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想天空范文
時間:2023-04-04 20:14: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懷想天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懷想天空――叫我去哪里尋找那曾經的錚錚鐵骨、浩浩氣節?憑吊風波亭,我看到岳飛的點點殘血;重踏秦王殿,我聽到藺相如的慷慨陳詞。大漠的天空上,雄鷹展翅畫著亙古的弧線。蘇武――這位比大漠更古老的漢使,任狂風雕刻出手掌的龜裂仍緊握著那光滑而禿的漢節!曾經的天空――可悲可嘆!我嘆于曾經的朗朗晴空卻悲于今日的烏云密布:你可見公交車上健壯的青年漠視身旁佝僂的身影,你可見深水河岸漠視生命的掙扎袖手旁觀,等待羅綺重生的人們!難道人杰地靈已淪為窮山惡水?懷想天空――誰來拯救信仰?
懷想天空,叫我去哪里尋找那曾經的和平與悲憫?“9?11”的煙火尚未過去,伊拉克的槍聲又打破寧靜,自由女神在哭泣,而“”的打擊也在繼續。教堂燈火的長鳴果真挽不回曾經的悲憫與寬容?用生命鐫刻進史冊而呼吁和平的人們果真喚不醒硝煙下瘋狂屠殺的人們?悲愴,我因此悲愴得無以名狀!懷想天空!阿拉法特不再了;懷想天空,圣雄甘地不再了;懷想天空,馬丁?路德?金不再了,難道人類終會淪為行尸走肉?懷想天空――誰來拯救寬容?
我們!唯有我們!就是我們這代倍受爭議的“80后”!不必懷疑!不用懷疑!“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在逆境中掙扎啟航,讓我們來拯救!
我們的天空仍響徹孔子仁愛的喚喊,我們的天空仍回蕩稽康錚錚的打鐵聲!“取法乎上,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無所得。”――于是,我看見黃軻,那截被生命丟棄的蠟燭燃出異彩;經歷81座城市,感謝30位恩人――這份感動,這份執著,這份氣度,昭示著“80后”的決心,我們,足以讓世界動容!
懷想天空,我們,我們的頭上錚錚的明月。
氣節、寬容、悲憫,這是我們的天空,這才是屬于我們的天空。
懷想天空――尋找一份執著與堅定!
抬頭,那是我們的天空!
評點
篇2
天空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為它那博大而更顯得清澈,看著晝夜之間的瞬變,看著浮云暗淡的消散,回憶著曾經擁有的美好,清楚記得刻在樹上的瞬間,懷念著那些逝去的時光。
在我的世界,在我的天空,刻畫著絢爛的軌跡。我的天空是一個充滿“書香”的天空。
初叩“書香”的大門,是老師們指引我進去的。懷想起來:老師教我背唐詩,吟宋詞。還給我講美麗的童話故事。我至今難忘的是人魚公主的故事:她變成泡沫消逝在茫茫大海中。“人魚公主一直想變成人,但她不知道,在她為別人的快樂而舍棄自己的生命的同時,她已是最美的人了`````”一個充滿美好的童年天空,凝聚著許多快樂,許多向往。
在充滿“書香”的天空下,我領略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展云舒”的那份非想的超越;我感受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那份大氣的動力;我還體味到“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弄抹總相宜”那份大自然的美麗!在“書香”的天空下,我知道了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我也漸漸地從屬于我自己的天空中懂得了世界是真善美與假丑惡的進步空間。我更加堅信,人類閃爍的美麗是我們地球永不褪色的光輝,我這個美麗的天空給我這種機會。
篇3
猶記得兒時的天空。一群小朋友在蘆葦蕩里捉迷藏,我躲了許久也沒有人發現我。于是,我便躺倒在葦蕩的懷抱中,仰望無盡的天空。突然,空曠的天空中傳來寂寥而又歡樂的“啊——啊——”聲。接著,碩大的雁陣便出現在藍色的畫板上。幾十只大雁“人”字形向南方飛去,廣闊的蒼穹上突然上演一出絕世的舞蹈。然后,一個“雁字”,接著一個“雁字”。我呆在那里,無法動彈,直到夜幕徐降,蘆葦蕩的盡頭響起了母親的呼喚聲。
年少的我,并不知這里邊有一種民族文化哀愁。后來,我在古代名篇中,讀到了“雁陣驚寒”,頓時感到了一種徹骨的詩意。于是,我一次又一次仰望天空,努力尋找大雁的影子。然而,我失落了,它們越來越少,“雁陣驚寒”般的名篇也很少問世……
是誰偷走了“雁字”的影子?
又是誰,荒蕪了文化的天空,扼殺了我的詩意的哀愁?
每每表現出如此憂傷時,我都會被人嗤之以鼻。他們以為我矯情作態。這些朋友,往往熱衷于網絡上炒作的美女,以及傳貼的搞笑的動畫!他們永遠不會明白,自然的天空和文化的天空一旦寂寞,人們的心也會寂寞的。
的確,對于如今的快餐式文化,我是落伍的。我不看武俠奇幻,不聽周杰倫或是搖滾,不愛上海灘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只愛麗江的石板路和周莊的烏篷船,只愛中國人心中的文化“雁陣”……
你可以對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可是,你知道,當我聽到伊能靜的《念奴嬌》時,心中是怎樣一種徹頭徹尾的悲傷?旋律低劣且置一邊,那一句“羽扇綸(lún)中”仿佛一把尖刀刺向我的耳膜!我趕緊躲開,塞上耳機,繼續聽我的“二泉映月”,我的“春江花月夜”。
我并沒有拒絕現代文明。我家中也是家用電器應有盡有。我也看炒作至熱的電影。但是,在現代商業文明的裂縫中,難道不能萌發一些永恒民族文化的新芽?
那些缺失的情感,丟失的文化,我是多么想把它們的種子找回來,種到人們心中去啊!
我親愛的寂寞的天空,我該如何幫你找回“雁陣”的影子?
前些日子,和七歲的小弟弟一同回鄉。走在兒時嬉戲過的河邊,心中又是一陣悵惆。天空中突然傳來寂寂寥寥的“啊——啊——”聲。我大喜,抬頭卻只見兩只大雁孤零零地飛過。
弟弟搖著我的手問:“哥,那是什么鳥呀?”
篇4
天空無比之大,比海大,因為海終歸會有它的盡頭,而天空卻沒有。人說虛懷若谷,其實不然。山谷與大海一樣,到底還是有它的邊界,雖然往往一望無垠。如若把虛懷若谷改為虛懷若天,也許含義就更深了幾層。天永遠都沒有邊,并且永遠都看不到際。在我看來,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心中的天空就應如此遼闊。
戰國時期,趙國宰相藺相如的心中就有著無比遼闊的天空。相信大家都熟知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因為自己征戰南北,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而自以為是。他逐漸開始瞧不起朝中宰相藺相如,因為他認為藺相如只會在趙王面前耍耍嘴皮子,從未帶兵為趙國平定過任何戰亂。
一次,廉頗的馬車與藺相如的撞上了,藺相如命自己的馬車夫停下,讓廉將軍先走。可是廉頗卻暗自得意,認為藺相如怕他。而事實上,藺相如并不是因為怕廉頗而處處讓著他。藺相如深謀遠慮,他知道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自己,其他諸國不敢輕舉妄動。然而,倘若自己與廉頗發生沖突而自相殘殺的話,其他諸國將會乘虛而入,一舉將趙國殲滅。
比起藺相如心中無邊無際的天空,我心中的天空就顯得渺小多了。
兩天前的場景依然在我的腦海里不斷循環。那一天,我與我的好朋友D因一支鉛筆而絕交了。那是一枝非常漂亮的自動鉛筆,并且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枝。因此,除了好朋友,我是決不會把它借給別人使用的。
那天是我校期末考試的最后一場,可是在這關鍵時刻D卻忘了帶鉛筆。記得那天早上,她就跑過來問我借鉛筆。我雖然有些不情愿,但是還是把我喜歡的那支鉛筆借給了她。她向我保證過,考完試后一定還我鉛筆。
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經放學了,我站在D的教室門口(我們在不同班級)等待著我心愛的鉛筆。當我看見D從里面走出來的時候,便馬上跑過去問她:“D,我的鉛筆呢?”“對不起,”她依然垂著頭,語氣里充滿了內疚,“對不起我把你的鉛筆弄丟了,我不是故意的,對不起。”
“你不會是在開玩笑吧?”我有點兒半信半疑。
“不是在開玩笑,真的很對不起……”她很愧疚,但是沒等她說完我便沖進了用來當考場的教室。我感到傷心、著急……而后是當我因沒找到鉛筆而沮喪地走出教室時的失落感。
篇5
麥收時節,中午常是烈日當空。我們勤勞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勞動。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我明白我們鄉下的家長們要靠田地來生活,供我們上學。他們為了子女辛勤地勞動,但沒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聽到他們說:“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們都愿意……”
農家子弟努力學習吧!全力以赴吧!我們敬愛的父母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他們埋頭在烈日當空的麥田里收割麥子。那種滋味,你們體會過嗎?
在即將奔赴高考考場的前兩天,我體會到了。又熱又累。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點把麥子割完,到家洗個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個小時。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點多鐘就起了。他臨下地時告訴我說:“你再睡會吧!六點鐘起來做飯,然后洗洗衣服,八點鐘到地里給我送飯。”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學校里起早起慣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鐵盆里。然后,我進入廚房做飯。
我做好飯,洗好衣服。又把湯盛到飯盆里,拿了5個饃,一齊放到籃子里。我趕緊吃過飯。碗都沒涮,便騎車下地了。
當我到地里時,父親已割了七八壟了。他臉上很多汗珠,衣服濕透了。他說:“你來,吃過了嗎?我割光這一壟,再吃……”
大概四五分鐘吧,他割光了。他從籃子里拿出飯盆、饃頭,邊吃邊說:“孩子,你爸沒本事,明天到縣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別緊張……”
篇6
因為我過的是綠色生活!
為什么我過的是綠色生活?
因為這是哥品味的時尚!
為什么我要品味時尚?
因為哥是一個有好奇心的孩子!
為什么我有好奇心?
因為哥曾經懷想過天空!
為什么我要懷想天空?
篇7
美的品味
1.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家幫助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偉大的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蘇聯無產階級文學奠基人高爾基說:“給予永遠要比向別人索取快樂得多。”――古今中外的偉人對幫助所做出的詮釋,是多么精湛和深刻啊!幫助是春天的雨,當你干渴時,為你滋潤心田;幫助是夏日的風,當你酷熱時,為你送來清涼;幫助是秋之菊,當你孤獨時,為你默默開放;幫助是冬天的火,當你寒冷時,為你送來溫暖。
(吉林考生《人生,因幫助而精彩》)
2.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相信自己,我能。正因為有了信心和勇氣,才有了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正因為有了信心和勇氣,才有了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正因為有了信心和勇氣,才有了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唐時的風宋時的雨,吹打著這樣一位位詩人、詞人,造就了他們的信心和勇氣。
(遼寧考生《我能》)
3.“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魯迅的天空,這一方天空,赤誠而忠貞!
“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王昌齡的天空,這一方天空,清澄而明亮!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的天空,執著與不屈!
每個人的人生都恰似一方天空,或遼闊或深邃,但這一方天空在你的手中!你的天空你作主!
(江蘇考生《懷想天空》)
4.現在,你遇到了,復雜的人際、事業的不如意;漸漸地你眉頭緊鎖,悶悶不樂,盡管每次見了我都是一副笑臉,可我卻聽到了你深夜的抽泣。巴爾扎克說:“不幸,是天才的晉升階梯,是信徒的洗禮之水,是弱者的無底深淵。”泰戈爾說:“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煉,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模擬考試的失利幾乎讓我崩潰,那時,你告訴我:“在這個世界上,一星隕落,暗淡不了整個天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這如春日般的話語讓我重新站了起來,現在,我也將提著它去看你,讓它照亮這一段灰暗,讓女兒陪你一起度過難關。
(安徽考生《提籃春光看媽媽》)
技法點擊
1.以名句為題,或點化名句為題,畫龍點睛。
在材料作文、話題作文中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先聲奪人。如廣東考生作文題目為《留取丹心照汗青》。
2.開篇引用名言,為文張本。
如例文3,引用詩文名句巧妙地引出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恰似一方天空”,水到渠成地將“懷想天空”引向把握自己的天空,“與其湮沒于歷史的灰塵,不如動手打造一方屬于你的天空”。再如云南考生《何以報德》直接引用《論語》中的名言:“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開篇論述,聯系社會現實,聯系我們每個人的思想修養,強調以德報德的重要性。這個題記既是文章的論點,也可以說是文章的一個論據,一箭雙雕。
3.引用名句對比,突出中心。
《年輕的誘惑》一文中這樣寫道:年輕的桃花總是燦爛的,年輕的日子總是不知憂愁的。年輕沒有“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的傷感,也沒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更沒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當拿云”的豪邁壯志。文中將傷感、感慨、無奈的憂愁之情與澎湃激情、豪邁壯志的年輕之心進行正反對比,在對比中突出年輕人的心態特征。
4.引用名句議論,升華主題。
云南考生《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西方一位哲人說過:“別人愛我我愛別人,這是小愛;我愛別人,別人愛我,才是大愛。”所以基督教有一句名言:施比受有福!引用名言,用議論的筆調論證“施比受有福”這一論點。
篇8
關鍵詞:作文 審題 主題 題眼
近期,安徽省特級教師盛慶豐來我校上作文公開課,我有幸聆聽,并難得地像個真正的學生那樣,從頭至尾都認真傾聽做筆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盛老師講解作文的第一個環節——“審題”。我們平常總是教導學生,作文要有文采,語言要優美,修辭要多用等,卻常常忽略了最基本的審題。
審題到底是什么?
審題就是仔細地審查研究題目,揣摩命題者意圖,從而確定寫作要求、主題立意、選材范圍、表現手法等。
審題到底怎么審?
高考作文大致分為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命題作文的題目往往包含文章要表達的觀點、范圍或隱含意義等。半命題作文則先要補足題目,然后參照命題作文題目的意義。材料作文就要求準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為文章的主旨,所寫文章才能既切題又有深度。話題作文就要求正確理解話題的含義,包括話題的字面意思、話題的內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選材范圍等。
就審題而言,要使文章深刻、有創新,還要把握最根本的一個規律,即將題目的含義由本義向引申義、比喻義開拓!如果只寫本意,難免流于表面,過于膚淺。
我們大概可以把審題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 審清題目要求,確定文章主題。
高考作文命題體現著國家對考生的期望與人生觀、價值觀的導向,考生的作文也應以此為準繩,所寫內容要體現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對近年來高考高分作文分類歸納,我們可以總結出學生常寫的四大作文類型——成長勵志類(圍繞如何成功所涉及的各類主題)、情感道德文(圍繞以“愛”為核心的各類主題)、審美鑒賞文(對所有美的事物的賞析)和方法、社會文(以辨證思考、關注社會為核心的各類主題)。
這四大類型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高考作文,掌握這四大主題,考生面對考題時就能快速打開思路,判斷題目的主題類型,并從中選出自己最擅長的那一類,從而確定素材。
比如2006年四川高考要求以“問”為話題寫作文,可以寫成——學海無涯,好問是帆(成長勵志文)、問世間情為何物(情感道德文)、疑問之美(審美鑒賞文)、人生就是一部“問”的歷史(方法社會文)。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他們”,可以寫成——關注擁有堅強品質的他們(成長勵志文)、感謝在成長道路上一直關注我的他們(情感道德文)、關注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他們(方法社會文)。
第二、審清題目題眼,確定文章重點。
“題眼”是題目的靈魂和核心,把握住“題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如《我欽佩的一個人》與《我喜歡的一個人》,二者的內容雖都側重于寫人,但題眼不同,就決定了選材重點不同。前者的題眼是“欽佩”,后者的題眼是“喜歡”,兩篇文章的重點分別為“欽佩”、“喜歡”,兩篇文章的選材也要從“欽佩”和“喜歡”入手。
一般說來,題目是主謂句,題眼往往在謂語或謂語中心詞上。如《我贊成這件事》,題眼是“贊成”,重點就要扣住“贊成”來寫,文章也要圍繞著“贊成”展開。
如果題目是動賓短語,題眼往往在動詞上。如2007江蘇高考作文《懷想天空》,題眼是“懷想”,文章就要寫清是通過什么方式或行為來“懷想”天空的,文章也要圍繞著“懷想”展開。
如果題目是偏正短語,題眼往往是定語或狀語。如《北京的符號》,題眼是“北京”,要寫出具有“北京”特色的符號,不是“北京”特色的就不能寫。
如果題目是并列短語,也就是所謂的關系類作文題,那就要特別注意了,題眼往往是這兩個短語,兩點都要寫,還要寫明兩者的辨證關系,絕對不能只偏一點。如2007年四川高考作文要求以“一步與一生”為話題,文章就要寫明“一步”和“一生”的辨證關系,不能只寫“一步”,或只寫“一生”。
篇9
天空還下著雨滴,
撐著一傘的心靈淚水,
一夜的風雨飄落了一夜的愁悵
一夜的雨聲聆唱了一夜的凄涼
一夜的相思寄托了一夜的離別愁悵
夜不寐
心兒不眠
在這凄涼懷想的夜里
聆聽雨的憂傷
述說雨的憂怨
敞開心扉
為寂寞沉醉
為夜雨鳴奏一曲夜曲
篇10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插上翅膀 形成活力
我們所教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平時的語文教學我們應當力求讓學生去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應當說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在這些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欠缺的,尤其是在我們的教學中總是不自覺地要么重視工具性,要么強調人文性。無論是工具性還是人文性抑或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都很少有我們初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去感悟的份額。我們可以這樣去思考,人是一切動物中最復雜的,那么對人的教育就不可能是那樣的簡單和隨便。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總喜歡這樣去思考,我們如何能像名師那樣使得我們的課堂能夠充滿著活力,名師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的精髓又是什么,看來唯一的辦法是為我們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插上思維的翅膀。
一、為學生插上思維的翅膀,必須確立良好的價值觀念。
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利用優秀的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使學生既能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又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應當說我們的學生好似一棵棵小樹苗很容易折彎,但他們又十分容易筆直。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總不難發現,受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初中學生的價值觀念有些是不能盡如人意的。那么在平時的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我們要善于讓我們的學生去思考一些人心所向的東西。譬如魯迅先生《一件小事》當中的人力車夫和“我”,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既能從人力車夫身上看到一般社會底層人物的美德,又能從“我”看到人要敢于自責。應當說在我們諸多人的心里總感到“偉大”才算得上是偉大,好多人則不能從平凡中看出偉大。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既要注意為我們的學生去積累,更要注意的是引導。2007年高考閱卷中,江蘇一考生的《懷想天空》由最初的36分被時任閱卷組長的何永康教授的一席話提高到54分,其中的一個根本性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該考生寫的是考前的真實的事,是他和父親一起割麥時的體悟。更主要的原因是考生懷想出真正意義上的天空,是考生懷想出比天還大的農民父親;是考生懷想出比天還親的農民父親。更具實在意義的是,當今人們對一般意義的感恩已近乎蕩然無存,而該考生卻能懷想起一般得不能再一般的父親應當值得人們去推崇,應當是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價值趨向所在。我們一線的語文老師當下應重視指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為學生插上思維的翅膀,必須尊重學生自己選擇的飛行方式。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生應當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主體。語文課程教學中,語文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充分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要尊重學生去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式。語文學習的重要的方式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想象思維乃至于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亦不勝枚舉。對于學生選擇怎樣的思維方式,我們既不要去指手畫腳,也不要去簡單地全盤否定。作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從思維的特質看一般還多要借助于形象思維、直觀性的思維,少數學生能夠運用抽象思維。所以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注意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進行有效地思維,注意鼓勵學生去尋求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進行科學的思維。這里必須要有一個引導的過程,也就是說要借助于我們的語文課堂的學習逐步地讓我們的學生去得到充分的思維訓練,為我們的學生插上思維的翅膀,讓他們有機會飛起來。正如有名家所說過的那樣:語文的魅力主要是語言的魅力。我們所采用的語文篇目都出自于名家之手,那上面的字字、詞詞、句句都很有嚼頭。如教學《木蘭詩》,我讓學生對木蘭的人物形象進行多向的思維,取得了理想的思維效果。尤其讓我們的學生對“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進行揣摩,學生能夠對此有獨特的感悟真令筆者感到十分的欣喜。有的同學這樣認為:木蘭代父從軍,而且戰功赫赫,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中豪杰。而愿意回故鄉,這又充分地說明木蘭是一位孝順父母的杰出代表。可也有的同學這樣認為:木蘭完全可以這樣,留在朝廷任職,在尚書郎的位置上繼續為朝廷做貢獻,還可以把父老姐妹們一起帶進朝廷,這不是兩全其美嗎?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又何樂而不為之?
三、為學生插上思維的翅膀,必須相信我們的學生能飛。
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也只是倒數第五。原因在何?中國孩子比外國孩子笨?這結論是完全錯誤的。
是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未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所致。是我們教師不愿意去培養?不是,而是因為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生怕我們的學生的想象與標準答案有距離所漸漸地不讓我們學生去思維、去創造罷了。因此要想為我們的學生插上思維的翅膀,必須相信我們的學生能飛,而且能夠翱翔于宇宙。筆者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給孩子們以充分的想象時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讓學生對長媽媽講的故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說明自己的理由,剛跨入初中大門不久的學生起先顯得小心翼翼,但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后,學生的思維是那樣的活躍。而一張張嘴巴說明故事的情趣以及自己的理由時,有著獨到的見解,看學生說得那樣手舞足蹈,說得那樣神采飛揚,我非常欣慰。語文課堂的教學中,相信學生的能力是培養學生想象思維、創造思維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