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中秋賞月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18:1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中秋賞月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生中秋賞月作文

篇1

小學生中秋節的日記范文一

中秋節到了,家家戶戶團圓了。每家每戶都可以聽到鞭炮聲。

爸爸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去奶奶家過節。叔叔和爸爸、奶奶在廚房里準備豐盛的晚餐,他們煮的菜散發著濃濃的香味,真叫人嘴饞。

吃完了晚飯,快七點半了,許多人給我們送月餅。有各種各樣的口味,有草莓味、菠蘿味、香蕉味等。我迫不及待地想嘗嘗??墒且鹊皆铝脸鰜聿趴梢?a href="http://www.uv63h8.cn/haowen/55305.html" target="_blank">賞月哦!

我和妹妹站在門外放煙火。煙火有的像波浪,有的像太陽花,有的像滿天星,還有的像降落傘。

月亮不知什么時候悄悄地升上了天空,照得大地亮堂堂的。圓圓的月亮像個大玉盤,遠處的星星像一顆顆珍珠。我們坐在大榕樹下,邊賞月邊吃月餅,不由得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古詩。

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我該回家睡覺了。臨走時,奶奶送給我一盒我最愛吃的草莓月餅,我高興地和奶奶告別。爸爸騎著摩托車回家了。

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小學生中秋節的日記范文二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到了農歷八月十五,今天是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是家人團聚、品嘗月餅、飲酒賞月的好日子。

我和爸爸媽媽吃完晚飯,等待著月亮公公的出現。透過窗戶,我看見月亮從樓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樓頂時,似乎膽大了,一下子跳了出來,頓時,月光灑滿了大地。月光照在樹葉上,在地面就能看見影子。我呆呆的瞧著月亮,仿佛看見了正在砍桂花樹的吳剛,美麗動人的嫦娥,活潑可愛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它一閃一閃的,好像在說:“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我們坐在陽臺上,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我們拿出幾個月餅,月餅有五仁的,黑芝麻的、蓮蓉的。好吃極了!我想起了《古朗月行》里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吃完月餅我們一家去了樓外散布望月!天空中掛著一輪金色的明晃晃的圓月,好象深藍色的天空中襯托著一個大玉盤。一陣風吹到身上,感覺真舒服!

小學生中秋節的日記范文三

今天是中秋節,學校放假了,一大早,我就起床了。今天可以好好玩玩,還可以吃好吃的東西,想到這里,我心里樂開了花。

下午,外公、阿姨他們都來我家做客,媽媽準備了許多好菜,有水煮活魚、還有紅燒肉、啤酒鴨等等,葷啊、 素啊樣樣齊全。望著一桌子香氣逼人的菜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鴨腿狼吞虎咽地啃起來,惹得客人們一個個地哈哈大笑起來。

晚上,我們全家人一邊在陽臺上等著月亮出來,一邊吃月餅,突然看見天空中有一個“白玉盤”,哇!月亮仿佛像一位魔術師一樣,一下子把天空變明亮了,這時,我突然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便深情地吟了起來“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唉,時間過得真快啊!馬上就到睡覺的時間了,所以我們戀戀不舍地進入房間睡覺了。

啊!今年的中秋節過得真是快樂,但愿明年的中秋節也過得這么快樂!

看了小學生中秋節的日記的人還看

1.小學生中秋節日記

2.小學生中秋節作文日記

3.小學四年級作文中秋節

4.二年級中秋節日記50字

篇2

中秋節到了,多背幾首有關中秋的古詩詞,一來可以應個景,二來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增加孩子作文的文采。

 

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望盡,

 

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白居易《中秋月》

 

萬里清光不可思,

 

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戰,

 

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怨夜,

 

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斷腸,

 

玉兔銀蟾遠不知。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

 

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

 

應是嫦娥擲與人。

 

?賈島《寄慈恩寺郁上人》

 

中秋期夕望,虛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露寒鳩宿竹,鴻過月圓鐘。

 

篇3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提供作文源泉

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起作文來就難免空泛。觀察是有思維活動參加的知覺過程,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不是一般的“看”和“聽”,通過觀察,學生可發現生活的奇光異彩,寫出生動具體的作文。

觀察的對象要選擇,應觀察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例如:要觀察春天的景色,就不只是把孩子帶出去,隨意地走走看看。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最能反映春天特點的景物。如:春天的田野有青青的麥苗,小河的冰雪融化了;路邊的小草從泥土里冒出來了,柳樹發出了嫩綠的芽;桃花開了,梨花也開了;春天的蒙蒙細雨像牛毛、像針尖……可以說,大自然為孩子的觀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事物。

觀察客體選定后,如何指導孩子一步步去認識,教師須在孩子觀察前進行細致構想,合理安排。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和想象,使他們的“看”上升到“觀察”,使他們對眼前事物的反映變得深入具體,只有這樣細致的觀察才能帶來學生具體的描寫,才能從不同角度的有序觀察產生出不同的形象創造。

二、體驗生活,激發作文欲望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痹谏钪?,激發學生的作文欲望,應把它安排在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位置,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作文欲望不單單在作文指導課上,它是一個全方位、連貫的,不斷推進的過程。

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接觸自然,創造生活實踐的廣闊空間。如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盡可能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觀察大自然、深入社會,讓沸騰的社會生活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如寫一次拔河比賽活動。教師在寫作前可以組織班級同學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教師要引導觀察比賽時的氛圍,參賽同學的表情、表現,運用點與面、整體與個體相結合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描寫整個比賽過程。經過真實的體驗,學生寫作時就能信手拈來,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自然就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三、創造想象,打開作文思想

烏申斯基曾說過:“語言乃是思維的有機創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從思想中不斷地發展起來,所以,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該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彼?,只有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注重思維的發展,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較快的提高。

1.激發聯想

聯想是探索和創新的一把鑰匙。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小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的關系。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

2.展開想象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認識功能,真正的創造是想象活動的結果。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有計劃地設計安排想象性作文訓練,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十分有效。筆者曾經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次想象作文:“一名學生在家里做了一個多小時的作業,難題仍無半點眉目,他急急地跑到陽臺上玩去了?!边@是開頭,繼之是結尾:“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健步回到房里,拿起筆,心平氣和地演算了起來?!蔽蚁驅W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在陽臺上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寫出來與上述“開頭”和“結尾”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學生寫出來的內容各式各樣。這種作文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使學生的作文各具個性而千姿百態。

3.多角度思考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全面地觀察事物。即開闊思想,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有創造性的發現。就作文立意來講同一題材,如果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觀點去分析、認識,也會得出不同的或相反的立意來。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確定不同的中心,從而寫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例如:在指導學生“觀賞月亮”寫作時,可引導學生多角度立意。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有寫月夜的美麗景色,有寫望月思念友人的,有寫關于嫦娥奔月神話傳說的,也有寫賞月憶中秋節的,還有寫聯想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迥然不同,很有創意。

當然,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還很多,只要我們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常思考,勤訓練,多積累,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篇4

一、關注生活,引導學生捕捉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語文的資源?!币虼耍⒅亟探o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及時捕捉、積累習作素材,進而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

首先,要引導學生善于調動各種感官功能,進行全面觀察。如 “我最喜愛的一種水果――關于西瓜”的課堂討論結果,調查顯示,學生對于某一事物的了解僅憑單一感官直覺較多,很難形成全面客觀的了解。因而,在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時,應啟發學生眼看、手摸、口問、耳聽、腦想,調動全身的感官,多維度了解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形成人、事、物的具象。例如觀察水果――西瓜,可通過視覺了解西瓜的顏色、形狀;通過觸覺感覺西瓜外表的光滑;通過味覺品嘗西瓜的滋味:通過嗅覺聞一聞西瓜的清香等。

“我最喜愛的一種水果――西瓜”的課堂討論結果表

其次,要引導學生善于利用鄉土資源。平靜安逸的農村生活相對于喧鬧多變的城市,保留、繼承了更多的傳統習俗。例如傳統民俗節日中的正月十五賞花燈、吃元宵,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舟,中秋賞月做月餅,等等。還有四季農事中,根據生活經驗口耳相授流傳下來的各類諺語、俗語,如“不怕天寒地凍,就怕手腳不動”“不怕學不成,就怕心不誠”“小爐匠打鍘刀――做大活”“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春光一刻值千金,廿四個節氣勿等人”等,這些農村孩子耳熟能詳的民風民俗、諺語、俗語,如能納入生活作文的素材范疇,必將成為寫作教學中的一大亮點。

二、激發興趣,凸顯農村素材優勢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永動機。讓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興趣盎然地學習,有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優先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指導寫命題作文,要緊扣學生熟悉的生活,多以學生生活中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例如描寫勞動場景,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父母務農時的情景,注意父母的表情、外貌、動作、語言、性格等方面以及自身的體會感受;指導描寫一種動物,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平常生活所見到的螞蟻、松鼠、牛、羊、貓、狗等,注意其飲食習性、生活作息特點、外表、體態特征等進行描述;指導描寫某一植物時,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己住處附近的花草樹木。熟悉的素材內容,更易勾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第二,創新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是中外著名作家的共識。真實感性、觸手可及的生活是習作最寶貴的素材來源。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的講授,可以借助現場調查、活動體驗等形式,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讓學生去了解、去體驗,去贊美鮮活靈動的花鳥魚蟲、辛勤艱苦的田間勞作,這樣寫起文章自然胸有成竹,真實感人。正如魯迅說的“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三、設平臺,培養運用素材的能力

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傳授,需要學生自身素材的積累,更需要借助實際平臺的長期訓練。

篇5

一、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把學生引向生活

小學生年齡小,認識能力有限,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事物的知覺很大程度上處在無意知覺,出現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現象是難免的。有鮮明特征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觀察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如在一次作文課上,我先讓學生觀看斗雞表演,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表情,并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口述交流。學生由于置身于活動的情景中,收集到了很多素材,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所以都能暢所欲言,把斗雞活動描繪得栩栩如生,為寫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教授觀察生活的方法,讓學生有話可寫

葉圣陶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景、物,然而這些精彩的場景卻從學生的眼前溜走,造成學生寫作時無話可寫??梢娭笇W生學會觀察尤為重要。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樂于觀察、勤于觀察,還要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把寫作的鑰匙交給學生,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觀察生活的能力。學生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積累了鮮活生動、豐富而真實的細節,自然就有話可寫了。

1.把觀察點引向家庭生活

觀察自家的物質環境,如住宅的外觀、室內的裝飾、廳室的格局,以及家具的陳設等;觀察家人的個性特征,如家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精神風貌等;觀察家庭成員的生活情趣,寫下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

2.把觀察點引向校園生活

留心觀察同學們的課內、課間活動,留心觀察師生、同學之間的交往。

3.把觀察點引向社會生活

描寫凡人小事,觀察民情風俗,如除夕夜、中秋賞月等;觀察周圍的大事,如重要會議的召開、開業慶典等。

教師要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使學生有意識地去看、聽,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對象上;其次指導學生有次序地觀察,抓住與眾不同的事物的有趣、有味的一面。學生學會了觀察事物的方法,也就找到了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后,我在講臺上放了一盆仙人球,引導學生回憶:“這盆仙人球在教室門口放了一年了,有誰給它澆過水?”以此引導學生抓住這盆植物的第一個特點:耐旱。然后我指名回答:“一年過去了,誰見過仙人球枯黃了?”讓學生抓住仙人球的第二個特點:四季常青。最后,我引導學生觀察仙人球的干、枝、葉和形狀,得到第三個特點:它的莖像—個個小球。在觀察的基礎上,我指導學生說一段話,然后以《仙人球》為題寫一段話。因為觀察得法,絕大部分學生都寫得比較具體、正確。

三、反復激勵,讓日記充滿情趣

1.鼓勵與眾不同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成人應理解孩子心中的想象世界,并創設情境,營造氛圍,鼓勵學生進行與眾不同的表達,這樣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如我班有一盆蘆薈,在春天來臨之際,它的盆內長出了五六個嫩黃色的小芽,我欣喜地和學生一起觀察,并要求學生說說如果讓他們寫這盆蘆薈,他們會想出哪些與眾不同的題目?!短J薈媽媽和它的孩子》《大蘆薈保護小蘆薈》《母與子》《蘆薈媽媽生孩子啦》等題目就這樣誕生了。面對這些與眾不同的題目,我表揚學生:“這些題目,老師是想不出來的,就憑這些與眾不同的題目,老師應該給你們的日記打滿分。”老師贊揚的話,激勵了學生想做得更好的信念。

2.允許異想天開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把雞蛋放在屁股下想孵出小雞,這在常人看來,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可事實上孩子的想象能力就建立在這異想天開之中,我們要把握機會,理解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并有意識地培養,使孩子敢于想象,也樂于想象。在我班的日記中,我經常會看到學生幻想自己去外星球開會,成為天地間的精靈……學生在日記中走進想象的世界,情不自禁地遨游在想象的天地里。

四、提供展示舞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一個社會人,做事的動機之一是渴望成功??释晒?,是人心靈深處的一種潛意識,老師應提供一切機會讓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班每周結合日記進行多種活動,如“金點子日記評比”“想象小能人”“幻想小超人”等;每學期匯編優秀作品集《青蘋果》,不斷激勵學生,讓學生在各個階段都能體驗到日記給他們帶來的情趣和歡樂,進一步促使學生不斷努力,讓日記成為展示學生風采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