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術范文

時間:2023-04-06 11:00: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安全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1世紀的建筑與安全防范林賢光(10)

安防標準化工作如何應對WTO劉希清(14)

技防工作開展的難點——對安全技術防范工作的思考(二)張福(15)

趕上了盛世咱享太平——跟您聊聊社區技防立俠(16)

110護車神打造廣州安防天地賀光輝(18)

基于銀晨面像識別技術的預警式監控系統(20)

監控保安緊密結合服務市場天寬地闊白岱宗(22)

數碼硬盤錄像監控系統王巖(24)

自行車防盜有新招——北京技防辦研發中心對自行車防盜報警鎖具進行技術鑒定張言(28)

淺談防火墻技術與網絡安全安全技術防范 袁軍鵬(32)

網上理財網上賺錢——美國網上服務業快速發展眾成(36)

煙花爆竹生產管理須走正道!王銀昌(38)

科技創安,安防商機無限加入世貿,機遇風險并存立俠(4)

社區建設逐浪高安防意識味正濃——社區安防報警模式芻議郝成(8)

解讀社區佳兵(10)

安防行業與第三方服務袁繩依楊為(13)

發展專業中介評估機構為政府當好助手和參謀紀元景靜(15)

構筑機動車安全防范的天羅地網(一)劉曉川歐陽誼明(16)

技防領域不容抹去的戰線:對保護區上空防護系統的探討侯小迅(18)

現代安全檢查技術比較呂立波(20)

指紋驗證技術在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羅菁王向軍(26)

報警傳輸系統串行數據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協議劉希清(29)

撒旦的“雪茄”--“9·11”事件引發的安全技術防范思考趙旭東(34)

聯想網御——PKICA易曉峰黃琛(38)

報警服務業瓶頸問題研究楊英(4)

醫院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要點劉沂(8)

作用很大,尚須改進——淺談醫院的安全技術防范吳永平(9)

特殊性決定了重要性——試論技防在醫院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郎曉林(11)

加強領導科學管理張智武楊謙(12)

為安防天空添朵祥云——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社區安全防范綜合報警服務體系研究與示范工程》的產生和實施過程山石(14)

技防奇葩看紫光——GPS系統協警6小時破獲重大綁架案紀實張立俠(18)

技防高科技手段縮短了破案時間張言(22)

由偵破系列機動車盜竊案想到治安防范措施及對策李健初(23)

信息化與防雷馬寧(24)

現代數字電視監控網絡技術黃小菲(26)

安全技防系統的成本——效益分析孔一(29)

挑戰創新不言敗——門吉利公司及其總經理周劍波先生印象眾成(30)

網絡安全面臨的挑戰及對策辛明(34)

主動式網絡安全防御系統模型設計張越今(36)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與法律保障李賀(40)

OPSEC的認證及其體系結構白杉(42)

如何執行防彈玻璃國家標準——GB17840-1999標準解析(44)

安全技術防范 淺談數字電視監控系統在審案中的應用張熙彬李云紅(47)

警衛用電動雙扇推拉大門設計顧平和(48)

歐洲安防與消防裝置和系統——標準、標準機構與認證程序G·西卡(50)

金融領域計算機犯罪與防范對策李文生李進芳(54)

發展電視監控系統有效遏制街頭案件——北京海淀進行街道技防試點(56)

計算機病毒的演變與對策李舒生(60)

社會治安與安全技術防范劉毅(4)

打造品牌走世界眾成(8)

咬住科技創安不放松--來自北京的報告(二)劉軍(10)

“科技創安”帶來安全保障--2001年北京科技創安新產品、新技術推廣展示會側記筱賢(12)

入侵報警系統可靠性計算彭喜東趙彥明(16)hHTTp://

創新爭先無“網”不勝——安奈特網絡設備在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千兆以太網建設中的應用田廣茂(20)

未來的多媒體技術標準梁凌(23)

GB/T1.1—2000內容簡介陳九(24)

標準化知識100問(之五)(25)

門禁市場需求及走勢趙良平(26)

構筑安全的信息網絡陳鐘段云所(28)

開展保密教育構筑安全防線何志成(32)

HoloMakerⅡ:防偽的新型數控全息技術陳林森(33)

完善防范機制服務經濟建設--北京大興縣半壁店地區技防工作見成效(36)

2000年度無案件--建行北京分行加強整體風險防范見成效王言(42)“牢門獸窗”被冷落技防設施進家門——八角北路11號院小區技術防范簡介(10)

爭取保險業支持促進機動車反劫防盜工作開展(15)

基于3C技術的車輛反劫防盜報警系統(二)于朝暉(16)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作用如何呂立波(18)

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好好看一看--話說DNA偵查技術徐茜茜朱進(21)

信息防雷呼喚標準化李佩(24)

標準化與認證制度安全技術防范 焦叔斌(25)

高度重視實體防護設備標準化崔鳳喜鄧瑞德(26)

住宅區周界安全防范報警系統介紹康振禎趙士蘭(28)

信息高速路上建起安防網(30)

TCSEC:老信息安全概念的終結CC:新信息安全概念的興起屈延文(32)

篇2

關鍵詞:云計算技術;云安全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認為,云計算技術是一種資源利用模式,它能以簡便的途徑和以按需的方式通過網絡訪問可配置的計算資源(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服務等),這些資源可快速部署,并能以最小的管理代價或只需服務提供商開展少量的工作就可實現資源。縱觀云計算技術的概念和實際應用,可以看出云計算技術有兩個特點。一是互聯網的基礎服務資源如服務器的硬件,軟件,數據和應用服務開始于集中和統一;二是互聯網用戶不需再重復消耗大量資源,建立獨立的軟硬件設施和維護人員隊伍,只需通過互聯網接受云計算技術提供商的服務,就可以實現自己需要的功能。云計算技術的研究應用,不僅推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而且也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科預測,到2020年,三分之一的數據都將存儲在云上或通過云進行存儲。目前,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因此,加強云計算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特別是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2.重大。在加強云計算技術應用推廣的同時,做好云安全(Cloud Security)防護則顯得尤為重要。

1 云安全概念

最早提出“云安全”這一概念的是趨勢科技,2008年5月,趨勢科技在美國正式推出了“云安全”技術。云安全技術是網絡時代信息安全的最新體現,它融合了并行處理、網格計算、未知病毒行為判斷等新興技術和概念,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絡中軟件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云安全技術是P2P技術、網格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分布式計算技術混合發展、自然演化的結果。云安全是繼云計算技術、云存儲之后出現的“云”技術的重要應用,是傳統IT領域安全概念在云計算時代的延伸,已經在反病毒軟件中取得了廣泛地應用,發揮了良好的效果。在病毒與反病毒軟件的技術競爭當中為反病毒軟件奪得了先機。云安全是我國企業創造的概念,在國際云計算技術領域獨樹一幟。“云安全”的概念在早期曾經引起過不小爭議,已經被普遍接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網絡安全企業在“云安全”的技術應用上走到了世界前列,金山毒霸、瑞星等公司都相繼推出了云安全產品。

2 云計算技術存在的安全問題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安全性問題將成為企業高端、金融機構和政府IT部門的核心和關鍵性問題,也直接關系到云計算技術產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云計算技術涉及三個層面的安全問題。

2.1 云計算用戶的數據和應用安全。

在用戶數據方面,云用戶和提供商需要避免數據丟失和被竊。如今,個人和企業數據加密都是強烈推薦的,甚至有些情況下是世界范圍法律法規強制要求的。云用戶希望他們的提供商為其加密數據,以確保無論數據物理上存儲在哪里都受到保護。同樣的,云提供商也需要保護其用戶的敏感數據。云計算技術中對數據的安全控制力度并不是十分理想,API訪問權限控制以及密鑰生成、存儲和管理方面的不足都可能造成數據泄漏,并且還可能缺乏必要的數據銷毀政策。同時,數據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數據的可恢復性,都需要云計算技術去考慮。在應用安全方面,由于云環境的靈活性、開放性、以及公眾可用性這些特性,在SaaS、PaaS、IaaS的所有層面,運行的應用程序安全設計也至關重要。同時,應用層的安全認證、審計以及數據的訪問權限控制也需要考慮。

2.2 云計算服務平臺自身的安全。

包括了云計算平臺的硬件基礎設施安全、共享技術安全和web安全等問題。在硬件基礎設施方面,如網絡、主機/存儲等核心IT設備,網絡層面的設備需要考慮包括網絡訪問控制(如防火墻),傳輸數據加密(如SSL、IPSec),安全事件日志,基于網絡的入侵檢測系統/入侵防御系統(IDS/IPS)等安全問題,主機層面的設備需要考慮包括主機防火墻、訪問控制、安裝補丁、系統鞏固、強認證、安全事件日志、基于主機的入侵檢測系統/入侵防御系統等安全問題。在共享技術方面,如在云計算中,簡單的錯誤配置都可能造成嚴重影響,因為云計算環境中的很多虛擬服務器共享著相同的配置,因此必須為網絡和服務器配置執行服務水平協議(SLA)以確保及時安裝修復程序以及實施最佳做法。在web安全方面,云計算模式中,Web應用是用戶最直觀的體驗窗口,也是唯一的應用接口。而近幾年風起云涌的各種Web攻擊手段,則直接影響到云計算的順利發展。

2.3 云計算資源的濫用。

主要包括2個方面,一是使用外掛搶占免費試用主機,甚至惡意欠費,因為云計算的許多業務屬于后付費業務,惡意用戶可能使用虛假信息注冊,不停的更換信息使用資源,導致云服務提供商產生資損。另一方面,許多攻擊者也會租用云服務器,進行垃圾郵件發送、攻擊掃描、欺詐釣魚之類的活動。

這些安全問題實際上在傳統的信息系統和互聯網服務中也存在,只不過云計算技術業務高彈性、大規模、分布化的特性使這些安全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同時云計算技術的資源訪問透明和加密傳輸通道等特性給信息監管帶來了挑戰,使得對信息和傳輸途徑的定位跟蹤變得異常困難。安全是云計算技術面臨的首要問題。Google等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造成的數據丟失和泄漏事件時有發生,這表明云計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有待提高。根據IDC的調查結果,將近75%的受訪企業認為安全是云計算發展路途上的最大挑戰。相當數量的個人用戶對云計算服務尚未建立充分的信任感,不敢把個人資料上傳到“云”中,而觀念上的轉變和行為習慣的改變則非一日之功。安全已經成為云計算業務拓展的主要困擾。

3 云安全防護措施

針對云計算技術中暴露出的一些安全問題,必須強化云安全防護措施,這樣才能讓用戶滿意。云安全防護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項。

3.1 強化數據安全和應用安全。

數據安全技術包括諸如數據隔離、數據加密解密、身份認證和權限管理,保障用戶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密碼學界正在努力研究謂詞加密等新方法,避免在云計算中處理數據時對數據進行解密,近期公布的完全同態加密方法所實現的加密數據處理功能,都大大地推進了云計算的數據安全。基于云計算的應用軟件,需要經過類似于DMZ區部署的應用程序那樣的嚴格設計。這包括深入的前期分析,涵蓋傳統的如何管理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等方面。在安全認證方面,可通過單點登錄認證、強制用戶認證、、協同認證、資源認證、不同安全域之間的認證或者不同認證方式相結合的方式,有效防止云資源濫用問題。在權限控制方面,服務提供商和用戶提供不同的權限,對數據的安全提供保證。用戶應該擁有完全的控制權限,對服務提供商限制權限。

3.2 強化基礎平臺的軟硬件安全。

對于云計算平臺的網絡和主機設備,加強安全防護,可以通過網絡訪問控制(如防火墻),傳輸數據加密(如SSL、IPSec),安全事件日志,基于網絡的入侵檢測系統/入侵防御系統(IDS/IPS)等強化網絡安全,通過主機防火墻、訪問控制、安裝補丁、系統鞏固、強認證、安全事件日志、基于主機的入侵檢測系統/入侵防御系統等強化主機安全,控制防止非法用戶使用云計算資源;對于合法用戶的惡意使用,則可以通過審計日志來實現事后的追查。為了達到云計算終端到終端的安全,用戶保持瀏覽器的良好安全狀態是很必要的,這就需要對瀏覽器安裝補丁和升級以降低瀏覽器漏洞的威脅。此外,針對目前幾種典型的云計算模式,部分廠商采取了細化應用安全防護的手段,針對不同的應用,提供專業級的網關安全產品。在數據共享方面,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建立所需的云服務,即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和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三種形式。

3.3 強化法律管理措施。

云計算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進行完善。SAS70標準是由美國公共會計審計師協會制定的一套審計標準,主要用于衡量處理關鍵數據的基準,SAS70作為第三方驗證來確保安全、政策執行和驗證等問題,能夠確保云供應商提供對客戶數據的保護。薩班斯法案的頒布,也為數據的保護提供法律的依據,屬于SarbanesOxley法案的企業在使用云計算服務的時候就必須確保他們的供應商符合SOX(薩班斯法案)。這些法案和制度的建立為云服務提供商更好地服務及避免數據丟失對客戶的損害提供了法律保障,將更有利于云計算提供商開發更優秀的構架。

篇3

關鍵詞:汽車安全 碰撞 安全帶 氣囊

Auto Passive Security Technique Analysis

Teng Ying Yuan, Tuo Chen

(Safety Engineering,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China)

Abstract:With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uto activesecurity technique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fficsafety. Despite this, it is not avoidable to happen unexpected accidents. At this time, auto passive security technique will be anunique protection from wound. Auto passive security technique mainlyin cludes safety belt, safe air bag, safe steering pole, safe seat and so on.

Key words: Auto security; Crash; Safety belt; air bag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團發展,汽車作為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經走進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中。汽車數量的極大增加一方面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同時不多出現的各類交通事故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國內外大量統計數據表明,汽車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巨大的。如2009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1億元。汽車安全性能越來越為人所關注。

1、汽車被動安全

車用安全系統根據是否為預防性質, 可分為主動安全(Active Safety System) 與被動安全(Passive Safety Systerns)兩類,前者為預防事故的發生,后者則為減緩事故發生的傷害程度。簡單的來說主動安全技術就是防患于未然,被動安全技術就是要做到汽車在不可避免發生事故時“車毀人安”。

汽車安全問題自汽車誕生的那天起就時刻的存在,但是由于早期汽車的速度較慢,數量也相對較少汽車事故并沒有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隨著汽車大規模的運用,汽車技術的不斷革新,速度的增大和數量的增多,汽車安全問起變得越來越突出,據統計,目前每年死于車禍的人數多達100萬,傷殘人數達到數千萬人。汽車被動安全技術作為保障人員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也引起來人們的高度重視。

2、分散撞擊力車架

車架是汽車的基本骨架,現代的汽車的架設計不僅要考慮空間、重量和發動機的布局,更要考慮其安全性能,即在事故中抗沖撞的性能。通過精密計算與設計將汽車碰撞時的撞擊力分散開來,并最終將碰撞的撞擊力分散到整個車架的各個部位,減輕車內乘員承受的沖擊力,同時加強座艙的強度避免車體或發動機等部分凸入車廂內。通常這些分散撞擊力車架的橫向撐桿及縱向梁全都十分堅固和緊密相連,那些在撞擊時受力最大的地方都運用多種特質鋼材并經過特別的強化工序處理,或是增加了加固件。當然,分散撞擊力車架最重要的品質表現還在于當撞擊真的發生時車架將會如何折曲以吸收掉大部分的沖擊力,合理的折曲設計可以確保車廂結構完整,即實現所謂的“安全艙”,這對于保證車內乘員的脫險和搶救是至關重要的。

3、防撞鋼梁

一般包括汽車前后防撞梁和四車門防撞梁,防撞梁的主要作用是保證車輛在中低速行駛的過程中發生汽車前后碰撞,汽車側面碰撞等情況時,對車輛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駕乘艙人員的安全,但不能百分百保證安全。

前后防撞梁的意義就是車輛第一次承受撞擊力的裝置,在車身被動安全方面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一點受力全身受力。也就是說汽車車體的某一個位置受到了撞擊,如果僅僅讓這一部位去承受力的話,那么達到的保護效果會很差。如果在某一點受到力的時候,讓整個骨架結構去承受力,則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一個點所受到的力的強度,特別是前后防撞鋼梁在這里就起到很明顯的作用。

在汽車結構中防撞梁兩端連接的是屈服強度很低的低速吸能盒,然后通過螺栓的形式連接在車體縱梁上。低速吸能盒可以在車輛發生低速碰撞時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盡可能減小撞擊力對車身縱梁的損害,這樣可以降低維修成本,而螺栓連接的方式可以更方便的對防撞梁進行更換。

在高速偏置碰撞中,防撞梁可以有效的將撞擊力從車身左側(或右側)傳遞到右側(或左側),盡可能讓整個車體去吸收碰撞能量。在發生低速碰撞時(一般為15km/h以下),防撞梁可以避免撞擊力對車身前后縱梁的損害,降低維修成本。

4、安全帶

篇4

關鍵詞:油氣儲運 安全技術

河集輸站建于2002年11月,位于志丹縣杏河鎮大平梁村。站內主要設備有儲油罐5具,2具沉降罐,3具凈化罐,總庫容25000m?,安全庫容21250 m?,設計原油凈化處理能力120×104t/a,三相分離器4具,處理能力為6400m?/d,產出水處理能力1800m?/d。本站建有原油凈化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消防系統、供熱系統各一套,承擔著杏河、杏北、杏南作業區含水原油的計量、脫水、外輸,以及張渠凈化來油的接收和外輸任務。

一、油氣儲運事故發生的原因

通常發生油氣儲運事故的原因不外以下幾個,即人為因素、設備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其中人為因素與設備因素具有較強的可控制,而環境因素包括第三方損傷與自然災害,具有不可控性。

1. 人為因素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即誤操作,由于操作人員對相關操作規程不夠熟悉,或者工作思想懈怠而造成事故的發生;其次是違章指揮,即生產調度協調不合理造成事故的發生;最后一個方面是由于出現緊急狀況后操作失誤造成,比如發生緊急事故后操作人員心理素質不過硬慌亂中出現誤操作,最終造成事故的擴大。

2. 設備因素

設備因素是導致油氣儲運事故發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設計施工存在缺陷,在設計過程中,選線、選址要保證其合理性,采取科學的工藝流程,保證材料、設備的合理性。此外,施工質量對管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注意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第二,腐蝕的危害,這也是導致油罐以及長輸管道出現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腐蝕會造成儲罐大面積變薄,管道的壁厚也會受到影響,最終造成過度變形或者破裂,如果嚴重還有可能造成罐壁或者管道穿孔等事故。第三,防靜電措施不合理,在油氣儲運過程中很容易忽視防靜電措施,油氣在管道或者設備中流動時,會由于摩擦產生靜電,如果靜電無法及時導除會發生電荷積累,造成火花放電,最終引起火災或者爆炸事故等。

3. 環境因素

由于環境因素造成油氣儲運事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第三方損傷,即儲運管道所經過的區域如果有工程施工,就可能會出現儲運管道被破壞的現象;而河床上挖沙或者取土,以及航道清淤等工程,如果忽略了管線的安全,同樣有可能破壞管道等。此外一些自然因素,比如地震、雷雨或者雷擊等自然災害,也會造成油氣儲運事故等。

二、油氣儲運事故的防范措施

1. 油氣儲存罐的防腐與防靜電

油氣儲存罐的防腐層涂刷要均勻,不得存在起皮、龜裂以及鼓泡等現象;對罐體進行定期防腐,起皮、脫落的總面積要控制在四分之一,如果超出該面積范圍則要立即清除、更換。經常檢查閥門、法蘭或者墊片等易造成泄露的部位,發現問題及時維修,以避免這些部件損壞而發生事故。要做好防靜電接地,保證接地點的牢固性,如果螺紋連接處的電阻值過大要充分利用跨接,從而保證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備與管線的接地電阻值與相關規范要求相符。

2. 防火安全裝置的應用

在油氣儲運設備中要采取有效的防火設備,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第一,阻火設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焰進入設備、管道中,或者阻止火焰的擴展,常用的阻火設備有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與阻火閥以及單向閥等等;第二,防爆泄壓設備,常用的比如安全閥、爆破片或者防爆片以及防空管等等,將其裝設于壓力容器或者管道生產設備上,起到降壓防暴的作用;第三,火星熄滅器,一些容易產生火星的設備或者裝置中安裝這種滅火器可以避免產生的火濺出將可燃料物引燃料;第四,自動探測器,該設備的主要作用是在檢測到可燃氣體的相關參數超出設定標準時自動報警,比如濃度、溫度或者煙霧等,并且和對應的聯鎖裝置一起聯動。

3.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

從某種程度上說,所有事故的發生都是人為因素,一切事故的歸因均可追究到人身上,因此人為因素是安全生產的主導因素,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將不安全行為徹底消除,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項措施:

第一,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對人的日常操作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通過建立嚴密、完善的規章制度,員工就有了行為導向的標準,全面實現標準化。第二,安全教育,通過各種形式、抓住有利時機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與專業素質,以防止人為的造成各類事故。第三,加強監督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找出不安全的因素,對不安全的操作行為加以糾正,提高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并且監督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儲運設備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將誤操作事故的機率盡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第四,全面提升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技術培訓,促使員工的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最終避免發生操作失誤或者違規操作的現象。第五,改善工作條件,有些安全事故是由于操作規程不完善、信息聯絡方法不恰當、設備設計存在缺陷以及布局方面不合理等環境條件不良導致的,因此要對工作條件做進一步的改善,從而將不安全行為徹底消除。第六,正確使用安全標志,從而在無人監督時起到提醒操作人員注意安全事項的作用,從而避免產生不安全的行為。

參考文獻:

[1]畢榮.油氣儲運安全管理實用全書[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篇5

電氣照明按其照明范圍可分為一般照明系統(供整個場所的照明)、局部照明系統(僅供局部工作地點的照明)和混合照明系統,按供電方式可分為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按安裝地點還可分為室內照明和室外照明。

常用的電光源按其發光原理可分為熱輻射光源(白熾燈、碘鎢燈)和氣體放電光源(日光燈、高壓水銀燈、黑光燈)。對這些燈具及其控制電器的安全技術要求是:

1、照明電壓的選擇

一般照明電源對地電壓不應大于250v。燈具離地面高度低壓2.2m時,如無安全保護措施應采用額定電壓為36v及以下的照明燈具。人員經常接觸的固定照明燈(如機床局部照明燈)也應采用36v電壓;行燈則必須采用36v安全電壓;在特別潮濕的環、在金屬容器內,在地點狹窄、行動不便、周圍有接地的大塊金屬物體的環境中,應采用12v安全電壓。

供給安全電壓的變壓器應采用雙線圈變壓器。一次側和二次側均應裝設熔斷器;鐵心及二次線圈應接零保護;攜帶式安全變壓器應有保護外殼;一、二次插座應有區別標志,以防誤插。不準將行燈變壓器放在高溫物體(如鍋爐、電爐)附近或特別潮濕的地方;連接行燈的導線應采用護套軟線且不得使用燈頭開關控制;行燈應有完整的保護網,手柄應能耐熱、耐濕,且絕緣良好,不得用其他燈具代替行燈。

2、照明燈具的安裝

(1)照明燈具的固定

室內燈具有吊燈、吸頂燈、壁燈等多種型式。吊燈的懸掛方式有線吊、鏈吊和桿吊。普通白熾燈多采用線吊,軟線兩端應挽好保險扣;日光燈多采用鏈吊,燈線宜與吊鏈編叉在一起;較重的大型燈具則采用桿吊,鋼管內徑一般不小于10mm,吊燈燈具的質量超過3Kg時,應預埋吊鉤或螺栓。吸頂燈采用木制底臺時,應在燈具與底臺間鋪墊石棉板(布)隔熱。壁燈可采用隨墻砌入的木磚固定。安裝于木臺上或絕緣座上的照明器具,其導線端頭的絕緣部分應高于木臺面。燈具的發熱部分應離開可燃物或采取隔熱措施(如在木臺上鋪墊石棉布)。150w以上的燈泡應使用瓷座燈頭。倉庫內不宜使用60w以上的大燈泡。固定燈具用的螺釘或螺栓不應少于兩個(木臺直徑在75mm以下時可用一個)。安裝在重要場所的大型燈具的玻璃罩,應有保護網(可用透明尼龍繩編織)以防防止玻璃碎裂后傷人。不得在有震動的場所使用碘鎢燈,碘鎢燈應水平安裝(傾斜度不應超過4°~5°)。

(2)照明燈具的安裝高度

室內吊燈距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2.5m,在人員不易碰觸的地方,安裝高度可適當降低,如桌面上方可降低至1.5m。高度不足2.2m(在危險場所為2.4m)的燈具,應有保護措施。日光燈的安裝高度一般應在2m以上。室外燈具的安裝高度不應低于3m(在墻上安裝時可不低于2.5m)。壁燈由于都采用防護型燈具,其安裝高度以人伸手不宜碰到為宜。

(3)照明開關的安裝高度

照明燈具的開關安裝位置應便于操作和檢修。拉線開關安裝高度一般在2~3m間,距門框為0.15~0.2m,距屋頂不小于0.1m。各種壁裝開關的安裝高度一般為1.3m。明裝插座也應按設在1.3m以上,暗裝插座距地面不應低于0.3m。幼兒園等兒童活動場所,插座的安裝高度均不得低于1.8m。

(4)照明燈具的接線要求

1)燈頭線宜采用銅芯軟線,用于室內時截面應在0.5 mm2以上(民宅為0.4 mm2以上)。如燈頭線采用單股銅芯線,截面應在0.7 5mm2以上(民宅為0.5 mm2以上);如采用鋁芯線,截面不應小于2.5 mm2。用于室外的燈頭線,銅芯線截面應在1.0 mm2以上,鋁芯線截面應在2.5 mm2以上。

2)單極開關應接于火線,當使用螺口燈頭時,火線應接在燈頭的彈簧舌片上,零線應接在有螺紋的端子上;日光燈的鎮流器應接于火線。線路進入路燈處,應做防水彎。

3)單相二孔插座的右極應接火線,左極應接零線(面對插座看);單相三孔及三相四孔插座的接地或接零線均應在上方。

3、照明線路

大容量的照明負荷(3Kw以上)宜采用三相四線制供電,應盡量使各相負荷平衡分配。屋內每一照明回路的燈數一般不超過20個,個別情況也不宜超過25個(包括插座)。每一回路的熔絲額定電流不宜超過15A(工業廠房不宜超過20A)。屋外每一回路連接的燈數不宜超過10個,超過10個時,每個燈的火線上應裝設熔絲保護。

在手術室,500人以上的公共場所,發電廠、變電所以及不允許照明中斷的場所,還應設置事故照明裝置。事故照明和工作照明燈具應有明顯的區別標志;高壓水銀燈不得用于事故照明;事故照明電源可為蓄電池,也可為交流備用電源,也可以采用把事故照明和工作照明分別接于兩條不同的電源回路。當工作照明供電中斷時,事故照明電源將自動投入。

低壓電器安裝的一般要求是:

1)低壓電器一般應垂直安裝在不易受震動的地方。閘刀開關手柄向上應為合閘位置,以免因自重下落而發生誤合閘事故。開關的分合閘位置應明顯可辨或設有信號指示。集中在一處安裝的按鈕應有編號或不同的識別標志,“緊急”停車按鈕應有鮮明的標志。

2)電器的安裝位置應考慮防潮、防震、采光、安全間距和操作維護的方便。室外安裝的低壓電器應有防止雨、雪、風沙侵入的措施。落地安裝的電器,其底面一般應高出地面50~100mm,開關操作手柄中心離地面一般為1.2~1.5m,側面操作的手柄距離建筑物或其他設備不宜小于0.2m。按鈕之間應留有50~100mm的距離。低壓裸帶電體與電動機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m,電動機與建筑物或其他設備之間,應留有不小于1m的維護通道。安裝于墻上的低壓配電箱的底邊距地高度,明裝取1.2m,暗裝取1.4m;明裝電度表板底邊距地高度應不小于1.8m,照明配電箱的底邊距地高度取1.5m(照明配電板則要求不小于1.8m)。

篇6

【關鍵詞】礦山機械;安全管理;問題;解決措施

前言;我國的現代化礦井裝備水平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現代化的綜采設備普及率還較低,有些礦井雖采用了引進的先進設備,但由于對其他國家技術的消化還不徹底,仍不能進行正常使用和維護,一些先進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更有甚者,由于盲目追求生產,忽視安全,把安全監測裝置當成影響生產的累贅而拆除,造成很大安全隱患,設備故障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原有設備沒有淘汰,到了設計壽命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設備超負荷運轉,帶來很多安全隱患。井下惡劣的工作環境也是造成設備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因素,潮濕、粉塵、輻射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安全監測設備的可靠性下降;部分管理人員盲目追求生產,存在僥幸心理,致使出現故障的安全監測系統得不到及時維護和更換,也是造成設備安全性降低,也是安全事故屢發的原因之一。

一.礦山機械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礦山機械設備的裝備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礦山機械設備的裝備水平參差不齊,現役煤炭生產礦井大體可以分為4類:老礦及改擴建礦;現代化礦井;大型(超大型)現代礦井;鄉鎮中小型礦井。

1.1老礦及改擴建礦多建于解放初期,有的甚至是解放前期,由于資金和企業觀念上的問題,仍然保留著建井初期的裝備,設備非常落后,安全設計欠缺,雖然進行過一些技術改造仍無法滿足安全生產的要求;

1.2現代化礦井大多建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廣泛采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綜采機械,其中國產設備占了主導地位,完全采用國產裝備的高產高效工作面不斷涌現,機電一體化在礦山機械設備上逐步實現;

2 安全設計方法仍欠缺成熟度

當前,我國許多礦山機械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安全設計理論和方法,但對于一些復雜、大型的重要礦山機械設備,依然比較薄弱,安全設計也僅僅停留于理論,對于理想的、成熟的安全設計方法依然處在空白階段。如掘進機方面,尚未形成適合我國地質特點的載割、裝運、行走的完整載荷譜,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其安全設計的進行。又如對于輸送機的動態研究,依然處在對其理論基礎的分析階段,對于相關的實驗驗證和研究十分迫切。可以說,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械安全設計仍表現出較大差距,需要人們進一步的努力。

3 安全標準的完善程度和執行力欠缺

當前,礦山機械安全的制定標準涉及了礦井提升車、礦用炮孔鉆機等很多機械,提供給了制造和使用部門一個總體的制造原則和框架,并在預定使用范圍內,保障了產品的安全。但是,就目前我國礦山機械產品的品種來看,已經上升到幾百種之多,而現有標準中所涉及的礦產機械設備占據了其一小部分,使得礦山機械設備的安全要求很難滿足。眾所周知,保證煤礦安全的基本是安全質量標準化,然而在煤炭需求急劇增長的當下,質量標準化的工作方式極易引起人們的厭倦情緒和松懈思想。

4. 礦山機械安全檢測技術需要完善

礦山機械設備長期處于重載和交變載荷狀態下工作,容易產生各種安全隱患,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設備仍然處在重載、高速等環境下工作,就有可能導致惡性事故的發生。雖然現代化的測試技術與設備在不斷更新,但由于礦山機械設備本身的復雜性及其工作環境的復雜性和大量不可預測的偶發事件的存在,礦山機械安全檢測技術仍然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特別是在靈敏度和可靠性方面,許多復雜的難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礦山機械的安全管理措施

1 強化從業人員培訓和對機械安全技術人才的培養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我國礦山機械設備朝著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的方向不斷邁進,這一形式下,對相關技術水平和人員智力提出了更高、也更為嚴格的要求。為促進礦山機械安全體系的貫徹落實,實現高效、安全的生產,就必須從源頭抓起,培養一批從事礦山機械安全的科研、設計人員十分必要。此外,還應通過培訓、繼續教育等形式來強化對技術工人和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考慮構建教材、師資、培訓機構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來實現標準化的礦山安全培訓建設,進一步提升人員的安全技術水平和安全意識。

2. 加大安全資金投入,改善機械設備現狀

針對目前在礦山機械安全方面欠賬嚴重的狀況,國家應該在政策方面加強引導,在法規方面加大控制力度,在資金方面積極扶持國有重點煤礦和地方煤礦進行安全技術改造,企業在利用國家政策技改資金的同時,自身也應下大力氣,多方籌措資金,補足安全欠賬缺口,下決心報廢一切超期服役的設備,或進行必要的裝備技術改造,從而切實改善礦山機械設備安全現狀。

3.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礦山機械安全的法規標準、設計體系

首先國家監督機關部門應保證自身的公正性,加強執法力度,嚴格執行礦山機械安全標準、法規,然后就是礦山機械行業的標準化工作者應主動積極的關注各個工業化發達國家礦山機械安全的發展動向,借鑒他們在礦山機械行業中的安全標準、法規等情況,制定國際化的礦山機械安全標準,并且保證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安全標準可以大范圍的覆蓋礦山機械設備。礦山機械安全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僅是單一的理論學科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所以非常必要建立一個與我國的國情相互適應的礦山機械安全設計體系。礦山機械安全設計體系的建立,不僅可以研究礦山機械基礎性問題,而且也可以加強對可燃性氣體,如瓦斯,的研究,然后建立一個關于礦山機械安全的數據庫,在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的危險系數的同時,又降低了研究成本,高效率的研究礦山機械安全方面的問題。

4 強化礦山機械的安全使用及管理

為了確保礦山機械能夠在生產過程中安全正常的運行,需要我們強化礦山機械的安全使用以及管理。

4.1 強化礦山機械的安全使用

礦山機械設備是金屬礦生產中的主要工具,礦山機械的安全使用,不僅對礦山的產品和產量有影響,對金屬礦的經濟效益以及聲譽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礦山機械的安全使用變得尤為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礦山機械設備當中也采用了高科技技術,所以礦山機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需要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同時還要糾正操作人員的思想,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要嚴格遵守安全規章制度進行操作,加強礦上機械的安全使用。

4.2 加強礦山機械的安全管理

確保礦山機械的安全運行,安全管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為了確保礦山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需要根據金屬礦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維修人員,都要對其進行詳細的劃分和管理。只有加強礦山機械的安全管理,才能降低礦山機械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結語

礦山機械安全技術是礦山機械安全發展的重要保障,針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借鑒上述對策,來持之以恒地完善礦山機械安全技術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加之國家宏觀政策的扶植和指導,勢必會促進礦山機械安全技術諸多問題的相繼解決,從而實現礦山機械安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電氣設備 安全技術管理

中圖分類號:F4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電力資源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應用,電氣設備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中最密不可分的工具。電氣設備是以電力為動力的設備,由于電力使用的特殊性,電氣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安全,輕則電氣設備發生故障,對個人、企業或國家造成經濟損失,重則會造成人身傷亡事故,損害人民身體健康。因此,提高和落實電氣設備安全技術,對保證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及防止各種電氣設備事故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電氣設備安全評價因素

電氣設備安全技術是指在使用電氣設備的過程中,因電氣設備發生電擊事故,而為了避免或減少由此而產生的損害而采用的各種安全保護技術。在某種特定情況下,電氣設備發生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后果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但是,不管是哪種電氣設備發生事故,分析其原因,都有其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因此,正確評價電氣設備的安全因素,就成為電氣設備安全技術應用的基礎。

1.1電氣設備的固有安全性:

通俗來說,就是電氣設備自身的產品質量。電氣設備的固有安全性能與電氣設備的固有安全技術息息相關,它是電氣設備帶來危險的根源。因此,電氣設備的固有安全性是電氣設備安全評價因素中的第一要素。在我國,所有電氣設備的設計、制造都必須符合《國家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范》和各類電氣設備的安全標準。

1.2電氣設備運行環境

電氣設備的運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客觀環境。自然環境是指靜電和雷電等;客觀環境是指電氣設備所處的工作場所的環境。電氣設備運行環境的好壞,對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極為重要。靜電的放電火花和電弧容易引起火災和爆炸事故;潮濕的環境,電氣設備容易發生漏電現象和短路現象;高溫,則會使電氣設備絕緣層老化、爆裂,進而發生漏電現象。一個通風良好、干燥、常溫、無塵、無靜電的良好的運行環境,能讓電氣設備長時間的安全、穩定運行,可以大大減少了電氣設備發生故障和事故的機率。

2.電氣設備安全保障技術

2.1電氣設備的絕緣保護

絕緣帶電體,就是用絕緣材料把電氣設備的帶電體與外界隔離開來,使帶電體封閉在絕緣體里面。良好的絕緣是保證電氣設備安全、正常、穩定運行,防止發生觸電事故的必要條件。另外,絕緣的良好與否,還與運行環境息息相關,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使絕緣材料變成導電材料,因此,需要絕緣的電氣設備應當盡量運行在干燥的環境中。

2.2電氣設備的接地保護

接地保護是電氣設備安全防護技術的主要措施之一。電氣設備出現故障時,比如電氣設備絕緣被擊穿后,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外殼以及與之想連的機器、管道等金屬部分便可能呈現危險的對地電壓,人體觸及時便可能發生觸電事故。

接地保護,是為了防止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配電裝置的構架和線路桿塔等帶電危及人身和設備安全而進行的接地。所謂保護接地就是將正常情況下不帶電,而在絕緣材料損壞后或其他情況下可能帶電的電氣設備的金屬部分(即與帶電部分相絕緣的金屬結構部分)用導線與接地體可靠連接起來的一種保護接線方式。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減少或避免觸電事故的發生,將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外殼與大地做聯接,稱為接地保護。

采用了接地保護裝置的電氣設備,可以使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遠遠小于電氣設備故障時產生的對地電壓,因而大減輕了觸電危險。接地裝置應當遠離人行通道和建筑物的出入口,而且,電氣設備的接地支線與接地干線或接地體之間,必須采用并聯聯接,禁止采用串聯聯接。

2.3電氣設備的漏電保護

接地保護雖然可以減輕和防止人身觸電的危險,但是卻不能完全保證不發生觸電事故。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發明了另外一種更為理想的防護措施,即當有人遭到電擊而危及生命之前,觸電線路能夠準確、及時地向保護裝置發出信息,使之能夠迅速切斷電源,起到漏電保護的作用,這種措施就是漏電保護。起漏電保護作用的裝置就叫漏電保護器。

漏電保護器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⑴、對于以防止觸電為目的電氣設備,宜選用動作時間為0.1秒以內,動作電流為30毫安以下的漏電保護器。例如家庭、臨時插座板、電鉆、潛水泵、振動棒、吸塵機、吹風機、電砂輪、電鋸等。⑵、對220伏以上的Ⅰ類手持電動工具,當接地有困難時,或者在某些發生人身觸電后同時會發生二次傷害的,如高空作業或在河岸邊工作的,宜選用動作電流小于15毫安、動作時間在0.1秒以內的漏電保護器。⑶、選擇漏電保護器時應考慮靈敏度與動作可靠性的匹配,當所選擇的漏電保護器的動作電流小于正常漏電電流時,漏電保護器就不能投入運行,即使投入運行,也會因為頻繁動作而造成電氣設備運行的不穩定。

2.4電氣設備的隔離保護

當電氣設備不便于使用絕緣層來作保護或者電氣設備單靠絕緣保護不能夠保證電氣設備使用安全的時候,可以使用屏障、遮欄、護罩、箱盒等將電氣設備與外界隔離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隔離保護是高壓電氣設備必須采用的安全技術。

2.5采用安全電壓

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所使用的電氣設備,可以采安全電壓作電源來供電,以避免觸電事故的發生。我國規定安全電壓額定值的等級為42、36、24、12、6伏。

3電氣設備安全技術的管理

電氣設備的安全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包含工程技術和組織管理,兩者相輔相成,組織措施是技術措施的可靠保證,技術措施是組織措施實現的基礎,因此,必須重視電氣設備安全技術的管理工作。

3.1制定電氣設備安全責任制。

電氣設備安全責任制度主要包括:⑴、電氣設備安全管理部門職責;⑵、電氣設備崗位培訓部門安全職責;⑶、安全生產負責人崗位職責;⑷、電氣設備管理人員崗位職責;⑸、電氣設備作業人員崗位職責等。

3.2制定電氣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編制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與安全操作規程手冊,做到電氣設備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人手一冊,強化其防護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方法,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從源頭上控制電氣設備安全事故的發生。

3.3制定培訓制度

主要有兩方面的培訓:一是生產技能方面的培訓。操作人員是電氣設備的使用者,只有在熟悉本崗位電氣設備的技術性能、結構原理、工藝指標的情況下,才能夠使電氣設備更加安全、穩定的運行。二是安全生產方面的培訓。作為管理者,應加強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方面的宣傳教育,監督其持證上崗,對、違章指揮和違反電氣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造成設備事故和經濟損失的責任者,由企業根據情況給予處理,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作為電氣設備的管理者,定期對電氣設備操作人員進行電氣設備安全運行、維護等方面的技能培訓,以及安全生產方面的培訓,溫故而知新,不斷汲取各種新型技術,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加強安全防范意識。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電氣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安全性的保證是關系到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要引起電氣設備操作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因此,作為電氣設備的管理者,應在確保電氣設備質量的前提下,充分運用電氣設備安全技術,加強對電氣設備的安全管理,使人們能夠放心安全的使用電氣設備。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電子商務;安全技術

電子商務不同于傳統的經濟交易模式,是一種依托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平臺而建立起來的新型交易模式。電子商務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消費選擇、更豐富的消費種類以及更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近年來,電子商務在我國乃至全球都處于一種高速發展的態勢,與此同時,由于電子商務建立在互聯網這樣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交易方之間的聯系相比傳統的交易方式也更加多樣且密切。互聯網本身就存在各種安全問題,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也就越來越突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網絡交易中出現的安全問題會使小至個人交易,大至國家金融都受到威脅。提高電子商務的安全性迫在眉睫。

1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

在電子商務發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切實保障交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安全性。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比較落后,缺乏國際水平的安全技術的加持。設備體系不夠健全、完善。保證安全性的產品技術不過硬,不能夠適應越來越復雜的電子交易環境。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人為導致或自然產生的機器與系統故障,以及來自內部和外部的病毒入侵。嚴重影響到電子商務的安全。在交易過程中,則存在買賣雙方的欺詐行為,各種不良交易方式與投機手段,對買家的個人信息進行竊取,不承認交易事項等。

2電子商務安全的要素

1)有效性。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我們對更多的經濟事項予以確認。信息的有效性保證到交易過程中每一位參與者的利益。要對信息技術與網絡過程中的問題與故障做到有效、及時的預防與處理,防止各種病毒的入侵,技術故障對正常交易的影響。并保證交易過程中數據等的有效性。2)機密性。傳統的交易模式中,信息之間有著可靠的交換渠道。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在此平臺運作的電子商務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機密性,電子系統將信息進行加密,對信息的傳送過程更嚴格的監控,以預防信息隨時被不法分子攔截。3)可靠性。傳統的交易中。交易雙方的交易有簽名、印章等來保證交易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在電子交易中,交易則突破了空間的界限,不能通過太多保證性質的契約來確保交易的可靠性。電子商務系統要為交易雙方提供可以檢驗對方具體情況的體系,來驗證雙方的真實性。為電子交易保駕護航。

3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

電子商務的發展依賴于互聯網環境,而互聯網中常常發生各種不可控的安全問題。電子商務發展的不斷深入也需要其提高自身的安全性,下面的各項技術對提高電子商務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幫助。1)加密技術。作為電子商務中基礎的安全技術,加密技術分為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就是使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將專用的密匙交換。在密匙交換的過程中要保證交易雙方的交易信息沒有外泄。非對稱密匙則分為公開密匙和私有密匙。公開密匙對外公布,私有密匙的信息由密匙者保管。得到公開密匙的用戶可以將加密信息發送給密匙的者,跟據加密信息將公開密匙與私有密匙解密。對稱密匙的優點是加密速度快,但是在密匙傳達過程中容易被不法分子攔截、破解。非對稱密匙的算法難度系數高,效率比較低,但是保密性則優于對稱加密。2)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就是在網絡之間建立一個保護層,對網絡之間的訪問進行監管與控制,內部網絡與外部網絡之間的任何聯系與交流都需要受到保護層的監控,使防火墻內的網絡免受外部不安全的服務和非法信息的攻擊與入侵,在內部網絡之外形成一道防火墻來保證內部網絡的安全與順暢。3)數字摘要。數字摘要就是使用函數將加密的明文摘要成固定長度的密文。密文與明文相互關聯,不同的明文加密為不同的密文,相同的密文數字摘要也相同。收到信息之后利用方法計算出結果,如果計算結果與摘要相同,通過數字摘要就可以檢測出接收到的明文是否是原始的有沒有經過改動。從而確保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4)數字簽名。數字簽名是發送方從報文文本中生成一個散列值,利用公開密匙的計算方法與散列函數,將散列值加密形成數字簽名。再將數字簽名傳輸給接受方,接收方根據內容計算出散列值,再用發送方的公開密匙對報文的數字簽名進行解密,若散列值一致,則說明接收方接收到了來自發送方的數字簽名。通過數字簽名可以對電子商務交易事項的真實性做出判斷。5)數字憑證。數字憑證是利用電子手段來判斷用戶的身份,在電子交易過程中,雙方利用各自的數字憑證來進行各項操作。公匙對應各自的數字證書,私匙則通過安全的方式傳給用戶。在憑證中,常用的是個人憑證與企業憑證,個人憑證在單人用戶的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保障其的安全,擁有企業憑證的企業則可以通過網絡服務器,來進行安全的電子商務交易。6)數字信封。數字信封則是對數據進行加密。SET消息發送時,利用DES密匙將SET消息進行加密,并用公匙把密匙加密,形成數字信封,將信息一起發送給接受者。私人密匙只有接受者才能得到,數字信封中的信息也只有接受者才能看到。數字信封加大了安全性能,保障了信息的私密性。7)CA認證。在以上各安全措施得以順利進行的過程中,需要一個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參與。CA認證中心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權威性的認證機構。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用戶在申請數字證書的時候,CA認證中心就對各用戶的具體情況進行檢查與核實,提供身份認證服務,達到申請條件的用戶則頒發數字證書。認證中心只掌握用戶的公開密匙,使認證中心自身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4結語

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也會催生越來越多的經濟交易新模式。電子商務在目前的經濟發展領域與互聯網發展領域中都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建立一套完整的電子商務安全體系,保證交易事項單位順利進行,保障交易參與者的利益,提高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使我國的電子商務能更快、更好、更安全的發展。

作者:張云青 單位: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孫曉茹.當前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的研究及發展趨勢[J].商場現代化,2013,(26):75.

篇9

關鍵詞: 模板 施工 安全技術

一、基本要求

模板工程作業高度在2m和2m以上時,要根據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操作和防護,要有可靠安全的操作架子,在二層以上周圍應設安全網、防護欄桿。在臨近施工通道地區施工應設警示牌,避免傷及行人。在高處作業架子上,平臺上一般不宜堆放模板料,必須短時間堆放時,一定要碼平穩,不能堆得過高,必須控制在架子或平臺的允許荷載范圍內,高處支模工人所用工具不用時要放在工具袋內,不能隨意將工具、模板零件放在腳手架上,以免墜落傷人。

二、安裝安全技術

1.基礎及地下工程模板

基礎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裝,應先檢查基坑上壁邊坡的穩定情況,

發現有塌方的危險時,必須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之后,才能開始作業。操作人員上下基坑要設扶梯。基槽(坑)上口邊緣1m以內不允許堆放模板構件和材料。向坑內運送模板采用人工搬運,運送時要有專人指揮,上下呼應。模板支撐支在土壁上,應在支點加墊板,以免支撐不牢或造成土壁坍塌。

2.混凝土柱模板工程

柱模板支模,四周必須設牢固支撐與滿堂支撐連接固定,避免柱模整體歪斜甚至傾倒。柱箍的間距必須依模板設計要求做。

3.單梁與整體混凝土樓蓋支模

單梁或整體樓蓋支模,應搭設牢固的操作平臺,并設護身欄。要避免上下同時作業。采用多層支架支模時,各層支架本身必須成為整體空間穩定結構,支架的層間墊板應平整,各層支架的立柱應垂直,上下層立柱應在同一條垂直線上。

工程采取分層分段支模方法。在已拆模的樓蓋上,支模要驗算樓蓋的承載力能否承受上部支模的荷載,如果承載力不夠,則必須附加臨時支柱支頂加固,或者事先保留該樓蓋模板支柱。上下層樓蓋模蓋的支柱應在同一條垂直線上。

三、模板拆除安全技術

1.一般要求

(1)拆模時對混凝土強度的要求。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現澆混凝土結構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不承重的側模板,包括梁、柱、墻的側模板,只要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時,即可拆除。

②承重模板,包梁、板等水平結構構件的底模,應根據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塊強度達到下表的規定時,方可拆除。

現澆結構拆模時所需混凝土強度

項 次 結構類型 結構跨度 按達到設計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計(%)

1 板 ≤2 50

>2,≤8 75

2 梁、拱、殼 8 75

>8 100

3 懸臂構件 100

(2)拆模之前必須有拆模申請,并根據同條件養護試塊強度記錄達到規定時,經有關各方技術人員認可、鑒字方可拆除。

(3)各類模板拆除的順序、方法,及現場實際做好操作范圍防護工作,由臨邊外側,拆除與外架連接桿封閉外側空間 拆除柱模加固架 拆柱模 梁側模 梁底模 分類清理歸堆防止事故發生, 有順序的拆除樓板模向內側拆除 拆除滿堂架 清理材料。

(4)拆除的模板必須隨拆隨清理,以免釘子扎腳、阻礙通行發生事故。

(5)拆模時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區應設警戒線,以防有人誤入被砸傷。

(6)拆除的模板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

2.各類模板拆除的安全技術

(1)基礎拆模

基坑內拆模,要注意基坑邊坡的穩定,特別是拆除模板支撐時,可能使邊坡發生震動而坍方。拆除的模板及時運到離基坑較遠的地方進行清理。

(2)現澆樓蓋及框架結構拆模

一般現澆樓蓋及杠架結構的拆模順序如下:拆柱模斜撐與柱箍 拆柱側模 拆梁側模 拆梁底模 拆樓板底模。

拆除時,應設置供拆模人員站立的平臺或架子,還必須將洞口和臨邊進行封閉后,才能開始工作。拆下的模板不準隨意向下拋擲,要向下傳遞至地面,傳遞時應上下呼應、統一指揮,以防人多相互間不統一而發生事故。

已經活動的模板,必須一次連續拆除完方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傷人。

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桿時,應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順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連桿應與拆除立柱同時進行,以免立柱傾倒傷人。

多層樓板模板支柱的拆除,下面應保留的模板支柱層數,應根據施工速度、混凝土強度增長的情況、結構設計荷載與支模施工荷載的差距通過計算確定。(根據漳州氣候情況一般保留操作層下面一層不拆除)

(3)現澆柱模板拆除

柱模板拆除順序如下:先拆除斜撐或拉桿(或鋼拉條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或橫楞 拆除豎楞并由上向下拆除模板連接件、模板面。

總結:工程考慮到施工工期、質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選擇方案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點:

①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設計,力求做到結構要安全可靠,造價經濟合理。

②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使用期限內,能夠充分滿足預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③選用材料時,力求做到常見通用、可周轉利用,便于保養維修。

篇10

關鍵詞:網絡安全防火墻PKI技術

一、防火墻技術

包封過濾型:封包過濾型的控制方式會檢查所有進出防火墻的封包標頭內容,如對來源及目地IP、使用協定、TCP或UDP的Port等信息進行控制管理。現在的路由器、SwitchRouter以及某些操作系統已經具有用PacketFilter控制的能力。封包過濾型控制方式最大的好處是效率高,但卻有幾個嚴重缺點:管理復雜,無法對連線作完全的控制,規則設置的先后順序會嚴重影響結果,不易維護以及記錄功能少。

封包檢驗型:封包檢驗型的控制機制是通過一個檢驗模組對封包中的各個層次做檢驗。封包檢驗型可謂是封包過濾型的加強版,目的是增加封包過濾型的安全性,增加控制“連線”的能力。但由于封包檢驗的主要檢查對象仍是個別的封包,不同的封包檢驗方式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差異。其檢查的層面越廣將會越安全,但其相對效能也越低。

封包檢驗型防火墻在檢查不完全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問題。被公布的有關Firewall-1的FastModeTCPFragment的安全弱點就是其中一例。這個為了增加效能的設計反而成了安全弱點。

應用層閘通道型:應用層閘通道型的防火墻采用將連線動作攔截,由一個特殊的程序來處理兩端間的連線的方式,并分析其連線內容是否符合應用協定的標準。這種方式的控制機制可以從頭到尾有效地控制整個連線的動作,而不會被client端或server端欺騙,在管理上也不會像封包過濾型那么復雜。但必須針對每一種應用寫一個專屬的程序,或用一個一般用途的程序來處理大部分連線。這種運作方式是最安全的方式,但也是效能最低的一種方式。

防火墻是為保護安全性而設計的,安全應是其主要考慮。因此,與其一味地要求效能,不如去思考如何在不影響效能的情況下提供最大的安全保護。

二、加密技術

信息交換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1、對稱加密技術

在對稱加密技術中,對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鑰,也就是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種加密方法可簡化加密處理過程,信息交換雙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換專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換階段私有密鑰未曾泄露,那么機密性和報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證。對稱加密技術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換一方有N個交換對象,那么他就要維護N個私有密鑰,對稱加密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雙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鑰,交換雙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過這把密鑰加密后傳送給對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數據加密標準)的一種變形,這種方法使用兩個獨立的56為密鑰對信息進行3次加密,從而使有效密鑰長度達到112位。

2、非對稱加密/公開密鑰加密

在非對稱加密體系中,密鑰被分解為一對(即公開密鑰和私有密鑰)。這對密鑰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為公開密鑰(加密密鑰)通過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開,而另一把作為私有密鑰(解密密鑰)加以保存。公開密鑰用于加密,私有密鑰用于解密,私有密鑰只能有生成密鑰的交換方掌握,公開密鑰可廣泛公布,但它只對應于生成密鑰的交換方。非對稱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雙方無須事先交換密鑰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廣泛應用于身份認證、數字簽名等信息交換領域。非對稱加密體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數學難題之上,是計算機復雜性理論發展的必然結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鑰密碼體制。

三、PKI技術

PKI(PublieKeyInfrastucture)技術就是利用公鑰理論和技術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務的基礎設施。PKI技術是信息安全技術的核心,也是電子商務的關鍵和基礎技術。由于通過網絡進行的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事務等活動缺少物理接觸,因此使得用電子方式驗證信任關系變得至關重要。而PKI技術恰好是一種適合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事務的密碼技術,他能夠有效地解決電子商務應用中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問題。一個實用的PKI體系應該是安全的易用的、靈活的和經濟的。它必須充分考慮互操作性和可擴展性。

1、認證機構

CA(CertificationAuthorty)就是這樣一個確保信任度的權威實體,它的主要職責是頒發證書、驗證用戶身份的真實性。由CA簽發的網絡用戶電子身份證明—證書,任何相信該CA的人,按照第三方信任原則,也都應當相信持有證明的該用戶。CA也要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來防止電子證書被偽造或篡改。構建一個具有較強安全性的CA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與密碼學有關系,而且與整個PKI系統的構架和模型有關。此外,靈活也是CA能否得到市場認同的一個關鍵,它不需支持各種通用的國際標準,能夠很好地和其他廠家的CA產品兼容。

2、注冊機構

RA(RegistrationAuthorty)是用戶和CA的接口,它所獲得的用戶標識的準確性是CA頒發證書的基礎。RA不僅要支持面對面的登記,也必須支持遠程登記。要確保整個PKI系統的安全、靈活,就必須設計和實現網絡化、安全的且易于操作的RA系統。

3、密鑰備份和恢復

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應定期更新密鑰和恢復意外損壞的密鑰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和實現健全的密鑰管理方案,保證安全的密鑰備份、更新、恢復,也是關系到整個PKI系統強健性、安全性、可用性的重要因素。

4、證書管理與撤消系統

證書是用來證明證書持有者身份的電子介質,它是用來綁定證書持有者身份和其相應公鑰的。通常,這種綁定在已頒發證書的整個生命周期里是有效的。但是,有時也會出現一個已頒發證書不再有效的情況這就需要進行證書撤消,證書撤消的理由是各種各樣的,可能包括工作變動到對密鑰懷疑等一系列原因。證書撤消系統的實現是利用周期性的機制撤消證書或采用在線查詢機制,隨時查詢被撤消的證書。

四、安全技術綜合應用研究熱點

1976年美國學者提出的公開密鑰密碼體制,克服了網絡信息系統密鑰管理的困難,同時解決了數字簽名問題,它是當前研究的熱點。而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已是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目前正處于研究和發展階段,它帶動了論證理論、密鑰管理等研究,由于計算機運算速度的不斷提高,各種密碼算法面臨著新的密碼體制,如量子密碼、DNA密碼、混沌理論等密碼新技術正處于探索之中。因此網絡安全技術在21世紀將成為信息網絡發展的關鍵技術,21世紀人類步入信息社會后,信息這一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需要網絡安全技術的有力保障,才能形成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在我國信息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究和產品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研究、開發和探索,以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產學研聯合發展之路,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以此保證我國信息網絡的安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步山岳、張有東,計算機安全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