慣用句式和固定格式已成為斷句的顯性標志,而修辭技巧如比喻、對比、對偶、排比、頂針等也是斷句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
4.要掌握文言虛詞與斷句的關系。“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常用于句首,“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關聯詞和“既而、未幾、俄、少間、方、有頃”等表時間的詞前面常斷開,“曰、言、道、云”等對話標志詞,后面常用冒號,“也、乎、焉、矣、耳、哉、與(歟)”等常用于句尾。口訣:“蓋”、“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間,“曰”后往往加冒號,“矣”、“耳”后面加圈圈,“耶”、“乎”經常表疑問,“哉”字后面用感嘆,“也”、“者”作用表停頓,或句或逗要靈活。
翻譯原則
1.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自然采點。
2.“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翻譯技巧
1. 對照翻譯
文言單音詞對譯為現代漢語雙音詞或多音節詞。如:嘗讀六國《世家》。(蘇轍《六國論》)可譯為:我曾經(嘗)讀過(讀)關于六國《世家》的史書。
2. 換成今語
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異義詞、通假字。如:“祖父”、“妻子”、“受業――授業”、“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譯為“一點點”。
3. 照錄不譯
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人名、地名、國名、年號、朝代、官職、典章制度等。如: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張中丞傳〉后敘》)可譯為: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吳州的張籍一同在家里閱覽舊書。
4. 刪掉不譯
句首發語詞、陪襯語素、結構助詞、個別只起語法作用的連詞,可刪掉不譯。如:“夫戰,勇氣也?!保ā恫軇フ搼稹罚胺颉笔前l語詞,應刪去。可譯為:作戰,靠的是勇氣??!
5.補充省略
省略句式,主要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幾種,應把省略的內容補出。如: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句中“為”字后面省略了賓語“我”,翻譯時應補回為:為我擊破沛公軍。
6.調整語序
倒裝句式,應按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進行調整。
賓語前置,應將賓語放回動詞之后。如: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調整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沛公安在?(《鴻門宴》)調整為:沛公在安?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調整為:不知句讀,不解惑。
秋以為期。(《氓》)調整為:以秋為期。
主謂倒裝,應將謂語放回主語之后。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調整為:汝之不惠甚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調整為: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定語后置,應將定語放回名詞中心語之前。如: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調整為:鏗然有聲之石。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調整為: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
縉紳而能不易其者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五人墓碑記》)調整為:能不易其志之縉紳。
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應將狀語放回動詞中心語之前。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兩個“于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
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獸之形。調整為:以篆文山龜獸之形飾。
7.譯準句式
判斷、被動等常見句式,要譯出這些句式的特點。
判斷句式,應譯出“……是……”。如:
東阿者,子之東阿也。(《晏子治東阿》)應譯為:東阿,是你的東阿。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竊符救趙》)應譯為:如今公子有急難,這正是我效死的時候。
被動句式,應譯出“……被……”。如: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傳》)應譯為:趙強燕弱,你又被趙王寵信。
不者,若屬皆為所虜?。ā而欓T宴》)應譯為:如果不這樣,你們這些人都會被他俘虜!
8.落實活用
詞類活用,應把活用的情況譯出來。如:
(1)名詞活用為動詞
籍吏民,封府庫。(《鴻門宴》)“籍”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登記”。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游褒禪山記》)“名”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命名”。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善”應譯為“與……友好”。
旦夫天下非小弱也(《過秦論》)“小弱”應譯為“變小變弱”。
(3)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將軍身披堅執銳。(《陳涉世家》)可譯為:將軍親自披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阿房宮賦》)可譯為:燕趙韓魏收藏、經營的東西。
(4)名詞做狀語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可譯為: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
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可譯為:常常用身子像翅膀一樣遮蔽住沛公。
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它是用動賓結構表達使令式的內容。
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連,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可譯為:曹操軍隊正好把船艦連在一起,可以用火攻使他們逃跑。
意動用法,可以譯成“以……為……”或“認為……是……”或“把……當作……”。
成以其小,劣之。(《促織》)可譯為:成名因為它太小,以為它是低劣的。
9.固定固譯
固定用法,有固定的譯法。如:“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可譯為:恐怕應該責備你吧。
又如:“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可譯為:拿逃跑了五十步的來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樣?
[小試身手]
閱讀短文,按要求答題。
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嘗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勝眾數也故亂國之主患存乎用三石為九石也。(選自《呂氏春秋》)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相關句子斷句。
世之直士其寡不勝眾數也故亂國之主患存乎用三石為九石也
2.把劃線的兩句話翻譯為現代漢語。
[斷句和翻譯答案]
1.此題抓住兩個主語“世之直士”和“亂國之主”,兩個表判斷的虛詞“也”,還有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故”是解題的關鍵。
答案:世之直士/其寡不勝眾/數也/故亂國之主/患存乎用三石為九石也
篇3
一、勾畫關鍵句,用原句提取要點
大多數文言文故事性比較強,每段話中本身就有一些句子可以概括本段話的內容。閱讀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原文中勾畫出所有的句子,教師提出具體,學生、擇最佳的句子提取要點。
比如在閱讀《燭之武退秦師》第一段時,可以引導學生用四字原句來提取第一段話的要點。第一段學生讀過后,學生勾畫出“晉侯、秦伯圍鄭”“晉軍函陵,秦軍南”兩個句子,但我提的要求是用四字原句來提取段意,所以學生馬上用了第一個句子“晉侯、秦柏、伯圍鄭”,并且簡縮成四個字“晉秦圍鄭”。
再比如在閱讀《燭之武退秦師》第二段時,可以引導學生用原句來提取第二段話中燭之武勸說的思路要點。學生可以先在段中勾畫出有關句子,選出關鍵句,并分析勸說的思路。
(1)“鄭既知亡矣”--提出問題,以退為進
(2)“鄰之厚,君之薄也”―“越國以鄙遠”“亡鄭以陪鄰”―亡鄭利晉,予其防心
(3)“君亦無所害”―“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存鄭利秦,使其動心
(4)“君之所知也”--“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晉無利,激其恨心
(5)“唯君圖之“--“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闋晉利晉,勸其死心
從這些句子和思路分析,學生馬上明白燭之武勸說的內容主要有三點:亡鄭對秦無利有小害,舍鄭對秦無害有小利,亡鄭對秦將有大害??梢哉f燭之武是層層深入的分析亡鄭和舍鄭的利弊,不用說秦伯就是我們一般人也能看出舍鄭才是秦伯最佳的選擇。
再比如在閱讀矛盾沖突比較激烈的篇幅很長的鴻門宴》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原文中勾畫出有關故事情節的句子,然后選擇最佳原句或原詞提煉出故事情節的要點來。提取出清晰的故事情節要點,學生就會喜歡上故事情節扣人心弦的《鴻門宴》了。
所以說提取文言文包括其它類文章的要點時,一定要有文本意識,盡量要用原文的語句來提取要點,因為原句才是原味的本色的。
二、勾畫關鍵句,用一字一詞等提取要點
有的文言文情感性很強,感情變化可能會是這種文章的線索。像這樣的文章從段落中抽出其中的抒情句,就可以弄清本文的情感。但是為了使感情的脈絡更清晰,可以用一字一詞一成語等來提取出感情的要點。
比如在閱讀情感性很強的文言文《蘭亭集序》第一、二段時,讓學生勾畫出能反映“蘭亭集會”情感的句子。學生馬上畫下了下面句子:“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币笾灰粋€句子,學生便選擇了“信可樂也”這個短句。讓選擇一個字,學生便選擇了一個“樂”字。讓把這一個“樂”變成一個詞,學生說出了好多,如“快樂”“愉快”“喜悅”等。所以本文的感情變化思路要點是:
樂―――――――痛―――――――悲
“快樂”“歡樂”―“痛心”“痛苦”―“悲嘆”“悲傷”
看到這樣一個感情變化思路要點線,學生對本文中王羲之的情感就明白了:王羲之在當時東晉能面對人生短暫而痛而悲,他是在告訴世人積極進取珍惜人生才是正確的。
比如在閱讀情感性很強的文言文《赤壁賦》時,也可以按照這種“勾畫關鍵句用一字一詞等提取要點”的方法,來理清本文的情感變化線索。
樂――樂轉悲―――悲―――樂―――喜
“樂飄飄”“樂極悲歌”“悲嘆”“樂享”“喜笑”
提取出了感情的要點,情感性很強的文言文理解起來就很簡單了,因為用一字一詞一成語等提取出感情的要點,也就提綱挈領的抓住了這類文言文的靈魂。
三、勾畫關鍵句,用表格提取要點
對于理趣比較濃厚的文言文語段,要想提取出段落要點,也必須引導學生畫出段中的關鍵句,然后用列表格的形式提取出段落的思路要點來。
比如文言文《赤壁賦》的第三段,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勾畫出“三處對比”中誰與誰對比的句子,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分析對比的內容,很容易找到作者悲的原因。
三處對比的句子
1.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2.羨長江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
3.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三處對比的內容
1.人物古代英雄偉大--------------今者吾輩平凡
2.宇宙萬物無窮無盡--------------人類生命短暫
3.理想理想挾仙升空---------------現實不可實現
悲的原因
3段:悲從歷史人物中來,悲從人生中來,悲從理想中來
(因為自己平凡、人生短暫、理想在現實難以實現而悲)
比如文言文《赤壁賦》的第四段,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勾畫出寫水與月的句子和寫萬物清風明月的句子,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分析水與月不同時期的特點和什么可以盡情享受,便很容易找到作者樂的原因。
對于內容比較復雜的文言文語段,要想提取出段落要點,也可以引導學生畫出段中的關鍵句,然后用列表格的形式提取段落的思路要點來。比如在閱讀內容比較復雜的文言文《蘭亭集序》第一、二段時,讓學生勾畫出能反映“蘭亭集會”各方面的句子,然后用列表格的形式分析各自寫出了什么內容,提取出段落內容要點。
四、勾畫關鍵句,用觀點加句子解釋的格式提取要點
對于人物性格特點比較突出的文言文,要提取出段落要點,也可以引導學生畫出文中的關鍵句,然后用性格特點加句子解釋的格式提取出文章要點來。告訴學生人物性格特點必須從原文中找到依據,這樣在分析人物性格特點才不會與原文不符。
比如在閱讀人物性格特點比較突出的《鴻門宴》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原文中勾畫出能體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句子,然后依據句子提煉出人物性格特點的要點來。
劉邦圓滑機警+劉邦向項羽謝罪的做法
能言善辯+劉邦拉攏項伯、向項羽謝罪時說的話
多謀善斷+以“如廁”為由從小路逃走的句子
善于納諫+聽從張良樊噲的建議的句子
虛心求教+宴會前向張良詢問“為之奈何”的句子
善籠人心+拉攏項伯約為兒女親家的句子
忍辱負重+向項羽謝罪的句子
篇4
要準確地翻譯文言句段,必須首先能準確地理解該句段的意思,然后才是找到適當的現代漢語的語詞來進行對譯。對于某一句話的翻譯,更要能在讀懂原文語段意思的基礎上,瞻前顧后,把握語脈,準確地把握句子的意思。具體來說,翻譯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十點。
一、調整。文言文中有些語序和現代漢語不同,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賓短語后置、副詞充當句子的謂語或補語等,這都要求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加以調整。如:
1.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2.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詩經?碩鼠》)
3.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例1中的“三”表示“舉所佩玉玦”的次數,按現代漢語的習慣應當譯為“三次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例2中的“我”是“肯顧”的對象,譯時應當調整為“不肯顧惜我”。例3里的“鏗然有聲者”是說“石”的特點的,定語后置于中心語之后,譯時當調整為“敲擊時可以發出鏗鏗的響聲的石頭”。
二、添加。文言文中的名詞(包括名詞性短語)、數量詞做了句子的謂語及一些數詞的習慣省略用法,翻譯時一般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加上一些恰當的動詞,使之變成動詞謂語句。
4.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ā栋⒎繉m賦》)
5.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例4里的“可憐焦土”,直接對阿房宮被焚后的情況進行描繪,應當譯為“可惜都化成了一片焦土”。例5中的“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一定不可譯為“十一個”。
三、補充。文言文中習慣省略現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或者對譯時語意不連貫的地方,翻譯時要作必要的補充。
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7.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六國論》)
翻譯這兩個句子時要做適當的補充,句子才順暢。例6,“用到刻東西,(如果)刻一會兒就放下,(連)一塊朽木(也)刻不斷;(要是)連續不停地刻下去,(即使)在金石上,也能刻出花紋來?!崩?,“秦國除了憑戰爭奪?。ㄍ恋兀┲猓ㄟ€接受別的國家割讓的土地,)小的可以得到市鎮,大的可以得到城池。”
四、省略。文言文中的語氣詞(發語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助詞,偏義復詞中的襯字,句子中的某些重復成分等,因與現代漢語不合,一般沒有對譯的詞句,翻譯時可以省略。
8.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9.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核舟記》)
10.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例8中的“夫”用于句首,表示議論開始,現代漢語中沒有這種詞語和用法,可省去不譯。例9中的“為”字共有八個,都是雕刻的意思,譯時只要保留第一個即可,譯為:“總計一個船上,共雕刻了人物五個、窗子八個、箬篷一個、船槳一把、茶壺一把、手卷一本和念珠一串。”例10中的“出”是偏義詞,是“出入”中的襯字,無義,譯時略去。
五、切分。文言文以單音節詞占大多數,句法簡潔,有時一句話包括的意思比較復雜,翻譯成現代漢語,往往要把一個句子分成兩三句才妥當。
11.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岳陽樓記》)
12.彌子食桃而甘,不盡而奉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保?003年北京市春季高考卷21題)
例11“檣傾楫摧”應分譯為“船身被巨浪打得傾斜著,船架也常被巨浪打斷”;“虎嘯猿啼”也要分譯成“只聽見老虎在怒吼,猿猴在悲號”。例12“忘其口而念我”要譯成兩句:“因為一心想著我,竟忘記桃子已被自己咬過?!?/p>
六、并合。文言文習慣于分開說的,如一般判斷句、互文對偶句等,現代漢語習慣合并起來說,翻譯時就要注意恰當地并合這類句子。
13.左手執刀尺,右手執綾羅。(《孔雀東南飛》)
14.自此,冀之南,漢之北,無壟斷焉。(《愚公移山》)
例13是個互文句,如果分開翻譯“劉蘭芝用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就會鬧出笑話,那她就是個左撇子。合并翻譯:“劉蘭芝(左手右手不停地忙著)一只手拿著剪刀尺子,一只手攥著綾羅綢緞,自己裁剪自己縫制?!崩?4“冀之南,漢之北”表示的不是兩個地點,而是“無壟斷”情況的起止點,應當翻譯為:“從冀州的南部到漢水的北岸?!?/p>
七、譯出喻義。文言文中的有些比喻不便直譯,如暗喻,借喻。直譯的話意義會發生改變,這就必須借助意譯,把它的含義揭示出來。
15.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妒娚接洝?/p>
16.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15應譯為:“那噌吰的聲音,就好像是周景王的無射鐘發出來的,那窾坎鏜鞳的聲音,就好像是魏莊子的歌鐘(編鐘)發出來的?!崩?6中的“兩虎共斗”并非說是兩只虎爭斗,而是說:“如果我兩人像兩只老虎一樣互相爭斗起來。”
八、譯出借代義。遇有文言文中的借代手法,翻譯時一定要按其原義譯出它的本體意義。
17.沛公不勝杯勺,不能辭。(《鴻門宴》)
18.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矯?赤壁懷古》)
例17中的“杯杓”是古代酒具,“不勝”是經受不住,不可譯為“經受不住酒杯酒勺”而應譯為“酒喝多了”或“不勝酒力”。例18中的“檣櫓”代指“曹操的八十萬水軍”。
九、譯出婉語。古人常用委婉的言辭表示謙敬,譯時要將它的原意揭示出來。這在翻譯有關外辭令時,更要特別注意。
19.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20.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赤壁之戰》)
例19中“以頸血濺大王”含義是:要和大王你拼了。例20中的“會獵”絕非是會合打獵,比賽打獵,而是要和對方打一仗的意思,翻譯它們時一定要把它們的含義揭示出來。
十、古人好用典。遇到典故,大家較熟的可以直譯,生僻的就要譯出本意。
21.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西廂記?長亭送別》)
2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例21中的“司馬青衫”,典出《琵琶行》,司馬是白居易,當時任江州司馬,他同情琵琶女漂泊的身世,感傷自己宦途潦倒,心情十分悲傷,所流的眼淚把自己青色衣衫的胸襟都打濕了。鶯鶯在這里借以表達自己的心情非常難過,翻譯時一定要顧及原意。例22中的“封狼居胥”是說漢代大將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慶功紀念。在該句中,是說張浚想仿效霍去病到狼居胥山封山慶功。譯時一定要把典故原意說出來。
篇5
一、文言文翻譯原則
文言文翻譯有三個基本原則:信、達、雅。信,指文言文的翻譯必須準確無誤,讓譯文達到不讓人產生歧義,沒有文字的遺漏或者增加意義。達,指譯文要語句通順、沒有語病,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和使用習慣。雅,指翻譯出來的文章流暢自然,不僅體現原文的語言特點,還要優美、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做到譯文的信和達并非難事,但是如果想達到雅的層次,對于古今漢語的掌握就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并且還要有比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這對多數高中生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加上長期以來很多學生甚至是教師并不注重文言文翻譯的訓練,因此在翻譯時可以達到信和達的水平就已經屬于較高檔次了。
二、文言文翻譯訓練方法
除了傳統的教學內容,文言文翻譯的學習還需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就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學生要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教師要以問題鏈作為線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最后師生進行欣賞、修辭的學習。在這其中還要對文言字詞的特殊用法和句式進行整理,教師可以根據文章、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自行完成,也可以師生共同完成。
1.學生自學
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需要教師培養學生自學文言文的習慣,進而逐步樹立起學習和翻譯文言文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習和翻譯文言文的興趣。對于這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平時閱讀一些相對容易的文言文作品,比如《世說新語》《孟子》,或者從諸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半文言小說開始讀起,之后再進行更難作品的閱讀。
2.師生合作
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要求教師在掌握充足的資料、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和理解文章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通過問題鏈的合理安排,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解決文言文的學習和翻譯等相關問題。比如在講解課文《鴻門宴》時,教師可以項羽的《垓下歌》作為引入點,讓學生思考《垓下歌》為何表達得如此蒼涼和悲壯,進而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理解項羽的人物性格、人生經歷和思想性格。
這樣的方法可以通過人物的情感、性格理解《鴻門宴》的藝術特色,能夠有效地疏通文章,比逐字逐句地理解和翻譯更加有效。同時能引發學生思考,觸類旁通,對于其他文章的分析和翻譯也起到指導性的作用。
三、文言文翻譯技巧
文言文翻譯的技巧有六個,運用得好,可以有效促進文言文翻譯能力的提高。
1.做保留
對于古今意義相同的專有名詞在翻譯的時候無需做任何改變,包括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和書名等。
2.換詞語
對于文言文中的常用或習慣用語,現代漢語已經變為其他說法的,都要通過詞語替換的方式換為現代說法。最常見的就是將“吾”“余”換為“我”,“爾”“汝”換為“你”。
如《鴻門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這一句話當中的“倍”應當翻譯為“背”,即“背叛”的意思,進而翻譯為“希望你詳細向項王說明,我是不敢背叛項王的恩德的”。
3.加內容
有的文言文語句在使用時會因為固定習慣等原因省掉部分成分,或者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現代漢語增加了成分。對于這些省略,翻譯時需要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詞語的適當添加,使得譯文通順連貫。
4.調順序
文言文經常會出現倒裝句,比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等。在翻譯的時候,學生需要將這些內容調整為正常的順序進行翻譯。比如《張衡傳》中,“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前半句是賓短語后置,現代漢語句式應當為“以事驗之”,翻譯成現代漢語為“用事實來驗證它”。
5.選意義
很多文言詞語有很多的意義,尤其是一詞多義。因此在選用詞義的時候必須恰當選擇進行翻譯。這是文言文翻譯的難點,需要學生日常多閱讀和積累。
6.譯借代
在文言文中,利用借代進行修辭的現象非常多。這個時候如果按字面翻譯,往往會造成誤解,因此須采取意譯的方法,復原本義。
比如《陳情表》中,“當侍東宮”一句,“東宮”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以此借指太子,需要翻譯成“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譯成“擔當管理東宮這座宮殿”,就會出現錯誤。
四、應試中應注意的問題
1.結合語境
語境意義是進行文言理解和翻譯時決不可丟的參考標準。很多字義和句義理解不準,都來源于對文意理解不透。
高考考試說明明確要求:能夠理解實詞、虛詞、句子“在文中”的含義或用法。因此在翻譯文言文時,一定要注意理解文意,分析語境,把握所譯之點在語境中的含義或用法。劉勰說:“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也就是說,文章安排材料,像抽絲一樣,不能中斷,上下文就像魚鱗一樣一片接著一片,共同表達一個中心,即所謂“內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所以,理解語句,不能離開語境,即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如某年全國卷的第14題考查對“行旅”的解釋就要聯系語境,進行合理推斷,從上文的“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和下文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來推斷,“行旅”應為“商人”之意?!奥眯?,游覽”是動詞,從古文上下句對照的特點來分析,下句“人物”是名詞,故“行旅”也應是名詞才對。
2.知識遷移
文言知識扎實是準確翻譯的基礎,在解題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知識是解題的關鍵。高考文言文閱讀是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的。高考復習時,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認知規律,由課內拓展到課外,以課內文段閱讀為材料進行復習,通過“積累―遷移―鞏固”的復習,逐一落實考點內容。
3.抓賦分點
有些學生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自認為對文意理解得差不多了,動筆就寫,致使只寫出大意,而重要的賦分點沒能譯出,得分很少。在動筆翻譯之前,一定要有意識地抓賦分點,分析在所要翻譯的句中最重要的考查點(即得分點)是什么,這樣才能夠做到突出重點、不遺漏要點。
篇6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56-01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不僅僅可以獲取信息、積累知識,還具有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重要作用,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習效率。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幾點膚淺看法。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孔老夫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娕d趣對學生閱讀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對閱讀感興趣,才會有閱讀的沖動,才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我們首先得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積極的結合學生的性格、愛好等各方面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充分挖掘教學中存在趣味因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式有許多,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境,如創設導入情境,創設多媒體輔助教學情境、創設音樂情境等引導學生樂讀,就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培養閱讀能力。例如,教學《鴻門宴》時,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呈現項羽和劉邦的詩歌《垓下歌》和《大風歌》的情境,教師再對這兩首詩歌進行相應的講解,讓學生思考楚漢爭霸怎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進而引出《鴻門宴》,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如,教學《春江花月夜》時可以創設音樂情境,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箏演奏,營造詩意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領會文章深層內涵,激發學生的領悟能力。通過這樣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到培養,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闭f的就是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我們不僅要培養他們的語文閱讀興趣,我們還應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使學生掌握閱讀的一般過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對于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來說,首先,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瀏覽性閱讀。即通過博覽、略讀、速讀確定是否需要詳讀、精讀。其次,要指導學生理解閱讀。即通過精讀、評讀等方式理解掌握原文的內容。再次,要引導學生進行記憶性閱讀。即通過復讀、背誦、抄讀等方法,理解、記憶原文的內容。最后,要指導學生學會評價性閱讀。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原文進行欣賞評論。此外,學會思考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所以必須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概括、聯想、想象、假設和聯系等),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難點,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地感知文本,從而悟出主旨,領略妙處,養成縝密思考的品質,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對于閱讀的方式途徑來說,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開展個性閱讀、探究閱讀、目的閱讀、比較閱讀、自主閱讀等。如,教學白居易的《長恨歌》時,可以引入洪升的 《長生殿》、《新唐書》中的“楊貴妃傳”等進行比較閱讀,它們來源于同一歷史題材,但表達的體裁不同,各種體裁都有自己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對此進行比較,從中領悟到不同的寫作方法及帶來的不同效果,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加強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的保持提高,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深化,都是在不斷的閱讀訓練中完成的。提高高中階段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激發學生興趣,指導技巧的同時,我們還應指導學生進行不斷的閱讀訓練,使學生在不斷的閱讀訓練中感悟、提高、升華。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最佳途徑便是課堂的課文教學,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的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使學生對組成文章的語言文字材料等充分熟悉,達到由表象到本質的認識和由感性到理性的收獲,為教師分析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要做到科學合理,不應盲目的練習,要注重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認真思索,這樣才能達到閱讀訓練的目的。
四、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堂的閱讀是基礎,課外的閱讀是補充,是提高。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精讀文章,每學年至多不過六七十篇。倘若死守著這幾百篇文章,不用旁的文章來比勘,印證,就難免化不開來,難免知其一不知其二?!边@就給我們充分的闡釋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在搞好課堂閱讀教學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的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積極的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以課外閱讀促進課內閱讀,不斷的去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結: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既是教學的要求,也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提高對閱讀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斷的去開拓、創新教學途徑,不斷的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篇7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轫n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鴻門宴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耄岬眯质轮!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唬骸爸Z。”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鼻f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眹埣磶矶苋胲婇T。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浚n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睆埩荚唬骸爸斨Z?!碑斒菚r,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譯文
劉邦駐軍霸上,還沒有能和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全都被劉邦占有?!表椨鸫笈f:“明天早晨犒勞士兵,給我打敗劉邦的軍隊!”這時候,項羽的軍隊40萬,駐在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10萬,駐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沛公在山東的時候,貪戀錢財貨物,喜愛美女。現在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我叫人觀望他那里的云氣,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云氣呀!趕快攻打,不要失去機會?!?/p>
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全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和(劉邦)他們一起死了?!睆埩颊f:“我是韓王派給沛公的人,現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義的,不能不告訴他?!?/p>
于是張良進去,全部告訴了劉邦。劉邦大驚,說:“這件事怎么辦?”張良說:“是誰給大王出這條計策的?”劉邦說:“一個見識短淺的小子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要放諸侯進來,秦國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領而稱王?!跃吐犃怂脑挕!睆埩颊f:“估計大王的軍隊足以抵擋項王嗎?”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說:“當然不如啊。這將怎么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眲钫f:“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張良說:“秦朝時,他和我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事情危急,幸虧他來告訴我?!眲钫f:“跟你比,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比我大?!眲钫f:“你替我請他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睆埩汲鋈ィ堩棽?,項伯就進去見劉邦。劉邦捧上一杯酒祝項伯長壽,和項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說:“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不敢據為己有,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等待將軍到來。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把我不敢忘恩負義的情況,都告訴項王?!表棽饝耍嬖V劉邦說:“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眲钫f:“好?!庇谑琼棽诌B夜離去,回到軍營里,把劉邦的話報告了項羽,趁機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么敢進關來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卻要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不如趁此好好對待他?!表椨鸫饝?。
劉邦第二天早晨帶著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王,到了鴻門,向項王謝罪說:“我和將軍并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能夠在這里又見到將軍。現在有小人的謠言,使您和我發生誤會?!表椡跽f:“這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如此,我怎么會這樣?”項王當天就留下劉邦,和他飲酒。項王、項伯朝東坐,亞父朝南坐。亞父就是范增。劉邦朝北坐,張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再三舉起他佩帶的玉玦暗示項王,項王沉默著沒有反應。范增起身,出去召來項莊,說:“君王為人心地不狠。你進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請求舞劍,趁機把沛公殺死在座位上。否則,你們都將被他俘虜!”項莊就進去敬酒。敬完酒,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么可以用來作為娛樂的,請讓我舞劍?!表椡跽f:“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用張開雙臂像鳥張開翅膀那樣掩護劉邦,項莊無法刺殺。
于是張良到軍營門口找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么樣?”張良說:“很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噲說:“這太危急了,請讓我進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噲拿著劍,持著盾牌,沖入軍門。持戟交叉守衛軍門的衛士想阻止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撞去,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掀開帷帳朝西站著,瞪著眼睛看著項王,頭發直豎起來,眼角都裂開了。項王握著劍挺起身問:“客人是干什么的?”張良說:“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項王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就遞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后,起身,站著把酒喝了。項王又說:“賞他一條豬腿。”左右就給了他一條不熟的豬腿。樊噲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來切著吃。項王說:“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辭的?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懲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王?!F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出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只是滅亡了的秦朝的繼續罷了。我以為大王不應該采取這種做法?!表椡鯖]有話回答,說:“坐?!狈畤埌ぶ鴱埩甲?。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乘機把樊噲叫了出來。
劉邦出去后,項王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劉邦說:“現在出來,還沒有告辭,這該怎么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F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肉,告辭干什么呢?”于是就決定離去。劉邦就讓張良留下來道歉。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劉邦說:“我帶了一對玉璧,想獻給項王;一雙玉斗,想送給亞父。正碰上他們發怒,不敢奉獻。你替我把它們獻上吧?!睆埩颊f:“好。”這時候,項王的軍隊駐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劉邦就留下車輛和隨從人馬,獨自騎馬脫身,和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和盾牌徒步逃走,從酈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走。劉邦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估計我回到軍營里,你再進去?!?/p>
篇8
關鍵詞: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多媒體 有效運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有關多媒體教學的方法與技術。一時間,課堂教學越來越多地依賴多媒體,甚至整節課從頭至尾都圍繞著課件轉。作為一線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多媒體的過多介入,使師生的主觀能動性都得不到發揮。只有恰當運用,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創設情境
心理學家認為情境對人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國外不少教育家都對情境教學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如杜威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學改革實驗中,經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觀察、體驗大自然的美,讓他們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養觀察力和創造力。
現在國內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多媒體的運用能滿足情境創設的需要,讓學生從形、聲、色方面感知事物,擴展學生的視野,彌補學生生活經驗、思想感情與審美觀點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展示圖片創設情境
詩歌賞析,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把文字轉化為畫面。如果在進行詩歌教學時,選用一些圖片,豈不是更好?如教學王維的《山居秋暝》,根據詩意配上幾幅圖,讓學生邊欣賞邊讀,這樣學生會更好地理解詩歌,獲得美的享受。
又如在教學《春江花月夜》一詩時,我選用穆子祖兒制作的Flash課件:背景音樂――古箏;畫面――以月為背景,一幅幅因月光而柔和、靜謐、朦朧、美麗、神秘、多情、和諧的畫面便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加上寒風的朗誦,學生很快便進入我所創設的情境中,有了形象的感知。然后抓住整首詩的靈魂――月之魂,逐句賞析,整個詩篇就豁然開朗。
(二)播放音樂營造氛圍
美文教學,可配上相關的音樂,一方面可把學生帶入作者營造的意境中去,另一方面可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如教學《我與地壇》一文,為了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在講解“我與母親”這一部分時,在學生就文中讓自己感動的句子結合自身體會進行賞析以后,播放音樂(滿文軍的《懂你》),隨著字幕的滾動――
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顏,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
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春來秋去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相信教室里定會是哭聲一片,這不能不說是媒體――音樂起到的輔助作用。
二、比較探究
心理學家認為,兩種不同對象的誘導和互相感應,可以增強感知效果,有利于激發智力,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也提倡讓學生進行比較,獨立探究,積極思考,自行發現并掌握相關知識。媒體的運用便能讓它成為現實。
(一)視頻播放法
如教學《項羽本紀》,我裁剪了電影《西楚霸王》“鴻門宴”前后十五分鐘的片段給學生看,然后提出兩個問題:(1)請你回顧必修三的課文《鴻門宴》,說說這場電影在人物情節創作上作了哪些更改,為什么這樣做?(2)電影中的西楚霸王是個“情圣”,傳記文學中的西楚霸王是不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樣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跳出有限的文本學習圈子,讓學生去思辨一些歷史的真與假、人性的善與惡的問題。
又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分析王熙鳳性格時,我先讓學生仔細看書,然后播放《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出場到回王夫人”一段視頻,再讓學生對比探究,這樣王熙鳳眾星捧月式的上場,雍容華貴、珠光寶氣的打扮,以及察言觀色、忽笑忽哭、忽悲忽喜的表現便一覽無余了。學生通過視頻,從王熙鳳的言談、舉止、神情的變化更好地把握了王熙鳳那隨機應變、善于逢迎討好的性格。
(二)朗讀比較法
在教學現代詩歌專題時,我讓學生先品先讀,把自己讀得滿意的一首錄下來進行交流;然后師生共同鑒賞,把握情感,播放名家朗讀帶;比較修正,再讀再錄,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樣,學生參與的熱情自然高漲,對詩歌的把握就更準確到位。
(三)文字對照法
如在教學《現代散文選讀》“文字繪出的圖畫”專題時,為了讓學生對散文文字的質感體驗更深,我在德富蘆花的《晚秋初冬》中抽取了一段文字,讓學生進行比較。
改文:霜落,風乍起。庭中落葉、門前銀杏不時飛舞著,白天看起來像掠過窗口的鳥兒;晚間落在屋檐,雖是晴夜,卻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滿庭皆落葉,遍地如錦緞。舉目仰望,楓樹露出枯瘦的枝頭,樹梢上還剩下被北風留下的兩三片或三四片葉子。銀杏樹直到昨天還是一片云,今晨卻骨瘦形銷了,落葉好像晚春的蝴蝶,這里那里點綴著。
原文:霜落,朔風乍起。庭中紅葉、門前銀杏不時飛舞著,白天看起來像掠過書窗的鳥影;晚間撲打著屋檐,雖是晴夜,卻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滿庭皆落葉。舉目仰望,楓樹露出枯瘦的枝頭,遍地如彩錦,樹梢上還剩下被北風留下的兩三片或三四片葉子,在朝陽里閃光。銀杏樹直到昨天還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卻骨瘦形銷了。那殘葉好像晚春的黃碟,這里那里點綴著。
通過比較鑒賞,一幅“庭院落葉圖”,由于時間、空間的變化,絢麗的色彩、明亮的光線、幽寂的聲音就隨著作者詩意的詞語呈現在讀者面前,達到讓人直接感受季節變化的視圖效果。這樣,由于運用多媒體進行文字處理,把兩段文字放在一起比較,學生便對“文字繪出的圖畫”有更真切的體驗,余光中所說的“我所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應該有木蕭的甜味,釜形大銅鼓的騷響,有旋轉自如像虹一樣的光譜,而明滅閃爍于字里行間的,應該有一種奇幻的光”這一段話就好理解了。
將多媒體計算機強大的媒體功能(可對文字、圖像、語音進行優化組合)應用到教學設計中,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會地表達,能為教學提供逼真的情境效果,拓寬學生的感知空間,生動、形象、感染力強。但若完全依賴多媒體,整堂課或者放視頻,不讓學生有思考的問題;或者放錄音,不指導學生進行比較;或者課件畫面太多,讓學生應接不暇,注意力分散,都會使語文教學情境陷入浮淺的窘境。只有讓現代化教學媒體滲透進傳統教學活動中,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才能更好地發揮現代媒體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現代散文閱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篇9
拒做白領,傳承麥稈畫
1985年出生的常青,5歲時就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3年,常青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大學畢業以后,她留在了北京,應聘到一家游戲公司做設計美工,月薪4000元。
常青在這家游戲公司一做就是3年,月薪也漲到了8000元。可是美術科班出身的她,就是覺得高興不起來。
2010年6月,常青請年假回老家。小麥剛剛收割完畢,留下來的只有麥場上一垛垛的麥秸。在回家的路上,她忽然發現一位老奶奶坐在麥秸堆旁邊,手中擺弄著不少麥秸,像是在編織什么東西。常青好奇心驟起,走上前去問道 :奶奶,您這是在干什么呀?老奶奶抬頭一看,是一個漂亮的姑娘,親切地說 :我在做麥稈畫呀!
麥稈畫?
麥稈畫就是用麥稈來作畫。小時候我奶奶經常拉著我在麥田里,給我做麥稈畫,這可是一門有千年歷史的手藝,可惜我一直學不好。
很快,老奶奶手中的一副麥稈畫就完成了。那是一幅公雞的圖案,雖然有些粗糙,可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燦燦的麥稈閃爍著不一樣的色彩,使得公雞看起來雄赳赳氣昂昂,像是穿了一身龍袍。小姑娘,看你挺感興趣,這幅麥稈畫就送給你了。
麥稈畫就擺放在常青眼前,她仔細觀察,這幅畫是將麥稈裁剪成不同大小和形狀,一點一點地粘到背景布料上。這一幅不起眼且略顯粗糙的半成品卻燃起了她心中沉寂已久的火焰,她發覺自己找到了為之奮斗的燦爛目標。常青回到北京,辦理了辭職手續,回到老家河南滑縣,踏上了追求傳統藝術的道路。
波折不斷,創造獨門技法
滑縣是河南省最大的小麥產地,常青四處尋找會制作麥稈畫的師傅,想拜師學藝,可幾番奔波下來,會制作麥稈畫的人少之又少。常青只能自己研究。
經過5個月的反復研究,常青的第一幅完美的麥稈畫終于誕生了,這是一幅。金黃的麥稈展現出別樣的韻味,本來高潔、典雅的,在這一刻有一股女王的氣質。常青高興極了,她趁熱打鐵,一口氣做了40幅畫出來,花蟲鳥獸等應有盡有。她又聯系到一家鏡框廠,把粘貼好的麥稈畫嵌到不同風格的鏡框里,轉眼間,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就做成了!
2010年12月,常青帶著自己的麥稈畫來到鄭州,安頓下來之后,擺起了地攤,商品正是她的麥稈畫。常青的攤位剛剛擺好,就有一個中年人過來詢問 :你這是壁畫嗎?看起來好別致呀,怎么是這樣一個顏色?常青趕忙向其介紹道 :這是麥稈畫,是傳承千年的民間手工藝品,全部由小麥的麥稈制成,純天然無污染,永遠不會掉色哦。這倒是很特別,給我來兩幅。中年人表示出了興趣,挑選了一幅孔雀和一幅牡丹?;蛟S是因為新奇的緣故,從第一個顧客走之后,常青的攤位前就沒斷過人。有真心來買的,也有來打聽麥稈畫民間故事的,但或多或少都為常青的攤位增添了不少人氣,不到兩個小時,40幅麥稈畫全部賣完,一共收獲了1600元。
推新替舊,麥稈畫席卷全國
2011年6月,常青拿出幾年的積蓄,創辦了秋之韻麥稈畫專營店。有了店鋪的包裝,熨燙版麥稈畫的價格又提高了不少,最高一幅標價為2800元,即便如此,依然不乏土豪收購。
2012年3月,常青更是推出了一系列套畫,以著名典故為主題,做出桃園三結義梁?;欓T宴荊軻刺秦王等圖案,根據朝代的不同、典故主題不同又分為幾大系列。這一套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各界收藏家紛紛而至,最終有三個人分別以5萬元、7萬元買走了愛情典故主題、歷史典故主題兩大套圖。
典故主題系列一經推出,常青頓時名聲大噪,不少商家主動上門希望做麥稈畫的商。隨后,常青拿出10萬元組建了一間工作室,招聘了5名具有繪畫功底的大學生,從選麥稈、做料到熨燙,常青全方位無私地向她們傳授自己研究出來的技藝。在大家的努力下,這個年輕的工作室月產出的麥稈畫成品達到了2000幅,可以初步達到供貨標準。很快常青的麥稈畫銷售到了上海、南京、杭州、西安、北京等多個城市。
篇10
[關鍵詞]文言文;翻譯;考查;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9001602
文言文的教學歷來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老大難的問題。文言文由于比較生澀難懂,真正喜歡的學生不多,且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畏難情緒。特別是我們三類高中學校,學生的學習底子薄,學習文言文更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在文言翻譯教學方面做了些積極的探索。溫儒敏教授在談高考語文改革時在文言文命題的改革專題中也特別指出:預計今后的斷句題和翻譯題會增多。講到文言翻譯,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如“信”“雅”“達”三個字的翻譯標準,“換”“調”“留”“補”“刪”五字訣,合理處理文言文翻譯中直譯與意譯的關系,掌握部分句式及虛詞的用法及意義,諸如此類,是我們在文言翻譯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要做的事。這里跟各位同仁交流的主要是輔助文言翻譯教學的一些“小手段”, 即創新文言翻譯考查形式。
打個比方,如果說常見的古文翻譯考查方式是“主菜”,再創新配以一些比較有特色、讓人有新鮮感的“小菜”,會讓學生覺得文言翻譯也別有一番風味。這里,重點介紹幾個創新的“小菜”內容。
一、斷句法考查
文言斷句是根據文言文的實際,用標點符號把原文的結構、停頓、語氣清晰而準確地再現出來。在學生還未接觸文章的時候,教師先把文章中的重點語段拿出來,把標點符號全刪掉,先試著請學生斷句,斷完之后,再讓學生與原文對比,看一看自己能斷對幾個標點符號??紤]到學生的文言水平,根據文言文的內容,選擇的應是淺易文言文,這樣學生容易獲得成就感,而太難的斷句只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如《游褒禪山記》第一段和第二段、《師說》全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等文章皆可挑出來做斷句練習。文言斷句不是雕蟲小技,它需要掌握一定的古代漢語、古代文化知識,同時還要能夠對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在表揚學生斷句正確的時候,可提問學生這樣斷的理由,學生斷對了,自然就會很自信地講理由,進而發現自己也能有古人的語感,不知不覺中對文言文的好感慢慢增加。保護好學生探求新知過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進取精神,讓學生唱主角,產生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是此種考查小測方式的作用之一。
二、反向翻譯法考查(注:“反向翻譯法”是筆者自創的說法)
我們常見的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其實,不妨倒過來,請學生把現成的參考譯文翻譯成古文。如《游褒禪山記》一段參考譯文:“這時,我們當中有人懈怠下來想要退出去,就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燒完了?!谑谴蠹揖投几鰜砹?。”這是參考譯文。原文是:“方是時,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炫c之俱出。”學生要把此句翻譯清楚,就必須弄清楚原文的譯文及其文言語法用法,這很能考查學生的文言能力,但也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挑戰欲望,學生想看看自己的翻譯跟原文區別在哪里,能讓學生對關鍵詞的意思掌握得更加牢固。如“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燒完了”,學生譯為:“若不出去,火欲滅。”與原文對比,方知原文的用語簡潔準確?!扒摇焙汀坝?,都可以表示“將要”,“且”側重客觀,而“欲”側重想要,主觀性強。又如參考譯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好游山的人所到的地方,還不到他們的十分之一。”通過把此段譯文翻譯成古文,學生對現代漢語‘十分之一’在古文中的表述是 “十一”記得更牢。而有些學生翻譯并未如原句,照樣有文言味,能寫出意思即可,都可加以鼓勵贊賞。
三、仿照式考查
這是在反向翻譯的基礎上,更高級別的一種考查形式,能考查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如學《鴻門宴》,原句為:“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與i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狈抡沾司?,教師出一句:“教師多次舉起手中的書本暗示學生,學生沉默著沒有反應。”要求學生把此句翻譯成文言文。只要對課文原句用法比較熟悉,仿照翻譯時,學生自然對古代“三”表示“虛指,形容多次”等用法熟記于心,既方便學生掌握,也可激發他們的綜合思維興趣,可謂一箭雙雕。此種仿照式翻譯法能很好地考查學生的文言水平與能力,在實踐操作中,考慮到學生的文言實際水平,教師采用的例句不宜太難。
四、中英文翻譯考查
請學生把古漢語翻譯成英語,或者用英語翻譯古漢語。此法適用于考查特殊的文言句式,只能偶爾用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借鑒英語語法學習文言文的特殊句
式,是一N有趣的學習方法。學生經常反映,一見到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就發懵,極易混淆,即使能夠區分,翻譯起來也不大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其實,文言文的一些語法特點也可以用英語語法來對比講解,如介賓短語后置句。例如,我們現代漢語的正常語序是:我們在教室里認真學習。古漢語的狀語后置句是:我們認真學習在教室里。英語語法也是如此:We study hard in the classroom.短語結構一致,位置一樣,作用相同,這樣非常直觀地對比出二者的共同點,學生對于文言文中介賓短語后置的特點也就不難把握了。古漢語的“于”“以”就相當于英語的“by”“with”“on”“in”。賓語前置的文言句式如:大王來何操?What are Your Majesty carrying?彼且奚適也?Where is he going?而今安在哉?Where they are?例句中,“安”“奚”與where相對應,通過對比翻譯,英文中的疑問代詞賓語前置更加明顯,以此來對照文言句式特點,一目了然。同樣,定語從句亦如此??陀写刀春嵳?。There is a guest who could play flageolet.由關系代詞who/which引導定語從句。通過中英文的對比,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講解的文言語法特點,還能活躍教學氣氛。
實踐證明,在文言翻譯課堂教學中不時變換一些小花樣,能讓課堂有趣生動,不枯燥,處處有驚喜,時時有變化。
文言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更要關注其學習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內容和方法應貼近學生實際,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面對新課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師要有解決新困惑的勇氣和本領,勇于創新,努力尋求能夠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有效培養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筆者最美好的愿景便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和學習成績,達到“親其師,樂其學,成其道”。
[ 參 考 文 獻 ]
[1]黃厚江.文言文該怎么教[J].語文學習,2006(5).
[2]梁隆江.摭談文言文的翻譯[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