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句范文
時間:2023-04-09 19:32: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送別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____蘇軾《少年游·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____李覯《鄉(xiāng)思》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____張九齡《望月懷遠》
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____杜甫《月夜憶舍弟》
7、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____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9、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__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篇2
【關鍵詞】詩意 棲居 唐宋之別
初唐山水詩中, 齊梁詩歌之綺靡風氣逐漸消退, 個性開始得到體現(xiàn), 畫面逐漸清新優(yōu)美,初步達到思與境諧的藝術高度,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孟浩然和王維。孟浩然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高人,隱士。他的山水詩較多的帶著隱士的恬淡和孤清。誠如皮日休所言:“遇景入韻,不拘奇抉異。”《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前四句寫桐廬江也有同樣的意境:“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鳳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p>
宋代山水詩在描繪山水景物的技巧有所創(chuàng)新,特別是用五七言絕句的形式,集中地描繪出一片風景,創(chuàng)造出一 個意境,常有近似圖畫的效果。歐陽修的《晚過水北》:“寒川消積雪,凍浦暫通流。日暮人歸盡,沙禽上釣舟?!比漳喝藲w,繁忙的浦口復歸于靜寂,沙禽毫無顧忌的飛上了釣舟。這多么富有畫意!又有陳與義的《襄邑道中》:“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痹票緛硎秋h動的,但人在船上,船與云都向東,速度又相同,遂覺得云是不動的,以兒童的天真把它寫入詩里,情趣盎然。
本文試以山水詩為切入點去分析唐宋詩在審美體驗方面的差別。
一、唐詩的浪漫主義與宋詩的現(xiàn)實主義情結
唐代的浪漫主義是在有特殊才華的人感到需要努力在外部世界尋求與大自然賦予他們的才智相當?shù)膶?,確定的意向,是一種在外部尋找對應的詮釋自我內(nèi)心的浪漫感覺。而宋詩的現(xiàn)實主義則是具有非凡才華卻往往對現(xiàn)實生活懷有一個理性考量,獨善其身,在自己心中營造一個世界。
最能體現(xiàn)這種浪漫主義理想主義,將自我感情外化于物的當數(shù)李白。他用自己的浪漫情懷與盛唐時期的豪邁激情將情意化的山水推到頂點。如:黃河昆侖、青天溟渤等這些雄偉壯麗的山水都是他描述的對象。是詩人內(nèi)心的追求和理想的表述。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中體現(xiàn)的是詩人超凡脫俗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自信;在《襄陽歌》中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對逝者消散的一種悲哀;《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中寄情于山水中,表達的是一種理想的落差內(nèi)心的失落感;
宋人筆下的自然景物多為平凡習見的溪橋野渡,“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宋代山水詩已從超凡脫俗的原始山林回到了富有人情的世俗社會,它們都表現(xiàn)了詩人宦海人生、貶謫旅途、郊游行吟、山居訪友、漁樵耕讀等日常生活。通過復歸現(xiàn)實我們可以深發(fā)的感到唐詩的意氣風發(fā)與宋詩的人文情懷。
二、唐詩之興趣與宋詩之理趣
唐詩的思想性是唐詩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而這積極進取的思想性發(fā)展到了宋朝往往就流于說理,思想的過了分。唐代的這種“興趣”反映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就是筆墨酣暢,情韻充盈。王灣有一詩《次北固山下》,中間兩聯(lián)可用以形容唐詩的“興趣”“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平”、“闊”、“正”字一方面讓人感受到盛唐闊大豪邁的時代氣息,另一方面也讓人感到充滿激情和愉快,興趣盎然。再如孟浩然歌詠道“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洋溢著一股波瀾壯闊的豪情與興致。詩人將他們蘊含在詩作中的張揚的個性透過詩句穿越時空的讓后人感受到他們的興趣勃勃。
而至宋詩,對于自然已經(jīng)從單純的審美為主導轉(zhuǎn)變?yōu)橐詡€人為主導了。人類成為了主宰, 只要以內(nèi)在精神為主體,宋人在山水詩中主要表現(xiàn)“天人合一” 的理學思想。對此理學家程顏有較為通俗的解釋: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李白和蘇軾同寫廬山正是“興趣”與“理趣”的對比。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同一廬山,李白的想象思維占了先鋒,一起一落不落凡人俗套,讀來讓人有美輪美奐的審美體驗,有濃厚的興趣。而蘇軾則娓娓道出一個讓人前思后想覺得豈有此理又正是此理這樣的審美體驗,留有理趣。
三、唐詩之感情外露與宋詩之沖淡平和
最能首先體現(xiàn)唐詩之感情外露的當時陳子昂那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讓多少人為之動容,唐詩之所以很快的打動人正是在于這種張揚的個性寄于詩句,在張揚個性的同時又富有氣力,有蓬勃的生命力。宋詩的沖淡平和自有一股穩(wěn)健的風貌,這是一種冷靜,審視自我。
范成大 《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石橋,朱塔,垂楊,畫船,錯落有致的組成一幅江南春雨圖,連空氣的濕度仿佛都可以感覺到。平淡有真味用這一詩來說明再恰當不過了。
宋人從一開始就奠定的平淡詩美理想,是一種老境滄桑而骨鯁堅硬的平淡,是一種荒遠清寒而悠然自適的平淡,運用傳統(tǒng)美學范疇來表述,乃是簡古而有風骨,沉郁而有逸興。惟其有此,蘇軾所稱道的司空圖詩文高雅之境,實質(zhì)上意味著對兵亂崎嶇時代之離亂悲苦的一種審美超越。換言之,就性情存養(yǎng)而言,這恰恰是所謂“閱世走人間,觀身臥云嶺”的境界;而就詩藝錘煉而言,這又意味著“看似尋常最奇崛,成若容易卻艱辛”。而宋人抑制感情也與時代背景密不可分,讓宋人更加明白把激情掩埋,讓歲月流金。
唐詩之浪漫,之興趣,之感情外露,宋詩之現(xiàn)實,之理趣,之沖淡平和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山水詩的審美感受。
作者簡介:
篇3
原文:
《再賦楊花送別子永一首》朝代:明 作者:黃省曾
綠縟昌亭柳,飛花引望悽。
入歌參白雪,飄路學金堤。
篇4
本詩圍繞主題,在“眠”字上做文章,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本次教學老師緊緊抓住“鐘聲”這一中介,引出了一系列與鐘聲有關的詩句,最后導出了本詩,引題可謂新穎。
接著光輝老師引導學生進入詩中,讓學生感悟此時浪跡天涯的張繼、無法入眠的張繼最喜愛誰來陪伴。老師緊緊圍繞“眠”讓學生感悟張繼的無奈,進而把握古詩的基調(diào),最后通過學生的練習,感受到只有鐘聲是張繼的唯一伴侶,光輝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結尾具有一種超越作者的意旨和情意的張力,讓學生在陶醉中回
味,在震撼中徹悟??傊褟埨^的愁表現(xiàn)的一覽無余,使學生能夠入情入境的朗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鳳艷老師這堂課的主題是讓學生“走進送別詩、感受送別詩”,因此,在教學中整節(jié)課緊緊圍繞“送別”這一主題展開,創(chuàng)設送別的情境;在學詩時引導學生感悟送別時的情誼;朗讀和寫話都圍繞送別,主題突出,結構完整。
為了在教學中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地去感
悟詩情,張鳳艷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課前、課上閱讀補充資料,為學生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作鋪墊。
在這首古詩的教學中,張教師引導學生走進送別的場面,用有效的朗讀讓學生感悟作者的心聲,通過對古詩的學習方法的復習指導,來加強古詩的自學和理解。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都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上。
這節(jié)課的另一個亮點是引導學生感悟、理解送別詩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通過品讀、想象初步感知景物描寫在情感表達中的作用。從而烘托出詩人的心情,接著一個小練筆,把學生從憂愁的境地拉了出來,也奠定了此時詩人對董大的勉勵,從而使文章的詩風一掃以前的憂傷,變得樂觀自信,這正是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接著一個小游戲,通過對送別詩的對比閱讀,讓學生比較不同送別詩所表達的情感,深化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落實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張鳳艷老師的講課日趨成熟,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而言之,古詩作為中華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精湛的語言,深邃的意境,而被吟唱千古,相信通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感受古詩的節(jié)奏韻律,將會激起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
篇5
導學內(nèi)容
22.古詩三首之《芙蓉樓送辛漸》
年 級
四年級
科 目
語文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授課教師
教師
學習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用填空的方法默寫課文。
能感受詩句表現(xiàn)的精神品格。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
能感受詩句表現(xiàn)的精神品格。
教學方法
以讀促悟、啟發(fā)式教學等。
教學準備
圖片、PPT課件、視頻、默寫單。
導學過程
學案
導案
設計意圖
課前活動:聽歌曲《送別》
一、導入
1.思考:猜猜取這個筆名的原因?
2.朗讀人文主題。
3.齊讀題目兩遍。
4.看課件,知道課時目標。
5.說說知道哪些學習古詩的好辦法。
二、知作者
了解作者。
三、誦詩句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個人展示。
2. 讀出詩歌節(jié)奏,韻律美。
(1)自由讀,讀出詩歌節(jié)奏。
(2)匯報。
(3)聽教師范讀。
(4)跟讀。
(5)齊讀。
(6)多形式展示讀。
(7)吟唱古詩。
四、明詩意
合作學習
1. 默讀古詩,運用小貼士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小組交流、匯報。
2.帶著感受朗讀古詩,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
3.匯報。
五、悟詩情
1.觀看視頻。
(1)談談感受。
(2)交流匯報。
2.進一步認識作者
(1)談談新的體會。
(2)把體會讀出來。
3. 全班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配樂朗讀
(2)背誦古詩
4.填空式默寫古詩
六、拓展延伸
1.延學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七、談收獲
八、板書設計
播放歌曲《送別》
一、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一片冰心在玉壺。
2.介紹單元主題。
3.引導讀課題。
4.介紹課時目標。
5.引導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知作者
介紹作者。
四、誦詩句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1)出示朗讀要求。
(2)組織匯報,正音、評價。
2.讀出詩歌節(jié)奏,韻律美。
(1)出示朗讀要求。
(2)組織匯報,評價。
(3)范讀。
(4)帶讀。
(5)師生齊讀。
(6)組織學生多形式朗讀。
(7)組織吟唱。
四、明詩意
布置合作任務
1. 提示:借助小貼士內(nèi)容理解詩意。
2. 巡視指導。
3.組織匯報,評價。
4.梳理方法。
五、悟詩情
1.組織觀看背景介紹視頻。
(1)師引導。
(2)組織交流匯報。
2.介紹文字材料,補充背景知識。
(1)組織匯報。
(2)指導朗讀。
3.播放音樂
(1)組織朗讀。
(2)組織背誦。
4.發(fā)放默寫單。
六、拓展延伸
1. 布置學習任務。
七、總結
創(chuàng)設離別情境
回顧舊知識
緊扣單元主題
明確課時目標
揭題
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初步感受韻律美。
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會理解詩意方法
走近詩人內(nèi)心,拉近文本距離。
當堂熟讀成誦
補充背景材料,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完成學習任務。
篇6
在融融的春光里,漫步校園中,美不勝收的盛景盡收眼底。那婀娜多姿的楊柳,嬌翠欲滴的冬青,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均在熏風中,陶然忘情地隨風起舞。放眼天空,極目四野,睹物感懷,觸景牽情,春天直如一幅氣韻奪人的生機勃勃的畫幅,讓人徜徉流連。
沐浴著這如詩似畫的春光,心里隱隱浮出古人吟詠春天的那些璀璨絢麗、光亮鮮嫩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綠遍山原白滿川,拂堤楊柳醉春煙”、“春江一曲柳千條”、“楊柳青青江水平”“楊柳渡頭行客稀”等等諸多歌詠楊柳的詩句,把明媚春天的萬千風情傳承至今,眼前讀來,深韻依然繞梁不絕,回味無窮。
喜歡春天,還因為它又是一個極易讓人滋生念遠懷舊、執(zhí)手惋別之情的季節(jié)。李叔同有《送別》一詞,內(nèi)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詞句,道盡了春日摯友分別時凄楚纏綿的心境。在《送別》的傷情余韻中,腦海中又浮出李白“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詩句來,耳邊仿佛聞到了古時摧人肺腑的《折楊柳》的清音。再次把春日寂凄摧心的基調(diào)推向深處。一陣深浸了馥郁花香的和風拂來,繽紛的落英從我的腦海深處又喚醒了朱熹《春日》一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超出悲情,步入明媚,身心倍感輕松、愉悅和愜意。
花在春風中搖曳,心在春光中蕩漾,此時此刻,我真想把自己化為一只翩翩的嬌蝶,永遠、永遠在這片花光云影的天地間沉醉,長睡。
美如詩、賽如畫的春天,我永遠鐘情你!
篇7
摘要:小學古詩教學究竟該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令語文教師們頗感為難,總有顧此失彼的擔憂。本文從“創(chuàng)設活動空間,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抓關鍵巧設疑,引導學生探究”、“多種方式整合,增強學生感受”三方面探討了新課標理念下的古詩教學改革,主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古詩教學;整合;設疑;活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40首文質(zhì)兼美的古詩,其語言凝煉含蓄,意境深邃優(yōu)美,不僅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但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往往過于注重文字本身,而忽略了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感受優(yōu)美語言”的內(nèi)在意蘊。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而對詩句的本身意思只需要“大體把握”即可。從“以學生為本”這個高度出發(fā),我認為新課標理念下的古詩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多種方式整合,增強學生感受
入選小學教材的古詩在文字上通俗易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本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應該說不難,但要學生較好地體驗詩人的思想情感,領悟深遠意境,就很有難度。因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大多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限于小學生的閱歷和經(jīng)驗,他們面對文字所能產(chǎn)生的表象和情感體驗是有限的,所以制約了學生對美好情感、意境的體驗和領悟?!缎抡n標》中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的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在古詩的教學中可以將多種方式進行整合應用,如把圖畫、音樂、散文甚至是相關的生活場景整合到古詩的教學中去,這對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是大有幫助的。如我在教學《春日》中“無邊光景一時新”一句時,學生對“景物一下子煥然一新”的字面意思能理解,但是他們?nèi)狈ο嚓P的感受,不能在大腦中形成景物“一時新”的表象,也就是學生不能受到美好事物的熏染,不能體驗到欣賞美好事物帶來的愉悅情感。我就出示多幅圖片,或利用多媒體出示幻燈片,讓學生找找能感受到“一時新”的圖。于是有的同學從茵茵綠草中感受到了“一下子煥然一新”,有的同學從大片金黃的菜花中感受到“煥然一新”。
二、抓關鍵巧設疑,引導學生探究
唐代詩人賈島 “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賈先生為何茶飯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進行“推敲”了。賈島和尚反復琢磨“推”和“敲”哪個更好,他也是在進行探究。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我們們積極倡導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和能力。而字詞凝練、講究意境的古詩又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有的一首詩之精、神、韻就體現(xiàn)在一兩個字詞中,如《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句中一“綠”字,《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句中一“裁”字,等等,在學習中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詩句時,應該抓住這些字詞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如《泊船瓜洲》中我們可以問問學生,這“綠”是否換成“到”、“過”等詞,想想為什么呢?在《詠柳》中讓學生想想:“裁”是否用錯了?樹葉能是“裁”出來的嗎?在問題的刺激下,學生的心智高度集中,通過反復讀、悟,體會到“綠”不但是寫出了春天來了,更是女人仿佛看見了江南大地一下子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體會到了“裁”字不僅寫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tài)美,更是讓人感覺到春風就像一位心靈手巧的姑娘,在裝扮美麗動人的春天。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不光是為了讓學生領悟詩句中字詞的精妙,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三、創(chuàng)設活動空間,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古詩具有簡潔而意境深遠的特點,注重詩句的言外之意,這對于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能不說是一個有益的契機。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創(chuàng)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創(chuàng)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并發(fā)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fā)展他們富于創(chuàng)造的才能?!毖芯勘砻?,廣泛的實踐活動有益于學生創(chuàng)造人格的培養(yǎng),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古詩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演中創(chuàng)新
這里所講的“演”是指老師用表演的手段鼓勵學生體悟詩句的言外之意,進行聯(lián)想、補充和創(chuàng)造,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時組織指導一位學生演一演李白是怎樣送別老朋友的。這位學生在久久注視“天邊”之后,忽然用袖拂面,并作舉杯喝酒狀,還以指在空中“畫”了起來。老師問他在干什么?他解釋說李白送別老朋友時,想起這一別后不知何時方能相見,心中自然傷感,會忍不住流下眼淚,所以用袖子擦眼淚。又因為李白是個豪放的詩人,心中有感,自然馬上要喝酒寫詩了。師生都不禁為他鼓起了掌。這樣的表演不是好看,而是讓學生對詩句進行深入地閱讀,展開了聯(lián)想,繼而進行了有創(chuàng)意的表演,真正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畫中創(chuàng)新
課堂上畫古詩是指以“畫”為手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一位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草》時,就引導學生畫一畫詩中描述的“草”。學生在細讀詩句后,有的畫了嫩黃色的草,說從“春風吹又生”這句中看出來這草剛長出來,應該是這種顏色;有的畫的草是斜著的,說是詩中寫“春風吹又生”,肯定當時吹著風,那么草肯定是斜的。學生在畫畫中主動地讀悟詩句,并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這自然是一種創(chuàng)新。
(三)寫中創(chuàng)新
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狞c撥、誘導,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例如,在《贈汪倫》一詩教學的最后,老師進行這樣的啟發(fā):詩中送別的場面是如此感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離別的場面,同學轉(zhuǎn)學、親人遠行……在依依惜別之時,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心里話想說,讓我們都來學學作者,把心里的話寫成一首送別詩贈給他。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fā),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紛紛模仿古詩書寫自己的感受。這樣的學習過程,不正是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自我超越、自我創(chuàng)新的機會嗎?
篇8
一、填空
1、寫詩題
(1)李白的詩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維的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杜甫的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陸游的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蘇軾的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白居易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 作者及詩題
(1)送別詩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有季節(jié)特征的詩有:
春: _________ ________ 夏:_________ __________秋: _________ ________ 冬: _________ ________
(3)與月亮有關的詩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與流水有關的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與戰(zhàn)爭有關的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寫某種植物的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念家鄉(xiāng)及親人的詩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寫詩句
(1)描寫山水的有關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頌情誼的有關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學哲理的有關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邊疆將士的有關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現(xiàn)愛國主義的有關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補充詩句
1、( ),后不見來者。
2、( ) 悠然見南山。
3、( ),燕山月似鉤。
4、( ),只是近黃昏。
5、( ),一覽眾山小。
6、 明月幾時有,( )。
7、 隨風潛入夜,( )。
8、 生當作人杰,( )。
9、 海內(nèi)存知己,( )。
10、少壯不努力,( )。
11、本是同根生,( )。
12、誰知盤中餐,( )。
13、野火燒不盡,( )。
14、誰言寸草心,( )。
15、青山遮不住,( )。
16、欲窮千里目,( )。
17、但愿人長久,( )。
18、十指不沾泥,( )。
19、國破山河在,( )。
20、百川東到海,( )。
21、感時花濺淚,( )。
22、大江東去,( )。
23、人有悲歡離合,( )。
篇9
綜觀近三年的語文中考卷,記誦默寫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題型:直接默寫型、理解默寫型、遷移默寫型、運用默寫型等。筆者收集了多地2011年中考語文試卷,詩詞默寫的考查率幾乎為100%,且多以直接默寫型為主,兼顧能力考查。
試一試:我已經(jīng)掌握得怎樣了?
一、 直接默寫型
1. (2011?江蘇省徐州市) , , ,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 (2011?江蘇省蘇州市)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 。(《魚我所欲也》)
3. (2011?江蘇省南京市)海內(nèi)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孤山寺北賈亭西,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二、 理解默寫型
5. (2011?江蘇省南通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 , ”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6. (2011?江蘇省泰州市)《錢塘湖春行》中通過植物的變化描寫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遷移默寫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請寫出含有“舟”字的一聯(lián)詩句: 。
8. (2011?山東省萊蕪市)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大量抒發(fā)思鄉(xiāng)情懷的詩句,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請再寫出一個抒發(fā)思鄉(xiāng)情懷的詩句: , 。
四、 運用默寫型
9. (2011?江蘇省常州市)面對艱辛與壓力,不少古詩詞告訴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堅強的人。請寫出其中的兩句: , 。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面對日益惡化的環(huán)境,人們更加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請用相連的兩句古詩描繪出你向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課內(nèi)外均可): , 。
聽一聽:我一定會深受啟發(fā)!
直接默寫型試題涉及古詩詞、古文中的名句和重點句,以及對短小的詩詞進行全文默寫,比較容易。但有些同學會出現(xiàn)一些錯別字。所以,同學們平時就要按照要求認真背誦,認真默寫,對寫錯的字結合句意加以理解記憶,或把易錯的句子加以整理,以免再犯。
理解默寫型試題要比直接默寫型難度稍大些,靈活性也強一些。同學們不僅要準確、熟練地掌握原文,還要對詩詞中的每句話加以正確理解,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聯(lián)系全文主旨來理解記憶,同時將所學的詩詞緊密聯(lián)系生活,學會拓展運用。
遷移、運用默寫型試題的要求比較高,它將課內(nèi)外的詩文積累聯(lián)系起來,注重考查綜合掌握能力、同類歸納能力,同學們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時,才能從容不迫。對待這類題目,我們可以按照種類進行一定的梳理歸納,如按照“風”“花”“雪”“月”等自然類,按照“酒”“舟”等物件類,按照“送別”“思鄉(xiāng)”等情感類,加以分類整理、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厚積薄發(fā)。
練一練: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1. ,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頤《愛蓮說》)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陽修《醉翁亭記》)
(1~3選自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卷)
4. 蒹葭蒼蒼, 。(《詩經(jīng)?蒹葭》)
5. ,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6. ,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4~6選自2011年江蘇省無錫市中考卷)
7. (2011?江蘇省連云港市)生活中總會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氣餒,不懈地走下去,就會峰回路轉(zhuǎn),絕處逢生,達到一個美好的境界,這正如陸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說:“ , ”。
8. (2011?廣東省深圳市)樂器常常在古詩詞中或傳情達意,或渲染氣氛,如《詩經(jīng)?關雎》中的“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傳達了青年男女純潔的愛情;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的“ ”引發(fā)了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里的“ ”烘托了邊地送別友人的氛圍。
9. (2011?廣東省梅州市)生活中有收獲的喜悅,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們擁有“ , ”的良好心態(tài),就能正確面對人生。
篇10
一、必須熟悉中考古詩鑒賞題考查的重點
新課標要求:(1)誦讀古代詩歌,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2)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歌,重點在于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歌大意。因此,中考古詩詞曲鑒賞題考查的重點是:(1)能正確地理解詩詞曲的內(nèi)容;熟悉與作品相關聯(lián)的背景資料;注意詩體及作家的風格;能概括詩詞曲的大意;體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感度。(2)會品析詩詞曲的語言,從遣詞造句、修辭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詩詞曲中重點詞、重點詩句的含義;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運用技巧中品味詩句在語言上所寄予的深意;從用韻、節(jié)奏、音調(diào)等方面去誦讀,品味詩詞曲語言的音樂美,韻律美。
二、必須明確中考古詩詞曲鑒賞題所用的材料
知道常用的材料,才能有的放矢。當然閱讀面越廣越好。一般來說,應以這些材料為主。(1)唐詩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歌為主,以七言絕句,五言絕句為主。(2)宋詞以陸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的詞為主,以詞中的小令(即字數(shù)在58字以內(nèi)的詞)為主。(3)唐詩宋詞中以課外古詩詞曲為主;如愛國詩,離愁詩,送別詩以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為題材的詩。
三、必須明白中考古詩詞曲鑒賞題的主要題型
中考古詩詞中的主要題型有:(一)選擇題;1.賞析型選擇題,主要考察對詩詞曲中字詞的理解的含義,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分析與評論,鑒賞。2.判斷型選擇題,主要對明晰信息的理解或?qū)﹄[含信息的發(fā)展、闡述,概括結論的正誤及恰當與否。3.識記型選擇題,主要考察詩文名句的上句下句,作家朝代,字號,作品題材及出處。(二)理解弄填空題:主要用于概括詩文要點,即需要分析,推導歸納作答。(三)簡答題;1.篩選型簡答題,就是從詩句中借取不多不少的詞句作答。2.概括型簡答題,就是概括詩詞曲的要點或者層意。3.解說型簡答題,就是結合語境,詮釋詞義,品析句意,常見考點有:(1)對詩句的理解、鑒賞;(2)感知詩歌中的藝術形象;(3)理解詩歌中的思相感情;(4)品析詩歌中凝煉的語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