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潮翻譯范文
時間:2023-03-31 12:55: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洋潮翻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一氧化碳中毒;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血清檢測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亦稱煤氣中毒,ACOP是冬季常見的急癥,吸入的CO氣體與血紅蛋白(Hb)相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COHb),致使Hb喪失攜氧能力,造成人體組織器官缺氧,如不進行系統治療,會導致遲發性腦病的發生,給病人帶來嚴重后果,因此加強對該病的診治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11月~2009年3月間在我院急救中心診治的ACOP病人(中毒組)共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18~71歲,平均45.4歲;中毒前均無其他病史。根據《內科學》進行分級,本組資料中輕度中毒18例,中度中毒15例,重度中毒12例,45例病人COHb定性檢查均為陽性。健康對照組均為來我院體檢中心健康查體者,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8~62歲,平均40.1歲。
1.2方法ACOP病人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別抽靜脈血4 mL于生化速凝管中,靜5 min后,以4 000 rpm/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進行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檢測,參考范圍0~3 mg/L。試劑由利德曼公司提供,在AU640生化分析儀上檢測hs-CRP,健康對照組檢測同上。
1.3統計學分析數據以±s表示,組間采用t 檢驗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2結果
1)入院第1天、第3天中度中毒組和重度中毒組血清hs-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
2)中度中毒組血清hs-CRP水平和輕度中毒組比較,第1天、第3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ACOP主要引起組織缺氧,對全身各組織細胞均有毒性作用,被吸入人體后,形成穩定的COHb,CO與Hb的親和力比氧與Hb的親和力大240倍,而COHb解離的速度為氧合血紅蛋白的1/3 600[1]。吸入氣體中CO含量超過0.05%就可發生中毒。由于腦的耗氧量為機體總耗氧量的23%,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極為敏感,臨床表現以神經系統缺氧性損害多見,嚴重者可昏迷、窒息甚至死亡。CRP是急性時相變化最顯著、最重要的一種蛋白質,具有激活補體和促進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對機體的防御感染和損傷修復是有益的[2]。
COHb定性陽性者,CRP的陽性率基本一致,可用于單純性CO中毒的診斷[3]。本組資料顯示,中毒第1天ACOP病人血清hs-CRP水平:重度中毒組>中度中毒組>輕度中毒組>健康對照組。除輕度中毒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他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血清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預測遲發性腦病發生的有價值的參考指標[4]。ACOP引起血清hs-CRP水平的升高,與病人中毒程度、組織損傷及并發癥的發生相關,特別對重度中毒有診斷價值。上述臨床結果分析也表明ACOP病人中毒越重,血清hs-CRP水平越高。故建議將血清hs-CRP作為ACOP病人診治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同時積極給予ACOP病人進行系統治療,動態監測ACOP病人血清hs-CRP水平,以判斷中毒程度、觀察病情、指導治療、了解病人的預后。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
[2]馮仁豐.急性相和C-反應蛋白[J].上海醫學雜志,1999,14(5):258-260.
[3]杜雪,孫概,趙凡奇,等.C-反應蛋白在CO中毒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0,17(1):57.
篇2
2.多元社會的穩定民主:當代西方結盟民主理論的緣起與意義,LIPeng
3.關于中國靈活就業與傳統正規就業的關系探討呂紅,金喜在,LüHong,JINXi-zai
4.對中國居家養老模式的思考孟艷春,MENGYan-chun
5.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許高峰,楊名,XUGao-feng,YANGMing
6.文化耦合視角下"官產學研資"一體化的創新模式研究劉贊英,康圓圓,王嵐,LIUZan-ying,KANGYuan-yuan,WANGLan
7.公司僵局的基本特征與成因探究趙雅琨,ZHAOYa-kun
8.論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的有效銜接夏妍,齊蘊博,XIAYan,QIYun-bo
9.日常生活體驗與后現代道德——微觀視角下的人性與倫理的考察程立濤,藺子雨,CHENGLi-tao,LINZi-yu
10.為"大眾文化"正名——論霍加特與威廉斯對文化研究學科范式的建構李曦,LIXi
11.優美與可愛——一種對西方美學中優美與可愛之關聯的探討孫秀昌,SUNXiu-chang
12.沈德潛與其同調喬億格調論詩學觀的比較王順貴,WANGShun-gui
13.國別視野中的《東京有個綠太陽》周密,ZHOUMi
14.政治語篇的人際功能——關于布什話語的個案研究鄭東升,劉曉杰,ZHENGDong-sheng,LIUXiao-jie
15.試析專業交際學的定位楊欣欣,YANGXin-xin
16.影響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質量的主要障礙任曉紅,RENXiao-hong
17.秦漢俗賦的傳播媒介與渠道及流失原因臆說馬麗婭,MALi-ya
18.鄉土情結與神靈的擴張——關于兩宋時期區域神靈的思考劉雅萍,LIUYa-ping
19.論清初貳臣士人的生存罪惡感白一瑾,BAIYi-jin
20.從英國議會文書看英國各方在對華鴉片輸與禁上的態度睢萌萌,SUIMeng-meng
21.東北亞問題演化的歷史考察靳利華,JINLi-hua
22.美國第六希望計劃與公共住房改造孫鴻,侯小偉,SUNHong,HOUXiao-wei
23.清末社會倫理的危機與重建——以張鶴齡《變法經緯公例論》為例袁丙澍,YUANBing-shu
24.清末民初河北地區皮革行業芻論梁瑞敏,趙志偉,LIANGRui-min,ZHAOZhi-wei
25.中國動漫產業現狀與設計教育對策李紅梅,LIHong-mei
26.河北民間舞蹈文化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田麗萍,TIANLi-ping
27.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大眾傳媒的自我規范王俊華,李娟,WANGJun-hua,LIJuan
28.高校紀委組織協調:涵義、內容與原則范春梅,FANChun-mei
1.論"懷天下,求真知"的文化價值李建強,LIJian-qiang
2.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哲學論題胡沫,HUMo
3.論發生的機理聶軍,NIEJun
4.轉型期群體性沖突調節機制探析賀銀鳳,HEYin-feng
5.中小企業外向型配套模式發展初探吳姍姍,WUShan-shan
6.糧食生產影響因素量化分析——以河北省武強縣為例王世昆,李丹,WANGShi-kun,LIDan
7.拉動河北省農村消費的幾點思考王梅,任麗霞,安巖,WANGMei,RENLi-xia,ANYan
8.司法獨立與人大監督關系解讀何磊,李衛靜,HELei,LIWei-jing
9.進一步完善我國公司清算制度的構想焦紅靜,JIAOHong-jing
10.國外城市房屋拆遷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王清,WANGQing
11.會通與分判——牟宗三的中西哲學比較研究朱光磊,ZHUGuang-lei
12."返本開新"之途的斷裂處——熊十力中西文化比較思想研究牛軍,NIUJun
13.平民化:梁啟超"新民說"的人格取向李金和,LIJin-he
14."病癥"與意識形態批判韓振江,HANZhen-jiang
15.困境與選擇——對新世紀以來文學研究的檢視郭紅英,GUOHong-ying
16."江總宅"意蘊論析張蕾,張娟,ZHANGLei,ZHANGJuan
17.論"白洋淀詩歌群落"的跨地域空間敘事劉聰穎,LIUCong-ying
18.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創作想象模式管窺黃宗英,張艷,HUANGZong-ying,ZHONGYan
19.評價理論視角下的《阿Q正傳》李占芳,LIZhan-fang
20.就職演講語篇建構的評價視角胡社考,程洪梅,車振冬,HUShe-kao,CHENGhong-mei,CHEZhen-dong
21.跨文化言語交際的認知解讀付天軍,陳鳳然,FUTian-jun,CHENFeng-ran
22.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策略之得失析論王帆,WANGFan
23.論唐初史家李百藥的民族觀董文武,閆中遠,陳金莊,DONGWen-wu,YANZhong-yuan,CHENJin-zhuang
24.明代儲君早期經歷及其影響趙秀麗,馬建平,ZHAOXiu-li,MAJian-ping
25.177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鴉片并非針對中國連東,LIANDong
26.淺談大眾文化類期刊的編輯意識焦文旗,JIAOWen-qi
27.關于電視媒體植入式廣告發展的思考周軒,ZHOUXuan
28.中國傳統繪畫語言在動畫片中的應用研究趙焜,薄芙麗,ZHAOKun,BOFu-li
29."三年大變樣"與河北省城市文化設施建設課題組,PROJECTTeam
30.芻議現代城市色彩建設劉瑞杰,LIURui-jie
31.配套序列中的潛調性變奏奏鳴思維——對阿諾德·勛伯格《鋼琴曲》Op.33a(1928)的作曲技法分析秦慶昆,QINQing-kun
32.求是拓新的學術力作——《中國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戰略》一書芻議戴德錚
1.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理路畢順堂,張勇,BIShun-tang,ZHANGYong
2.西柏坡時期的經驗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借鑒與啟示王玉平,WANGYu-ping
3.統一戰線視域中的國家認同趙秋生,賈鼎,ZHAOQiu-sheng,JIADing
4.中俄關系發展中的制約因素王麗娟,WANGLi-juan
5.政黨政治的之維王寶治,WANGBao-zhi
6.經濟民主的三層基本關系解析及建設思考沈文瑋,孫鳳偉,SHENWen-wei,SUNFeng-wei
7.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構建與運行的"集成化演進路徑"分析吳滿財,雍蘭利,王晗羽,WUMan-cai,YONGLan-li,WANGHan-yu
8.基于環境保護的我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構建李彥立,趙繼純,LIYan-li,ZHAOJi-chun
9.基于灰色關聯度評價方法的河北省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及分析張惠茹,李榮平,ZHANGHui-ru,LIRong-ping
10.成功促銷的特征及其行為學分析張朔,王錫秋,ZHANGShuo,WANGXi-qiu
11.論哲學與儒學相通的根本點朱康有,吳文新,ZHUKang-you,WUWen-xin
12.產權問題的倫理視角葉蓬,YEPeng
13.《老子》中"味"飲食審美智慧張欣,ZHANGXin
14.愛默生思想與中國古代儒家、道家思想的相似性張云崗,史廣峰,陳志新,ZHANGYun-gang,SHIGuang-feng,CHENZhi-xin
15.美德倫理與現代人精神和諧的培育張欽,ZHANGQin
16.感性、意義與形式——論杜夫海納審美對象的構成要素董惠芳,DONGHui-fang
17.從阿多諾對斯特拉文斯基的批判談起——對《新音樂哲學》的再思考紀露,符文娟,JILu,FUWen-juan
18.現代性救贖與文學形式的探尋——論盧卡契早期文學思想劉洋,LIUYang
19.從文類到敘事:論"原型批評"的肯定闡釋維度饒靜,RAOJing
20.《吉陵春秋》中的時間循環敘事之分析丁怡萌,DINGYi-meng
21.略論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陽性詩滑彥立,周瑩,HUAYan-li,ZHOUYing
22.動詞、形容詞與名詞兼類的復雜性楊同用,趙金廣,YANGTong-yong,ZHAOJin-guang
23.原始方術中的前諸子思想李笑巖,LIXiao-yan
24.清代宮廷皇家劇團管理機構沿革考劉政宏,LIUZheng-hong
25.簡析江南大營之潰敗——以三位主要將領的個人素質為視角趙亦彭,ZHAOYi-peng
26.京津與直隸晉隆岡,薛偉強,JINLong-gang,XUEWei-qiang
27.民國時期河北鄉村合作事業資金支持研究(1923-1935)康金莉,KANGJin-li
28.革命性與鄉土性的拮抗:晉察冀解放區平山縣整黨運動探微張志永,ZHANGZhi-yong
29.反細菌戰調查與建國初期愛國衛生運動的肇始李洪河,LIHong-he
30.把握燕趙書法的脈搏——讀《燕趙書法史稿》有感張榮慶
1.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是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基礎李曉明,LIXiao-ming
2.關于創建中國國際關系理論不能回避的幾個問題汪金國,汪毅剛,WANGJin-guo,WANGYi-gang
3.影響中國公民社會政策參與范圍的因素分析馬潤凡,MARun-fan
4.金融危機對增長模式的沖擊芻議張漢斌,ZHANGHan-bin
5.環境生產要素的租賃化管理分析李艷麗,李利軍,LIYan-li,LILi-jun
6.GB模式小額信貸參與農村扶貧貢獻率的實證研究——以河北省幸福工程項目為例王春蕊,姜又鳴,姜偉,WANGChun-rui,JIANGYou-ming,JIANGWei
7.實現充分就業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關涉性考量王利遷,WANGLi-qian
8.博物館旅游開發模式研究——以河北省為例張葳,李彥麗,ZHANGWei,LIYan-li
9.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回顧與展望張俊橋,徐紅新,ZHANGJun-qiao,XUHong-xin
10.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機制研究翟海峰,孫曉飛,ZHAIHai-feng,SUNXiao-fei
11.馬克思美學思想中的欲望觀劉穎,LIUYing
12.從傳統中國"鬼"到西方現代"魔"——論魯迅"個人-人道"思想的發展王初薇,WANGChu-wei
13.天主教和儒家孝論的沖突與對話——以《天主實義》為中心的考察李韋,李華偉,LIWei,LIHua-wei
14.試析個人品德建設的方法論問題喬榮生,王建剛,QIAORong-sheng,WANGJian-gang
15.重新認識作為分析工具的"嵌入性"李春霞,LIChun-xia
16.揭秘與超越的二重奏——布迪厄的治學目標李全生,LIQuan-sheng
17.現實語境下城市社區建設面臨的困境及路徑選擇趙冰琴,趙智崗,籍雪梅,ZHAOBing-qin,ZHAOZhi-gang,JIXue-mei
18.曹植和他的《洛神賦》李煥有,LIHuan-you
19.論《品匯》、《正聲》對明代唐詩學的影響孫春青,SUNChun-qing
20.出土文獻與同源詞判定李冬鴿,LIDong-ge
21.唐宋時期國有土地經營方式的變化及其原因姜密,JIANGMi
22.《資治通鑒》中的禮治與德治思想丁萬明,DINGWan-ming
23.近十年來董仲舒研究述論高春菊,GAOChun-ju
24.民初新聞輿論與"善后大借款"事件楊曉娟,YANGXiao-juan
25.論卜凱在安徽宿州的農業改良與推廣楊學新,陰冬勝,YANGXue-xin,YINDong-sheng
26.轉型時期意大利婚姻形態的變化李君芳,LIJun-fang
27.關于建國初期開展思想文化批判的思考孫凱,王莉,SUNKai,WANGLi
28.新時期國共關系展望王愛冬,柏祖國,WANGAi-dong,BAIZu-guo
29.對學術期刊評價中若干問題的思考馮春明,鄭松濤,FENGChun-ming,ZHENGSong-tao
30.河北媒體網站創新性發展研究——以燕趙都市網為例劉森,殷艷芳,趙勝潮,LIUSen,YINYan-fang,ZHAOSheng-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