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雨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6 04:31: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關雨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臨江仙》

3、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蘭溪棹歌》

4、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伶仃洋》

5、風雨凄凄,雞鳴喈喈。——《風雨》

6、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樓送辛漸》

7、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8、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飲湖上初晴》

9、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上陽白發人》

篇2

羊肉有山羊肉、綿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時稱羊肉為■肉、羝肉、羯肉。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后或產后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實,1 kg羊肉若能放入10 g甘草和適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調,既能夠去其膻氣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風味。

羊肉為全世界最普遍的肉品之一。羊肉肉質與牛肉相似,但肉味較濃。羊肉較豬肉的肉質要細嫩,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這里,為您精選了7種“羊食譜”,供您在各種家宴上選用,或許能為您家增添羊年的喜氣。

生煎羊肉

主料:羊肉(適量)。

調料:洋蔥、大蒜、鹽、叉燒醬、柱候醬、生抽、料酒、烹調油、孜然芝麻混合粉、胡椒粉等適量。

做法:1. 將羊肉洗凈后切大片。

2. 納盆后加入叉燒醬、柱候醬、生抽、料酒及切碎的大蒜和胡椒粉抓均勻。淋上烹調油封口。

3. 加保鮮膜腌上。冷藏腌制3 h以上。

4. 洋蔥切片備用。

5. 煎盤刷油燒熱。逐一放上腌好的肉片,小火煎香。

6. 中間翻面,注意火候,開始煎時肉會出水,之后水分慢慢揮發,小心不要煎煳了。

7. 出鍋裝盤,配上切好的洋蔥,撒上孜然芝麻混合粉即可上桌。

小貼士:用不粘鍋或者不粘煎盤都是可以的。

全程把握火候,不要煎煳了。

煎好的肉佐什么料可隨便。

胡蘿卜燉羊肉

主料:胡蘿卜1根,羊肉900 g。

調料:水3 500 ml,蔥切斷,姜片,料酒、鹽適量,香油1小匙,白胡椒粉適量,花椒料包一個。

做法:1. 胡蘿卜與羊肉洗凈瀝干,再將胡蘿卜及羊肉切塊備用。

2. 將羊肉放入開水汆燙,撈起瀝干。

3. 起油鍋,放入適量色拉油,將羊肉放入大火快炒至顏色轉白。

4. 放水及其他調味料(除香油、白胡椒粉和鹽外),一起放入鍋內用大火煮開。改小火煮約1 h。

5. 再放入胡蘿卜繼續燉0.5 h,放鹽、白胡椒粉和香油調味即可。

6. 喜歡吃香菜和蔥的,吃的時候再放香菜和蔥末。

羊肉面

材料(1人份):蔥、姜、香菜(切末),雞蛋1枚,羊肉片150 g,龍須面1小把,胡椒面、鹽少許。

做法:1. 鍋中放少量油,油稍熱后放入蔥姜末。

2. 蔥姜煸出香味后,即加入少量生抽熗鍋,隨后加入溫水,再加入胡椒面和鹽調味。

3. 水燒開后下龍須面,把面打散浮起后臥入雞蛋。此時一定要用小火。

4. 面和蛋八成熟時,下入羊肉片,打散。

5. 羊肉片變白后關火,撒入香菜末。

小炒羊肉

主料:羊后腿肉200 g。

輔料:青蒜白100 g,杭椒150 g,胡蘿卜、姜、蒜、蔥、辣椒、鹽、料酒、老抽、胡椒粉、淀粉、雞精、油等適量。

做法:1. 將青蒜苗切去葉,只剩蒜白。胡蘿卜切片,青椒切片,大蔥切寸段,姜、蒜切末。

2. 將羊肉切薄片,用鹽、料酒和淀粉抓勻。鍋燒熱放油,倒入羊肉炒變色,加少許老抽,盛出。

3. 鍋再加油,倒入姜蒜末。

4. 加入切好的配菜,翻炒,加鹽、胡椒粉,炒勻。

5. 把炒好的羊肉片加入鍋中,翻勻,加雞精盛出。

小貼士:將蘿卜和羊肉同煮,然后撈出羊肉,再進行烹制,可以除去膻味。

白蘿卜燉羊肉

主料:羊肉250 g,白蘿卜150 g。

調料:枸杞、大料、大蔥、鮮姜、料酒、鹽、胡椒粉、油等適量。

做法:1. 羊肉洗凈,切成5 cm大小的塊;白蘿卜洗凈,切成5 cm大小的滾刀塊,備用。

2. 將羊肉塊放入滾水中汆燙片刻,去除血沫,撈出用流動水沖凈。

3. 中火燒熱砂鍋中的油,放入大蔥段、鮮姜片和大料爆香,加入汆燙好的羊肉塊,烹入料酒拌炒均勻,倒入適量的清水燒開,轉小火蓋蓋兒煮至羊肉七成熟。

4. 加入白蘿卜塊、枸杞、鹽和胡椒粉拌勻,繼續煮至羊肉和白蘿卜軟爛成熟即可。

羊肉湯鍋

主料:膘肥羊肉2500 g左右。

配料:雞蛋6個,生姜、洋蔥、蒜、孜然、精鹽、醋、花椒適量,少量淀粉等。

做法:1. 將羊肉洗凈切片。

2. 用鹽將羊肉腌制0.5 h。

3. 將雞蛋打碎加淀粉攪制成糊,加入姜、蔥等調料,充分攪拌,再將調制好的蛋液均勻涂抹在羊肉上。

4. 把老油(熟過的清油)煎沸后澆淋在羊肉上即可。

小貼士:這道菜的關鍵在于刀功,切羊肉時一定要按照羊肉的經絡下刀,羊肉要切得薄才易熟,易入味。

吃完羊肉后,在剩下的湯水中加入少許青菜,味道絕對香濃沁脾,口齒留香。

羊肉餃子

主料:羊肉500 g,豬肉200 g,紅蘿卜500 g。

輔料:花椒、蔥、姜、花生油、香油、鹽、生抽等適量。

做法:1. 羊肉放清水里浸泡一段時間,把血水浸泡出來。

2. 沖洗干凈后,切小塊。

3. 豬肉和羊肉的比例為3∶7,把切小塊的肥瘦豬肉和羊肉一起放絞肉機里絞成肉餡。

4. 花椒少量用開水浸泡,冷卻后撇出花椒,只留花椒水。

5. 將小半碗花椒水分5~6次打入肉餡里,邊攪拌邊打水,打好的肉餡里,加入生抽、適量鹽、1小勺香油、3大勺油攪拌均勻。

6. 紅蘿卜清洗干凈。

7. 切成絲。

8. 剁碎后,用手攥出多余水分,和肉餡放一起,蔥、姜切末后倒入肉餡里,一起攪拌均勻。

9. 面和水以2∶1的比例,把水分多次倒入面粉里,和成柔軟的面團,餳0.5 h。把餳好的面揉搓松軟后,下劑子,搟成皮。

10. 包餡。

篇3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灝《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篇4

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間的四月,春歸芳菲落盡,山中古寺的桃花竟然剛剛盛開。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你會選哪種?

對于有消費能力,又注重提升生活質量的人來說,第二種是最常考慮的答案。為什么呢?“有機食品沒農藥,吃著放心些!”“我都是專門買給孩子吃的,營養價值高一些吧。”“支持環保啊,那些整天打農藥化肥的農場,把土地河流都糟蹋了,后代還怎么活!”……

問題是,我們花高價換來的有機食品,真的代表營養、安全和環保嗎?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實現這個初衷?就在有機食品每年以大幅度的增長率占據歐美市場時,一些唱反調的研究開始引起關注。2009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公布了一份歷時50年、長達162頁的研究結果,發現有機食品和常規食品的營養元素并沒有什么區別,后者甚至在某種維生素的含量上超過了有機食品;而2012年9月,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在《內科醫學年鑒》上發表的論文也認為,有機食品跟常規食品的營養價值差不多,只是農殘含量要低一些,但這跟人體健康的關系并不明確。

這些研究發表后,受到的質疑和討論非常熱烈。可惜至今為止,圍繞著有機食品的真實價值,仍無法蓋棺定論。但至少,當你把圍繞它的爭議都梳理一遍后,下次滿懷豪情地為“有機”掏腰包時,可以更清楚自己買下的到底是什么。

跟常規蔬果相比,有機蔬果的維生素類、蛋白質、膳食纖維等幾乎相同

“這幾年,我的病人總是問我有機食品到底有沒有好處,應不應該買,這搞得我很困惑。”德納?布拉瓦塔是斯坦福大學健康政策學院的學者,同時也是一家康護公司的健康主管。為了找到明確的答案,她決定做一次大范圍的學術論文篩查,比較一下過去幾十年里關于有機食品的研究。這項工作很快引發了斯坦福大學其他同事的興趣。于是,十幾名研究人員搜索了1966~2011年間發表的六千多篇比較有機和常規食品的論文,并挑選出相關度最高的240篇進行分析。

最終他們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鑒》上的論文,得出的結論多少讓人意外:“我們沒有找到明確的證據,證明有機食品比常規食品更有營養。”論文的主要作者史密斯?斯潘格勒介紹,在他們篩選出的調查中,有223篇對比分析了有機和常規食品的主要營養元素,另外17篇則對比了兩種食品的食用者的健康狀況。

“跟常規蔬果相比,有機蔬果的維生素類、蛋白質、膳食纖維等幾乎相同。在檢測過的14種營養物質中,有機蔬果里含量明顯高于常規蔬果的只有兩種:磷和酚類(比如辣椒素)。不過,鑒于比較少人會缺乏磷和酚類,這項發現并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不過,他們也有一些積極的發現。比如在有機牛奶和有機雞肉中,Omega-3脂肪酸的含量是比較高的,這對人體的心臟有好處。有機食品也確實含有更多的苯酚,苯酚中的類黃堿素(flavonoid)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抗氧化物。只是,這些食物中的十八碳烯酸含量也比較高,這種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另外,這些物質的含量差別并不是特別大,如果要證明這種差別的有效性,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至于對有機食品食用者健康的研究,他們也沒有找到太激動人心的發現。“在我們找到的17篇相關論文中,試驗時間長則兩年,短則兩天,樣本數也比較有限,因此數據出入比較大,缺乏有說服力的長期研究。”

對于斯坦福大學的這篇論文,反對者舉出了例子:加州大學的食物化學家阿里森?米歇爾的團隊曾做過長達十年的試驗,發現同樣品種的番茄,在有機和常規的種植方式下,前者所含的兩種抗氧化劑比后者要高出79%和97%。史密斯?斯潘格勒也看過這項研究,但她認為,這項試驗的種植條件比較特殊,番茄的生產從頭到尾都被嚴格控制著,如果放到不同的種植氣候、土壤中,有機番茄是不是還能有這種表現,是很難說的。“所以,有機和普通種植方式對食品營養的影響,還不如特定的土壤氣候環境、種植收割周期等對營養的影響來得大。”

“另外,在許多發達城市,有機食品往往是從遠處的農場千里迢迢運過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包裝、冷藏、運輸和儲存時間的變化,可能已經讓有機食品的營養價值打了折扣。”

至于德納?布拉瓦塔,面對病人關于有機食品的詢問,她有了明確一些的答案:“單從營養價值上來說,有機食品并沒有太特別的地方。但多吃蔬果的健康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差錢,吃有機的當然好。但與其省吃儉用每天只買一個有機蘋果,你不如用同樣的價錢,每天多買幾種蔬果吃。”

有機食品同樣具有毒性

雖然僅從營養成分上看,有機食品似乎沒什么神奇,但它并非沒有讓人稱道之處。就拿斯坦福大學的報告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三千多種有機食品中,只有7%的樣本檢測到了農藥殘留,而在十萬多種常規食品中,檢測出農殘的幾率是38%。此外,常規食品上發現的細菌,更容易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報告也提到了兩項對兒童健康的研究,發現食用有機食品的孩子體內的農藥殘留確實更低。就在報告發表的下個月,美國兒科學會也對這個問題表了態:在2012年10月的《兒科學》上,兒科學會的專家建議“盡管沒有臨床證據說明有機食品更有營養價值,但它們確實能降低農藥和抗生素的攝入量。鑒于兒童和胎兒的免疫系統并沒有成人完善,兒童和孕婦食用有機食品無疑是比較安全的。”

安全!低農殘!這對于中國人來說太關鍵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買了有機水果在衣服上擦擦就吃,有機蔬菜可以沖一沖就拿去拌沙拉呢?

最好不要上當。

首先,有機食品確實“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農藥”,但不代表它不使用農藥,只是它用的是“有機農藥”。目前,被美國環境保護署核準使用的有機農藥有195種,它們都是從動物、植物或者天然礦物質中提取的,比如硫磺、敵百蟲、除蟲菊、毒魚藤等。盡管跟人工合成農藥來源不同,但它們同樣具有毒性,也并非完全不殘留,如果不清洗干凈就吃下去,對身體能有好處嗎?

其次,有機蔬果不使用化肥,因此在種植時大多使用植物性堆肥或是動物排泄物。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人畜體內都有病菌和重金屬,會隨著糞便排出,用這些肥料種植出來的蔬果,沾染上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的幾率更高,可能引發食用者的感染甚至死亡。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的全球食品研究主管丹尼斯?艾弗瑞是名激烈的反有機人士,他曾引用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宣稱食用有機食品感染大腸桿菌的危險性是食用普通食品的八倍。

此外也有研究者發現,由于有機農田的蟲害比較難控制,有些植物被咬傷后可能分泌對人體有害的毒素,也更容易被霉菌等感染。而意大利帕爾瑪大學的學者吉蒂尼?S曾在2005年發表過一項研究,他和同事對比了有機牛奶和普通牛奶后,發現有些有機牛奶樣本中的黃曲霉素含量明顯高于普通牛奶,可惜他們并沒有找出具體的原因。

看不見的資源耗費

對于現代化農業對環境的破壞,觸目驚心的例子比比皆是:化肥農藥抗生素泛濫、土地板結貧瘠、河流水道被污染……有機食品的培育,其實是人們回歸傳統,向大自然還債的一種方式。有許多研究和實例證明,有機種植對恢復土壤生命力,調節生態系統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把它跟環保聯系起來。

那么,回到買蘋果的例子,如果我買下了來自新疆的有機蘋果,是不是就比買城郊老農的蘋果要環保呢?這是個有趣的論題。

如果從碳排放的角度看,盡管有機蘋果的生產方式對環境友好,但它從遙遠的產地包裝好,千里迢迢地運到我身邊的超市,這個過程所耗費的能源可能已經抵消了它帶來的好處,那么,買城郊老農剛摘下來的蘋果是不是反而環保一點?

而從種植過程所耗費的資源看,有機食品也未必真的更環保。美國羅代爾研究所的專家就曾提出,為了控制蟲害,專門生產大量的有機農藥本身便提高了社會和生態成本。以最常用的除蟲菊為例,為了從除蟲中提煉出足夠的有效成分,滿足每年全球超過兩萬噸的需求,肯亞和秘魯開墾了大量的花田,并靠無數人力每天手工采收一億多朵花。這些花田本身占用了生產農作物的土地,甚至是砍伐森林破壞植被換來的,這對環境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說到消耗的社會成本,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的教授肯?格林有更明確的看法。他和同事曾在2007年向英國環境農業部(DEFRA)提交過一份全面的報告。在報告中,格林和同事比較了150種最常見的食品,從生產到消費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后得出的觀點是:“與集中化大批量產的同類食品相比,有機生產能源利用率不高,消耗的土地可能加重森林和生態系統的負擔。”比如,報告提到,跟常規牛奶相比,有機牛奶的生產需要增加80%的土地,排放的污染物也增加了一倍。

篇6

孔子年老時,回家鄉編書和講學,工作挺忙的,但仍堅持學習。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這是一部很難讀懂的古書。孔子把幾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學習,一遍不懂,再來幾遍。因為讀的次數多了,使穿連竹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多次。后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編為一句成語,叫做“韋編三絕”,以此形容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音樂――《韶》,謂其“盡美矣,又盡善也”,而后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連吃肉也感覺沒有味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音樂入迷的情況,后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于下大夫。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于談論,只是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時則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又不安,非常小心。

不舍晝夜: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復返,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

登堂入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識或技藝已達到一定的程度。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直率,喜歡彈瑟,不愛讀書,孔子開導他,他決定認真讀書與彈瑟。他彈瑟的聲音充滿殺氣,孔子給予糾正并鼓勵他:“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內室,已經有一定成就,但沒到最高境界。”

道聽途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子曰:“道聽而涂(同途)說,德之棄也。”意為:從道路上聽來一些沒有根據的話,就在道路上不負責任地傳播,這種道德作風是要不得的。

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魯國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將公室(即魯國國君直轄的土地和附屬于土地上的奴隸)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剝削方式取代了奴隸制的剝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二分之一。季氏由于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經濟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來。孔子的學生冉求幫助季氏積斂錢財,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氣:“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不承認冉求是自己的學生,而且讓其他學生打著鼓去聲討冉求。

篇7

1、庸人費心將是消磨時光,能人費盡心計利用時間。

2、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3、有錢難買少年時,失落光陰無處尋。

4、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5、誰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6、除了時間,什么也不屬于我

7、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連一分鐘都無法休息

8、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9、忘記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記

10、荒廢時間等于荒廢生命。

11、懶人嘴里明天多。

12、守財奴說金錢是命根,勤奮者看時間是生命。

13、知識永遠戰勝愚昧

14、抓住今天,盡可能少的信賴明天

15、向今天獻出自己的人,沒有哪一個昨天是給浪費掉的

16、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17、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18、一日無二晨,時過不再臨。

19、太陽落山了,人才感到陽光的可貴。

20、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于一寸生命

21、珍惜時間可以使生命變的更有價值

22、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時間就是一種財富

23、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

24、歲月是百代的過客,而逝去的年華也是旅客

25、你若需要時間,還得自己把他造出來

26、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

27、時間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藥

28、把握時間觀念,同認識一個人一樣,相見易,相識難

29、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0、節約時間就是延長壽命。

31、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32、我的產業多么美,多么廣,多么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

33、時間一點一滴凋謝,猶如蠟燭漫漫燃盡

34、我總是感覺到時間的巨輪在我背后奔馳,日益迫近

35、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

36、時間乃是萬物中最寶貴的東西,但如果浪費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費

37、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38、零碎的時間實在可以成就大事業

39、知識象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人

40、最珍貴的財富是時間,最大的浪費是虛度流年。

41、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的好,必須耕耘的好

42、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43、把握一個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44、你和時間開玩笑,它卻對你很認真。

45、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

46、得到時間,就是得到一切

47、揮霍金錢是敗壞物,虛度年華是敗壞人。

4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9、不要為已消逝之年華嘆息,須正視欲匆匆溜走的時光

50、記得少年騎竹馬,轉身便是白頭翁。

51、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52、夜晚給老人帶來平靜,給年輕人帶來希望

53、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54、珍寶丟失了還可以找到,時間丟失了永遠找不到。

55、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56、對活者的人來說,是沒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則沒有今天

57、浪費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58、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

59、等時間的人,就是浪費時間的人。

60、一個人越知道時間的價值,就越感到失時的痛苦

61、時間是一筆貸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貸者也還不起

62、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63、對時間的價值沒有沒有深切認識的人,決不會堅韌勤勉

64、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65、時間是沒有聲音的銼刀()

篇8

【關鍵詞】 幼兒教師;教學語言;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后,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關注。

隨著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來,強調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為幼兒園教育規劃和設計了以保護幼兒個性為目的的,倡導幼兒自主和諧、全面發展的理想藍圖。作為這一藍圖主要實施者的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其教學語言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自身角色地位和作用的發揮。

可見,在新《綱要》的引領下,探討教學語言的有效性,顯得十分必要的。

1 關于如何處理教學語言與幼兒心理年齡特點之間的關系

要使幼兒有一個規范、科學、準確的語言環境,又是他們樂意接受的,教師是關鍵。教師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是他們積極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首先要保證自己語言的規范性、準確性、科學性。對于一個具體的教學活動而言,因為課程的整合涉及面廣,看似教師在課堂上隨心所欲、隨機應變,實則需要教師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在幼兒不經意中發揮主導作用。就像我在杭師附幼聽的整合課《我的小腳丫》中,雖然幼兒的討論到最后也沒涉及到“腳的功能”這一話題,但對教師來講,是需要精心準備的,特別是有些教師自身也不是很了解的事物。

鑒于幼兒的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心理年齡特點,要求教師有科學、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怪不得人們常說“語言是一門藝術。”例如在《認識風箏》一課中,將風箏的骨架比喻成它的骨頭,科學又容易被孩子接受。

新《綱要》強調了讓幼兒在環境中,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主體地位,指出了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人格和個性發展、充分保護幼兒生命等基本觀點。但是,由于幼兒受知識與語言水平的限制,自我表達能力弱,對其自身狀態的把握能力較差,因此,在學習中必定會碰到許多問題,需要教師用鼓勵性的語言給予幫助與支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心靈都存在著使自己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好奇是幼兒的天性。在活動中,我發現這樣的現象:幼兒發現問題的愿望很強烈,但卻很難表達出來。很多幼兒雖然能提出問題,但提的問題是表面的、膚淺的,而他們心中更多的疑惑并沒有表達出來。很多幼兒提問題時,常用“這是什么”這一句話來表達,其實他們心里還想了解的更多。這時,教師應幼兒所想,設身處地地想清楚他們的好奇在哪里,然后引導他們把心中的疑惑用問題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個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需要教師日常用心地觀察、了解幼兒。這樣從好奇到提問的習慣的養成,對幼兒來說將受益終身。同時,教師的語言也要體現出鼓勵幼兒的好問態度,對幼兒愛提問的習慣在集體中進行表揚、強化。

2 關于如何處理教學目的與教學語言表達之間的關系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學語言是僅緊緊圍繞該教學目標而展開的,因此,如果教師牽扯的東西太多,過于頻繁的無效提問,活動就沒有了主干,如在《線的大集合》一課中,教師只是不斷地提問幼兒“什么東西上有什么線”而始終沒有選一個切口,進行深入,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就會大大降低。

一個活動盡管有整合,但目標不應面面俱到,可以偏重某一個方面,每一個教育、教學活動應有明確的目標,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動的目標都應該是有意義的,而且可以達成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讓教師的教學有意義”,這才是我們設計和實施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3 關于教師角色定位與教學語言有效性的關系

新《綱要》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對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倡導“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教師角色地位和作用的確立符合當今世界幼教發展的潮流。它使教師由傳授者轉變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指揮轉向平等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中視“教”為教師與幼兒的合作,而非教師主觀意志的單方面的主宰活動;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被動的接受灌輸的容器。相應地,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教師的語言也要常用討論和商量口吻。如教師應經常說:“你好!”“沒關系!”“能不能?”“讓我們一起來好嗎?”“你來試試看,如果需要什么幫助就和老師說”等等,不能習慣于用“要這樣做”“那不行”“不許”“不能”等,充當監督員的角色,不給幼兒一點對話的余地,有意無意中影響了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對幼兒提出教育要求時,也應該多使用平等的語言,如告訴他們“能夠做什么”,“怎樣去做”,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他們“不能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但如果幼兒真的已經、或者即將做出他不應該做的事情時,這時教師的建議會使幼兒非常情愿地接受教師的意見并改變做法。

毫無疑問,積極的建議比消極的命令更為有效,更能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更有利于教師對幼兒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更應該成為研究者,進行研究性學習。現在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反思性教學,指的就是這樣一種教師的“研究性學習”。

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是源自教育實踐,教育研究自然也要始于實踐,不過是教師首先應該克服常人對“研究”的理解。教學案例研究會告訴教師:案例來源于你每天的教學工作,通過教師自身的反思、也可以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評課,交流意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能發現教師自身所發現不到的,當然這不等于解決問題,也不是讓教師要全盤采納所有的建議,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來反思、協調、完善教學行為。隨之而來教師“各行其職,各管各教”的局面也將被打破,教師的工作環境將得到改善。在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能梳理自己的教學思路,加強與其他教師的合作,能進一步形成教師群乃至幼兒園的良好文化氛圍,能對研究有更多的信心與熱情。

參考文獻

[1] 柳夕浪.課堂教學臨床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9)

篇9

關鍵詞:油畫創作;思想觀念;藝術形式;裝置

油畫誕生于歐洲并發展于西方,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體現了西方人文精神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油畫傳入我國不過百年歷史,直到目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當代藝術已迅速從媒體的解放到媒體觀念化轉變,前者改變了藝術的存在方式而使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藝術,這是藝術走出架上時的最初狀態;而后者將這種新的藝術存在方式納入到新的藝術結構中,即將任何媒體維系在觀念之中。

藝術的形式語言至關重要,它是連接藝術作品和觀者的紐帶,我們強調畫面表現形式的時候,并不意味著可輕視作品的精神內涵和作者的思想觀念。如果認為繪畫只是表現形式語言的問題,那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繪畫的本質特征,繪畫表現形式語言的完美程度,又依賴于作者的內在精神力量。傳統的美術形態是一個藝術形式和語言技巧比較完善的體系,它的發展始終伴隨著對形式語言的追求。

當下中國油畫造型語言對圖像元素的關注受傳統中國繪畫視覺圖式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隨著人們藝術觀念和審美觀念的轉變,當今中國藝術創造者一方面不再滿足于對傳統語言技法的研究,更多的是把目光盯住在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動態,同時,他們也不斷從民族傳統美術的土壤中汲取營養,以中國傳統繪畫特有的審美角度揚棄了傳統畫面的圖畫敘事,他們自由地從各個方面提煉能激發自我敏感的因素,并在個人畫面上賦予這些因素的全新的意味。

縱觀當代藝術,有很多優秀畫家能將思想觀念與作品表現形式在自己的創作中很好的結合,用有意味的畫面形式去體現創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的思想內涵,將物予以人性化。如著名油畫家尚揚的創作,沒有西方現代主義后期一些畫家的過分玩弄形式語言,在色彩、線條等形式因素中沉溺,缺乏內涵的流弊。他始終能熱情地關注生活,他的作品《大風景系列》關注的是人類文化的歷史變遷,他將地底奔突的熔巖視為人體中奔流的血液,火山經歷了沉靜、積蓄、不安、涌動到強勁噴發的過程,大體相當于一個時代文化思潮變遷的軌跡,他作品中噴發出的云霧是文明的碎片和沉淀,其中有汽車、茶壺、鐘表、以及麥當勞的標志“M”、英文“SALE”則點出了這個時代濃厚的商業氣息,這些文明的碎片,作為一種視覺符號,實質是作為時代文化的表層隱喻,具有某種非連貫的象征意義。

又如著名油畫家石沖的創作,他曾經畫過一些超寫實的油畫作品,光潔的表面在石沖油畫里是引人注目的特征,但這個光滑的特征,只是他所想表現的畫面主題的一個“調味品”,一個手段上、媒介上的趣味形式,是為畫面主題服務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在制作那種令人迷惑的光滑表面質感的同時,仍在努力為自己的畫面注入更多的內容與“意義”,使得自己想訴說的某種哲理、思想觀念想法通過自己的畫面形象傳達出來。

進入90年代以后,新生代的代表畫家們的繪畫不僅僅停留在表達他們的自我狀態上,同時還表現了這代人整體的精神面貌。畫面的視覺形式感一直是畫家十分重視的問題,它把畫家的意匠提高到美的韻律,但形式語言不應成為畫家個人怪誕的癖好,從而失去了樸素自然的品格。

綜觀藝術史,二十世紀的抽象派畫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就追求畫面的形式。在蒙德里安的畫中,以具有特定含義的符號來表達畫家的“自我”,由于表現的含義和對象本身沒有內在的邏輯關系,恐怕要超出造型藝術中視覺度的穩定性而不成其為造型藝術。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極限的,在視覺藝術中這就是影響人們欣賞的視覺度的關節點。

自從1910年杜尚展示了驚世駭俗的現成品藝術以來,當前世界的藝術潮流越來越向一種自然、原初、樸素的方式發展,這在裝置等實物藝術形式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它們以各種各樣的材料作為主要的藝術表現媒介,但總起來講,仍是以現成品本身的物質形態作為表現載體,有著一個靜態的物質外殼。也有一些畫家過多的受西方繪畫形式的直接影響,在表達精神內涵而遭受了形式的約束,而且越來越淹沒在形式自身的泥潭之中,過分的注重形式是有一定危險的。

當前,中國油畫的創作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是過分的、片面的強調個性和創作性(以油畫為例),當下油畫創作的制作性太強,考慮表面和形式的東西太多,畫家為個性而個性、為創造而創造、為觀念而觀念、為形式而形式,這樣創作出的作品自然缺乏動人的力量。“生活是藝術的唯一源泉”,其實,形式感本身也是來自生活的,也只有融人生活才能達到“自然”、“天成”的這種高品味,我們的創作也只有在觀念先于形式的前提下,為表達強烈的主觀感情去尋找合適的藝術表現形式。

作者單位:李建強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鄧海巒 洪湖市文泉中學

作者簡介:李建強(1973— ),男,漢族,湖北省洪湖市人,現工作于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職稱,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美術教育與架上繪畫研究,學歷:湖北美術學院美術教育本科畢業,武漢理工大學藝術碩士畢業;鄧海巒(1974— ),男,漢族,湖北省洪湖市人,現工作于湖北省洪湖市文泉中學,中學一級美術教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美術教學的研究,學歷:湖北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畢業。

參考文獻

[1]徐勇民.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

篇10

關鍵詞:設備管道;保溫保冷;巡檢檢修

中圖分類號:TQ05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3-0000-01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Petrol Pipes Equipment

Li Dan

(Pipe Shenyang Petrolium and Gas Transportation Company,Shenyang110031,China)

Abstract:First the pap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ipe maintenance of the chemical equipment and then discusses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uch as hot and cold insultation,anticorrosion,inpec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ipe.

Keywords:Equipment pipe;Hot and cold insultation;Inspection

油氣管道輸送的介質均為易燃、易爆、易揮發和易與靜電聚集的流體,有的還含有毒物質,一旦發生泄漏,泄漏的油氣極易起火、爆炸,釀成惡性災害。因此管道的防護保養在化工設備中自然是重中之重,必須嚴格對待,排除一切隱患。針對石油煉廠管道維護保養,提出了本人的一點見解。

一、需要保溫的管道

對其進行保溫處理管道在控制或保持熱量的情況下應予保溫:為了減少介質由于日曬或外界溫度過高而引起蒸發的管線、設備需預保溫;對于溫度高于65℃而工藝不要求保溫的管道,在操作人員可能觸及的范周內應予保溫。要獲得良好的保溫效果,除了選擇良好的保溫材料之外,另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面對不同的對象進行保溫。由于煉廠的設備管線結構是異型體,如進出口管線的大小頭,彎管,閥門,泵體等,所處的狀態,位置不同,有高、低溫管道和地下管道等,因而實施的保溫結構就不能是一個孤立的保溫層。針對此種情況,維保措施是:(1)對彎頭部位的保溫使用保溫結構相同的定型保溫制品。使用與直管部位一樣的保溫材料,切成要求的形狀后用鐵絲固定,并涂上材料。(2)接縫處的保溫應采用同一性質的保溫材料完全密封,然后進行防護。丁字管的保護層,要特別注意防止水分的浸入。(3)充分利用組成材料的特性,把耐高溫的保溫材料用到接觸高溫部位,把不耐高溫的保溫材料覆在外面組成復合保溫材料。

另外,需要監管人員加強監督和維護保養:加強保溫材料日常監測工作,做好管線保溫記錄: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對于不符合施工標準的保溫結構不放過:對因各種原因導致的保溫破損和失效要及時補救:對于常受壓的管線采用硬質材料,尤其是低溫管線,對于豎直管線和高空管線可采用棉類保溫材料,以便減輕管道負荷。對于連續或間斷輸送具有下列特性的流體的管道,應采用加熱保護:(1)在環境溫度下黏度很大的介質;(2)凝固點高于環境溫度的流體管道;(3)含有H2S、HCI、CL2等氣體,能出現冷凝或形成水合物的管道:(4)凝固點高于環境溫度的介質;(5)水管道的死端、備用段和間斷操作的管道。

二、對于需要保冷的管道

對其進行保冷處理保冷應用于操作溫度低于10℃的管道上。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管道必須保冷。(1)需減少冷介質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溫升和汽化。(2)需防止在環境溫度下,管道外表面凝露。(3)需減少冷介質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冷量損失。對于不同狀態,不同位置的保冷管道,也要按照需要給予適當的處理措施此文不再一一贅訴。

三、管道出現故障的原因分析

當出現故障時,會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等嚴重后果,尤其在石油行業里,管道防腐在管道維修中顯得更是尤為重要。腐蝕破壞引起突發的惡性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社會后果。因此必須對管道的防腐問題作為核心措施來執行。首先要重視鋼管表面處理,也就是涂料與鋼管之間的界面處理,這是減緩管道腐蝕有效控制的關鍵。(1)利用溶劑、乳劑清洗管材表面,去除表面有機物。(2)使用鋼絲刷等工具對管材表面進行打磨,去掉翹起的氧化皮、鐵銹、焊渣等。(3)對管道進行化學酸洗,去除氧化皮、鐵銹、舊涂層。(4)通過噴砂機進行噴丸或拋丸處理,清除鐵銹、氧化物和污物,一般噴丸除銹用于管子內表面除銹,拋丸除銹用于管子外表面。其次對金屬管道定期檢查,維護,發現腐蝕嚴重的管路及時進行更換,對超過年限的管路,及時更換,以免造成重大的損失。除了必要的管道及時改造更新外,更要利用先進的防腐技術,杜絕跑、冒、滴漏等現象,這樣才能保證設備正常運行,企業正常生產。

現代一些先進的防腐技術,如陰極保護分為外加電流陰極保護利用外部直流電源取得陰極極化電流防止金屬遭受腐蝕的方法)及犧牲陽極保護(采用比保護金屬點位更負的金屬材料與被保護金屬相連,防止金屬腐蝕得方法):另外向腐蝕介質中添加緩蝕劑延緩管道的腐蝕速度:或者采取控制電偶腐蝕的措施(管道系統盡量采用單一材料:注意防止大陰極小陽極的情況發生:接觸的金屬之間要電氣絕緣或選擇絕緣性粘合劑進行粘合)。以上的管道防腐技術各有利弊,要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共同使用,發輝各自的優勢,彌補不足,更好的發揮管道防腐的效果。再有,由于化工介質的高危害性、生產的連續性對管道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保證管道運行可靠,無泄漏問題發生,還必須建立健全設備巡回檢查制度。

另外,為了充分發揮設備管道的生產效能,延長使用壽命,設備的檢修更是必須的。由于化工生產具有高溫、高壓、腐蝕性強等特點,管道常常發生腐蝕和磨損,這樣就成為著火或爆炸事故的導火索,因而對化工設備的管道及時檢修非常重要。具有下列工況之一的管道工程必須進行檢修:管道的保溫外表面散熱損失超過規定值: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溫外表面局部溫度超過設計溫度30度:保護層破損或者出現漏水,漏油現象:金屬保護層的表面防腐涂層或者玻璃布保護層上的漆膜明顯脫落:管道保冷,其保冷層表面出現結霜或結露現象:絕熱系統中的支架或者吊架等部件或嚴重錯位。

總之,為了充分發揮設備管道的生產效能,延長使用壽命,必須要進行科學的維護和保養,使之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益,使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