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纜范文
時間:2023-03-23 07:2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通信電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光纖電纜和通信電纜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讓人們體驗到了信息化社會帶來的諸多便利,進一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一、光纖電纜和通信電纜的發展
(一)網絡發展給光纖提出了新的要求。網絡技術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不但滿足了人們獲取信息的基本要求,而且網上購物、網絡視頻、網絡會議等諸多網絡功能的實現,讓人們體會到了信息化的真切內涵。不過,不可否認,網絡技術的發展需要光纖技術作支撐,尤其現在網絡功能和產品層出不窮,給光纖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這種趨勢推動了光纖技術向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經過各國技術人員的攻堅克難,當前光纖信息傳輸速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單一波長傳輸已達到了40Gbit/s的容量。這種傳輸速率的迅速提高,給光纖通信的PMD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ITU-TSG15大會上,美國曾對40Gbit/s系統引入了一個專門的光纖類別提議,并希望加強PMD中相關問題的研究力度,或許不久的將來將會誕生一種傳輸容量為40Gbit/s新型光纖。另外,網絡信息傳輸較為理想的目標是實現骨干傳輸無中繼傳輸,顯然這一目標的實現建立在光纖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當前,波長為1.3μm無色散單模光纖已得到廣泛應用,而波長為1.55μm的單模光纖已研究成功,該種信息傳輸介質具有衰減小的優點,因此更適合大容量、長距離的信息傳輸,尤其適合在骨干網中使用。另外,理論講超長波光纖的的傳輸距離會更遠,實現無中繼傳輸,不過其仍處在理論研究階段。
(二)標準細分推動了光纖的準確應用。在世界電信標準大會上,曾將原來的G.652光纖細分為G.652.C、G.652.8、G.652.A三種類型,并將G.655光纖進一步細分為G.655.B和G.655.A兩種類型。這種光纖標準的進一步劃分,提高了不同類型、不同應用層次的光纖指標要求,為光纖的合理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引入了新的指標概念,更加詳細的描述不同類型光纖的性能指標,有利于光纖的準確應用。人們對光纖的細分、光纖指標的進一步完善,對光纖技術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新型光纖產品不斷出現。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光纖技術和指標都在不斷的提升和完善之中,各大生產企業不斷加大對新型光纖產生的研究投入。為此市場上新型光纖不斷出現。例如,適合長距離傳輸信息的光纖產品有:增強純硅芯超低損耗單模光纖、有負色散大有效面積光纖等。
對城域網而言,無論是結構還是環境都非常復雜,因為它面臨著龐大的用戶群體,需要具備較強的寬帶管理和業務疏導能力。如果傳輸距離在50~100km范圍內,即使不使用光纖放大器也不會出現色散現象,但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城域網發展要求,引入了密集波分復用技術,運用該技術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業務分配不同波長,以此實現光路上業務量的分插與選路。為此,阿爾特與康寧推出了適合城域網的光纖產品TeraLightMetro、MetroCoreTM等。
(四)光纜新結構不斷出現。當前,人們要求網絡需要有更高的傳輸速率、能夠提供更高的帶寬并且安裝方便。為了適應網絡的發展要求,光纜出現了較多新結構,其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型光纜結構產品有:潛水光纜、微型光纜、海底光纜等,為未來用戶駐地的綜合布線提供了方便。例如,在智能建筑的管道中能輕松的實現布線。另外,全介質光纜、納米光纜等不但具有較好的防雷、防電磁性能,而且憑借其外徑小、重量輕的優點,被廣泛應用在電力通信網中。
二、光纖電纜與通信電纜的發展前景
在科技推動下,網絡行業以較高的速度向前發展,尤其全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網絡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光纜通信應,不斷探索新的傳輸技術,向距離更長、容量更大、速度更高目標邁進。
(一)光孤子通信。首先,注重光孤子通信技術的研究。光孤子實質是一種特殊的ps數量級的超短光脈沖,在光纖中傳播時能夠相互平衡非線性效益、群速度色散、反常色散區,因此數據信息經過長時間的傳輸,速度和波形不會發生變化。如在零誤碼率環境下,信息傳播距離將會達到更遠的距離。
光孤子的未來發展前景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在傳輸速度方面,注重數據信息的長距離、高速度傳輸,在融合頻域、時域超短脈沖技術的基礎上將數據傳輸容量有現在的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在傳輸距離方面,利用再生、整形、重定時等技術降低ASE濾波,從而使信息傳輸距離進一步的提高;在高性能摻餌光纖放大器方面,利用相關技術,降低噪聲,提高輸出質量。
目前來看,實現光孤子通信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不過經過科學工作者的潛心研究,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光孤子在大容量、高速度、長距離的全光通信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全光網絡。全光網是未來高速通信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光纖通信發揮到極限的狀態。與傳統的光網絡不同的時,全光網絡不管是節點處還是節點間均實現全光化,突破通信的總容量限制,使信息的傳輸像光一樣進行交換和傳輸。交換機處理數據信息時不再以比特為依據,而是以波長的為依據進行傳輸過程中的路由選擇。
目前,有關全光網絡技術研究剛剛起步,尚有很多問題急需解決,因此,全光網絡距離實際的應用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過通過對其進行理論性的分析,發現全光網絡確實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篇2
【關鍵詞】 紙套管 鉛套管 氣閉
我國通信網絡建設目前已建成覆蓋全國,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長途傳輸網,但個別地區、企業由于其環境復雜、通信設備技術等情況的限制,仍然使用早期的鋼柵鉛皮通信電纜,如何做好這方面技術維護工作也很重要。
一、接焊鎧裝鉛皮電纜所用材料
1、紙套管.它是芯線接續后用以絕緣的材料。紙套管須在煮熱的白蠟液中浸煮后方可使用。2、鉛套管,它是在電纜接續處用以連接鉛皮的材料,鉛套管直徑為電纜直徑的1.5倍,長度為電纜直徑的6倍,其內壁必須用圓形鋼絲刷擦刷干凈,再用酒精清洗。具有保護電纜芯線及防止潮氣侵入電纜內部的作用。3、焊錫,是用來焊接套管的材料,一般可采用重量占40%(純度99%)的錫和重量占60%(純度為99.5%)鉛混合制成。焊錫成分的配比對封焊質量影響很大。4、白蠟(又稱石蠟),可作澆蠟用混合物的配置原料,也可在焊接鉛套管是作降溫用。5、汽油,用來點燃噴燈以封焊電纜接頭用飛,一般采用汽車用油,應無毒無雜質。
二、接焊電纜所需工具
噴燈、焊墊、刮刀、木錘、鐵錘、鋼鋸、電工工具一套
三、芯線接續工作
應對檢修的電纜進行氣壓測試,測試電纜混線、斷線、接地、他混及絕緣不良線對,測試合格后才能接續。鎧裝剝除后,用噴燈烘電纜鉛皮上的瀝青,使其軟化再清潔,在鉛皮切口以上約20cm電纜鉛皮上應立即澆注煮熱的白蠟,開始烘澆,防止潮氣侵入電纜內。芯線一般采取扭接,紙皮相壓約為1cm,要求根松頭緊,再套入清潔干燥的紙管作為絕緣。接續開始前,將鉛套管事先套在電纜一端,開口長度一般比鉛套管長度小6-12cm,分清ab線,檢查開口位置,電纜走向彎曲率是否合適,保證不濕、不臟。
芯線接續完畢驅潮后,應立即用充分干燥的白布帶包扎起來,先疏纏一層再密纏一層各順壓一半。包扎后將鉛套管移至接口中央,收口封焊,用木錘敲打套管的邊緣,使鉛套管逐漸壓向電纜鉛皮,以左手噴燈,右手白蠟,用噴燈火焰,先在兩端封焊的接口處均勻加熱,并涂上一些白蠟,洗去污垢后,在一端熔化少量焊錫,將鉛套管與電纜鉛皮粘住,再在另一端進行焊接。焊接時鉛套管和電纜鉛皮同時加熱,再用焊錫在接口的縫隙處擦抹,直至接口周圍掛好一圈焊錫后,再熔化適量焊錫;此時右手換墊布,在接口處涂抹,使焊錫均勻分布在接口處,反復推揉,確實接合好后,再逐漸修圓,此時涂上一點蠟。待冷卻后,再在接口處熔化適量焊錫,然后一邊用噴燈火焰加熱,使已熔化的焊錫表面可以流動,同時以墊布推揉,直至形狀正確,并使焊錫均勻光滑為止,在焊接過程中注意焊頭冷卻前都不要碰電纜和鉛套管,因為這時很容易使電纜脖折斷或焊口出裂縫,待焊頭不燙手時才可以以同樣的方法焊接另一端。
四、封焊步驟
1、掛錫,為使鉛管與電纜封焊牢固,應先在封焊部位涂上一層焊錫,用焊墊揉摸兩周使焊錫填堵接縫,刮光部分均勻攤掛一層焊錫。2、堆錫,接著用噴燈將焊錫條熔化,堆在封焊處,以足夠封焊為止。3、推錫,繼續在堆錫上加熱,呈流態為止,然后用焊墊推動,使焊錫均勻地平攤在封焊的四周,推錫造型,再用蠟冷卻。4、揉光,造型后的修飾工序。用噴燈在四周表面加熱,使表面一層熔化,再用焊墊輕輕揉動,達到齊、光、圓為止。
五、電纜維護
電纜的氣壓維護,是把電纜網分成若干個段落,要使每一個段落自行構成一個通氣系統,則必須用氣閉隔開,才能使充入電纜中的氣體封閉起來,以便查漏補氣等。電纜氣壓維護,充氣端氣壓不得超過1.5kg/cm2,氣壓穩定后,電纜的氣壓保持在0.5-0.7kg/cm2,無漏氣。充入電纜的氣體為干燥的空氣或氮氣,氣體中不含有灰塵或雜質。
氣閉制作,先要把氣塞處的電纜,按電纜直徑的4倍剝開鉛皮,剝去電纜外層紙皮,把芯線松開,電纜切口處外層紙皮應留長為5mm,并用白布帶將切口處纏好,防止填充劑進入電纜內過多。把已處理好的鉛套管套入電纜剖開處按封焊要求把兩端焊好,然后在鉛套管的上端(電纜垂直布放)開一個小孔待灌注填充劑。先將環氧樹脂(6101)100g加熱到70℃左右,攪拌均勻,將增韌劑苯二甲酸二丁脂10-15g加入稀釋好的環氧樹脂內,攪拌均勻,再將填料石英粉200g加到環氧樹脂內,攪拌均勻,繼續加熱到70℃左右,再把聚酰胺倒入,攪拌均勻,馬上倒入鉛套管內,24小時后方可封焊灌注口。實行充氣維護以后,可以及時發現電纜鉛皮的損壞或破裂,減少電纜芯線絕緣降低,可以預防因絕緣降低造成通信中斷或通信質量下降。
參 考 文 獻
篇3
電纜內的芯線一對或數對斷開,形成開路,稱為斷線。
1.1斷線原因分析
電纜某處因人為施工破壞,或遇到自然災害發生的山體滑坡,強雷擊等其他非人為因素,河溝護坡垮塌造成的電纜斷線。還有因電纜懸空,接頭處因受力不均而拉斷。
1.2斷線故障查找
當接到用戶或友鄰臺站申告在某一個方向上通信全部中斷時,應立即詢問機房值勤人員,設備有無易常。如設備良好,應當攜帶查線工具、儀器、儀表趕到電纜終端處,先查看分線設備有無改動或人為損壞。分線設備完好,再用查線工具配合配線員確認整條電纜有無信號。如果無信號,初步斷定電纜斷。然后再用萬用表進行測量,測量前應當通知配線室將本條電纜上的全部信號斷開,在配線柜保安排的外側用跳線逐對短路,然后在電纜終端處用萬用表的電阻R×10K檔進行逐對測量,在測的過程中,先調整好表針,將表放正,將紅、黑表筆短接,指針指向0。然后用兩表筆分別接觸被測線對,如果表的指針指在“∞”位置,且表針未動,說明電纜斷線。故障確定后,應按電纜路由進行故障排查,重點查看路由上有沒有挖掘施工、建筑房屋、山體滑坡等。
1.3斷線故障排除
以因施工挖掘、被機械掘斷而形成的故障點為例,首先找到斷點,將其周圍清理干凈,在斷點的兩端先用萬用表判斷兩側是否還有其它中斷處,用萬用表R×1K檔,將電纜的另一端短路,進行測量。如果指針指向“0”說明電纜芯線的阻值很小,前面沒有斷點;利用相同的方法測量另一端,如果測量效果一樣,說明只有這一處斷點。觀察周圍環境,如果不利于在此處接頭,應將接頭處改道,使其改道后的電纜遠離施工地,再進行接續處理。完畢后,將改道的電纜路由及接頭處埋好標石、做好標記。
2全塑通信市話電纜發生地氣、絕緣不良
通信電纜線路對地絕緣電阻很低或等于零時,稱為地氣。通信電纜內部線對間的絕緣電阻降低,稱為絕緣不良。電纜芯線之間以塑料為絕緣層,一旦絕緣物受到水和潮氣的侵襲,則會使絕緣電阻下降,造成電流外溢的現象。它一般是由接頭在封焊前驅潮處理不夠、或因電纜受傷浸水、或充氣充入潮氣等原因造成芯線絕緣功能下降所致。
2.1地氣、絕緣不良故障原因分析及查找
電纜產生地氣、絕緣不良的原因基本相似,都是因電纜外皮和金屬護套破損,水分浸入,造成線對間絕緣降低引起的。主要用兆歐表來測試線間絕緣電阻的大小,絕緣電阻越大,絕緣越好。絕緣電阻越小,線路產生的地氣、絕緣不良越嚴重。用萬用表來測試每對電纜芯線電阻的大小,電阻越大,線路質量越差,電阻越小,線路質量越好。
篇4
隨著多業務傳輸平臺技術(mstp)逐步成熟并在城域網中得到推廣,我國的“三網合一”通信網絡的建設已提上日程。目前數字通信網絡技術可概括為兩類:移動通信技術和永久鏈路通信網絡技術。在光纖端口不能與終端設備實現連接的前提下,通信電纜將承擔著支持上述通信技術的綜合業務。采用屏蔽技術的數字通信電纜憑借對電磁場的優化,可以支持0—65ghz頻段的通信,使通信電纜在“光進銅退”的時代背景下依然應用于大容量、高頻率、高速率的下一代通信網絡。
一、屏蔽技術及應用原理
屏蔽可有效地抵制以場的形式造成的干擾。屏蔽的原理是利用屏蔽體對電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導作用,而這些作用是與屏蔽結構表面上和屏蔽體內感生的電荷、電流和極化現象密切相關。
按屏蔽的作用原理,電纜屏蔽可分為靜電屏蔽、靜磁屏蔽和電磁屏蔽等三種形式。靜電屏蔽的作用是使電場終止于屏蔽的金屬表面,并將電荷送人大地;靜磁屏蔽的作用是使磁場限于屏蔽體內;電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電磁波在屏蔽體表面上的反射現象,以及屏蔽金屬厚度內高頻能量的衰減。
二、各種屏蔽結構的優缺點
(1) 單層銅絲編織。采用這種結構的電纜柔軟性好,但抗干擾能力較差,生產效率低,用銅量高,導致成本也高。
(2) 鋁塑復合薄膜和單層銅絲編織。其優點是電纜抗干擾能力強,柔軟性好;但缺點是編織速度慢、生產效率低用銅量高,成本高,而且電纜單位長度的重量重,不利于安裝施工。
(3) 一層鋁塑復合薄膜和一根排流銅導線。其優點是電纜輕,柔軟,安裝方便。但屏蔽性能還不太理想,尤其隨著時間推移或其他原因,由于排流導線與鋁層接觸電阻變化或鋁塑復合薄膜定型不理想,往往會引起屏蔽效能的下降。故長期本文由收集整理使用可靠性差。
(4) 單層鋁塑復合薄膜和稀疏編織銅編織層。相對于上述第2種結構(編織密度高編織層)而言,其優點是生產率可成倍提高,生產成本可大幅度下降,生產過程易控制,具有較好的屏蔽效能(相對于第1、第3種結構)。
三、分析影響屏蔽電纜的選擇和應用的各種因素
(一)頻率范圍
頻率范圍是設計電纜屏蔽時首先考慮的參數。頻率范圍關系到電纜及其連接器采用高頻屏蔽還是低頻屏蔽。在音頻系統中,在50~60hz頻段需要對用電設備屏蔽。對于射頻或靜電放電,則在幾十兆甚至更高的頻率范圍內都要求設計良好的屏蔽系統。
(二)電路阻抗
低阻抗工作電路意味著存在大電流,而大電流本身會產生較強的磁場(電感較高);高阻抗工作電路意味著存在小電流,小電流本身會產生較強的電場(電容較高)。電路阻抗是選用屏蔽材料的另一個主要因素。
(三)電纜長度
電纜工作時最高傳輸頻率的波長稱為電纜傳輸波長。若在最高頻率階段,電纜的長度少于傳輸波長的二十分之一時采用低頻屏蔽,但是若電纜長度大十傳輸波長的二十分之一,就需要采用高頻屏蔽。可見,電纜在什么樣的環境中以及如何接地都要受到電纜長度的影響。
四、數字通信電纜屏蔽技術的應用
(一)網狀編織屏蔽
網狀編織屏蔽在保持良好的柔韌性和抗撓壽命的同時,提供了超群的結構整體性。這種屏蔽對于降低低頻電磁干擾是理想的選擇。比起箔層屏蔽來說,網狀編織屏蔽降低了環路阻抗。網狀編織屏蔽在音頻以及低頻范圍(0.03~10mhz)非常有效。通常,網狀編織屏蔽覆蓋越密,屏蔽效果就越好。
(二)組合屏蔽
組合屏蔽就是指采用多種屏蔽材料和屏蔽工藝的多層屏蔽。它們能夠在整個頻段實現最完善的屏蔽效果。箔層/網狀編織屏蔽結合了箔層屏蔽磁場全覆蓋與網狀屏蔽整體性好、阻抗低等優點。組合屏蔽還有各種材料的箔層/網狀/箔層、網狀/網狀或網狀/螺旋等結構。
(三)接地保護
線路接地防護的目的是將過電壓、電流的能量旁路入地,達到保護設備的效果。因此防護成功與否,還要看瀉流是否有效,而瀉流的成敗,除了對防護器件的要求外,還要看接地系統的能力,所以接地也是電磁防護的重要內容。
為了提供能夠長期保持低阻抗對地排流,地下部分接地體的設置應當考慮以下因素:土壤條件、接地體與土壤的接觸面、接地信號的特性、接地體的長期效果。對于地上部分,應當考慮所設計的接地系統是固定的、連續的;所設計的載流量,應當滿足所可能遭受的任何電流量;所設計的阻抗數值,應將地面上的建筑物或設備的電位,限定在規定的范圍內。
(四)低頻磁場
高導磁材料具有低磁阻,對磁通起著分路的作用,使得屏蔽體內部的磁場大為減弱。當干擾電磁波的頻率較低時,可采用高導磁率的材料,從而使磁力線限制在屏蔽體外部,防止擴散到屏蔽內的空間。數據電纜屏蔽主要針對外來電磁干擾。當頻率低于10 mhz時,幾乎任何屏蔽編織網都能發揮很好的屏蔽作用。當頻率高于10mhz時,就要選用轉移阻抗低的屏蔽,且屏蔽覆蓋要在95%以上,以減少電磁泄漏。
篇5
【關鍵詞】鐵路通信;光電纜施工;質量控制
【Abstract】Construction quality railway communication optical cabl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direct impact on rail transport and rail transport safety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optical cable route selection, optical cable test approach, laying optical cables, connection, etc. elaborated railway communication optical cabl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Optical cable construction;Railway communication
1. 引言
光電纜線路是構成鐵路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通信光纜以其傳輸容量大、中繼段距離長、體積小重量輕、抗電磁干擾、保密性好等顯著特點,廣泛應用于信息傳輸通道建設。隨著光纖通信、鐵路調度通信及GSM-R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鐵路通信工程中大面積使用光纜作為信息傳輸的主要通道,特別是鐵路干線信息傳輸已基本全部采用光纜進行傳輸。低頻對稱電纜是區間通信的有線傳輸通道,其使用已日漸減少,目前主要運用于專用線等支線鐵路。光電纜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直接影響到鐵路信息傳輸以及鐵路運輸安全,如何保證和提高光電纜施工質量是鐵路通信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必須研究的課題。本文中,筆者結合現場實際,從光電纜徑路選擇、光電纜進場檢驗、光電纜敷設、接續等方面闡述鐵路通信光電纜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2. 鐵路通信光電纜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2.1光電纜埋設徑路的選擇。
(1)目前除了在客運專線和高速鐵路施工中預留槽道外,在絕大部分新建客貨共線鐵路、既有鐵路改造、專用線鐵路等,還是普遍采用開挖光電纜溝敷設光電纜的方式來布放。這就需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光電纜線路的施工路徑,這樣不僅能在施工過程中節約材料、費用和時間,而且能夠在以后的運營過程中很好地保證光電纜線路的安全。
(2)路徑的選擇必須保證光電纜線路在運行中的安全可靠。一般優選路徑是沿著鐵路路基在限界內敷設,既可以減少施工干擾,也能夠減少不可預見因素對線路的損害;同時要盡量選擇直線路徑,盡可能少地選擇彎曲路徑,避免彎曲度過大對纜線帶來的損害;還要選擇地質穩定、易于開挖回填和維護的地段。如果在鐵路限界內沒有合適的路徑,也要選擇在限界附近進行施工,避免遠離鐵路路基施工。要選擇比較好開挖的地段,以保證開挖深度和回填質量,如果確實開挖不了,可以考慮修建槽道敷設。同時,光電纜路徑的選擇還需考慮到光電纜埋設后線下專業施工對光電纜的影響,特別是要考慮到使用挖掘機、推土機等機械施工的作業項目對光電纜的破壞,盡量避開路基排水溝、側溝、防護柵欄等位置,光電纜上下路基邊坡、涵下通過時需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并應確保埋深。總之,合理的路徑選擇是光電纜施工質量及運行安全的首要保證,必須認真、慎重對待。
2.2光電纜進場檢驗質量控制要點。
光電纜自生產廠家運至施工現場,一般采用汽車運輸,且運輸距離較遠,為確保質量,必須在光電纜進場后、敷設前進行單盤檢驗。光纜的進場檢驗主要包括外觀檢查、使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檢測單盤光纜的長度及固有衰減等指標。電纜的進場檢驗主要包括外觀檢查、對號檢查所有芯線有無斷線、混線等問題、測試芯線的環線電阻、測試絕緣電阻等內容。
2.2.1光纜進場檢驗。
2.2.1.1光纜進場后必須先進行檢查與測試:(1)核對光纜的盤號、型號、規格、盤長、端別、數量,進行外觀檢查,看纜盤包裝是否損壞,開盤檢查光纜外護套有無損傷,光纜端頭封裝是否良好;(2)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測試單盤光纜的光纖長度,為配盤提供依據。用OTDR進行光纖衰減測試、后向散射曲線測試、折射率測試,測試結果必須符合規范要求,并做好測試記錄。光纜進場檢驗必須對每盤、每纖按照檢查項目及要求全部進行,進場檢驗合格方可用于施工。
2.2.1.2根據光纜單盤測試結果進行合理配盤。光纜配盤原則:(1)根據通信機房、區間基站、紅外軸溫探測機房等位置里程和徑路長度,選擇合適的盤長,確保光纜分歧接頭落在上述相關設備機房附近。(2)盡量按出廠盤號順序排列,以減少光纖參數差別所產生的接頭本征損耗。(3)光纜接頭位置應確保安全要求并考慮維護需要,盡量不要落在河流、公路、橋梁等位置上。(4)盡量減少接頭及浪費,盡量避免短段光纜。
2.2.2電纜進場檢驗。
電纜進場后必須先進行檢查與測試:(1)根據出廠記錄并對照實物檢查電纜程式、芯徑、絕緣介質、外護層、色譜標識及其他機械物理特性,應符合相關技術標準的規定。(2)開盤檢驗電纜端面,確定A、B端。(3)對號檢查所有芯線有無斷線、混線等問題。(4)檢測芯線的環線電阻。(5)檢測每一根芯線對其他所有芯線及金屬護套之間的絕緣電阻。(5)檢測低頻四線組電纜電特性。進場檢驗合格方可用于施工。
2.3電纜溝開挖及光電纜敷設質量控制要點。
(1)光電纜施工應重視施工技術交底。每個工程的施工都有其相應的特點,需要面對不同的施工環境,需要根據環境采取相應的施工措施,所以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施工技術交底,并選用專業單位或專業人員進行施工指揮,嚴格執行技術交底,不符合有關規范規定要求和盲目的施工和安裝,有可能造成工程質量問題,嚴重的將導致纜線不能正常使用。
(2)纜溝開挖可采用人工開挖、機械開挖的方式,在具備機械作業條件的地段特別是新建鐵路施工應優先選用機械開挖,路基邊坡、路肩等地段宜采用人工開挖。電纜溝開挖應沿選定的徑路進行。開挖纜溝應預畫徑路白線,并按徑路白線開挖。纜溝的彎曲半徑不得小于所敷設光電纜最小直徑的15倍。纜溝開挖深度應滿足光電纜的埋深要求,在光電纜容易遭受后續施工、自然災害等破壞的地段,可適當加大纜溝開挖深度,比如光電纜從涵下通過時,過涵地段纜溝深度可適當增加。纜溝成形經自檢及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方可敷設光電纜。
(3)光電纜敷設分為人工敷設和機械敷設。地勢空曠、平坦時可采用機械敷設,將光電纜架在放纜車上,通過牽引車牽引前進,同時保持纜盤勻速轉動,使纜身所受拉伸力較小。在地形受限制時應采用人工牽引敷纜,敷設時設專人指揮,做到步調一致、勻速向前,以避免光電纜在牽拉過程中受過大的應力。
(4)光電纜敷設前,石質地段應在已挖好的溝底墊上細沙或細土。光電纜敷設,首先依據光電纜配盤卡片對盤號和電纜的A、B端進行確認,不得壓、折、摔、拖、扭曲光電纜,不得在硬質地面上拖拉,不能有硬彎、背扣,以免影響光電纜的性能或造成損壞。在過軌、過公路、跨越障礙物等需要防護或彎曲半徑較小的地段,設專人負責,看好防護兩端,光纜的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光纜外徑的20倍,電纜的彎曲半徑不得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光電纜在溝底應平行排列,不得重疊交叉和扭絞。人工敷設光電纜時,人員間距控制在10~15m為宜,遇有轉彎或過障礙物時,人員分布應適當加密。光纜敷設時的牽引力不應大于光纜允許張力的80%,瞬間最大牽引力不得大于光纜允許張力。光電纜放入溝內后,先回填細土或細砂,再全部回填。溝內嚴禁回填大石塊,回填夯實后的土應高出地面。電纜溝回填后應盡快埋設標石。
2.4光電纜接續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2.4.1光纜接續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2.4.1.1選擇合適的接續工藝。
光纜接續及引入光纜纖芯接續一般采用光纖熔接機進行電弧熔接的施工工藝,光纖接頭處用加強熱縮管保護,外護套接續采用光纜接頭盒接續,光纜接續必須認真執行操作工藝的要求。
2.4.1.2接續環境的控制。
光纖接續的環境必須整潔,接續作業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防塵、 防潮和防震。光纜各連接部位及工具、材料應保持清潔,確保接續質量和密封效果。在風沙較大的地區進行接續作業時,應搭設帳篷以營造一個相對清潔的接續環境。
2.4.1.3接續測試。
(1)進行光纖接續時,應進行雙向監測,雙向平均接續衰耗值合格后,才允許按工藝要求收容于接頭盒內,接頭盒安裝完畢后,應進行雙向復測。
(2)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為減少接續時測試人員、儀表的配備以及接續人員的測試等待時間,一般采用盲接法施工。盲接法施工必須保證接續質量,否則返工將造成更大的人力物力浪費。在大范圍接續施工前,通過試驗段檢查接續人員采用盲接法的接續合格率,如合格率達不到要求,可通過開展QC活動、質量攻關等形式,從人、機、料、法、環等方面查找原因,制定對策并實施,在接續合格率達到要求后再進行大范圍接續施工。
2.4.2電纜接續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1)電纜接續之前,應進行單條電纜檢測,確認單條電纜內所有芯線無斷線、混線及接地故障,絕緣良好。電纜接續應先搭建工作平臺,然后進行護層開剝,電纜芯線清洗,鋼帶復位,連接接頭盒支架。芯線接續應線位準確、焊接牢固、扭絞均勻,兩側芯線線序應一一對應、無交叉及鴛鴦對現象。
(2)為確保電纜絕緣,應保證接頭盒安裝嚴格按照操作工藝進行,并應進行盒體密封性檢查。如采用灌膠接頭盒,在測試完畢后及時進行盒內灌膠。
3. 結束語
鐵路通信光電纜是鐵路信息傳輸的基本通道,嚴格按照設計和相關技術規范施工是確保通信光電纜線路安全和優質傳輸的關鍵。作為建設單位的現場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的監督檢查及協調管理,確保通信光電纜線路施工質量,不留隱患,為鐵路通信的安全暢通提供硬件保障。
參考文獻
[1]Q/CR 9655-2015,客貨共線鐵路通信工程施工技術規程 17-48.
篇6
關鍵詞:通信電纜 管線 數據采集與管理 模式分析
中圖分類號:TP39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105-02
我國的通信技術不斷的進步,形成各種通信電纜管線的全面發展和競爭的局面。因此在通信電纜類管線的數據采集和管理模式中,城市的綜合管線業務也逐漸增多。所以在眾多的城市管線探測工程中,通訊電纜類管線的數據采集、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是通信電纜管線數據采集要達到規范性的管理標準要求,才能將通信電纜類管線的有效價值全面發揮。
1 通信電纜類管線數據采集的普通模式
該種電纜類管理系統較為落后,相互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導致其建立的數據信息較為嚴密,同時數據的冗余度也高,容易造成共同溝管線的多次記錄。所以在進行通信電纜管線數據采集的普通模式中各個管線部門的綜合管理信息還要及時進行數據的提取,另外還要將描述的孔位資源進行具體的處理。因此普通模式不能適應當前通訊光纜的建設需要,在協調綜合管線以及專業管線之間的關系也較為復雜,對于數據的管理和更新還需要專門的數據處理,所以普通模式的通信電纜類管線數據采集較為落后,要及時將自身的技術改進,才能全面落實電纜類管線數據采集的要求。
2 通信電纜類管線數據采集的共同溝管理模式
在城市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城市的通信電纜管理規范標準,才能體現城市的總體發展實例,在維護城市通訊的過程中才能將通信電纜類管線數據進行集中的采集和處理。因此城市的通信電纜類管線數據采集要全面的協調管線位置資源,政府主要的市政建設部門要開展全面的組織和規劃工作,將管線單位的組織和施工進行及時的溝通,將管線單位進行出租或者授給主要的通訊管線單位。
在進行該類型的數據采集測量工作中,搖獎器作為一種專業的測試,將其規劃出一種專業的只測中心線。同時要對不同管段的權屬單位進行單位資質的調查,并做好市場調查及時記錄,給全面系統管理準備好資料。作為系統類型的管理的指導性資料,在系統的管理階段實施建設單位的和責任承建單位共同溝通,共同進行數據截圖分析,將數據對應掛接到不同的管段,該種電纜類管線的實踐方式才能高效的展開。
實施共同溝管理的數據采集和管理模式,能夠直接減少工程建設的投資和工作量,也直接簡化了工作程序,所以該類成果數據更加適合規劃、承建單位使用和管理,將隸屬單位的查詢、使用數據等關鍵材料進行全面的連接,將該類的管理條件進行積極的劃分。因此該類管理模式在通訊管線里能夠提取具體的通訊專業管線數據,所以共同溝位置才能在既定的范圍內有效地開展施工和建設。在該類管理項目中出現其他狀況時,只需要調整基本的未用孔數值以及權屬單位的編號列表,就能夠實現相關斷面圖的更改。
在該種管線的分級管理中,能夠將地下管線的位置、管線的屬性以及其他的基本信息進行有效地數據管理,減少數據的采集、處理、管理繁瑣步驟,同時由于該類通信管理模式的實踐,才能將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以及應對的作業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
3 通信電纜類管線數據采集的剩余孔位管理模式
該類技術是在用戶管理要求的提高中進行技術創新的,在進行對該類探測通訊類管線的基本信息基礎上,能夠根據實際的電纜規劃、施工落實情況進行對剩余空位的定位,并加以數字的形式進行記錄、保存,再借助電子信息技術進行動態的呈現,從而提高通信電纜的管理水平。
具體的剩余孔位管理記錄格式如下:
定向規定――南北向管線,以北為主,從左到右依次展開。
東西向的管線――以東為主,從左到右開展。
具體的開展步驟:層號可以使用大寫的ABCD等符號進行表示,分別表示第一層,第二層,孔位用12345表示,1代表第一空,超過10個小孔就要使用小寫的abcde來進行表示。
3.1 系統功能的要求
根據外業記錄格式將具體的剩余孔位值進行表示,動態表示電力、電信專業管線的生育空位截面,根據外包絡布局依據溝截面寬高進行確定,并在通信電纜類的數據采集和管理中開展。因此在具體的孔位進行規劃和定位的時候要及時開展對孔位的調查、分析、記錄、管理,保障該類的管理一局制定的規則和要求進行對數據的維護。
3.2 共用管夠的管理方式
首先對專業共用管夠的管塊孔位記錄,方向規定:南北向管線,面向北,從左到右;
東西向管線,面向東,從左到右。
(1)管塊(2)孔位記錄格式
以正上方為起點,按順時針逐個記錄孔位。
3.3 具體的數據庫格式(如表1)
3.4 該模式的系統功能要求
(1)根據外業記錄格式,要求系統根據具體“管塊孔位”值,動態表示共用管溝管塊孔位截面圖。
(2)外包絡輪廓依據“溝截面寬高”(或“斷面尺寸”)確定。
(3)在圖中標明已用、未用孔位圖例、所屬權屬單位及方向規定,在圖上顯示出截面位置圖形,加粗顯示所選共同溝,能夠連同截面圖一同打印。
(4)能夠進行孔位審批、驗收。審批、已用、未用用不同圖案表示。
(5)能夠在截面圖上修改“管塊孔位”編碼值,通過修改編碼值可以創建、改變斷面。
在通信電纜類管線的數據采集和管理模式中,能夠更加全面的推動我國的通信電纜管線技術全面的進步,而且光纜的建設和規劃掩埋更加具有針對性,也能夠促進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設更加具有科學性。
4 結語
在進行對于通信電纜類型管線的數據采集和管理模式中要將數據的采集和管理模式進行針對性的應對分析,找到最適合通信電纜管線發展和管理的模式,針對性的完善通信電纜的進一步規劃,促使我國的電纜通信管線數據更加具有可依賴性和科學性。通信電纜類管線的數據采集和管理模式給進一步的通信電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龔靜u,崔偉.淺析城市地下管線的綜合規劃與管理[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南京市政府.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南京市政府,2011(7).
篇7
摘 要 牽引變電站直流1500V饋出電纜是地鐵供電的重要部件。局部放電或火花放電是造成該電纜絕緣老化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地鐵直流電纜放電信號特征的基礎上,筒述了所設計的放電檢測傳感器的特性,設計了對多根地鐵直流電纜放電信號采集的系統,并巳付之實施。
關鍵詞 地鐵,電纜放電,數據采集系統
牽引變電站直流1500V饋出電纜是地鐵供電的重要部件。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自投入運營以來,已發生多起因直流電纜故障造成地鐵牽引供電系統的停電。當前國內外對交流電纜的在線監測方法都做了很多研究,如直流分量法、直流疊加法、局部放電檢測法以及接地電流法和低頻分量法等[1],但在直流電纜方面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傳統的采用搖表離線檢測的方法存在很大不足,屬于“安慰性”試驗。雖然由于絕緣材料在交流和直流情況下表現出的特征不一致,但將交流電纜的在線監測方法用在直流電纜的在線監測上,理論上仍然是可行的,故被本設計采用。
電纜局部放電是造成絕緣老化的主要原因,也是絕緣劣化的重要征兆和表現形式[2],與絕緣材料的劣化擊穿過程密切相關,能夠有效地反映直流電纜絕緣的故障。由于地鐵牽引變電站所使用的電纜無鎧裝、直埋,故將檢測地鐵電纜放電信號作為一個主要的研究方法。
牽引變電站直流1500V饋出電纜一般是5根電纜為一組并聯運行,給地鐵機車供電。理論上講,并聯在一起的5根電纜中有1根發生放電,其它電纜上也會有相應的放電信號出現。對5根電纜的同步信號采集除可以確認信號的真實性外,另外還可以通過差分等方法來消除環境噪聲,提高信噪比。一般—個牽引變電站有4組電纜,因此,采集系統設計成能對最多20個通道放電信號實現同步采集。
1 地鐵電纜放電信號采集系統的設計
1.1 地鐵直流電纜放電信號的特征
圖1所示為實驗室觀測得到的直流電纜放電信號波形。該信號在輸入到示波器之前進行了25倍的放大。由圖可知,放電信號的頻譜在4MHz左右,電壓幅值大概為±20mV。
1.2 放電檢測傳感器的特性
為縮小傳感器尺寸,放電檢測傳感器以高磁導率的超微晶磁性材料作為磁芯,在圓形磁心上均勻繞制高強度漆包線,構成典型的羅戈夫斯基線圈型電流傳感器。傳感器的內徑大小設計成與地鐵電纜外護套尺寸相當,保證很好的磁耦合;傳感器線圈是套在電纜外護套上的,因此測量裝置與1500V直流電在電氣上是絕緣的,為非接觸式測量。超微晶磁性材料具有高磁導率、低損耗、矯頑力小、高飽和磁感應、高穩定性等特點;由此設計的傳感器具有高帶寬、帶內幅值增益平坦等特性,能有效地檢測出電纜火花放電產生的微弱高頻信號。
傳感器線圈的輸出信號幅值在20mV以內,必須進行前置放大再傳輸。放電檢測傳感器對頻率為1~9MHz之間的信號具有良好的傳輸特性。但從現場運行數據分析,現場存在較強的、頻率在0.6~1.5MHz之間的周期性窄帶干擾,必須在傳感器信號放大之前將其濾除,否則會導致信號飽和。放電信號頻率在4MHz左右(見圖2),因此,前置放大濾波器的設計目標為中心頻率4MHz,頻帶寬度4MHz,即通頻帶為2~6MHz,放大倍數設計為64倍。
綜合考慮前置放大器放大倍數和濾波的要求將放大器設計為三級,即放大———濾波———放大其中第一、第二級放大器的放大倍數都為8倍,這樣兩級放大器可以使用相同的運算放大器AD8042AD8042為帶寬160MHz的滿電源輸入、輸出運算放大器。濾波器為四階巴特沃斯型高通濾波器。
為進一步減小環境噪聲和其它干擾對傳感器信號的影響,將傳感器線圈和前置放大濾波器封裝在同一個金屬屏蔽盒內(為表述方便,稱其為放電檢測傳感器),通過屏蔽電纜實現傳感器、放大器的供電和信號傳輸。圖2為實測的放電檢測傳感器的頻幅特性。
篇8
關鍵詞:電纜;鎧裝;電流;預警
電廠、電站以及用電企業,都存在大規模使用電纜的情況,電纜多分為3芯電纜和單芯電纜,這兩種類型的電纜根據現場情況,都在大規模使用。為了使電纜更加堅固,多采用無磁材料鎧裝,對于長距離輸電的電力電纜,由于存在電纜端點的電位差和電纜之間的電磁互感現象,往往在電纜的鐵鎧層會存在一定的電流。3芯電纜出廠時A、B和C三相以“品”字形排列、三相外面再裹一層鐵鎧,這樣三相之間的電磁感應相互作用后對電纜鐵鎧影響較小,電纜鐵鎧上幾乎沒有電流流過,單芯電纜每芯電纜外面都有單獨的鐵鎧,并且在鋪設時往往未按照“品”字形鋪設,所以電磁感應對鐵鎧的影響較大,有時會有一定的電流流過。
電纜鐵鎧層存在的電流對于現場用電環境及用電安全很不利,如果對鐵鎧層上的電流實時監測可以預防事故的發生,并能從側面反映送電是否安全。
一、監測系統組成
對所有出線電纜鐵鎧層的監測一定要做到實時、準確。對于監測設備要把鐵鎧層的電流值由采集設備采集,經轉換模塊將模擬量轉換成數字量,整理記錄程序對數據進行處理。模擬量由鐵鎧層對地添加專用電流互感器采集。
該互感器要具備一次過載能力強、準確度高且容量大的特點。
模數轉換可以應用CPU內置A/D轉換器實現。一般DSP芯片內置8個通道的A/D轉換器。一般的現場電纜的條數都在幾十以上,這樣A-D資源就比較緊張。如果A-D通道循環使用,電纜較多時,分配給每條電纜的時間相對就會較少,一些短暫的漏電流變化就會被漏采,使得監測的實時性不強,為解決該問題特設計出以下方案。
該方案打破了傳統循環采樣的模式,充分發揮各個處理單元的內置A-D模塊,使得采樣真正實現了實時性,仿照大型計算服務器多個單元協同工作的模式,各個單元對各自的數據分別處理,加強了數據處理能力,如圖1所示。
漏電流裝置采集的電流數據可以上傳至后臺自動化系統,以便于值班人員的觀察,也省去了巡檢人員定時下到電纜溝測量。
二、采集系統介紹
該系統是集多年的電力自動化系統開發經驗、工程經驗和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于一體,推出的配置靈活的新一代分布式電力自動化系統。
系統所選用的操作系統平臺遵守POSIX接口標準,建立在基于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之上,圖形界面符合X-Windows標準。界面全部采用圖形化,操作簡單,一目了然。系統采用自己開發的實時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了更好地處理歷史數據,采用了實時數據庫管理系統和商用數據庫管理系統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建立在標準的商用關系型數據庫上,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同時該系統建立基于商用數據庫的內存實時數據庫,充分滿足實時性要求。系統在局域網上以OSI和TCP/IP為通信接口標準,廣域網上以X.25為通信標準。可以方便地與其他系統進行互連。系統建立在全漢化的操作系統之上,從功能軟件到幫助全部漢化,做到語言無障礙。在系統中任一部件或子系統更換時,應用軟件也不受影響,最大限度地節省了用戶以后升級的時間和費用。
篇9
關鍵詞:電力;通信光纜;運行;外力破壞;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TN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a)-0042-02
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電力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電力運行的過程中要想確保電力通信的安全、穩定,就必須保障電力通信光纜能夠持續正常的工作。在整個電力系統運行的過程中,電力通信光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往往能夠保護多種電網的數據信息,能夠保障整個電力系統在特定的環境下運行。但是,在目前實際運行的情況下,發生了一些意外的因素,在運行的過程中很多因素的合力導致了電力通信光纜不能正常的工作,在這些因素中外力因素占有的比例很大,主要表現的形式也比較多。要想提高電力通信的質量,降低其運行的成本就必須認真研究這一問題。
1電力通信光纜運行外力破壞常見種類分析
1.1老鼠啃咬的外力破壞
在目前的電力通信系統中,常使用的光纜類型主要是全介質自承式ADSS光纜,在同其他種類的電力通信光纜相比較,這類光纜具有光纖芯數大、重量輕、無金屬(全介質),可直接懸掛于電力桿塔上,一般不需要停電施工等優點;但是這種電力通信光纜也存在著一個缺點,就是沒有金屬結構。在一些雷電以及電磁干擾比較強的地區,這種電力通信光纜使用是比較頻繁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人們發現,這種非鎧裝的電力通信光纜在使用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變電站內,往往會出現被老鼠啃咬的跡象。原因分析變電站選址多在郊區、農村等較為偏僻的地方,是老鼠頻繁活動的場所,且變電站電纜溝內冬暖夏涼,為鼠害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平臺。加上鼠類門齒很發達且會不斷生長,有啃咬物體保持牙齒鋒利的習性,塑料的特有氣味更使其成為鼠類常啃食的對象。老鼠咬斷變電站導引光纜嚴重影響電力通信網絡構架的穩定性、可靠性,為電網運行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1.2人工或者機械施工的外力破壞
就電力通信光纜來說,有許多的電力通信光纜是預埋在地下的,而且就目前來說,我國很多部門在鋪設電力通信光纜的時候也沒有很注意,在鋪設的過程中,往往不按照圖紙的要求進行施工,在埋設的過程中雖然不會出現很大的誤差,但是在小的范圍內還是存在著一定誤差的。還有一些電力部門在鋪設電力通信光纜的時候沒有預埋一些警示的標識,或者在使用的過程中警示的標識早已經破損或者消失。這就導致很多人或者施工單位以為地下沒有電力通信光纜,很多單位或者個人就很粗心大意地進行施工,往往等到弄斷了電力通信光纜才發現,但是這時候已經晚了,這種外力破壞的類型在實際過程中也是非常常見的。
1.3光纜自身的質量因素所導致的外力損害
就目前來說光纜在使用的過程中自身的損壞也是比較常見的,主要出現的情況也比較多。一種情況時,在使用的過程中,電力通信光纜往往是要持續使用,相比而言電力通信光纜的任務還是比較集中的,這就導致在使用的過程中自然損耗比較嚴重。另外一種也是人為的因素導致的,很多單位的設計人員在設置電力通信光纜的時候往往沒有考慮太多的因素,導致在實際布置的時候往往不是很合理,由于布置的不合理也導致了電力通信光纜的外力破壞;再有一種情況就和自然環境與天氣有關了。在使用的過程中電力通信光纜的使用環境具有特殊性,往往在不同的地區使用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在許多環境比較惡劣的地方,往往受到外力損壞的現象就比較嚴重。
1.4我國電力通信電纜制造技術的缺陷
雖然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電力通信制造行業發展的速度比較快,也取得了一些比較令人滿意的成績,但是就整體上來說,還存在著一些不好的方面。第一,在電力通信電纜的制作中,往往技術手段比較單一;第二,許多私人的制造單位在制造通信電纜的時候往往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所以導致電力通信電纜的質量有所下降;第三,在不同的地區中使用的電纜情況往往不同,但是目前我國生產的電纜基本上都是標準化的,所有生產標準都是一樣的,在不同的地區使用往往所需要電纜承受的功率也不一樣,功率越大的電纜往往需要的材質也會相應好一些。但是目前我國在這些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需要在以后的制造過程中進一步的提升技術。
2電力通信光纜運行外力破壞的預防措施
2.1落實變電站防小動物安全措施
針對變電站導引光纜鼠害隱患,變電站運行人員應嚴格按照要求落實好變電站內防小動物安全措施。特別注意:電纜溝內要做好防火、防小動物封堵措施,電纜溝內要定期巡視檢查,不定期投放鼠藥,電纜溝內工作結束和巡視時要對光纜進行檢查,特別是對光纜保護套管的接頭位置進行檢查。提升管理效果,通信運維人員每年定期對變電站導引光纜進行巡視。巡視過程中發現PVC套管脫落要立即采取措施,對光纜部位采取保護措施,使用波紋管套住并使用膠布進行固定,在固定處灑上防鼠咬劑,從而防止損壞事故的出現,將這些外力破壞的因素及時控制住,變電站導引光纜防鼠害破壞是一項持久的工作,除了做好普通光纜本身的防護外,還應不斷完善和提高通信光纜的設計、施工與運行管理水平,貫徹落實有關規定,結合其它配套措施來避免和防范普通光纜遭小動物破壞故障的發生,確保電力通信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2.2合理布置電力通信電纜
電力通信光纜的鋪設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也是非常的重要。在架設電力通信光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鋪設電力通信光纜的時候一定要將這些電力通信光纜架設在一些較為平坦的地域,要離一些狹窄的山區保持一定的距離。其次,在選擇架設地點的時候,一定要咨詢當地的有關部門,要將電力通信電纜架設在一些雷電等自然災害發生的比較少的地區;再者,在架設和鋪設電纜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盡量選擇一些塑料材質的電纜,這樣在使用的過程中一個是可以避免雷電的干擾,另一個是可以避免電磁的干擾,這樣可以增加電力通信電纜的使用壽命。
2.3在技術手段上進行加強
一般而言,在制造手段上不是電力通信行業所能決定的,所以人們只能夠在技術手段上進行加強。第一點,在架設電力通信光纜的時候,在一些發電站或者變電站的地網位置,絕對不可以將電力通信電纜的金屬結構直接同大地相接觸,從而能夠避免高電位進行光纜架設,這樣也同時有利于保障人員的人身安全;第二點,在使用的過程中要制定相關的檢驗和維修標準,這樣可以使檢驗人員有一定的標準進行參考;第三點,在鋪設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電力通信電纜需要交叉處理,在交叉的過程中要注意垂直作用,從而避免強電和弱電之間的互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電磁造成的干擾現象。
3結語
在該文中主要分析了電力通信光纜運行過程中常出現的一些外力破壞的類型,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這些方案都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或者技術人員一定要根據具體的環境做出一些調整,形成適合于當地的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梁芝賢,張曉東,魏明海.電力通信光纜運行維護及外力破壞防范措施[J].電力系統通信,2011(6):67-72.
[2]陳向元.電力通信光纜運行維護及外力破壞防范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0):202.
[3]李芳亞.電力通信光纜運行維護及外力破壞防范的初探[J].通訊世界,2014(11):106-107.
[4]孫運志.探究電力通信光纜運行維護及外力破壞防范辦法[J].通訊世界,2014(22):85-86.
篇10
【關鍵詞】通信;光纜;線路;施工
通信光纜因為具有眾多優點:傳輸容量大、中繼段距離長、體積小重量輕、抗電磁干擾。因此被普遍運用在干線傳輸通道的建設中。也因為通信光纜的技術含量高、作業標準高,所以,在進行實際施工時必須嚴格控制相關施工細節。近些年,通信光纜技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應用范圍也在逐漸擴大。
1.通信光纜線路路徑復測
在進行實際施工前,光纜路徑的復測一定要符合設計文件或定側臺帳。在復測時要再三核對線路路由的走向和敷設位置、跨越障礙物地段的位置和處理對策、地下管線及土質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整理出分屯運輸和敷設需要的資料。
選擇路徑要綜合考慮工程的實際環境條件,要以安全、便捷和節約作為出發點,還應為以后的施工維護提供方便,爭取使用最優、成本最低的方案。
應該對站場和區間進行電氣化改造規劃,光纜徑路要離開鐵路路基,在坡腳下敷設,防止出現因與接觸網桿塔矛盾而不得不遷改近路的情況。確定光纜的長度應該要符合相關設計要求,還必須在現場實際定測,可按相關公式計算。
光纜長度=(實際定測長度+各種余留長度)×(1+光纜自然彎曲增長率)
各種余留的長度要符合相關設計規范,其中包括光纜接頭點的重疊長度和入孔內彎曲增長等。光纜取0.7~1.5%的自然彎曲增長率。
2.光纜單盤測試及配盤要點
2.1驗貨
光纜盤在入場后要檢驗它的外觀質量,看盤架完不完整、纜身有沒有出現外皮破損和擠壓的痕跡。以目測的方式挑出受損的光纜,測試時要重點檢查。
2.2復檢
檢查光纜的激光噴碼米標與出廠資料符合度,光纜兩端頭的防護措施是否妥當,例如熱縮端帽的合理性。
2.3測試
使用OTDR(光時域反射儀)測試單盤每根光纖的衰耗,長度和單纖曲線,并認真識別每一單盤的端別,并進行重新編號,并匯總測試結果(在1310nm、1550nm雙波長下進行),用紅油漆將光纜端別、白編號標注在盤上。
2.4適當處理
測試一完成,就應將光纜兩端頭進行防水和防塵處理,并將兩端頭與纜盤牢固綁扎,便于吊裝和大運單盤。
3.光纜敷設要點
光纜應按A、B端敷設,單光纜按光纖色譜區分A、B端,光電綜合纜按對稱四線組端別區分A、B端。當光纜與電纜同溝敷設時,電纜應靠鐵路側,光纜應靠鐵路外側,以利于區間電話等分歧電纜的引出。
光纜敷設要嚴格控制光纜應力。用人力敷設時,施工人員應根據纜的重量按5~10m間隔排開。當人數有限時,可采取“8”字形盤繞法,從中間向兩端逐段敷設。敷設時不得將纜在地上拖拉,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外徑的15倍,不得出現急彎、扭轉、背扣、浪涌等現象。管道、架空光纜的敷設要按規范設置滑輪,牽引力不應大于光纜允許張力的80%,牽引速度不宜大于15m/min。光纜溝底要保持緩平、無石子等堅硬物,應先回填300mm細土,防止造成光纜長期受力,對光纜壽命、傳輸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要合理設置光纜接頭余留及位置,其原則是要符合規范,盡量避開橋上、水底。管道、架空光纜接頭要設置在入孔或桿路處,避免浪費和持續維護不便。敷設時接頭處的重疊長度應按照下式計算確定:
L重疊=L1+L2+L3+L4
式中L重疊為敷設時接頭處所需重疊長度:L1為接頭盒長度;L2為光釬在接頭盒內收容余長,一般不小于1.2m;L3為端頭開剝及光釬接續消耗長度,一般取O8m~1.0m;L為接頭處接續后余留長度,一般取2m~3m。
光纜線路穿越特殊地段的敷設方式和防護措施。a.光纜爬坡時,為防止雨水沖刷及自重下移受到很大張力,要根據不同的土質和被坡度,采用“蛇形(s形)”埋設和擋土墻防護等適當措施。b.光纜敷設在橋梁上時,應適當余留,纜槽內敷設泡沫塑料等緩振物。在電區化區間,防護用角鋼或鋼管不能通過橋體與接觸網桿塔產生電氣連遇,避免大電流擊穿光纜外呼套。c.低溫地區的光纜線路應考慮防寒防凍。無金屬鎧裝護套的光纜敷設在凍土層時,應采用硬塑料管或半硬塑料管防護,塑料管的端頭應進行密封防水處理,避免凍脹力擠壓使光釬產生微灣損失。
4.光纜接續控制
4.1影響光纜接續質量的因素
光纜續接的質量好快直接與光纖的損耗和穩定性相關,施工中的影響因素很多,主要有:
4.1.1光纖本身的原因
由于光纖模場的直徑不當,同心度不良以及光纖介質折射率不同都會導致光纖接頭損耗,而多模光纖數值孔徑差別和單模光纖模場直徑的偏差對拉影響最大,其偏差可大大增加光纖接續損耗。
4.1.2接續技術因素
光纖軸心沒有對準。因為熔接時沒有對好纖芯,或者由于表面發生張力作用,最終導致軸心錯位,都會大大損耗光纖接。
光纖端面制備質量不高。光纖端面有污染、切割斷面傾斜有角度、斷面不平有毛刺和缺陷等,熔接時纖芯發生變形,導致損耗增大。引起整個的原因主要是切割刀老化、切割光纖時用力過大以及沒有做好清潔工作引起的。
熔接時,因為端面不良或放電強度不佳,使得接頭強度不夠,最終縮短了光纖的使用壽命,降低了其穩定性。并且由于時間的延伸,衰減曲線與竣工時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落差,直接影響了使用和維護。
4.1.3接頭綜合處理不當導致
在接續時,不小心將光纖出束管處拉傷或折裂,導致隱性故障增加。
光纖熔接后,熱縮保護時加強型熱縮管收縮不均勻,中間部分出現氣泡,在應力的作用下,光纖出現微彎,大大增加了附加損耗。
光纖收容盤留彎曲半徑過小或光纖被載線盒蓋擠壓,及接頭盒密封性不良,導致進水進潮氣,都會使接續損耗加大。
4.1.4環境因素
這里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氣溫和濕度及震動等外界環境因素,其中:
如果在溫度很低的陰雨天,由于濕度較大,接續時會使熔接機工作不正常,還會導致水氣和潮氣附著在光纖端面,熔接時纖芯發生畸變,增加了接續損耗。
風沙很大時,即便進行了防護,灰塵也很容易進入熔接機或粘在纖芯表面及端面,清理清理很難,嚴重影響了接續質量。
如果接續時外界有震動,會導致纖芯熔接續錯位,加大了損耗。
4.2施工對策
在光纜接續中,應該控制好下列因素:
4.2.1最大程度的降低本身的影響
施工中,同一中繼段線路要采用同一廠家和同一型號的光纜,以保證相接光纖的折射率和幾何尺寸偏差盡量小。
結合單盤測試結果,盡量按出廠盤號順序相鄰配盤,使模場直徑相近,減小其失配性。
4.2.2克服技術因素
光纖使用熔接機熔接時,選責任心強的接續人員,在制好端面的前提下放入V型槽,光纖盡可能對準對直。
光纖涂覆層采用高純度酒精和優質脫脂棉洗凈,纖端灰塵也要清潔,避免放電時污染斷面,增大損耗或產生氣泡。對V形槽、切割刀要經常保持清潔,使用時盡量防止出現擠壓碰撞的情況,以確保精度。再者,切割光纖要控制好手指力度,做到均勻用力。
在運用光纖切割切出高精度的理想端面后,再謹慎的放入V形槽進行熔接。如果連續幾次切出的端面都不好,這說明刀片已經老化,一定要進行調整或更換。使用全自動高精度熔接機,放電時間不能太久,可以提高接續強度,使接頭損耗長期穩定在初始水平,并且在外界環境溫度變化時,不出現接頭斷裂現象。
4.2.3優化綜合處置
在切割或盤留光纖時,操作人員尤其要注意保護光纖出束管處和已剝涂覆層光纖根部,避免隱性斷裂傷口。
熱縮管熱縮時,把光纖接頭位置置于熱縮管中央,等均勻熱縮完冷卻后,再輕輕提起熱縮接頭,進行盤留。
光纖收容時,彎曲半徑保證大于40mm;扣盒蓋時細心檢查是否壓住光纖。同時在測試端用OTDR儀隨時進行監測,如有附加損耗增加,馬上重新收容光纖或查找原因加以處置。
接頭盒密封時,清潔好壓合部位及密封膠條,均勻上緊螺絲,扣復合槽保護。因接頭坑處容易滲水潮濕,應該在接頭盒外灌注環氧樹脂和密封膠做好二次防護。
4.2.4盡量減少環境的影響
光纜接續最好選在無風沙或風沙很小的白天,集中人力物力加緊作業。如果遇到外界因素,不得不停下時,就要停止接續直到可以進行時再繼續怍業,以避免不利因素的影響。
5.光纜線路防雷、防蝕及接地
光纜線路防雷主要需要做好雷區埋設排流線和消弧線,應綜合防雷接地與防電氣化干擾。
光纜線路的防蝕應該是保護陰極犧牲陽極,在一些嚴重地段,要加裝陶瓷管或硬塑料管防護。光纜的金屬外護套敷設后不應破損,要采取絕緣保護,埋設后的單盤光纜的對地絕緣電阻指標不應小于IOMΩ?km。
光纜接地有懸浮對地和光纜接地兩種方案。
懸浮對地方案:單光纜每個接頭處的金屬加強芯和金屬保護套實施電氣阻斷,即每盤光纜間不做電氣聯通,光纜不接地,呈懸浮對地狀態,在雷區埋設排流線可以滿足防雷和防電氣化干擾的要求。
光纜接地方案:實施電氣阻斷有困難時,金屬加強芯和金屬護套可做全線電氣連通,加強芯和護套每隔2或4km接地,一般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
總之,控制好相關握施工技術是確保通信光纜線路安全和穩定傳輸的前提,作為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勤于思考并不斷總結,切實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工程質量和工作效率,實現質量、安全、成本、效益的共贏。[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