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之下柴靜范文
時間:2023-03-18 12:12: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蒼穹之下柴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天氣狀況的一天天惡化,霧霾,這個詞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直到前一段時間已離開央視的主持人柴靜歷時三年時間,精心制作的紀錄片《蒼穹之下》在網絡上的瘋傳,大家才真正意識到霧霾離我們有多近,對我們的生活有多少影響,我們對它有多不了解。本文簡單分析了霧霾的成因及其對環境和身體的影響,以及如何治理進行初步的研究探索。
關鍵詞:霧霾;原因;危害;治理
正文:
隨著天氣狀況的一天天惡化,霧霾,這個詞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直到前一段時間已離開央視的主持人柴靜歷時三年時間,精心制作的紀錄片《蒼穹之下》在網絡上的瘋傳,大家才真正意識到霧霾離我們有多近,對我們的生活有多少影響,我們對它有多不了解。本文簡單分析了霧霾的成因及其對環境和身體的影響,以及如何治理進行初步的研究探索。
一、霧霾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霧、霾、霧霾天氣。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于秋冬季節,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
霾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它也能使大氣渾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
霧霾天氣是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霧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霧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1]。
其次霧霾天氣是如何形成的。
在霧霾的形成過程中,由于大氣湍流較小,顆粒物污染物不易擴散,容易造成或加重空氣污染。同時,在合適的層結條件和氣象條件下,顆粒污染物可成為霧的凝結核,促進霧的發展。當霧的發展進入穩定期時,層結穩定的大氣顆粒物不易擴散,堆積在邊界層近地區,經過一定的時間的積累造成顆粒物濃度嚴重超標,出現霧霾交織的嚴重污染天氣。當大氣邊界層層結變成不穩定層結時,湍流運動明顯增強。即大氣的水平和垂直擴散能力顯著提高,霧逐漸消散,霾顆粒隨之擴散,稀釋。因此,霧霾天氣形成的條件為:大氣形成逆溫層,大氣層結穩定,微分或靜風[2]。
所以我國霧霾天氣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因為中東部地區冷空氣勢力較弱,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風力較小,大氣層結構穩定,有些地區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發的影響,使得近地面空氣的相對濕度越來越大,卻極少降雨,因此在這種穩定的天氣形勢下,空氣中的污染物無論在水平還是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擴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氣的淺層積聚,從而導致污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而人為因素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巨大。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位居世界第一,工業煙粉塵排放量遠超出環境承載能力。并且冬季取暖的北方大部分地區燃煤量大幅增加,導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急劇上升。二是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氣環流及大氣化學的雙重作用,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明顯,相鄰城市間交叉污染現象尤為突出。三是汽車尾氣污染問題更加突出。汽車尾氣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鉛、苯并芘等,這些污染物不僅污染環境,對人體也有巨大傷害。
二、霧霾的危害與自我保護。
首先霧霾對我們生產生活有哪些危害。
1、影響身體健康。由于霧霾中的大氣氣溶膠大部分均可被人體呼吸道吸入,容易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癥,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癌癥。
2、影響心理健康。霧霾天氣容易讓人產生悲觀情緒,如不及時調節,很容易失控。
3、影響交通安全。出現霧霾天氣時,室外能見度低,污染持續,交通阻塞,事故頻發[3]。
其次面對霧霾天氣我們該如何自我保護。
1、早晚不要開窗通風,最好等太陽出來再開窗通風。
2、最好不出門或晨練。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年老體弱者或是少年兒童,不宜在霧天出門,更不宜在霧天晨練,以免發生危險;如果一定要外出可以戴上口罩,口罩最好是棉質口罩,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粉塵顆粒進入體內。外出歸來,應及時清洗面部及的肌膚。
3、由于冬季霧霾多、日照少,紫外線照射不足,人體內維生素生成不足,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等現象,因此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
4、霧霾天氣的飲食宜選擇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不僅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起到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的作用。
三、霧霾如何治理。
1、加強環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加強環保立法,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環保部門和企業執行力度,杜絕環保部門的不作為。而完善法律制度是解決包括霧霾在內的大氣污染的根本途徑。
2、調整能源消耗產業結構。我國能源消耗主要是冶金、建材、火力發電、石油煉化、化工、重型裝備制造等。因此工業廢氣排放是形成霧霾的主要源頭。因此國家要加大對工業部門的監管力度,在保證經濟高效快速發展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大對燃料燃燒廢氣的加工和處理,盡可能使用清潔能源。
3、改變工業布局。我國的重化工業主要集中在華北和東北地區。而且中小鋼鐵企業數量多,能源消耗高。所以,必須優化鋼鐵工業布局,關閉一些小型鋼鐵企業,減少華北和東北地區的鋼鐵產能,從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燒和使用,減少空氣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減輕霧霾對城市和人體的影響。
4、擴大城市綠地面積。擴建綠地是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市中建立一些城市公園,既可以美化環境,也可以為百姓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在城市還可以建設大型環形綠化帶與之呼應,形成完整的城市綠化格局。
5、創建節能低碳社會。積極推廣太陽能計劃,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對安裝者給予一定的獎勵。而且中國還是一個海岸線頗長的國家,可以充分利用海上風能發電來節約能源。
6、汽車廢氣也是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可以安裝汽車尾氣凈化裝置。人們出門時能步行盡量步行,也可以使用清潔能源交通工具進行替代,或者乘坐公共汽車或是地鐵出行。
結束語:
治理霧霾,讓城市的空氣更加清新,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雖然防治大氣污染是一個復雜的綜合課題,但有政府有效應對,企業積極擔當,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還給我們一個APEC藍天空的時刻,正向我們裊裊走來,那一天不會離我們太遠。
參考文獻: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篇2
關鍵詞:初中化學;質疑討論;合作探究;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8-005-001
初中化學是對基礎化學的學習,內容相對較少,而且很多知識是通過實驗獲得的;但是,我們的化學學習是為了學生深層次學習奠定基礎的。因此,我們在強調學生能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能夠合作探究,形成自己化學學習和研究的興趣,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基。
一、合作探究的意義探討
隨著課改理念深入與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我們的課堂教學多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獲得化學知識的認知和化學規律的掌握。但是,一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認為知識比較少,內容相對簡單,于是一些知識還是重視講授,只是點綴一些課堂學生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真正動手實踐和思考反思的過程。這樣的課堂也有互動,教學過程中也有討論,甚至還討論熱鬧,但是沒有讓學生自己動手檢驗自己的觀點,沒有討論的深度與質量。
我們要組織和引導學生能學會學,需要讓他們學會合作探究,如觀察和實驗能力,會去調查、收集分析資料、會討論辯論。能夠對一些化學問題提出質疑、進行猜想與假設,制定探究計劃,進行創新實驗,能夠科學反思與評價,獲得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如在《開啟化學之門》的學習中,讓學生通過教學中化學與社會的關系的例子的閱讀,思考為什么要學化學,如何學好化學。思考如現代科學的發展,提供給人類更多的新物質,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但是這些化學知識的應用還會出現哪些問題,可以從農作物質量和品質的下降,土壤和水質以及農林生態的破壞的角度思考,農業化學藥劑對生活生存質量的副作用。發現碳酸氫銨的分解的奧秘的同時,會想到試管口冒出刺激性氣味的白汽會是什么樣的化學成分,有什么樣的危害性,怎樣降低其危害性。如此,他們就會知道如何學習和研究化學,提高他們化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會質疑,會思考,會創新發現。
二、合作探究教學和活動的開展
合作探究學習,需要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自主實驗。這樣,他們不僅能夠提高化學知識的認識、有效開展化學實驗,更能聯系生活思考如何合理運用和使用化學規律。那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調動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學習呢?
1.提出問題,讓他們學會合作探究提升
我們的互動課堂是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多維多向的互動,互動的展開離不開合理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要能提出一些問題,并圍繞關鍵或者核心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實驗、討論,從而在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和合作學習中尋求多渠道解決問題的方案,揭示化學現象,獲得化學規律的掌握。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學習中,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二氧化碳是什么樣的一種氣體,我們怎么看待這一氣體?這樣的問題提出之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的內容,學生能夠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也能知道如何鑒別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的使用問題需要學生在合作探究、談論中認識清楚。
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和利弊以及處理合理控制二氧化碳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柴靜的《蒼穹之下》,讓學生感受二氧化碳的危害,探討面對二氧化碳的肆虐,我們中學生應該如何面對和積極行動。在二氧化碳的反應實驗中,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讓他們思考如何創新這一化學實驗。讓他們自己嘗試一些二氧化碳的趣味實驗,如“瓶吞雞蛋”――如何將一只雞蛋放入瓶口比其稍小的廣口瓶中,探討實驗原理和可行性。如此,我們提出一些能夠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和思考以及實驗。讓他們在合作和實踐中獲得化學知識的掌握與化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當然,我們提出問題讓學生們思考和解決,需要設計合理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思考、合作探討,進行一些實驗探究。適時點撥,有效誘導,將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緊密結合,讓學生能學會學。
2.學會提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力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只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形成問題,在相關內容預習中有疑問,才能在課堂學生中有針對性。因此,我們的化學教學還要教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合作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案。如《金屬與礦物》一章學習中,一些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對有距離,要以大量課外資料為基礎。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先讓學生個人自學,在學習中找出自己學習的問題,如在《鐵的冶煉合金》這一節中,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大致感受工業上鐵的冶煉原理,但是有學生會提出電解的方式直接分解中金屬Fe的活動性不是很強,怎么有效分解?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會不會有誤差,如何解決實際應用與理論計算之間的差異問題,讓他們一致起來?這里,我們鼓勵學生們將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自主實驗來解決,讓他們自己去實驗解釋、合作評價結果,通過班級討論來進行探究,從而在深層次上進行學習。當然,我們在教學中要將演示性實驗改變成探究性實驗,鼓勵學生們課后進行一些比較繁瑣的實驗,培養他們化學學習的素養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