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春天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5 03:05: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春天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春無蹤跡誰知。 ——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3、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 劉長卿《新年作》
4、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 —— 李白《陽春歌》
5、去年春恨卻來時。 ——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6、一春不識西湖面。 —— 許棐《花·一春不識西湖面》
7、柳梢聽得黃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 —— 楊載《到京師》
8、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 歐陽修《田家》
9、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 *甫冉《春思》
10、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 程顥《郊行即事》
11、春漲一篙添水面。 —— 范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12、桃溪不作從容住。 —— 周邦彥《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13、柳暗花明春事深。 ——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14、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 盧綸《長安春望》
15、縱有笙歌亦斷腸。 —— 馮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卻游春侶》
16、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
17、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 張先《青門引·春思》
18、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 白居易《春題湖上》
19、東風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 —— 秦觀《畫堂春·春情》
20、金谷年年,亂生春*誰為主。 —— 林逋《點絳唇·金谷年年》
21、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22、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 韋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23、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 蘇軾《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24、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 曹雪芹《訪妙玉乞紅梅》
25、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 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
26、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 李清照《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27、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 蘇軾《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
28、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闌。 ——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篇2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
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識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是教師以優美的導語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就是蘇醒,就是溫暖,就是繁榮,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鳥的天堂,是詩的故鄉。春天如此美好,有許多詩人都用優美的詩句贊美春天的可愛,你能背出1-2首你學過的與“春”有關的詩嗎?然后指名背《春曉》《絕句》《草》等詩。聽了這優美的旋律,老師仿佛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你聽,窗外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著。多好的享受啊!接下來,老師請你們欣賞一段畫面,看看哪位同學觀察地最仔細,想得最深入(播放有關柳樹的畫面,目的讓學生感受柳樹是春的使者,帶來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滿生機)
師:看完了這段畫面,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生:交流,談感受
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師在想什么嗎?此時此刻,老師就想把唐朝詩人賀之章寫的《詠柳》推薦給大家。
(邊出示詩句,邊朗誦)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3.反復誦讀,體會感情
多美的柳樹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讓人喜愛?你準備怎樣讀這首詩,讓別人聽了確實感到很美。自由練習,你可以在書上做上記號(換氣、輕聲、重音)
師: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你自己認為那里讀得最好。(老師可以幫助點評)
師:你認為誰讀得最好,讓我們象他那樣去讀,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看誰讀得最美。
讓我們一起靜靜地再聽一遍古詩,請同學們將眼睛輕輕閉上。
師: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誦,不會的就看書朗讀。
默寫,同桌對改,訂正,集體反饋:錯在哪兒?
篇3
語文
年級/冊
二年級下冊
教材版本
部編版
課題名稱
第一單元1《古詩二首》之《詠柳》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想象柳樹婀娜之姿,體會詩歌意境,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之情。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本首古詩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來形容柳樹之高和柳枝之多,詩歌中還運用了數字來表示數量多,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
難點分析
二年級學生還沒有真正接觸過專業的修辭手法訓練,學習中運用象性思維較多,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方面還有所欠缺。
教學方法
1.圖片欣賞,想象畫面
2.關鍵詞解讀法
3.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法。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和春天有關的古詩《村居》,大家還記得嗎,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吧。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和春天有關的古詩——《詠柳》。
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一))認識作者
作者:賀知章,唐代詩人,書法家。說起賀知章,我們并不陌生,我們耳熟能詳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作者便是他,他的詩現在僅僅留下來19首,其中寫景的詩,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最有名的古詩《詠柳》。
(二)
初讀古詩
(三)
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詠的意思是“贊美、歌頌”,還記得我們之前學過的“詠鵝”“詠梅”都是贊美歌頌的意思,從詩的題目我們知道詩人歌頌的對象是——柳樹。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在賀知章眼里又有何與眾不同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讀一讀,讀出節奏。
(三)理解詩意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在賀知章眼里又有何與眾不同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讀一讀,讀出節奏。
絲絳:絞絲旁,是用絲線編的繩子或帶子。詩人把什么比作了絲絳呢?對,是垂下來的柳條。我們一起來欣賞。
萬條垂下綠絲絳,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不僅形象傳神的寫出了柳樹的樣子而且寫出了柳條之多。
這首詩的巧妙之處在于它的比喻,短短二十多個字,就有三個比喻句,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你能找出其他的比喻句嗎?
碧玉妝成一樹高:把嫩嫩的柳葉比作碧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同時突出了柳樹之高。
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比作剪刀,生動地寫出了春風輕柔美麗,柳葉復蘇生長的景象。
二月春風不僅“剪”醒了柳樹,而且“剪”醒了世間萬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這不就是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嗎?
讓我們懷著這樣美好的心情再來讀一讀吧。
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同學們,描寫春天的古詩還有很多,在我們的主題叢書上也有一首《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宋)程顥
云淡風輕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
將謂偷閑學少年。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程顥春日郊游時寫的所見所聞所想,請同學課下按照老師的學習提示自己讀一讀,找一找詩中都描寫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呢?
篇4
關鍵詞:駱一禾;復現語象;原型意象;生命意識
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2-019-03
繼朦朧詩潮之后,韓東、于堅等以第三代詩人的形象出現在詩壇上,他們以自組詩歌流派,打出詩歌宣言,自印詩集等迥異的方式敲響詩壇的大門。在諸多詩歌流派之外,卻存在著一種純粹的、天籟般的詩性寫作。海子和駱一禾等就屬于此列,他們默默地孤獨地堅持抒寫蘊含生命意識的詩歌。而他們的這種獨特的詩歌風格在當時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20世紀90年代,海子的詩歌在駱一禾、西川等人的發掘下開始受到關注,然而駱一禾的詩歌卻仍被漠視,在評論家的眼里,駱一禾僅僅被定義為海子詩歌的追隨者和闡釋者。如果說在20世紀80年代那些詩歌被蒙蔽了的話,駱一禾的詩歌則是首當其沖。他的詩歌有很大的藝術價值,特別是詩人構建的一系列獨特的意象,而這一系列意象又表現出一種“原型”的意味。駱一禾詩歌中大量出現“黃昏”、“水”、“春天”等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展示出了一種異于20世紀80年代其他詩人的原型生命意識,和充滿了人的本真意識的回歸和渴望。本文試圖通過論述駱一禾詩歌中的復現語象來具體闡釋詩歌中原型意象的喻意。
一、理性的光輝――原型意象的追尋
第三代詩人習慣將一系列無關聯的意象粘合在一起,試圖肢解詩歌語言來獲得一種反叛的姿態。這種表現方式雖然在當時一度非常流行,但細嚼詩歌,卻了無趣味,此類詩歌更多的缺點是讓人癲狂,摸不清頭腦,思維錯亂。而在駱一禾這里,他的詩歌卻是生命的“火”與“熱”的寫照,詩歌中的每一個意象都體現出了一種質樸的渾厚的民族精神內質和人類文化的根基。而這種詩歌追求,是緣于海子和駱一禾等人特別熟識人類文化的源頭,他們熟讀詩歌中的文化經典,比如,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經》、《楚辭》等的諳熟,對希臘神話、希伯來文學《圣經》以及印度吠陀文學《奧義書》和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等的熟識。這些軸心時代的典籍所蘊含的原典精神都深深啟發了詩人。由于駱一禾等人的熟讀原典,因此在他們的詩歌中無形隱含著一種對原典精神的追尋的意識。如果說我們從海子詩歌中可以尋找到一種對生命意識的抒寫,在駱一禾的詩歌中同樣存在對生命意識的寫作。不同的是,海子對生命的抒寫更加“知性”和質感,在詩歌創作中顯得突兀、激烈而狂放,駱一禾則偏于“智慧”,顯得平和、從容、沉靜和理性。駱一禾對原型意象的構筑,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方式,即復現語象的方式。復現語象,在這里主要指的是一個語象在同一作品中再三重復,或在一個詩人先后作品中再三重復就漸漸積累其象征意義的分量。駱一禾通過對一個一個意象在他作品中反復展現,為的是要使這一意象完美地表達出它的象征意義,駱一禾用這種復現語象來構建種種的原型意象,主要表現的是詩人對詩歌生命的追求。美國學者勒內?韋勒克和奧斯汀?沃倫認為,比喻性語象只有靠復現才能成為象征性語象。詩人在作品中所確定的語象,為的是讓讀者們能夠清晰地明白“它必有所指,這個漸漸積累并且展開的過程不是任意的,而是指向作品的主題。”Ⅲ西方批評更斷言“一個語象在同一作品中再三重復,比如艾略特《荒原》中‘水’的意象,或在一個詩人先后作品中再三重復,比如葉芝筆下的拜占庭等,漸漸積累起了象征意義的分量。”在駱一禾詩歌中,“黃昏”、“水”、“春天”等意象通過反復地再三呈現、書寫和構造,使之成為了富有濃郁象征意義,也成為了積淀著人類集體無意識的原型意象。這些意象,“詞根”多次復現于駱一禾的詩歌中,已經積累成高度私人化的“主題意象”,凝聚著詩人的主要人生經驗和深度情緒細節。
二、“黃昏”意象――生命哲學的展示
《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首次將“日子夕矣,牛羊下來”的黃昏景象與傷別念遠聯系起來,描寫盼歸對于黃昏時節的獨特心理感受,這種心理感受經過后世文人不斷的體昧與復現,具有了原型意味。“向晚意不適,驅車向古園,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游原》)“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吟》)“月近人,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等等,正如清人許瑤光所言“已使唐人閨怨句,最難消遣是黃昏”。“黃昏”意象作為文人對于時間的獨特心理感受長久地留在古典詩詞中。在駱一禾的詩歌中存在著大量的有關黃昏意象的詩歌。對“黃昏”這一意象的反復書寫,一是詩人對“黃昏”的偏愛和情有獨鐘,另外,則是詩人通過“黃昏”這一意象的重構,傳達出詩人在靈魂深處對生命的感傷,這也是詩人生命哲學的一種體現。“我坐到黃昏,也感到了黃昏。”“不知為什么債昏使我這樣憂傷,黃昏里總有什么在死亡。”(《春天》)詩人對黃昏的感知正如吉普賽人所感一樣,使人強烈體會到“黃昏”意味著什么,黃昏意味著生命的盡頭,即死亡。正如海德格爾所說的,每個人都有無法選擇地被“拋”在這個世界上,也都無法避免地走向死亡,人的生命有限,人的存在有時間性。在駱一禾這里“對黃昏易逝的感受包含著人對時間的覺察,是生之春天的感受,活力的衰退概與時間敏感的喪失共在。”(《春天》)人必然面對“一面是巨大的死”,“一面是弱者的生”。這是人生無法逃避的現實。人存在的意義何在?在駱一禾的生命觀里,詩人并不畏瞑死亡,他宣揚的是對生命過程的展示,而不是對死亡終結的追尋。詩人說“我不愿我的河流上,飄滿墓碑俄的心是樸素的俄的心不想占用土地”雖然死生由命,但既活在世上就應該“抱樸見素,將活生命的力量,播釋于人與人之間,發揮到它的極致。”(《水上的弦子》)在駱一禾的詩歌里,“黃昏”意象不僅僅是表現一種友情別離時的悲傷與留戀。《黃昏(四)》是詩人寫給故友趙士仁的悼念之作。詩人超越了古人在黃昏中表達的惜別悲傷之情,而轉化為對個體生命的思考。詩人把黃昏意象上升到了一種對生命的體認。面對生命的易逝,我們只能慨嘆,而詩人卻表現出另一種人生態度,黃昏并不可怕。“這黃昏把握的憂傷磨得有些燦爛了/這黃昏為女兒們鋪下了一條綠石子的河/這黃昏讓我們燒著了/紅月亮/流著太陽的血紅月亮把山頂舉起來”《世界的血?大黃昏》。詩人面對黃昏,面對易逝的生命,并未表現出悲傷與無奈,而在“黃昏”中看見了燦爛的生命之火,猶如“綠色的五月”。在《黃昏(二)》中,詩人對黃昏有著獨特的體驗,執著地對有限生命充滿熱愛,雖然有時仍能感到“人心的善變使我感到孤獨”但是詩人卻仍感受到“大黃昏有一支愛人的歌曲/在你身后響著熱愛生命/并且質樸無畏”,堅信“一個人絕不是只有一個靈魂”,在詩人對生命充滿熱愛的同時,卻更加強化了詩人孤獨的生命意識。面對黃昏,面對易逝的生命,詩人進一步叩問生命的真諦。《落日》一詩也是表達的 是詩人面對黃昏落日時,對個體生命的思考。詩人更深層次領悟到了,個體死亡的同時又轉化為另一種生命。“一種語言未及消失便被另一種新語淹沒/一種死亡未及死亡便已脫胎”。詩人開始了對生命本身的超越,從而對生命的終極價值的追尋。
三、“水”意象――生命之泉的書寫
在駱一禾的詩歌中,除了“黃昏”,“水”也是駱一禾在精神上不可重復模仿的意象。在他的詩歌中能追索到“水”的原型意象。中國古代哲學家借“水”來表達深邃哲理,特別是道家學派。在道家思想始祖老子那里,也多次提到水、江河、川谷、澹、汜等水意象。老子十分欣賞水的品質,他看見水具有柔弱、謙恭、善利萬物不與之相爭等的特質。最重要的縣老子認為水是接近于生萬物的“道”,因道本無,而水有形,故近于道。《管子?水地篇》“故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也”尤其指出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也是水所生:“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可見水是生命的起源。由于水被看成是生命的起源,因此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了許多贊美、描寫水神的文字,諸如《山海經》中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神話傳說,屈原的《湘君》、《湘夫人》,曹植筆下的《洛神賦》等,表達出先民對水神崇拜的原型意象。在駱一禾的詩歌里,我們也可以追尋到“水”的原型意象,他不僅復寫,同時也加深了對“水”的獨特的認識。在他筆下,水已經不再是異己的沒有生命的自然之物,而是外化為一汪生氣盎然、靈性四溢的生命之水。詩人正是沿著它走進了中國精神的發源地深處。在《河的傳說》一詩里,詩人抒寫中國的精神發源地――黃河,尋找到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淵源,因為河流的存在,“我們在這里渡過了五千年的晝夜”,河流是“作為世代的見證和希望”,它在沙漠上播種道路,在日子里播種春天,使“我們蘊積著哀愁一樣廣闊的生命力”。在詩人筆下,“水”意象象征著綿延不斷的,柔軟的生命力,“水呵/這個悲傷的故事/飄著輕盈的氣息雕不會讓季節生銹/水滿含著化凍的香味/一直含到冬天以化/水是清徹的冰是多么清徹啊”。(《水(一)》)“水”充滿著輕盈的流動的生命力,但同時又給人無限的感傷,水帶來的歡樂已成為人間的慷慨,但偶爾也會給人間帶來不幸。而“水”始終被詩人所贊美所欣賞,“沒有誰/能像水那樣原生琊是無辜是贊美是人中之人是贊美/我們的生活/都是磨洗過的/那傾覆的車轍畫在我的臉上俄的眼睛是你為我忍著的兩只清水/我用它盛起我的身體”。(《水(二)》)長期生長在海邊的哲人泰勒斯說“水是最好的。水是最好的!”在駱一禾這里,“水”不僅僅是詩人的寫作素材,已成為詩人創作的靈感,被視為生命的血液。正如詩人所說“有一種春天似的東西浸潤我的樹根”“生命中這些永不復回的東西,吸人感情,成為血液中的水。”詩人所寫的“是一些水的斷想”。(《春天》)在駱一禾這里,寫詩的過程,猶如生命的過程,在詩里包含著對生命的追問、感情、恐懼、疑惑以及幻想。詩人在詩歌里是對生命的全過程體驗與感想,“你我都是活生命,且活直覺和活感覺,具把握現在之感情,你我之所思所行,使在構成新經驗與活精神。”對詩人來說詩也就成了“生命的損耗”,“每寫一次,就在燃燒一次自己”就像水一樣,越來越少。
駱一禾不僅寫雨、河流,還形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大海情結。寫下了《樸素:語言和海》,在這首詩里,大海也是生命的象征,大海是“流動著的大生命”,雖不如水的沉靜與柔和,但大海體現出另一種生命形態,洶涌、彭湃、激烈,還有《觀海》、長詩《大海》等諸多文本,它們的寫作目的無疑都是指向詩人溯回本源的精神,又有著與水的尋求精神同構的文化意義。在西方現代詩人艾略特的《荒原》里“水”的意象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然而在駱一禾的詩里卻與之相反,水就是生命!
篇5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
蒙蒙細雨灑落在長安的大街上,這輕柔細潤如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提醒著人們:春天來了。當你放眼向郊外遠望的時候,到處是一片片新綠,當你興沖沖地趕到近前,想要好好觀賞一番時,那綠色卻反而消失不見了――草兒雖然開始返青了,但畢竟還太小、太嫩呢。這正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時節,遠勝過那煙柳滿城的皇都晚春!
解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詩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緊承首句,寫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青,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點出了全詩的主題。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這首小詩,詩人只用簡樸的文字,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
【詩作二】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的寂靜、空曠,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直沖云霄,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了萬里晴空。
解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因王叔文案被貶朗州后所作。
自宋玉于《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傳統秋詞的凄涼情調,贊美了秋天開闊明麗的景象,反映出了詩人樂觀的情緒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從自古詩家詞人逢秋而悲落筆,道出了詩人們對于秋天的悲涼心緒,傾訴悲涼寂寞之感。一個“悲”字寫盡歷代詩家詞人逢秋之心境,為下文詩人寫出與眾不同之筆作了鋪墊。
第二句,詩人直率坦言,喻“秋日勝春朝”,一個“春”字富有朝氣,充滿生機與活力,恰與前句的“寂寥”形成鮮明比照,反映出詩人不因秋景之衰而氣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順而自餒,是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為背景,用“一鶴”振翅沖破云霄,翱翔天空來托物言志,借鶴而寫自己離開“樊籠”復返自然,擺脫羈絆的欣喜之情。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進行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令人精神爽朗,耳目為之一新。這是一只多么灑脫自在,奮發向上的鶴啊!
尾句,那凌云的鶴,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飛上了云霄,展示了詩人“鯤鵬展翅九萬里”的遠大志向。詩人以“鶴”自喻,視“鶴”為不屈的化身,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尋味。一個“排”字,使詩人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活力,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篇6
常熟市董浜中心小學三(1)班 朱佳怡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每當我想起王安石這贊美江南的詩句,就為自己是個江南人感到自豪,而江南最美的就是春天。 【首段便勾起了大家對江南的向往】
江南的春天實在是美呀!你看,粉紅的桃花像小朋友的笑臉,柳條在微風的吹拂下隨風飄蕩,像一個個小姑娘在翩翩起舞。當然,大家最喜歡的還是那生機勃勃的田野了。
篇7
1、通過以"尋覓春天"為主題的暢談,和春天對話,體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豐富學生的積累。
2、通過收集、吟誦、描畫、感悟等這一系列活動,創造"春"的兒童詩。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3、引導學生感悟春的含意,讓學生更加熱愛春天。激勵少年積極進取,煥發活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春的特點,創作童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感受春美
導入:春天是美麗的。春天,一個富有生命與希冀、充滿夢幻與成長的季節,它總是盡情展示著勃勃的生機,讓我們感到幸福與歡悅。
1、一提到"春",你有什么感覺?
(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幅溫風拂絮、陽光明媚、百花爭艷的美好畫卷。)
(一提到"春",我就會感受到無限的活力和無窮的生命力。)
所以,許多畫家、散文家、詩人都會用他們傳神的筆,去描繪春天的景象。
二、配樂吟詩 尋覓春美
1、吟誦──滿園春色關不住,:
古往今來,人們向往春天,描繪春天,歌唱春天,贊美春天的詩詞歌賦,美詞雅語不可勝數,真可謂"滿園春色關不住,枝枝紅杏出墻來。"春天是什么?春天是怎樣的多姿多彩呢?
(1)請同學們快速匯報"春"是怎么來的詩句。
(春是杜甫感受到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春是崔護看到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春是白居易眼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是僧志南詩中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含楊柳風。")
(春是賀知章筆下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是啊,讀到有關春的詩句,總讓我們向往,總讓我們激動,總讓我們感到美好,下面,讓我們深情地吟誦起來,讓美麗的
春光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2)逐個展示有關春風、春雨、春草、春花、春柳、春山、春水等詩與詞。配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不同情感表達、吟誦。
看來,尋找春天的過程就是積累、豐富的過程,春天能在詩人筆下生輝,我相信,她也會在我們心里多姿多彩,讓我們繼續尋找吧。
三、描畫春景 歌頌春美
描畫──萬紫千紅總是春:
(1)同學們,在詩人的筆下,春是秀美的、雅致的。仿佛一伸手,便可觸摸到她濕潤的發梢,感受到她溫暖的呼吸。春天是怎么來的?春天在哪里呀?每小組成為一個智囊團,用自己的彩筆描繪大自然中的春天,讓我們的筆下"萬紫千紅總是春!"
2)矯正畫面,評出最佳的"春"的畫面。
看來,春天是同學們畫出來的,春天是同學們評出來的。
讓我們動用視覺、聽覺、嗅覺感受畫中"春"的信息。
請用"春天是(怎么)來的?它來到了(哪)?(那)成了!"句式把你真切的體會,用兒童詩的表達形式描繪出來。
例如:春天是太陽公公曬出來的。太陽公公來到田野里,莊稼探出了頭。田野成了色的天堂!
匯報:(春天是北飛的大雁喊出來的。大雁一路飛,一路喊。它喊醒了蛙民,喚醒了熊族。處處成了動物們的練功所!)
(春天是風姑娘吹出來的。她來到小溪邊,溪水跳起了奔跑舞,唱起了歡快歌。山間成了溪水的舞臺!)
(春天是春雨淋出來的。春雨來到公園里,淋紅了桃花,淋粉了杏花,淋白了梨花……整個公園成了多彩的世界!)
(春天是朱自清爺爺寫出來的。他來到了課本上,滋潤了我們的心田,成了同學們最佳的營養品。)
(春天是同學們讀出來的。同學們來到學校,書聲瑯瑯,歌聲一片。校園成了開心的樂園!
……
同學們說得好,讓春色裝滿你的眼,讓春風染綠你的思緒,然后,把春天采回來,放在你的案頭枕邊……
四、春天如畫啟迪人生
1、感悟──一年之計在于春。
(1)從自然界的春天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感受到深刻的含意。)
春天是怎么來的?春天在哪里呀?春天是同學們長出來的,春天在同學們的心中。當你沐浴在春天的陽光里,一定有很多感悟。"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少年。"正處于人生之春的你們,有怎樣的感想呢?
(除了大自然的春天,還有人生的春天,學習的春天,事業的春天,祖國的春天……)
2、請同學們自寫,小組交流表達自己的感悟:
(面對春天,我多么想說:風雨算什么……
我們要抓緊大好春光,抓緊生命的春天……
我們要積極進取,努力學習,創造美好生活……
我們要把握好這人生之春,讓信念長成一棵粗壯的樹……
我們從春天出發,向著太陽,向著未來,放飛我們的理想和希望……)
春天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積極進取、創造美好生活。)
篇8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興趣是學習之母。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鉆得進去;鉆進去,才會學深學透。語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那么,怎樣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以為,關鍵在于教師的激興藝術。這里我談談激興中定調的藝術。
懂音樂的人都知道唱歌奏曲前要選定調子,調子定得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表演的藝術效果。定調準確,既可引起聽眾的興趣,也為后面的表演打好基礎,教學也是如此。
(一)聯系實際,引發共鳴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數題材與學生有共鳴之處,能使他們觸景生情,聯系自身實際,對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我在教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首先不說課目,合書講到:少年時代是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對于人的一生有著長期的、深遠的影響。因此,少年時代的許多事情是難以忘懷的,往往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后回憶起來仍歷歷在目。同學們有沒有這方面的體會?經這一問,課堂陡地熱鬧開了,紛紛回答。學生聯系實際回憶兒時的生活情景,引起思維的興趣,激發了共鳴。我趁機話鋒一轉,言歸正傳:正因為每個人都有有趣的童年,所以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1926年以《舊事重提》的總名寫了一組回憶少年時代生活的文集,《朝花夕拾》,意即年老時才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這節課要講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朝花夕拾》中選的。學生們會意地笑了,明白了我之所以提問的用意,一個個情緒都很高昂,后面的課堂教學一直很順利。
篇9
秋天,到處都是金黃色的,到處都有人們的歡笑和汗水,到處都有豐收的現象。蘋果樹上一個個害羞得臉通紅的蘋果被人們摘下;一個個笑得裂開了嘴的玉米被人們掰下;一顆顆吃飽的,有著大肚子的花生被人們從地下刨了出來;昔日里綠油油的草地也變成一片片黃色的土地了。這是不是秋姑娘來到的景象哪
秋天,是孩子們喜愛的季節。孩子們從薄薄的夏裝換上了各式各樣美麗的線衣,拿著一只只風箏到那寬闊的田野里去放風箏,看著那些美麗的風箏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舞著,孩子們的那顆美麗而又天真的童心也跟著飛了起來,沒有約束,沒有管教沒有繁重的作業,那真是孩子們向往的世界啊
在這金色的秋天里,我想起了一些偉大的詩人贊美秋天的詩句,詩人杜牧筆下的秋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劉禹錫也曾贊美過秋天,他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的確很迷人,要不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大詩人贊美秋天哪
篇10
A:你,不缺乏感動
B:冬雪,夏花,和春天里萌動的柳意
A:你,不缺乏贊美
B:風雨,日月,還有閃電甘霖之后的虹霓
合:我的母校,我視若手足的同窗
A:這里,有我沉默的心弦
B:這里,有我紛飛的思緒
A:這里有我的詩,我的笑,我的原實的輕揚的感觸。
B:這里有我的歌,我的樂,我的厚實的沉甸的收獲。
A:愛你,所以滿心感恩,為你的雨露,為你的光明
B:愛你,所以滿懷詩情,為你的胸懷,為你的笑意
A:感恩的盡頭,正是詩的初頁
B:感恩的表白,正是歌的飛躍
A:春天的詩行且讓它在冬風中芳菲!
B:春天的文頁且讓它在冬風中飄曳!
合:讓我們用真摯的情感愛我校園
讓我們用真摯的行動愛我們的家
——學校"愛我校園,愛我家"主題演講比賽現在開始!
閉幕詞:
A:母校,你致密我的情感,你醇原我的感動
B:你播下幸福與愛的渴望,在年輕的天空中放飛夢的鴻雁
A:我雖是過客,但血管里有你的呼吸,心跳里有你的步履
B:我雖是鴻雁,但羽翎間有你的氣息,翼翅下有你的囑托
A:時間的倒影也許會抹去你對我的記憶
B:但與你共渡的歲月,將一次次加深那心底最深的鑲刻
A:愛你,有時并不需要言語,文明的行為,是最好的詮釋
B:愛你,有時并不需要表達,優異的成績,是最好的慰籍
A:是這愛成為生活的原素
B:是這愛成為學習的旋律
A:你,將恒久地為我們點亮教室里通明的燈火
B:你,將亙古地為我們升起那信仰的大旗
A:有你的支撐,我們才覺得生活的更加踏實
B:有你的扶愛,我們才覺得騰飛的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