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范文

時間:2023-04-10 07:57: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滴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滴水一個生命,一滴水一個信念,一滴水一個夢想------在歲月的長河中盡顯風流!如果說水是柔美的代言詞,倒不如說水是剛柔并濟的化身,遇強則強遇柔則柔彰顯水之品格。冬日嚴寒襲來且看水之本色,晶瑩剔透的傲骨非鋼鐵可比!鋼鐵在外力的作用下只能低下頭、彎下腰,而曾經是一滴柔水的薄冰寧愿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當冰雪消融時,再看那奔流不息的流韻將整個春天喚醒,試問還有什么可以比之柔美的?

大自然是有法則的,不會遷就任何一種事物。當明白了這一點,水,便勾勒好生命的軌跡,一路向前永不回頭!點滴雨露匯成涓涓細流,生命從這里不斷延伸、前行,在奔流的歲月里,不知遇到多少艱難險阻,在四季輪回中,不知有過多少變幻莫測,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前行的腳步,投入大海只是時間的問題。

雨,漸漸變小,千絲萬縷的流水匯成幾條潺潺的小溪越來越清晰,直奔低處。偶爾滴落的雨星漫不經心地隕落,仿佛并不著急追尋前者的步伐。或許,這些零散的雨滴早已明白,毫無意義的追逐還不如瀟瀟灑灑的適從。每一滴水都有著超凡的夢想,夢想著有一天融入激流、投入大海的懷抱,每一滴水又是那么平凡,平凡的弱不禁風、稍縱即逝,然而,任何一滴水不會因為超凡而迷失自我,也不會因為平凡而放棄夢想!

水,不會因為面臨的險阻而改變前行的信念,因為心中有夢想,才會如此堅定!水花飛舞的地方便是阻礙前行的頑石,不知從何時起流水與頑石相遇,也不知這里是先有頑石還是先有流水,流水匆匆日夜奔流,從不避諱頑石的存在。流水是柔弱的,頑石是堅硬的,“大自然中身份最懸殊的對決竟然難分伯仲”這是頑石的想法,而在水的眼里這樣的對決早有勝負,看,那一次次撞擊,已令頑石淚雨紛飛,聽,那一聲聲泉鳴,已讓頑石撕心裂肺!

從崖縫中溢出的水珠每隔幾秒鐘滴落一次,地敲擊著躺在谷底的那塊山石,雖然山石的表面看起來光滑滋潤,但是仔細觀察還是難掩那一點淺淺的凹痕,也許,再過一萬年或是更久,這塊堅硬的山石將被柔弱的水珠擊穿,那時,沒有了晶瑩剔透的飛舞,卻呈現出和諧向前的悠然------

在大自然的眼里,水,只是周而復始地滴落,是遵循著自己的法則。而在水的眼里每一次滴落都是一次進步,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責任!看似遙遙無期的滴落卻蘊含著偉大的追求與夢想,水花濺落的地方長滿了富有生命力的青苔,即便是難得見到陽光,這些青苔依然生機勃勃,追求夢想的同時還能開創新的生命,讓自己的價值得以延伸,而這樣的一種形態不正是每一滴水珠的另一種生命價值體現嗎!

點滴的雨露匯成江河,然后投入大海,若問江河為什么百折千回永向前?大海為什么波瀾壯闊容百川?每一滴水會自豪地回答“是執著是夢想”!每一滴水走過的地方都會留下永恒的足跡,即便是很淺很淺,也能感知其曾經的存在。

篇2

希望乘著東風飄向荒涼的西部。

雖然,

離開了我的天空,從此沒有依靠;

離開了我的繁華,從此變得寂寞。

但,

我聽見生命的呼喚,在西部,

那是棲息在土壤里等候已久的心。

你的荒涼與貧瘠,你的掙扎與無助,

你的求知的渴望的眼神,

讓我有抑制不住放去一切的沖動,

篇3

今天和爸爸出去吃飯,那里的飯真難吃,所以我只喝了幾口湯,就和姐姐坐在了旁邊。姐姐買了幾本新書,坐在旁邊看,我也沒事干,就跟著看也沒看懂。

我老是要和姐姐玩,姐姐沒辦法只好和我玩。姐姐把手指伸進旁邊的茶水里,那里泡的是茉莉茶很香,也只有茶好喝了。我看著姐姐的作為很迷糊,我問姐姐為什么,隨手也學著姐姐把手指伸進了茶水中,姐姐問,你感覺到了什么?我說很涼。姐姐說還有呢?我把手拿了出來聞了聞,說,很香。姐姐說是啊這就是茉莉。我看見了手上的水珠,那如水晶般美麗,真漂亮,我指給姐姐看,她問我,你看那水滴像什么?我說像水晶。她問我你看你的手,你好好想想,你能想到什么?我看了很久說,就是像水晶嘛~~~姐姐搖了搖頭說,不止吧?你看,那手上的水珠是不是像個放大鏡?你仔細看你的指紋?是不是放大了許多?我低頭仔細一看,的確是啊,我開心極了,不停的點頭。姐姐又笑了笑說,是啊,你再把手伸進水里試試看,是不是有種手指被一種冰涼的東西給包裹住了?我再次不經意的發現了這個“秘密”。我笑了,姐姐也笑了。

之后我又發現了那茶水的表面,你看它似易碎的玻璃,一層膜似的,用手一碰就碎了,真好玩。

姐姐,你是個愛觀察的人,因為你愛寫作,你是個未來的作家,今天我和你用一滴水的聯想,結束了漫長的晚餐,我也像你說的用心觀察了,比你多發現了一樣,我也開始愛觀察了,我就是未來的小作家~這種感覺真奇妙~

篇4

人是從哪里來的牽國際學術界流行著一種觀點:人類起源于大海。盡管這種說法還缺少足夠的證據,但是幾乎所有古代文明都發源于大河岸邊,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可見,水之于人類的重要。

人類的起源離不開水,人類的生存更離不開水。然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因為缺水,非洲人注定要忍受貧窮。因為缺水,許多國家和地區不得不調整發展戰略。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如果今天的黃河不是頻發斷流,而是像過去那樣常年驚濤拍岸,我們還用得著投巨資去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嗎?

水資源在逐年減少,人類對水的需求卻在日益增加。如何用有限的水資源保證人類社會更為長久的發展牽唯一的辦法就是節約用水。一個國家要有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的規劃,一個地區要有防治污染節約用水的措施,一個家庭要有杜絕浪費的用水辦法,每一個人也要有節約每一滴水的自覺意識。

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全世界每天就會節約60億滴水。一滴水可能微不足道,60億滴水卻能辦成很多事情。年復一年,一滴水的積累就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延續更長的時間。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讓地球每天增加一滴水,每一個人卻能夠讓地球每天少消耗一滴水。那么,每天節約一滴水,就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吧。

篇5

生命是如此完美,又是如此的不完美。

壓抑與壓力早已讓心靈純凈的天空蒙上了淡淡的灰色,它使我夢幻般的世界迷蒙不堪。

盡管不想讓考試成為生命之中的一部分,盡管不想讓壓力成為抹滅快樂的殺手,只想活著,并快樂著,就是這樣簡單。

總想找回原來的快樂時光,我卻迷茫地發覺,自己早已經在時間的軌跡中迷失了方向。

從天空灰暗的那一刻起,我向往起了一滴水,它們都永生自由,無論落在哪兒。它們單純得可以讓人遺忘。

即使是死亡,它的靈魂也是自由的。

我厭倦了學校枯燥無味的生活——我并不是不愿意學習,而是對作業厭惡。真不知上帝為何造出了作業這種無聊的東西。

我好像游神一樣,用沉昏的頭腦強忍著做完雜亂的作業。夢游般在校園里溜達。傳達室里,我發現,躺著一封寫給我的信。

落名是“一滴自由的水”,我知道,他是個與我同樣的人。為這封信,我覺得……哎,反正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我把它鎖進小箱子里,只為珍藏著雋永的回憶。

那晚,我做了個夢。我變成了夢幻水天使,扇起輕薄的羽翼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如果,這個夢是真切的,該有多美妙。

我更加堅定了信念,我不要在凡塵中做人,我要做一滴水。

哪怕火熱的陽光照著我,直到我蒸發,我都不會在乎,因為,我至始至終都是自由自在的。

哪怕尖銳的石頭分裂我,直到我死亡,我都不會在意,因為,我至始至終都是自由自在的。

我一直覺得,在高樓上像鳥兒一樣滑落,是一種清麗、自然而又悲壯的美,于是我這樣做了。

我隨著風精靈到上帝面前。他問我想投胎做什么?

我毅然決定要做一滴水,一滴渺小而又妙幻的水。

于是上帝一揮手,我便成了一滴水,一滴會飛的水。

我張開透明的翅兒飛翔,做著我該做的事——享受自由。

我不再被束縛,我開始到處尋找幸福。除了自由,我最喜歡的事,就是感受幸福了。

收到一封寫給自己的信,也是很幸福的。我今天才知道,原來我遺忘以久的,早已封塵的東西,就是幸福。

那個夢,終于變為翩然的現實了。

魂兮無數,夢兮無數……

篇6

現在已經是2222年了。

今天將在國際亞當會館里舉行一次特殊的拍賣會,也是全世界媒體最為關注的一次拍賣會,這次拍賣會召集了全世界的眾多企業家、商人等許許多多的富豪前來參加。這次隆重的拍賣會拍賣的不是什么珍貴文物,也不是名人、偉人用過的東西,而是一滴水,世界上僅存下的一滴純潔可以飲用的水---那就是我。我現在被裝在一個特制的玻璃杯里。

拍賣會正式開始。

拍賣者宣布:“拍賣會正式開始,起價500萬”。臺下的人拿著報價器開始報價。有人出價了,800萬美元,又有人出了900萬,接著,價錢接二連三地齙起來,“2000萬”!“5000萬”!“9000萬”!“2億”!……價格飄然而升,生意一時無法作成。

此時,我正坐在杯子里,看著報價的人們,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

以前,五六斤的我才賣兩三塊錢,可如今一滴就要幾千萬,甚至幾億,這是為什么呢?這不正是人們污染水源,破壞環境而致的嗎?水源急聚減少,大江變成小河,小河變成小溪。雖然人們想盡辦法來克隆我們,可我們實在太少了,科學家由于缺少我們,做起事也力不從心,最終還是失敗了。

突然,有一個人舉著一塊大木板,上面寫著“我出100億美元”,木板都裂了,顯然好久沒受過水的滋潤。這時,全場一片鴉雀無聲瞬間靜了下來,靜得出奇。拍賣拿著錘子大聲說:“100億一次”“100億兩次”“100億三次,好成交!”拍賣者一錘定音。

篇7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它無處不在——但沒有一滴水可喝。”這句老諺語在今天再正確不過了。

《最后一滴水》這本書告訴我們:地球表面雖然說有許多水,但其中很多水是不能喝的。一份2006年報告顯示,在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中,幾乎百分之三十的水不適合飲用。現在在世界各地,千百萬人難以得到日常用水,水供應短缺,含水層也會干涸。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些科學家警告說,中國現在正面對著越來越嚴重的水危機。

讀完《最后一滴水》后,我感慨萬千。不說遠的非洲等長期缺乏水資源的地方,就在不久前,原來水資源較豐富的湖南、湖北等長江中下游地區都出現了嚴重的干旱,河流、湖泊的水位日漸下降,可愛的魚兒可憐地陸續死去,莊稼也旱死了,群眾面臨著沒有水喝的危險,這是多么可怕的現實啊!

我終于明白了:隨著人口的增長,極端天氣的頻發,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日益污染,水資源越來越緊缺了。那么,就讓我們愛護環境,節約用水,好好用水,珍惜水源。以后在刷牙時,以后在洗完手時,都一定要關緊水龍頭。不要往小河流、湖里亂扔垃圾。這樣,才不會讓更多的水資源流失。

廣東廣州越秀區五年級:郭婧怡

篇8

我覺得自己現在好像蒲公英,在飄動,卻又好像被人死死的拽住,身子飄不動,心卻還在飄,內心的干涸灌溉了我整個心,明明需要一滴水去潤澤,而那滴水卻遲遲不肯施舍。

都說90后的孩子很幸福,可我覺得我們90后的孩子永遠的被父母的那種舊觀念所套住,永遠也越不過那道屏障。不知道是我們太自私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還是父母的那套教育方法太,逼的我們無處可走,使我們的關系越來越遠了,以至于現在只比陌生人親一點,比熟人更深一點,僅此而已。

不知是社會的進步帶動了我的思想,還是周圍環境改變了我的思想,讓我愈發的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的殘酷與冷漠,地球不會因我而不轉,世間的萬物不會因我而改變,我只是像過客一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嘆世間萬物之華麗,但華麗的東西卻往往不現實,太假;我總是責怪自己,譴責自己,似乎我總是做的,和別人比我好像永遠是小丑,扮演著自己,看著別人的臉色,偽裝著自己,包裹著自己……

篇9

關鍵詞:淵源;人道主義;人性美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意思是說,好的文章題目是文章內容的高度凝練或是文章主旨的藝術再現,透過文章的題目,能夠領略到文章的神韻。

標題講究含蓄和韻致,能讓讀者掩卷而思,深感回味無窮,直有洞徹肺腑之感。但讀《一滴眼淚換一滴水》很有感觸,對標題中的“一滴眼淚換一滴水”中的“換”字前后內容安排,筆者認為顛倒了因果,無疑令眼睛黯然失色,背離了作家雨果的本意,把讀者引入理解的迷途。

是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淚”“換”取了愛斯梅拉達的“一滴水”嗎?問題集中到一個關鍵點——先有水抑或先有淚?此問題的最具說服力的答案應存在于文本中。借順藤摸瓜法,內尋隱微文縷,外探明征妍狀,便可探驪得珠。原文表述為:“愛斯梅拉達把水葫蘆舉到伽西莫多的唇邊,人們看見他那干燥如焚的獨眼里,滾出了一大顆眼淚,這也許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淚。”這充分說明在愛斯梅拉達驚人之舉之前,伽西莫多根本沒流過淚水,盡管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說法,然而能讓這個外表奇丑且命途多艱的敲鐘人,這個社會“多余人”第一次流出眼淚的,肯定是這位曾被他劫持如今卻不計前嫌喂他水喝的吉普賽少女驚人的善良舉動。

質問心靈,伽西莫多之淚源頭在哪?為何突然之間爆發?細心思考,愛斯梅拉達愛的源頭活水,感化出飽含感激的淚水。用經濟的天平衡量,淚和水無法做等值交換,于是乎,雨果將淚和水置于人性的天平上,讓讀者權衡二者的分量,思辨二者的淵源關系。

知人論世,是我們研究作家作品的一大準則。不妨探究浪漫主義作家雨果一生的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提倡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主張以愛制“惡”。愛斯梅拉達在某種程度上是作者理想的化身,這個集外表美與心靈美為一體的典型,她這一滴愛的水使伽西莫多生平第一次流淚,作者正是要用這一滴水來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輝,讓這一線人性美的曙光在暗無天日的中世紀,揭開了封建的濃濃陰霾,喚醒了幾近僵死的伽西莫多人性中的良知,使他有了善惡美丑之分,他最終將自己惟命是從、認為善人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推下鐘樓。也正是這滴水,讓中世紀那些缺乏理智和同情,自私冷漠的觀眾,萌發了人性中的良知,也能為這位少女的行為拍手歡呼。這也正是作者雨果對社會的期望,他期望整個社會人群充滿博愛,期望世界是一個充滿人性美的世界。

“換”字前后內容還可從中國古典小說中去尋找源頭,理解“一滴水”和“一滴眼淚”的淵源關系,一滴平凡之“水”,流露巧慧,沾渥萬類,濟潤焦枯。神瑛侍者的一滴水,滋潤了絳珠仙草,換來了絳珠仙草的搖曳多姿,于是乎,絳珠仙草便以淚水還報救命之恩。如果說一滴水閃爍人性善的光芒,那么那一滴淚不正是源于那一滴水嗎?萬千感慨,怎可以一“淚”字了得,其淵源關系又怎可顛倒?兩相對照,美丑共生,乃是“水”與“淚”之相得。

綜上所述,“換”字前后內容確鑿安排不當,“一滴水換一滴淚”,才契合作者原意,更與主題相貼合。

篇10

——讀《小學生稅收知識讀本》有感

站在丹江大壩,看到碧波蕩漾的江水、熱鬧的加壩施工場面,站在武當金頂,眺望典雅陡峻的72峰、信步于凈樂宮榔柱之間,仰視著真武大帝的威儀安詳;坐著汽車穿越寬闊的丹江二橋、行走與鄉村平坦的水泥路上,看山看水看祖國的美麗和富強……也使我思考著一個問題:所有這些建設項目資金都是從哪兒來的呢?

在五一長假里,我閱讀了浪河地稅分局蔣叔叔送給我的《小學生稅收知識讀本》一書,增長了許多有關稅收的知識。我曾經看過一個廣告語:“稅收多一分,國家壯一分。”當時很疑惑,現在我明白了,其實國家的稅收是用于發展經濟、建設祖國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稅收“取之于民”是指國家的稅收來源是我國廣大公民創造的社會財富;而“用之于民”是指稅收最后是用于全體人民的。我們丹江一段段通村公路、一座座連接江南江北的大橋、一座記錄歷史的凈樂宮,都是政府撥款建造的;而美麗動人的武當山有今天這樣的面貌,也是稅款“幫忙”恢復的……如果祖國是一個大海,那我們就是海里的一片島嶼、一滴小小的海水、一只小小的海鳥。大海沒有島嶼、沒有每一滴水的注入,就不叫海。相反,海的博大也為島嶼、海水、海鳥提供了安定、成長的胸懷。島嶼、海水和海鳥與大海,就如我們個人與祖國,我們離不開祖國,祖國也需要我們。稅收就是我們和祖國之間的橋梁,沒有了稅收,祖國就不會強大,不會進步,而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幸福。個人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利益密不可分。“大河漲水小河滿”,只有國家的強盛,才有個人的幸福。有一次,我在向爸爸討教其他的稅收知識的時候,忽然間,一個問題闖入了我的腦海:我是不是小納稅人呢?我把我這個想法提出來,爸爸深思片刻,說:“雖然你還是一個未成年人,照理說還不算是納稅人,但如果從某種角度來考慮,你已經在繳稅了。”聽到這兒,我興奮地說:“爸爸,爸爸,你快說說看啊!”爸爸笑瞇瞇地說:“你不是剛有1500元的壓歲錢存入了銀行嗎?”“對啊,怎么了?”“只要把錢存入銀行就會有利息,有利息,不就要交利息稅了嗎?”我的頭點得像小雞啄米一樣。爸爸說:“呵呵,那我們就來算算看,你應該交多少稅。”1500×1.98%(年息)=29.7(元),2907×20%=5.94(元)。哈哈,原來我也能繳入國庫5.94元。雖說這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國家的國庫就是這樣一分一角集腋成裘、積少成多積累起來的。不是嗎?我現在還只有13歲,就能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我也是納稅人,我也是稅海里的一滴海水,我現在好好學習本領,會在將來努力工作,創造更多的財富,向祖國繳納更多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