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技術雙語教學范文
時間:2023-03-16 10:38: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控技術雙語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計算機控制技術;雙語教學;必要性;實施計劃
機械電子是工程科學的一個跨學科的新興專業,為了開闊教師和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探索一條適合于機械電子工程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模式極為重要。本文在充分調研相關參考文獻的基礎上,立足于“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從開展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雙語教學的重要意義與必要性、開展“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雙語教學的實施計劃和進行“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雙語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
一般來說,雙語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外語為教學媒介來進行非英語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雙語教學可以完成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通過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制作英語課件、英文授課、使用英語完成作業和考核等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使用英文進行交流和表達的能力。目前,比較受關注的雙語教育模式有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導入型雙語教學模式和三向分流雙語教育模式等。近些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與國際交流不斷增加。這對英語的使用和交流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英語的熟練掌握和靈活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學習中除了進行相應英語課程的教授外,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也勢在必行。
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提高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和交流水平。在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中既傳授了專業理論和英語語言知識,也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專題研討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提高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文獻查詢、問題討論的水平。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詞匯。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手段與速度大大提高。雙語教學中,學生可以頻繁地接觸和使用英語進行學習和交流。
二、“計算機控制技術”雙語教學的實施計劃
“計算機控制技術”是機械電子工程方向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涉及的教學內容豐富,難度相對較高,英語專業詞匯多。因此在準備教學輔助材料時要做到精挑細選。計算機控制技術雙語教學輔助材料的建設包括原版教材配套的講義的制作、制作與收集相關音像資料和建立與雙語教學相應的題庫。在講義中,要對原版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注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避免因英文太難而產生厭學情緒。對書中的相關專業詞匯和術語增加中文注釋,在書后增加中英文詞匯對照表,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教學要點的理解和掌握。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建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試題庫。
為了適應高校教學的要求和提高專業課程的授課效果,應該采用啟發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和研討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發揮傳統教學靈活性強、節奏感好的優點,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新興的教學手段教學形象、直觀的特點。
三、雙語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注重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的培養。在雙語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一方面,外語專業出身的教師具有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但欠缺理工科專業課程的知識;另一方面,部分專業課知識扎實的相關專業教師由于缺乏外語使用的環境,雖然有一定的外語基礎,卻受到外語聽和說的限制,無法勝任相關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任務。因此,要重視雙語教學教師的選拔和培養,積極引進英語水平高的年輕博士和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鼓勵年輕教師積極閱讀英文文獻,撰寫英文文章,安排教師去國外進行中長期的訪學和短期的英文培訓,提高教師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2.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國際化進程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大學畢業生外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高校理工科的雙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結合我院“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雙語教學的思考,闡述了在高校理工科學生中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討論了在學院開展“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雙語教學的實施計劃。最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闡述了進行“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雙語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參考文獻:
[1]孫文,姜國新.淺析高校微分方程雙語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5(15):271-272.
[2]成曉毅.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模式初探[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3(03):89-91.
篇2
一、處理三個關系
1、公共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關系
高職教育中的公共課程是對學生文化知識、基礎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智能發展的基礎。根據對企業、對往屆畢業生的調查,我們感到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要求文化基礎知識底厚面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高職教學計劃中的公共課部分,從提高人才文化素質來看,具有“功底性”功效;從為專業學習服務來看,具有“工具性”功效。為此學校十分重視公共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強公共課程教學,尤其是數學、語文、英語、計算機課程。其一是適當增加教學時數,延長教學學期。其二是改革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突破原有的學科性體系,形成新的應用性體系,體現相對寬和淺的知識結構,突出素質教育。其三是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結合。如語文為了擴大閱讀面,增加動筆的機會和頻率,要求學生一學期寫10篇以上的“讀書筆記”。
2、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的關系
在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時,一是壓縮理論課教學時數,減少理論性、學科性教學內容,增加應用性、實踐性教學內容,保證五年高職教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課時比為1∶1。二是理論教學應圍繞培養能力來展開,配合技能訓練來進行。理論教學為能力培養服務,其理論適應癥僅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計劃中,為了更好地解決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們在物理、英語、語文、計算機等課程中,相應安排了實訓周,通過實訓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檢驗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教學計劃的安排設計,不但具有理論教學計劃表,而且具有實踐教學計劃表,對具體的實踐教學時間安排與分配、實踐內容、能力考核目標都作了詳盡的計劃與安排。
3、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關系
必修課是使學生掌握第一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專門技能,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選修課則讓學生自主選課,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可以改變專業教育的封閉狀態,開闊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面,讓學生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高職教學計劃中我校安排了書法、社會心理學、外國文化與外國經濟、彩電維修、市場營銷、新技術和新工藝介紹及第二外語(如德語或日語)等七門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補充與延拓。選修課與必修課之比為1∶7左右。
二、設置五類課程
進行高職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改革是高職教學計劃開發的核心內容。我校依據教學課程綜合化、核心化,核心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現代化的要求,設置了五類課程。
1、開發綜合課程
開發綜合課程既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一方面綜合相關類課程,壓減重復性知識,避免學科間的相互割裂;另一方面壓縮理論課時,騰出時間來開設新技術課程和增加實踐性課時。我校三個高職專業都開發設置了2—3門綜合課程。如精密模具專業及機電控制專業為機械設計基礎和機械制造基礎等綜合課程,集成電路專業為半導體器件物理基礎、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技術基礎等綜合課程。《機械設計基礎》這門新的綜合課程,綜合了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械零件CAD等,在綜合開發中做到了兩點:其一,建立新的課程體系。以受力分析、運動分析、設計計算、繪出零件工作圖為課程主線,以工程力學篇和機構與零件篇為課程的兩大部分。其二,精選教學內容。按照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精選與專業相關的力學、機構與零件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2、確立核心課程
確立核心課程是開發教學計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核心課程就是代表專業技術最新發展水平,反映專業核心技術并且具有“領頭羊”作用的專業課程。如精密模具專業的《精密沖壓模具》、《精密塑料模具》、《精密模具制造工藝》等課程,其中,通過《精密沖壓模具》等精密模具專業核心課程,使學生能能合理編制沖壓工藝,設計精密沖壓模具;會擬訂塑壓成形工藝,設計精密自動注塑模具;能合理編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編制模具裝配工藝程序,從而使學生掌握精密模具制造技術,具備走上模具生產崗位的關鍵專業能力。
3、開設雙語教學課程
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目的是提高教師運用外語進行教學的能力與素質,更是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學好外語、走向世界的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外語聽說讀能力。我校各高職專業均選一門專門課程作為雙語教學試點課程,如精密模具專業及機電控制專業為《機械設計基礎》,集成電路專業為《電路基礎》,其相應課程盡量兼顧采用英文版教材及漢文版教材。英語授課的教學時數應占總課時的25%以上。
4、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
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張嘴巴,這種老的教學方式已難以持久。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使教學方法更加靈活,教學手段更加先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我校在各高職專業中,都選擇若干課程開展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并由教師自行開發多媒體課件,如《物理》、《模具CAD/CAM》、《AutoCAD》、《單片機與PLC》、《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基礎》、《半導體集成電路》等課程。
5、開展計算機專業軟件應用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