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詞典范文
時間:2023-04-06 15:04: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漢語詞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爸爸媽媽都是農民,靠種幾畝地供一家人吃飯穿衣,還要供我們姐妹倆上學,家里的生活確實很困難。爸爸只好外出打工,家務活和地里的活全靠媽媽一個人做。她每天從田頭忙到菜園,又從菜園忙至灶頭,累得喘不過氣來。看著媽媽那憔悴的面容,我真心疼啊。一本《現代漢語詞典》要52.80元,我怎么忍心向媽媽開口呢?可我又是多么希望能擁有它啊!
前不久,老師推薦我參加作文比賽,并說如果獲得一等獎,就可以得到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天下竟然有這等美事!那天晚上,我夢見自己獲得了一等獎,但到手的《現代漢語詞典》又被人搶走了,那人說他才是一等獎的獲得者呢。我急得大哭起來,一下子從夢中驚醒過來。媽媽急忙推門進來問我怎么了,我將自己夢見的事如實地告訴了她,她笑道: “別想太多了,媽理解你的心情,好好睡吧,相信你一定會美夢成真的。”
精心準備,調整好心態,半個月后,我精神飽滿地走進了作文大賽的賽場。也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我竟真的獲得了一等獎。那天,我抱著那本嶄新的《現代漢語詞典》又蹦又跳,高興得一進門便大聲向媽媽報喜。媽媽憔悴的臉上露出了多日不見的笑容,她連聲說: “好!好!”并轉身拿出一份禮物給我,說是給我的獎勵。我打開一看,原來也是一本嶄新的《現代漢語詞典》!
我不由得愣住了。我知道,這可是媽媽多少天起早貪黑,在溝渠里摸田螺換來的啊!媽媽說: “小娜,媽怕你萬一得不到……”我們母女倆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淚水也交織在一起。我還能說些什么呢?我咬牙暗下決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愛護、使用這兩本詞典。因為這兩本《現代漢語詞典》,一本象征著榮譽,一本浸透著母愛。
點評
這篇講述親情故事的文章篇幅不長,情節卻很吸引人,這和作者巧妙的構思是分不開的。她開篇即說自己非常想得到一本屬于自己的《現代漢語詞典》,但由于父母收入不高,這個心愿便成了奢望,為后文埋下了伏筆。試想,如果“我”不是那么渴望得到《現代漢語詞典》,或者買一本
篇2
關鍵詞:《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注音 規范化
2012年6月《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第6版面世,這部詞典為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范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和社會的一致好評,成了語言生活參與者必不可少的權威指南。新版《現漢》在注音方式上做了進一步的完善,比如:對詞組、熟語以按詞分寫的原則做了進一步的細化,按照四字成語的結構差異加以區分——可以分為兩個雙音節的,在中間加短橫“-”,如“投井下石”注作“tóujǐng-xiàshí”;不能分為兩個雙音節的,則全部連寫,如“判若鴻溝”注作“pànruòhónggōu”。這樣的處理,有助于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成語的內部結構和意義內涵,嚴格遵守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以下簡稱《正詞法》)。然而,筆者對于新版《現漢》中一些詞語的注音存有疑問,在此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提出,以就教于方家。
一、含多音字詞語的注音問題
漢語中多音字很多,有的是因為有不同的語義而讀作不同的語音,即分音別義;有的則是因為書面語和口語的原因,有不同的讀音。對分音別義的情況而言,若對其中的多音字理解不同,就可能讀作不同的音。如:
(1)【間不容發】jiānbùróngfà,意思是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也形容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第629頁)其中的“間”是多音多義字。究竟該讀作陰平還是去聲呢?《現漢》第6版注釋其中的“間”為方位詞“中間”之義,音jiān。而有學者曾指出“這里‘間’指‘間隔、間隙、距離’,不指‘中間’,應當注為jiàn”[1]。因為“中間”和“間隙”二詞的意義不同,前者只是說明事物之間的位置,后者則強調事物之間的空間或時間的距離小。(參見第6版第1684頁【中間】和第637頁【間隙】)“間不容發”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情勢極其危急”。當然,“間”指“間隙、空隙”,應讀為jiàn。筆者在多部權威辭書中見到“間不容發”中“間”的讀音都為jiàn。如:《漢語大詞典》(1994年版,以下簡稱《大詞典》)第12卷第75頁:“‘閑’,古莧切,亦作‘間’”釋義為“空隙;縫隙”,讀為jiàn,該詞典中【閑不容發】一條,也作“間不容發”;《實用成語詞典》(1984版,知識出版社)【間不容發】:“間,空隙,注音jiàn。”《辭海》(1999年縮印本)在“間jiàn”字條下也收錄【間不容發】。由此可見,“間不容發”中的“間”應為“間隙”義,讀為jiàn。在這個問題上,《現漢》顯然應與其它權威辭書保持一致,將【間不容發】一詞的注音改為jiànbùróngfà。筆者認為,《現漢》之所以仍用jiān,是符合1985年國家語委等三部委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以下簡稱《審音表》)中的規定的:“間(一)jiān 間不容發,中間(二)jiàn 間隙……”[2]由此可見,問題的根源在于如何理解該詞中多音多義字“間”的意義。筆者認為,《現漢》應對“間不容發”中“間”的音、義同時做出修訂。
還有個別分音別義的字,因為有復雜的歷史原因,其注音也存在爭議,如:
(2)【蔭翳】《說文解字·艸部》:“蔭,艸陰地。”即“草木遮蔽地面”之義,徐鉉注音引《唐韻》“於禁切”(yìn),《廣韻·沁韻》也注為“於禁切”(yìn)。《集韻》“蔭”又音“於今切”(yīn),“草木蔭翳也”,是草木枝葉繁茂之義。可見,“蔭”作動詞時應讀為yìn,作形容詞時應讀為yīn。《審音表》規定:“‘蔭’統讀yìn,‘樹蔭、林蔭道’應作‘樹陰、林陰道’。”如此,是將“蔭”“陰”二字分音別義,作名詞時一律寫作“陰(yīn)”;作動詞和形容詞,寫作“蔭(yìn)”。可是,《現漢》第6版第1550頁對“蔭翳”的注音及釋義是這樣的:“【蔭翳】yīnyì①動 蔭蔽(筆者注:即遮蔽)②形 枝葉繁茂。”這顯然與古音及《審音表》不合,筆者認為應修訂為yìnyì,同時“蔭蔽”也應讀為yìnbì。《現代漢語異形詞規范詞典》將“蔭翳”注為yìnyì。
此外,由于書面語和口語的原因,有些詞有不同的讀音。如:
(3)【血】根據《審音表》,“血”字有文白兩讀:用于復音詞及成語,讀xuè,如:貧血,狗血噴頭……;口語多單用時,讀xiě,如:流了一點血,雞血……《現漢》(第6版)的處理與審音表相同。但筆者發現,在由“血”構成的一些結構相同、意義相近的復音詞中,注音卻有不一致的情況。例如:
【吐血】(見《現漢》第1320頁)tù//xiě 內臟出血由口中吐出。參看【咯血】【嘔血】。
【咯血】kǎ//xiě喉部或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經口腔排出。
【嘔血】ǒu//xuè 食管、胃、腸等消化器官出血經口腔排出。嘔出的血液成暗紅色,常混有食物的渣滓。
【暈血】yùn//xiě 看見出血就頭暈、心悸、嘔吐甚至昏迷。
前三個詞語結構相同,均可在其間插入其他成分,意義也有近似之處,這從【吐血】一詞的釋義中就可看出,且這些釋義中均出現“出血”一詞,其中的“血”該如何讀?《現漢》(第6版)第192頁有【出血】chū//xiě,釋義為“比喻為他人拿出錢或拿出東西(含詼諧意)”。雖說是“比喻”義,但因為該詞是方言用語,所以“血”應按照口語音xiě來讀。第239頁有【大出血】一詞,“血”注音為xuè,第3頁【埃博拉出血熱】中“血”也讀作xuè。可見“出血”是被看作復音詞,其中的“血”應讀xuè。如果以復音詞為判斷“血”字讀音的標準,那么“吐血”“咯血”“暈血”的“血”都應與“嘔血”一樣,讀作xuè。況且,這幾個詞在釋義中也并沒有注明是否為口語詞,那么何以其中的“血”有的讀xiě,有的讀xuè呢?筆者認為,對于這幾個詞中“血”的注音應有統一的標準,如果是因為口語或書面語的原因而有所不同的話,則應在釋義中注明,以免引起使用者的疑惑。
順便一提,筆者用搜狗輸入法輸入“出血”一詞時,需完整輸入chuxie,而非chuxue;輸入“雞血”一詞時,需完整輸入jixue,而非jixie,這是否可從側面說明,“血”字讀音的復雜性已經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了不便,需要進一步規范呢?
二、文言詞及成語的注音問題
《現漢》中收入了很多古漢語遺留下來的文言詞,在釋義前以表示,此外,還收入了很多常用成語。在這些詞語中,筆者認為以下幾個詞語的注音是值得商榷的。
(4)【吐屬】tǔshǔ 談話用的語句;談吐:~不凡|~大方。(第6版,第1320頁)“吐”(tǔ)義項③注釋為“說出來:談~|~露”。“屬(shǔ)”所注釋的七個義項中,無一能體現“吐屬”一詞的意思。(見第1208頁)而“屬zhǔ”有“連綴,連續”之義,如:~文|前后相~。(見第1702頁)《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屬zhǔ”字條注曰:“之欲切,①連接。《書·禹貢》:‘涇屬渭汭。’孔穎達疏:‘屬謂相連屬。’引申為綴句成文。”可見,“吐屬”一詞的“屬”是從“連接”義引申為“綴句”義的,因此,該詞中的“屬”應讀為zhǔ。早有學者指出過這個問題[3],筆者認為《現漢》在今后的修訂中應采納此項建議。
(5)【辟】
同一字同一意義,由于字典或詞典的注音原則不同而有不同的注音。多部權威辭書在給作“法度,法律”義的“辟”字注音時,就表現不一。比如:《現漢》第6版,第989頁“大辟”注音是dàpì,釋義為“法律;法”;《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0年縮印本,以下簡稱《古漢》79頁“辟”字下第一個義項為“法,法度,法律”,音bì;《大詞典》第11卷第482頁“辟”,“法,法度”義,注音為pì。筆者認為要弄清該字的讀音,應追溯其古音。《說文解字》:“辟,法也。……節制其罪也,從口,用法者也。必益切。”[4],“必益切”即為今音bì,此音為唐時的語音。《廣韻》是在《唐韻》基礎上形成的,《廣韻·昔韻》中注釋為:“辟,便辟,又法也,五刑有大辟,……所以節其罪也,從口用法也。房益切。”[5]“房”是并母字,按照反切規律,應擬為今音bì。“辟”字作“法度”義講是古漢語的用法,現代普通話早已不用,理應按照語音演變規律擬出現代音。筆者建議,作為“法律”義的“辟”應作bì。
(6)【圩頂】
在當下火熱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中,主持人郎永淳在播報該詞時讀作xūdǐng,意思是頭頂凹陷。但評委之一的孟蓬生立即指出應讀作yúdǐng。筆者查閱了新版《現漢》,發現該詞并未被收錄,但“圩”字有兩音,一音讀作wéi,意思是低洼地區圍繞房屋、田地等修建的防水堤岸,也作“圍子”;另一音為xū,是方言詞語,意思是集市。《現漢》中并未注明該詞有第三個讀音yú。筆者在《古漢》中查到“圩”字,注音為yú(又讀wéi),意思是“凹,中央低而四周高”,并收有“圩頂”一詞。(見第1911頁)
筆者認為,這里有兩個問題:其一,既然“圩頂”一詞應該讀作yúdǐng,為何《現漢》不為“圩”字收錄yú這個讀音呢?其二,既然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一關注極高的品牌節目中都出現了該詞,而且使央視著名播音員都“栽了跟頭”,筆者認為《現漢》沒有理由不在收錄yú音的同時,收錄“圩頂”一詞吧。
(7)【衣錦還鄉】yījǐn-huánxiāng 古時指做官以后,穿了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向親友夸耀(衣,舊讀yì,穿衣)。也說衣錦榮歸。(第6版,第1531頁)第1542頁中有“衣”條:穿(衣服);拿衣服給人穿:~布衣|解衣~我。
既然成語“衣錦還鄉”已經把“衣”釋為“穿衣”義,且有“衣”作為動詞的讀音和義項,那就應該讀為yìjǐn-huánxiāng。而且,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含義豐富、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固定短語”[6],本身就是書面語,符合讀作去聲的語義條件和語體條件,應該保持舊讀音,而不必在釋義中加注舊讀,這樣反倒顯得累贅。
(8)【捉襟見肘】zhuōjīn-jiànzhǒu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也比喻顧此失彼,應付不過來。(第6版1718頁)顯然,“見”的意思是“露出”,應該讀為xiàn。《說文·見部》注:“見,視也,……古甸切(jiàn)。”《廣韻·霰韻》注:“見,視也,古電切;露也,胡甸切(xiàn)。”足見當“視”講的“見”才讀為jiàn,而“顯露,露出”義應讀xiàn。《大詞典》第6卷第611頁有“捉衿見肘,亦作‘捉襟見肘’‘捉衿肘見’‘捉襟肘見’”。這里的“見”都是“露出”的意思,同書第10卷第311頁釋“顯露,顯現”義的“見”,反切為胡甸切,是“現”的古字,今音為xiàn。《現漢》第6版第1317頁有【圖窮匕首見】,其中“見”注音即為xiàn,此“見”即為“顯露,露出”義。既然同為一義,其讀音就應統一。早有學者指出過這個問題,并舉例“層見疊出”一詞中“見”的讀音不是jiàn,而應為xiàn[7]。我們欣喜地看到《現漢》第5版已經對其作了修訂,但“捉襟見肘”中“見”的讀音卻仍作jiàn。
三、專有名詞的注音問題
《現漢》(第6版)在《凡例》3.13中也指出“專名和姓氏的注音,第一個字母大寫。”筆者對比了第5、6兩版《現漢》,看到了原來沒有嚴格執行這項條例的詞語注音,新版做了嚴謹的修訂,如:第1頁【阿伏伽德羅常量】中“阿”的注音原為ā,現修訂為?。但也有一些詞語的注音大小寫令人生疑。如:
《正詞法》中明確規定:漢語化的音譯名詞,按漢字譯音拼寫。并舉例如下:Fēizhōu(非洲)Nánměi(南美)Dōngnányà(東南亞)等。但《現漢》(第6版)第310頁“東南亞”一詞的注音卻是Dōngnán Yà。筆者注意到第5版《現漢》對該詞的注音與《正詞法》是一致的,可能是考慮到注音系統性的問題,新版詞典將指稱洲際名的“亞”“歐”等字均以首字母大寫、分寫的方式呈現。如:Xī Yà(西亞)、Xī Oū(西歐)。這樣的修訂是有道理的,也說明《正詞法》在語言發展進程中也有修訂之必要。但對于【華人】中“華”字的處理卻是個例外。《現漢》(第6版)第557頁“華”注為:Huá①名 指中國:~夏|~北……詞條中列出的“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華西、華夏、華文、華語”等都對首字母大寫。但是“華人”注音卻為huárén。【華人】有兩個義項:①中國人;②指取得所在國國籍的中國血統的外國公民。其中義項①是專指義,應滿足注音大寫首字母的條件。《現漢》第26頁【白人】指白種人,注音為Báirén;第531頁【黑人】指黑種人,注音為Hēirén。這兩個詞都是專指義,首字母都作大寫處理,為何專指中國人的“華人”的“華”不大寫首字母呢?第672頁【金三角】義項②是個專指義,《現漢》單獨為該義項注音,并大寫其首字母。筆者建議,將【華人】的義項①中也增加注音“Huárén”。這樣一來,不僅嚴格遵守了注音條例,也使得釋義及注音方式更加系統。
同樣的問題還見于【中華白海豚】【中華鱘】【英特耐雄納爾】【華爾茲】等詞語中。【中華白海豚】與【中華鱘】中均出現“中華”,但前者大寫首字母,后者沒有大寫。【英特耐雄納爾】是“國際”的音譯詞,“英”首字母大寫,【華爾茲】也是專有名詞的音譯詞,但“華”首字母未作大寫。筆者認為,這類問題會給語言運用帶來不小的困惑,也不利于注音規范化,應在今后的修訂中予以完善。
四、結語
漢字的讀音復雜,有些字單用時的讀音與其作為詞中語素的讀音不同,如“脊梁”一詞,《現漢》(第6版)第610頁注音為jǐ·liang,其中“梁”字為輕聲。但是該詞表示“比喻在國家、民族或團體中起中堅作用的人”這一語義時,似乎讀作jǐliáng為好。權威媒體播音及詩歌朗誦時,凡該詞在這一義項上,“梁”字均讀作liáng,以表現該詞的意義,反倒是讀作輕聲顯得缺乏氣勢。如朗誦文稿中出現“支撐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脊梁”一句,若讀作jǐ·liang,就少了幾分激昂向上的豪邁激情。筆者建議,在【脊梁】③中加入注音(jǐliáng),以區別于前兩個義項的讀音。
《現漢》是一部以記錄普通話語匯為主的中型詞典,為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范化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作用,其權威性毋庸置疑。然而,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現漢》中還存在值得我們思索的問題,還有尚待完善之處,這些都有待于漢語使用者與學界權威的共同努力。
(本文為天津理工大學青年教師育苗基金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之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LGYM201128])
參考文獻:
[1][3][7]白云,勞臣.現代漢語詞典閱讀札記[J].河北師范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2]語文出版社編.語言文字規范手冊(第三版)·普通話異讀詞審
音表[Z].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4]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宋]陳彭年.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M].南京:江蘇教
育出版社,2002.
[6]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增訂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篇3
關鍵詞《現代漢語詞典》 科技條目規范性科學性系統性知識性時代性
《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第6版的修訂工作從2007年10月開始,至2012年3月完成,2012年6月正式出版。
《現漢》第5版收錄科技條目約1萬條(如果以義項為單位,則在1.3萬個左右),是《現漢》正式出版以來一次全面、深入的修訂,得到了專家和讀者的普遍肯定。基于此,《現漢》第6版科技條目的主要修訂任務是:在全書科技條目篇幅不明顯增加的前提下,增收一些近年出現,并已進入社會日常生活的科技新詞,修正第5版中存在的少量失誤和不足,及時反映科技發展的新面貌、新水平,進一步提高科技條目的編寫質量和查考價值。我們的修訂主要從規范性、科學性、系統性、知識性、時代性五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加強規范性
《現漢》科技條目的收詞和釋義,既要貫徹國家的語言文字規范,也要遵從國家的科技名詞規范。科技詞語常常遇到一物多名的情況,我們一般把專業領域中使用的名稱作為正條,并詳細注釋,對異名、異形做副條處理,彼此掛鉤。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詞語因而也發展迅速,新舊名稱常有變化,我們要在詞典中及時反應這種變化,這是《現漢》規范性的重要體現。《現漢》在科技條目的修訂中,始終強調規范性,及時跟進科技詞語的最新變化。《現漢》第6版在加強科技條目規范性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1.參考《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適量增收表中的科技用字及相關的科技條目
200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中,有部分《現漢》第5版未收的字,第6版酌情做了增收。在增收科技用字時,有時會帶出相關的科技詞語,我們會一并考慮是否收錄。例如[1]:
Fguān名有機化合物,針狀晶體,淺黃色,可看作是六個苯環組成的環烴。
《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收錄了“F”字,該字有guān和guàn兩個讀音,存在爭議,我們根據《有機化學命名原則》中的相關條文,將其讀音確定為guān。
又如:
eqiān
①見26頁白e、1055頁青e。②用于地名:~樹底(在河北)|~木溝(在山西)。
白ebáiqiān名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葉子四棱狀錐形,球果圓柱狀長卵形。木材可用來制電線桿、枕木、家具等。
青eqīngqiān名常綠大喬木,高可達50米,葉子四棱狀錐形,先端尖,球果圓柱狀長卵形。木材可用來制電線桿、枕木、家具等。宜于造林,也供觀賞。
《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收錄了“e”字,《現漢》第6版據此增收單字“e”及由“e”作為語素構成的相關科技條目“白e、青e”。
再如:
sbǐng見1175頁石s。
石sshíbǐng名昆蟲,身體長,棕褐色,體表有鱗片,觸角絲狀細長,生活在陰濕的地方。種類很多。
《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收錄了“s”字,現有資料中“s”只見于“石s”,《現漢》第6版據此增收單字“s”及由“s”作為語素構成的相關科技條目“石s”。
2.進一步貫徹科技名詞規范
科技名詞的規范,我們主要遵照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名詞委”)審定公布的科技名詞。由于不同學科的名詞審定工作是陸續進行、公布的,《現漢》不但要陸續予以跟進,還要注意及時發現和糾正之前跟進不到位的現象。在第6版修訂中,我們特別加強了對科技名詞規范的學習和檢查,進一步貫徹了科技名詞規范。
例如:
《現漢》第5版:
無紡織布wúfǎngzhībù名一種以紡織纖維為原料,外觀和用途相當于布匹的片狀物,因不經過一般的紡織過程,而通過機械或化學方法使纖維黏結得名。可做包裝用布等。也叫不織布。
不織布bùzhībù名無紡織布。
《現漢》第6版:
無紡布wúfǎngbù名一種以紡織纖維為原料,外觀和用途相當于布匹的片狀物,因不經過一般的紡織過程,而通過機械或化學方法使纖維黏結得名。無紡布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工農業、交通、醫療衛生、航空航天等領域。
過去“無紡布、無紡織布、不織布”這幾個名稱一直并行使用,現在名詞委推薦使用的是“無紡布”,我們隨之予以調整,進一步貫徹了科技名詞規范。
又如:
《現漢》第5版:
聲速shēngsù名聲波傳播的速度。不同的介質中聲速不同,在15℃的空氣中每秒為340米,在水中每秒為1440米。舊稱音速。
音速yīnsù名聲速的舊稱。
超聲速chāoshēngsù名超過聲速(340米/秒)的速度。也叫超音速。
超音速chāoyīnsù名超聲速。
《現漢》第6版:
超聲速chāoshēngsù名超過聲速(340米/秒)的速度。舊稱超音速。
超音速chāoyīnsù名超聲速的舊稱。
名詞委推薦使用的規范名詞是“聲速”“超聲速”,再參考《現漢》第5版“聲速”和“音速”釋義的處理方式,第6版對“超聲速”和“超音速”的釋義做了修改,進一步貫徹了科技名詞規范。
類似的情況還有“太陽能電池”“平”等。
3.進一步貫徹計量單位規范
例如:
《現漢》第5版:
道1dào……B11(~兒)量計量單位,忽米的俗稱。
絲(z)sī……③量表示長度、重量的單位。a)長度,10忽等于1絲,10絲等于1毫。俗稱1忽米為1絲。b)質量或重量,10忽等于1絲,10絲等于1毫。
《現漢》第6版:
道1dào……B11(~兒)量計量單位,相當于10微米。
絲(z)sī……③量表示長度、重量的單位。a)長度,10忽等于1絲,10絲等于1毫。b)質量或重量,10忽等于1絲,10絲等于1毫。
“忽米”是公制長度單位,不是法定計量單位,第6版刪除了“忽米”,并在與之關聯的“道”和“絲”的釋義中做了相應的處理,進一步貫徹了計量單位規范。
又如:
《現漢》第5版:
電流diànliú名①電荷的定向流動。電流通過導體會產生熱效應、磁效應、化學效應、發光效應等。②電流強度的簡稱。
電流強度diànliú qiángdù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單位是安培。簡稱電流。
《現漢》第6版:
電流diànliú名①電荷的定向流動。電流通過導體會產生熱效應、磁效應、化學效應、發光效應等。②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單位是安培。舊稱電流強度。
電流強度diànliú qiángdù電流②的舊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推薦使用的規范名詞是“電流”,《現漢》第6版將詞目從“電流強度”調整為“電流”,進一步貫徹了計量單位規范。
4.釋文中采用科技名詞的規范名稱
例如:
《現漢》第5版:
流線型liúxiànxíng名前圓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狀。具有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所受阻力最小,所以汽車、火車、飛機機身、潛水艇等的外形常做成流線型。
艇tǐng名①比較輕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②小型軍用船只,如炮艇。潛水艇無論大小習慣上都稱為艇。
《現漢》第6版:
流線型liúxiànxíng名前圓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狀。具有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所受阻力最小,所以汽車、火車、飛機機身、潛艇等的外形常做成流線型。
艇tǐng名①比較輕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②小型軍用船只,如炮艇。潛艇無論大小一般都稱為艇。
名詞委推薦使用的規范名詞是“潛艇”,而不是“潛水艇”。我們對此進行了全書統查,把全書釋文中的“潛水艇”統改為“潛艇”。
又如:
《現漢》第5版:
機體jītǐ名具有生命的個體的統稱,包括植物和動物,如最低等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最高等最復雜的人類。也叫有機體。
發病fā∥bìng動某種疾病在有機體內開始發生:~率|秋冬之交容易~。
酶méi名生物體的細胞產生的有機膠狀物質,由蛋白質組成,作用是加速有機體內進行的化學變化,如促進體內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發酵等。一種酶只能對某一類或某一個化學變化起催化作用。
《現漢》第6版:
發病fā∥bìng動某種疾病在機體內開始發生: ~率|秋冬之交容易~。
酶méi名生物體的細胞產生的有機膠狀物質,由蛋白質組成,作用是加速機體內進行的化學變化,如促進體內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發酵等。一種酶只能對某一類或某一個化學變化起催化作用。
生物學中,“機體”是規范名詞,《現漢》第5版中,“機體”為正條,“有機體”為副條。但在“發病”“酶”的釋義中卻使用了“有機體”,這不符合《現漢》行文中應采用規范名詞的原則,第6版做了修訂,把相關釋義中的“有機體”改為“機體”。
二、確保科學性
科學性是《現漢》科技條目釋義的核心,通過這次修訂,《現漢》中科技條目釋義的科學性更趨完善。
例如:
《現漢》第5版:
海洛因hǎiluòyīn名有機化合物,白色晶體,有苦味,有毒,用嗎啡制成。醫藥上用作鎮靜、。常用成癮。作為時也叫白面兒。[英heroin]
《現漢》第6版:
海洛因hǎiluòyīn名有機化合物,白色晶體粉末,有苦味,有毒,用嗎啡制成。醫藥上用作鎮靜、。極易成癮。作為時也叫白面兒。[英heroin]
服食海洛因,很快就會成癮,所以必須遠離。《現漢》第5版釋義中說“常用成癮”不夠妥當,第6版改為“極易成癮”,更科學精準。
又如:
《現漢》第5版:
二年生èrniánshēng形屬性詞。(植物)種子萌發的當年只長出根和葉子,次年才開花結實,然后死亡的,如蘿卜、白菜、洋蔥等都是二年生的。
白菜báicài名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大,花淡黃色。是常見蔬菜。品種很多,有大白菜、小白菜等。②特指大白菜。
洋蔥yángcōng名①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莖細長,中空,花小,色白。鱗莖扁球形,白色或帶紫紅色,是常見蔬菜。②這種植物的鱗莖。也叫蔥頭。
冬小麥dōngxiǎomài名指秋天播種第二年夏天收割的小麥。
《現漢》第6版:
二年生èrniánshēng形屬性詞。(植物)種子萌發的當年只長出根和葉子,次年才開花結實,然后死亡的,如蘿卜、冬小麥等植物都是二年生的。
《現漢》第5版“二年生”的釋義中說:如蘿卜、白菜、洋蔥等都是二年生的。我們來看“白菜”的釋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蔥”的釋義: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舉例應盡量舉典型的例子,而白菜和洋蔥都不是典型的二年生植物,第6版將“白菜、洋蔥”改為典型的二年生植物“冬小麥”,更科學精準。
再如:
《現漢》第5版:
閏年rùnnián名陽歷有閏日的一年叫閏年,這年有366天。農歷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這年有13個月,即383天或384天。
《現漢》第6版:
閏年rùnnián名陽歷有閏日的一年叫閏年,這年有366天。農歷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這年有13個月,即383天、384天或385天。
《現漢》第5版“閏年”的釋義不夠完善,閏年也有385天的。第6版修訂之后,彌補了缺憾,注釋更為嚴謹。
類似的情況還有對“虹吸現象”“伽馬刀”“梭子蟹”“變色龍”等詞條釋義的修改。
三、完善系統性
《現漢》向來重視系統性,一方面是收詞的系統性,一方面是相關條目釋義的系統性。《現漢》第6版著重對收詞的系統性做了檢查和調整。
例如:
腎炎shènyán名腎臟發炎的病,通常指腎小球腎炎,由鏈球菌等細菌或病毒引起。癥狀是血尿、高血壓、水腫等,嚴重的出現心力衰竭或尿毒癥。
從醫學上看,“×炎”可能有上百種,是否收錄、收多收少、哪些收哪些不收,取決于詞典的性質和規模。作為小型語文詞典的《現代漢語小詞典》均未收錄“×炎”,而作為中型語文詞典的《現漢》則收錄了較為常見的。如《現漢》第5版收了常見的“腸炎、肺炎、肝炎、關節炎、闌尾炎、盲腸炎、心肌炎”等,但未收同樣常見的“腎炎”,第6版予以增補,這體現了《現漢》科技條目收詞的系統性。
又如:
《現漢》第5版:
穗狀花序suìzhuàng huāxù花序的一種,主軸很長,沒有花梗,花直接生在主軸上面,如車前、小麥的花序。
花序分為有限花序和無限花序兩大類,常見的有限花序有聚傘花序等,常見的無限花序有總狀花序、穗狀花序、傘形花序等。《現漢》收科技條目時,首先收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下位詞則只收常見的。如收錄了基本概念“花序”,其下位詞則只收常見的。《現漢》第5版修訂初稿時,曾經收錄了“聚傘花序、總狀花序、穗狀花序、傘形花序”等,在修訂后期,要求科技條目適度刪減條目、壓縮篇幅。在刪詞過程中,只刪了“聚傘花序、總狀花序、傘形花序”,而漏刪了“穗狀花序”,造成了各種花序收詞不統一的缺憾。這一組詞要么統一收錄,要么統一刪除,處理方式要一致。第6版刪除了“穗狀花序”,使收詞更具系統性。
再如:
《現漢》第5版:
斬假石zhǎnjiǎshí名剁斧石。
《現漢》第5版收錄了“斬假石”,并作為“剁斧石”的副條處理,卻漏收了主條“剁斧石”。嚴格地說,這是一處硬傷。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因第5版刪減科技條目不夠慎重造成的。第6版修訂時發現了這一問題,并刪去了“斬假石”。為了避免類似失誤,今后刪條時要統查全文,以保證收詞的系統性。
四、補充知識性
在科技條目的釋義中,要盡可能地交代其命名理據和應用領域等,使讀者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僅知道它是什么,而且還知道它用在什么地方。通過補充命名理據、應用領域等手段,把枯燥、生澀的專業知識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其科技內涵。
例如:
《現漢》第5版:
干電池gāndiànchí名電池的一種。參看306頁電池。
《現漢》第6版:
干電池gāndiànchí名電池的一種,因其電解液用淀粉糊固定,不能流動,所以叫干電池。參看292頁電池。
《現漢》第5版“干電池”的釋義過于簡單,讀者查閱之后依然無法明白詞義。第6版補充了“干電池”的命名理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助于讀者理解詞義。
類似補充命名理據的條目還有“白面兒”“關東糖”“鶴嘴鎬”“雞新城疫”“雨花石”等。
又如:
《現漢》第5版:
無紡織布wúfǎngzhībù名一種以紡織纖維為原料,外觀和用途相當于布匹的片狀物,因不經過一般的紡織過程,而通過機械或化學方法使纖維黏結得名。可做包裝用布等。也叫不織布。
《現漢》第6版:
無紡布wúfǎngbù名一種以紡織纖維為原料,外觀和用途相當于布匹的片狀物,因不經過一般的紡織過程,而通過機械或化學方法使纖維黏結得名。無紡布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工農業、交通、醫療衛生、航空航天等領域。
《現漢》第6版補充了“無紡布”應用領域的釋義內容,使之與日常生活發生了聯系,更便于讀者理解。
五、體現時代性
《現漢》第5版出版以后的幾年中,大量的科技新詞新義不斷涌現,也有少量的詞語退出了詞匯系統。我們要在詞典中及時反映這種變化,在積極穩妥地收錄新詞新義的同時,也要適度刪減一些陳舊的、過時的條目,以體現《現漢》的時代性。《現漢》第6版在體現時代性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增收新詞、增補新義
(1)增收新詞
例如:
物聯網wùliánwǎng名物與物相連的互聯網。通過射頻識別技術和信息傳感設備(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按照約定的協議,將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跟蹤、管理以及信息交換等。
物聯網的概念,最早是美國在1999年提出的,十幾年后的今天,物聯網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新興產業,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漢》第6版增收“物聯網”,以體現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又如:
抑郁癥yìyùzhèng名一種精神疾病,癥狀是情緒低落、自我責難、焦慮不安或反應遲鈍等,嚴重時會自我傷害甚至自殺。也叫憂郁癥。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郁癥的發病率約為11%。當前全球十大疾病中,抑郁癥排名第四位,預計到2020年,它可能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因此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現漢》第6版增收“抑郁癥”一詞。
再如:
矮行星ǎixíngxīng名沿不同的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呈圓球形,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太陽系中的矮行星有冥王星、谷神星等。
2006年8月,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決議,將原來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不再作為行星看待,而歸入矮行星的行列。《現漢》第6版據此增收了“矮行星”,并修訂了“行星、大行星、類地行星”等相關條目的釋義。
隨著新生事物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現漢》第6版還收錄了“被動吸煙、彩鈴、光伏效應、動車、屏蔽門、高鐵、軌道交通、減速帶、太空垃圾、網絡綜合征、微博、移動硬盤、云計算”等新詞。
(2)增補新義
例如:
補丁(補釘、補w) bǔ?ding名①補在破損的衣服或其他物品上面的東西:打~|~摞~。②指補丁程序,用來修補計算機程序漏洞或升級軟件。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設備,而給計算機打補丁也成為維護計算機的常用手段。對這類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的詞語的科技義,《現漢》第6版予以增補。
類似的情況還有“黑、網、碟、老化、熱浪”等。限于篇幅,下面僅列舉兩例:
黑hēi①形像煤或墨的顏色(跟“白”相對):~板|~斑|~頭發|白紙~字|臉都曬~了。②形黑暗:~牢|天~了|屋子里很~。③(~兒)夜晚;黑夜:摸~兒|起早貪~。④隱秘的;非法的:~市|~話|~戶|~窩點|~社會。⑤形壞;狠毒:~心腸|這種人心太~。⑥動暗中坑害、欺騙或攻擊:被騙子~了兩萬塊錢|昨夜被人~了一磚頭。⑦動通過互聯網非法侵入他人的計算機系統查看、更改、竊取保密數據或干擾計算機程序:他們的網站被人~了。⑧(Hēi)名姓。
網(W)wǎng①名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的器具:一張~|漁~|結~|撒~|張~法~|情~。②名形狀像網的東西:~袋|蜘蛛~|球~。③名像網一樣縱橫交錯的組織或系統:通信~|交通~|灌溉~|營銷~。④名特指計算機網絡:上~|互聯~。⑤動用網捕捉:~著了一條魚。⑥動像網似的籠罩著:眼里~著紅絲。
2.刪除舊詞
《現漢》第6版刪除的科技條目很少,主要是過于陳舊或使用頻率較低的方言詞、口語詞等。
例如:
耳朵底子ěr?duo dǐ?zi〈方〉中耳炎。
霍閃huòshǎn〈方〉名閃電。
郎貓lángmāo〈口〉名雄貓。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科技詞語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并迅速普及。因此,科技條目在語文詞典中的地位也有提升的趨勢,國外的著名詞典,如《牛津英語詞典》《拉魯斯法語詞典》等,在其修訂中都很重視科技條目的及時收錄和不斷修訂,《現漢》也是如此。只有開拓眼界,踏實前進,力求規范性、科學性、系統性、知識性、時代性的完美結合,才能使《現漢》與時俱進,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附注
[1]全文例子中,凡是《現漢》第6版增收的新條,詞目下面用下劃線標示;凡是增加、改動的部分,在增加、改動的內容下面用下劃線標示。
參考文獻
1.江藍生.《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概述.辭書研究,2013(2).
2.柯琦.科技詞條的處理.辭書研究,1981(3).
3.李志江.論《現代漢語詞典》的百科條目.∥《現代漢語詞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李志江,曹蘭萍.《現漢》科技條目的修訂.辭書研究,1997(1).
5.李志江.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科技條目的修訂.辭書研究,2006(1).
6.劉慶隆.辭書編纂工藝導論.湖北:崇文書局,2008.
篇4
關鍵詞:《現漢》第6版 指 釋義用語 釋義功能
釋義用語,指的是處于釋義元語言層面的釋義慣用詞,如“指、比喻、形容、表示、如、泛指、稱”等。在《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第6版各方面的變化中,釋義用語“指”的使用出現部分改動。本文主要通過對比《現漢》第6版和第5版中“指”的使用,考察釋義用語“指”的釋義功能。“指”在《現漢》第6版中的功能更加明確,與“形容”“比喻”等釋義用語的相互區別性增強。
一、“指”的釋義功能
前人研究中主要提到了“指”的兩種釋義功能。一是“釋義提示語”:釋義結構復雜的時候,表示被釋詞的意義總是在結構上不太對稱,在意義的陳述上有點突兀,使用“指”字可以加強釋義的整體感,突出針對性(蘇新春,2005)。二是表示所釋義為引申義,尤其是因借代用法而形成的借代義(符淮青,2004;溫昌衍,2010)。觀察《現漢》第5版和第6版中“指”的使用情況,前一版“指”的功能概括不夠準確,存在釋義結構復雜而沒用“指”、釋義較短而用“指”的情況。另外,“釋義感覺更自然”并不是很客觀的依據標準。觀察《現漢》用例,我們認為“指”有以下兩個較為明確的釋義功能。
(一)《現漢》中“指”的義項⑥是“意思上針對”
當詞義對象存在于特定范圍領域中,一般在“指”前面加上限制詞,如“醫學上指”“迷信的人指”等。在說明詞義的時間范圍方面還有“舊指”“今指”“原指”“現指”“封建時代指”等;在說明詞義的適用范圍大小方面有“特指”“泛指”“一般指”“專指”。另外,通過借代(轉喻)所產生的引申義,《現漢》中一般會明確標出“本指”“借指”“轉指”。
對比不用“指”來引出的詞條,我們認為,釋義用語“指”引出的是詞義所指對象或適用范域,是從詞的外延來解釋詞語。《現漢》對于“外延”的解釋是“邏輯學上指一個概念所確指的對象的范圍”。釋義用語 “指”通常用在名詞的解釋中,可以簡單理解為在詞和詞義之間劃上等號。因此,我們將“指”的第一個釋義功能概括為“從外延的角度指出詞的具體所指對象或適用范域”。“指”的這一功能使其大量應用于解釋一些新出現的短語詞或縮略語,如“積累基金”“績優股”“監外執行”“特別快車”“家裝”等。
(二)前人提到 “指”的第二個功能是解釋引申義
【彩頭】①獲利或得勝的預兆(迷信);②指中獎、賭博或賞賜得來的財物。(第5、6版釋義相同時不特別標注,下同)
“彩頭”的義項①是其本義,義項②是由本義引申出來的用法。
詞義引申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而產生的引申義,由于其本義已經不使用,或者通過比喻造詞,沒有本義,這種情況下也使用“指”。例如:
【夾板氣】指來自對立的雙方的責難。
【減倉】指投資者拋出部分股票,減輕倉位。
“夾板”與“對立雙方”“投資者所持股票”與“貨倉”之間有著相似性而非相關性,應該也算是通過比喻的方式而產生的詞義。《現漢》在處理這類詞時,使用“指”而不用“比喻”。另外,這類詞還有一些特殊性,詞義的比喻特性來自于詞中的某部分詞素,如“夾板”“倉”,再與其他詞素結合。
“指”的這兩個釋義功能有著內在一致性。詞義引申一般使詞義的范圍發生變化。當用在某一特定范域中時,詞義通常會縮小,釋義時使用“指”既可以看作引申義,也可以看作解釋特定所指對象。例如:
【加碼】①(~兒)指提高商品價格;②指增加賭注;③提高數量指標:層層~。
“加碼”的前兩個義項分別用于商業和賭博中,而第三個義項則不限于某一領域,前兩個義項可以看作第三個義項的引申。
二、《現漢》第6版中“指”的變化
在《現漢》第6版中,釋義用語“指”進一步明確了以上兩種釋義功能,不再是一個沒有明確使用條件的“釋義提示語”。第6版中,“指”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刪去本義釋義中的“指”
【泡面】第5版:指方便面。第6版:方便面。
類似的改動的詞條還有“青年”“契機”“潛泳”“勤政”“青年”“青紫”“美夢”“勸進”“流失主”“全方位”“奇貨可居”“能說會道”等。
(二)引申義的釋義中加上了“指”
【全家福】第5版:①一家大小合拍的相片兒;②葷的雜燴。
第6版:①指一家大小合拍的相片兒;②指葷的雜燴。
當詞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義項時,“指”往往用于引申義的義項。例如:
【器質】第5版:①指身體器官的組織結構;②才識和素質。
第6版:①身體器官的組織結構;②指才識和素質。
類似改動的詞條還有“奇才”“翹辮子”“青史”“氣質”等。
(三)改“比喻”為“指”(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第6版中進一步修正了一些借代義誤作比喻義的問題。將第5版中的“比喻”改為“借指”,明確指出了詞義來自于借代引申。例如:
【干戈】第5版:泛指武器,多比喻戰爭。
第6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多借指戰爭。
此類修訂的詞條還有“柴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長舌”“唇吻”“唇舌”“肺腑”“烽火”“鴻雁”“聯袂”“沐浴”“墨”“蕭墻”“肝膽”“饾饤”“問鼎”“痛癢”“印把子”等。
第二,經比喻(包括隱喻)而產生的引申義,本義已經消失或不用,或者本身就來自于隱喻造詞,在第6版中將“比喻”改為“指”。 例如:
【綠肺】第5版:比喻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的綠地、森林等。
第6版:指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的綠地、森林等
【城府】第5版:比喻待人處事的心機。
第6版:城池和府庫,借指人的心機。
類似改動的詞條還有“鼻酸”“靠山”“目論”“鋒芒畢露”“兩袖清風”“前車之鑒”“如意算盤”“清水衙門”“傾箱倒篋”“順手牽羊”“探驪得珠”“蕭規曹隨”等。以上這些詞的語源義都不再使用,有的或者就沒有語源義,直接是來自于隱喻造詞,如“綠肺”。我們推測,《現漢》第6版改“比喻”為“指”,旨在說明是引申義的同時,強調詞與詞義是一種 “A所指的是B”的關系。
(四)有一類詞,詞面出現喻體和本體,實際上是比喻的凝縮形式,加上喻詞和一些被壓縮掉的成分,就是一個完整的明喻。“雞冠花像雞冠一樣的花”這類詞的詞義都是以本體語素為核心,詞性也由本體語素決定,整個詞語的意義絕大多數不是比喻義,如“鐵律”的實質是本體語素“律”,即規律,喻體語素“鐵”修飾“律”,《現漢》第5版解釋為“比喻確定不移的規律”,第6版改為“指確定不移的規律”,這樣的修訂是準確的。有時候,本體語素在前面,喻體語素在后面,例如“題海”,是將“題”比作“海”,《現漢》第5版的釋義為“比喻大量的、過多的學生作業題或練習題”,第6版中將“比喻”改為“指”。作類似改動的詞項還有“龜縮”“股海”“宦海”“病魔”“法網”“口碑”“”等。
(五)改“形容”為“指”
“指”和“形容”的不同在于,“指”可以在釋義和被釋詞之間劃等號,而“形容”則是用描述的方法來解釋被釋詞,突出被釋詞的形容。“指”通常用于解釋名詞性或動詞性詞語,而“形容”用于解釋形容詞性詞語。第6版中將“形容”改為“指”的詞條多為成語、俗語。這些詞自身有完整的主謂或述謂結構,直陳其事,整個詞語不帶有形容其他人物、行為、事件的功能。例如“拔刀相助”,第5版釋為“形容見義勇為,打抱不平”。實際上“拔刀相助”指的就是“見義勇為,打抱不平”,并不是形容這種情況。因此,第6版改“形容”為“指”,是非常恰當的。又如,“多事之秋”在第5版中被釋為“多用來形容動蕩不安的政局”,第6版中改為“多指動蕩不安的政局”。類似改動的詞還有“鞍馬勞頓”“別樹一幟”“不知死活”“不知進退”“大觀”“耳朵軟”“風和日麗”“老于世故”“空口說白話”“食言而肥”等。
(六)“指”前面限制詞發生變化。例如:
【脫節】第5版:原來連接著的物體分開,借指原來聯系著的事物失掉聯系,或原來應該聯系的事物沒有聯系起來。
第6版:改“借指”為“泛指”
“泛指”可以理解為“寬泛地指”,表示由于詞義適用范圍和所指對象擴大而引申出的義項。“借指”用于借代引申所產生的詞義。上例中應該是詞義適用范圍的擴大,用“泛指”更準確。又如“參謀”的②和③義項:
【參謀】第5版:①軍隊中參與指揮部隊行動、制定作戰計劃的干部;②泛指代人出主意。③指代出主意的人。
第6版:①(同)②改“泛指”為“指”。③改“指”為“泛指”。
除了上述六個方面的變化,有以下值得商榷之處。
1.《現漢》第6版中“借指”似乎并不專門用于借代義。例如:
【雁行】第6版:鴻雁飛時整齊的行列,借指弟兄。
【臺柱子】第6版:戲班中的主要演員(臺:戲臺),借指集體中的骨干。
【黑馬】第5版:比喻在比賽或選舉等活動中出人意料獲勝的競爭者。
第6版:原指一匹不被人注意卻在比賽中意外奪魁的黑馬(故事見于英國小說《年輕的公爵》)。借指在比賽或選舉等活動中出人意料獲勝的競爭者。
“雁行”與“兄弟”,“臺柱子”與“集體中的骨干”,“黑馬”與“以意外獲勝者”兩者之間應該是一種相似性而非相關性。這些詞語的釋義在《現漢》第5版出版后已有學者撰文獻疑(參見應雨田,2009;溫昌衍,2010),但在第6版中沒有修訂。編纂者或許是想用“借指”來強調“借用本義來指另外的事物”,是一種單純的“A詞指的是B義”的關系,不是通過借代而產生的詞義。
2.一些通過比喻引申而來的詞義,本義不再使用,且釋義中也沒有出現其比喻義產生的基礎,符合前面歸納的使用“指”的情況,但《現漢》第6版中仍使用“比喻”。例如:
【敲門磚】第6版: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
【楨干】第6版:比喻能擔當重任的人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漢》第5版和第6版中釋義用語“指”的功能變化,如下表所示:
2.用于引申義。
3.大量替代“比喻”,成為突出引申義在字面義上發生整體化、抽象化的釋義用語。
在《現漢》第6版中,當釋詞中同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釋義用語的時候,我們可以更為清晰地觀察到不同釋義用語在功能上的區別:
【企足而待】第5版:抬起腳跟來等著,比喻不久的將來能實現
第6版:抬起后腳跟來等著,指事情、愿望等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也形容迫切地盼望。
在第5版中,“企足而待”詞條使用“比喻”作引申義的說解,但此引申義找不到明確的本體與喻體,不屬于明喻,只是在字面義上的整體化和抽象化。因此,在第6版中,將“比喻”改為“指”,突出引申義。當解釋另一個引申義“迫切地盼望”時,由于所強調的是形容“迫切”情狀,因此使用“形容”作為釋義用語,強調其形容。
當然,本文所提出的“指”的兩種釋義功能并非絕對,《現漢》第6版在使用中有時也存在著邊界模糊的現象,這是由于詞義引申關系的錯綜復雜所造成的,釋義用語體系還有需要梳理完善的地方。從總體上說,《現漢》第6版較為成功地調整了釋義用語“指”的釋義功能,在單純的釋義之外,間接地為使用者提供了更豐富的詞匯知識。
參考文獻:
[1]蘇新春.漢語釋義元語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安華林.漢語釋義元語言理論與應用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
社,2009.
[3]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張清.《現代漢語詞典》“形容”義類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論
文,2006.
[5]譚景春.詞典釋義中的語義歸納與語法分析——談《現代漢語詞
典》第6 版條目修訂[J].中國語文,2012,(6).
[6]王楠.用語不同,作用有別——談《現代漢語詞典》釋義中的
“也作”“也叫”“也說”[J].語文研究,2004,(1).
[7]溫昌衍.《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釋義問題的修訂[A].中國辭
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
[8]應雨田.《現代漢語詞典》某些比喻義獻疑[J].辭書研究,2009,
(4).
[9]應雨田.比喻型詞語的類型及釋義[J].中國語文,1993,(3).
[10]朱斌.《現代漢語詞典》的“特指”釋義法[J].辭書研究,
篇5
不知不覺中,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悄然問世。對于個人而言,詞典很難及時地更新換代,所以很少有人關注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的細微變化。筆者因執教高三年級的緣故,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到了它與之前的“異質”之處,發現它對我們的高三復習乃至語文教學存在著一定的顛覆和沖擊,試舉一例:
求學期間,他春風得意,事事順心,沒料到踏入社會后,幾樁生意下來,就被騙得血本無歸,于是他總是感嘆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這是2007年高考浙江卷語言文字運用第三題詞語運用的B選項,以當年的詞典而言,這里的“遇人不淑”屬于對象誤用,它的意思是指“女子所嫁的人不好”,適用語境相對狹窄。然而新版詞典中又新增了一個新的義項――“也泛指所結交的人不好”,以此為參照,這個當年被視為錯誤的選項,現在卻“搖身一變”被“扶正”了。
這個例子足以說明,我們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的變化,因為它直接影響著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和出題做題。如果我們教師對其視而不見、置若罔聞,依然固守著原先的標準,就很可能會“誤人子弟”。
為此,筆者專門翻閱了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并將其與第5版進行一一比對,搜集、摘錄了新版詞典有別于以往的一些地方,姑且管窺蠡測,以饗讀者。
一、字音
在字音方面,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基本保持了原貌,有以下幾處需要引起語文教師的注意。
1.紅彤彤:老版詞典里對詞的注音是“hóng tōng tōng”,且有“紅通通”的另外寫法;而新版詞典中更改為“hóng tóng tóng(口語中也讀hóng tōng tōng)”,且去掉了“紅通通”的寫法。類似的例子還有“拿主意”,它的讀音為“ná zhǔ yi(口語中也讀ná zhú yi)”。新版的詞典中有意調整了口語和書面語,一些有特殊口語讀音的詞語更改為以書面為主,以口語為輔,這在某種意義上消除了語言的地域性色彩。
2.褪色:老版詞典里注音是“tuì shǎi”,而新版詞典改變為“tuì sè(口語中也讀tuì shǎi)”。在以往的字音判斷中,“tuì sè”被視為錯誤的讀法,而新版詞典則將其標為正確讀音。
3.標識:老版詞典里“標識”和“標志”為同一個詞條,注音是“biāo zhì”,“標識”等同于“標志”;而新版詞典中“標志”這一詞條依然存在,卻增加了一個新的詞條“標識”――“biāo shí”,意思是“標示識別或用來識別的記號”。所以“標識”這個詞現在比較復雜,它既可能是“標志”,也可能是新詞“標識”,就讀音而言很難確定。
4.簞食壺漿:老版詞典中注音為“dān sì hú jiāng”,而新版詞典中更改為“dān shí hú jiāng(食,舊讀sì)”,“食”的讀音改變了。
5.邏輯:老版詞典中注音為“luó ji”,“輯”讀輕聲;而新版詞典中則改為“luó jí”,“輯”不再讀輕聲。像這樣的改變同樣適用于“邏輯思維”“邏輯學”。
6.唯唯諾諾:老版詞典中注音為“wěi wěi nuò nuò”,因這一詞語為“唯”專設了一個第三聲的讀音;而新版詞典中將“唯”統一為第二聲,讀作“wéi wéi nuò nuò(舊讀wěi wěi nuò nuò)”。筆者比較贊同這個更改,沒有必要為一個詞條專門設置一個讀音,改過來后既方便學生的識記,也不影響對其意義的理解。
二、字形
在字形方面,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有許多細微的調整或改變,應引起廣大教師的警覺。
1.裝潢:新版詞典更改為“裝潢(裝璜)”,括號中為非推薦字形。類似的情況還有:出謀劃策(出謀畫策)、瓷器(磁器)、勾畫(勾劃)、閨蜜(閨密)(新增加的詞條)、喝彩(喝采)、計劃(計畫)、簡練(簡煉)、驕奢逸(驕奢佚)、錄像(錄象、錄相)、再接再厲(再接再礪)、指手畫腳(指手劃腳)、小題大做(小題大作)。面對這樣涉及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讓語文老師啼笑皆非的改變,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篇6
關鍵詞:名詞 AABB重疊式 組成成分 結構關系 凝固性
對名詞的AABB重疊式,一般是從語義、語用、句法功能的角度進行考察,很少有人針對名詞的內部成分及結構特點進行分析。《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分常用字(2500字)和次常用字(1000字)兩個部分。常用字部分包含名詞996個,能進入AABB式的有245個,組詞121個,約占20%。次常用字部分含有名詞358個,能進入AABB式的有16個,組詞8個,占4%。本文以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和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為語料來源,以《現代漢語常用字》為基礎材料,對能進入AABB重疊式的名詞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從語音搭配、語義、結構關系以及凝固性等方面對AABB重疊式從內部和外部進行考察。
一、AABB重疊式的組成成分
能進入AABB重疊式的名詞,有以下8種:
1.表示時間的名詞。如:時、代、朝、刻、生、世、年、月、歲、日、夜、天等。組成:時時刻刻、生生世世、朝朝代代、日日夜夜、年年歲歲、世世代代、分分秒秒等。
2.表示方位的名詞。如:上、下、前、后、南、北、左、右、里、外、內、東、西等。組成: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內內外外、南南北北、東東西西、左左右右等。
3.表示日常用品名稱的詞。如:桌、椅、箱、柜、壇、罐、碟、碗、鞋、襪。組成:桌桌椅椅、箱箱柜柜、壇壇罐罐、瓶瓶罐罐、碟碟碗碗等。
4.表示實物名稱的詞。如:花、草、瓜、果、米、面、棗、山、水等。組成:花花草草、瓜瓜果果、瓜瓜棗棗、米米面面、山山水水等。
5.表示自然現象的名詞。如,風、雨、火、雪、霜等。組成:風風雨雨、風風火火、風風霜霜等。
6.表示人際關系的詞。如:子、孫、祖、輩、世、代、君、臣、父、爸、媽、爺、奶、叔、伯、嬸等。組成:子子孫孫、祖祖輩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叔叔伯伯等。
7.表示身體器官或與之有關的名詞。如:口、腸、肚、手、腳、眉、眼等。組成:口口聲聲、手手腳腳、眉眉眼眼、腸腸肚肚等。
8.其他名詞。如:字、句、村、寨、形、色、落、角、邊、沿、岸、條、框、塊等。組成:字字句句、村村寨寨、角角落落、條條框框、條條塊塊、邊邊角角、邊邊沿沿等。
二、AABB重疊式的內部特點
(一)A與B在結構上的關系
名詞AABB重疊式中A與B的結構關系有三種:
1.AABB重疊式有與之對應的復音節詞AB。這樣的名詞AABB重疊式比較常見。例如:里里外外、方方面面、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上上下下、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枝枝葉葉。有對應的雙音節詞里外、方面、花草、山水、上下、恩怨、是非、枝葉。但是這部分AABB重疊式在意義上大多與復音詞AB相比沒有什么本質的變化,只是在語義色彩方面有量上的增多或時空上的延展。例如:
(1)放在嘴邊美美地一吸,立時一種甜絲絲的感覺從舌尖泛起,充盈了每條神經的枝枝梢梢。(唐云岡《家鄉的柿子樹》)[1]
(2)少平一邊從街道上往過走,一邊淚眼朦朧地尋找著過去涉足過的角角落落。(路遙《平凡的世界》)
因此這類AABB,《現代漢語詞典》一般不收錄。由復音節詞AB形成的名詞AABB重疊式更像是一種AB的構形形式。
2.AABB重疊式沒有與之對應的復音詞AB。這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a.名詞的AABB重疊式的詞義與A、B都不相同,已在其基礎上形成新的意義,并具有凝固性。我們認為這種AABB重疊式已經成詞,并且大都被收進《現代漢語詞典》。例如:星星點點、婆婆媽媽、家家戶戶、口口聲聲。
b.名詞的AABB重疊式,只是在具體語境中的臨時性組合。這種AABB重疊式更多是為了語言上的創新,或達到某種修辭效果,出現的頻率比較低。例如:
(3)農民把家產的糧食、雞鴨、手工編織的筐筐簍簍送到集市上,換回火柴、海鹽、德國針、西洋色。(鄧友梅《據點》)
(4)嚴青秀從喉嚨里發出暴怒的聲音,但被撞倒的桌桌椅椅給淹沒了!(于晴《情惑那西色斯》)
(5)女兒坐在餐桌邊,邊吃早飯邊入神地看著小說書,烤面包上的白脫油,就像鋪地板樣,邊邊角角都鋪到家了。(劉子成《青紗帳,母親》)
3.A與B一般不成詞,但在成語中往往可以連用,這種AB組合可以說是古代漢語中語法結構的遺留。如“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都出自《禮記》,“聲淚俱下”出自《晉書》,它們形成AABB重疊式分別是:男男女女、長長幼幼、聲聲淚淚等。
(二)A與B在語義上的關系
1.A與B意義相關。例如:碟碟碗碗、門門窗窗、鞋鞋襪襪、枝枝梢梢、枝枝椏椏、花花草草里的碟與碗、門與窗、鞋與襪、枝與梢、花與草等都是相關事物。
2.A與B意義相同或相近。例如:家家戶戶、年年歲歲、歲歲年年、世世代代等,其中家與戶、年與歲、世與代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樣的。斑斑點點、點點滴滴、山山嶺嶺等,斑與點、點與滴、山與嶺意義相近。
3.A與B意義相反或相對。例如:恩恩怨怨、日日夜夜、晝晝夜夜、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內內外外、里里外外、南南北北、左左右右、東東西西等。其中的恩與怨、日與夜、晝與夜、上與下、前與后、內與外、里與外、左與右、南與北都是意義相反。
4.A與B意義上屬于上下位關系。A與B屬于同一個語義場,但在意義上屬于上義層次與下義層次的關系。例如: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歲歲月月、年年月月、字字句句、子子孫孫、祖祖孫孫、婆婆媽媽。其中秒、分、刻、時、月、歲、年都是表示時間概念的詞,所記錄的時間單位依次增大。
(三)A與B在語音搭配上的關系
在121個AABB重疊式中,有90個詞的AA是平聲,BB是仄聲。AABB是平平仄仄音律格式。例如:眉眉眼眼、時時刻刻、朝朝代代、分分秒秒、方方面面、朝朝暮暮、磚磚瓦瓦、針針線線等。平仄相配有一定的規律,讀起來錯落有致,悅耳動聽,能增強語言的音樂美,形成抑揚頓挫的效果。如果跟排比結合起來運用,其節奏感和音樂美會表現得更明顯。例如:
(6)風風雨雨,恩恩怨怨,波波折折,自打她1969年嫁到嚴宏昌家里之后,她經歷得太多太多了,以至流干了淚。(孔章圣《紫金歲月》)
(7)那天下午,分隊全體人馬上后山搬運、挖坑,堅壁、清野。滿山上擺滿了桌桌椅椅,碗碗盞盞,筐筐簍簍,壇壇罐罐。(歐陽山《圣地》)
三、名詞的AABB重疊式的凝固性
現代漢語中,一些名詞的AABB重疊式由于使用頻率高且內部結構比較固定,并具有全新的內涵,成為一個詞,比如家家戶戶、星星點點、生生世世、婆婆媽媽、口口聲聲、鬼鬼祟祟、風風火火、形形等。我們從《現代漢語大詞典》對這些詞的解釋就為:
生生世世:佛教認為眾生不斷輪回,“生生世世”指每次生在世上的時候,就是一輩子的意思,現在借指一代又一代。
星星點點:①形容數量很少或很零散;②形容數量多而且分散。
口口聲聲:形容不止一次的陳說、表白或把一種說法經常掛在口頭。
風風火火: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樣子;②激烈、活躍或有沖動的樣子。
這些名詞的AABB重疊式大部分能表示整體性的形象,可以看做一個固定的詞。名詞AABB重疊式的凝固性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AA與BB不能替換位置。如“朝朝暮暮”不能換成“暮暮朝朝”,“婆婆媽媽”不能寫成“媽媽婆婆”。
2.AA與BB之間不能加上連詞或其他的詞。如“口口聲聲”之間不能加上任何其他成分。
3.AA與BB不能更換成其他成分。如“形形”不能說成“形形XX”等。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名詞的AABB重疊式,無論在組成成分、結構、意義、語音配置上都具有鮮明的特點。了解名詞的AABB重疊式結構上的特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在語義和語用上的功能。
注釋:
[1]本文例句均來自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及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
參考文獻:
[1]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Z].http:///Resources.aspx.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3]北京語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Z].http://
[4]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國家語委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Z].http:///index.aspx
[5]郭志良.有關AABB重疊式的幾個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2).
[6]邢福義.形容詞的AABB反義疊結[J].中國語文,1993,(5).
[7]張誼生.現代漢語名詞的AABB復疊式[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1999,(1).
[8]沈清淮.名詞的AABB疊合[J].漢語學習,1998,(3).
篇7
新詞語突出的特征就是“新”,我認為只要具備這一特征的詞語都可稱為“新詞”。下面我將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進人二十一世紀以后出現的大量新生詞語為對象進行研究,探討“新詞”的特點。
一.從構詞角度看
1、漢語詞綴化現象突出
語言的發展具有漸變性,詞根語素弱化、虛化為詞綴語素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因此從理論上說,允許這種處于詞根和詞綴之間的過渡成分的存在。我們稱之為“類詞綴”,雖然它們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詞綴,但具有向詞綴靠攏的趨勢。大量“類詞綴”的出現即稱之為“詞綴化現象”。近年來,漢語新詞“詞綴化”趨勢非常明顯,出現了很多新型“類詞綴”,如2006年的“門”(電話門、解說門);2007年的“奴”(房奴、車奴、白奴);2008年的“跑跑”(范跑跑)等。其中2009年的“被”類新詞的產生最令人關注,“被自殺”、“被增長”、“被代表”、“被就業”等,這類詞語充分表達出沒有話語權的弱勢一方的無奈。
2、縮略語趨勢加強
大量縮略語的產生是現代漢語的一大發展趨勢,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新詞語詞典》中縮略語占到了將近五分之一的數量。這種現象實際反映了人們追求簡潔的心理,即所謂的“語言經濟化原則”。受這一原則的影響,語言總是向著簡單、經濟、便捷的方向發展,即用盡量少的字表達盡量多的內容,這逐漸成為人們對語言的基本要求。如“貝克漢姆”簡稱“小貝”,“羅納爾多”簡稱“小羅”,“白奴”指身負巨大壓力的白領一族。其他如“非典、入世、三講、、倒扁”等都是目前人們常常聽到的縮略語。
3、構詞能力強
在新生詞匯中,有大量詞語構詞能力很強。如:“走”(走低、走高、走穴、走弱、走強);“零”,(零距離、零增長、零貸款、零首付);“裸”,(裸婚、裸考、裸房)等。上述各詞之所以具有極強的能產性,實質是其詞根逐漸虛化,逐漸變為一個詞綴,從而可以自由附加在各種語素或詞的前后,變成前綴或后綴,構成新詞。
二.從詞義角度看
1、詞義轉移化
詞義的變遷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對新詞使用的制約。如“寫真”,本是畫像的意思,元代傳人日本。日本后用“寫真”一詞借指照相,后來發展成“”之義;80年代中期,現代漢語從香港引入“寫真”,詞義再次發生變化,引申為“真實寫照”之義,如“北京寫真、社會寫真”等。再如“911”已不再純粹是一個日期,而是“恐怖”的代名詞;還有一些詞匯“語義反用”,如“天才”指“天生的蠢才”、“白骨精”是指“白領、骨干、精英”,“可愛”指“可憐沒人愛”等。
2、口語化和形象化
新詞大多來源于群眾,表現了群眾的心聲。例如:“豆腐渣工程”、“山寨文化”、“樓脆脆”、“豆你玩”、“蒜你狠”等。讀著這些詞語,似乎眼前有鮮明、生動的形象相伴出現。“豆你玩”“蒜你狠”表現的是最近一段時期,由于一些不良商人的炒作使物價飛漲,這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關系百姓生計的問題,自然會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成為社會上的熱點話題。還有“奔奔族”:意思是“東奔西走”之族。他們多指生于1975年一1985年間的一代人,在事業的道路上到處奔走,他們是目前中國社會壓力最大、工作最努力也最愛玩樂的族群。“蟻族”,指畢業后無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人很低而聚居在城鄉結合部的大學生。“房奴、考霸、合吃族、啃老族”等詞語目前也很流行。
三.從社會的發展和新詞的關系來看
篇8
反對者認為,把英語詞匯“納入”漢語詞典,導致漢英混用,對漢語純潔和漢語安全造成了威脅,甚至“是漢字拉丁化百年以來對漢字最嚴重的破壞”;而支持者則強調,語言要通過不斷借鑒獲得發展,被眾人接受的字母詞,人典沒有錯。由此,一場硝煙彌漫的漢字保衛戰“開槍”打響。
早在1903年“X光”這個字母詞就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其后又有多部詞典收入了字母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越來越多的字母詞走進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一些字母詞已經成為漢語語言表達的一部分,并在長期的慣性使用中衍生出了超越其表達形式的、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的內涵。中國辭書學會會長、《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修訂主持人江藍生表示,《現代漢語詞典》之所以收錄一些外文詞,是因為這些詞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得很頻繁。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字母詞從39條增至239條,表明字母詞使用范圍擴展得相當快。在實際生活中,報紙、電視、購物、看病、旅行、娛樂,幾乎處處都會碰到字母詞。像X光、B超、QQ、MP3這些詞,都已深入人們的生活,想不用都難。有出版社曾出版厚厚一本英文縮略詞詞典,足見字母詞的數量之多、勢頭之猛。但也確有一些字母詞,存在生造、冷僻、太專業等現象。像股票市場中的行話、藥品說明書上的用詞、某些科技檢測標準數據等等,這些人們很難理解的字母詞,現在常被使用在媒體和印刷品上。此外,外來詞翻譯也相對滯后,一些英文字母詞如“MP3”“PM2.5”等很難被準確翻譯,后者只能被解釋為“每立方米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的含量”,如果用漢語表達,使用起來極其不便。
篇9
關鍵詞:學習型詞典 語用信息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一、學習詞典關注語用信息
以幫助使用者查考語詞為目的而編寫傳統消極型詞典,用于語言解碼,關注的重點是詞的釋義。正如茲古斯塔所言:“詞義是詞典編纂者所關注的中心問題。因為詞典編纂者所有的裁奪,幾乎都與在詞典中如何處理詞義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1](P21)以幫助學習者學習和使用語詞為目的而編纂的積極型學習詞典,既用于語言解碼,也用于語言編碼。因此,學習詞典不僅要告訴學習者詞目的意思是什么,還要告訴詞目的用法是什么,即在何時、何地、對何人用何種形式說話或寫作。語言的意義只能在使用中得到實現,如果我們總是把詞典作為語言的標準集,不涉及具體的語言使用,不提供詞在有關語境中的潛在的使用方法,詞的使用者在這些詞的面前只會茫然不知所措,很可能造成使用錯誤。因此,學習型詞典要注意揭示和表述詞語潛在的言語活動。在積極型詞典的編纂中,詞目的用法信息和語義信息幾乎可以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P86)也就是說,學習型詞典不應該只關注詞匯的語義信息、語法關系,還應涉及其語用信息。能否提供相關的語用信息,已成為評價學習詞典功能的重要標尺。[3]
對語用信息的提煉與整理是學習詞典編纂過程中無法回避的重要工作。1987年,《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2版)為滿足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習者正確、得體地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需要,率先把語用學的研究成果應用于詞典編纂。隨后,《牛津高階學習詞典》《柯林斯高階合作英語學習詞典》《麥克米倫高階學習詞典》紛紛仿效《朗文》在處理語用信息上的方法。國內編纂的英漢學習詞典,如《新時代英漢詞典》《英漢多功能詞典》《新世紀英漢多功能》等,也提供了部分語用信息。
語用信息不光對外語學習者不可或缺,對于母語學習者而言,適當的語用信息對于正確掌握和使用語詞同樣至關重要。商務印書館2010年出版的《現代漢語學習詞典》,是一部以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編纂的、旨在提高漢語母語語言能力的內向型學習詞典。該詞典突出學習特點,貼近語言教學實際,在編纂理念上大膽創新,其中有關語用信息的選擇與呈現便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二、《現代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選擇
(一)學習型詞典語用信息的選擇
詞典中究竟反映哪些語用的信息,可謂見仁見智。《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2版)將語用信息的內容確定為場合的正式程度、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熟知程度、聽話人的社會地位、權力、說話人意圖等。《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4版)改變了第2版中的語用信息要素,把語用信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情感與態度,包括態度褒貶、語氣強弱、禮貌、模糊現象;另一部分是言語行為。《柯林斯高階合作英語學習詞典》將語用信息確定為如下成分:態度褒貶、語氣強弱、情感、套話、禮貌、模糊現象。《麥克米倫高階英語學習詞典》的編纂者認為,語用信息包括言語行為、禮貌程度、情感態度與模糊現象。顯然,以上幾部外向型英語學習詞典都是結合語用學研究的成果來確定語用信息內容的。在一部中型語文辭書中如何反映這些信息,雖然學術界、辭書編纂界的意見不一,做法各異,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學習型詞典中的語用信息,并不完全是語用學所說的語用。語用學研究的是語言在交際中的應用,包括句子、語篇和言語行為等內容,而詞典是無法全部體現這些內容的。
學習型詞典中的語用信息也不完全是語義學所研究的語用義。現代詞匯語義學認為,線性序列狀態下的義位組合,從動態上反映著義位內部關系和義位之間的關系,反映著義域,反映著附屬義和語用義。進入組合后的義位常見的變異至少有十種:同化、異化、特指化、虛化、強化、顯化、廣化、狹化、褒化、貶化等。言語的義位具有定位性,定在特定的時、空、事中的一般義位變為特指義位。[4](P242-269)如“車”的“陸地上有輪子的運輸工具”這個義位,在下面的多個組合中,因語境制約而呈現多個變體:
車1:車老板畜力車
車2:車庫汽車
車3:車鈴自行車、人力車等
車4:車棚自行車、人力車等
車5:車頭火車、汽車等
……
顯然,學習型詞典不可能也無必要詳列語詞繁復的語用義。
黃建華、陳楚祥認為,語用信息主指因情景要素、場合制約而在遣詞造句時恰當選詞方面的提示。[5](P48-49)學習型詞典中的語用信息主要指學習者在使用被釋義詞時應注意的那些非語義和語法制約因素,包括語言環境、語體、語域等方面的內容。
(二)與語用信息密切關聯的語詞
一般認為,并非所有詞目都要說明其語用信息,楊文秀根據語用信息的內容以及語用學現有的研究成果,將具備語用信息的詞分為六組:呼語、話語標記語、情態動詞、模糊限制詞、語境標記語、施為動詞。[6](P108)對于內向型漢語學習詞典來說,需要說明或提示語用信息的詞匯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具有某種特殊功能的詞,主要為名詞中呼語、動詞中的助動詞、嘆詞、擬聲詞、連詞、介詞和一些副詞等;二是包含某種特殊評價內涵的詞,主要為具有特殊文化意義和感彩的詞匯。
綜合上述兩方面的情況,下面對《現代漢語學習詞典》中語用信息的內容做一梳理。
(三)《現代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的內容
1.語境視角下的語用信息
(1)地域信息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對語詞的地域變體做了標注,包括漢語的方言和外來語兩方面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詞典對方言的標注不是簡單地示以“方”字,而是具體到方言區,包括北方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吳語、湘語、贛語、閩語、客家話等。此外,少量地域色彩非常明顯的詞語則標出更具體的所屬方言,如:北京話、東北話等。
【老鼻子】〔形〕(東北話)多極了:今年蘋果大豐收,可~啦!
【派對】〔名〕社交性或娛樂性的小型聚會:舉辦圣誕~|在一個~上相識|出入夜總會和各種私人~。[英party]
(2)時域信息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對語詞的時域變體,通過“舊(舊時)”“古(古代)”“原”“現”等在釋義中加以體現。
【上峰】〔名〕舊時指上級或上級長官:遵照~指示。
【寺人】〔名〕古代宮中供使令的小臣(多由閹人擔任),后來稱宦官或太監為寺人。
(3)語域信息
語域指語詞應用的領域,有時也指語言應用的特定范圍。
【超度】〔動〕佛教和道教用語。指僧、尼、道士為死者念經、打醮,以使亡魂脫離苦難:~亡靈。
【東東】〔名〕網絡詞語。指東西:這是什么~啊?|她說那人可不是個好~。
【教程】〔名〕專門學科的課程(多用于書名):《中國文學史~》|《現代漢語~》。
(4)語體信息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語體信息有書面語和口語這兩類。
【揭橥】〔動〕〈書〉標明;揭示:~民主與科學的大旗。
【開腔】〔動〕〈口〉開口說話或發表意見:他老半天沒~|這回他先開了腔。
【仁弟】〔名〕(位)①對年齡小于自己的友輩的敬稱。②師長稱學生。〖注意〗“仁弟”多用于書面語,不用于口語。
(5)情態信息
表示感情、態度和評價的色彩信息主要有自謙、敬重、委婉、詈罵、戲謔、詼諧、褒、貶等。
【拜讀】〔動〕〈敬〉閱讀:~大作,獲益匪淺。
【長眠】〔動〕〈婉〉指死亡(多含莊重意):~地下|~于此。
【蔚然成風】〔成〕形容某種事物逐漸發展興盛,形成風氣(多用于褒義):青年工人刻苦鉆研技術,~。
【將軍肚】指男子因發胖而腆起的肚子(含戲謔意)。
【彼此】〔代〕③人稱代詞。客套話。多用重疊形式,表示大家情況一樣,不必客氣或不必謙虛:您受累啦! ――~~。
2.語詞視角下的語用信息
通過與《現代漢語詞典》比較,可以看出學習型詞典對語用信息的關注。
(1)呼語的語用信息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爸爸 [名]〈口〉父親。 〔名〕〈口〉父親。〖辨析〗父親、爸爸:“父親”多用于書面語,一般不用于面稱,“爸爸”多用于口語,面稱、背稱都可以用;用“父親”時顯得莊重,用“爸爸”時顯得親熱。……
媽媽 [名]①〈口〉母親。 (位)〈口〉母親:~教我一支歌|我的好~!〖辨析〗媽媽、母親:前者多用于口語,顯得親切,面稱、背稱都可以用;后者多用于書面語,顯得莊重、嚴肅,一般不用于面稱。
(2)助詞語用信息
在漢語中,助動詞與其說是語法上的類,不如說是語義或邏輯上的類。換句話說,建立助動詞這個小類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句子的意義和邏輯結構:把句子的意義分析為經驗意義和情態意義,而助動詞正是表示情態意義的成分之一。[7](P191)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應該 [動]助動詞。①表示理所當然:~愛護公共財產|為了大伙兒的事,我多受點兒累也是~的。 〔動〕助動詞。①表示情理上必須:老人和小孩~得到照顧|不用謝,這是我~做的|他做出這么大的成績,~不~表揚?――~。〖注意〗“應該”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否定式為“不應該”。“不應該”用作謂語時,前邊常可以加“很”,如“他這樣做,很不應該”;“應該”前邊加“很”也可以,如“你很應該下去鍛煉鍛煉”,但這種情況不常見。②表示意料中必然:他昨天動身去上海,今天~到了。
(3)嘆詞的語用信息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好的 未收。 〔嘆〕多用在句子前,表示同意或表示告一段落:~,就這樣定了|我請一會兒假出去辦點兒事好嗎?――~,你去吧|~,今天就說到這兒|~,沒什么說的了。
哈 ③[嘆]表示得意或滿意(大多疊用):~~,我猜著了!|~~,這回可輸給我了。 ②〔嘆〕用在句子開頭(大多疊用),表示滿意、驚喜等:~!他評上“三好學生”了|~~,我們終于勝利了!|~~,他一個人就投進了二十個球!
(4)介詞的語用信息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至于 ②[介]表示另提一事:這兩年來,村里新蓋的房子就有幾百間,~村民添置的電器,就不可勝數了。 ②〔介〕轉換話題,引進另一件事(“至于”后的名詞、動詞等詞語是引進的另一話題,后面常有停頓):他的理論是很高明的,~實踐,那就不一定了|這是我個人的意見,~是否行得通,我不敢預料。〖辨析〗至于、關于 a)“至于”是在本話題之外,另起一個話題;“關于”只涉及一個話題,如“關于考試的安排,將在下周宣布”。b)“關于”可用于書名或篇名,如《關于農業問題》;“至于”無此用法。
(5)連詞的語用信息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哪怕 表示姑且承認某種事實;即使:~他是三頭六臂,一個人也頂不了事|衣服只要干凈就行,~是舊點兒。 〔連〕即使;表示假設兼讓步(后面多用“也、都、還”等呼應):~事情搞糟,也糟不到哪里去|只要意志堅定,~千難萬險。
(6)副詞的語用信息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未必 [副]不一定:他~知道|這消息~可靠。 〔副〕不一定;不見得(用商討語氣,表示不能肯定或委婉的否定):這些數據~可靠|前人的話也~沒有錯誤|他真的有病嗎?恐怕~。
按說 [副]依照事實或情理來說:這么大的孩子,~該懂事了|五一節都過了,~不該這么冷了。 〔副〕按照事實或情理來說(用來連接分句。后面常與表轉折的“可是”等呼應,也可單用):立冬過后,~該冷了,可是天氣還很暖和|咱們是好朋友,~你不該這么見外。
(7)助詞的語用信息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
不成 [助]用在句末,表示推測或反問的的語氣,前面常常有“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難道就這樣算了~?|這么晚他還不來,莫非家里出了什么事~? 〔助〕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前面常有“莫非”“難道”等詞相呼應):難道我怕你~?〖注意〗用在句末,作為助詞的“不成”,也可以不用,或者換用“嗎(m唬”而意思不變。
三、《現代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的呈現方式
國外學習型詞典處理詞目語用信息的途徑有四種:用法說明、語言提示、條內注釋和例證。《現代漢語學習詞典》語用信息主要是通過標簽、括注、欄目和釋義的方式呈現出來的。
(一)標簽
詞典對于方言詞、外來語以及語詞的語體信息和多數情態信息是通過設定的標簽呈現出來的。例子見上文。
(二)括注
在釋義后加括注,是詞典說明語用信息的重要方式。標注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
【愛戀】〔動〕愛得深而難割難舍,不能分離(多指男女之情):~之情|~故土。
【安好】〔形〕平安(多用于書信):闔家~。
【村官】〔名〕(名)稱村一級行政干部(多用于非正式場合):大學生當~。
【駝子】〔名〕〈口〉駝背的人(不禮貌的說法):~走路很費勁|不應該取笑~。
(三)欄目
詞典在“辨析”“注意”中說明語詞的語用信息。
【夢囈】〔名〕①夢話:睡眠中時發~。②〈書〉比喻胡言亂語(含貶義):純屬~。〖辨析〗夢囈、夢話 意義相同而用法有差別。“夢囈”用于書面,前面不能加動詞“說”;而“夢話”則用于口語,以和“說”搭配為常例。
【湊巧】〔形〕正好碰上(所希望的或所不希望的事);碰巧:真不~,他出去了|真~,我剛上車,車就開了。〖注意〗“湊巧他出去了”,可以表示希望“他出去”,也可以表示不希望“他出去”,具體含義由語境決定。“不湊巧他出去了”只是表示不希望“他出去”。
(四)釋義
上文所說的虛詞、助詞、嘆詞等的釋義其實揭示的主要是語詞的用法信息。
四、結語
學習型詞典一改消極型詞典記錄并描寫語言現實、以解碼為重要目的的做法,以教會使用者進行積極的言語編碼為己任,幫助學習者正確使用這種語言表達思想。學習型詞典的獨特功能在于引導學習者活用目標語言。在詞典中,語用體現為特定情境下的語用變體,表明一個語言社區中個人和社會群體使用語言時的特定選擇;換句話講,指語詞在語言使用環境制約下所傳遞的意義。語言的使用有社會、地域、時域、專業和語言環境組成的各種選擇限制,反映了語言的社會屬性,它與話語或文體的體裁以及言語活動的社會情景、語言情景、聽話人、地點、時間和主題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在詞典中進行相關語用標注可以大大方便用戶理解、選擇和使用詞典信息。
語用本身異常復雜,語用學研究還不成熟,辭書釋義中有關語用信息的探討尚無定論,詞典編纂者對于語用信息的理解更是見仁見智。在這樣的學術背景和詞典生態下,《現代漢語學習詞典》作為一部內向型學習詞典在語詞語用信息的選擇方面只能說是做了一次嘗試,離理想的學習詞典還有很大差距。內向型學習詞典已成為目前辭書研究者和出版者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需要語言學界和辭書學界共同探討、實踐和努力。
參考文獻:
[1][捷克]拉迪斯拉夫?茲古斯塔.詞典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章宜華,雍和明.當代詞典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冉永平.詞匯語用信息的語境依賴與詞匯釋義之缺陷[J].中國外語,2009,(1).
[4]張志毅,張慶云.詞匯語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黃建華,陳楚祥.雙語詞典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6]楊文秀.英漢學習詞典中的語用信息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篇10
我翻看了七年級(上)的教材,發現在這一冊書里,“想像”這個詞出現的頻率還是相當高的,隨意看看,就有如下幾個:
1.第3頁,《為你打開一扇門》中的例子(上文所選)。
2.第41頁,注釋⑨中“心中想像的景觀(鶴舞)”。
3.第46頁,“400萬冊圖書!實在難以想像”。
4.第191頁,出現4次,“想像是創造的先導,是人類騰飛的翅膀……馳騁想像,奇妙無比。這些想像植根于現實生活……你能否從生活中選擇一個主題,展開你的想像呢?”
5.第193頁,“探究?練習”第一題、第三題中均有“想像”一詞。
6.第196頁,“探究?練習”第三題,“發揮你的想像,說說夢中的情景”。
7.第211~212頁,在題為“想像”的寫作專題中,“想像”一詞出現了14次之多。
看一下與七(上)配套的教學參考書,只要是和以上內容相關的篇目,均是使用“想像”一詞。由此看來,蘇教版語文教材及教學參考書中,“想像”和“想象”被統一使用為“想像”了。
再看一下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的第六單元吧。這一單元和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的第六單元的安排內容是一致的,都是“奇思妙想”板塊,在這一單元中,也多次出現了“想像”一詞,如:
1.第138頁,“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想像極為豐富的作品……”。
2.第147頁,“夜空是那樣神秘,又是那樣親切。詩人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為一體,描畫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著自己的理想”。
3.第149頁,“研討與練習”的一、二兩題中,均有“想像”一詞。
4.第150頁,“閱讀時想想,這個神話是怎樣展開想像的”。
5.第153頁,“研討與練習”一,“……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出作者的想像力?”
這樣看來,用 “想像”該是準確的。
但翻看了其它報刊書籍,卻又發現“想象”和“想像”在使用時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這兒用的是“想象”,那兒用的又是“想像”,著實讓我一頭霧水。
為了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復,我進行了以下的求證。
一、求證于《現代漢語詞典》和《漢字源流字典》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對“想象”和“想像”這兩個詞條的解釋是:
【想象】①名詞,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頭腦加工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②動詞,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體形象或發展結果。也作想像。
【想像】同“想象”。
在《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中,“象”與“像”的意義分別是這樣的:
【象】意義演變之⑤是“想象”,出處是《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為了分化字義,后來“相貌”、“類似”、“如同”、“形狀”、“樣子”等義便另加義符“人”,寫作“像”來比示。
【像】《說文?人部》:“像,象也。從人,從象,象亦聲。”本義為相似,即在形象上有相同或相似,有某些共同特點。
《現代漢語詞典》對“想象”一詞的解釋,無論是第①項還是第②項的解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都突出了“創造出新形象”的特征(第②項解釋“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體形象或發展結果”中的“推想”二字,也具有“創造出新形象”的內涵)。
《韓非子?解老》所引用的這一語段中,“生象”、“死象”中的“象”的本義應該是大象,但是由“案其圖以想其生”而產生的“象”則是“意想者”,也同樣具有了“推想”和“創造出新形象”的內涵。
而“像”的基本義中均不含“創造出新形象”的意思。
因此,由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想象”和“想像”二詞中,用“象”是比較合理的。
二、求證于詞性的分析
如果從詞性的角度來分析“想象”一詞的話,人們習慣認為是動賓結構,但也有認為是聯合結構。如果是動賓結構,想的是事物的形狀、樣子,用“象”應該說是合理的。如果是聯合結構,“象”字本身也是動詞,即韓非子說的“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想”也就是“象”,“象”也就是“想”,因此在“想象”和“想像”兩個詞中,用“象”字似乎更為準確。
三、求證于《現代漢語規范詞典》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對這兩個詞條的解釋是這樣的:
【想象】①名詞,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頭腦加工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豐富。②動詞,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體形象或發展結果。不難~他當時該有何等的痛苦。
【想像】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已確定“想象”為推薦詞形。
可以看出,《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對“想象”的解釋和《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對“想象”的解釋是完全一致的。《現代漢語詞典》對“想像”一詞的推薦用法為“想象”,《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對“想像”一詞的使用已經從規范的層面上規定為“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