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與唐婉范文
時間:2023-03-27 01:1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陸游與唐婉,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后相敬如賓。然而,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以至最后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
陸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離,陸游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陸游和唐婉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陸游迫于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后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
陸游和唐婉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不久,唐家聽聞陸游再娶,氣憤之至,便把女兒再嫁了趙士程,一日,唐婉與夫再游沈園,巧遇了陸游,兩人無言,只是靜看對方,眼中皆是不舍與思念。最后終是離別,唐婉與夫先行離開,淚水早已落下,那邊陸游看這滿園春色,又剛與所愛之人見而不語,自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一時感慨萬分,揮筆在廊柱上寫下離情與愁苦: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依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寫完后,轉身再看看這景色,一臉愁容離去。這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一別竟是永遠。陸游受朝廷之命離去后,唐婉又再次游沈園,便看見了這廊柱上所題的釵頭鳳,頓時淚如雨下,也做了一首回應陸游: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長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
瞞,瞞,瞞。她做完后轉身離去,不忍在觀這沈園景色,自此,回到家中,一病不起,終于香消玉殞。當陸游晚年又再次故園重游時,看到那斑駁的廊柱上遺留下的詩詞,心中無比惆悵,有感而發,便寫下了: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云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回向蒲龕一炷香。
篇3
陸游步入眾人的視線多半因為他的詩詞,存詩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或慷慨激昂,或悲壯滿懷,或萬般思緒,或嗟嘆感傷。卻鮮有人知曉他那充滿波瀾與悲劇色彩的一生。陸游的婚姻是一場悲劇,20歲那年,陸游娶了表妹唐婉,可是這段婚姻僅維系一年便被母親拆散,唐婉被逐出家門。陸游對唐婉懷有深情,因而結婚當年懷著滿心喜悅,在沈園中《卜算子?詠梅》將萬千心緒揮灑的淋漓盡致:“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與唐婉難舍難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無緣,陸游悄悄另筑別院安置唐婉,一有機會就前去與唐婉鴛夢重續,燕好如初。可是卻被陸母察覺,她嚴令二人斷絕來往,并為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唐之間的悠悠情絲。唐家憤憤不平,感覺顏面盡失,于是將女兒嫁給趙士程。可是剛剛撫平的心靈創傷,卻又因兩人的突然相見而再次掀起無限波瀾。同年秋,唐婉病故,也在陸游心頭成為永遠無法忘卻的痛。無奈與辛酸無處訴說,只好寄托于字里行間,抒懷于詩詞歌賦。
婚姻只是陸游的一部分,他一生最大的追求卻是事業的成功。他刻苦讀書,27歲那年,只身離開了故鄉山陰,以他扎實的學識功底和才氣橫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陸阜的賞識,被薦為魁首。卻因平常“喜論恢復”,又名在奸臣秦檜之孫秦塤的前頭,所以在復試的時候,被秦檜除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并到各地為官,直到官至寶章閣待制。但最被他看中的卻是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這個時期對他的一生來講是短暫的,對他無數的跌宕起伏的經歷來講,也并無太多懸念可言。可是因為陸游一生都將致力收復中原作為終生的夙愿,因而這次軍旅生活直接影響到他的所有觀念。
雖然曾經遇到剛即位的孝宗懷著萬丈雄心,進行了一些收復失地的舉措,卻終因種種壓力,以及屢次的敗績,讓陸游逐漸心灰意冷。陸游受到牽連,屢次被貶,有心報國,無力回天,萬般無奈間,只好將無數情懷寄情于字里行間尋求心靈的慰藉。一首首詩詞寄情萬丈間,多少心語無盡流露,可是期間又分明容納著太多隱忍與辛酸。再次被孝宗召見已經過了許多年,兩位曾經意氣風發的青年都已經步入耄耋,再看朝堂上下心懷斗志之人都已垂垂老矣,剩下的只是一片貪圖安逸的呼,于是只好相對無語,在一聲苦笑與嘆息間任憑昔日的壯志豪情付諸東流。孝宗已經沒了北定中原之意,可能或許依然心有不甘,可是殘酷的現實讓陸游只能選擇妥協,對命運的捉弄發出一聲無奈的感嘆。陸游知道自己一生追求的夢想徹底灰飛煙滅,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直到臨終前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依然用澎湃的筆觸寫下悲壯詩篇:“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有人說陸游是詩人的一生,可是又有誰知曉他真正看重的卻是行伍經歷。
篇4
我捧著陸游唐婉二人的《釵頭鳳》,如捧著世間最凄美最珍貴的愛情。獨自倚立于沈園,回憶著千年前那個不眠的夜晚。我幻想自己就是陸游,以我的情感去感受他的情感,以我的心去貼近他的心。那是個尋常又不尋常的一天,陸游踩著與唐婉的美好記憶,步步生愁踏入沈園。可是陸游,你怎會想到?你怎會想到蒼天會安排你在這個時候邂逅偕夫同游的唐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是的,的確是相顧無言,可是他們沒有流淚,因為他們的淚早在分別的那一刻,流盡了。
風,挾著冷雨席卷而來,猝不及防的沈園一片凌亂。桃花已落,池閣已閑,多少有情物不堪東風的摧殘而化為陳跡?我佇立在風雨中,臉上痕跡未消,分不清究竟是雨水還是淚水。我就那么站著,任憑點點雨水打在身上,涼到心底……
面對沈園墻壁,我靜默無言。撫摸著那殘留的字跡,我能清晰的感受到陸游宣泄在上面的思念、悵恨、痛苦、無奈。我化身陸游,穿越千年回到從前,那些快樂的日子,那些忘記了一切煩惱的快樂日子。唐婉的衣袂飄飄,我的心旌也微搖。畫面流轉,心弦突然被緊緊扯住,青絲斷,兩情殘,東風亂,怨怨怨。無緣面對佳人苦,忍別恨復生離愁。隨著一紙休書的拋下,唐婉眼里唯剩哀怨。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目光牢牢鎖住那一步三回頭的落寞背影,那梨花帶雨的容顏,那欲訴還休的神情,那顫抖的雙唇,我的心在撕裂,在疼痛,在滴血,可我無力改變,任憑唐婉絕望的消失在天際。
流觴聲把我喚回沈園,我仿佛看見唐婉正笑意盈盈的給陸游斟酒。柔荑輕點,壺中的酒便悄悄爬滿美人觚。可是我分明看到,即使刻意掩飾,唐婉的眼神中流露出的依然只有無限的哀傷和眷戀。誰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若相見引起的只有心痛與愁怨,那又何必相見!陸游久久凝視著唐婉,眼前的可人兒在多少個夜晚獨自承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無助?多少個夜晚扶著窗臺“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的癡守?又有多少個夜晚打起“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的強顏?他恨啊!他恨無情捉弄他的蒼天;他更恨!他更恨曾經的山盟海誓竟敵不過封建禮教的刀劍嚴逼。可是,可是,可是,他又能怎樣?最后,只有將這一切和著深深的無奈隨酒流入心底。罷!罷!罷!
“笑牽牛,別朱顏,浮生恍然已千年。有緣情,無緣見,望斷天涯心碎間。憶紅塵,斬思念,夢中只為你流連。今生戀,來生戀,不羨鴛鴦不羨仙。”我緩緩低吟,思緒又一次飄飛到千年以前……
猶記起分別后的夢里,自己只為她流連。夢中的唐婉總是對陸游說:“今生緣,來世再續;情何物,生死相許。”然后醒來,枕邊一片潮濕。“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如今,陸游華發微生,唐婉空余鬢紋。此情之痛,誰能懂?
壓抑,沉默,二人無言。陸游再也無法忍受這靜寂,跳入院中借醉揮袖,于是后世就傳下了那首千古悼情詞: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碰掮?浮L一?洌?諧馗螅?矯慫湓冢?跏檳淹小D?∧?∧??/p>
一曲《釵頭鳳》寫畢,陸游終于醉倒在殘陽里,如血的余輝灑下,是那么絕美,那么幽怨……
唐婉拋下一聲遺恨千年的嘆息,一方絲帕滑落于地,她選擇了毅然離開。只是她沒有注意到,在她轉身的瞬間,陸游抬起的手欲挽留她的背影,卻只抓住了那輕輕飄落的絲帕,入目的赫然也是一首《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釵頭鳳》的下面,是一行娟秀的小楷: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夫君,珍重!
捧書癡望紅顏遙,心碎強歡笑。東風失嬌,丁香輕搖,恨天不老怨芳草。
琵琶弦斷知音少,似水流年了。為情絕筆,此生誰料?空余殘陽斜暉曜。
淚水,無聲的從我和陸游心里淌出,“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啊!
篇5
關鍵詞:永恒;《釵頭鳳》;撼人愛情
不能不感嘆陸游,不僅因為他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因為他的《釵頭鳳》背后的撼人愛情!
不過想不到的是,90后的學生也被這首詩感動得稀里嘩啦,文學課上由比較陸游和唐婉的一唱一和的《釵頭鳳》上升到了對真愛的探討,有個同學竟然說,得不到真愛的人生是可悲的,褻瀆真愛的人是可恨的……
確實,《釵頭鳳》很感人,感人的不僅是詩歌本身,而是詩歌產生的故事背景,不亞于《牛郎織女》《白蛇傳》《梁祝》《孟姜女》――中國的四大愛情傳說。那么這背后究竟是一個怎樣動人心魄,風流千古的愛情故事呢?說來話長。二十歲時,陸游娶妻唐婉,本來是情投意合,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可陸游的母親就是不喜歡唐婉,雙方被逼無奈,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最后陸游只得把唐婉休掉了。類似的愛情悲劇,在古代詩歌《孔雀東南飛》,現代小說《寒夜》中都上演過。
十年后,三十一歲的陸游,滿懷憂郁的獨自一人漫游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趙士程。自己曾經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詩人百感交集,而唐婉也舊情難忘,在征得現任丈夫趙士程的同意后送來一壺酒。陸游深感其情,悲從中來。“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不愧為風流才子,刷刷就瞬間成文了。這首墻壁上的詩其內容為: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碰掮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相傳,唐婉看到這首詩歌后,淚如雨下,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其內容也摘錄如下: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不久唐婉就一病不起,在憂郁中死去。筆者忽然恍悟《紅樓夢》中林妹妹為什么會死去,是因為寶哥哥沒娶她,兩人沒能長相廝守。也許在癡情人眼里,對方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后來陸游轉戰川蜀,勞碌奔波,但從來沒有忘懷過自己的結發妻子。二十歲結成夫妻,份短暫,卻是情定終生。三十一歲沈園重逢后,此后漫漫幾十年陸游都是念念不忘,眷念不已。
他六十三歲,“偶復來菊縫枕囊,凄然有感”,又寫了兩首情辭哀怨的詩:
采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他六十七歲,陸游重游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云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回向蒲龕一炷香。
他七十五歲,陸游住在沈園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沈園》詩二首。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
確實太為感人!元好問的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原來可以是這樣演繹。是什么原因讓詩人一輩子都無法釋懷,一輩子一往情深呢?堪比《長恨歌》中“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啊!究其原因只能是真愛永恒了!
沈園重逢已經是夫妻分離后的十年,在四十多年以后,陸游還是無法自拔,七十五歲的他帶著初戀般的純情和新婚般的悲情寫了《沈園》二首。四十三年了,就連那些曾經點綴滿城春色的沈園楊柳,也蒼老得不再逢春開花飛絮了;那曾經斑駁陸離的文字已經完全褪去了殘跡;如果有輪回,唐婉已得超生,也都成為年已四十的半老徐娘了;他自己這把老骨頭,也是年過古稀,即將化作會稽山的泥土,但是割不斷的情思,還是使他神差鬼使地來到沈園尋找遺蹤,泫然落淚,并且寫下了那么美麗的千古絕唱:“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在這個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頭子心目中,唐婉依然是臨水姣花,就像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凌波仙子。只不過,這美麗的幻影是那樣的曇花一現,驚鴻一瞥,在很久前就如煙如霧如塵般消失了,只是那美人梳妝的橋下,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這樣的愛情只能讓讀者淚濕青紗。在現代的社會,比誰談的朋友多,比誰是情場高手,比誰玩得轉,只求曾經擁有,不求天長地久,許多人已經不知道何謂“愛情”了,更不用說那海枯石爛,地老天荒了。今天戀愛,明天分手;今年結婚,明年離婚,已經是比比皆是,見怪不怪了。甚至“小三小四小五”婚外戀,包二奶,,天亮后就分手等流行詞語也象“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上邪》中“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海誓山盟已經象是遠古的神話;《菩薩蠻》中“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桔。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的比翼連枝也好像已經成了過期的傳說。
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快餐愛情,在陸游和唐婉面前,真是一次洗禮!不管時遷,昨是今非,不管變質的愛情有幾個三年之癢、七年之痛的冠冕堂皇的借口,《釵頭鳳》背后的撼人之愛,不能不讓人相信,在生命之限處,愛也在申辯自己的永恒價值!
天若有情天亦老,雖然生命脆弱,愛情之花也容易凋謝,就像唐婉的那句“雨送黃昏花易落”,可事實證明,短暫的愛也能千古,人類的愛情本身也是可以永恒的,它將永遠是詩歌中長盛不衰最美麗最感人的主題。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篇6
歲月的長河里,讓我們領略到的更多是猜忌。就算是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葦中的焦仲卿和劉蘭芝,他們二人間不也在各自被迫回家后,經不住周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過誤會嗎?他們不也沒越過誤會的這道心坎嗎?焦仲卿后來找到劉蘭芝,問起此事,劉蘭芝表明了心跡,誤會解開。兩人死后,給我們后人遺留更多的是痛恨那個時代的封建禮教和家長制度的冷漠與無情,而不是對他倆之間的愛有何遺憾。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錯過。你的心晶瑩剔透,心中一定還有夢。這種朦朧含蓄不徹底的表白,讓多少本可以堅信對方的愛沒變,而不必只懷著自已的猜忌含怨死去呢。讓后人替他們不值,罵他們為什么不等等,再等等,也許在等等就會水落石出了。可是你為什么不在她還沒等之前,就把你的真實心跡對他說呢,也讓他吃了定心丸,等的舒心不必這無畏的亂想呢。
中國古人向來喜歡朦朧,隔著一層沙,似有似無,要的就是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只是這種意境在關系到了他們生死存忘時,你說他們還委婉嗎?為了一個誤以為是,為了一個自認為的存在而自殘。這樣的死,這樣的人,我們是替他喊怨,還是罵他活該沒腦子呢。轉——如下
南宋年間,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悅,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與陸游相遇,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墻上留下了傳世經典的《釵頭鳳》。唐婉再游沈園,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陸游)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挹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篇7
關鍵詞:詩詞教學;現狀反思;對策
中國古典詩詞是人類語言文化最精華的體現,也是我國古代人類智慧的高度結晶,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一線教師都非常重視古典詩詞教學,但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我也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有必要進行反思。
一、古典詩詞教學現狀反思
(一)教學現狀:
1、高中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興趣日趨低下,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古典詩詞已提不起興趣。
2、大多數學生認為古典詩詞就考幾分簡答題和名句,影響不大,一部分學生背誦古詩詞只是為了應付檢查。
3、古典詩詞學生答案五花八門,思路不清,術語不明,語言表述不準確,語言邏輯混亂,拼接答案現象嚴重,得分偏低。
4、學生畏難情緒加重,應付現象層出不窮。
(二)原因分析:
1、課本所選某些詩篇與學生距離太大,學生理解困難。如《離騷》,不少學生反映這首詩艱澀難懂,學生缺乏讀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學方式沖淡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激情。部分教師平時教古典詩詞,篇篇逐字逐句串講,老師講的多,學生感知時間反而減少,古典詩詞鑒賞課上成了文言文精讀課。
3、學生看到課后“背誦”二字頓生反感,讓他們自覺、靜心地去背誦古典詩詞實屬不易。
4、學生學習心理日漸功利、浮躁,應付學習現象普遍。
二、古典詩詞教學對策
1、以美感享受為目的統馭古典詩詞教學工作。
中國古典詩詞內在美表現在意境和神韻之美,外在美表現在辭采、聲律和結構之美,既如此,就必須把享受美感作為詩詞教學的最終目標,不能皰丁解牛,肢解詩詞美感,使學生學習味同嚼蠟。
2、以明確的詩詞知識建立古典詩詞知識架構。
學生進入高中,學過的古典詩詞并不少,可要讓學生說出古典詩詞發展史、不同時代的特點、代表作者、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學生往往會一頭霧水。學生只是在被動接受老師的有意肢解和概念堆砌,分不清意象和意境,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更不能說清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聯系和區別了。學生獲取的知識難成體系,無法支撐古典詩詞的深入學習,因此,教師要在進行詩歌單元教學時,有意識地分期講述相關知識,讓學生建立起知識架構,從而逐步消除學習的盲目性,讓學生從容學習,不再覺得古典詩詞高深莫測,無所適從。
3、以富有感情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詩詞。
詩詞獨特的韻律美是其區別于其他文學作品的最大特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韻律美,激發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教學之初,可以先播放名家朗讀錄音,或配以相關的詩詞改編的歌曲,如學習《琵琶行》,可播放經典琵琶曲《十面埋伏》,在講授《孔雀東南飛》劉蘭芝拒婚一節時,可借用《梁祝》中表現祝英臺抗婚的一段樂曲,讓學生在聆聽和模仿中感受詩詞的感情基調,培養學生的語感,品味詩歌的節奏,通過詩詞句想象、聯想其描繪的場景和抒發的感情,鍛煉思維能力,在感情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增強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在朗讀指導的基礎上,可采取教師配樂范讀,學生范讀,若學生興致很高,還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或填詞,鞏固學習成果。
4、以背景故事為抓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古典詩詞是作者思想感情深切、真實的流露。是詩人特定形勢、環境、背景下的特定情感的流露。這其中有很多臺前幕后的故事,學生也非常渴望了解這些背景故事,進而了解作者,認識作者,理解作者和作品。但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將其忽略不計,這的確讓人遺憾!如本人在講宋朝陸游的《書憤》時,特意設問:陸游一生寫了九千三百多首詩詞,為什么多以“痛擊狂胡”的愛國主義詩篇居多?學生無從作答。我便從陸游的愛情說起,談及其和唐婉都著有的《釵頭鳳》,告訴學生他們原是表兄妹,兩人婚后不但情投意合,唐婉的才情更是讓二人親密無間,但陸游母親從中作梗,逼陸游休掉唐婉,另娶一妻,還修改了陸游給唐婉的情書“重圓有日,待我三年”中的“三”為“百”,致使唐婉心死再嫁。三年后二人再聚沈園,非常傷心,陸游在墻上題寫《釵頭鳳?紅酥手》,唐婉看后,唱和《釵頭鳳?世情薄》,此后不久抑郁而終。婚姻的失敗,成為陸游轉而從軍,痛擊狂胡的原因之一。講罷,學生成了作者的知音,走進了他們豐富而細膩的情感世界,與他們進行著心靈上的對話。
5、以關鍵字詞和詩句為突破口鑒賞詩詞
古人講究遣詞造句,把濃厚的感情濃縮在幾句詩詞里,每一個字詞都飽含深遠的意義和感情,因此,對重點字詞和詩句的賞析能夠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的首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著一“空”字,渲染出了一幅雨后山村清新寧靜的自然畫卷。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借助了六種景物和六個修飾詞,渲染了環境,對仗極其工整。學生對詩詞的學習重在鑒賞,教師不必逐字逐句分析,可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字詞、詩句,表明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追求答案的統一和規范。
6、以詩詞意境為靈魂把握古典詩詞
意象既是自然之象,也是作者感情之象,意境既是由意象構成的自然之景,同時也是作者的心中之境。
在詩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入探求古典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可以說,學會通過意象把握古典詩歌的意境,就掌握了理解古典詩歌的關鍵。詩詞的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把握詩詞的意境不能照本宣科,要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細細品味和體會。比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開頭就以“寒蟬”“凄切”“驟雨”渲染了一種清冷的氣氛,為后文的戀人分別做鋪墊。古人往往習慣借助一些固定的意象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比如“月”是用來思鄉的,“落日”表達凄涼失落的情感,“楊柳”表怨別,“松”表正直,“菊”喻高潔,“梅”喻堅貞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意象來體會意境。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抓住詩詞中的意象,體會意境,從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一靈魂。
總之,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師要采取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突破難點,不斷提升古典詩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古典文學鑒賞集》,遼寧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篇8
關鍵詞:兄妹畸戀 陸游 海涅 《鳳頭釵》 《羅累萊》
一
兄妹畸戀這一主題往往是一大禁忌,相較于俄狄浦斯情節和埃勒克特拉情結,兄妹戀往往受關注的程度較小,在文學心理學層面也較少有學者進行過研究。
從比較文學層面出發,來探討一下中德文學家是如何處理兄妹畸戀以及這一無法企及的愛情對其一生創作的影響。
德國詩人海涅和中國詩人陸游都有過兄妹戀,都以無疾而終收場。他們倆位雖彼此跨越幾個世紀,然而其對自身情殤的感悟卻大同小異,值得玩味。因此我特地研究這倆位中外詩人,淺析一下他們的情殤在他們詩歌的反映,以及對他們之后文學創作的影響。可以說,他們雖然國籍不同,時代不同,但彼此這一畸戀的殤對他們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二
陸游(1125-1209)一生重情,并不濫觴,從十幾歲到八十多歲獨戀終年才只有二十出頭的唐婉。陸游與陸游無奈與心愛之妻--表妹唐琬分離,心中有說不出的怨恨與痛苦。唐婉改嫁,陸游另娶。十年后,即紹興二十五年春,陸游偶與唐琬夫婦相遇于沈園。陸悵然良久,賦下千古絕唱《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釵頭鳳》記述了陸游與唐琬的這次相遇,表達了他們眷戀和相思深切,也抒發了詞人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心情。全詞始終圍繞著沈園這一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上片由追昔到撫今,而以“東風惡”轉捩;過片回到現實,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色”句相呼應,以“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東風惡”句相照應,把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情事和場景歷歷如繪地疊映出來。全詞多用對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現,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感情的強烈對比。如上片寫“紅酥手”,下片寫“人空瘦”,在形象、鮮明的對比中,充分地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唐帶來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詞節奏急促,聲情凄緊,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蕩氣回腸,大有慟不忍言、慟不能言的情致。
總而言之,這首詞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唐琬終后,陸游一生多次重游沈園多次留詩,數量不多,但創作跨度大,持續時間長。字里行間流露酸楚、摯愛、自傷和愧疚,一切的率真坦誠,都在詩人深情的傾吐之中。
陸游的愛情歷程是不幸和酸楚的,這種不幸和酸楚給他的人生留下了綿綿不盡的傷痛,但這一情殤也造就了陸游多方面的才情。一生創作豐厚,“六十年間萬首詩”,天風海雨般展示了“亙古男兒”的壯氣。
三
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的文學生涯是從用詩歌對愛情的謳歌開始的。而海涅第一次動情的對象是堂妹阿瑪麗亞,可阿瑪麗亞不愛海涅,而鐘情于另一名男子。初戀的逝去總是帶不走心底的受傷,海涅也不例外,甚至這樣的心痛在海涅的身上刻得更深更遠。海涅寫過很多的愛情詩,這些愛情詩使他名滿天下,其《羅累萊》是最有名的詩作之一,成為一首傳世的德國民歌:
不知道什么緣故,
我是這樣的悲哀;
一個古代的童話,
我總是不能忘懷。
天色晚,空氣清冷,
萊茵河靜靜地流;
落日的光輝
照耀著山頭。
那最美麗的少女
坐在上邊,神采煥發,
金黃的首飾閃爍,
她梳理金黃的頭發
她用金黃的梳子梳,
還唱著一支歌曲;
這歌曲的聲調,
有迷人的魔力。
小船里的船夫
感到狂想的痛苦:
他不看水里的暗礁,
卻只是仰望高處。
我知道,最后波浪
吞沒了船夫和小船;
羅累萊用她的歌唱
造下了這場災難。
(馮至譯)
詩人利用流行于萊茵河兩岸關于美艷女妖的傳說,以象征的手法描寫了自己沒有實現的愛情經歷。首先從主觀自白“我不知道,這是為了什么,我是這樣的悲傷”開始,逐漸引出一幅令人沉醉的風景畫“空氣清冷,暮色蒼茫,萊茵河靜靜地流”,最后又是主觀自白,和中間關于羅累萊巖的傳說聯系起來,給人以前后呼應、渾然一體的感覺。在這里,德國風景的詩意化可謂取得了空前絕后的成功。全詩以隱藏在內心的失戀之疼開始,以萊茵河風景過度,最后以懸念結尾,留給后世對詩中結局無盡的遐想。
也許世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本就少,對于追求愛情完美的海涅來說更是不可得。海涅對堂妹阿瑪麗無望的愛情無果而終,卻開出絢麗的花朵,那些花朵就是愛情詩歌,這些詩歌伴以失戀痛苦的副音,不斷變奏出新的曲調。他的愛情詩歌獲得了最廣大的讀者,這是因為海涅將個人戀愛中的苦惱與歡樂表現得真切完整,淋漓盡致,恰如其分地說出了熱愛生活的人物經常感受到的、卻往往表達不出的真情實感。
四
在海涅和陸游的詩作中,也可以窺出那潛藏的傷感:用樸素的語言把個人的感情普遍化。陸游與唐婉緣淺的終生隱痛,使得陸游動情地訴說他對唐琬至死不渝的情愛,字里行間流露酸楚、摯愛、自傷和愧疚,影響著后來的操作。而海涅筆下的描寫不是真實的經歷,而是虛構的戀愛,是幻想與渴望。海涅所熱衷描繪的則是不合適的,得不到滿足的愛情,對阿瑪麗的單相思一定程度影響了海涅的詩歌創作。
陸游與海涅,二者都因愛而傷,彼此卻為此并未沉淪。相反,他們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依舊煥發出耀眼的光芒。愈是愛的深沉,愈發激感,這樣才是使得他們散發出無數的才情,留下無數閃光傳世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張玉書:《海涅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年版。
[2]楊武能:《海涅抒情詩選集》,馮至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劉敏:《海涅詩歌與浪漫主義民歌風格》,國外文學,2005年第2期。
[4]高利華:《亙古男兒--陸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
篇9
嵊州,百年越劇誕生地
越劇鼎盛時期,嵊州曾經有多少古戲臺,早已沒有人悉數得清,這些工藝精致的古戲臺子,或隱于窮鄉僻壤,或臥于熱鬧集市,亦可能湮沒在了時代的風雨之中。蜿蜒的剡溪兩岸,農閑時的村人不再吟唱越音,但說起戲文和戲臺的故事來依日頭頭是道,那廿八都村的瞻山廟古戲臺,早已被廟宇的殿堂湮沒,檐歇山頂建筑面前,艷紅色高香裊裊飄煙,可進獻的對象并非越劇的祖師爺,反倒威了財神爺。
然而,清末民初,百場酬神謝戲演出的盛況,卻是流傳至今,而后又有“四季春班”的袁雪芬和傅全香等日后名角在此初露鋒芒,更為瞻山廟古戲臺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而今只有逢廟會時節,方能重見古戲臺上越音裊裊、歌舞升平的昔日盛況。
離廿八都村不遠的施家岙,素有“女子越劇之鄉”的美譽,村里的繩武堂宗祠古戲臺,親歷了首個女子越劇班的演出,可在此之前,繩武堂同樣族規森嚴,不準女子上臺演戲。我們造訪之時,粉墻黛瓦的宗祠門戶緊鎖,向鄰屋的村民打聽之下,才知道臨近春節前,駐場的劇團提前回家,為年節時的慶祝演出做準備。然而,好客的施家人還是請來了村長,使得我們能夠入內窺究竟。
除卻越劇的曲藝之美,繩武堂宗祠古戲臺還兼具別具一格的建筑之美,單檐歇山頂翹角,歇山頂上飾有堆塑“龍吻”、“瓦將軍”、“雙單公主追狄青”,藻井飾八道斗拱,而前臺四石柱上精致地雕刻著《三國演義》的人物,雖無鼓瑟相奏,曲聲應和,但上書的楹聯“一彈流水再彈月,半入江風半入去,紅袖翻風鴝鵒舞,紫簫弄月鳳凰鳴”,其語卻已是音韻醉人。再觀戲臺之下,桌椅井然有序,曲目表上羅列著各派的折子戲,供戲迷點唱。對施家岙村民而言,他們即將迎來自家曲會,村里至今傳承著春節在家鄉上濱“看家戲”的傳統,這些越劇之鄉的后人,對此也是頗為自豪。
水城紹興,百草園內聞曲聲
女子越劇班凡欲跨出嵊州,第一站必是紹興。東方威尼斯的巷陌市肆,恰是蘊藉越劇清麗唱腔的最佳場所,柔媚的水道上,蕩漾著點點烏篷船,身上尚散發著黃酒味兒的烏氈帽船老大們,都似戲文里的唱詞,一道抽象的景。
若談及紹興“戲曲之都”的頭銜,想必都會念想起魯迅筆下《社戲》的情景,盡管描述的是京劇老旦龔云甫演出的盛況,而直至其去世那年,十里洋場的大世界內,越劇才由紹興文戲向女子越劇過渡,四季春班來此鳴鑼開演。如今,但凡去紹興探尋越劇,一定得去造訪魯迅故居。沿著老街一路行來,首先見到的卻是咸亨飯店前,柴骨嶙峋的孔乙己塑像被合影的游人觸摸得油光锃亮,想起戲文里那個狷狂古怪的孔乙己,被演繹得有骨有肉,可眼下的銅像顯得實在太過寒酸迂腐。而依原貌修復的魯迅祖居,則是座四進院落,僅門上方懸著其祖父周福清所書“翰林”匾,闌步其間,桂花明堂曾是魯迅祖母和母親的臥室,再往后,出了昏暗的走廊,便是魯迅兒時玩樂的百草園。
百草園內,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尚在,說是花園,其實是菜園,碧綠的菜畦占了大半個園子。嘗聞周家興盛時,常請紹興大小戲班來家唱堂會,可那戲臺如今何在?念想及此,忽聞款款曲聲傳來,穿過石拱門,竟是別有洞天。一方水榭臺上,水袖翻穿,顧盼生姿,雖非專業劇團演員獻唱,但其景其境,儀式感尤為濃重,反倒也成了許多行色匆匆的游人,駐足歇息賞曲之所。其實,紹興“社日”自宋時便已鼎盛,陸游詩中也有“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想來南宋尚無越劇。可如今陸游與唐婉的凄婉愛情,卻也融入裊裊越音,兩闕哀婉惆悵的《釵頭鳳》,幻化作戲文里凄楚的吟唱,而在越劇百年慶典之際,由浙江小百花劇團改編的《陸游與唐婉》,更是越劇獻演的首臺大戲。
中國傳統戲曲的舞臺,向來追求抽象寫意,一桌二椅間便是故事發展的場景,而那園林山石花草,往往得靠演員的舉手投足刻畫。所以,如欲尋得越劇《陸游與唐婉》的真實景致,則需前往沈園探幽一番。
從魯迅故里乘坐烏篷船至沈園碼頭,幽靜的洋河弄里,寂靜的沈園如大隱于市的隱士,斷垣殘壁修葺復原,重現宋時池臺極盛之景。進得園來,曲徑邊枯樹夾道,那葫蘆池水蕩漾如故,曾經的驚鴻照影讓人念念不忘,宋代遺留下來的古井,是陸唐愛情的唯一見證者。后園的梅林無意苦爭春,迎著料峭的冬雪,開得正好,清香四溢,梅樹枝頭掛著陸游百余首詠梅詩,充滿了“一樹梅花一放翁”的意境。登臨西南那廂的閑云亭,可攬全園之勝,入夜后,這廂的孤鶴軒琴音繞梁,淡雅的彩燈綴滿枝頭,而雙桂堂內每晚皆是鼓瑟齊奏,才子佳人演繹著陸游和唐婉的凄美愛情史詩。愛的聲線和感悟,綴得紹興之夜分外動人。
小百花,從西子湖畔到小村莊
即便躋身“中國第二大戲曲”,如今越劇也面臨著傳承的困境,各方紛紛獻出改良之策,先有網絡越劇歌的流傳,后有電視選秀的炒作,但卻始終只有隔靴搔癢的力道。然而,正在越劇的發展和創新最困頓的時期,西子湖畔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恰如一陣清新之風,從江南水鄉,一路唱到寶島臺灣,用甜糯的吳儂軟語陶醉了無數新老戲迷,隨之掀起了陣陣文化之風。而后,作為團長的茅威濤又攜手丈夫郭曉男,將自己的三部代表作《梁祝》、《西廂記》、《陸游與唐琬》搬上銀幕,在她看來,用現代化的影像藝術表現和包裝傳統經典,才是傳承和改良的最佳方案。
生于鄉村的越劇,是否應該活于鄉村,而遠離城市喧囂的舞臺?這個話題向來爭議不斷,走過美國百老匯、英國西區,流連于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和首爾戲劇街,茅威濤心中早有答案,百年前越劇如穿著藍花布的村姑來到十里洋場,在新文化的熏陶下轉變成標致漂亮的淑女,又何以讓她重回“下里巴人”的戲臺呢?更何況,西方與近鄰的經驗,早已實踐了戲劇以各種形式存活于現代都市的可能性。
篇10
宋代: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2、賞析
(1)《釵頭鳳·紅酥手》是南宋詩人、詞人陸游的詞作品。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后,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癡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2)上片追敘今昔相聚之異。起首三句為第一層。撫今追昔,表現陸、唐二人豐富復雜的情感。“紅酥手”以手喻人,抒寫唐婉的靚麗儀容,表達詞人的愛憐之心。“黃縢酒”是一種官釀的黃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勸的殷勤之意。這一情境描寫,陡喚了作者無限回憶與感慨:當年的沈園和禹跡寺,曾是他們恩愛夫妻攜手游賞的地方。曾幾何時,鴛侶分散,愛妻易嫁,已屬他人。現在嘛,雖然滿城春*依舊,但是已經人事全非。“滿城春*”為他們沈園把酒,勾勒出廣闊而深遠的背景,點明共賞春*的時間地點。“宮墻柳”雖是寫眼前實景,但卻暗含唐婉之變,現已可望而不可及了!此時詞中紅(手)、黃(酒)、綠(柳)構成的明艷色彩,頓時黯然全逝,沒了歡快、幸福和美感。
(3)這首詞始終圍繞著沈園這一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上片由追昔到撫今,而以“東風惡”轉捩;過片回到現實,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句相呼應,以“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東風惡”句相照應,把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情事和場景歷歷如繪地疊映出來。全詞多用對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現,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感情的強烈對比。
(4)再如上片寫“紅酥手”,下片寫“人空瘦”,在形象、鮮明的對比中,充分地表現出“幾年離索”給唐氏帶來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詞節奏急促,聲情凄緊,再加上“錯,錯,錯”和“莫,莫,莫”先后兩次感嘆,蕩氣回腸,大有慟不忍言、慟不能言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