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緣情深范文
時間:2023-03-29 17:37: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孽緣情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題記
緣來,我與你微妙相識。
那時,我并不了解你,甚至是有些厭惡,母親總催著,讓我見你,我心中默想:定是埋頭于繁星般的文字里,歡愉與傷悲也是一股腦傾吐于此,平淡乏味。直至那日,閑來無事,隨手拿起一本《紅樓夢》,你為我講述起林黛玉與賈寶玉那段悲惋的故事,時光的齒輪倒轉,但見黛玉臥于榻上,昔日伊人憔悴不堪,只因今日便是寶玉與薛寶釵的洞房花燭夜,她無盡嘆惋,獨自神傷。外人看來這是金玉良緣,我認為這何嘗不是孽緣呢?竟不覺流下淚來,輕抹淚水,我走進你的內心,原來你也多愁善感。偶然相遇,你卻給了我如此大的感動,讓我認識了不一樣的你,花開花落,終于還是在最美的時光遇見了你,留下了美好的情愫。
緣深,我與你感春悲秋……
正值五月,天氣褪去陰冷,花兒悄然綻放,陽光在案前灑滿金黃。你拉著我,來到這兒約會,向我介紹你的那些伙伴,我靜靜聽著。你一顰一笑,都觸動我的心靈。你講《水滸傳》,我不禁敬仰魯智深的情深義重,驚嘆林沖的高強武藝,嘆息宋江的執迷不悟……你談《西游記》,唐僧的人妖不分讓我著急,孫悟空的機智果斷讓我贊嘆,八戒的忠厚可愛讓我捧腹……我跟隨著你漸漸發現,天涯不再遙遠,我與你只是一本書的距離,我已離不開你。
緣無盡,執手相依……
愿你是那月亮,無論我走到何方,抬頭便能看見你,在學校我拿著課本看你,在家我攜著課外書賞你,成熟的你,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你,善解人意的你,陪我笑,陪我哭……至此,只怪自己詞窮墨盡,無法寫出你的好,唯愿以后的日子有你相伴。
緣來,緣深,緣無盡……
十六歲,正值風華正茂,這是像太陽一樣滾燙、血紅的青春。你未與我相見時,時光是荒蕪的,我站在風口孤獨彷徨。與你結緣,陽光變得和煦,風兒變得溫柔,我在最美的時光愛上了你,感恩緣分。
篇2
我以為我已不存在于這個世界,可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穿越了。殊不知咱家馬桶其實是時空穿梭機的入口,而下水道其實就是時空隧道。余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又怎會有奇跡。”我承認我長得很有創意,但我會勇敢的活下去,用我無盡的創意來襯托世界的美麗。
當我再次清醒,發現自己坐的已不是普通的馬桶,而是一個瓷制的鑲滿骷髏的馬桶,上面隱約還能看見三個繁體字“景德鎮”(不會吧!)
環顧四周皆是刺眼的白色骷髏頭,陰森森的。這時有人敲我衛生間的門,我頓時打了個冷顫,一個骷髏頭冒出來,他大叫道:“報告大王,那潑猴又來了。”我頓然大悟。我穿越了,我現在的身份是——白骨精,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只聽洞外傳來那熟悉的聲音“俺老孫來也!”接著就從洞外蹦?進來。
這猴頭一見我就含情脈脈的說:“每次呼你,總不在服務區,你對我真的好狠心吶!與你相遇,本是個錯誤,但也是一種緣分。與你相遇,我無法去逃避,我是個敢愛敢恨的猴。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再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并用那嘶啞的喉嚨唱起了:“Onlyyou……”
我感動的粉淚漣漣,道:“悟空,我前世千萬次回眸,今生億萬次尋覓,在這人海茫茫中與你相遇,是我今生最美麗的榮幸,與你在一起是我今生最驕傲的決定,我苦修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這時洞外走進一個禿頭,道:“阿彌陀佛,孽緣啊!感情這事剪不斷,理還亂。悟空,你乃佛道中猴,不可為這兒女情長耽誤我們取經之路。”
悟空道:“師父的大恩大德我銘記在心,可是現在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師父,請受徒兒一拜,念徒兒在取經路途上斬妖除魔,請師父成全我們吧!要不如我們就此散伙,二師弟去他的高老莊,三師弟回他的流沙河,你也去女兒國當駙馬!”
眼看形勢迫急,忽然,東方飄來一朵祥云,原來是如來佛祖。他看到我便大聲怒斥道:“妖孽,你一生作惡多端,禍害百姓,念你與悟空情深意長,饒你不死,你就隨我一起去蓬萊仙島修行,帶悟空歸來之日,便是你成婚之時。”
我說:“悟空,與你相遇,是我今生最美麗的邂逅。與你在一起是我今生最明智的選擇。與你相遇,讓我親身體驗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戀情。三百年的輪回,讓我們共同建造屬于我和你的奇跡吧!Mydear,Iwaitforyou不離不棄。”
迫于無奈,悟空只好答應佛祖,護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經,而我則隨同如來前往蓬萊仙島。
眼看仙島近在咫尺,突然,天際邊滑落出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真愛萬歲”,頓時天地昏暗,烏云密布。在驚慌失措的情況下,我不慎被甩了出去。(什么破祥云,連個安全帶都沒有!)
篇3
關鍵詞:小團圓;盛九莉;邵之雍
引言:
從1920年出生于家世顯赫的豪門巨族,到1943年憑借《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等作品紅遍大上海,加上其與大漢奸胡蘭成的三年曠世愛情,再到1955年移居舊金山,與劇作家賴亞結為夫婦,最后于1995年在加州的一所公寓孤單的與世長辭。用曠世才情、風華絕代來形容張愛玲是不足為過的。因為她的一生,確實是傳奇的一生。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后一部長篇小說,被認為是最神秘的遺稿。張愛玲于1975年9月完成小說初稿,準備在港臺同時連載,直至其去世,這部作品也未曾面世。張愛玲甚至在1992年給宋淇夫婦的書信中說《小團圓》要銷毀。經過了長達20年時間的多次重寫、修改,并在出版與銷毀之間一直猶疑不決的《小團圓》,最終在2009年由其遺囑執行人宋以朗負責發表,至此,張愛玲的一生,也暴露于讀者跟前。
一、《小團圓》的寫作動機、真實與虛構
張愛玲在1975年7月18日給宋淇夫婦的信中說:“我在《小團圓》里講到自己也很不客氣,這種地方總是自己來揭發的好。當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在同年10月16日又說:“趕寫《小團圓》的動機之一是朱西寧來信說他根據胡蘭成的活動手寫我的傳記,我回了封短信說我近年來盡量de-personalize讀者對我的印象,希望他不要寫。當然不會生效,但是這篇小說的內容有一半以上也都不相干。”①
從這些信中可以看出,《小團圓》確實可以說是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而寫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臺灣作家朱西寧要“根據胡蘭成的話”寫張愛玲的傳記。張愛玲自己也說:“《小團圓》因為醞釀得實在太久了,寫得非常快,倒已經寫完了。”僅僅半年左右,十八萬字的長篇便完成、寄出了。其所以快,也正是因為寫的是她自己的事,雖然歲月如流,但畢竟歷歷在目。尤其是小說中的愛情故事,更是讓張愛玲畢生難忘的。
從整體上說,《小團圓》是嚴格遵循歷史的。比如張愛玲自己的家世、父母、童年、親戚、港大求學、港戰返滬、寫作成名、與胡蘭成熱戀、離婚以及與桑弧的二度戀愛,皆根據史實。
另外張愛玲也虛構一些情節,比如寫柯靈在公共電車上用雙膝夾她的腿,寫九林與后母翠華關系曖昧等,都是為了故事的形象生動而杜撰的情節。
二、《小團圓》中盛九莉對邵之雍的一往情深
現實生活中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對張愛玲來說可謂是一往情深,張愛玲在送給胡蘭成的相片背后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胡蘭成比張愛玲大15歲,早有妻室,這張愛玲是知情的。胡蘭成善言巧辯,曾把他的心曲道出,娓娓動聽。他給張愛玲寫信,張的復信,只八個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們可以看出,張愛玲的第一次戀愛,癡迷入醉,不能自已。胡蘭成與張愛玲結婚,沒有舉辦過婚禮,男方的理由是自己將來有所變動,對女方怎么都不好。于是兩個人便簽了一紙婚約,炎櫻為證――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開頭兩句是張愛玲所寫,“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則出自胡筆。后來果然時局有變,胡蘭成去了廣西,張愛玲仍然守陣上海。胡蘭成在他自己的文章里也說自己有許多女朋友,中國文人的風流氣質在他看來是與梅蘭竹菊一并列在做人的性情里的,與他自己是橫豎相宜且略有自喜的。他說愛玲大氣,不嫉妒。那正是五四前后,人人心里都有一個自由民主,而那些愛著胡蘭成的女子卻將這些自由與民主都換成了作繭自縛。
可是人世的事情最敵不過時過境遷四個字,張愛玲的眼中仍只有一個胡蘭成,而胡蘭成的眼里卻已不止一個張愛玲“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他在每一個與他共知的女人身上亦發出這樣的感嘆。
香港作家蔣蕓女士說得好:胡蘭成是一個一生“沒有停止過利用女人的男人”,不幸的是,二十三歲的張愛玲“初人情場,就遇見了這樣一個”男人。張自1943年到1947年與胡蘭成的這一段孽緣,對她以后人生的影響之大,超乎我們所能想像。張愛玲的一生,“一直在為一次錯誤的婚姻付出代價”。《小團圓》表明,蔣蕓女士實在所言不虛,張愛玲的“胡蘭成夢靨”,在《小團圓》中又美美地做了一回。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愛玲不愧為“大家閨秀”,不愧為一位十分傳統的中國女性――可以說與她的母親蕊秋女士截然相反。
《小團圓》詳細描寫了張胡二人如火如茶的戀愛過程,包括他們一次次的親吻、過程。時隔二十年后,張愛玲還保有如此清晰的記憶和熱烈的感受,足見她當時感情投人之深。文章的開頭提到:
九莉在快三十歲的時候在筆記簿上寫道:“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②
可以想象當年的九莉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在等待邵之雍的。尤其是文章的結尾,九莉在夢中夢見邵之雍:
之雍出現了,微笑著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澀起來,兩人的手臂拉成一條直線,就在這時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③
就憑這一段,就足以證明,雖然當時的張愛玲已經與胡蘭成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在張愛玲的內心深處,對胡蘭成,并無恨,相反,都是愛。
三、《小團圓》藝術上的成敗
《小團圓》號稱是“張愛玲最神秘的小說遺稿”、“濃縮畢生心血的巔峰之作”。閱讀之后給人的第一感覺卻是言語平淡、情節拖沓、結構松散。雖然文風仍然保留一些以往的格調,但已不見《傾城之戀》《金鎖記》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深刻細膩的人物描繪、一針見血而又令人過目難忘、精彩絕妙的人物語言。所以有論者認為這部醞釀了三十幾年的《小團圓》敘事拖沓混亂,并且更多的是在重復自己。
但是《小團圓》的敘事與時間線索比她之前的小說更為復雜和考究;文體上也延續了張愛玲一貫的狠直筆法,只是對人生流露出更多的體諒,同時讓我們深刻的意識到作家的悲憫是通過洞悉那些真實的內在體驗而實現的。
四、結論
張愛玲對《小團圓》修修改改、斟斟酌酌了二十幾年,讓她如此耗費心力的顯然不是寫什么,而是怎么寫。在“寫實”之外,晚年的張愛玲,對于小說的敘事結構顯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小團圓》的結構布局,是張愛玲小說中最為用心、也是最復雜的。本文從以上三個方面對其的論述,使我們發現,張愛玲在自身傳奇經歷之中尋找自我、思考人性、力圖超越時光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傾聽和傳達內心深處的聲音。(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注釋:
① 宋以朗:《前言》,見張愛玲《小團圓》,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2頁,第3頁
② 張愛玲:《小團圓》,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頁
③ 張愛玲:《小團圓》,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頁
參考文獻:
[1] 袁良駿.張愛玲論[M].華齡出版社,2010.
[2] 溫儒敏,趙祖謨.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
篇4
今年七夕節,一個人在燈下看《西風獨自涼》,我心中的容若,被海峽那邊一位叫“樸月”的女子在一本《西風獨自涼》里寫盡了。
前些時日,河南衛視也播出了電視劇《康熙秘史》,雖說是“戲說”,卻使沉寂了三百年的 “納蘭”的名字,一時間家喻戶曉。它讓我看到了更加立體的納蘭,他的癡情,他的高貴,他的憂傷,他的“當時兄道是尋常”這樣的痛,300年前的他體味過了,300年后的我們同樣在經歷著。
容若出身滿清貴胄。他父親明珠是康熙朝的權相,他是皇帝受重的貼身侍衛,他為名重一時的江南名士們傾心接納,他有才貌雙全的紅顏知己,他有相敬如賓的如花美眷,他集天下可羨于一身,可是他三十一歲積郁而終。他留下一卷《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詞集。它的詞凄怨哀婉,令人不能卒讀,他被稱為“古之傷心人”。為什么?
這位才華橫溢的翩翩佳公子與其表妹佩蓉兩情相悅。佩蓉清麗脫俗,不喜繁華,不近羅綺,由于母親早逝寄居舅舅明珠家。容若出身顯貴卻無紈绔惡習,對佩蓉亦是愛惜有加,他對她的欣羨之情與日俱增,只要有佩蓉相伴,他可以拋卻一切榮華。
明珠所見所聞佩蓉的種種高華,內心亦是賞識,但它決不希望兒子像一個絕意仕途不求功名,終日詩灑風流的名士,但他發現他敵不過那弱不勝衣的外甥女佩蓉,只要她在,他就不是他的兒子,為了讓兒子立志做人上人,他成心分開了一對有情人,送佩蓉入了皇宮。
一座宮墻就像萬水千山,容若和佩蓉不是不明白,這御溝比牛郎織女雙星的銀河還深還廣還難跨越。正當盛年的康熙,對佩蓉是一見傾心,決意冊封它為妃,甚至說出六宮粉黛無顏色的話來。在佩蓉卻是心已有所屬,天下男人任他是皇帝也視若無睹。
明珠依稀看見一道鴻溝,橫在他和兒子之間,他有了挫敗感,甚至有悔意,但他也知道,一切都來不及了。
對父親的怨與愛,對佩蓉的情與憾,交織得他的心隱隱作痛。
容若沒有了心,教佩蓉帶走,整個性靈也似乎被抽離了,他身上散發著一片冷凝,連明珠也為之心寒的冷凝。
為了盡孝,他為父母娶了媳婦盧氏。
他努力讓自己做個好丈夫,在別人眼里它是溫柔體貼的多情夫君,他和盧氏也真似鶼鶼鰈鰈的少年恩愛夫妻,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佩蓉始終橫阻在他們中間。
它一直守著自己的心,即使美慧如盧氏,也未曾替代佩蓉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這是怎樣的造化弄人呢,佩蓉得到了容若的心,盧氏得到了容若的人,而人生豈是可以將人與心一分為二,各自圓滿呢?于是他們各自都擁有了一部分卻都是殘缺的。
佩蓉隱忍至死,只深懼皇上若是知情因嫉生恨會傷害容若,她除了一點情根難泯之外,喜怒哀樂都淡化到幾乎于無了,唯有古佛青燈了此生,一念至此了無生意,本來纖弱的身體何堪負荷排山倒海而來的斫傷?心病本來難醫,何況她生趣已失。伊人離世,康熙和容若心痛如搗。
思及與盧氏成親后的種種,容若是憂郁時多,歡笑時少。盧氏從沒有真正擁有過容若,他們生活里固然也有旖旎溫馨時刻,但這些都不是出于輕憐蜜愛,而是出于對她一往情深舉案齊眉知情的回報。
直到盧氏離世,他才重省她種種的好,她的美慧她的深情她的體貼,只是在日常相處得安心中被他忽略了,而當失去時,他才發現她對他也是那么重要那么不能失去。
一身情孽難贖,容若恨不能就此削去三千年煩惱絲,就心境而言也似寒灰了,只是活著,在大限未至前,為活著而活著。
到底,上天對容若是厚,還是薄呢?給予他一切為人所羨的榮華富貴,卻又無情地在他純凈的理想世界中,安置那么多令他痛心疾首的人與事,給予他驚世的才華卻又將他置于身不由己的武職中,給予他純潔的性情,卻又讓他眼睜睜看著仕途的黑暗和不平,無能為力,給予他深摯近癡的感情,卻又一再地摧折斫傷……
而這一切,在他可羨的表相下,卻都成為愁山恨海。
不如不遇胡蘭成
七夕節那天,我一個人在家里看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他在《民國女子》一文里寫道:“愛玲是臨水照花人,我與愛玲卻是桐花萬里路,連朝語不息”。又寫:“只說銀河是淚水,原來銀河輕淺卻是形容喜悅”。
那一片片的喜悅里,全是愛。他們初相見時,愛玲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她享受著這愛的甘霖,得到了那種“于千萬人之中遇見唯一愛人”的歡樂,然而轉眼之間,他又去愛了別的女人,甚至愛玲去看他,他也不避嫌。愛玲來信寫道:那天船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個人撐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良久。這幾句,怎一個肝腸寸斷了得?二十多天的溫州尋夫結束了,陣陣春雨淅淅瀝瀝,春水和著淚水,滿腔的哀怨包圍著愛玲,把她昔日的熱焰澆潑貽盡,把一代才女的愛之繁華打落得殘紅遍地。
真愛往往是靈魂的相遇。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喪失一切人間的對與錯,好與壞之準則。明明知道胡蘭成已婚,諸事荒唐無所謂,也不管他漢奸身份,但愛玲還是愛得那么執著,一身相許以金相贈。
然而胡蘭成不過是恣意之人,有名士的逍遙亦有浪子的肆恣,終究無法給她現實的安穩,生性風流的他,還是將至情的她從里到外傷個勁透,她為他將花從塵埃里開出來,也是為他開始凋零。
愛到深處竟是絕境。別故國故人,愛玲從此家國兩不全。
從韶華極勝一切盡歸塵埃,毫不在意,她對自己竟是這樣的淡漠。
要有過多少痛苦的經歷,才懂得選擇自己的愛人寧可神性而非魔性?
人生的價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愛和被愛的成熟。
選擇一個男人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愛玲好比一棵樹,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男人的愛,才能枝繁葉茂灼灼其華。
賴雅給愛玲的婚姻,是適合愛玲生長的吧。
在內心深處,愛玲對于親情的渴望跟隨了她的一生。因為出名甚早的她從沒嘗過什么是疼愛,爹爹指望不上,母親的獨立又把她的愛隔得那么遠,較為親近的姑姑也有自己的生活,癡愛的胡蘭成也只給她留下狼煙一樣的愛情。
所以他很珍惜和賴雅的婚姻,山長水闊歲月迢迢,她一直陪在年老的他身邊。
那是一段難忘的心靈旅程,她發現生活不知不覺地從一種高貴縹緲的憂傷走進最為平實的幸福里。她喜歡在人前看他,吃他的飯穿他的衣,裝成人間尋常夫人。她喜歡冬天的街道,喜歡街道上飄揚的煮南瓜氣味和昏暗中那種明亮的橘紅燈光。
如果歲月靜好,如果沒有遇見胡蘭成,她和賴雅的愛就在一種富貴優雅的環境里長成林,生兒育女,那么愛玲那長長的一生,應該像薔薇一樣美好吧。
兩個善良有原則的嚴謹的人,可能不浪漫卻專一穩定,自始至終手相攜心相依,表面上風輕云淡,實質上情意綿長,這是最古老也是最有價值的愛情。
而浪漫熱烈的一見鐘情,常常會導致日后的孤寂落寞,因為愛了,所以愛玲更加寂寞,寂寞了她整個后半生,更因此產生了后遺癥。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變不移該多好,然而人世夫妻到后來磕磕絆絆難免污濁,總不能始終如一,想來叫人灰心。
何況,愛玲遇見的是胡蘭成,她苦心所系的愛情婚姻,不過是胡蘭成眾香花中的一枝。
篇5
妹妹進家暗流洶涌
2013年10月13日,家住北京東城區的劉松茂,駕車接妻子張菁下班回家。途中,他下車買煙。坐在副駕駛座位上的張菁,隨手按開車前的儲物箱,里面竟有一盒。張菁以為丈夫是買回家用的,仔細一瞧,竟然啟封了,且里面少了兩只。
劉松茂返回車內時,張菁將摔在他身上:“這是怎么回事?”劉松茂眼里掠過一絲慌亂,旋即鎮定下來:“前幾天同事小李和女朋友借咱家的車去了一趟長城,肯定是他們粗心落下的。”張菁拿出手機要與對方對質,可轉而一想,這樣做自己和丈夫臉上都沒光彩,隨即作罷……
時年30歲的張菁是河南安陽人,大學畢業后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工作。2009年,張菁與大自己2歲的劉松茂組建家庭。劉松茂是北京人,婚后第二年,他家趕上拆遷,房產公司補償劉家360萬元現金及3套兩居室。一夜之間,劉松茂身價千萬。
此后,劉松茂優越感十足:花錢大手大腳,瞧不起工薪階層。夫妻倆一鬧別扭,他就敲打張菁:“要是家里房子早拆遷幾年,我也不會找你,你就知足吧。”更讓張菁傷心的是,最近半年,劉松茂晚歸的頻率越來越高,夫妻親熱次數屈指可數。
張菁的猜測沒錯,劉松茂的確出軌了。他在北京一家汽車4S店擔任部門經理,北京人身份及千萬富豪的雙重誘惑,吸引了同事朱婷婷,兩人一拍即合……
次日上午,劉松茂將朱婷婷叫進辦公室:“你為什么把放在我車里?我老婆發現了,以后千萬別讓她抓住把柄。”朱婷婷眼睛一翻:“發現就發現唄,你怕她,我不在乎。”說完,朱婷婷扭身離去……
因不想婚外情曝光,整整一個星期,劉松茂沒有搭理朱婷婷。她反倒坐不住了,巧妙從劉松茂那里探聽到張菁的電子郵箱后,朱婷婷牙一咬,計上心來。這年12月的一天,張菁打開QQ郵箱,一張圖片針一樣刺痛了她的雙眼:丈夫上身,一個衣著暴露的年輕女孩坐在他大腿上,背景是賓館的雙人床。在妻子逼問下,劉松茂如實交代了與朱婷婷的婚外情,張菁悲痛欲絕。
糾結中,張菁漸漸理清思緒:在親人和外人眼里,自己是嫁得好的典型代表,不能失去這場婚姻。她告誡自己,必須冷靜,用智慧擊退“小三”。張菁將朱婷婷約到咖啡廳。她譏諷道:“做‘小三’是女人一輩子的恥辱。離開松茂吧,否則你父母和親人哪有臉做人?”朱婷婷氣急敗壞:“我就要做你婚姻的粉碎機,讓你痛苦一輩子。”說完憤然離去。
此后,張菁不僅沒有吵鬧,反而更體貼丈夫,這讓劉松茂良心有一絲不安。他指責朱婷婷:“你為什么發圖片主動曝光?”朱婷婷滿臉委屈:“我跟你都一年多了,不想再這樣不明不白過下去。”劉松茂狠狠摁滅煙蒂:“你當初說不要一紙婚約,只愛我這個人。”兩人不歡而散。
張菁覺察出劉松茂與朱婷婷有了隔閡,趁勢將公婆拉進自己陣營。一次,張菁給婆婆按摩頸椎時,黯然說:“媽,要是我與松茂分開了,也會將您和爸當親生父母。”婆婆一頭霧水:“你怎么說這種沒頭沒腦的話?”張菁含淚將丈夫的婚外情告知老人。
劉母劈頭蓋臉罵兒子:“你再與那個狐貍精來往,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劉父也給兒子加壓:“你有兩個錢就不知天高地厚,必要時,我和你媽會將拆遷補償收回來。”在父母高壓下,劉松茂與朱婷婷分手,并給了她5萬元做補償。
擔心婚姻再出意外,張菁決定懷孕生子。2014年9月,張菁懷孕5個多月了,身邊需要人照顧。恰巧妹妹張卉剛大學畢業,還沒找到工作,張菁便讓她來家里與自己作伴。
23歲的張卉照顧姐姐一段時間后,漸漸厭倦了這種枯燥生活。她央求劉松茂:“我一個大學本科生,怎能整天在家里做保姆?你給我安排個工作,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到時我會報答你。”張卉的恭維與似水柔情,令劉松茂很受用:“等你姐生完孩子,我就給你找工作。”
張菁做夢也沒想到,好不容易擊退“小三”,自己平靜婚姻表象下再次暗流洶涌……
妻妹懷上姐夫孩子
轉眼到了2014年11月,張菁嚴格遵照產科醫生的叮囑,大半年沒讓丈夫挨過身子。劉松茂體內旺盛的荷爾蒙缺乏正常渠道宣泄,他整夜焦躁不安,翻來覆去在床上“烙大餅”。一天,張菁在網上瀏覽胎教常識,突然一則消息令她打了個冷顫:社會學家做過統計,妻子孕產期間,丈夫處于“性空巢期”,出軌概率比平時高三到五倍。
絕不能讓另一個女人乘虛而入!一天,張菁與丈夫、妹妹圍在一起吃飯,她體貼地對妹妹說:“小卉,你不是總嚷著要上班嗎?你姐夫是部門經理,給你安排個普通文員不是什么難事。”張卉拍手叫好:“姐,還是你最疼我!”劉松茂問張菁:“小卉去公司上班我能保證,只是你肚子這么大了,身邊能離人嗎?”“我沒那么嬌氣,每天中午讓鐘點工來家里做頓飯就行了。”
其實張菁讓妹妹上班,主要目的就是將妹妹安插在劉松茂身邊監視他。12月1日,張卉正式上班。傍晚下班,張卉系上圍裙進廚房做飯,張菁挺著大肚子給妹妹打下手。她一邊擇菜一邊不露聲色地探聽:“你姐夫在公司和哪些人走得近?”張卉如實向姐姐稟告:“公司員工都尊敬他,我沒看出他與哪位異性關系密切。”此后,張菁三天兩頭在妹妹那里探聽“軍情”。”
再說劉松茂,每天開車上下班,張卉都坐在副駕駛座位上。她的青春氣息、渾身散發的淡淡體香,以及一口一聲發嗲的“姐夫”,令劉松茂如沐春風。途中,他故意將車開得很慢,為的就是單獨與妻妹多待一會。
張卉出生于1991年,愛幻想,貪圖享受。看到一些女同事穿名牌、戴玉鐲,她就央求張菁:“姐,我收入低,買不起像樣的飾品,會在公司丟你和姐夫的臉,你給我買個高檔玉鐲吧。”張菁訓妹妹:“姐像你這個年紀,每月領了工資就寄回家,那時我的衣服從沒超過200元錢。”
張卉嘟著嘴巴不做聲,轉而向劉松茂撒嬌要禮物:“姐夫,你最疼我了,對我好就是愛我姐的表現。”劉松茂清楚張卉心思,花6000多元錢送給她一根項鏈和一枚羊脂玉手鐲,并叮囑張卉:“千萬別讓你姐知道。”張卉心照不宣:“我知道。”
2015年2月,張菁在醫院順利產下一個健康女嬰。一個星期后,張菁母女回家休養。劉松茂特意為妻子請了一位月嫂,白天他和張卉在公司上班,月嫂負責照顧張菁和女兒。晚上,由劉松茂和張卉承擔這個責任。一次,張卉在廚房給姐姐熬湯,劉松茂悄悄走了進來,站在背后捏她耳廓,張卉用手指彈姐夫額頭:“你再這樣惡作劇,我就告訴姐姐,夜里罰你跪搓板。”這時,張菁恰好抱著女兒走了進來,看到這一幕,她不僅沒懷疑妹妹和劉松茂關系曖昧,反倒認為一家人關系融洽,說說笑笑有情趣。
6月13日,劉松茂開車載張卉拜訪客戶。返回時途經西郊鳳凰嶺,劉松茂饒有興趣對張卉說:“這里的野生桑葚在北京最有名,我帶你去飽飽口福。”兩人爬到半山腰,劉松茂迫不及待攀上樹,將誘人桑葚一顆顆拋向張卉。她雙手裝不下,就撩起衣襟接,白皙肚皮暴露在劉松茂的眼前。旺盛荷爾蒙在體內沖撞了大半年,劉松茂早已焦渴難忍,他跳下樹,將妻妹抱到了石頭后面。張卉雙手捶打劉松茂胸脯:“姐夫,你要干什么?”劉松茂嘴里喘著粗氣:“我愛你,給我一次吧……”
事后,張卉傷心抽泣。劉松茂慌忙安慰:“小卉,我不會虧待你。你的婚事就交給姐夫了。以后我一定幫你找個有錢的北京老公。”張卉哽咽著說:“要是姐姐知道今天的事,怎么得了?”原來張卉擔心這個,劉松茂忐忑的心落到了胸腔里:“你不說,我不說,她怎么會知道?”此后,劉松茂又在車里與張卉發生兩次性關系。漸漸地,張卉的性被開啟了,她迷醉其中。只要劉松茂稍有暗示,她就主動投懷送抱。
一天,張卉與姐姐一道在衛生間給外甥女洗澡,突然一陣干嘔,吐得一塌糊涂。妹妹這是怎么了?張菁細看她的身體,張卉胳膊和大腿輕微浮腫。作為過來人,張菁意識到妹妹懷孕了,不由悲痛欲絕……
“逼宮”姐姐親情撕裂
張菁焦急問妹妹:“你跟姐說實話,這是哪個男人做的孽?”張卉靠在門框上失聲痛哭,一個字也不說。張菁吼道:“他到底是誰?出了這種事,我怎么向父母交代?”張卉依然不開腔,張菁拽著她往陽臺上走:“你要是不說實話,我抱著你從樓上跳下去!”
張卉跪在張菁面前:“姐,這個孩子是姐夫的。”張菁差點昏厥在地,狠狠扇了張卉一記耳光。這時,劉松茂從超市買菜回家,張菁一頭向他撞去。劉松茂被撞倒在地,苦瓜、辣椒、西紅柿滾落一地……意識到事情敗露,他不知所措。張菁命令道:“馬上讓張卉離開公司,然后帶她去做人流。”
一個星期后,張卉結清當月工資,正式離開單位。見妹妹沒有做人流的意思,張菁冷冷說:“明天跟我去醫院,把孩子打掉。”張卉瞪著姐姐:“我不會去醫院,要把孩子生下來。”
張卉并非一時沖動,她覺得當前境況下該為自己的未來著想:與姐夫有過肌膚之親,還懷了孩子,今后要嫁個“高帥富”,機會幾乎為零。再則,她漸漸喜歡上了劉松茂。
妹妹一強硬,張菁語氣緩和下來:“你得為將來著想,一個未婚女孩拖著個孩子,有什么幸福可言?盡快去做人流,那樣咱們還是親姐妹,就當什么事都沒發生過。”張卉敷衍著點點頭。姐姐一轉身,她就匆匆下樓,將剛下班的劉松茂堵在小區門口。她含淚問:“你是繼續與我姐維持婚姻,還是選擇我和肚子里的孩子?”平心而論,張卉不僅比姐姐年輕,學歷比姐姐高,而且性格也比姐姐開朗隨和。劉松茂撓撓頭皮:“只要你姐同意離婚,我就和你結婚。”有了這句話,張卉心里有底了。第二天上午,張卉跪在張菁面前哀求:“姐,你和松茂離婚吧。看在親姐妹份上,你給我和肚里孩子一條生路吧!”妹妹公然向親姐姐“逼宮”!張菁端起茶水潑在她臉上:“你滾,我再也不想見到你。”張卉冷漠看了張菁一眼:“我最后叫你一聲姐。從此咱們形同陌路。”
離開姐姐家,張卉在外面租了一套一居室,劉松茂隔三岔五與妻妹幽會。在這場親情較量中,張菁受傷害最深。短短半個月,她瘦了12斤。萬般無奈,張菁想到了昔日情敵朱婷婷,決定不惜任何代價,與她聯手對付妹妹。
張菁將朱婷婷約到公園:“有個女人懷上了我丈夫的孩子,你想辦法讓她流產,我先給你5萬定金,事成再付你10萬。”朱婷婷正為湊購房首付款焦頭爛額,當即吞下誘餌。張菁交給她5萬元定金,連同張卉的照片、手機和地址。
當晚,朱婷婷在電話里自我介紹,然后假意與張卉結盟:“我與劉松茂曾是同事,張菁污蔑我勾引她丈夫,逼我離開公司。她是咱們共同的敵人,我幫你想辦法將孩子生下來,一起對付張菁。”孤獨無援的張卉信以為真。
三天后,兩人在咖啡廳見面。朱婷婷義憤填膺數落張菁,張卉覺得她是可以依靠的人,說一陣哭一陣。趁張卉上洗手間工夫,朱婷婷悄然將事先準備的打胎藥物攪拌進張卉的咖啡里。幾分鐘后張卉返回,蒙在鼓里的她臨走時,將咖啡喝了個精光。
回家不久,張卉小腹絞痛,慌忙趕往醫院。醫生檢查后告訴她:“你是不是服用了打胎藥物?胎兒沒有了心跳。”張卉心如死灰,聽憑醫生將胎兒從體內做掉。
張卉從醫生那里得知,服用打胎藥3個小時內就有反應,聯想到幾個小時前,自己只與朱婷婷在一起喝了杯咖啡,一定是她在咖啡里做了手腳。第二天下午,張卉找到朱婷婷:“你讓我流了產,我要報警。”為推脫責任,朱婷婷供出了張菁。張卉恨得咬牙切齒。整整半個月,她都在思量如何報復姐姐。一天,她偶然想到姐姐以前關節痛時,經常吃秋水仙堿,在大學學化工的她知道,這種藥物一旦過量,就有生命危險。張卉有了主意……
篇6
關鍵詞:望夫云;民間傳說;白族;婚姻形式
中圖分類號:I20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5-0103-03
在“民間文學”的領域里,最能夠體現某地特點的當屬“風物傳說”。風物傳說是基于該地區某個特殊的自然景觀或獨特的氣候現象,將該地區人們的價值判斷、善惡觀點等寄托于此而形成的一種民間文學形式[1]。風物傳說,不僅記述該地的特殊景觀,還反映著該地區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歷史觀。在有關于愛情方面的傳說里還能分析出該地區(或民族)的婚姻家庭觀念。
世代流傳于大理地區的白族民間傳說《望夫云》也正是因為具有以上的特點,才更加具有值得被研究的價值,在此針對其中所反映的“婚姻”變化進行研究。
一、《望夫云》故事的變遷
(一)《望夫云》產生的基礎
《望夫云》的故事最早是在“無渡云”的基礎上形成的。“無渡云”原是一種伴隨著狂風而在洱海上空出現的特殊天氣現象。生活于此的漁民在看到“無渡云”時就知道洱海水面上有大風,不適宜出海捕魚。相關的記載最早出自于明代嘉靖年間李元陽所編寫的《大理府志》卷二“古跡”中“無渡云”條,僅二十字,只是敘述了自然現象,沒有相關傳說,也沒有“望夫云”之名[2]。但是“無渡云”被人們發現并記錄,表示人們對于這種自然現象的重視程度,在此基礎之上為其編造一系列動聽的傳說也就有了最起碼的可能性。
真正的“望夫云”之名則出現于清代康熙年間黃元治編撰的《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氣化云”[3]條,相應也具有了傳說。
此外,清代康熙年間的東軒主人在《述異記》卷下有云:“趙州有洱海,土人詣大理府必由之。然風波甚惡,稍知自愛者,皆從陸路。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則不敢行。相傳鎮一孽龍在海中央,其雌龍居蒼山,每欲相會,則蒼山云起……。”這是所有“望夫云”[4]故事中唯一不以人為主角的版本,但這個版本的出現可以表現出當時的人們對于“無渡云”的認識開始加入了人類的情感。
這些有關于“無渡云”的記載和有關于“望夫云”的簡要記述成為《望夫云》這個故事產生的基礎。在這種對自然的探討上,《望夫云》的傳說也開始有了獨立的故事。
(二)《望夫云》故事的雛形
最早有關“望夫云”的故事是反映原始信仰和佛教密宗之間的斗爭為主題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版本:
其一:明淡生堂抄本《南詔野史》載,開成二年(公元937年)“丁已,昭成王女崇真寺燒香,回到城西,見乘白馬人攝去,尋之不得.王告于僧,贊陀曰:‘此山神也。’乃設燈照之,果在蒼山下.僧怒,欲行法移山于河,神俱,乃愿獻寶珠,王從之。”[5]胡蔚本則謂:“山神懼,獻寶珠供佛,僧乃已”。
其二:《大理縣志稿》:俗傳蒙氏時,有怪攝宮中女,居于玉局峰巔。女所欲食,怪給之不絕。因山高候冷,女苦之,與索衣。怪慰之曰:“河東高僧有一袈裟,夏涼冬暖,可立至。”遂夜至洱海之東羅荃寺,將袈裟盜出。僧覺之,以咒厭,怪溺死寺西水中,化一大石坪,俗呼石騾子,女望之不歸,遂郁死,精氣化為云,名望夫云。梅歲冬再現,即大風狂蕩,有將海中之石吹出不止之勢[6]。
其三:尤中的《k古通紀淺述》中記載:“主有一女,往崇圣寺行香,回至城西,遇一男子,騎白馬,披黑氈,攝女而去,三日弗返。主怒,言于師。師曰:‘此山神所為。’乃設燈,請召諸山神。主手執爐,俯伏而窺,女果在蒼山神座下。師與主議、鑄鐵牛鐵索,曳點蒼山填于東海,調洱水于西山。山神懼,央大尊神以無價神珠求主贖罪。”[7]
以上的三個版本,歸結起來就是山神擄走公主,法師幫助國王找回公主并使山神順從。雖然,在這兩個版本里還不能說《望夫云》的故事開始有了其獨特的情節和主旨――即還沒有點名“望夫”和“云”之間的關系。但同時該故事類型卻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現實,即南詔以佛教建國,且佛教和原始信仰之間依舊存在著很大的矛盾。而故事的結尾也很明顯的表明著人們(主要是上層統治者)的傾向――崇尚佛教,希望由佛教替代原始宗教。
(三)《望夫云》故事的成熟階段
當《望夫云》的故事的發展進入成熟階段時,不同版本增多,但總歸是男女主人公相遇之后“反對者”會將男主角害死在海里,男主角變成石頭騾子,而女主角歷盡艱辛為救夫死去,隨后精氣化為云,并在起風時望向大海。同時,在這些故事里往往還有個“幫助人”的角色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在此主要有以下幾個版本:
1.陳容的學生王宏與蒼山白狐變的美女同宿,盜得一顆金珠,王宏說含著金珠就能殺千萬家,陳容趁王宏含珠表演時將其打入海中,后白狐要救夫,陳容教她到南海求觀音給六瓶風,用風吹干海水。但風瓶被打破,使白狐無法將海吹干,只能將將海吹出一點看見王宏化作的石騾。(流傳地:大理市下關鎮)
2.樵夫被公主救后得仙人點化飛入宮中答謝公主,相愛后逃到玉局峰,之后為了給公主御寒去偷法師的袈裟被發現,最后被國王和法師共同打入海底。(流傳地:大理市下關鎮、大理鎮)
3.公主在繞三靈認識了獵人,其后的故事與上一個版本大致相同。(流傳地:現大理市內)
4.南詔駙馬戰敗逃到玉局峰死去,公主憂郁而死。(流傳地:大理市大理鎮、海東鎮)
5.樵夫救出宮女,二人私奔去玉局峰。(流傳地:大理鎮)
值得一提的是,當故事發展到“獵人為救公主得到仙人幫助有了翅膀并飛進宮中”這個情節時,一定程度上表明該故事有了“英雄史詩”的創作模式,也就是“成為英雄、娶妻、英雄悲劇”的模式。
首先,在第一個版本的故事中,書生和狐貍精能夠打破人妖殊途的身份界限在一起,表現著當時人們并不反對身份懸殊(或異國)的愛情,并且狐貍一直是一種癡情善良的人類女子形象出現,這就表示當時的底層人民不以身份取人,而是以人格。其次,在有關于逃婚的故事中,他們又盡可能的理想化了這種“有情飲水飽”的生活。明清之際,漢文化在云南的廣泛深入,而父權的加重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一個重要改變。當父親是一國之君的時候,“父權”同時又等同于“皇權”,這種權利的集中和控制力的加強就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因為主人公們是違反了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利。
而在另一個版本里,男女主角本來是一對民間的情侶,但女主角被國王搶去皇宮。男主角為了救出愛人不惜冒死入宮后二人雙雙私奔,國王為了奪回女主角而害死男主。這個情節也可以反映出夫權的加強,男性地位上升,男子將女子作為附屬品和私有物品。這是在早期怪物奪公主的時代不曾有的。這種典型的儒家的權利觀念如此深入人心,不得不說是移民帶來的影響。
由此可見,《望夫云》的故事在其發展的成熟時期,不僅保留著大理地區包容樸素的民風,又加入了很多外來的漢文化的因素。
通過對《望夫云》故事在產生、發展、成熟時期的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望夫云》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的受時代和外來文化的沖擊而發生著改變,但總是體現著當地民眾的情感和愿望。
二、《望夫云》故事在變遷過程中反映的婚姻模式
作為一個因“愛情悲劇”而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望夫云》故事中最值得被研究的當然還是與愛情最為戚戚相關的婚姻問題。
(一)搶婚
搶婚是運用暴力手段奪取新娘的特殊婚姻模式,也是人類較為古老的婚姻模式之一。這種婚俗自古有之并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中一直廣為流傳。人類最初的婚姻起于掠奪。孔穎達在對《禮記?昏義》中解釋道:“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日人后二刻半為昏,以定稱之。”就是在昏暗的黑夜掠奪婦女才能得手。這種原始的搶婚被認為反映了人類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時期的婚俗特征,由于人類社會都經歷了一個由母系向父系轉變發展的歷史過程,因而這一婚俗便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留存,“而白族搶婚習俗的產生,毫無例外地歸屬這一緣由”[8]。
著名的民俗學家烏丙安先生在他的《中國民俗學》一書中提到“在民間傳說、故事中,丑惡異類或妖怪精靈索取婦女、強搶婦女的情節內容,正是民間用口頭語言藝術反映遠古掠奪婚內容的一種形式……”[9]而在民國周宗麟的《大理縣志稿》之“望夫云”條:“俗傳蒙氏時,有怪攝宮中女……俗呼石騾子……有將海中之石吹出不止之勢。”(詳見上文)在此版本中不難發現故事是由鬼怪攝取人類女子成親而開始發展的,而這恰好是“搶婚”習俗在民間文學中體現出的最好的證據。因該版本來自于文人的記錄,所以加入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消極情緒,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搶婚的婚姻在當時是被認可的。
(二)試驗婚
在《望夫云》故事發展的過程里,有如下一個特殊的版本,此說為:大理海東道士陳容之徒王宏與白狐仙子結為連理,白狐仙子煉得寶珠一顆,王宏常含于口故得道術。宏與村內千、萬兩姓家族有仇,一日,語師傅:“欲殺千家、萬家”,師陳容思其“殺千家萬家”為禍害百姓,故趁宏自東海跨入西海之際作法置一硯臺將其擊入海底。白狐仙子求助觀音老母,觀音賜其六瓶風可使洱海水干,但曰一忌:“負風瓶未能語”。白狐至下關江風寺息腳,恰逢一婦人臨產,婦人求于狐仙,其應之,五瓶風乃入地洞,后剩一瓶置于蒼山玉局峰,面朝洱海,吹之,時山頂現一石騾。
嚴格來說《望夫云》中書生與狐貍精同居的故事并不算是試驗婚,但可以看成是一種被社會承認的事實婚姻。在這樣一種事實婚姻下,青年男女不僅享有戀愛選擇的自由權,甚至一定程度上享有婚姻自由的權利。雖然此處的女主角是一個精怪,但其實卻是一個身份被邊緣化的普通女子的寫照,只是由于故事的創作者――生活在大理地區的底層人民群眾們所特有的包容性而被接納。此外,精怪故事本身就有“原始人與動物雜居”的因素在里面,也可以認為這是古代一種遺俗的體現。
由此可見,《望夫云》的故事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該地區曾經經歷過“試驗婚”的階段,在試驗婚被允許的階段里人們對于婚姻的態度是很開放的,同時又是很重視的。
(三)逃婚
“逃婚”的歷史十分久遠,多是因為家庭的反對使情侶一起逃離家庭結為夫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曾規定在農歷三月初三即上巳節這天青年男女游園踏青,不被認可的情侶可以在這天私奔(逃婚),并有“奔者不禁”的記載。
大理地區自古被認為是白族的集聚地,白族文化就理所當然的成為大理地區的原生文化。在趙建軍先生看來,“白族文化對漢文化的學習和吸收反映在婚姻觀念上就是個人婚配自的逐步喪失和等級內婚制度的逐步確立。”[10]從現有的資料看,白族的婚姻制度大致經歷從婚姻主體婚前性自由、有擇偶自到婚姻大事父母包辦、講求門當戶對的變化。而“逃婚”的出現必然是在青年男女喪失了婚姻戀愛自由權利之后而出現的。
樊綽在《蠻書》的“蠻夷風俗第八”中談到南詔民間婚俗時說:“俗法處子婿婦出人不禁。……嫁娶之夕,私夫悉來相送,既嫁有犯,男子格殺無罪,婦人亦死。或有強家富室責資財贖命者,則遷徙麗水瘴地,終棄之,法不得再合。”[11]可見當時社會能夠認可青年人之間的自由交往,但對于婚后的態度卻又十分的嚴格,嚴禁私會。由此不難發現,在當時大理地區是認可青年男女之間的戀愛自由的,但是卻并不一定認可他們的婚姻自由。由于家長的阻撓而使情侶不能結婚,導致一些感情深厚的情侶們產生“逃婚”的念頭。
而在《望夫云》的故事里能夠體現這一點的版本主要是:
1.樵夫被公主救后得仙人點化飛入宮中答謝公主,相愛后逃到玉局峰,之后為了給公主御寒去偷法師的袈裟被發現,最后被國王和法師共同打入海底。
2.公主在繞三靈認識了獵人,其后的故事與上一個版本大致相同。
3.樵夫救出宮女,二人私奔去玉局峰。
以上幾個版本的《望夫云》的故事雖然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主要表現出男女主人公是自愿相約逃婚的。
雖然《望夫云》的故事在其發展的中后期就已經出現了“愛情”的內容,但筆者認為,望夫云的故事真正開始成為一個愛情故事是出現在較為晚的時期,也就是體現著“試驗婚”和“逃婚”的階段,別是在有關于“英雄救美”的情節加入之后。
“英雄救美”主要有兩處表現形式:其一是在“逃婚”的第三個版本中,女主人公被選入宮,其舊情人獵人闖入宮中將其救出;其二是在“逃婚”的第一個版本,也就是最為人廣泛流傳的版本中,公主和樵夫相識,后樵夫將公主帶出。而在代表試驗婚的“書生與精怪”版本中,書生和精怪的愛情故事更是集精怪愛情故事的大成。在這些版本中,女主人公不再是被動接受夫君的狀態,而是與夫君因為相互愛慕才有了往后一系列驚天地泣鬼神的舉動。
三、《望夫云》故事中的“望夫”情結
“望夫”情節在我國很多民間傳說中都有所體現,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望夫石”、“望夫山”的傳說。有人認為《望夫云》故事中的望夫情節是受到了漢人的影響,并且認為這種“望夫”情節是對女子貞潔的桎梏。但我對此持有其他的看法,理由有二:
(一)大理地區完全有產生“望夫”情節的條件
大理自古是西南重鎮,在軍事和商業上都有很重要的位置,茶馬古道在此地也有遺跡,而距離大理不遠的喜洲(古稱大厘城)的商業至今也很出名。便利的交通和從商的傳統使該地區的商業較為發達,且遠離中原腹地,漢文化中長期占據重要地位的“重農輕商,重本輕末”的思想在此地并不十分嚴重,因此商人,特別是與周邊國家進行貿易的商人們也就多了起來。而商人重利輕離別的影響是會促使女子產生“望夫”心理的。
(二)女子對于愛情的忠貞不能簡單理解為“守貞”
盡管在各類傳說中,為了表現女子對于愛情的忠貞都是以表現不屈服于他人的手法,但不可以因此簡單的斷定“守貞”是判斷愛情忠貞的方法。因此,說“望夫情節”是對于女子的桎梏,是為了苛責女子“守貞”更是有失偏頗的。
《望夫云》故事中所表現出的“望夫”情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但不能否認大理地區是具有能夠主動產生這種情節的條件的,同時,“望夫”情節的出現也是從側面表現當地人民對于婚姻的態度:因愛而婚,因愛而忠貞。
三、結論
縱觀全文可看出《望夫云》作為一個現在仍具有生命力的故事,有其獨到的原因所在:首先是有自然景觀的襯托,這就讓這個有關于風物的愛情故事更加生動;其次是符合了當地人民的價值判斷和喜好,他們的婚姻觀念在其中被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再次是因為各版本《望夫云》故事的核心內容是永恒的,也就是對于真、善、美的追求;最后便是悲劇天然的審美價值。
而從《望夫云》故事的流變過程中我們可以得知大理地區曾經經歷了從原始的“搶婚”到“自愿婚”(試驗婚和逃婚)的過程,有獨到的特色。
參考文獻:
〔1〕李惠芳.中國民間文學[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104.
〔2〕[明]李元陽.嘉靖大理府志(翻印)[M].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1983.
〔3〕[清]黃元治.重印大理府志(影印)大理叢書?方志篇(卷四)[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叢書集成續編(影印)[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
〔5〕[明]淡生堂.南詔野史[M].昆明:云南省圖書館(影印本).
〔6〕周宗麟.民國大理縣志稿(影印).大理叢書?方志篇(卷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7〕尤中.k古通紀淺述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8〕高靜錚.云南白族婚俗初探[J].民族藝術研究,1999(6).
〔9〕烏丙安.中國民俗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