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范文

時間:2023-03-24 03:55: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一地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一地理

篇1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的答案的代號填入本題后的答題欄內,每小題3分,共60分)

1、下列關于地球形狀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天圓地方B、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C、地球是正圓形的D、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2、人類利用衛星技術精確測量出地球赤道的周長,其長度大約是多少千米?()

A、3萬千米B、4萬千米C、5萬千米D、6萬千米

3、赤道以南的緯線稱南緯,用字母什么表示?()

A、NB、SC、WD、E

4、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多少小時?()

A、24B、12C、36D、18

5、繪制圖幅一樣大的四幅地圖,所選比例尺最小的是()

A、學校平面圖B、宣城市地圖C、世界政區圖D、中國政區圖

6、我國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約8844米)與我國陸地最低處吐魯番盆地的相對高度約是8999米,請問吐魯番盆地的海拔約是()

A、8999米B、8844米C、-l55米D、155米

7、世界上面積的大洲和大洋是()

A、歐洲和大西洋B、大洋洲和北冰洋C、亞洲和太平洋D、非洲和太平洋

8、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個“水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B、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C、地球被水汽所包圍D、地球上沒有水

9、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科學家是德國的()

A哥倫布B魏格納C哥白尼D麥哲倫

10、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A.海洋的邊緣B.高山、高原上

C.大洋的中央地帶D.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

11、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是()

A、季節變化B、晝夜交替C、太陽東升西落D、晝夜現象

12.地球上某點以東市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

則該點的經緯度是:

A.0°緯線,0°經線B.20°W,20°N

C.160°E,20°WD.20°W,0°緯線

13.四季變化最明顯的地區是:

A.熱帶地區B.溫帶地區C.寒帶地區D.赤道上

14.去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季節應是北半球的:

A.秋季B.冬季C.春季D.夏季

15.一幅地圖,底邊長24厘米,比例尺為1:50000,現在把地圖縮小,底邊為12厘米,這幅地圖縮小后的比例尺為:

A.五十萬分之一B.1/15000000

C.1:4000000D.三百萬分之一

16.要想了解世界各國的分布情況,可以查閱的地圖是:

A.世界政區圖B.中國政區圖C.世界交通圖D.世界旅游圖

17.關于右圖等高線地形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山的相對高度為2479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G是陡崖,A是鞍部

D.C、D和E、F都是山谷

18.關于世界海陸分布的敘述,錯誤的是:

A.海陸分布很不均勻B.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C.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D.北極周圍是一片陸地,南極周圍是一片海洋

19.世界上的島嶼是:

A.臺灣島B.海南島C.格陵蘭島D.冰島

20、下列地點中,位于“北半球”“中緯度”“西半球”的是()

A、30°W,40°NB、15°W,40°NC、30°W,29°ND、170°W,40°S

二、綜合題(40分)

(一)、讀圖判斷(12分),A點的經度為(),緯度為();B點位于C點的()方向;C點位于A()方向。0°經線又叫()線。0°緯線又叫()。

(二)、情景參與:(8分)

小明到泰山旅游觀光,途中被美麗的景色吸引,就和一起游玩的伙伴走散了,請你幫小明出謀劃策,怎樣在野外辨別方向走出泰山呢?

(三)、挑戰自我:(20分)

1、小敏班上準備組織一次登山活動,同學們個個都興高采烈。為了安全,老師拿出一張等高線圖(圖2)說:“這是我們要登的山,它比較高,大家注意……”接著,強調了安全事項,順便復習了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要求同學們上山后留心觀察這些地形區。據此回答⑴~⑶題。(8分)

(1)老師說:“這次我們登的山比較高。”從圖上可以看出山頂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2)老師強調圖中有一個懸崖很危險,希望大家上山時一定要注意。請你判斷懸崖在哪個地方()

A、B地B、E地C、C地D、D地

(3)老師告訴我們:“圖上A、B、C、D、E五處等高線形態不一樣,分別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觀察,看它們在地形上有什么區別。”請回答,圖中E地是指()

A、鞍部B、山頂C、山谷D、陡崖

(4)此圖中既沒有經緯網也沒有指向標,那么應該用()方法定位

A、一般定位法B、經緯網定位法

C、特殊定位法D、指向標定位法

2、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圖3),回答下列問題:(12分)

⑴、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塊名稱:(6分)

A()板塊B()板塊

C()板塊D()板塊

E()板塊F()板塊

⑵、圖中①處是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中的()火山、地震多發地帶。(2分)

⑶、②處有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2分)

A、阿爾卑斯山脈

B、喜馬拉雅山脈

C、安第斯山脈

D、大高加索山脈

此山脈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地理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2345678910

BBBACCCBBD

11121314151617181920

ADBDDACDCA

二、綜合題

1.200W200N西北東南本初子午線赤道

2.樹葉疏密,樹枝的伸展方向,太陽位置等酌情得分。

3.①ADAA

②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版塊南極洲板塊

篇2

人教版初一地理總結上冊知識點1-2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赤道周長:約 4萬千米(坐地日行8萬里,講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長)

讀懂七年級上冊P3圖1.2,用圖說出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用證據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登高可以望遠

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邊,看遠方駛來的輪船,總是先看到船的桅桿,然后看到整個船身。

4、月食現象

2、經線(度)、緯線(度)特點及經緯網

列表比較經緯線的特點:

 

經線

緯線

 

定義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

并以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

地球儀的圓圈

要求能在圖上判讀

 

形狀

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線組成經線圈

圓,每條緯線組成緯線圈

 

長度

全部等長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

向兩極逐漸縮小為零

同度數的緯線,長度相等。緯度越大。緯線圈越小。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要求能在經緯網地圖中應用

列表比較經度與緯度的區別:

 

經度

緯度

能力要求

度數起點線

本初子午線(00經線)

赤道(00緯線)

1、能在經緯網地圖中讀出經緯度。

2、判斷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3、根據緯度判定五帶

度數劃分

東經00-1800

西經00-1800

北緯00-900

南緯00-900

度數變化

以本初子午線為界,越向東,東經度數越大;越向西,西經度數越大。

以赤道為界,越向北,北緯度數越大;越向南,南緯度度數越大。

代號

東經:E    西經:W

北緯:N      南緯:S

半球劃分

200W、1600E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判定的技巧:

A、東西半球判定:從200W向東到1600E是東半球,從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緯北半球,南緯南半球

C、低、中、高緯度的判定:

緯度小于300為低緯度

緯度大于600為高緯度

緯度值為300-600為中緯度

D、緯度判定五帶:(P12圖1.20)

緯度小于23.50為熱帶

緯度大于66.50為寒帶,北緯北寒帶,南緯南寒帶

緯度值為23.50—66.50為溫帶,北緯北溫帶,南緯南溫帶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運動及其產生的現象:

地球公轉、自轉的比較:

地球運動

繞什么轉

運動方向

運動周期

地理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一天(24小時)

晝夜交替(每天太陽的東升西落)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四季的變化     五帶的形成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的長短變化)

           

地球自轉方向:

面對北極(或在北極上空看):逆時針

面對南極(或在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

(地軸與公轉軌道保持66.50的夾角)

二分二至日比較:(P11圖1.19)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陽直射點位置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夜長短

晝夜等長

白晝最長  黑夜最短

(晝長夜短)

北極圈內極晝

南極圈內極夜

晝夜等長

白晝最短  黑夜最長(晝長夜長)

北極圈內極夜

南極圈內極晝

             

五帶的比較:(P70圖4-22)

名稱

氣候特征

地理現象

熱帶

終年炎熱

有太陽直射現象

南、北溫帶

四季變化顯著

既無極晝、極夜現象,也無太陽直射現象

南、北寒帶

終年寒冷

有極晝、極夜現象

第三節 地圖

(一)、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注意單位要統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

數字式: 1: 100000

線段式: 0 1千米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表示的內容越簡略。

文字式: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

比例尺大小與表示內容、范圍的關系:對于圖幅大小相同的兩幅地圖: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越詳細。

方向:

在地圖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判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平行移動指向標)

B、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網判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C、既無指向標,也無經緯網的地圖,根據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定

在野外確定方向的方法:

A、 指南針定方向:指南針平放,紅磁針指向北,白磁針指向南

B、北極星定向:面向北極星的方向是正北方

C、太陽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緯地區,手表平放,時針對準太陽,時針與表盤中12點之間夾角的平分線所指的方向為南方。

D、樹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側,樹木茂盛或樹的年輪較稀疏

圖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P14圖1.24中的常用圖例要記憶)

(二)、等高線地形圖:海拔和相對高度、識別地形部位

1、地面高度的計算(P16)

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2、地形圖的判讀(P16)

識別地形部位:要求根據等高線特征,判別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線彎曲部位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反之向低處凸出為山脊;

B、等高線重疊為陡崖;

C、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為鞍部;

D、閉合圈狀的等高線中,數值表現為內高外低的是山頂,反之內低外高的是盆地。

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一般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水域

篇3

人教版初一上地理期末試題

一.選擇(滿分30分)注意:請把選擇題答案填到上面表格中

1.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數據錯誤的是()

A.平均半徑 6371千米

B.最大周長4萬千米

C.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D.最大周長8萬千米

2.下列關于經線、緯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A.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B.經線指示東西方向

C.緯線有無數條 D.經線有無數條

3.東半球的經度范圍是( )

A、0°和180°之間 B、20°E和160°W之間

C、20°W以西到160°E D、20°W以東到160°E

4.當我們開始寒假時,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

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

5.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A.晝夜的產生 B.四季變化 C.晝夜更替現象 D.晝夜長短變化

6.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1000 000 B.1:200 000 C.1:2000 000 D.1:20 000

7.寒假期間小明想瀏覽一下北京的風景名勝,他攜帶的地圖最合適的是()

A.中國政區圖 B.北京交通旅游圖 C.世界政區圖 D.中國人分布圖

8.在一幅地圖上,甲乙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它們之間的實地距離是1200米,那么這幅圖的比例尺應是()

A.1:400 B.1:40 000 C.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米 D.1:300

9.有關地球基本面貌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世界海陸分布均勻 B.從太空看地球更像“陸球”

C.北半球陸地面積小于海洋 D.地球上三分海洋、七分陸地

10.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A.亞洲、歐洲 B.歐洲、北美洲 C.北美洲、南美洲 D.歐洲、非洲

11.下列地理事物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的是()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烏拉爾河 D.白令海峽

12.下列實例能夠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的是()

A.太陽的東升西落 B.南極大陸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C.大陸的形狀大多是三角形 D.青藏高原上生長著許多珍稀動物

13.氣溫相等的各點的連線叫做()

A.等高線 B.等深線 C.等溫線 D.等降水量線

14.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而同緯度北京氣候比較濕潤它們差別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緯度位置 C.海陸位置 D.人為因素

15.冬溫夏涼,各月降水分配較均勻的氣候是

A.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16.根據下列城市的空氣污染指數,請你判斷空氣質量最好的是

A.烏魯木齊:423

B.北京:77 C.濟南:63

D.合肥:24

17.關于世界氣溫分布規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從低緯度向南、北兩極逐漸遞減

B.從南、北兩極向低緯度逐漸遞減

C.夏季,同緯度地區陸地氣溫高于海洋

D.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18.在衛星云圖中,藍色表示

A.陸地

B.海洋

C.云雨區

D.積雪和冰川

19.“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這句話描述的地形是()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高原

20.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A.南極洲 B.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1.一天中,最低氣溫出現在()

A.午后1點 B.午后2點 C.日出前后 D.正午12點

22.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猶太教

23.下列地區中,人口最稀疏的是()

A.亞洲東部 B.歐洲 C.北美洲東部 D.極地地區

24.小明想去美國留學,他先要學習的語言是()

A.法語 B.阿拉伯語 C.英語 D.西班牙語

25.“南北對話”中的北指的是()

A.發達國家 B.北半球的國家 C.北美洲 D.發展中國家

26.下列描述氣候的是()

A.極地地區全年嚴寒 B.明天大風降溫

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D.東邊日出西邊雨

27.下列大洲中,完全位于南半球的是( )

28.當地球公轉至A位置時,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為()

A. 晝長夜短

B. 晝夜等長

C. 晝短夜長

D. 無法判斷

29.當地球公轉至夏至日時(B)太陽直射點在()

A.赤道 B.南回歸線 C.北極圈 D.北回歸線

30.下列亞洲國家中哪個是發達國家()

A.中國 B.韓國 C.日本 D朝鮮

得分 評卷人

二.填空(滿分20分)

1. 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相應地形部位的名稱:

A ;B 。

(2)A地海拔為 米,D地海拔為 米A地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同一時間測得A、D兩地的氣溫相比, 地氣溫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__方向;若測得C、D兩地圖上距離約2厘米,兩地實際距離是________千米。

(4)小溪流向為

2.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和B年降水量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響。

(2)C、D、E三地相比,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引起這種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3)M、N相比,降水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降水較少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這說明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大陸_________________岸降水較多,大陸________________岸降水較少。

3.讀下圖,回答問題

⑴填出圖中字母和數字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

A________D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

⑵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位于的大洲________(填字母)

⑶全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____(填數字)

⑷輪廓呈“S”狀的大洋是__________(填數字)

⑸D大洲和E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是_________運河,蘇伊士運河是 和 的分界線。(寫具體名稱)

⑹觀察上圖距南極洲最近的大洲是____________(填名稱)

4.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 。

(2)四圖中屬于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填字母)

(3)B圖是_____________氣候,此種氣候的特點是____ 。

(4)四地中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 (填字母)

(5)具有“全年溫和多雨”氣候特征的是圖_____________(填字母),該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熱帶、溫帶、寒帶)

人教版初一上地理期末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每題一分,共30分)

1—10 DBDBC DBBCB

11—20 CBCCB DBBDA

21—30 CBDCA ABBDC

二、填空(每題0.5分,共20分)

1.

(1)山峰; ; 陡崖

(2)670 ; 100 ; 570 ; D

(3)西北 ; 2

(4)自西北向東南流

2.

(1)A ; 緯度位置

(2)C ;E ;海陸位置

(3)N ; M ; 東岸; 西岸

3.

(1)亞洲 ;南美洲 ;北美洲;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北冰洋

(2)E

(3)②

(4)③

(5)巴拿馬運河 ;亞洲;非洲

(6)南美洲

4.

(1)地形

(2)A

(3)地中海氣候 ;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4)D

(5)C ; 溫帶

看了“人教版初一上地理期末試卷”的人還看了:

1.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末考試題及答案

2.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試卷及答案人教版

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試卷及答案

篇4

6.下列常用圖例符號中,錯誤的是 ( )

A.水電站 B. 水庫 C.國界 D.長城

7.地殼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發生的現象是( )①斷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脈 ④ 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當地震發生時,下列自我保護的應急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A.在教室,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躲在課桌下;主震過后,迅速有序地撤離教學樓。B.在家中(樓房),選擇浴室、廁所等空間小、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不能使用電梯。C.在操場或室外,躲在教學樓等建筑物墻腳、屋檐下,或馬上回到教室去。D.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

9.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 )A.板塊內部 B.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C.環大西洋沿岸 D.海洋與 陸地的交界處10.我國古代描述海陸變化的形象詞語是( )A.南轅北轍 B.滄海桑田 C.煙波浩淼 D.此起彼伏 二.讀圖題(20) 11.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要求。 (1)填寫山地形態名稱:A B C D (2)經過量算,山頂甲和乙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3)圖中河流的流向是 。(4)該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距是 。(5)某攀巖愛好者來這里攀巖,應選擇 (填序號)最適合。(6)山坡E和F兩地中,坡度和緩的是 ,原因是這里 。

12.讀東、西半球圖,填空: (1) 寫出代號所指的大洲名稱 ③ ⑥ ⑦ (2)寫出代號所指大洋名稱B D (3)大洲④與⑤的分界線是 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 海峽(4)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運河。(5)從右圖中可以看出,________半球(南、北)的陸地面積大,我國位于東西半球的________。

篇5

一、地圖運用在教學上的轉變

要從利用地圖講解基礎知識轉變為以圖為信息源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占有特殊又重要的地位,需要大量運用地圖進行教學,尤其是初一新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普遍在識圖、析圖、腦海中有圖等學習方面感到有難度。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不能像以前一樣只利用地圖來傳授基礎知識,而是要注重以教學地圖為基礎,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還可以開發學生各種智力因素,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促進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記憶力的全面發展。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和地理圖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講課過程中,提問學生每拿到一幅地圖時,可以從圖中獲取哪些信息,這樣學生往往觀察得比較仔細,還可以清楚地知道其他同學看出來的信息自己為什么就沒發現,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學生認真讀圖的習慣很快就會養成,教師此時只需要扮演最后概括補充的角色即可,而讀圖觀察到的都可以由學生來說,把機會留給學生。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以后,教師可繼續依圖設置問題讓學生來回答,無論是平時的講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讀圖、析圖、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有所提升,同時也可促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記憶力全面發展。

二、教學方法在教學上的轉變

要轉變教學方法,就要先轉變備課和教學的主體,從“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可再像以前一樣,一節課45分鐘都“喋喋不休”,而是要在傳授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后,讓學生自己多寫、多說、多畫、多問,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標。

并且,在以前的授課過程當中,許多教師使用教學方法多為講授法,偶爾穿插討論法等,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但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師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使用多樣教學手段來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1)在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比如在講“大洲分界線”時,可以“精品旅游路線游覽”為情景,讓學生說出旅游路線也就是大洲分界線,學生既感興趣也容易識記。(2)在地理教學中,編造一些好背好記的口訣,如在講“地形圖的判讀”一節時,區分山脊和山谷是教學的難點,可讓學生通過記“高谷低脊”四字強化知識記憶;又如在講“大洲和大洋”一節時,可將七大洲面積排序概括為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來輔助學生記憶。(3)形象記憶,讓學生愛上記地圖。比如在講“大洲和大洋”時,教師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來記憶大洲輪廓,如北美洲像只展翅飛翔的鳥,南美洲像雞腿,大洋洲像顆倒著的愛心等。國家輪廓的記憶也可效仿這種方法,學生往往印象比較深刻。

三、知識呈現方式在教學上的轉變

以往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地理課程時,主要利用的教學工具就是教學課本和地圖冊,給學習增添了難度。雖然為了便于教學,有些老師也用到了教學掛圖,可位置靠后的同學依然難以看清楚,反而喪失了學習興趣,一節課下來教學效率很低。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學校都實現了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針對本節內容制作出精美課件,還可插入視頻、音樂擴充知識,在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用字體變色、放大、聲調等來強調重點內容,一節課的效率大大提高。學生還可上講臺利用多媒體來“描一描”“畫一畫”,還可呈現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也恰好符合了新課程標準要求。

四、教學時間在教學上的轉變

以前的一節課40分鐘,以教師講為主,課堂上給學生思考和動筆的時間很少。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學時間的安排也有所轉變,變成了現在的“3:5”模式,即一節環節完整的課,教師首先要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然后教師主講15分鐘,剩余的25分鐘教師可適當給學生布置任務,來消化課堂所講的知識點,或通過練習環節來夯實基礎。一節課下來,老師講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還實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這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總體來說,在進入競爭日趨激烈的21世紀后,課程改革是順應時展潮流的,教學方式的轉變也是與時俱進的一種表現,不管如何變化,學生依然是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依然是我們需要貫徹的教育理念。

篇6

以[]37號文件和《辦法》為依據,以清理處置閑置土地為手段,促進土地的充分合理利用,改善和提升城市整體形象,促進我區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依法處理。閑置土地的認定和處置程序要合法、公開、透明、對于認定的閑置土地,按照法定程序予以處置。

(二)分類處置。對有條件復工的項目,要限期復工,并依法征收土地閑置費;對暫不具備復工條件的項目,采取臨時綠化或辦理延期開發手續的方式延期開發,但延期最長不得超過一年;對閑置土地超過兩年又無力開發的項目,堅決收回其土地。

三、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對年6月1日之前,在我區依法取得國有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未經同意,超過規定的期限未動工建設造成的閑置土地進行全面清理,逐宗進行造冊登記,并嚴格按照[]37號文件和《辦法》的規定,結合我區實際,明確政策界限,分類進行處置;對違法用地造成土地閑置的,按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力爭用1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閑置土地的清理處置工作。

四、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的領導,建立區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聯席會議(以下簡稱區聯席會議)制度,由區人民政府分管副區長為召集人,區政府辦分管副主任,區法制辦、開發辦、區建委、區財政、國土資源、房產、公安、監察、園林局、區法院、檢察院和單位負責人參加,主要負責審定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有關政策,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區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負責閑置土地清理處置的日常工作,在區國土分局辦公。

五、工作步驟

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采取上下聯動、自查自糾、邊查邊改和集中處置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整個清理處置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工作準備階段

1、召開全區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會議,明確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工作職責和任務,對開展該項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

2、編制閑置土地清理處置統計報表和標準文書,對有關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二)清理摸底階段

1、由區國土資源部門結合貫徹落實[]37號文件精神,我區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通告。

2、對各類閑置土地進行拉網式清查,通過“圖、文、地”三核對,全面掌握我區閑置土地的基本情況,確保此次閑置土地調查不重、不漏、不錯。

3、在查清閑置土地位置、面積等情況的基礎上,建立閑置土地宗地檔案,繪制閑置土地分布現狀圖,其內容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稱;批準用地(供地)機關及時間;批準開工建設時間(包括土地出讓合同生效時間和劃撥決定書核發日期);土地閑置時間;土地座落情況;土地閑置面積;稅費繳納情況;土地閑置原因(包括土地使用者的書面說明材料)。

(三)集中處置階段

1、閑置土地由國土分局整理資料并上報市國土資源部門依法認定,被認定的閑置土地以宗地為單位,分期開發的項目按分期開發范圍核定閑置土地范圍。

2、由區國土資源部門通知閑置土地使用者和抵押權人參與有關閑置土地處置方案的擬訂工作。若閑置土地相關利害人對處置方案有異議,可進行陳述和申辯,并可要求舉行聽證。要重點對中心城區范圍內影響較大、閑置時間較長的閑置土地進行核查,在分析找準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處置方案,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全區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

3、閑置土地處置方案經區人民政府擬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人民政府授權市國土資源部門將有關情況進行公告,同時告知當事人有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無異議的,由市國土資源部門將依照有關程序組織實施。

(四)檢查總結階段

區聯席會議將組織有關部門對轄區各單位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在此基礎上擬訂閑置土地長效監管辦法,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六、工作要求

(一)自查自糾,邊查邊改。在督促閑置土地使用者繳納土地閑置費、限期開工的同時,區國土資源部門應對其在規劃、建筑審批和拆遷安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和進行溝通,加快項目手續的辦理和完善工作。

(二)加強督察,強力推進。區國土資源部門要將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納入全區國土資源系統督察工作體系,實行全程專項督察,一周一督察,一周一通報。對清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和防范措施,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防止閑置土地及土地資源流失。

篇7

(1)

A亞歐板塊

B非洲板塊

C印度洋板塊

D南極洲板塊

E太平洋板塊

F美洲板塊

(2)123都連“亞歐板塊”

(3)不要盲目跳樓、不要靠近窗口、打開門

(1)A.可憐的母親B.可憐的地球

(2)地球早已不堪重負,應減輕地球的負擔。

(3)資源、環境,社會經濟

(4)計劃生育

(1)青蛙叫,大雨到。燕子低飛要落雨。

(2)燕子低飛要落雨。

螞蟻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歸窠遲,來日好天氣。

魚兒出水跳,風雨就來到。

(3)①青島位于東半球30緯度地區,屬于五帶中的北溫帶,沒有陽光直射現象,所以說,一年當中夏季太陽高度角最大.(后面只填空)90°高高低變小低低

②與本初子午線的夾角成30-60度。

篇8

《如懿傳》李沁是在第70集中出現的,李沁在劇中所飾演的是寒香見,也就是《還珠格格》中的香妃。這個角色在劇的一開始就備受期待,沒想到到了七十集才出來,真是讓觀眾好等,不過李沁的表演并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

寒香見是天山寒部的美人,她的容貌絕美異域風情的同時還有著清冷的氣質,寒香見雖然被謹獻給皇上,但其實她之前是有未婚夫的,所以即便是皇帝對她十分寵愛,寒香見也一直都不喜歡皇上。而且因為皇上的寵愛,寒香見還被后宮嬪妃忌憚,在后宮的日子很不好過。

但是在皇帝心中寒香見越是別扭,越是不肯臣服,他就越是對她感興趣。為了寒香見皇帝把她的族人都接來京城盛情款待,還允許她穿寒部的衣服保留寒部的風俗禮節,但是這些都沒有打動寒香見,因為在宮中生活的很壓抑,所以最后寒香見郁郁而終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一、正確認識地理學科,培養學科興趣

在地理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該貫穿于教學始終。教師要運用精彩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興趣,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如典故、軼事、時政等適時引入課堂,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揮。

二、正確認識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取舍、補充教學內容,“用”好教材。結合學生總體學情,適度進行教學內容的增補或刪減。如,在八年級分區地理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所在區域的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有意識地充實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學生身邊的他們喜聞樂見的相關內容。

三、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用心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有效探究鋪路。如,在學習“我國的水資源”時,設計如下問題:(1)為什么要實行跨流域調水?(2)我省的丹江口水庫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點的優勢體現在哪里?(3)跨流域調水工程解決了什么問題?這三個問題從身邊現象入手,對學生有一定吸引力。學生經過交流探討獲得新知。

四、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課堂上,教師應注意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落實到生活中。如,在學習地圖時,引導學生將十堰市地圖、湖北省地圖進行比較,得出“比例尺不同,內容詳略不同”的結論。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不失時機地在各個環節激勵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給予期待或鼓勵,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人人都覺得“我能行”“我愿意嘗試”,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再如,在學習“中國行政區劃”時,讓學生觀察各省級行政區劃的輪廓,找到識記的有效辦法。有的學生說青海像一只兔子,有的學生說陜西像兵馬俑。每一種方法教師都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同時,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記憶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

總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教學過程應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不斷調動學習積極性,促進有效教學。

篇10

(2)在企業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情況下,勞動者除可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之外,還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向當地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3)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