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的意思范文
時間:2023-03-23 17:46: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驕傲的意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從十九世紀開始,許多文學家和文學評論家對簡•奧斯丁推崇備至,瓦爾特•司各特、喬治•艾略特、弗吉尼亞•伍爾芙等人都對奧斯丁的作品贊賞不已。筆者對其小說中不同人物接受的形形的教育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全面深刻地反映出十八世紀英國教育的狀況。
一、十八世紀英國教育制度及體系
在奧斯丁生活的年代,學校完全由私人和教會興辦。但奧斯丁筆下的“上流社會”的孩子們卻不會選擇這樣的學校,對于他們來說,最時髦的方式就是請個家庭(女)教師。《愛瑪》(此后簡稱《愛》)中的伍德豪斯先生和《曼斯菲爾德莊園》(后簡稱《曼》)中的貝特侖先生都為自己的女兒們聘請了家庭女教師。許多有錢人家選擇把家中的男孩送去家庭教師那兒。在《理智與情感》(后簡稱《理》)中,愛德華從小被父親送去普拉特先生那兒接受教育。大點的女孩通常被送到寄宿學校,如《勸導》(此后簡稱《勸》)中的安妮;或被送去私立學校,《愛》中的哈麗埃特就被送到了高達德太太開辦的學校。
在中等教育方面,英國已有了文法學校和公學,兩類學校都以升入牛津、劍橋大學為目標。它們都是寄宿學校,收費昂貴,往往只有富家子弟才能就讀此類學校。這些學校在教學上崇尚古典文學和古典學科,為大學學習打好基礎。《曼》中的埃德蒙就讀于著名的伊登公學。
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素來是英國的驕傲,資產階級革命之前,被視為貴族學生的天堂,革命爆發后,資產階級子弟也能入讀大學。然大學并非是以技能培養為目標的。簡的哥哥們向她描述了許多有關大學生活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大多都反映在她對《諾桑覺寺》的約翰•索普的描述中:此人是典型的牛津造就的“呆子”,他所追求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為了在別人面前顯得神氣和闊氣,他什么都可以編造,而此類人在牛津劍橋學生中占到了絕大部分。
二、簡•奧斯丁及其家人所接受的教育
簡的父親喬治•奧斯丁小時候被其叔叔送到湯布里奇學校學習,其后獲得牛津圣約翰學院的獎學金。畢業后在牛津大學擔任圣職,后成為第二教區的教區長。作為一名學識淵博的牧師,他的收入相當微薄(年收入約為500至600英鎊),靠輔導有錢人家的子弟來貼補家用。簡的哥哥詹姆斯和亨利都曾進入牛津學習。
簡早年曾陪伴姐姐卡桑德拉來到考利夫人處學習。夫人過世后,她們被送往雷丁修道院學習。簡11歲時,她的學校學習生涯結束了。家庭的優良條件和讀書環境為她自學創造了條件,培養了她的寫作興趣。她在家接受父親和哥哥們的教育,他們培養簡對文學的超凡品味。在少女時期,簡廣泛地閱讀了十八世紀小說。簡及其家人所接受的教育對她的創作影響極大。
三、教育與社會各方面:女性、資產階級、教會
(一) 教育與女性
十八世紀末,教育學家們開始研究一些對女性教育有著重要意義的普遍主題。十八世紀著名作家瑪利亞•埃奇沃思在她《給文學女性的信》中詳細闡述了女性教育問題。她不僅把女性教育看做是女性權力的勝利,更是對女性判斷力的啟蒙、理解力的培養,教會她們獨立地去支配自己的時間。簡•奧斯丁小說中大部分的女主角都屬于此類女性,如愛瑪天資聰穎并接受了良好教育;她舉止得體,但有點自命不凡,與其他平凡女孩不同的是,愛瑪有著自己的判斷和想法。與愛瑪有著相似的家庭和教育背景的是《傲慢與偏見》(此后簡稱《傲》)中的伊麗莎白和《勸》中的安妮。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只有少數家庭條件優越的女性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對未來的母親們來說,應該讓她們接受實用的教育。顯然,這種要求十分符合逐漸壯大的資產階級和下層社會的家庭需要。在實踐中,雖然當時人們廣泛指責寄宿學校教育,但許多資產階級家長還是選擇把女兒們送到此類學校。管理得當的學校能教給女孩們一些技能,讓她們長大之后既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母親,也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女教師。奧斯丁當時就讀的著名的雷丁修道院學校就開設了法語、拉丁語、希臘語、歷史、文學和地理等學科。但此類學校大多規模較小,且多為私立學校或家族辦學。《愛》中提到了高達德太太開辦的一所此類學校:“高達德太太是位女校長……她的學校是一所真正的、正派的老式寄宿學校,在這兒,合理數量的才藝以合理的價格出售;姑娘們送到這兒來,免得在家里礙手礙腳,在這兒,可以在短時期內受到一點兒教育,而沒有在回家時變成學究的危險。”\[1\](23)
人們普遍接受的一種觀點是女性應該接受為受雇而作準備的訓練,以期具備與母親角色最相配的能力――教育孩子。如果一位來自資產階級家庭的女性由于家庭變故或其他原因而無法維持生計時,她可以通過作家庭女教師來養活自己。有錢人家通常給女兒聘請家庭女教師在家指導。十八世紀末,一些教育學家呼吁為將成為家庭女教師的年輕女性創辦女子學院,為她們提供一條能養活自己的方法,成為合格的女教師。在《愛》中,奧斯丁提到簡•費爾法克斯小姐時說道:“她(簡)從她父親那里繼承到幾百英鎊遺產,要靠這筆錢獨立生活是不可能的……給她受教育就等于給她提供日后維持體面生活的條件……(她)已經受到了卓越的教育……她的心靈和智力已經受到了訓練和陶冶,獲益匪淺……到了十八九歲,如果說這樣小的年紀就有資格照料孩子,那她已經是完全能勝任教師的職務了。”\[1\](184)
簡•奧斯丁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紀英國女性教育的生動畫面。盡管女性的教育水平仍然落后于男性,但是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接受教育,這正是社會進步和女性地位提高的一種表現。
(二) 教育與資產階級
自十七世紀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以來,教育和學校體系出現了新的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是資產階級子弟有更多的機會接受各種教育。
資產階級的興起給教育體制帶來了明顯的變化,人們越來越重視實踐性的教育。大量的學校都是由工商業資助的。在這些學校中興起了對語言符號和數學的正統學習,以便學生畢業后在商業活動中記賬,這樣的需求符合了商家和同業公會的要求。當然,這些學校也適度地滿足學生們對新學科的學習要求。商業的繁榮迫切需要開拓新的商業航線,諸如地理和航海這些實踐性的學科廣受歡迎。在《曼》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瑪利亞和朱麗葉嚷道)“親愛的媽媽,你想象得到嗎?表妹連歐洲地圖都拼不到一起……表妹沒聽說過小亞細亞……(我們)會背誦所有的金屬名稱,半金屬名稱,行星的名字,以及杰出的哲學家們的名字……”\[2\](16―17)
自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最能表現出資產階級教育特色的是學校的人文主義色彩,許多拉丁文法學校的課程設置中包含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經典研究等人文學科。十八世紀中葉,商業利益的追求促成了一類新興的學校――新型學院的開辦;其課程安排完全是按照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設計的,包括簿記學,測量學,航海術等。
在奧斯丁的小說中,讀者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在十八世紀英國,一個人所接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他的社會地位;教育與一個人的稟賦和能力無關。
(三) 教育與教會
自中世紀起,歐洲的學校教育就一直在教會的控制之下,而開辦學校的任務劃撥到各個教區。但到了十九世紀,教會被迫把教育事業的特權交還給政府。
自十六世紀以來新教在英國占絕對統治地位。然而從十七世紀末起,英國在宗教和道德教育領域掀起了新教改革運動。雖然改革進行得并不徹底,但它否定教皇和神職人員的特權,使他們逐漸喪失了權威。人們對宗教的熱情也大大降低。
在奧斯丁筆下雖然很少有關于教會學校的直接描寫,但我們可以通過其筆下的牧師形象的生動描繪勾勒出十八世紀教會給教育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人們思想的變化和覺醒。奧斯丁筆下的神職人員是道德世界的產物,是自身經歷的產物,他們也經歷著成長或墮落。奧斯丁的父親和哥哥都擔任過神職工作,因此她對神職人員有著較深刻的了解。在那個年代,許多神職人員未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得他們缺乏應用的社交禮儀和教養,依靠“貴人”得到牧師的職位,想象著該如何享受著怎樣的權利。《傲》中的科林斯先生就是此類神職人員的代表,也是刻畫地最栩栩如生的經典牧師形象之一。“科林斯先生并不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他雖然也受過教育……但是先天的缺陷卻簡直沒有得到什么彌補。他大部分日子是在他那守財奴的文盲父親的教導下度過的。……他看到他的女施主地位頗高,便悉心崇拜,備加尊敬;另方面又自命不凡,自以為當上了教士,該有怎樣怎樣的權力……于是他一身兼有了驕傲自大和謙卑順從的兩重性格。”\[3\](46)
在理性主義的浪潮的沖擊下,受到啟蒙的人們越來越質疑學校所開設的宗教課程,教會對于學校的控制也逐漸變弱,學校成為了資產階級活動的舞臺。
篇2
關鍵詞:富恩特斯 小說 《奧拉》 敘事
后現代主義小說具有意蘊的多重性和多層次性的特點,富恩特斯的中篇小說《奧拉》正是具有這樣的特征,作品用時空交錯的手法敘述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深蘊著對時光、生命和愛情的追問。
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是墨西哥著名的文學家,也是整個西班牙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散文家和小說家之一,多次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于2012年去世。他力圖用自己的作品來發掘并弘揚墨西哥民族的傳統文化,并在小說敘述手法上多有創新。
在許多后現代主義小說中,時間和空間常常顯得錯位離異。在富恩特斯的中篇小說《奧拉》中,正是這種時間的錯位構成了小說的魅力與意蘊。時光中生命像僅上演一次的電影,每一秒鐘都匆匆在屏幕上出現,然后轉瞬消逝得無影無蹤。每一個人都只是面對自己此刻的生命,對于已逝去的時光,只能在記憶里重溫,但卻無法真正親歷,誰也無法親歷自己的過去。而在《奧拉》中,時光中存在的片段像扇面那樣并列地同時展開,就像兩架放映機在同一個屏幕上放映同一部電影的不同片段,這同一部電影的不同片段交疊地映在一起,不同的時光片段匯合在一處,于是,同一個人物不得不面對他的“兩個”妻子——實際上是同一的“兩個”——年老時的和年輕時的;同一個人物也就有可能面對已死亡的自己的回憶錄——以重回年輕的心態整理自己一生的蒼老歲月。
人們都在記憶中重溫過去的時光,在這種重溫中,回憶是隨機的,過去的許多片段當然不可能按發生的先后順序在記憶中逐次展開,而是像碎片一樣隨機地呈現出來。特殊的是,在《奧拉》中,這種重溫不是在記憶中展開的,而是主人公親歷的,也就是說,是超現實的,主人公在不知不覺中親歷了過去的時光碎片。蒙特羅應聘了報紙廣告上的一份工作——幫年老的孔蘇埃塔夫人整理她已亡故丈夫的回憶錄,他被老夫人的年輕美麗的侄女奧拉所吸引,而當他躺在奧拉的床上時,卻又發現在自己身邊的是蒼老干枯的孔蘇埃塔夫人。他在整理回憶錄時又隱隱發現自己似乎就是孔蘇埃塔夫人的早已亡故的丈夫略倫特將軍。主人公在時間的錯位中面對著兩個女人,實際上是處于不同生命時刻的同一的“兩個人”;而在整理將軍手稿的最后,主人公又終于發現自己和已死的將軍也是處于不同生命時刻的同一的“兩個人”。終于,主人公串起了時光的碎片。
在這里有一種同一的對等關系:年老的孔蘇埃塔夫人和年輕的奧拉是同一的;亡故的略倫特將軍和年輕的蒙特羅是同一的。蒙特羅同時面對年老的孔蘇埃塔夫人和年輕的奧拉,這就是他重溫的兩片時光的碎片,一片是過去,一片是現在,錯位地并列在一起,同時出現在他的生活中。此外,蒙特羅和已亡故的將軍都同這一切關聯,蒙特羅在現在中,將軍在回憶錄中,這也是兩片時光的碎片,一片是過去,一片是現在,也是錯位地聯結在一起,蒙特羅整理將軍的回憶錄,也就是一個重回到年輕的人整理自己蒼老的過去。
小說結構是小說作品的組織方式和內部構造,創作者將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等,分別輕重主次,合理勻稱地加以安排和組織,通過一定的體系和連貫性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使其既符合生活規律,又適應特定的文學藝術要求。從小說敘事的時空結構方式來劃分,有時空順序式結構和時空交錯式結構。時空順序式結構,是依照事件進程的自然次序組織情節的時空,推進情節,其時空變換次序是遵循故事、事件發生的先后進行排列。而時空交錯式結構,則打破現實時空的自然順序,將不同時空的場面,按照一定藝術構思的邏輯交叉銜接組合,以此組織情節的發展。在時空表現上,它將現在、過去和未來,將回憶、聯想和想象,將夢境、幻覺和現實組接在一起,造成獨特的敘述格式,從而獲得別具一格的藝術效果。這種結構方式,不僅能表現多層次時空,而且可以表現人物思想、心理、下意識活動,更為重要的是,時空交錯式敘事結構可以使作品以創新的方式揭示出耐人尋味的深厚哲理。
在現實中,一個人只能在正常的時光里生存,年輕的丈夫面對年輕的妻子,年老的夫妻互相面對,而且,一個人永遠只能是在年老時回憶自己的一生歲月。而在《奧拉》中,時光在生命中錯位,一個年輕的人面對著自己的已消逝了的一生。就如同一個人在主演一部戲劇,而這部戲劇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從年輕到年老死亡。
假如上帝把一個人的時光撕碎,再把這些碎片交錯地拼貼后再串在一起,那將給人帶來多少難言的體味與思索。《奧拉》就是這樣做的,作者用魔幻的手法編織作品,就是要體味用寫實的手法所無法體味到的一切,這就是后現代主義手法存在的理由之一。這使我們想起馮尼古特的《五號屠場》,主人公穿梭于過去、現在和未來,甚至多次看到自己的誕生和死亡。
作品用第二人稱敘述,與作品奇異地重溫錯位時光的故事情調相輔相成。應聘整理回憶錄的工作,也就意味著蒙特羅開始了穿越時光碎片的經歷。整個作品就是一串被串起了的時光碎片,而且是錯位地并列在一起。
《奧拉》在景物的描寫中運用了寫實的細膩筆法,這樣給人一種人物經歷的真實感。在細致入微的描寫中渲染了神秘的氣氛。許多語言和場景都使人產生時間的滄桑感。首先是對老夫人在古老的市中心那留下了歲月剝蝕痕跡的樓層的描寫,和老夫人的神態一樣顯得陰沉、隱秘。年輕的奧拉也同樣有令人捉摸不透的一面,而她與老夫人的關系更顯得神秘不可懂。然后,在蒙特羅的夢境描寫中,充滿了時光交錯中的變幻與暗示。最后,在略倫特將軍的舊手稿和舊照片中,蒙特羅終于找到了時間的邏輯與順序。他把年老的略倫特將軍的照片“貼在眼睛上”,“于是你看到了自己,模糊、消逝、忘卻,但卻是你、你、你。”在這里,蒙特羅終于將時光的碎片串起,而讀者也將故事與人物在哲思的把握中串連起來。
篇3
翻開《中國青年》第3期,“吸引和追求”欄一下子攫住了我。“吸引了這里的青年”,一個簡單的陳述句,樸實無華地把北京友誼賓館青年們的思想狀況自然地袒露出來,絲毫沒有強迫人的氣息。
為探索出解釋一切復雜社會現象的真諦,我思考、尋找,但未能免掉滑入世俗的結局,獲得令自已信服的答案。當我讀了這組“真”的小文時,心里不禁涌出這樣一個觀念:是“真經”。我的心漸漸熱了起來,我們青年人是愿意從“真經”中攝取能量的。我愿和北京友誼賓館的青年朋友們一起思考、追求。
湖南常德師范學校 滕祥志
身殘有志事業成
放下手中的《中國青年》(1982年第2期),朱煉君、朱增明、王志衛的形象總是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他們的身體都有殘疾,可一個立志文學并初見成效;一個刻苦鉆研無線電技術為群眾服務;一個苦學外語成績顯著。他們事業上的成功同生理上的殘疾形成鮮明的對照。
乍看起來,這似乎為常人所不解,但仔細體味一下,我們便不難發現,在他們成功的背后是超人十倍、百倍的辛勤勞動。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為一種強烈的理想和事業心所驅使,痛下決心,矢志不諭,知難而進,苦心孤詣地練就了一二過人之處,終于有所作為。他們用事實證明了成敗得失不由天的真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們的短處成就了他們的長處。
在向四化進軍的征途上,我們常常看見一些青年,他們肌體健全,但卻怨天尤人,這些“志殘者”也許能從朱煉君等“病殘者”成功的事例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山東嶗山縣第七中學 玉洋
為我的以往而悔恨
當我正在人生的征途上感到煩悶和苦惱的時候,朱煉君、朱增明、王志衛三位青年百折不撓、與命運搏斗的精神,深深地教育了我,使我從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厭世煩俗的困境中解脫了出來。他們身殘志不殘,在特殊困難面前沒有屈服,用自己艱苦的努力和聰明才智為祖國做出了貢獻。而我,一個身體健全的青年,由于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非但沒有檢查自己的不足,反而怨社會沒有給自己溫暖,意志消沉,精神空虛,得過且過,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相比之下,我感到非常慚愧和內疚。
感謝《中國青年》雜志給了我面向人生搏斗的勇氣,希望貴刊多刊登些有志青年的事跡,以啟迪生活的弱者。
湖北省新洲縣 樂生
高傲而嬌嫩的石榴花
不該凋謝的石榴花凋謝了。(原文載《中國青年》雜志1982年2期)這是因為這朵盛開的石榴花不適應生活的氣候和環境,她沒有堅強的意志把自己生命的根須深深地扎入肥沃的生活大地,去吸收社會的營養。她沒有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生活,而把生活看成是應該適應自己生長的溫室。她畢竟是石榴花,高傲而嬌嫩,因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向前走出咫尺便倒下了,而不是像紅梅那樣,傲風斗雪,昂首挺立,笑迎生命的春天。她的死是輕率的。
浙江省寧波市 孫 妙
“游戲大觀園”真好
過去,我們這個地區的文化生活很貧乏,團委想開展活動,又無從著手。看了你刊今年第一期《游戲大觀園》一文之后,一下子給我們開了竅。根據文章的指導,公社團委于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連搞了三天,有玩的、有聽的、還有看的,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和附近群眾,參加者有一千多人,有一百多人在競賽活動中受獎,再加上公社放電影,簡直熱鬧極了。群眾高興地說:“今年的小江莊象個大城市。”
希望《中國青年》雜志今后多刊登這樣的文章,給我們農村團組織多提供一些開展活動的方法。
篇4
(張歆然,廣元南鷹小學4.5班)
一天,放大鏡與顯微鏡相遇了。
驕傲的放大鏡用輕蔑的眼神看著顯微鏡,說:“切,沒用的東西,我能把很小的東西放大,你能嗎?你根本不配和我在一起!”顯微鏡只用眼神凝視著放大鏡,并沒開口說話,這時放大鏡接著又說:“我能做到的,你卻根本無法做到,你好意思嗎?哼!”顯微鏡終于沉不住氣了,說:“我也很有用呀,而且我也可以把一些細小的東西放大。”
這時走來了一位科學家,放大鏡可高興了,以為他一定會把自已帶回家,不料他卻帶走了顯微鏡,于是它在后面使勁喊:“你為什么不帶走我,這不公平,不公平!”
于是科學家轉過身,說:“怎么不公平,它不但能把很小的東西放大,而且還能看清楚細小的地方。”說完,便走了,只留下放大鏡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兒。
篇5
一天驕傲的小冰棍們趁著家里沒人,悄悄的開了一個小小的會議。一個冰棍說:“咱們天天的呆在冰箱里,多沒意思,不如到外面看看去,怎么樣?”大家都拍手叫好,可選誰去呢?大家都一致推選一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先出去探路。
這個小冰棍十分的驕傲,一路上橫沖直撞,空氣中的水蒸氣都被涼的縮成了團,把路人也給凍的哇哇直叫!他十分得意。
走著走著,他見到了一個火爐,嘴里吐著火,向他微笑。
那個小冰棍想:“這個火爐怎么大禍臨頭了還笑的出來?”
于是他就朝火爐喊到:“老頭子,你不怕我么?小心我凍著你!”
火爐沒說什么,只是笑著。那個小冰棍以為是火爐怕他了,就鹵莽的沖向了火爐。
篇6
1.驕傲的水珠
一張大蒲扇似的荷葉,舒舒服服地躺在水面上。
有一天清晨,荷池里的魚兒一打挺兒,濺起的水花落到了荷葉上,一顆顆水珠在荷葉上滾動,好看極了。有一個孩子歡快地叫著說:“你們快來看喲,,那荷葉托著的水珠多美麗啊!簡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聽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己真的變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對荷葉說:“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給你增添了光輝。人們到這里來,不都是來看我的嗎?”荷葉微笑不語。
太陽升高了,水珠被蒸發了,荷葉上只留下一塊塊泥印。
2.傘的風格
盛夏,烈日炎炎,傘撐開身子,為主人遮住了灼人的陽光。
春秋,細雨綿綿,傘撐開身子,為主人擋住了淋人的雨水。
嚴冬,風雨交加,傘撐開身子,為主人抵御了刺骨的寒風。
但是,一走進屋子,傘卻收攏身子,謙虛地躺在墻角最不惹人注意的地方。
小花貓不解地問:“傘大哥,您做了那么多好事,卻默默無聞,這樣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
篇7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0題;共105分)
1.
(3分)按拼音寫漢字
daì
lǐng
duì
wǔ
huì
sh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6分)選擇正確的讀音或字
孵________小雞(fū
fù)
湊________數(zóu
cóu)
憂愁________(chòu
còu)
差________不多(chā
chà)
汪汪________(wang
wāng)
討厭________(yè
yàn)
3.
(2分)詞語分類。
呵護
悲傷
憂傷
保護
關心
痛苦
愛護
凄慘
疼愛
難過
憂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
(4分)選詞填空
欣賞
觀賞
①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來________桂林的山水。
②李暢同學的作文寫得很好,老師非常________。
羅列
陳列
③博物館里________著許多出土文物。
④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峰________,形態萬千。.
5.
(8分)辨字組詞。
取________
借________
增________
佛________
敢________
錯________
贈________
拂________
6.
(8分)給下列多音字組詞。
沖:chōng________???chòng________
重:chónɡ________???zhònɡ________
給:ɡěi________???jí________
假:jiǎ________???jià________
7.
(5分)修改病句。
①他愉快而高興地告訴我,他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
②遵從他的遺愿捐贈了他的眼睛。
③她的碧眼仍然閃耀著驕傲的光芒。
8.
(5分)用下列詞語造句
①顫動
②塌陷
9.
(5分)改寫句子。
①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改為反問句)
②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感到自豪!”
(改為轉述句)
10.
(5分)讀完課文《永生的眼睛》,從下面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11.
(10分)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
________的心情
________地說
________的話語
________地笑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地唱
________的愿望
________地跑
________的想法
________地看
12.
(5分)修改下邊有毛病的句子。
①他愉快而高興地告訴我,他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
②遵從他的遺愿捐贈了他的眼睛。
③她的碧眼仍然閃耀著驕傲的光芒。
13.
(5分)用下列詞語造句。
①酷愛
②栩栩如生
14.
(4分)寫反義詞。
遵從—________
同意—________
完整—________
給予—________
15.
(5分)看詞義寫出詞語,并選擇一個詞語造句。
①出人意料地突然來到。________
②由不得自己做主,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
③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________
④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________
造句:________
16.
(5分)根據要求寫句子。
①擴寫句子(至少兩處)
手打著拍子。
②縮寫句子。
從琴弦上飄出來的聲音完全破壞了老人平靜的心情。
③給下面句子換一種說法,但不要改變句子的意思。
您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
17.
(5分)用下列的詞語造句。
酷愛:
栩栩如生:
18.
(5分)抄寫詞語。
閃爍
移植
勇敢
19.
(5分)讀課文《永生的眼睛》,說說下列句中引號的作用。
我驚呆了,不明白那些醫生為什么要將母親的角膜給予他人,更不明白父親居然回答“同意”。我痛苦難忍,沖進了自己的房間。
20.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①我不是沖著父親哭喊了嗎?
②多得些知識難道是壞事嗎?
二、閱讀題
(共4題;共30分)
21.
(5分)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22.
(5分)《永生的眼睛》中提到,父親給“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課,是指什么?
23.
(5分)概括課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內容。
24.
(15分)課內閱讀。
“琳達,”爸爸坐到我身邊,平靜地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原來,他和媽媽早已決定死后捐贈器官了。
(1)結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詞語的意思。
莫過于:
(2)父親認為自己的死怎樣才是有意義的?
(3)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想法?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0題;共105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閱讀題
(共4題;共30分)
21-1、
22-1、
23-1、
24-1、
篇8
初中了,我有個朋友和我一起上的初中。兩年未見,她愈加亭亭玉立。她平時多做,并不多言,是同學們的榜樣,可并未有什么真正的朋友。我覺得是這樣。
有一日,她對我說,“你是我唯一的朋友。”這個‘唯一’,一直銘刻我心,卻又不時地傷害著我。她說我是她的朋友,并且是唯一的,唯一,似乎我是她最重要的人。
我們從前相處過,兩年未見,以為很難再相處。因為從小學到初中,一個人的心理變化難免會比較大,或者,心中的隱私,忌諱也多了,不愿再與朋友訴苦什么的,起碼我就是這樣的。
可是,相處下來,我們都發現對方并沒有多大的變化,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因為我們都共同知道,心系著對方,那么在對方的眼里自己的表現就顯得親切,不再陌生,相處也就更加容易。兩年后,還能這樣,的確不容易。
她很了解我,吃飯時,她知道我有什么忌口的,所以我不愛吃什么,她盡管喜歡,也盡量不去吃。我待她也不差,于是我們無話不談,形影不離。
因為生活的平淡,久而久之,我們兩人若是發生了一場矛盾,便會十分在意輸贏,于是只要一鬧起來,便很難停下。我們心里都清楚,因為在意對方,所以在意對方的行為,更在意對自己的所作所為。
因為我們是最好的朋友,所以也成了雙方的競爭對手,在成績上,開始是不分高下的,后來,她漸漸地超越了我,逐漸拉開了咱倆的距離。
所以在我們兩個交談的過程中,往往都是她發言得多,意見多并且獨到,一開始我是佩服并且恭敬的,久而久之我們兩人的關系上就多了一層隔膜,那是她的驕傲。
一個人總會犯錯的,這我清楚,所以我能容忍自己,也能容忍她。可若我懷疑她錯了,她定會煩躁,糾結究竟是我誤會她錯了,還是她真的錯了。然后,我們的矛盾就開始了。
文言文《盲子墜橋》中,“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檐,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墮深淵矣……”這一閱讀題中,學生需答出‘道’的意思。
依她的了解,‘道’的意思是‘到’,通假字。這樣把這個翻譯過來的字放入句子里面,也很貼切合理,讀的通順流暢。可我卻認為,這不是最佳答案。
“有盲子道涸溪”,‘涸溪’是河的意思,所以應該是‘過’即‘過河’最為貼切。可若是‘來到河’似乎有點合理,可卻又美中不足。
我給她解釋清楚,她或許知道自己是錯誤的,可依然和我爭論,定要說我的答案是錯誤的答案,后老師把答案講了出來,她便質疑我是抄的,或者說曾做過這篇閱讀并且知道答案。
因為,我成績從來都在她后面,她比我聰明伶俐,這一次我靈光一閃,把答案想了出來,她會質疑也很正常。
我把我這個想法告訴了她,她的臉色頓然黑色起來,我后知后覺,我不該如此直白地說一句這樣傷害她的話。想來,這話本在我眼中是不傷人的,只因她的驕傲,這話就變成踐踏她驕傲的利劍。
曾經老師也表揚過她的驕傲,因為她做題時可以毫不猶豫,果斷并且正確地把答案寫出來,在那個時候,她的驕傲,是令我自豪的。
我開始嫉妒她。可我知道,不該因這一小事而把她的驕傲抹滅,而與她產生矛盾。
這件事過去后,一次,我又恰好打翻了她的水瓶,以前她應該不會生氣,可因為上次的矛盾,她對我開始有了一絲的怨,于是這次,遇到這樣的事她的怒氣驟然上升。
我向她道歉了,可我是在最不適合的時候道歉的。因為她的水被打翻了之后,雖然生氣,可也免不了淚的流淌,然后,我在她最傷心的時候把這件事我做錯了的事說了出來,并且道歉,當時我言:“沒事吧?一瓶水而已啊,若換做是我……誒,我還是給你道歉吧,對不起啊?”我已經突破了自己的底線,向她道歉了。可這樣的話語,對于她來說,并無多少誠懇包含其中。
她不言,我也不語。我只是待著她那嚶嚶的哭聲漸漸地消失,最后,她說,“原來你了。”
原諒我了。
真好。
之后,她更加驕傲了,可依然是那種美好的,向上的驕傲。她做事做題依然果斷,并且爽快。我佩服她的自信。
篇9
作者:郎?翔(鳳鳴五年級)
放學了,同學們都迅速地跑回了家。月亮姐姐接了太陽公公的班,校園里一片靜悄悄的,這時,五(一)班發出了一陣陣爭吵聲。
只聽黑板驕傲地說:“粉筆老弟,你看我多漂亮啊!同學們每天都注視著我,我教會了他們無窮的知識,我的功勞是最大的。”
粉筆冷笑了一聲說:“你的功勞是很大,但是,也是因為我在你身上裝飾,你才有用武之地,如果沒有我,你將沒有一點價值。”
“可是如果沒有我寬大的身體,你到哪里去畫呢?”黑板不服氣的說道。
“墻上、地上、紙上都可以發揮我的用處。”粉筆反駁到。“到是你,你不能走路,不能活動,沒有我,你天天掛在墻上有什么用?”
黑板也不甘示弱的說道:“沒有你,我照樣可以漂漂亮亮的,同學們那么需要我,一定會拿比你美的東西來裝飾我。”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吵著,從此,他們的關系一刀兩斷,誰也不理誰。
一個星期過去了,黑板每天呆呆的掛在墻上,全身黑乎乎的,一點光彩也沒有,同學們不再注視他,每天一點意思都沒有,忍不住留下了眼淚。再看看粉筆,自從和黑板吵架以后,每天躺在家里,一點精神都沒有,每天腰酸背痛的!生活一點樂趣都沒有。
篇10
不都是要勝利嗎?不屈不撓,百折不回,永不言悔……那么認輸嗎?你也許會問。是啊,現在是一個崇尚自我的年代,驕傲的人比比皆是。然而,在我們被高傲而光彩的詞匯弄昏了頭時,必要的,我們要為自己的傲氣降降溫,要學會認輸。
古人云:“忍依次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蟄居話就是教育我們學會認輸。如果一個人一味的固執,死不認輸,那么他輸掉的一定是自己。比如,區區小事,一個小玩笑,如果開玩笑的人對象是固執分子,著就可能爆發一場令人畏懼的唇舌戰,依次悲慘的事故,一場無休止的斗爭!歸根結底,開玩笑的人沒有責任,因為畢竟他沒有惡意;而被耍者卻要挑起沉重的后果。這劃算嗎?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千古名句之所以流傳至今,正因為它包含著“ 學會認輸”的意思。甘愿認輸,換來的卻可能是重要的線索、答案,其益處難道還不夠多嗎?
因此,我們一定要適時“ 學會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