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勞動節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7 07:44: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勞動節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群人呼喊著口號
握著拳頭走過大洋彼岸的街頭
演繹出年年五一節的盛裝
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權益必須得到尊重
五一節全世界勞動者的節日
這天濃縮了歷史的風雨
這天延續了勞動的故事
這天是一面火紅的旗幟獵獵飄揚
勞動的大旗鼓舞人們前進
勞動是歷史前進的動力
從古自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
2、《五一勞動節暢想曲》
站在紅五月首端
我想起二十一年前
參加工作報到的日子
涼風習習樹枝搖曳
滴落下來的是
滿地碎金婆娑斑斕
沉寂的大地上
頓時
響起了我歡愉的歌唱
回蕩在爹媽心中
回蕩在藍天白云之間
陽光雨露春風
這些哺育我成長的乳汁
沅水河洞庭湖白魚潭
這些教育我成熟的地方
還有那北拐的故事
銘刻在我心中直到永遠永遠。
3、《勞動者的花》
清晨,沿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原木臺階,走在彌河河畔。
幾乎望不到邊的綠絨絨的草坪,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鳥兒穿行在綠樹中,不停地嘰嘰喳喳,亮著歌喉,贊美這溫馨的家園。
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走過一排排開著艷麗花朵的美人蕉,
篇2
在各地落實再就業政策過程中,一些地方提出有關考核指標的幾個具體問題。經研究,提出如下意見,作為各地落實再就業目標責任的依據。
一、 關于凈增就業崗位的考核(一)凈增就業崗位的概念凈增就業崗位(同新增就業人數)作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類城市就業工作的考核指標,主要反映轄區內就業人數的凈增長。凈增就業崗位反映在統計數字上,是實際從業人數的凈增。其計算公式為:
凈增就業崗位個數 = 期末從業人數 - 期初從業人數(二)工作要求1.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應提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類城市政府,結合本地實際,把增加就業崗位、有效控制失業和崗位流失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提出明確的凈增就業崗位年度目標,將此列為考核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并向社會公布。
2.要將增加從業人數的工作目標分解到各級政府、各行業部門、大型企業集團,層層落實責任。
3.各基層單位要建立臺賬,記錄從業人員數量變動情況。
(三)統計辦法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會同統計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分別根據各自職能,對凈增就業崗位進行統計,并按季度對以下三類人員數據進行會審,確定凈增崗位數:
1.單位從業人員(主要由統計部門負責統計);
2.私營個體從業人員(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統計);
3.社區開發公益崗位和其他靈活形式從業人員(主要由勞動保障部門負責統計)。
上述三類人員匯總的期末人數減去期初人數,即為本期凈增就業崗位數(或新增就業人數)。
(四)考核辦法各地應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審核統計臺賬,確保數據真實準確。為保證考核的客觀性,中央和地方將通過開展勞動力抽樣調查和定點調查,考核各地就業崗位凈增情況。
二、 關于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的考核(一)“就業”與“失業”的一般概念1.就業人員:在法定勞動年齡內(男16-60歲,女16-55歲),從事一定的社會經濟活動,并取得合法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
其中,勞動報酬達到和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為充分就業;勞動時間少于法定工作時間,且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本人愿意從事更多工作的,為不充分就業。
2.失業人員: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工作能力,無業且要求就業而未能就業的人員。
其中,雖然從事一定社會勞動,但勞動報酬低于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視同失業。
(二) 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界定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作為各級政府就業工作的考核指標,主要反映轄區內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的情況。
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凡以下列形式實現就業的,均統計為已實現再就業人數:
1.從事個體經營,領取工商營業執照,并享受了稅費減免等再就業扶持政策的;
2.已被用人單位錄用,簽訂勞動合同,并享受稅收減免、社保補貼等相關扶持政策的;
3.在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中得到安置,并享受社保補貼等相關扶持政策的;
4.未享受再就業扶持政策,但已從事比較穩定的(如三個月以上,具體由各地定)有合法收入的勞動,并且收入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對于已實現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正在領取基本生活費或失業保險金的,應按規定對其基本生活費或失業保險金待遇作相應處理。
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雖從事有收入勞動,但其收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視為不充分就業。對不充分就業人員,可暫不停發基本生活費或失業保險金,同時也不統計為已實現再就業人數。
(三)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的考核辦法各地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應建立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臺賬,通過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及時了解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狀況,并定期上報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統計報表。有條件的城市應建立下崗失業人員計算機管理數據庫,進行動態管理。
各級勞動保障部門逐級匯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統計報表,作為考核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依據。為保證考核的真實性,我部將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予以核實。
篇3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1
因為夢,我們的世界更加的多彩和美好。正是夢的存在才使我們擁有倍加前進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為此,我們不辭勞苦,自始至終的向著夢的彼岸前進。
作為當代的一名中學生,我們的青春,背負著一種責任,一種寄托,一種祖國對我們的期待。青春不是抱怨年華流逝而感慨萬千,也不是趁著年輕而虛度光陰,我們還有很多事要為之奮斗。為此,我們應該努力的去做一個積極進取的中國青少年,勤奮努力,奮勇拼搏,去實現屬于自己的中國夢。無愧于社會,無愧于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美麗可愛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說中國是一個難以創新的國家,因為中國沒有夢和敢做夢的人,有人說中國人的處世風格是世界上最現實的,比一般的商人還無利不起早。但是,在歷史上,中國和中國人是歷來不缺少夢的。莊生夢蝶體現了思想的自由釋放,嫦娥奔月更是表現了對未知世界的大膽探索,從秦漢的明月到唐明的關城,中國人的夢不但一直在做,而且為了到達夢境的彼岸去不斷地嘗試和沖擊,于是我們有了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有了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成就了中國的偉大和不同凡響。
可如今一提起夢,我們現在的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荒誕不經,如果說到要為之努力,周邊的人除了會給予我們更多的白眼和不屑外,就不會再看第二眼了,至于夢中的機會和可能就永遠地被淹沒了。在我們的視野中夢只是孩童的天真和癡人的亂語,我們生活在聰明人的現實世界,我們要發展,我們要理性、我們要掙錢,我們要工作,我們要…… 我們要敢于做夢!敢于實現夢想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2
每個人都有一顆中國心,都執著一個中國夢,每個中國夢都有讓世界心動的時刻,每個夢都依附著一對翅膀,能夠讓它成功飛翔。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夢想依托在少年身上,祖國的榮譽也寄托在我們少年身上。少年應該胸有大志,應該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和理想。
每個人都有他的夢想,都有他的希望,都有他未完成,而又希望完成的理想。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應該懷著崇高的理想,揮著翅膀,遠洋,執著各自的愿望,去完成祖國母親所憧憬未來的景象。當世界的人類都沉迷在現如今的生活中時,我們應該放眼未來,將希望,愿望,理想作為我們的長久的目標,并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我的理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將我的知識毫無保留的交給我的學生。哺育下一代祖國的少年。我想讓全世界的孩子都可以高高興興得去上學,都熱愛學習。我希望不管是農村孩子還是城市孩子都可以不用因為學費而苦惱。都能在良好的環境下讀書。我不會嚴格要求我的學生,我會讓他們愛上學校,我會讓他們喜歡老師,厭倦逃課,厭倦網吧,厭倦游戲,厭倦電腦。同在一個藍天下學習,同在一個藍天下成長。
現在世界的局勢是:總體和平,局部戰亂。在這樣一個時期,中國人有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世界和平,不再是局部戰亂,而是人人都擁有一個和平的家,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是每個兒童都有一個溫暖的家,希望戰爭的硝煙不再排放,希望戰火不再燃燒,希望和平鴿永存世上。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3
《大國工匠》選取中國衛星、中國高鐵、中國住建等世界領先的中國制造領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現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為藝術、既專業又敬業的精神內核,倡導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工人詩篇》將糅合“工人”與“詩歌”這兩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元素,從詩歌人手,通過一批產業工人詩人和他們的詩,展現工業變遷、時代變遷。
綜合頻道:繽紛多彩。好作品獻禮勞動者
5月1日20:00檔,央視綜合頻遭將播出《中國夢?勞動美》20xx“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別節目。這里,不僅有眾多歌唱家奉上精彩演唱,還有普普通通的勞動者登臺表演;不僅有多種文藝形式的贊歌,還有質樸無華的勞模故事。
5月4日20點檔,綜合頻道將播出《夢想點亮未來
20xx年“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專題節目》。來自全國高校的大學生們將通過歌曲、舞蹈、音詩畫等多科方式展現迷人的青春魅力。
專題節目豐富多彩。立體式謳歌勞動者
財經頻道精心推出6集專題片《勞動鑄就中國夢》,以特有的人文關懷,來詮釋“勞動”“中國夢”的宏大主題。職業技能競技節目《中國大能手》是財經頻道在五一期間的又一力作,節目展現黃金首飾加工師、工程機械駕駛師、電焊工人等七大行業技能達人的精彩競逐。
軍事農業頻道精心制作了三期系列節目《特別任務》,軍隊文藝工作者將以普通一兵的身份走進陸、海、空基層部隊慰問戰友,和戰士們零距離互動。
篇4
我的家鄉在四川東部山區一個叫福德場的地方,咱家住在鄉下,不通公路,趕場得走七八里山路。兒時的記憶里,鄉親們犁田耙地趕場都是肩挑背磨,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1985年我高中畢業高考落榜,回到家鄉修理地球。當我手握鋤頭時,心底里生出一份悲涼:赤著腳上小學,穿著軍膠鞋讀初中,踏著白色運動鞋念高中,原來讀了一輩子書的白面書生,還是回到了殘酷的現實!
高中時讀了一本小說,《人生》中路遙筆下的高加林,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我同情高加林的命運、遭遇,但我有一個夢想,就想像高加林那樣,有朝一日跳出農門,當上一名記者!
盡管心里著實比冰雪還冷,但人生就是如此無奈。
我開始服從命運,在農村里找對象,結婚,割草,喂豬,上山種地……每每日落西山后,望著漆黑的群山和深邃的蒼穹,我問自己:難道這輩子我注定要當農民?當我死了的時候,鄉親們再把我埋在山坡上?讓我的靈魂永遠孤獨下去?父母養我這么大,我就無法為他們做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甚至,連我自己都養不活,拿什么去養活我的妻子兒女?去給老人盡孝道?如果這樣,是不是等于我從來沒有來到這個世界?
在一貧如洗的鄉村,光靠我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我無法改變這貧瘠的土地,就算揮汗如雨,說什么都不可能長出奇跡!
村里的敏爺是一位村干部,不止一次地對我說,“喜兒,人家好多人跑廣東都謀到活路了,你娃娃堂堂高中生,還是要出去闖闖才行!”
二
1991年春節剛過,受到敏爺的不斷鼓勵,我終于鼓起勇氣,身上僅帶了鄉親們借給我的八十元路費,搭汽車從渠縣火車站前往開放的廣東。
我第一次見到火車站原來是那么多人!淘金大軍像潮水般涌向火車,執勤保安揮舞著木棍維護秩序,農民工便一個擠著一個向車門壓去,如稍偏離隊伍,兇惡的保安便是當頭一棒:“站好!”
“天呀,這不是要人老命嘛!”我嚇得直想哭。
不管怎樣,好在我終于擠上了前往廣州的慢車。車廂里哪有位置!連站的地方都沒有!好在我擠在廁所的一角,站了三天三夜,一直熬到了廣州。我手里攢著買車票后剩下的三張“大團結”,心里盤算,還要趕汽車去東莞鳳崗呢!
為什么要到鳳崗?因為我高中時的同學馬宏遠早我一年在那兒進了廠,我這回是投奔他去的!
廣東的陽春三月,人們早就穿襯衫了,可我還穿著棉襖,一路走過來,人們都在遠處指指點點地笑,天知道原來居然在笑我,我的臉紅得像桔子!
同學在一間塑膠制品廠,一層層寬敞明亮的車間里,啤機前全部坐著清一色的女工,她們都是來自內地廣大農村的姑娘,這些女工從早到晚都在流水線上,不停地燃燒著自己的青春。
那年代,一般女工進廠很容易,而像我這樣一沒技術二沒經驗的高中畢業生很難找到合適的位置。找工作往往還要給介紹費才行!頗費了一番周折,我進去做了一名雜工。
三
我的工作很簡單,每天拉著一輛大板車把車間的廢料拉出去,再把裁剪好的塑料布拉到生產車間,供女工們做各式各樣的玩具。
我每天要工作十二小時,每月的工資卻只有兩百塊,除了吃飯,就所剩無幾。不過在工廠有份工作,總比農村要好,兩百塊在農村能買到兩千斤稻谷了!因為在農村不要說掙兩百塊,就是掙兩塊錢也很難,哪找工作機會呢?!老實干吧。
每到晚上,回到集體宿舍的我,心里空落落的,時常望著天花板發呆。那個不到20平方米的宿舍,就足足放了6張上下鋪的鐵架床,中間只留一條窄窄的過道,睡在床上,感覺總是睡在火車上的臥鋪上一樣,難受極了。
因宿舍沒有電視,根本沒什么娛樂,我自幼的文學夢想又開始在心中萌動。有了自己的時間,我特別喜歡看書寫作。
車間里裝有廣播,時常會轉播深圳電臺的節目。其中有一個叫“走過芳草地”的文學欄目經常會播送一些打工仔的詩歌。
一天,我寫下了一首叫《雨季》的散文詩,并寄往了深圳電臺。
“沉重的行囊,就像雨中的蝴蝶打濕翅膀,我夢想太陽的光輝,有朝一日,我可以自由飛翔……”想不到沒幾天,車間里傳來女播音員磁性的朗誦,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且還念到我的名字和我所在的車間,原來我寫的詩被電臺采用啦!一大群工友都向我涌來和我擁抱:“拉車的打工仔原來是詩人!”
我突然成了廠里的一顆“明星”。沒過多久,廠里舉辦慶“五一”國際勞動節,廠方向員工征求節目,那天不知在哪里找到了靈感,我躲在廢紙箱里用了幾張包裝紙寫了一個相聲《歌聲與微笑》,與我的同學馬宏遠在文藝晚會演出,說、學、逗、唱樣樣皆能,配合默契,逗得兩千工友笑得人仰馬翻,從此我的名字“紅遍”了全廠。
當然,關于我的更多傳奇還在后頭呢!
四
有一天,我身邊的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的靈魂。
有兩個同樣來自四川的大學生,他們應聘到車間當生產助理,據說還是不大不小的“官”,一打聽,他們的工資待遇嚇了我一跳:每月兩千多元,竟然是一個雜工的十倍還要多!也就是說,十年,他們不用干一年的時間!同樣是人,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從小我就有股倔強勁兒,干什么都不會輕易服輸。盡管我像肖洛霍夫筆下的索科洛夫那樣是被“拋到異鄉的一粒沙子”,可我就是那個在風浪中搏擊的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從那刻起,我骨子里讀書的欲望再一次被點燃,我發誓,我要讀書,我也要讀大學!
1998年春,命運安排我離開了東莞鳳崗,漂流到了一座叫做佛山南海的城市。我被招進了一間大型臺資企業祥旺集團,我第一時間報了自考大學,開始自學由中山大學主考的漢語言文學。
我開始讀《哲學》、《現代漢語》和《文學概論》等課程,沒有老師,我自己當自己的老師。
我專門買來一臺袖珍式收錄機,把每篇課程的重點一一錄下來,隨時揣在懷里,一有空就打開錄音機聽,并將知識點牢牢記在心里。
每天下班的時候,我就跟著我讀二年級的女兒一起做作業。沒想到,第一次參加全國自學統考時,我報的《哲學》和《寫作》都得了七十多分,一下子增強了我的信心。
之后我便一發不可收拾,在繁忙的工作中,又沒有輔導老師,要想順利地完成大學課程,絕非易事。我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每次報考我只報一門課程,每門課程都做到精讀、細讀、牢記大部分內容,所以每次考起來,我總能通過。
最難的是《古代漢語》,一連考了三次,都考不及格!到最后通過時,我屈指一算,從參加自考的那一天起,我這個大學整整讀了八年,“八年抗戰”呀!
五
在自學過程中,由我發起,我和工友們在廠里創辦了一份叫《祥旺人》的廠報,并自發成立了編委會,立即得到兩千工友的熱捧,短短半年時間,我便順利成立了祥旺人文學社,身邊聚集了二十多個文學骨干。后來盡管我離開了祥旺集團,但這份文藝小報一直辦了下去。
工友們感慨地說:“你辦的祥旺人影響了我們整整一代人啊!”
2005年5月8日,是一個令我永遠無法忘卻的日子!黃金周剛結束,真讓我擁有了自己的黃金歲月!我成功應聘當上一名廣播電視記者,實現了我夢寐以求的理想。
我如魚得水,我拼命閱讀拼命寫作,將我的專業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拼命工作,我業余時間還向《珠江時報》、《佛山日報》、《廣州日報》、《江門文藝》等報刊投稿。僅一年下來我在省內國內各媒體發表新聞作品和文學作品就達5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