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牙日范文
時間:2023-03-31 05:56: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際愛牙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領導重視,有組織,有方案,加強對相關人員培訓,保障活動順利開展。
接到上級通知后,院領導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制定宣傳實施方案,組織骨干人員,落實本項工作。
1、加強人員培訓:19日對全院職工及鄉醫進行愛牙日宣傳知識培訓,要求各村鄉醫利用標語,廣播、口頭等進行宣傳。
2、居民健康檔案小組人員,從9月15日起,利用隨訪對重點人群開展愛牙知識健康講座進行宣傳;
3、以兒童為重點,開展健康教育,普及口腔衛生知識。與教育部門積極配合,9月18日組織口腔專業人員,進入學校、托幼機構,以兒童為重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促進。兒童是口腔疾病的敏感和高發人群。這一階段也是獲得口腔衛生知識,建立正確行為方式的關鍵時期,及時、科學進行兒童口腔保健指導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意義重大。專業牙科醫生對兒童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指導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就醫行為并當場演示刷牙的正確方法,動員家長積極帶適齡兒童到醫院自覺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實施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為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水平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引導兒童及家長,保護牙齒,從小做起;
4、9月20日在醫院門口設立咨詢臺,由醫師負責對群眾進行愛牙知識宣傳,散發傳單,接受咨詢,并進行免費義診。力爭做到宣傳全覆蓋;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手段,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和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兒童及中老年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圍。使公眾了解愛牙日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公眾主動參與意識。
二、及時回頭看,總結經驗。收集、整理、保存本次活動的各項資料,及時上報。進行分析資料,找出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以利下次借鑒。
衛生院
全國愛牙日宣傳資料:口腔健康知識
1.乳牙有了洞需要補嗎?
我們從出生六七個月的時候就開始長牙了,到十二三歲的時候乳牙完全替換為恒牙。乳牙的健康是恒牙順利萌出的保證,如果乳牙壞的十分嚴重,會影響乳牙下面的恒牙的發育;如果乳牙過早的脫落,后面的牙齒會向前移動,導致恒牙萌出的間隙不夠,就可能錯位萌出。所以乳牙有了洞也需要補.
2.如何正確的刷牙?
可選用下列任何一種方法,但不要用力過猛,要動作輕柔,反復多次.
豎刷法
方法:就是將刷毛尖端放在牙齦和牙冠交界處,順著牙齒的方向稍微加壓,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同一部位反復多次。
優勢:可以有效控制菌斑,刺激牙齦,使牙齦外型保持正常。
顫動法
方法:將刷毛與牙齒成45度角,使刷毛的一部分進入牙齦與牙面之間的間隙,另一部分深入牙縫內,來回做短距離的顫動。刷咬合面時,刷毛應平放在牙面上,做前后短距離的顫動。每個部位2到3顆牙齒,將牙的內外面都刷干凈。
生理刷牙法
方法:刷毛頂端與牙面接觸,然后向牙齦方向輕輕刷。
3.兒童用成人牙膏可以嗎?
兒童不宜使用成人含氟量較高的牙膏。由于兒童的動手能力比較差,含漱技術尚未完全掌握,若是使用對成人潔牙比較有效含氟量較高的牙膏,造成孩子每天吞咽下過多的氟,是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
4.保護牙齒的最佳時間是什么時候?
健美牙齒最佳年齡牙齒發育取決于兩個階段:
一是從胎兒期2個月到出生,此為乳牙發育期。
二是從出生后到8歲,為恒牙形成期。
5.乳牙遲遲不掉怎么辦?
兒童一般是在6、7歲左右換牙,持續到1213歲才完全完成(20顆乳牙完全換完),但由于存在個體差異,有的會早些,有的會晚些如果超過8歲時,仍未換牙,就需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確認是否是乳牙滯留。
6.那些患牙需要拔除?
應該拔除的患牙有:患有嚴重牙周病的牙,牙齒已經非常松動,經過治療也不能使其再穩固的牙齒;患有嚴重齲壞的牙,牙冠大部分缺失,而且牙根周圍骨質也被破壞,不能再補的牙齒;反復發炎、流膿的殘根;引起反復發炎腫脹的阻生牙;影響正常牙萌出的多生牙、埋藏牙;以及導致病變的牙齒,如含牙囊腫,牙齦瘤等。
7.乳恒牙替換時應注意什么?
(1).當恒牙已經萌出,其上乳牙尚未脫落,應及時請醫生拔除滯留的乳牙,以使恒牙排列整齊。
(2).如果乳牙脫落后多時尚未見相繼恒牙萌出,則需到醫院內拍一張牙片檢查是否是恒牙先天缺失。
8.外力導致的牙齒脫落可以再植嗎?
答案是可以的,牙科醫生可以將牙齒進行再植,如果外傷造成牙齒完全由口腔脫出、就應立即把脫落的牙齒放在杯水或杯牛奶中或用濕毛巾包起來,也可以含在舌下趕緊到醫院進行治療。如果能在30分鐘以內到達醫院,再植的遠期效果很好。
9.如何預防齲病?
(1). 消除致齲因素,搞好口腔衛生,進行有效的刷牙。
(2). 適當應用氟化物提高牙齒抗齲能力。
(3). 應用窩溝封閉劑,隔絕致齲因素對牙齒的侵襲。
10.齲病好發于哪些牙齒?
第一磨牙患齲(蛀牙)率最高。即:6周歲時,上下左右最后面萌出的第一顆大磨牙(六齡牙),可以到牙醫那里做窩溝封閉來有效的預防齲病(蛀牙)的發生。
11.什么是六齡齒?
六齡齒是第一恒磨牙,由于平均萌出年齡為六歲而得名。六齡齒對兒童頜面部的發育很重要,如果早失可使第二恒磨牙向前傾斜移動,造成牙齒排列不齊。六齡齒是恒牙,終生不再替換,應該很好地進行保護。除認真刷牙外,可以在牙科醫生的指導卜選用氟化物和窩溝封閉劑預防齲齒。
12.什么是窩溝封閉?
雙尖牙和磨牙的咀嚼面是凹凸不平的,有一些天然的窩溝和裂隙。牙菌斑很容易在這些堆積而且用刷牙或其它機械性方法是不可能清除干凈的,因此窩溝齲的發生率很高。牙科醫生可以使用窩溝封閉劑來封閉這些窩溝,以防止牙菌斑的堆積,從而可以有效地預防窩溝齲(蛀牙)的發生。
13.洗牙會損傷牙齒嗎
牙菌斑和牙石是引起牙齦發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清除它。用器械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和牙石并將牙面磨光的過程就叫潔牙術或潔治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洗牙。洗牙不會損傷牙齒。
14.補牙為什么越早越好?
因為齲洞經過修補后可以阻止齲病(蛀牙)病變的發展,及早恢復牙齒的功能,保持牙列的完整。若不進行及時治療,病變就會越來越大,從淺齲發展到深齲,對冷熱酸甜等食物刺激敏感;當損傷到達牙髓,引起牙髓炎,此時牙痛會十分嚴重;當病變再進一步發展,會引起根尖炎、根尖周膿腫,甚至頜骨骨髓炎、牙齒脫落缺失。
15.什么是智齒?
下額第三磨牙一般在18-25歲萌出。由于其萌出時間較晚,也常因位置不足而發生萌出位置異常,故通常彼人們稱為阻生牙或智齒。
16.智齒需要拔除嗎?
當智齒指出后,應請專科醫師認真檢查,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早去除病因,如磨改對合牙尖、切除多余的牙齦瓣等,對確實認為沒有保留價值和炎癥反復發作的智齒,應盡早拔除,以防后患。
17.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包含什么?
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包含兩層意思:
①健康檢查,即在沒有口腔疾病或自已沒有感覺到有牙病的情況下,進行的健康檢查,而不是已明確自己有牙病,才去看牙病。
②要求定期、而不是隨意的。定期的時限標準隨年齡而異,通常是:2~12歲兒童每半年檢查一次;12歲以上者,則每年檢查一次。
18.定期口腔健康檢查有什么意義?
①口腔常見疾病(如齲病、牙周疾病等)多屬慢性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人們忽視。因此,通過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
②有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在口腔有表現,常常可通過口腔健康檢查,而發現屬于全身性的疾病。
19.吮手指習慣有什么危害?
吮指的兒童,手指有胼胝及彎曲現象,它可引起前牙開頜,上前牙前突,開唇露齒等危害。
20.吐舌或舔舌習慣有什么危害?
兒童有吐舌或舔舌習慣,可引起前牙開頜幾下頜前突畸形,甚至形成反頜,如果舌同時舔上下前牙,則形成雙牙弓前突。
21.咬唇習慣有什么危害?
情緒不好時出現咬唇動作,日久形成習慣咬上唇,可引起上前牙前突和下頜后縮等癥狀。
22,偏側咀嚼習慣有什么危害?
可導致面部左右兩側發育不對稱,不常咀嚼的一側容易使牙垢、牙石堆積,易發生齲齒和牙周病。
23.咬物習慣有什么危害?
常咬鉛筆和啃指甲,會導致牙齒不齊閉合不嚴的后果。
24.什么是正確的漱口方法?
將漱口水含在嘴里,后牙咬緊,利用唇頰部,也就是腮幫子的肌肉運動,使漱口水通過牙縫,這樣才能達到漱口的作用。
25.剔牙習慣好不好?
有些人養成了一種剔牙習慣,飯后不管牙縫有沒有食物嵌塞,總要剔一遍,這容易使牙齦萎縮,牙根暴露。
26.塞牙最好怎么解決?
我們提倡飯后漱口,實在漱不出來,可以用牙刷刷,或者用手帕、毛巾按在食物所塞的部位輕輕一擦就可以出來,這些都比牙簽優越得多,不會帶來什么損傷。
27.口腔的定義是什么?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參與消化過程,協助發音和言語動作,具有感覺功能,并能輔助呼吸,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從事各項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器官。主要功能有:咀嚼、吸吮、吞咽、言語、感覺、表情、攝取食物、參與呼吸等。口腔功能是在中樞神經的支配下,依靠牙齒、唇、頰、舌、腭等器官,通過有關肌肉的收縮和下頜運動完成的,是咀嚼系統組織器官分工合作的結果。
28.口腔所包含的組織器官有什么?
口腔所包含的組織器官有:唇、牙齒、面頰、腭、牙齦、齒槽骨、上頜骨、下頜骨、舌骨、顴骨、顳頜關節、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及這些器官上的肌肉、神經、血管等。口腔以唇、頰、腭、口底為界,后上方向鼻咽部延續,后下方與口咽相通。除牙齒外,口腔有粘膜覆被,其上皮結構類似皮膚,但在濕潤性、角化程度及附件構成上與皮膚不同。
29.牙齒由哪幾部分組成?
牙釉質 它是牙冠外層的白色半透明的鈣化程度最高的堅硬組織,其硬度僅次于金剛石。
牙本質 它是構成牙齒的主體,位于牙釉質和牙骨質的內層,也是牙髓腔及根管的側壁。
牙骨質 它包繞牙根的外層,較薄,顏色較黃,硬度類似于骨組織,具有不斷新生的特點。
牙 髓 它位于髓腔及根管內,主要由結締組織、血管和神經構成。
篇2
張肇達、吳海燕、郭培、祈剛、馬艷麗、謝峰、MASHA MA等幾十位設計師,約100件左右標志性的、充滿創意的時裝作品,這次的展覽將回顧并總結1993年以來中國當代時裝的20載成長過程,從探索前行、尋找自我到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更期待下一個精彩20年的啟程。
時間:9月5日—9月25日
地點:今日美術館(北京)
9月10日 教師節 獻給師長的花束
青春終將逝去,但記憶永不會消失。在你的記憶中是不是有那么一位師長,曾予你諄諄教導,為你娓娓道來?是不是已經許久沒有和他聯系過?也許一束康乃馨、郁金香或者劍蘭,可以幫你告訴他:他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9月14日 世界清潔地球日 環保=好的生活習慣
由澳大利亞人伊恩·基南發起,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支持下,世界清潔地球日于1993年第一次舉辦。傳統的活動通常是一到兩天的志愿者社區清掃,之后拓展到植樹、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立等,以及一些相關的教育宣傳。環保說來很大,其實只是好的生活小習慣的累積,比如人人都可以在睡覺時關上電源開關,把垃圾分類放入垃圾桶……
9月15日 愛樂匯·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睡美人》
凡是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Russian State Ballet)到過的國家與城市,所有的當地媒體都毫不吝惜大段的溢美之詞。它保留了芭蕾舞歷史的重要傳統,體現了高度的表現藝術和芭蕾舞技巧,且舞臺絢麗、服裝華美……一切都仿佛超越了音樂和舞蹈的界限。
時間:9月15日 19:30
地點:北京展覽館
9月19日 中秋節 不得不說的節日健康問題
在節日說健康的事情似乎有些掃興,但想想昂貴的診療費還是長點心為好。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所有長壽地區的人群的結論來說,健康有三個要點:勞動者、雜食者、樂觀者。所以即便是過節,月餅這種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還是少吃為妙,盡量葷素均衡,粗細糧搭配。然后記得不要宅在家里,難得秋高氣爽,不如陪父母出去走走,或者打幾通電話約幾個朋友去郊游吧。
9月20日 國際愛牙日 健齒小竅門有大用處
生命在于運動,牙齒也需要運動,比如經常做叩齒、鼓漱等動作。健齒和吃也有很大關系,最好是減少甜食的攝取,盡量吃比較天然的食物,而較粗糙、堅硬的食物,要切成小塊再吃。此外,芹菜有“天然牙刷”的美譽,洋蔥、芥末可以抑菌殺菌,奶制品有助于堅固牙齒,綠茶能夠去除口臭,抗酸防蛀牙。
9月23日 秋分 正是瘦身好時節
秋分過后,陣陣秋風帶來不少涼意,也為懶了一夏的臃腫身材帶來了輕盈的信息:這個時候人體代謝加快,瘦身最有效果!瘦身歸根到底,只是消耗和攝入的平衡問題。如果實在管不住自己的嘴,那么就多選擇負熱量食物吧,也就是蔬菜、生果和果仁類食物。最后還是永遠的那句——堅持到底!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聰明的旅行箱收納術
“十一黃金周”馬上就到了,已經安排好了出行計劃?但一想起打包就頭疼?旅行箱收納的基本要則是上輕下重和分類碼放。首先,用防水收納袋放好你的瓶瓶罐罐,當然是迷你裝的。然后把它們和重的鞋子、雨傘、書本等放在最底層。接著,衣物不要疊成一堆,而是卷成圓筒狀,既省空間,也不容易起皺,重的放一層,輕的放在再上一層。最后,把各種充電器和藥品塞到空隙里。重要證件和錢財放哪里?當然是隨身小包了!
9月29日 安迪·沃霍爾經典影像作品展
作為波普藝術大師的安迪·沃霍爾,為人所熟知。但作為電影藝術家的安迪·沃霍爾,對于大部分中國觀眾來說,很是陌生。此次展覽將展出安迪·沃霍爾自己拍攝的10部代表性影片,以及關于這些重要電影作品的拍攝和制作過程的5部專題紀錄片。
時間:9月29日—11月15日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9月29日 久石讓VS約翰·威廉姆斯交響音樂會
日本電影、動漫音樂大師久石讓,美國好萊塢作曲巨匠約翰·威廉姆斯,兩位頂級作曲大師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范燾攜埃克森特(ACCENT)交響樂團呈現,重溫一段段經典回憶。
篇3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小學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教育的背景
一般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在自己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形成獨特的風格與傳統。世界上每一種語言都充滿了文化色彩,語言中的文化現象除了指狹義的社會意識形態外,還泛指社會歷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類所獨有的特征。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Caford指出“Meaningisapropertyoalanguage”。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意義(meaning)即代表了文化。任何語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們各自代表了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獨特的表達方式。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容。一定的語言以一定的文化為靈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語言結構為依托。而各民族的文化又是獨特的,互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交際中,語言的使用和意義的表達就會有很大的差異。聽到別人贊揚時,說英語的人和說漢語的人在回答時所用的語言就不同。說英語的人一般說“Thankyou”以示接受對方誠心誠意的贊揚,而說漢語的人則往往要使用一些語句來表示“受之有愧”、“哪里哪里”之類的意義。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語言至少有兩套規則:一是結構規則,即語言的組織形式;二是使用規則,即決定使用語言是否得體的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語法規則的話,用于不同場合,如若不符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違反當時當地人的社會風俗習慣,既使結構規則正確無誤,不注意使用規則,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有時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從一定意義上講,語言是形式,文化是內容,學習英語不能脫離英語文化,英語文化是準確、得體地使用英語的基礎。因此在語言學習中,一定要從文化的角度組織它,了解它的使用背景,掌握它的使用規則,從而用獲得的文化去感染語言。否則,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這種語言。
文化因素對語言學習究竟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對這個問題,許多學者都曾有過精辟的闡述。著名的語言教育家拉多(1_ado)認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著名英語專家鄧昌民曾經指出,學習外語就必須了解與這種外語有密切關系的文化,熟悉有關的文化知識有助于保證使用外語的整體性。從中不難看出,學習外語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該語言的文化的過程,兩者之間有一種互動關系。為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文化意識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2001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英語課程標》(以下簡稱“標準”),這標志著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教育不僅作為一個教學目標得以確認,而且有關文化意識教育的內容與教學要求都非常明確地列在《標準》中。在《標準》中,“文化意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目標總體描述”和內容“標準”中,“文化意識”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都有較為詳細的描述。在目的描述別強調了“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形成健全的人生觀”。這樣做的原因是基于這樣一些考慮: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對目標語(英語)文化的了解與理解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養;傳授文化知識,所以,培養文化意識是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教育實施的方法和途徑
語言的特質就是它本身帶有思想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學習語言需要了解和體會一種語言所蘊含的文化,只有這樣才不致于使語言的學習淪為簡單機械的死記硬背,下面介紹幾種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意識滲透的方法:
1.在學生交流情境中了解文化
由于外語教學的特點,課堂教學往往使學生接觸目標語言素材,觀察與參與目標語交際活動,學習有關目標語及其文化知識的最重要的場所。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學材料的安排、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把語言材料和活動的交際性、跨文化體驗及語言認知作為重要的原則。教學材料除了教材所提供的以外,教師還可以補充大量的其他現實生活中的語言材料。在課堂活動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語言形式與意義的關系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識。
英語教學包含著西方英語語系的文化烙印,涉及問候、購物、祝愿、飲食等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由于民族的差異的背后包含豐富的生活內容、風俗習慣和價值觀。但是直白地對學生進行文化的輸入,對于小學生來說,與聽天書無異。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于跨文化差異的幻燈片或視頻,根據看到的內容組織表演,如:場景一:一位中國人與一位外國朋友初次見面,中國人通常會問“你吃了嗎?”用英語就是“Haveyoueaten?”而西方人往往認為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能隨便問。所以他們見面打招呼總是說:“Hi/HelM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ight!Howareyou?It’Salovelyday,isn’tit?”
場景二:一位美國老太太,穿著得體。舉止優雅,令人感覺很有品位。一位中國朋友很想表示美國太太顯得年輕,讓他實在看不出實際年齡,于是問到“How oldaleyou?IevenCall’tguessyourage”,中國人遇到這樣的問題經常很開心地回答:“過獎了,我都七十五啦!”那當外國老太太聽到這個問題感到很詫異,只能故作鎮定的回答:“It’S a secret!’’
在學生的表演交流后,我告訴他們在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有“七不問”:不問對方收入,不問體重、不問年齡、不問宗教信仰、不問婚姻狀況、不問“去哪了,不問“吃了嗎?”。讓文化的意識緩緩滲透孩子的心理是一種有效的輸入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交際中注重這些文化,體現出較好的文化素養。
英語教材是教師輸人文化最好的載體,在現行的教材中,編者已經較好地關注到了文化的編寫。以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為例,從3A到6B的八冊教材中,在每冊中都輸入了一定的文化,學生通過學習,已經打開了通曉文化的窗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文化教學要和語言教學有機結合。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因素,特別是那些會影響語用和語義的文化因素,與本國文化加以比較,因勢利導,積少成多,增進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
如,在3A教材中,Unit7It’Snice.時,學生通過學習知道,當自己受到別人夸獎的時候,要禮貌地說“Thankyou”。.
在四年級教材中,當談論到用餐時,學習到西方的用餐工具knife、fork、plate時,讓學生通過中西方餐具的不同來介紹中、西方飲食文化,使學生產生積極交流和嘗試的欲望,于是,他們就懂得了:fork、lefthand、knife、irghthand。They Canbeusedforsteak。
5A教材中出現了“thefastlfoor~,在英式英語中它指的是二樓,而美語中則是指一樓;再如,5A教材中提到的“Halloween”是西方的鬼節,節日期間人們會舉辦化妝晚會,小孩會提著南瓜燈籠游玩或拿著提簍去挨家挨戶討糖吃。在此我們可以介紹如果哪戶人家不給小孩糖果吃,當地的小孩怎么想辦法呢?讓學生發揮想象,給我們一些他們的想法后,我再告訴他們當地的小孩玩的Tirckortreat。并介紹萬圣節的來歷和南瓜燈的故事。了解這些節日知識后,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課文了。當學生了解了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機會實踐,就會產生參與語言交際的強烈欲望。
2.在開展主題活動中感受文化
(1)發揮想象巧編故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造一種用外語進行的有意義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流環境。可以選取西方小孩的一個小故事,但是只告訴學生故事的開頭,請幾位小朋友為故事續寫情節,每位小朋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并依據他的生活經驗來續寫,往往小朋友要根據上一個小朋友的情節往下發展,這對小朋友的邏輯思維有很好的鍛煉。
在欣賞完小朋友們編的故事后,接著再向學生展示這篇小故事的原文,讓我們觀察西方的小學生是怎樣看待問題的,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從中可以體驗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2)英文經典動畫影片賞析
多媒體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應用,效果不同凡響。現代技術的發展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運用電教媒體的優越性。多媒體集形、聲、光、色于一體,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多通道輸入。可以選取時下很流行的幾部英文動畫片,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對英語國家特定的情境下的特殊的表達進行指導。
(3)結合關注的熱點、聯系生活和熱點話題開展主題活動
其實我們常常能遇上國際上的重要節日,如國際愛眼日(6月6日)、國際愛牙日(9月20日)、世界環境日(6月5日)、國際兒童圖書日(4月2日)等等。以此為契機,舉辦—些主題活動,如,假設我們用簡單的英文寫一封E-一mall給美國的小朋友,介紹我們這邊國際兒童圖書日的活動,并告訴他(她)我最喜歡的圖書的名字叫什么,我為什么喜歡它,并請美國小朋友和我一起分享它。也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孩子們自己制作宣傳海報和貼圖。
3.在教室環境布置中滲透文化
(1)設立文化墻
建立班級文化墻,通過這個小小的一面墻認識和傳遞世界文化知識,讓學生直面文化,體驗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素養,感受文化的滲透給學習帶來的愉悅。在班級的一面墻上,建立西方文化集錦,及時張貼結合教材關于文化知識的圖片,介紹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知識之余,通過閱讀拓展文本知識與文化。在學習6AUnit7AtChristmas的教學中,我們通過文化墻,開設一系列與圣誕文化有關的集錦,①不同意味的圣誕節;②圣誕禮物放在襪子里——關于圣誕襪的傳說;③世界上真的有圣誕老人嗎?;④圣誕美食——教你做香濃美味提子蛋糕;⑤圣誕祝福英語等等。
(2)建設文化角
這是個在黑板的某個角落形成的“角落文化”。盡管他是個小小的角落,卻也是輸入文化的有效途徑。它以“及時、直觀、有趣”而讓學生喜歡。“及時”是指教師和學生能根據需要隨時更新內容,學生面對的文化知識可以做到每天都是新的。“直面”指的是它能時刻面向學生,隨時都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每天一句英語諺語、勵志語言或者英語繞口令等,那迎面而來的文化氣息,自然而然就被學生捕捉到了。一種文化的氛圍也就在課堂中漸漸彌漫。
如: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事實勝于雄辯),Acatmaylookataking(人人平等)Wellbeginishalfdone.(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Nopains,nogians.(不勞而獲),Wherethereisawill,theer isaway.(有志者,事竟成),Lookbefoer youleap.Firsthtink,htenact.(三思而后行)。繞口令(Tonguetwisters):①Blil’sbigbrohter is building a eb autiful building between two bigbrickblocks.(~PeterPiperpickedapeckofpickledpepperperpared by his parents and put htem in a big paperplate.③A bigblackebra satonabigblackbug.這樣的文化角就像是一個個朋友在同學生進行文化的交流。這個小小的角落讓人感覺到角落雖小,而意義極大。
4.比較文化差異中加深對中國文化理解
小學英語教材涉及的幾乎都是西方文化,對本民族文化考慮并不多,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人似乎只是針對西方文化在中國開展文化意識教育還應考慮中國的國情和特點: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隨著中國近年來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密切,我們在和國際接軌時,不要忘了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對本民族文化認同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人們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識和民族團結合作的精神。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文化意識教育。
(1)節日文化差異
眾所周知,西方節日中最重要的是圣誕節,還有我們所了解的萬圣節和復活節。其實西方還有許多節日如降靈節、耶穌受難日、耶穌升天節、懺悔節等我們不是很熟悉種景象。中國的“四時八節”與氣候的變換聯系在一起的,如春節、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等。
(2)姓名差異
中國人的名字和西方人有所差異,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0hnWilson約翰·維爾遜,維爾遜是姓,約翰是名。我們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李軍,李是姓,軍是名。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中國人注重祖輩血統,喜歡把自己放在一個整體中去,作為一個群體的一部分,所以以代表整個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強調個性,更為注重自己是個個體,所以以代表自己個體的名放在前面。
(3)禮儀文化差異
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了解到早期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是雙手拱手作揖,西方人見面打招呼是握手和擁抱。曾經有西方人說道,“中國人真有意思,用自己的左手握自己的右手,而我們是用自己的左手握別人的右手”。其實這樣的禮儀上的差異,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中國一直以來是禮儀之邦,講究謙遜和內斂;而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是外向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