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作文大全范文
時間:2023-03-16 13:4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讀后感作文大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目錄如下:
《三國演義》 《水滸傳》 《紅樓夢》 《西游記》
《論語》
《朝花夕拾》 《駱駝祥子》
篇2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經典的著作,它是科學與幻想的結晶。它寫于1870年,作者凡爾納運用他驚人的想象力和智慧,構造了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1年《海底兩萬里》學生讀后感作文大全,歡迎參閱。
《海底兩萬里》學生讀后感作文一《海底兩萬里》是“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一部巨著。書中故事曲折離奇,驚險萬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國、去南極點、殺章魚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現了一個怪物,比鯨魚還要大,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獨角鯨”.于是,美國的“林肯號”逐洋艦特地去追捕這個“獨角鯨”.并邀請海洋學界知名人土阿龍納斯先生一起參加。同行的還有阿龍納斯的仆人康納爾和加拿大人捕鯨能手尼德蘭。
在追捕過程中,阿龍納斯、康納爾、尼德蘭不幸落入水中,被“獨角鯨”救起,這時他們才發現,原來海洋中出現的怪物“獨角鯨”是一艘構造精密的潛水艇。“鸚鵡螺號”(潛水艇的名子)的船長尼摩邀請他們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們沖破了重重困難,多次化險為夷,但是,最終還是落入漩渦里,生死為卜,下落不明。而阿龍納斯、康納爾、尼德蘭乘坐準備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難,將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書中人物的刻畫是成功的。阿龍納斯,是一位對知識勇于探索,永不滿足的人;當尼德勸他逃走,他猶豫不決,他不想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發現仔細觀察,并做了筆記。康納爾,一位對主人忠實的小伙子,對動物分類了若之掌。任何動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屬什么類,哪一科……十分詳細。尼德蘭,他是一位脾氣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過尼摩船長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長,這是一位帶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氣反常不定,難以捉摸,時好時壞,不知對陸地有什么仇恨,這完全是個迷。就連他本人也是個迷。
書中想象合理、大膽。許多書中的事物現在我們早已實現。如潛水艇、電、潛水衣、探照燈等。許多設想非常成功。
我讀完這本書后,對里面的故事情節,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是吹的,這本書的確不錯,有時間希望大家也讀一讀這本書。它那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定會深深的吸引你的。
《海底兩萬里》學生讀后感作文二直到六年級的暑假,我已經把《海底兩萬里》全部看完了。但我總感覺不夠過癮,所以,我準備再讀一遍,因為如果一本好書讀一遍就能把整本書都讀透了,那么,他也不會那么偉大,它也不會成為一部好書了。
看完這一本書,我會想到一個充盈豐富的世界,一片浩瀚無邊的海洋,尼摩船長帶著我們一起探索海底的奇妙。在這本書里,我能感受到平時所感受不到的,能想到我們平時想象不到的。
在這本書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獵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長是怎樣制服鯊魚的,還可以了解到諾第留斯號是怎樣沖破冰山的圍攻脫離險境,安然無恙地奔馳在危機四伏的海底的,這里能給你全新的感受,體驗到另類,刺激的人生。
我可以了解到這些,也要感謝作者。是作者寫出了這么好的文章,本文作者是儒勒——凡爾納,他被公證為十九世紀最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說家。他寫的作品都是特別離奇。
我了解了這么多,說到底還是要讀書,如果不讀書,也就不會了解這么多。其實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像我讀《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有時可以開發你的智慧,啟迪人們的思維,活潑人們的大腦,讓大家在驚險與刺激中得到藝術的享受。
讓大家多讀書,走進文學的時代吧!走進文學,情感會為之溫潤;走進文學,心靈會為之舞蹈;走進文學,生命會為之永恒,在這個時代里,“課外書”將會讓新世紀少年前行的路上多飄逸幾縷純靜怡人的書香。
《海底兩萬里》是真正的好書!
《海底兩萬里》學生讀后感作文三剛開學時,老師讓我們讀一本叫《海底兩萬里》的書。我看著看著,不禁喜歡上了這本書,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我的讀后感。
書中的故事發生在1866年,法國人阿羅納克斯,一位生物學家,應邀赴英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這時,海上出了個怪物,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科考活動結束之后,生物學家正準備束裝就道,返回法國。他登上了一艘驅逐艦,參與《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
經過了千辛萬苦,怪物未被清除,驅逐艦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學家和他的仆人以及清除“怪物”被特意請到驅逐艦上來的一名捕鯨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虜!結果發現“怪物”是一艘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鸚鵡螺”號。
潛艇對俘虜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從此永遠不許他們離開。阿羅納克斯一行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游各大洋。十個月之后,這三個人終于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脫,生物學家才得以把這件海底秘密公諸于世。
作家凡爾納以第一人稱的寫法寫了法國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和仆人康賽爾、加拿大人尼德蘭誤入“鸚鵡螺”號后的種種經歷。盡管凡爾納沒有下過海,但是在他的文章里絲毫看不出虛假的痕跡,反而讓我感到十分的驚險。
我以后一定要學習這種寫作手法,使我的作文內容更通順、更生動、更活潑、更精彩!
《海底兩萬里》學生讀后感作文四這個假期,我通過閱讀《海底兩萬里》這部極具科幻藝術的小說,從一個方面講,就是經歷了一場壯美、勇敢的旅行.從自己陌生的地方——海洋,開始的一段充滿想象的旅行。
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只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他(阿龍納斯)接受了邀請并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仆人(康塞爾)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來得知這只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后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后,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是,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游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我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作者也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杜絕破壞自然生態、危害人類自身生存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動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見在故事背后有關人類正義的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給我們心靈更大的收獲。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夸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并在小說發表25年后,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怎樣豐富的知識底蘊啊!他的寫作精神告訴我們,寫作文時要報著對讀者負責的精神,所涉及的科學知識是絕不可捏造的,除此之外,要努力充實自己的閱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這本書告訴了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于現實或高于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里》學生讀后感作文五暑假里,我被一本叫《海底兩萬里》的書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是法國著名小說家、預言家——凡爾納的豪情杰作。凡爾納1828年出生于法國南特,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代表作品有《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地底旅行》等。
這是一本神奇的科幻小說:接二連三的海難事件震驚了全世界,阿龍納斯教授和助手康塞爾、魚叉王尼德﹒蘭參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動,結果意外地爬到了“海怪”的身上,發現所謂的“海怪”其實是潛水艇。他們別無選擇,只好跟著“鸚鵡螺”號潛艇的船長尼摩一起周游各大洋,開始了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海底之旅:遇上土著人、南極冒險、血戰章魚、海底復仇……
看完這本書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阿龍納斯,一位熱愛海洋、知識淵博的教授,到“鸚鵡螺”號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見的動物、植物全部記錄到筆記本中,回到陸地上后公諸于世,真令人敬佩啊!康賽爾,教授身邊忠誠的仆人,他們共同經歷了幾十萬公里的海底航行,飽覽了很多壯麗的景觀,他們共患難,同艱辛,成了真正的朋友。“魚叉王”尼德﹒蘭是一名勇敢、優秀的叉鯨手,百發百中,在危機時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賽爾。尼摩船長是一位海洋的“隱者”,勇敢而智慧,帶領水手們成功從南極脫險,勇斗鯊魚,血戰章魚,無人能敵,但一直隱居大海,很少露面。
篇3
關鍵詞:主題閱讀;文化底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162-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的前提下還強調人文性。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此指導下語文教材的文本充分重視了文學、文化特點,重視了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但語文素養的提高,僅靠教材文本是不夠的,作為語文教師要把教材學習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既讓學生在課堂上把教材學得扎扎實實,又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課外閱讀中學語文。那么主題閱讀教學無疑是實現語文教育文化底蘊的一個平臺。
一、主題閱讀的特點
“主題閱讀”就是學生某一階段課外閱讀時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這種閱讀活動有明確的中心,具有專題性和統一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每一個學期為一個階段,每個階段中確立一個或幾個主題,主題的確立并不是漫無目的,而是以教材為基礎,是對教材的拓展。比如七年上冊第一單元五篇課文:《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搖生命》、《紫藤蘿瀑布》、《童趣》都是對于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據此,我們可確定“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當然主題的確定應靈活多樣,可根據一個單元,也可根據幾個單元,甚至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主題,總之,一切都不拘泥,考慮到學生年齡,接受能力切實可行即可。
然后由老師提供參考書目,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書目,在學校閱覽室查找有關閱讀書籍,或利用自家收藏書籍,老師也可印發某方面資料發給學生。學生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或回家的閱讀時間,必須閱讀規定的書目,并在閱讀結束后,寫出對讀物的評論或讀后感。這樣學生在相對集中的時間里閱讀規定的內容,使自己的閱讀課有實際價值,真正豐富了語言的積累,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提高了審美情趣,從而積淀了文化底蘊,語文素養隨之提升。
二、主題閱讀教學改變了“嘈嘈切切錯雜彈”的現象
語文教學擔當著傳遞漢民族文化底蘊的重任,沒有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教學中注意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有利于學生個體全面和諧的發展。要有文化底蘊就要讓學生多看多讀,老師不能在課堂上一味地講,分析得再透徹,歸納得再條理也提高不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學生自己多讀,從中悟出其中的道理,才能提高理解閱讀能力,寫作水平也相應提高。現在大多數老師都明白這一點,因而主張學生大量閱讀。每周的閱讀課把學生往閱覽室一帶,或在教室里自由讀吧,有的學生讀《少年文萃》,有的學生讀《青年文摘》,有的學生讀《童話大全》,有的學生讀《電腦大全》,有的學生讀《影視明星》……真是嘈嘈切切錯雜彈,但是整體層次較低。當然我們承認這些讀物也有它的積極性,但是一上閱讀課學生就由著性子隨意讀,一方面不能擴大知識面拓展思維,另一方面也不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寫作水平更不用說。現階段學生的生活閱歷使他們還不知道有更豐富多彩、更有價值的讀物,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主題閱讀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根據每學期教材的編排,確定一個階段的閱讀主題,這樣避免了盲目雜亂性。學生一個學期乃至整個初中讀了那些書,看了那些文章,心中會有一個清晰的目錄。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無疑是一條終南捷徑。
三、主題閱讀教學——“柳暗花明又一村”
近幾年來語文教學改革越來越深入,作文教學也日漸成為教改的重要課題。很多老師已共識作文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創新意識的主要途徑。但是作文教學沒有特定的、行之有效的統一模式讓每一位老師遵循。老師覺得作文難教,學生覺得作文難寫。一上作文課同學們就唉聲嘆氣,愁眉苦臉。為什么學生這么怕作文,因為大多數同學是在進行無米之炊。我們知道寫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它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多方面綜合能力,像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謀篇布局能力等。但首先要讓學生有米下鍋。主題閱讀教學在迷茫中,給了我們指路燈塔,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主題閱讀教學老師確定了主題,也就限制了閱讀的內容和范圍,再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目,這樣學生閱讀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最有效的收益。一改學生為了看熱鬧、圖新鮮、滿足好奇心而讀書的毛病;二改看書層次低下的現象。老師把學生引進有效閱讀的大門,讓學生獲取有利于寫作的素材。學生看的多了,讀的多了,潛移默化之中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水平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學生由原來的不會讀書到現在的會讀書;由原來的怕作文到現在的愛作文。這其中的變化都獲益于恰當的課外閱讀方法,這不正是作文教學的曙光嗎?
四、主題閱讀教學——“錦江春色來天地”
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今語文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但創新是有條件的,創新的前提是傳承文化。主題閱讀教學每學期在教師的引導下,依據不同的主題閱讀相關書目,主題的多樣性,使學生涉獵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多方面知識,從而拓寬了知識面,形成廣而博的知識結構。學生每周有充足的時間生活在這語言文化環境中,不能不受它的浸染。厚實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基本素質慢慢就會形成,而這又是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基石,拋開文化的基奠去奢談創新,那只是空中樓閣。
篇4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一) 教師對作文教學不夠重視
由于小學語文課程中,作文所占的分值并不大,更多的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核,而且小學作文教學相對而言較為簡單,導致許多教師對小學生的作文沒有一個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往往更注重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沒有為學生傳授一個用于寫作的思路與方法,也很少會引導學生適當的開展課外閱讀,并且這種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會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嚴重的影響,使學生不重視對作文的學習,進而對語文有所懈怠,導致升了初中之后,寫作水平并不高,也沒有為之后的學習生涯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 傳授知識不全面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身心快速發展、思維變化的時期,剛邁入學校的大門,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對學習的興趣也較高。學校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掌握本領,更是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渠道,通過上小學來交朋友、長見識、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然而,許多的小學教師往往為了自己的教學業績,在為學生講授知識的時候,只講一些重點、難點的部分,對于培養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一部分,很少會去關注。導致很多學生雖然成績好,但是卻存在著不愛與同學交流的情況,對學生的成長毫無益處。因此,小學教師應當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做一名負責任的好教師。
(三) 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不僅要在課堂上及時的領悟,更要在課后時常的學習,閱讀各種文學作品,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往往只看重課堂形式的教學,很少會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也沒有告訴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課后更多的是玩游戲、看電腦。對此,就需要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利用自習課的時間帶領同學們閱讀一些課外資料,以此來擴大學生知識面,進而培養學生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 課外閱讀能夠激發小學生寫作興趣
閱讀使人明智,使人視野開闊。合理有效的課外閱讀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越來越多的學校?c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加強課外閱讀,了解課外閱讀的意義,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此外,許多學生認為寫作文是非常枯燥無聊的,且在寫的過程中常常沒有思路,容易自己編故事,或是去一些相關的作文書上照搬照抄,不去思考寫作的意義。而這種情況的產生,多數是由于教師不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多是采用分段講解的方式,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課外閱讀便可以很好的改變這種情況。在課外閱讀的材料中,有大量的豐富多彩的情節、富有表現力的寫作手法、復雜的人際關系都極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而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將在課外閱讀學到的知識合理的融入到寫作當中,豐富寫作的內容,使文章更具有文采、表現力。
通常說來,在開展課外閱讀時,小學語文教師應按照課程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閱讀的作品,在增長知識、啟迪智慧的同時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在閱讀時不要只停留在“閱讀”上,還需要及時的將感興趣的地方或是寫作手法較好的地方記錄下來,以便能夠隨時查閱,不斷積累,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二) 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英國著名的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閱讀能夠有效的提高人們的寫作水平與聯想能力。然而,許多教師并不具備對閱讀的正確認識,在工作中還是保留著傳統的思維模式,認為學生只要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便可以。除此之外,很多家長也沒有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即便是買一些課外資料,也多數是《試題庫》、《作文大全》這一類,極少的家長會去購買文學作品來鼓勵學生閱讀。因此,這就需要學校要對教師與家長進行一定的溝通,使其明白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對今后人生發展產生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應適當的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后,家長也應當陪同學生一起進行閱讀,并每周至少寫兩篇讀后感,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收獲。同時,教師和家長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寒暑假時間,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且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文學作品,讓學生的假期更有意義,使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陶冶性情,對于寫作也能夠更加的得心應手,并學會如何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三) 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小學生積累素材
眾所周知,大量的閱讀可以讓人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如細沙一般匯聚成塔。小學生除了需要學會識字、分段、分句,還需要將一定的重心放在閱讀上。小學時期的學習是一個夯實基礎的過程,學習任務并不難,也不多,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學生加強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在寫作中做到信手拈來,豐富文章的內容,使文章更具靈氣,還能擴大知識面,積累素材。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入課外閱讀,還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對景物、人物、環境等的描寫更加細致,有助于提高其文采,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時,豐富的課外閱讀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例如,當一個文章的作者在渲染環境時,采用了由遠到近、由淺入深的寫作手法,那么學生便可以仔細揣摩、反復閱讀,使自己在描寫環境時,也能采取這種方式,從而使得文章更具吸引力。
(四) 課外閱讀能夠培養小學生的社會意識
作文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連,只有做到學以致用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課外閱讀猶如一座大門,里面有豐富的內容,如民族風情、歷史典故、人文情懷、情感道德等,不論什么領域都可以找到自己對自己有幫助的文學作品。而小學生思想發展較為不成熟、自我約束性差,在剛開始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先從自己所感興趣的文章入手,再不斷引申,擴寬視野,培養人文精神,樹立社會意識。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便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加以引導,必要的時候進行合理的篩選,避免讓小學生閱讀一些有難度或是較為敏感的書籍,幫助小學生借助閱讀來更好的理解生活、認識世界,并學會將書中的例子融入到寫作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意識,進而提高文章質量。
三、加強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
(一) 教師采用“懸念式”結尾
由于小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學習多數是憑借自身喜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利用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采用“懸念式”來為課堂結尾,鼓勵學生自己去查找相關的課外書籍。例如,當學到《雷鋒叔叔在我們身邊》這一課時,通常會有寫作作業“講一個身邊的雷鋒的例子”,對此,教師便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引申一些實例,告訴學生雷鋒叔叔的事跡,并為學生推薦一些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在課后自己進行翻閱,使其了解雷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而在身邊,又有哪些人像雷鋒一樣舍己為人。這樣一來,學生對所要寫的文章便會有一個更深的體會,在寫作起來也會更加順暢、流利。
(二) 班級設置圖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