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杜甫的詩范文
時間:2023-04-04 19:06: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杜甫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春夜喜雨》 宋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江畔獨步尋花 》宋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4、《春望》宋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篇2
>> 談大空間的空氣調節的設計與溫濕度控制 全數字溫濕度儀的設計與實現 淺談溫濕度與燃氣檢測機的設計 溫濕度監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大棚溫濕度遠程監控的設計與實現 空氣負離子與長壽 大棚油桃溫濕度的調控 溫濕度控制儀的設計 基于Arduino的XBee與Yeelink結合的溫濕度監控網絡的搭建 基于單片機的溫濕度控制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基于單片機的環境溫濕度實時檢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對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節能效果的思考與探究 機房溫濕度遠程監控程序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SHT75溫濕度傳感器的設計與應用 溫濕度實時采集與無線傳輸系統的研究 煙草車間生產溫濕度控制與設備使用養護的探究 基于CC2530的大棚溫濕度無線采集節點設計與實現 溫室大棚溫濕度環境監測系統的主控電路研究與設計 基于溫濕度測量的露點儀設計與應用 庫房檔案溫濕度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空氣負離子與溫濕度的關系 空氣負離子與溫濕度的關系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研究了在自然條件下溫度、濕度和溫濕度同時改變時空氣負離子濃度的變化規律。實驗表明,濕度對負離子濃度有明顯作用,隨溫度逐漸升高(相對濕度10%-80%),負離子濃度從200個/cm
升至8000個/cm
以上,負離子濃度上升的幅度隨濕度增加逐漸增大;負離子濃度也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在5―40℃之間);溫濕度同時變化時,負離子濃度變化率增大關鍵詞:空氣負離子;相對濕度;溫度中圖分類號:X16
篇3
獨特的定位
《幸福魔方》雖沒有先發制人,卻棋高一著,立足臺內,博采眾家之長,將自己定位在“魔方式”的幸福類節目的位置上。獨特的空間設計、明晰的板塊構造和真誠的話題討論,以及最終的幸福結局,令人耳目一新,一睹為快。《幸福魔方》像大多數的情感類節目一樣,內容上也側重故事性,但是形式上卻更加新穎,風格也比較鮮明。比如,欄目中魔方式的視覺感受正好迎合了觀眾喜新厭舊的心理,使其在眾多欄目中脫穎而出。因此,獨特的定位是引起收視率提高的一個制勝法寶。一句話,你是把你收割的“草”抱給讀者,還是像奶牛,把草咀嚼反芻后,將牛奶獻給大家。這也是《幸福魔方》讓大家像著了魔一樣被吸引在電視機前的原因之一。
“煽情”是這種節目的獨特手段。《幸福魔方》立足百姓生活,民眾感情。利用媒體這個平臺,關注大眾生活,捕捉大眾心靈,借助現代傳播技術,對公眾進行公開的安慰、排遣,滿足他們與社會溝通交流的欲望。
《幸福魔方》的精神核心是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狀態、聚焦普通人的情感故事,弘揚人世間的真善美。節目中的主角都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老百姓,著力展現的是普通人的精彩人生故事。小故事大主題,小人物大感情,小事情大道理,小舞臺大人生。獨特的選題
《幸福魔方》里講述的故事都是圍繞“真人真事”這個主題,把人們生活中的情感故事、情感沖突以最原生態的形式真實反映。在每期節目中,主持人都會和一名心理專家一起分析事件。主持人主持節目,心理專家幫助釋疑解惑,以深度的視角關注不同尋常的人間情感故事,真實反映原生態的情感沖突,讓觀眾真真切切地被人間的真情實感所感動。
《幸福魔方》關注的就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正是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著的生活。主題總是圍繞著親情、愛情、友情,多數都是以我們關注的婚姻、家庭、倫理、道德等社會問題為題材。像目前已經播出的《游戲婚姻》、《我的時髦媽媽》、《我的上司老公》、《隱婚》等。
《幸福魔方》采用“真人秀”的表演形式,老百姓的故事由老百姓自己講述,故事性很強,但是《幸福魔方》又不是單純地講述故事,它摒棄了“故事+懸念”的模式,采用“魔方思維”。《幸福魔方》的著重點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當事人為解決問題而做出“完全溝通”的那種努力、那種嘗試和那種突圍的態勢。可以讓觀眾朋友真正地介入其他人的生活感情經歷和曲折人生。《幸福魔方》通過公開敘述者所講述的故事營造一種視聽,在這種視聽中完成敘述故事、傳遞信息、表達意見、傳送觀念等。在這一點上,《幸福魔方》不是為了提高收視率而嘩眾取寵、單純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而是為了傳遞給人們一種生活的態度,為那些有相同生活經歷的人打開心靈的窗戶。
《幸福魔方》通過獨特題材的選擇,不僅為大眾提供情感溝通的平臺,弘揚人間真情,更為大眾提供人文關懷,讓觀眾感到有看頭、有意義。同時疏解人生苦悶,發揮電視媒體心靈撫慰的功能,創造“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獨家新聞素材,這又很好地體現了媒體競爭力的作用。
《幸福魔方》沒有將別人的隱私暴露得淋漓盡致,甚至蓄意加以強化和渲染,更多的是將之與主流文化價值要求相一致的方面展現出來,通過開掘私人感情事件中的真善美感染人們,通過批判假丑惡讓人們受到教育,通過與當事人的交流讓人們都能敞開心扉。
《幸福魔方》的內容顛覆了故事的結構,呈現給大家的不再是“正反兩個方面的問題”,而是一件事情的發生。節目不再糾纏于一個場景的細節再現,更關注當事人和關聯人對于未來幸福所做出的一種努力,這是一種真正的幸福關懷。《隱婚》這期節目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兩個人在同一個公司上班,女方是領導,男方是個小職員,女方為了自己升遷的便利,向公司所有人隱瞞了自己婚姻的事實,造成了兩個人的誤會。誤會讓兩個人越走越遠,而《幸福魔方》的目的不只是把這個事情告訴大家,而是讓兩個人敞開心扉,把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化解兩人的誤會,最終讓兩個人走向幸福的大門。這樣做并不是一味地去揭開別人的私密,而是用交流溝通打開人們塵封的對話,用彼此心中還未消融的愛再次感染對方,感染整個社會。這樣的交流給人生活的勇氣,給人尋找人間真愛的勇氣,給人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
轉貼于
獨特的節目形態
《幸福魔方》突破原有演播廳的單一形態。東方衛視首度將這種“魔方智慧”導入電視節目,首創“魔方式”的幸福類節目,獨特的空間設計、明晰的板塊構造和真誠的話題討論,以及最終的幸福結局,令人耳目一新,一睹為快。
《幸福魔方》,顧名思義,就是用“魔方智慧”來尋找到全新的幸福之門。電視的優勢主要在于依靠視覺形象,也就是畫面傳遞信息、表現主題。畫面是電視反映事件本身最重要的手段和最主要的元素。《幸福魔方》在確保真實性的基礎上,發揮畫面語言視覺功能作用,具有豐富內涵的畫面,可以給觀眾傳遞真實、動人、可信的信息,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應,把電視新聞的表現形式運用得更加到位,同時也有助于提高節目質量和電視的公信度和影響力。
此外,《幸福魔方》在現場還設置了九宮格網友和心理咨詢師。九位精心挑選的網友,代表了一種數理之間所呈現的理性判斷,往往能夠在“當局者”方寸全無、茫然無措的時候,給他們提供最直接、最簡單但又最有效的一種輔判斷,幫助其在決斷上擺脫困局,最終作出一種最恰當的決定,他們是最貼心的啟發者。而所謂的心理疏導師,就是心境的開啟者,甚至是當局者此刻的心境構建者。心理疏導師是智慧指路人,她能精辟地運用各派心理學理論,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傳授實用的生活技巧。這也是《幸福魔方》的創新之處,不僅讓現場觀眾參與其中,網友也可以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看法,給出自己認為合理的建議。這樣不僅擴大了受眾的參與層次,同時也使節目形態更加多樣化。心理疏導師的設置更能體現欄目的精心設置,主持人畢竟是主持人,不是心理醫生。但是在這里不叫心理醫生,而叫心理疏導師,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的心理測試來緩解講述者的心理壓力或者是讓他們敞開自己的心扉,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這更能體現節目的人性化。
一座“透明玻璃屋”、一方“網友九宮格”、一個“心理疏導師”、一位“知性主持人”和一扇“幸福回歸門”,《幸福魔方》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畫面,一幅幅富有獨特視角的畫面是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元素。通過不斷地變換鏡頭,關注事件發生的變化,人物情緒的起伏,受眾的反應,為觀眾呈現出更加立體的視覺效果,增強了電視節目的說服力和表現力,并構造出節目整體的宏大感。
獨特的主持人魅力
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站在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作為主持人,陳蓉在節目的現場時刻保持著清醒和睿智的頭腦。在錯綜復雜的關系面前,陳蓉深入了解當事人的內心世界,為進一步的采訪營造良好輕松的氛圍和環境。在十年的主持中,陳蓉逐漸形成了大氣、穩健、知性并具親和力的主持風格,在各種主持場合能夠把握節目進程,掌控節目節奏,帶動現場氣氛,并與嘉賓、觀眾達到良好溝通,實現最佳演播狀態。而這樣的主持風格和能力,無疑給欄目增添了一份籌碼。玻璃屋內,陳蓉敏銳地捕捉“當局者”的一點一滴,沉穩地調動各方元素,淡定地將一切娓娓道來,最后,為“當局者”構造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氛圍……
篇4
雖然在法律層面仍然缺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規范,但國家政策和地方立法出現了有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演變。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扶持的示范社中,聯合社超過1/5。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先后公布的多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中,均有一定比例的聯合社。2009年,中國銀監會、農業部出臺了《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將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引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促進合作社聯合以獲得更高信用等級和開展貸款聯保,發揮了積極作用。2010年,農業部會同發改、財政、科技、水利、商務、林業等部委出臺《關于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國家有關涉農項目的意見》,推動一些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經營,申報項目支持。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相配套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等法規、規章,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預留了空間。農業部計劃在“十二五”期間,依據《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和《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6—2015)》,重點圍繞糧食、油料、棉花、蔬菜、水果、生豬、奶牛、禽類、淡水養殖、農機等10大行業培育100家聯合社,扶持其做大做強,進一步指明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從地方來看,越來越多的地方性法規,如北京、重慶、遼寧、黑龍江、江蘇、山東、湖南、四川等省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辦法,都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組成聯合社,積極引導同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
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而言,無論將其看作獨立的企業,以集體或聯合行動存在的聯盟,還是一組契約關系的聯結,其積極作用都被眾多學者證實。Sexton認為,合作社能獲得大量的經營業務以達到規模經濟[1]。Nourse認為,合作社是促進市場競爭的力量,農民只有通過建立規模較大的合作社才能恢復力量的平衡[2]。Bijman和Hendrikse(2003)認為,農民合作組織能形成反市場壟斷的力量,可以減少營銷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以及外部性的影響,保護專用資產投資免受機會主義行為的侵害。Tennbakk也指出,農民合作組織能降低經濟活動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改善市場失靈[3]。還有學者指出,農民合作組織能幫助農戶節約交易費用(Staatz, 1987; Cook, 1994; Royer, 1995; Bachev, 2008),并在農產品營銷中起到積極作用,確保農民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國內眾多文獻也表明,農民通過發展合作社,提高了組織化程度,提升了話語權,改善了市場地位,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合作社有利于整合社員資源,形成規模優勢,推進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有利于促進農產品銷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流通環節對農民的盤剝,降低了經營風險,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盡管現有文獻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有廣泛研究,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是一個較新的課題,文獻比較少見。張曉山探討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發展[4]。方玉媚等、方凱等分別對四川果旺果蔬聯合社、云南蒙自甜石榴產銷聯合社進行了分析[5][6];孔祥智和蔣忱忱(2010)對四川省井研縣聯合水果合作社的治理機制進行了分析;苑鵬(2008)以北京市密云縣奶牛聯合社為例,剖析了聯合社的產生、運作以及優越性,分析了聯合社的發展空間。王藝華、王樹恩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發展可以對接大市場,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現代農業進程,增強自我服務功能,提高對社會資源的承接和利用能力,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必然趨勢[7]。這些文獻主要通過研究合作社聯合的典型案例,探討聯合社的作用和發展趨勢。綜合來看,理論界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探討,盡管遠未達到條分縷析、引領實踐,但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過程中自發出現的一種新的產業組織形式和制度安排,聯合社已顯示出更強的生命力和活力。在這種情況下,闡析其制度變遷特征,尋求其成長的內在根據,探討其績效和治理機制,可以為聯合社的規范發展提供理論和政策依據。
一、誘致性制度變遷框架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有效率的制度變遷主要是誘致性變遷,但強制性變遷的收益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度誘致性變遷的結果。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源于合作社制度的不均衡
確立了土地集體所有制基礎上以戶為單位的家庭承包經營的新型農業耕作模式,從而改變了農業和農村經濟格局,調動了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在農業發展水平較低,主要是手工勞動的歷史條件下,極大地改變了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但是,下的農戶小而散,需要獨自面對市場競爭,分散農戶和現代經濟體系的脫節,導致其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高,經濟效率低。隨著市場經濟進程的推進,農業生產經營越來越具有市場導向性,農民逐漸轉向專業化生產。雖然農產品市場接近完全競爭,但在一定條件下,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可以提升他們的市場抗衡力。因此,農業專業化的過程,也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而同一產業或同一地域的農戶只有以一定方式組織起來,專業化分工才成為可能,且在專業化和交易費用的兩難沖突中,只靠市場進行農業分工會使其協調效率受到限制,需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來進行農業分工和協調,提高交易效率,以獲得更多專業化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介于市場與科層之間的制度安排,沒有市場組織較高的市場交易費用,又保持著市場的靈活性;沒有科層組織高昂的管理成本,又具備科層組織配置資源的優越性,從而很 好地契合了農產品交易的特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中集體經濟組織統不起來、技術部門包不下來、農民單家獨戶辦不起來的困難,使小規模分散農戶與市場之間、農業與市場之間,形成一種以經濟聯系為紐帶的組織網絡。
雖然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施行,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發展起來,但家庭承包經營、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使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度的邊際效用急劇遞減。絕大多數合作社在目前的制度環境下,存在著合作社普遍資金困難、帶動力不強、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反映了現行合作社制度的不均衡,而制度的非均衡,也就意味著出現了新的盈利機會,進而導致了制度變遷的必然。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發生和發展取決于聯合社的預期凈收益
從農戶和單個合作社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外部效益”,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1.由規模經濟帶來的利潤
通過把若干同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起來組成聯合社,可以擴大加工或產品營銷服務的規模,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農業規模經營。通過統一組織生產、運輸、冷藏和銷售,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等,降低了基層社的生產經營成本,也使得購銷業務大大集中,購銷規模明顯擴大,實現了外部規模經濟,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也有利于農業現代技術、組織方式和資金的投入。因此,只要農業生產地域的分散性以及合作社規模的不均勻性存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有聯合的必要性。
2.外部經濟內部化帶來的利潤
聯合社比分散的單個合作社具有更強的市場談判能力,整合資源的力量更為強大,通過搭建聯合社、基層合作社和生產資料供應商、農產品銷售商的平臺,既能加強合作社之間的有機聯系,避免了合作社之間的不良競爭,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又能進一步增強自身實力,提升農民的市場談判地位,從而打破了原來基層社和農民被動接受企業單方給定的質量等級和價格的市場格局,可以分享更多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利潤。
3.克服風險厭惡帶來的利潤
農業生產的連續性與長周期性,無法通過內部控制及時擴大或縮小規模,加上農產品的可貯存性差,使農業成為一種冒險事業。而農戶大多數是風險厭惡型,在風險普遍存在的制度安排下,風險厭惡無疑會大大消減經濟活動,克服對風險厭惡的制度創新能獲得潛在利潤。聯合社通過內部協作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規模經濟性,降低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內化農業經營風險;通過契約安排,轉嫁一定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使得基層社抗風險能力得到提升;通過推廣種植、養殖保險,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成員降低生產經營風險。
4.交易費用的轉移和降低帶來的利潤
合作社的聯合所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擴大了單個合作社的社員數量和資本規模,實現了資金、設備、原材料和勞動力的集中調配和使用,提高了要素的使用效率,大大節約了交易成本。同時,聯合社彌補了單個專業合作社銷售渠道窄、信息來源少等問題,進一步整合了資源,增強了合作社的市場對接能力和競爭力,有助于降低交易費用。
(三)各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發展情況
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迅猛發展,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也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以彌補單個合作社勢單力薄等不足。但各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發展情況仍然存在顯著差異,尤其以東西部差異最為明顯。
1.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總體情況
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的快速增長,多數合作社存在的生產規模偏小、科技含量低、服務領域狹窄、市場品牌不響、帶動能力弱等問題也日益凸顯,迫切需要通過合作社進一步的聯合來解決單個合作社解決不了和解決不好的矛盾。而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自身積累資金的增多,將逐步形成設立聯合社的能力和愿望;某些規模較小的合作社,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也可能希望設立聯合社開展經營活動。近年來,全國大多數省市已經出現了各種形式的聯合組織,并在聯合經營、開展信息交流和維護合作社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表1(見下頁)可以看出,雖然從全國來看,單個的專業社是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主要形式,但聯合社的比例已接近7%。
在農民合作社聯合組織中,不乏由地方政府依托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這一類政府主導安排的專業性合作經濟組織而組建的聯合社或合作社聯合會。例如,河北省、福建省、浙江省及溫州市等地供銷合作社(總社)籌組成立了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這類聯合社(或聯合會)以橫向聯合為主,將主要職能定位為政府和合作社之間的溝通平臺,承擔向政府反饋合作社的意見與需求、政策法規宣傳、教育培訓、營銷推廣、對外交流和行業自律等工作任務,帶有很濃的行業協會色彩。與政府主導的聯合社制度安排不同,民間自發的誘致性聯合社制度安排,以同業聯合為主。這種民間自發的聯合社制度安排,以承認合作各方的“私人產權”和“私人利益”為基礎,其組建而成的聯合社,并不僅僅是合作社成員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蘊涵了深刻的變化,是合作社制度的深化和發展。目前,農民自發組織的聯合社,占了現有合作社聯合組織的90%以上。
2.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發展存在區域差異
我國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發展,是在國家法律制度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主要由外部利潤誘導的自發創新,因而呈現出自發性、異質性和區域性等特點。各類聯合社可以大致分為由同類專業合作社組成的聯合社和由特定地域內各類專業合作社聯合組成的聯合社兩種類型。同業聯合和地域聯合的聯合社在職能定位方面存在差異。由于國家法律和政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缺乏明確而統一的規定,即使是同業聯合的聯合社,在不同區域之間,其業務經營范圍、治理結構等也具有明顯的異質性(見表2)。對此,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各省、市的地方性法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規定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從調查情況來看,多數聯合社都對經典合作社原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但不同區域的聯合社的修改方向存在一定的差異:中、西部地區往往要求基層社具有較大的種植、養殖或營銷規模;東部地區更加注重資本報酬,股份化傾向更加明顯,而且合作社的管理者逐漸從社員向擁有專業知識的職業經理轉變。
從聯合社的數量來看,東部地區聯合社發展最為迅速,聯合社在全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所 占的比例最高,為9.9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區聯合社發展較為緩慢,聯合社在全部組織中所占的比例最低,僅為2.59%,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聯合社發展相對較為平穩,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部地區聯合社在全部專業社中所占的比例為7.99%,東北地區聯合社在全部組織中所占的比例為8.25%(見表3)。從四個區域平均數據比較可看出:中部地區合作社數量最多,平均每個省有8291.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662.8個聯合社,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區合作社數量最少,平均每個省2982.5個,77.1個聯合社,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進一步分析表3可以看出:東部地區雖然專業合作社和聯合社的絕對數量并不領先,但聯合社占合作社的比例最高,表明東部地區合作社的發展步伐較快,質量管理水平較高;中部地區無論是平均每個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量,還是聯合社的數量,都比其他三個區域明顯偏多;西部地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相對較為緩慢,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聯合社的數量比其他三個區域明顯偏少。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合作組織的發育程度與市場經濟的成熟程度緊密相關。
二、政府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誘致性聯合中的作用及其邊界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誘致性聯合過程中,政府充當著重要角色。但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政府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程度還不夠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需要政府不斷加大制度供給力度,給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進一步健康快速發展。
(一)政府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誘致性聯合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誘致性制度變遷中,往往也需要用政府的行動來促進變遷過程。一方面,制度變遷需要人們自愿的聯合行動來完成,但集體行動常常面臨高成本壁壘。為提高制度供給水平,需要引入政治資源來促成誘致性制度變遷。另一方面,誘致性制度變遷的創新主體來自基層,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漸進發展的變革過程,所需時間長,難以全面實行,而強制性制度變遷的主體是政府,推動力大,但社會震蕩大、風險高。二者組合的制度設計能較好地避免一方單獨行使的缺陷。加之我國不同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突出之處是政府力量強大,因此,在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由普遍性市場行為到強行性規則的程式轉換中,政府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作用范疇主要在兩個方面:
1.政府對聯合社的法律地位予以確認
政府是制度的最終供給者,任何正式制度都必須經過政府在政治和法律程序上的確認,才能夠在全社會范圍內擴散和推廣。即使大規模的市場制度創新需求轉變為市場的制度供給也需要最終得到政府參與。因此,誘致性制度變遷大致包含兩個階段:首先是市場主體突破既存制度,自發響應獲利機會,形成普遍性市場行為;然后是政府進行制度供給,對普遍性市場行為的合法性加以追認。在我國,盡管單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生產經營規模和自身實力的限制,依然擺脫不了抗風險能力差的困境,在參與市場競爭中仍處于弱勢地位,有著進一步聯合的制度需求。但聯合社面臨現行法律制度的剛性約束。聯合社是多個合作社作為成員,聯合成立的新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合作社。從法理上說,設立聯合社要求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成為合作社的成員。根據合作社法的規定,“成員總數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個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團體成員;成員總數超過二十人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成員不得超過成員總數的百分之五”,顯然這一比例幾乎無法滿足設立聯合社的要求。因此,從現有法律規定看,尚無合作社聯社存在的法律空間。另外,在現行法律框架下,雖然仍可以通過社團法人登記、組建公司或吸收合并等方式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擴張和聯合的需求,但是和一般意義上的聯合社仍存在本質區別。社團法人登記雖然解決了聯合社的法律地位問題,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聯合社的業務范圍,不能從事營利性活動;成立公司無法享受合作社享有的各種扶持政策,且由于對股東有最高人數限制,使得聯合社的發展和規模都受到制約;而吸收合并、新設合并等手續較為繁瑣,設立成本較高。因此,應推動立法機關盡快修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聯合社的法律地位予以確認。
2.政府對聯合社給予扶持,解決聯合過程中市場主體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西方合作運動大多“自下而上”,即先有基層社,待基層社發展數目已多、有聯合的必要時,才共同組成聯合社。由于集體行動的內在矛盾,合作社聯合往往存在巨大的協調成本,同時,合作社作為弱者的聯合,與企業的競爭在資金、技術和管理能力上有可能處于劣勢。故在各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總是扮演積極角色。在我國,家庭承包經營、土地細碎化的缺陷,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集體行動方面存在高組織成本,單純依靠農民在逐利動機驅使下自發行動并不能完全實現誘致性變遷。土地使用權的流轉遲緩,農村合作金融不發達,農業投資不足,也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發展受到種種限制。所以,應將民間創新主體的自發創造與政府推動相結合,一方面進一步強化農民在合作社成長中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組織的基礎上,政府適時地進行制度供給,提供核心制度安排,協助民間主體實現制度創新,同時,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加強合作社成員的合作教育與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
(二)政府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程度
1.政府參與程度總體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制度供給滯后,影響了聯合社的發展
在有限理性、信息高度不對稱、傳導反饋的時差性等因素約束下,制度供給會呈現一定的滯后性。作為制度環境的核心因子,法律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時滯。立法者有時也會主動地保持緘默,為前瞻性的市場參與者提供試驗甚至試錯的機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制度供應明顯滯后,也使聯合社在運行中遇到一些困境,影響了聯合社的治理。
第一,無法形成與聯合社相匹配的有效治理結構。目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多是在“能人效應”、外部力量帶動下成長起來的,民主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都不盡完善。30多年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體制,逐步讓農民“原子化”,農村 優秀人才流失,留守農民普遍素質較低,缺乏自我組建合作組織的能力。與一般合作社相比,聯合社成員之間在資源稟賦、參與目的以及承擔角色等方面的異質性明顯增加,成員之間的利益沖突更加突出。聯合社的核心成員多為兼職,自身精力有限,而隨著聯合社規模的擴大,成員參與管理的能力不足和興趣減弱,合作社由成員民主控制轉向專家控制,出現了類似IFOs的委托-問題。合作社的剩余索取權被限定在合作社合約框架下的提供惠顧的群體之中,合作社成員很難促使經理人員的運作符合成員們的利益,成本明顯偏大。
第二,基層合作社和聯合社的民主管理體制難以建立。基層社和聯合社之間經濟實力對比懸殊,聯合社有充分的定價權,加之各基層合作社大多直接由農民組成,資本普遍稀缺,其角色一般是生產者,而產前和產后的環節由聯合社控制,這樣,在制度供應滯后、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產前和產后環節的利潤多與多數基層合作社無關。由于聯合社的股權比較集中,如果制度約束缺位,聯合社運營過度依賴大的基層社也就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內部人控制的傾向更加明顯,極易造成聯合社組織結構及其決策機制的不正常,從而使聯合社變成了少數股東的“富人俱樂部”,聯合社全體成員特別是農民成員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公平保護①。民主治理局面的實現與否基本上也就決定了聯合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成員合作社的主流民意,進一步而言也就決定了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合作社農民成員的主流意見。
第三,聯合社有排斥小規模合作社和兼業農戶的傾向。聯合社普遍為入社成員設定門檻。從調查情況來看,同類專業合作社聯合組成的聯合社,主要是以從事該種農產品生產為主業的達到一定生產規模和商品量的專業農戶的聯合,并不歡迎小規模的合作社和兼業農戶。這樣,聯合社的發展明顯有利于更具有企業家特性和境遇較好的農民來尋求新的市場機會,但創造一種機制來保護甚至增進弱勢農民的利益越發困難。
第四,產權不明晰,滋生機會主義行為。大部分合作社在政府部門引導下組建,常常受多個部門單位支持,在組織資金、技術培訓、產品銷售等方面得到多方資助。合作社的聯合,進一步使聯合社與基層社之間、基層社相互之間以及合作社與農民之間財產關系模糊不清。立法粗陋,產權界定不清晰,加之合作社的新、老成員享有同樣的投資和惠顧權,不可避免會激發了外部人攫取動機,導致機會主義行為和“搭便車”行為。
2.政府需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制度供給,明確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進行扶持的職責,促進聯合社規范發展
過去50年,各國農業合作社企業的集中趨勢加速。荷蘭1949年供應飼料和肥料的合作社有1160個,1998年只剩36個;牛奶加工合作社從426個,降為6個。聯邦德國1950年共有23842個農村合作社,而到1998年這一數字縮減到4221個。但同期的社均成員數則由137個增加到711個,規模明顯擴大。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目前政府推動合作社聯合的重點是對合作社進行培訓和規范,主要是建立穩定的合作社培訓機制,規范聯合社的各項職能、制度和組織架構,整合農委、農辦、科協、農業局、供銷社等涉農部門的資源,明確財政資金的支持方式,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更好地推動合作社聯合發展。在治理機制上,聯合社應當堅持成員以農民為主體、對成員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民主管理,惠顧返還、資本報酬適度,以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等基本原則。雖然聯合社可以不完全拘泥于國際“合作社原則”,需要從實際出發,適度放寬對資本權利的限制,以利于吸引資金,鼓勵聯合社向公司化和縱向一體化的方向延伸,并賦予聯合社內部治理機制一定的包容性,但不能改變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特征。
3.政府應當避免對合作社聯合進行不恰當的直接干預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可能超越階段、跨越式地發展。在規制聯合社的法律規范缺位的情況下,尋求政府的支持和保護,不失為一種理性的選擇。但政府部門的過度干預可能影響合作社的自主性和生命力,最終合作社很難做到可持續發展。調查表明,政府不恰當的干預使一些合作社的聯合出現異化。在政府的制度供給過程中,政績往往被作為一個重要變量而引入了政府的效用函數。在進行聯合社制度設計時,一些地方政府在農村市場資本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政策的刺激下,以實現政績為預期,過度干預合作社的聯合和發展,導致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的異化,結果一些聯合社的定位不準,職能不明,體制不順。有的聯合社是“公司十合作社”,以套取政府的優惠政策;有的是假借聯合之名義,投資大量資金入股控制合作社;更多的是供銷社為完成工作指標,導致聯合社只是形式上的表面文章,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政府在扶持過程中,應注意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選擇權和決定權,不能采取強迫命令的方式推動合作社聯合,同時,要求擺正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做到凡是市場能做好的事,都由市場來做,政府不必干預;即使政府有必要干預,也應更多采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三、結論與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和研究,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發展具有歷史必然性。制度變遷是一種效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制度的替代過程,也是從一種制度均衡狀態向更高的制度均衡狀態轉化的過程。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合作社成員對合作內容、合作形式、合作層次必然會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此,合作社有必要走向聯合,實現在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上的合作經營。這不僅僅是因為鼓勵聯合是國際合作社聯盟確定的合作社基本原則,更是因為合作社的聯合存在明顯的“外部利潤”。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組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提高議價能力,擴大合作社的業務范圍,解決合作社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第二,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發展的區域差異,表明了同一制度安排在不同制度環境下,具有不同的比較效用。聯合社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制度績效,說明制度安排的移植不僅會受到非正式制度環境的約束,而且也會受到產業特性的約束。而經濟組織的績 效,既取決于組織內部的制度安排,也取決于組織制度安排與環境的相容性。因此,聯合社的制度安排是否有效率,不僅取決于該項制度安排是否滿足制度需求,還取決于其他制度安排實現他們功能的完善程度。這種差異的存在,決定了政府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中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對制度變遷進行引導和控制的必要。
可見,要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健康發展,并加強政府引導作用,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政府應加快制定推動合作社聯合發展的法律規范,即設立發展聯合社的制度裝置,幫助實現誘致性變遷。這些規范應從農戶經營土地規模小且高度均等化這一基本農情出發,對合作社聯合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如資本聯合與勞動聯合,基層社與聯合社之間的民主管理,土地的集中投入和使用等,通過聯合社治理機制的創新來努力解決。
第二,堅持誘致性制度變遷,關鍵在于基層社是否存在聯合的需求,在于聯合社的運行能否堅持獨立、自治、民主的合作精神。政府參與聯合社的創建隱藏著風險,應當通過宣傳、教育、示范等方式培育人們對新制度的需求,如果合作社的聯合并非基層社社員的要求,高昂的阻滯成本可能使制度變遷得不償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就整體而言,不是政府推行的強制性制度變遷,而是農民在逐利動機驅使下自發創新的誘致性變遷。制度的設計應該是自下而上的,不是政府強制推動。
第三,政府只扮演一個基本行為規范的保障者和制度變遷合法性的最終確認者角色,從而保證市場創新主體在一定限度內有足夠的自由進行制度創新,并通過仿效、接受或拒絕的方式對其試驗或加強。
*該標題為《改革》編輯部改定標題,作者原標題為《基于誘致性制度變遷視角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
注釋:
篇5
1、此短信吸千年寒玉之精華,聚極地冰川之寒氣,乘四季風雨之滋潤,具清涼解暑之功效,可解大暑煩悶之熱氣,冰箱冷藏后閱讀口味更佳。
2、大暑到,艷陽高照,事業攀高;白云飄飄,憂愁散掉;百花傳香,愛情甜蜜;微風徐徐,清涼帶到;祝福深深,心意傳到。愿你大暑無煩惱。
3、驟熱的天氣,問候化作雨。淋濕你的煩躁,撫慰你的心地。忙碌的日子,愿你收獲彩虹;平淡的日子,愿你收獲快樂。大暑天,愿健康屬于你,幸福也屬于你!
4、大暑到了,山還是那座山,別名改為火焰山;水還是那片水,搖身一變溫泉水;星還是那些星,藍藍天空冒火星;人還是那群人,黃土地上熱心人!保重身體!
5、大暑到了,我用祝福的鼠標,輕擊你內心的屏幕;用快樂的閃爍,刪除你酷暑的憂郁;用開心的修復,補正你煩躁的思緒;用健康的復制,粘貼你內心的深處。短信一到,幸福無數。
6、大暑即將來臨,太陽熱辣辣,人汗滴滴噠。溫馨提醒:大家注意防暑,多喝綠豆湯、多吃水果,遠離醫生,身體健康,生活幸福。開心永展露你臉上!
7、大暑節氣未到之前就已經熱得夠嗆,今天大暑到來,層層的熱浪撲面而來。讓我們一起呼喚雨神蕭敬騰,為我們帶來清涼的雨水,蕭敬騰蕭敬騰!
8、大暑來到,我送你三個愿望:財源滾滾“暑”不盡,想干啥就干啥;快樂吉祥“暑”不盡,想笑就笑無煩惱;夢想成真“暑”不盡,有啥愿望還不提?
9、大暑時節已來到,炎炎烈日當空照;蚊子整天把你繞,熱情問候少不了;蚊帳隔離了騷擾,好運出頭無煩惱;快樂風扇緊擁抱,清涼愜意任你笑。
10、大暑天氣,天氣怪,心生戾氣,天生燥氣,水里冒著熱氣,心里煩著脾氣,受不了老大的陰陽怪氣,卻還是忘不了送你福氣,祝你靜靜心情萬事生和氣,做事淡淡生活聚財氣。
11、大暑天氣多變,不變的是祝愿。陽光炙烤的,是融融的情意;狂風席卷的,是深深的惦念;炸雷橫掃的,是你淡淡的愁怨。一切終將云開霧散,祝你快樂無邊!
12、稻花香,說豐年,大暑的問候送上前;聽蛙聲,知了鳴,大暑的祝愿一大片。夏日的熱風吹動我的思念,對你的牽掛永不變,一片真情天可見,只想真心對你說:大暑到了,珍重身體!
13、放一抹清靜在心間,清涼自然在身邊,拽一絲快樂入心頭,清爽圍繞身清柔,收一條短信入眼簾,祝福不斷樂相連,大暑,愿你清爽相伴,清涼自在,大暑快樂!
14、芬芳空氣“暑”于你,溫柔你的心跳;涼爽清風“暑”于你,撫去你的煩躁;蕩漾碧波“暑”于你,輕盈你的奔跑;燦爛陽光“暑”于你,照耀你的微笑。大暑到,愿快樂“暑”于你,撲進你懷抱;好運“暑”于你,豐滿你荷包;健康“暑”于你,消除你疲勞;幸福“暑”于你,陪你直到老。
15、驕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熱情洋溢,大雨只管亂七八糟的暴戾,炎熱的天氣送去我清風般的心意,祝你萬事紅火比天熱,事業突起比雨急,大暑節氣里雄鷹展翅,輕揚萬里。
16、驕陽似火大暑到,我的祝福彩信報。緩搖荷扇清風吹,柳蔭花香清涼抱。送你冰糖葫蘆汁,清涼爽甜伴暑期。陣陣清風愜意悅,祝你大暑好福氣。愿暑天怡心健康。
17、連手機都熱得燙手的大暑節氣,我為你發來了祝福的短信,一字一句都是我熾熱的真心,只為了祝你大暑快樂,不要太感動哦!
18、時節至大暑,一日熱三分。惦記也升溫,情誼也升溫。一片冰心傳問候,愿你調節好心態,心靜自然涼。工作不要太疲憊,累了就休息;出門避開酷暑,小心防護;順應天氣變遷,加強飲食調養。大暑送上大大關愛,愿健康“暑”于你,幸福“暑”于你,快樂也“暑”于你!
19、暑天雖熱,但是天空依然很藍;太陽雖強,但是明媚耀眼;暑天風雨雖多,但是會帶來清爽。在這個炎熱的“大暑”,保持一份樂觀你將收獲不一樣的涼爽。愿你大暑有大福。
20、太陽照,火在燒,大暑時節最煎熬;思在走,雨亂飄,驅走暑熱透心澆;風卷浪,浪滔滔,綿綿情意不動搖;果累累,花昭昭,滿園收獲盼你笑。大暑快樂!
21、大暑節氣又來到,天氣悶熱使人燥,不如清爽沖把澡,吃片西瓜睡個覺,合理飲食很美妙,飯后最好慢慢跑,身體健康最重要,祝你大暑快樂,百事可樂!
22、大暑節氣到,酷暑熱浪涌;防暑最重要,清淡飲食好;多喝白開水,蔬果菜多吃;嚴防烈日曬,健康“暑”第一。愿“暑”不盡的好運吉祥幸福快樂天天陪伴你!
23、大暑氣溫高,五谷豐登好,生活安康妙,幸福滿屋飄,好運頭上繞,青春又年少,吉祥好預兆,未來步步高,前景無限好。祝你大暑快樂。
24、小暑過后大暑來,熱情洋溢向未來,賣的都是熱門貨,遇的人是熱心腸,妹的感情火辣辣,哥的心里熱呼呼,幸福見你很親熱,健康吉祥把你愛,財神趕來湊熱鬧,大暑里面發大財。
25、大暑到了,愿你的熱情如艷陽似火,不怕瓢潑大雨澆;愿你的事業如烈日高升,不怕烏云籠罩;愿你的生活蒸蒸日上,不怕雷電交加。大暑快樂!
26、今日是大暑,快樂數一數。一二三四五,好運擋不住。六七八九十,煩惱都攔阻。西瓜甜,水果香,清涼消你暑。快樂送,平安祝,幸福伴你度。今年運氣不太多,發個短信來彌補。
27、 時至大暑,火火的天氣,送上我火火的祝福。愿你擁有越來越多的財富,越來越美的心情,越來越順的日子,越來越好的身體,越來越寬的前途。大暑快樂!
28、 大暑來到,酷暑嚴烤,防暑注意,著重飲食,多喝白水,蔬菜多吃,防曬意識要增強,養生知識謹記了。祝大暑節氣快樂無憂、樂得逍遙。
29、 驟熱的天氣,問候化作雨。淋濕你的煩躁,撫慰你的心地。忙碌的日子,愿你收獲彩虹;平淡的日子,愿你收獲快樂。大暑天,愿健康屬于你,幸福也屬于你!
30、 大暑到來,天熱炎炎,強身健體做好保健;空調降溫,請你牢記,過度吹冷不可取;度數莫低,應該適宜,二十六度是最低。瓜果蔬菜,合理膳食,適度補充淡鹽水;祝福深深,加強友誼,愿你健康快樂大暑天里!
31、 愿大暑點燃你的熱情,事業紅火;燃燒你的激情,萬事如意;照亮你的前程,一馬平川。大暑里的祝福,祝你清涼一夏,百事可樂!
32、 大暑來到,日子“暑”服了,愜意逍遙;生活“暑”爽了,幸福無限;身心“暑”展了,自在無憂;人生“暑”坦了,美好無限;事業“暑”心了,精彩連連;愛情“暑”暢了,甜蜜美滿。祝你大暑開心,樂不思“暑”!
33、 大暑到,送你一把“快樂扇子”,扇走煩惱與憂愁;送你一臺“財富空調”,八方進財貴氣在;送你一條“幸福短信”,愿你大暑透心涼,幸福每一刻。
34、 在祝福里放片綠葉,便會給你帶去一方綠茵;在問候里放縷清風,便會讓你感覺清涼一夏;在短息里放朵鮮花,便會圖你世界多姿多彩;大暑到了,注意防暑快樂過。
35、 大暑到了,好運進入生長季,日新月異;快樂進入發育期,悄然崛起;順心進入黃金月,天下無敵。愿你開心美麗!
36、 抬頭見喜,樂悠悠的白云在空中寫下:好運無“暑”;開門見喜,甜蜜蜜的微風在眼前寫下:浪漫無“暑”。大暑到了,愿你處處見喜,快樂無“暑”;時時見喜,幸福無“暑”!
37、 大暑到了,愿你好運無“暑”,樂悠悠的樣子誰都擋不住;甜蜜無“暑”,喜滋滋的感覺永遠不停步;幸福無“暑”,笑的樣子讓人好嫉妒。祝你開心哦!
38、 大暑氣溫頗高,短信送上祝福:發揮大暑的熱度,讓霉運消散;傳遞大暑的溫度,讓煩惱歸零;寄托大暑的祝福,讓幸福倍漲。祝你大暑擁抱好心情!
39、 大暑天,烈日炎,酷熱地,請離遠,靜心田,清涼伴,防中暑,水常伴,瓜果蔬,食不厭,大暑到,氣溫高,忌煩躁,祝你好!
40、 溫馨提示:大暑天,晝夜溫差比較大,天黑睡覺要關窗,受涼要傷風,流清鼻涕不好看,感冒打噴嚏不雅觀,祝福你永遠健康美麗漂亮,動人心魄。
41、 大暑天里,我要送給你一碗用真心真意熬的綠豆粥,請你喝了它,清涼快樂的聽我給你“數一數”你的福氣,數你帥氣能吃苦,年輕又力壯,數你……樣樣你都第一名,大暑天里數你最棒,祝福你永遠人見人愛。
42、 大暑到了,愿你舒爽節節飆升,笑得瞇著眼,喜不自勝;開心天天看漲,樂得咧著嘴,笑逐顏開;幸福一日千里,甜得樂開花,如飲瓊漿!
43、 大暑到了,天氣酷熱,注意中暑,果蔬不減,防止暴曬,起居規律,午后小憩,朋友祝福,送你冰爽,生活幸福,快樂一暑。
44、 烈日當空照,好運把你繞,清風傳問候,熱情少不了,大暑節來到,開心無煩惱,快樂風扇搖,愜意任你笑。祝大暑吉祥,清爽每一天!
45、 大暑高溫不退,短信送來安慰:出門記得防曬,預防中暑意外;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身材體態;早晚鍛煉戶外,保持精神愉快!祝你大暑生活更精彩,身心健康樂開懷!
46、 大暑到,清涼欲與炎熱試比高——愿你飲食,多吃清淡少吃辛辣,防熱降火;愿你心情,時常笑口常開少點煩躁,心靜自然涼;愿你出門,帶上雨傘多行走在陰涼的道路上,與強光絕緣,保護皮膚身體好——祝你大暑有清涼陪伴,生活愉快!
47、 大暑節氣來到,短信送去祝福,鈔票“暑”不勝“暑”,吉祥如意可勁“暑”,多吃瓜果蔬菜更“暑”服,愿祝福終歸你所“暑”。
48、 大暑節氣至,氣溫直上升,防暑和避暑,飲食很重要,平時多喝水,多食瓜果蔬,飲食宜清淡,辛辣要少食,不要去暴曬,小憩去疲乏,一道祝福深,快樂常相伴,祝你大暑樂,時刻樂逍遙。
篇6
門診是醫院的窗口, 由于流動性大、工作環境多變、服務對象素質良莠不齊等原因, 門診護士在工作中往往面對很大的壓力, 從而影響門診護理工作的質量。門診護士的主觀幸福感以及對于自身工作的滿意程度, 了解兩者的關系, 從而有針對性的提高門診護士的主觀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 為穩定護理隊伍, 改善門診護理服務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門診工作1 年以上的護士80人。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采用自制調查問卷, 調查內容包括年齡、工齡、婚姻狀況、編制、職稱、受教育情況。
1.2.2 總體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訂制的一種定式型測查工具,用于評價受試者對于幸福的陳述。該研究共有33個條目,前18項得分總和代表總體主觀幸福感, 女性常模為(71±18)分,得分與幸福感呈正比。此外, 還通過6個量表用來衡量幸福感的6個因子, 包括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
控制、松弛與緊張。
1.3 工作滿意度指數量表 IWS是目前公認的用于反映護士在實際工作所獲得的收入、自主性、組織決策性、職業地位及互動合作的滿意度。該量表采用Liket5分評分法, 共44個條目, 每個條目得分1~5分,分別代表完全不同意(1分)、部分不同意(2分)、不確定(3分)、基本同意(4分) 以及完全同意(5分),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的滿意度越高。采用調查問卷法, 發放問卷80份, 第2天統一回收,回收76份, 回收率95%; 針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最后選擇符合要求問卷71份, 有效回收率93暢4%。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暢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門診護士與女性常
模的總體幸福感得分比較采用兩樣本獨立t檢驗,主觀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結果
2 1 一般資料
被調查者均為女性,年齡23~54歲, 平均(31暢37±5暢48)歲;本科及以上14人(19暢7%),大專22人(31暢0%),中專35(49暢3%); 已婚55人(70暢4%), 未婚25人(35暢2%); 主管護師及以上39人(54暢9%), 護士32人(45暢1%)。
2 2 門診護士主觀幸福感狀況
門診護士主觀幸福感平均得分(77暢23±12暢61)明顯高于女性常模(71暢00±18暢00)(P
2 3 門診護士工作滿意度狀況
見表2。門診護士工作滿意度各項目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工作被認可、與同事關系、家庭與工作的平衡、管理、工作本身、個人成長與發展、工作負荷、工資與福利。
2 4 門診護士主觀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的Pearson相關分析
3.討論
3 1 門診護士的總體主觀幸福感較高
本調查顯示,門診護士主觀幸福感得分高于女性常模,考慮是因為護士工作專業性強、相對穩定,社會保障較好,并且相對臨床工作,門診護士工作時間較為規律,無需上夜班,可以正常休息和照顧家人,因而主觀幸福感較高。但本組門診護士中高于女性常模者只有66%,仍有34%低于女性常模,考慮可能的原因有:①對健康的擔心。可能門診護士長期與各種患者接觸,深知疾病危害和健康重要性,常擔心工作過程中感染疾病。②當前醫患關系緊張,而門診人口流動大、環境擁擠、嘈雜,門診護士每天要面對形形飽受疾病困擾的患者,容易受到患者及家屬不滿、悲傷等消極情緒的影響,這導致門診護士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能力較差。
3 2 門診護士工作滿意度屬于中等偏上水平本調查門診護士工作滿意度處于中等略偏上水平, 說明門診護士工作滿意度水平有待提高。在工作滿意度各項目中,工資及福利得分最低, 其次為個人成長與發展得分。護理工作風險高、強度大, 應當享有合理的薪酬分配, 但與其他衛生專業人員或不同行業同年齡人員比較, 其收入仍處于較低水平, 薪資報酬與勞動強度不成比例。此外, 門診護士工。
作專業性要求相對較低, 醫院提供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機會較少, 缺乏職業歸屬感, 個人成長與發展前景較差。
篇7
[關鍵詞]政府會計變革;新公共管理;制度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9)01-0008-05
20世紀末,各國政府轉變了各種管理控制方法,包括組織結構、財務和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的其它方面、人力資源管理和戰略。例如,很多政府進行分權、私有化活動等,并引入產出和結果導向的計劃與控制、顧客導向、引入競爭、質量模型和多維度績效評價等。所有這些改革即所謂的新公共管理運動。本文關注其中與政府會計有關的一些改革。
新公共管理被認為是一種功能主義方法,其主要目標是增加政府的經濟效率和效果。為了理解政府會計變革,不能從單一的視角去理解(Hopwood andMiller,1994)。本文主要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看政府會計變革,包括引入的各種原因、變革的過程和效果。在分析組織和變革過程時,制度框架包括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等維度(Greenwood and Hinings,1996)。
一、新公共管理與政府會計變革
新公共管理(NPM)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而使它更有效率和效益,并且在傳遞商品和服務時更具有經濟性(Hughes,1998)。胡德將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特征概括為:向職業化管理轉;明確的績效標準與衡量指標;更加注重產出控制;實行部門分權;引入市場機制,強化政府內部競爭;私人部門的管理風格和方法;強調資源運用上的克制和節約(朱仁崎、彭黎明,2003)。經合組織(OECD)1995年度公共管理發展報告《轉變中的治理》把新公共管理的特征歸納為8個方面:轉移權威,提供靈活性;保證績效、控制和責任制;發展競爭和選擇;提供靈活性;改善人力資源管理;優化信息技術;改善管制質量;加強中央政府指導職能(趙景來,2001)。德國學者GemodGnming指出,新公共管理的確鑿無疑的特征至少包括20種(朱仁崎、彭黎明,2003):削減預算、VOUCHERS、績效責任、績效稽核、民營化、顧客觀念、分權化、戰略規劃,管理、生產和供應的分離、競爭、績效測評、管理風格變革、簽約外包、自主管理(彈性)、審計的改善、人事信息管理(誘因)、使用者付費、政治和行政的分離、財政管理的改善、技術的更多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范圍非常廣,包括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政府管理社會事務的過程)和政府的內部管理。從與政府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來說,宏觀層面的宏觀經濟管理、公共財政管理等和微觀層面的公共部門管理、公共部門財務管理將對政府會計信息產生更多的需求。對于宏觀經濟管理而言,其信息來源不僅包括政府會計提供的信息,還包括政府的相關統計數據(這些數據也間接的來源于會計信息)。公共財政管理更依賴于政府會計信息,公共財政管理主要體現在財政收支管理和公共預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資管理、績效管理等,這要求政府會計能夠提供有關預算、成本、績效等信息。新公共管理強調結果和管理者的責任,故政府會計的新公共管理需求觀是站在政府管理者的立場上,他們需要政府會計信息為其公共管理決策提供支持,從而更加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資源,履行政府對社會公眾的受托責任。因此,他們需要管理取向的政府會計模式。
20世紀80年代前,各國政府的財務管理,主要強調投入和過程,政府通過財務預算和管理程序來控制。采用產出導向的計劃和控制是在20世紀末的政府革新。這是由于各國面臨預算赤字,在社會任務和政府功能上出現危機。隨著新公共管理的推進以及應計制在政府會計的逐步推行,各國引入產出導向的計劃和控制,如預算和中期與年度財務報告。
二、制度理論與政府會計變革
(一)制度理論
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政府改變控制是為了提高績效,增加經濟效率和效益,但組織變革并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效率和效益,組織內外環境和制度也對管理變革起到重要作用。而制度理論強調社會結果和組織環境的社會和文化方面(如規則、知識、權力、利益、標準、特定群體和社會的習慣)對組織的影響,組織也反過來影響它。相對于功能理論,制度理論拓寬了組織的范圍,考慮了組織環境。
舊制度經濟學關注組織形式和它們的特征,尤其是效率,也關注制度的影響和其它社會和文化方面。通常,舊制度經濟學表明“制度,經濟”和“社會,文化”是組織變革的重要因素。制度理論不僅關注組織,也關注組織內的個體,即制度理論關注經濟角色、社會文化問題、個人和組織、環境和它們的相互影響。總之,制度理論的范圍很廣。
社會制度經濟學沒有關注改革的原因和經濟效率與效果。社會制度經濟學主要關注模仿(為什么一些組織跟隨趨勢、模仿其它組織、為什么存在變革的固定模式與同構組織)。該領域的學者認為變革有時僅僅是為了滿足外部的規則與預期,例如為了滿足外部法律的規定。近年來,有些學者開始關注績效衡量的影響、競爭邏輯、進行變革的理性原因等。這表明組織及其個體關注社會理性和社會效率,也表明制度經濟學關注理性和效率概念,包括社會和其它問題。
(二)制度理論與政府會計變革
Houwarrt(1995)認為,當新公共管理被引入時,新公共管理被作為各國政府應對環境變化的一個工具,如預算壓力(經濟因素)等內部因素、預期和正式規則(如外部制度)的外部改變。內部管理者不滿足于傳統、階層制、投入導向工作方法等,也是一個因素。
如前所述,制度觀也認為財務困境、正式規則、預期組織環境的改變,可能導致管理變革。這些變革不僅使組織更加企業化和增加經濟效率和效益,而且在面對新的內外需求時顯示出敏感度(做好準備或漠不關心),或者正式完成新的需求和預期。另外,制度理論關注各種要素的相互關系,例如,一旦引入新的會計系統,它不僅影響組織的效率,而且影響內外預期、組織和個體的利益與習慣。
Bum和Scapens(2000)基于舊制度經濟學提出了個政府會計變革框架(scapens,2006)。他們定義規則(roles)、慣例(routines)和制度(institutions)作為解釋會計變革的基本概念。在他們的框架中,規則(rules)是正式陳述程序,而慣例(routines)是實際使用(Bums and Scapens,2000)。Burns和Scapens認為,會計背景下的規則作為正式會計系統的一部分被寫入操作手冊,而慣例是實際使用中的習慣和會計實踐。規則通常不會經常改變,只在某些時候改變。但是,慣例作為日常工作方法的改變可能逐步改變。慣例的改變可能來自于現行工作方法的經驗、規則的改
變或社會壓力要求改變(來自于組織內外不滿足于某種實踐和績效,社會價值的新發展,某群體增加相對權力,或其它組織內外制度的改變)(Oliver,1992;Greenwood and Hinings,1996)。雖然慣例可能受規則影響,但慣例在某些方面通常不同于正式規則。一個正式規則的改變并不必然意味著管理者、其他員工的實際思考和工作方式將馬上按照規則進行。在可以觀察到的實際思想和行動改變之前需要一段時間。
Burns和Scapens認為,制度規范了個體的日常行為和工作程序。反之,制度也是日常行動和工作方法的結果(Bums and Scapens,2000)。制度使組織趨于穩定,或者趨同于某一組織,但它們不是不變的。廣義的社會制度構造了組織的外部制度環境,而特定的內部制度規定了內部制度環境(它與外部環境因素緊密相連)。內部制度環境包括各種實踐,如各種被長期認為是習以為常的慣例(Scapens,2006)。組織文化是內部制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它強烈影響參與者的信念、價值觀和實踐。
慣例植根于組織的歷史,被相對穩定的制度定型,可以預期,慣例通常以一種漸進的方式改變。但是,當一個組織或其環境經歷了一個巨變時,如政府進行私有化改革,某些慣例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主要轉變,這可能是因為員工知道組織的生存面臨危機(Scapens,2006)。
制度理論和Bums和Scapens的框架可以作為分析和理解引入新公共慣例后會計的變革過程。也就是說,為了更好地理解組織的會計改變過程,包括引入的原因和效果,制度理論提供了一個廣泛的框架來分析政府會計變革。制度分析也可以顯示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變革的效果與新公共管理思想所倡導的相一致。
迄今為止,有少量的實證研究用制度理論解釋政府會計的漸進式變革(Nor-Aziah and Scapens,2007;Ter Bogt,2008)。制度理論(如社會制度理論和Burns and Scapens的框架)能提供一個基礎來理解和分析政府引入新公共管理導向會計變革的原因、變革的過程及其效果。它主要通過關注3個方面的問題:(1)政府會計變革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經濟因素和其它制度影響在引入會計變革中是否起重要作用。(2)如果起作用的話,哪些作用來自于執行正式會計系統的主要變革。(3)從長期看,這些變革是導致了組織功能的更加企業化,還是它們引入只是為了遵守外部環境中的法律規定,因此其效果主要是象征性的。
三、政府會計變革的原因
舊制度理論認為經濟的和其它制度原因可能導致組織改變。社會制度主義者認為這些影響因素包括模范、外部法律等。Btog(2008)詳細討論了會計變革的原因。很多學者認為很難嚴格區分組織會計系統的改變與其它新公共管理變革,如引入新組織結構、質量管理、關注人力資源管理等。他們認為大多數變革實際上相互作用,也是政府長期變革過程的一部分。
很多學者認為會計變革的主要目標是增加組織的經濟效率和效益(Bogt,2005)。20世紀末的各國預算削減,導致了各國引入增加效率和效益的各種技術。除了經濟合理性,社會,政治合理性要素也對引入變革起重要作用,例如,為了將來拉選票和獲得政治支持。引入變革也是社會、政治和政府部門績效的結果。由于很多投票人對政治和政府喪失信心,或不滿足于政府績效,導致了20世紀末很多西方國家投票率的急劇下降。這將加速變革,尤其是引入分權和產出預算以及相關的計劃和控制文件。當然,還有其它一些社會原因導致變革,但它們在本質上是象征性的。例如,在某種程度上,引入某些變革是受這樣一些因素的影響:一種時尚或趨勢去跟隨新思想,擔心被其它組織的同事認為是一個落后者,或來至于外部咨詢者的建議,或來至于經驗教訓。
四、新公共管理下政府會計變革的影響
會計變革的效果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這些影響只是逐步可見,需要一個過程。本部分討論引入一些主要會計變革的影響,如應計會計、產出預算、績效預算和基準。
(一)應計會計
20世紀70~80年代引入應計制意味著政府會計人員需要一些額外的培訓來適應這個新系統。但從20世紀50年代起各國逐步從傳統的現金制轉向修正的現金制或修正的應計制會計系統,使得編制資產負債表成為可能。而且,要求年底報告應付和應收數額也使計算應計支出和應計收入成為可能(Bac,2002)。
嚴格地說,引入應計會計到現存系統基本上不沖突,也很難引起嚴重問題,尤其是因為通常引入應計會計最初被認為是一種技術變革。組織繼續關注財務信息而不是產出和結果,這意味著受托責任過程沒有根本改變(Bog and Helden,2005;Mol,2006)。
由于應計會計的引入是一個漸進過程,很難在短期內看出其效果。但總體而言,應計制有利于經濟決策制定和組織功能的實現。應計制是一種更企業化的方法,首先它具有財務意義,但逐步地它將滲入組織的一般管理和他們的思考方式。有些政府會計人員認為,沒有應計制的引入,就不可能編制產出預算并提供信息給活動和產出的單位成本。在應計制下,能獲得預算和作業成本的及時記錄。
(二)產出預算
在新公共管理導向下,很多國家在20世紀末引入產出預算。以前的研究認為產出預算及其績效信息,以及相關的中期和年度報告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些政府會計人員認為,最初,新公共管理思想看起來很吸引人,但細想起來很難執行。新公共管理很可能是一種好的思想、一種實用主義和企業化的方法,但在政府中實行并不容易。績效衡量,作為新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很難執行。但總體而言,新公共管理有利于計劃和控制,盡管它只是提倡產出導向。新公共管理導向有利于部門和活動的成本結構的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財務預算和報告的質量。在產出導向下,很少有組織超過他們的預算和支出不足;即使他們超支,中期報告也會提醒他們。這表明新公共管理導向有助于改進組織的財務管理。產出預算能使政府會計人員更多地關注產出和績效,有助于定義任務和明確責任結構,變得更加專業化和企業化。新公共管理和產出預算也影響會計實踐,尤其是組織文化(從投入和過程導向變成產出導向)。另外,產出預算的引入通常與分權相結合,分權后組織層級更少,靈活性增加。分權組織的任務、產出和結果導向和透明度也將逐漸增加。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文化將逐步改變,組織制度也跟著改變。
編制產出預算也將影響非財務人員。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員需要預算和控制信息,也參與到生產這種信息。這主要是因為預算和控制信息在本質上并非嚴格的財務信息,而是內容導向。這意味著生產和解釋預算及控制信息不再是財務人員的專利,內容導向的雇員也開始關注財務信息。
總之,引入產出預算意味著市民服務和政治家的活動(如定義和討論政治領域的內容)已經逐步變得更加關注。比以前更頻繁的是,特定政策領域正考慮更廣的政策項目內容。在有些領域,更多的政府人員開始參與產出預算。
(三)績效預算和基準
績效衡量、新公共管理、引入產出預算和基準密切相關。事實上,績效衡量是一個基本概念,它在引入所有這些會計技術變革中起重要作用。它與會計和會計變革的技術方面緊密相連,將改變組織管理的其它方面(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文化),也評估和控制管理者的活動。
有些政府管理者反對績效衡量。但大多數管理者認為績效衡量很重要。基準提供了一個相對績效標準。而且,如今績效信息的收集采用平衡計分卡或者質量模型(如INK模型和EFQM模型)。很多政府管理者擔心政府績效衡量的恰當性,這確實不是新技術能完全解決的。雖然存在這些問題,但基準能逐步提供更有效的可比性績效信息。基準能提供計劃和控制信息,并提供一個相對績效。從這個角度說,它有助于提高組織活動和績效的透明度。
政治家更需要關注績效信息,因為他們要直接面對公眾和媒介的評論。由于不確定性的增加,很多政府越來越關注績效和績效基礎人力資源管理。
基準使績效信息逐步在控制政府組織和提供更透明的信息給外部利益相關者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引入產出預算也有助于政府實行績效導向的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將影響內部制度,也影響外部制度。很多政府開始關注信息的透明度、績效和績效信息,開始將工資水平與績效評估相連。這不僅出現在組織的高層,也出現在組織基層。
新的和現存的績效信息將逐漸變得更加重要。改進和正視這些信息將增加它們的使用,這將促進更加績效導向的組織文化的發展。而更績效導向的組織文化,通過增強人力資源管理,也促進績效信息的使用。
五、基于制度理論分析新公共管理下的政府會計變革
舊制度理論及其代表如Greenwood和Hinings(1996)認為經濟和其它制度因素將導致變革。經濟問題如預算壓力,在引入各種會計變革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很多改變被引入是因為它在其它地方獲得了成功,看起來更加現代化,這是某些利益相關者所預期的或者被強制要求的。很多因素,如在社會制度經濟學中提到的模仿和外部法律,也起到重要作用。
根據制度理論和Burns和Scapem(2000)框架,各種會計變革可能被認為是規則的改變。這些外部制度環境的改變,如預算削減和有義務引入應計會計和產出預算,也可以被認為是規則的改變。這些外部改變影響引入各種管理改變到組織革新,包括引入新的會計系統。當執行新的會計系統時,可能出現某些技術難題,這說明宣布一個規則的改變和只是紙上談兵時相對容易。
組織的參與者是否能完全理解和遵守規則的改變,如在多大程度上他們將改變慣例,很多政府會計人員認為新的會計系統和信息在剛開始或很長一段時間很難使用。根據制度理論,慣例持續的表現為日常經驗和發展的結果的輕微改變,但它們植根于組織的價值和傳統。
經過一段時間,慣例能夠制度化,因為它們變成了制度的一部分,例如,制定了組織內外的思考方式(Hopwood,1990)。各種因素可能影響制度和作為制度一部分的慣例。各種政府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如由于政府及其績效可能顯著的影響外部制度,價值和預期將會改變。由于政府的低效和不靈活導致了內部的不滿足,內部制度將改變。制度的改變將刺激規則和慣例的改變。而內外價值的改變通常是逐步發生的,而不是慣例的劇烈的大改變的結果。
慣例的穩定性、改變的漸進性和組織歷史的影響也顯而易見。新規則,如新會計系統,已經引入但沒有很好的理解,或者生產的信息被認為是無用的(例如,由于系統的不完全,不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或者由于人們沒有學會如何使用)。新會計系統的信息可能很難用于控制組織,參與者繼續使用現有慣例。這并不一定是他們抵制改變。很多政府管理者和會計人員的決策和控制繼續基于傳統的投入和過程導向信息(Scapens,2007)。這些傳統的工作方法來至于文化和以前的關注投入和過程的培訓。另一個導致繼續使用舊系統的原因是新會計系統的規則還沒有與其他規則和系統(如績效評價系統)保持一致。但是,慣例在多年后將逐步改變。這將增加實際績效信息的使用、服務導向、根據產品和效果思考(Modell,2004)。這些發展可以認為是與新公共管理思想保持一致的變革。
除了績效信息,還有很多規則逐步改變的例子,如質量和人力資源管理、內部制度(如組織文化)(Busco et al,2002)。也就是說,從組織內部看,高質量績效、保持一致、顧客導向等比以前更加強調和重視。這也是年輕的政府會計人員,在他們的專業培訓時接受了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熏陶,所提倡的。變革不僅由于預算削減和新規則所致,外部社會和政治壓力也會導致變革,如生產率的下降、更多的市民批評等(Abrahamson,1996)。由于社會和政治因素,政府不僅需要引入新規則(如產出和結果預算),而且要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他們的慣例(如在控制組織時更加關注績效)。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改變決定放棄過時的和不成功的工具和工作方法是對各種壓力的合理反映。
篇8
【關鍵詞】景觀格局;梯度分析;忻府區
一、研究地區與研究方法
1.研究區概況。忻府區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緯383′~381′,東經1127′~1128′,東西49公里,南北41公里,總面積1987平方公里,東連定襄、西鄰靜樂、南靠陽曲、北依原平,地形西高東低,逐步傾斜,北、西、南三面環山,東部開闊平坦,為忻定盆地的主體部分。忻府區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種近30種。主要有鐵、錳、銅、金、鈮、鉭、鈾、長石、石英、云母、蛭石、花崗巖、豆砂等。近年來,忻府區的經濟一直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
2.研究方法。(1)數據來源。文章中選取的是忻府區2009年Landsat-TM遙感影像圖作為信息源。利用忻州市1:50000的地形圖為參考坐標,對遙感影像進行幾何糾正,使像元誤差不超過1個像元。運用聚類統計和去除分析,把小于最小面積的圖斑歸并到鄰近圖斑,得到分類結果圖像,隨后使用實地調查和人工交互解譯的方法對遙感圖像進行解譯,得到遙感影像分類圖,作為分析過程中所需各類信息的提取和計算基礎。(2)景觀分類。根據忻府區城市景觀的特性,參照建設部1991年頒布的國家標準《城市用地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中的城市用地分類體系,考慮到研究區域的特點和資料獲取的可能性,將忻府區內的城市景觀類型劃分如下:一是居住景觀,主要指村莊、建制鎮和城區的成片居民區;二是工業景觀,主要指采礦用地;三是道路交通景觀,主要包括各級公路、鐵路和鄉村道路等;四是綠地景觀,包括各種生產防護綠地、有林地、園地、天然牧草地等綠地;五是農業景觀,包括旱地、水澆地、果園、人工牧草地、設施農用地等農業用地;六是水體景觀,主要指河流、坑塘、內陸灘涂、溝渠、水庫等水面;七是其他景觀,主要指裸地、荒地以及風景名勝用地等。 (3)樣帶的設立與景觀指數選擇。文章中為研究忻府區景觀格局的城市化梯度特征,設立了經市中心的沿東西方向的一條樣帶來進行梯度分析。自西向東樣帶長45km,寬9km。在計算景觀格局指數時,采用移動窗口的方法,移動步長為3km,這樣樣帶就被劃分為15個3kmkm的樣方。
本研究主要利用FRAGSTATS3.3軟件,根據本研究的需要,共選取了8個景觀格局指數。在忻府區景觀的總體特征描述中,選擇了景觀類型比例(PLAND)、斑塊密度(PD)、平均斑塊面積(MPS)、最大斑塊指數(LPI)進行計算。在樣帶的梯度分析中又分以下兩部分:類型水平的梯度分析選擇了景觀類型比例(PLAND)、斑塊密度(PD)、景觀形狀指數(LSI)、平均斑塊面積(MPS);景觀水平的梯度分析選擇了斑塊密度(PD)、面積一周長分維數(PAFRAC)、聚集度指數(CONTAG)、Shannon多樣性指數(SHDI)。
二、結果與分析
1.忻府區城市景觀的總體特征。由圖2可知,從忻府區景觀結構中各景觀類型的比例來看,綠地景觀的面積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忻府區的西部地區,占整個景觀類型的50.23%,由大片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等組成。農業景觀所占的景觀類型比例也很大為40.01%,分布在忻府區的東部。居住景觀、水體景觀所占比例分別6.49%、1.72%。工業景觀和交通道路景觀所占的比例最小,為0.31%和0.52%。可見忻府區依然是以第一產業為主,代表城市化進程的居住景觀、工業景觀和道路交通景觀所占比例甚少。
從斑塊密度來看,最大的是農業景觀為25.63個/hm2,其次是居住景觀22.35個/hm2、綠地景觀18.53個/hm2和水體景觀17.17個/hm2,接下來是道路交通景觀7.35個/hm2、工業景觀3.17個/hm2和其他景觀3.68個/hm2。居住景觀主要包括建制鎮和農村居住用地,它的景觀類型比例只有6.49%,但斑塊密度卻位居第二,可見其景觀的破碎化程度較大。從景觀分類圖中也可清晰地看到眾多的居住景觀斑塊鑲嵌在綠地景觀和農業景觀兩大基質之中。最大斑塊指數是指斑塊類型中最大斑塊面積占總景觀面積的百分數。忻府區農業景觀和綠地景觀LPI高達34.74和40.53,遠遠超過其他景觀類型的最大斑塊指數,可見研究區域有大片相連的農業和綠地景觀。而其它景觀類型的最大斑塊指數都很小。平均斑塊面積指數中較大的依然是綠地景觀217.11hm2和農業景觀156.14hm2,居住景觀、其他景觀、水體景觀、工業景觀、道路交通景觀依次降低。從這一指數中也可以判斷出農業景觀和綠地景觀的斑塊聚集,其余景觀斑塊破碎化程度高。
圖1 忻府區景觀的總體特征
AG農業景觀;GR綠地景觀;FA工業景觀;RE居住景觀;TR道路交通景觀;WA水體景觀;OT其他。
2.類型水平的梯度分析。如圖3所示,在景觀類型比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建成區的范圍大概在33km~39km(樣方11―13)之間的位置。樣帶自西向東,綠地景觀逐漸減少,而農業景觀卻正好相反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在12樣方呈“v”字型陡然降落,隨后又逐漸上升。居住景觀的峰值正好出現在第12樣帶,以建成區為中心向兩邊逐漸減少。工業景觀主要集中在樣帶的東部,水體景觀自西向東無明顯的變化。
圖2景觀組分在樣帶上的變化
在斑塊密度圖中,綠地景觀和農業景觀的斑塊密度最大,在樣帶中都大致呈“M”型。在樣帶的西部,農業景觀大于綠地景觀;在樣帶的東部,綠地景觀大于農業景觀。可見在樣帶的西部,農業景觀的分布非常零散,這與西部山地丘陵地形相穩和。總體來看,西部斑塊密度大小的排列依次是農業>綠地>居住>水體。從第八個樣方起我們劃為樣帶的東部,8-10樣方斑塊密度大小的排列依次是綠地>農業>居住>工業>水體。在第12樣方,居住景觀呈“V”字型,這主要是因為在研究中將建成區列為整個一個斑塊來分析。從平均斑塊面積來看,綠地景觀在樣帶中自西向東逐漸降低,這與斑塊密度的漲幅趨勢正好相反,可見綠地景觀的破碎化程度逐漸增加。在靠近中心城區的過程中,斑塊向著小而分散的趨勢發展。農業景觀正好相反,自西向東平均斑塊面積逐漸增加,在第14個樣方達到峰值。水體景觀和工業景觀的平均斑塊面積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可見其是零星地散布在其他景觀之中。景觀形狀指數是對景觀大小起調節作用的總邊界或邊界密度的標準量度,同時也是斑塊聚合或離散程度的量度。當景觀中只有一個正方形斑塊時,LSI=1;當景觀中斑塊形狀不規則或偏離正方形時,LSI值增大。樣帶中水體景觀的斑塊的幾何形狀最不規則,其余景觀類型差異不大,變化趨勢也較平緩。
3.景觀水平的梯度分析。如圖3所示,在景觀水平上,斑塊密度在樣帶上的梯度表現出和類型水平相似的規律,在樣帶中自西向東逐漸升高達到峰值又逐漸降低。
圖3景觀水平上的格局指數沿樣帶的變化
面積周長分維數揭示出景觀中各個組分的邊界褶皺程度。 該指數的應用條件是某類型景觀斑塊數量不少于10個,本研究所取樣方符合該條件。分維數在第1樣方中為1.27,隨后逐漸增高,即斑塊的形狀趨于復雜。在第9樣方中開始滑落,在12樣方處跌入低谷,這是由于處于12樣方的建成區格網化現象明顯,城市斑塊以規則的多邊形人工景觀為主。聚集度指數反映景觀中不同斑塊類型的非隨機性或聚集程度。如果某景觀有許多離散的小斑塊組成,其聚集度的值較小;當景觀中以少數大斑塊為主或同一類型斑塊高度連接時,其聚集度的值較大。而多樣性指數(SHDI)則是對景觀中各類斑塊復雜性和變異性的度量。如圖4,聚集度指數和多樣性指數都一直處于波動之中,且兩者的變化趨勢正好相反,前者增,則后者減,反之亦然。
總體來看,忻府區綠地景觀、農業景觀在景觀類型比例、最大斑塊指數和平均斑塊面積中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景觀類型。說明在忻府區的景觀類型中,農業景觀與綠地景觀為優勢景觀。綠地景觀主要分布在忻府區的西面,此處的地貌類型主要為山地和丘陵。農業景觀分布在忻府區的東面,此處為忻定盆地的主體。居住景觀整體破碎化程度很高,散布于綠地景觀和農業景觀之中。水體景觀的斑塊密度也較高,主要是忻府區境內云中河、白馬河、牧馬河和滹沱河以格網狀穿插于其他景觀類型之中。工業景觀零星地分布在忻府區東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東北部的南鋪村、后淤泥村、前淤泥村、泉子溝村和南高村中的采礦區;中部的尹村和河拱村采礦區;靠近建成區的逯家莊采礦區;東面北胡村的采礦區。
從類型水平的梯度分析中,再一次驗證了忻府區綠地景觀和農業景觀為優勢景觀。從景觀類型比例、斑塊密度、平均斑塊面積三項指標中沿中心區(12樣方)左右延伸可以看到一些沿城市中心的梯度變化,但不夠明顯,與典型的大都市樣帶梯度變化差距較大,可見忻府區的城市化水平較低,中心區并沒有能夠很好地發揮它的輻射作用。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學科服務;高校圖書館;讀者參與
隨著國家的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大高校都陸續加強了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建設,發展讀者參與的圖書館學科服務,尤其是近年來,國內的一些高校的圖書館學科服化的服務模式日漸形成,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并積極借鑒。
一、讀者參與的必要性
讀者是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主要對象,如何做好高校的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工作,就要從讀者這一主體入手,認識到讀者參與的重要性,并積極發揮讀者的參與的積極作用,唯有如此才能構建日益合理的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工作模式,才能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
(一)讀者參與可以適當減輕學科館員工作壓力
近年來,學科服務已經成為高校的圖書館發展的研究與探討的熱點問題及重點問題。各大高校的圖書館也都陸續開展學科服務工作,但是高校的圖書館中具有專業的學科背景的工作人員數量十分有限,一個學科管理人員負責多個學科的現象普遍存在;由于學科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繁多,涉及到院系之間的聯絡、學科方面的參考咨詢、圖書資源的建設等等,工作任務較重,其真正進行學科管理的時間與精力都十分有限,而引入讀者參與的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之后,讀者可以適當的參與到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工作中來,適當減輕學科館員的工作壓力,解放其在繁雜事務中的工作精力到學科服務中來。
(二)讀者參與可以適當拓寬師生的學習視野
高校的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工作往往覆蓋各個學科、各個專業,接觸到人文、社科等多方面的知識,而圖書館的讀者多是高校的師生,他們的思維較為活躍,創新能力與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都較強,積極的動員他們參與到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中來,一方面會給高校師生提供一個接受新知識、拓寬知識面的良好平臺,另一方面,師生本身作為讀者,比圖書館館員更加了解讀者的閱讀需求,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讀者參與可以適當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目前來看,高校的學生參與到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中時,多是負責數目的推薦與采購、勤工儉學、進行讀者參與調查等方面的工作,參與工作涉及面較廣,為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的機會,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讀者參與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水平,改善學科服務現狀。
二、讀者參與圖書館學科服務的若干模式分析
就目前國內高校開展讀者參與的圖書館學科服務情況來看,多是采取的以下幾種模式:
(一)高校教師的視野分享模式
高校教師是為同學們傳道授業的重要角色,往往更加了解對學生有益的閱讀資源,高校教師的視野分享模式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該模式多是表現為由教師在圖書館的公共區域進行書推薦書籍活動,高校圖書館則根據學生們對于推薦書籍的反映程度進行采購,如此不僅可以將圖書館的圖書、視頻等資源輻射到整個學校,還能更好的促進不同學科類別之間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二)專業人才的培訓分享模式
在傳統的學科服務工作中,存在著一個學科館員負責多個學科的窘境,學科館員在工作壓力巨大的同時還肩負著用戶培訓重任。在專業人才的培訓分享的讀者參與的模式中,高校動員院系的教師或是學生為用戶提供基礎培訓,師生作為專業性的人才,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實用的體會及技巧,也可以為用戶介紹前沿的咨詢,其效果會比工作精力有限的學科館員進行超負荷工作時更好,切實促進圖書館的快速發展。
(三)技術高手的創新帶動模式
在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進程中,要想保證高校的學科服務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圖書館就必須及時構建起相應的創新服務平臺及創新服務機制,而學科館員受制于繁多的日常事務,未必能夠及時了解各種創新技術及手段,更難以判斷哪些是讀者需要的。讀者參與模式就可以積極吸納高校中的技術高手,發揮其創新觸角及帶動作用,為高校的學生提供更加新潮、更加實用的創新咨詢,更好的為讀者提供服務。
三、促進讀者參與的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建議
讀者參與的圖書館學科服務發展模式是新時代對于高校的圖書館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讀者對圖書館學科服務提出的新課題,更是圖書館提高自身服務水平、提高高校綜合素質教育水平的必經之路。要做好讀者參與的圖書館學科服務,一是要深入分析學科用戶的實際需求,充分考慮到用戶對學科信息的需求多元化與多樣化,分類考慮教師與學生主體的閱讀需求,制定服務計劃,充分實現學科服務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強圖書館的學科資源建設,要根據學科建設的要求,制定學科的文獻資料建設方案,充分考慮師生的文獻使用需求,及時摸排圖書館現有的文獻資料,按照學科進行有序整合,提供更加專業化的學科服務。三是要充分發揮讀者參與的積極效應,要充分調動各類讀者主體參與到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中的積極性,靈活運用讀者參與的各種發展模式,切實提高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四、總結
高校的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要切實認識到讀者參與對于高校的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強讀者參與力度,切實發揮讀者在圖書館學科服務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為高校的素質教育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初景利、張冬榮.第一代學科館員與學科化服務.圖書情報工作,2008.
[2]王群、江淇.淺論大學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
篇10
作者單位:110001 沈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
通信作者:劉志,Email:
【摘要】目的 探討服毒-血液灌流(HP)時間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預后的關系。方法 對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監護室(EICU)收治的進行HP治療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開始的時間將患者分為3組,A組:服毒-HP時間
【關鍵詞】血液灌流;百草枯;中毒;預后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time elapsed from ingestion of paraquat to hemoperfusion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Liu Xiaowei, Li Xiaofei,Pei Pei,Liu Zhi.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Zhi,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time elapsed from ingestion of paraquat to hemoperfusion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Method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retrospective analysis.A total of 303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were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time between ingestion and hemoperfu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Group A: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ingestion and hemoperfusion
【Key words】Hemoperfusion;Paraquat;Poisoning;Prognosis
急性百草枯中毒無特效解毒劑,人類接觸到中毒劑量的百草枯(主要是經口服自殺)后即使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也常常會危及生命,因此在服毒早期加速毒物從體內清除是治療的關鍵[1]。目前主張在服毒后盡快洗胃、活性炭吸附并應用導瀉劑排泄未吸收的毒物,及時血液凈化(主要是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清除已吸收的毒物。HP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療效除了與所選用吸附罐的吸附能力、HP的持續時間等有關外,還與服毒后開始HP的時間有關[2],臨床上強調急性中毒后盡早進行HP,越早越好,但是關于開始HP的時間與患者預后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服毒后開始HP的時間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監護室(EICU)收治的進行HP治療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排除標準:服毒前已知有肝、腎、肺、胰等臟器損傷或功能不全;合并其他藥物中毒;急診留觀不足24 h;服毒12 h后開始HP;不同意HP的患者。
患者來診后均盡快完善各項輔助檢查,由2名臨床醫生按照統一設計的表格分別收集整理患者的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服毒劑量、服毒-洗胃時間、服毒-HP時間,記錄患者住院期間的生命體征、血常規、肝腎功能、血離子、血糖、心肌酶譜、血清淀粉酶、動脈血氣分析等各項輔助檢查結果。隨訪患者服毒后28 d的病死率。
1.2 診治方案
急性百草枯中毒診斷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患者即明確診斷:①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屬提供服用百草枯農藥的病史;②對于拒絕承認服毒的自殺患者,發現百草枯中毒的旁證,如遺書及空百草枯容器,衣服或皮膚殘留物呈黑綠色,臨床上出現無法解釋的嘔吐,數小時后口腔黏膜出現潰瘍破潰等;③尿液百草枯定性測定實驗[3]陽性。
臟器功能損傷標準:急性腎損傷,血清肌酐高于正常參考值上限;急性肝損傷,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高于正常參考值上限2倍;急性胰腺損傷,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參考值上限2倍;急性呼吸衰竭,呼吸室內空氣條件下,PaO2
患者均按照統一的治療方案進行救治,包括:①清除未吸收的毒物,進行洗胃、導瀉(口服20%甘露醇250 mL);②排除已吸收的的毒物,行血液灌流、補液利尿;③抗氧化治療,應用維生素C、維生素E等;④糖皮質激素治療;⑤對癥支持治療,行抗生素預防感染、臟器功能支持、糾正電解質酸堿失衡等。
1.3 血液灌流方法
明確診斷的患者立即進行中心靜脈插管,應用一次性使用樹脂血液灌流器HA-330(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進行HP治療。操作步驟:①管路連接后用5%葡萄糖500 mL沖洗管路;②0.9%氯化鈉3000 mL+肝素鈉100 mg沖洗管路,流速150 mL/min;③0.9%氯化鈉500 mL+肝素鈉100 mg沖洗管路,流速100 mL/min;④將管路的動脈端和靜脈端連接,進行閉路循環15~20 min,流速50 mL/min,經患者中心靜脈置管注射低分子肝素鈣(葛蘭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生產)0.6 mL(6000 U),靜推生理鹽水5 mL使低分子肝素充分進入血循環(低分子肝素鈣用量:首次6000 U,第2次4000 U,第3次2000 U,第4次0 U);⑤0.9%氯化鈉500 mL沖管路后將血液灌流器和中心靜脈插管連接,血液流速從150 mL/min 在10 min之內逐步增加到200 mL/min。每次HP時間為120 min。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或者中位數及四分位數間距(M[IQR])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變量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變量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s H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變量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而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用于非正態分布變量兩組間比較。對計數資料進行χ2 檢驗。以P
2 結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況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診于本院或者經其他基層醫院初步處理轉來本院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共364例,按照本研究的排除標準,排除經過皮膚吸收中毒5例,合并其他藥物中毒9例,急診留觀不足24 h 19例,服毒12 h后開始HP 15例,不同意HP 13例,共303例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男117例,女186例,年齡15~72歲,(34.8±10.8)歲,口服20%百草枯農藥劑量10~270 mL,50 mL(45 mL)[M(IQR)],服毒24 h內接受HP 2~5次,(3.6±1.2)次。經隨訪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選患者服毒至首次HP時間1.4~11.5 h,6.6 h(3.5 h)[M(IQR)]。其中死亡患者為3.1~11.5 h,7.2 h(2.4 h)[M(IQR)];存活患者為1.4~7.5 h,4.9 h(1.5 h)[M(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時間與存活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2.014,P=0.043)。
按照患者服毒后HP開始的時間將患者分為3組,A組:服毒-HP時間
[3] Koo JR,Yoon JW,Han SJ,et al.Rapid analysis of plasma paraquat using sodium dithionite as a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J].Am J Med Sci,2009,338(5):373-377.
[4] Weng CH,Hu CC,Lin JL,et al.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 can predict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aquat intoxication[J].PLoS One,2012,7(12):e51743.
[5] Zhang Q,Wu WZ,Lu YQ,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aquat intoxication: three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Zhejiang Univ Sci B,2012,13(5):413-418.
[6] Shi Y,Bai Y,Zou Y,et al.The value of plasma paraquat concentration in predicting therapeutic effects of haemo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J].PLoS One,2012,7(7):e40911.
[7] Jiang YS,Ma YY,Wang ZQ,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smecta or smectite powder onrats with paraquat toxication[J].World J Emerg Med,2013,4(2):144-150.
[8] Li CB,Li XH,Wang Z,et al.Serum paraquat concentration detected by spectrophotometry in patients with paraquat poisoning[J].World J Emerg Med,2011,2(3):179-184.
[9] Huang NC,Lin SL,Hung YM,et al.Severity assessment in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by analysis of APACHE II score[J].J Formos Med Assoc,2003,102(11):782-787.
[10] Xu XL,Wang W,Song ZJ,et al.Imaging in detecting sites of pulmonary fibrosis induced by paraquat[J].World J Emerg Med,2011,2(1):45-49.
[11] Kim JH,Gil HW,Yang JO,et al.Serum uric acid level as a marker for mortality an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intoxicatio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1,26(6):1846-1852.
[12] Zhang ZJ,Zhou CY,Luo YJ,et al.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lung tissue of acute paraquat poisoned rats and intervention of ulinastatin[J].World J Emerg Med,2010,1(3):22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