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手術范文
時間:2023-03-26 21:1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減重手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醫學的進步,總是充滿了“意外”驚喜,誰也沒有想到,糖尿病這個人類歷史上最為古老的“內科”疾病,竟然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找到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減重手術,“附帶”治好了糖尿病
這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減重手術日漸成熟,開始廣泛應用于肥胖癥患者,且效果良好。1984年,英國醫生Poris意外地發現,一類減重手術竟然“附帶”治好了患者的2型糖尿病。在對患者的長期隨訪中,發現手術不僅減肥療效顯著,同時竟有85%~9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術后的血糖長期維持在正常水平。
后來,國際醫學界對這一“歪打正著”的手術作用機制進行了不遺余力的研究,雖然在當時得到的只是這樣那樣的猜想,但事實擺在眼前,通過胃旁路手術等減重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已經顯示出相當“美好”的前景,并開始逐步應用于臨床,就此拉開了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的序幕。
之后的研究中,還有更大的驚喜――實施減重手術以后,降糖速度竟然快過體重的減輕。打個比方,手術后,有些患者最快一個星期內血糖就恢復正常,而體重還沒有實質性下降。雖然“費解”,但至少說明,體重的減輕不是血糖降低的惟一原因,一定還有其他機制在起著主導作用。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討論,當前國際醫學界對“減重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的機制提出了“前腸道假說”和“后腸道假說”。這“一前一后”兩個假說到底是怎么回事?莫急,我們還是先來認識一下“減重手術”吧。
讓食物走條“捷徑”
導致人肥胖的原因無外乎吃得太多、吸收太好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那么減重手術自然是反其道而行之。要限制攝入,可以把胃減容,比如在胃入口的地方綁一根帶子(可調節胃綁帶術、垂直綁帶式胃減容術),把胃扎住一部分;或者干脆直接切掉一塊胃(胃切除術),這樣“胃口”自然就變小了,吃一點就飽。對于吸收太好也有辦法,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腸,那就拿掉一段小腸。
目前,最經典、最常用、效果最好的手術叫做胃旁路手術,這是一種兼顧控制攝入和減少吸收的術式。這個手術操作很簡單,原理也不復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請食物“繞個道”,走條“捷徑”。
簡單講,就是對胃和腸子進行橫斷,給胃新做一個出口,剩下的“沒用”的胃縫起來,食物從這個新形成的胃囊出口直接流入空腸的下部,繞過了十二指腸和空腸上部,等于將食物在胃和腸中的走向進行重新安排。原來食物吃下去,是從右邊往下走到腸子的,實現消化道重建后,食物改道從左邊走了條“捷徑”(如圖)。手術的獨特之處在于改變了食物的生理流向,通過胃阻斷、胃腸吻合、腸腸吻合等步驟而完成。這樣不僅胃變小了(限制攝入),還繞過了一段小腸(減少吸收),一舉兩得。回到最初的疑問――為何血糖降低會快過體重減輕,這當然不能僅僅用限制攝入、減少吸收導致體重下降從而降低血糖來簡單解釋。這就涉及到上面提到的“一前一后”兩個假說。
手術降糖的真正奧秘
前腸道假說食物經過十二指腸,會促使十二指腸釋放胰島素抵抗的信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手術使食物繞過十二指腸和空腸上部,阻止了“胰島素抵抗因子”從前腸道釋放。
后腸道假說胃直接與空腸相連,會使兩種重要的激素分泌增多――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抑制食欲的激素(PYY)。GLP-1具有很強的促胰島素分泌作用,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胰島功能,減少胰島細胞的死亡,同時具有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食欲、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和減慢食物吸收等生理作用,是人體對抗糖尿病極其重要的一種激素。
這樣看來,通過減重手術減少攝入和吸收從而減輕體重,并非是其治療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原因。事實上,減重手術是通過改變食物的生理流向,改善了患者腸內的激素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保護胰島細胞、消除胰島素抵抗,從而使糖尿病得到很好的緩解。不僅如此,這種原本用于治療肥胖癥的手術,對于2型糖尿病的療效甚至優于對肥胖癥的治療,并對其他內分泌代謝病也有效果,因而稱其為“代謝手術”或“糖尿病手術”也不為過。眾所周知,“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發癥”。通過手術治療,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很多患者甚至再也不用打針吃藥,同時并發癥也大大減少,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這里用“緩解”而不用“治愈”,是因為長期隨訪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仍然有一部分患者的糖尿病會復發,接下來探索進一步的藥物維持和補充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適應證的選擇
減重手術治療糖尿病的適應證,包括:
1.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35,有或無合并癥的2型糖尿病亞裔人群;
2.體質指數在30~35,且有2型糖尿病的亞裔人群中,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或合并癥時,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風險因素時;
3.體質指數在28~29.9的亞裔人群中,如果合并2型糖尿病,并有向心性肥胖(女性腰圍超過85厘米,男性超過90厘米),且至少額外符合兩條代謝綜合征標準: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血壓;
4.對于體質指數≥40或體質指數≥35伴有嚴重合并癥,且年齡≥15歲、骨骼發育成熟,按Tanner發育分級處于4或5級的青少年,在患者知情同意情況下,可考慮實施可調節胃束帶術或胃腸Roux-en-Y分流術;
5.體質指數在25~27.9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手術時,應在患者知情且同意情況下,嚴格按研究方案進行;
6.年齡
臨床選擇患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是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目前屬于禁忌證,手術是否有效還有待論證;
2.體質指數≥35時,應盡早手術;
3.體質指數為30~35的,須經內科規范治療無效或者效果不好時,才考慮手術;
篇2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這是人所共識的常理,窗口需要窗簾的匹配,眼瞼好比窗簾,如匹配失常,則影響明亮及外觀。以下介紹幾種引起眼瞼變形、影響外貌的疾病,作為中老年朋友對治療做出決策時的參考依據。
人到40歲以后,皮膚逐漸失去彈性,上瞼皮膚病因松弛而顯得過多,形成許多皺褶,瞼皮向下懸垂。甚至超過瞼緣,遮蔽外半或全部瞼緣,使瞼裂變小,弧形的瞼緣呈鈍角樣改。若將皮膚提起,則可顯示原來的高度和正常的瞼緣狀態,這是因皮膚松弛而造成的瞼下垂,稱假性瞼下垂或稱中老年上瞼下垂。本癥適合早期做手術,緊縮皮膚,加固眶隔,可明顯改善外貌。
瞼 袋
瞼袋即下瞼皮膚松弛,表現為下眼瞼飽滿,呈光滑的月牙形隆起,甚至形成懸垂袋狀結構故稱瞼袋。其成因為下瞼皮膚松弛,眶脂肪向前突出所致。外貌給人一種蒼老和萎靡不振的印象,恰當的手術可使人在外貌上年輕10歲左右。
瞼皮松弛癥
瞼皮松弛癥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眼瞼疾病,中青年女性發病率高,多見于上瞼。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眼瞼皮膚血管神經性水腫,誤認為內科病所致,全身檢查并無陽性所見。
眼臉皮膚變薄,彈性逐漸喪失,皮膚皺紋增多,尤其在瞼緣部皮膚呈紫紅色,眼瞼下垂,甚至可遮擋視軸。此病眶隔菲薄,常伴有脂肪及淚腺脫垂,外眶上緣可觸及滑動的腫塊,將上瞼提起,外上穹窿可見結膜下脫垂的淚腺。此癥可通過手術矯正,緊縮皮膚,切除眶脂肪疝及部分淚腺,以達到較滿意的效果。
眼輪匝肌肥厚癥
眼輪匝肌肥厚癥為肌肉肥厚而無力,眼瞼臃腫、豐滿、重瞼紋消失,瞼裂變小,眼瞼呈花邊樣下垂,宜手術矯治。
眶脂肪膨隆癥
眶脂肪膨隆癥是造成瞼袋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是真正的脂肪疝,而是由于眶隔菲薄至脂肪向前隆起。宜加固眶隔矯治。
眉下垂
眉下垂因皮膚松弛所造成,常與瞼皮松弛引起的假性瞼下垂伴發。表現為眉外半側下垂,眉與上瞼緣 外側距離縮短,形同“八”字,也稱“八”字眉,重者可遮蓋部分上瞼,宜緊縮額部皮膚,提高眉部。
特發性瞼痙攣
篇3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47例就醫者,年齡19~55歲;女性43例,男性4例;鼻尖軟骨整形合并放置鼻假體32例,合并行鼻翼縮小8例,單純鼻尖軟骨處理7例;首次手術患者37例,多次手術患者10例;取用耳軟骨40例,未取用耳軟骨7例。
1.2 術前設計:觀察鼻尖部外形,測量鼻唇角、Mang角及眉間角,檢查鼻部皮膚松弛,軟骨發育等情況,合并放置鼻假體患者,用龍膽紫標志出鼻假體放置部位,47例患者均采用蝶形切口。
1.3操作方法:常規消毒鋪巾,采用局部浸潤麻醉(1%利多卡因加入0.1%腎上腺素4滴,用藥量3~5ml)或強化麻醉(杜冷丁50mg+咪唑安定2mg)+局部浸潤麻醉;兩側鼻孔納入干棉球,防止滲血嗆入,用11號尖刀順蝶形切口切開,用眼科彎剪沿鼻小柱軟骨向上分離,暴露大翼軟骨內側角;電凝上唇動脈鼻中隔支止血,繼續沿大翼軟骨向上分離至鼻尖,抓型鉤提拉鼻尖軟組織,沿大翼軟骨外側腳軟骨膜面與纖維肌肉層間分離,剝離至大翼軟骨鼻翼凹陷處為止,合并放置鼻假體及隆鼻假體修復患者取出鼻假體重新放置已塑形鼻假體材料。根據術前患者基礎情況設計軟骨整形方案:鼻尖過低合并鼻小柱過寬者,鼻翼軟骨內側腳及穹窿部拉攏縫合,大翼軟骨穹窿部前上方加覆耳甲軟骨行軟骨移植術,固定縫合;鼻尖圓鈍鼻翼溝生理弧線不明顯者,去除大翼軟骨內側腳間多余組織,梭形剪除少量大翼軟骨外側腳,外側腳縫合固定,穹窿部拉攏縫合;鼻尖過高上翹者,大翼軟骨內側腳部分切除,穹窿部前方可視鼻孔外露情形放置耳甲軟骨,延長鼻尖長度,合并鼻小柱過窄者,重疊大翼軟骨內側腳縫合固定。覆蓋鼻小柱皮瓣檢查軟骨處理后鼻尖外形,滿意后,鼻小柱皮瓣游離端與上唇端皮下內固定縫合,6-0尼龍線間斷縫合鼻小柱及鼻翼兩側切口,術畢。取出兩側鼻孔棉球,消毒切口,外涂抗生素軟膏,術后7天拆除縫線。
2結果
47例就醫者7天復診拆線切口均1期恢復,術后輕度腫脹,蝶形切口瘢痕不明顯。之后門診或電話隨訪1個月~3年均能按照個體鼻尖不足情況達到理想效果;鼻尖部下方觀外形符合國人鼻孔卵圓形特點,鼻尖部合并耳軟骨移植病例軟骨支撐鼻尖形態保持良好,無發生支撐軟骨變形病例,軟骨吸收量均未影響到鼻尖形態,鼻尖生理弧度自然,醫患雙方均對結果滿意。典型病例如圖1。
3討論
決定鼻尖形態的主要結構是其深部的軟骨支架[1],Anderson認為[2]:大翼軟骨的外側腳各為一腳,兩內側腳合為一腳,以三角架的形式支撐鼻下1/3。這個理論說明了大翼軟骨是鼻下1/3的形態基礎,是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從鼻基底觀,鼻下部理想狀態為一個等邊三角形其中鼻尖下部占有1/3,而鼻小柱和鼻孔占2/3[3],國人的鼻孔形狀多呈卵圓形。
鼻部整形手術是醫療美容門診手術中極常見手術,隨著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醫療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其實在我們大量的單一行隆鼻手術中存在相當的不足,單純的隆鼻并沒有將患者鼻部根本問題解決。相反,諸多的隆鼻術后并發癥中最常見的隆鼻材料的穿出,其實就有很大因素是在于鼻尖部處理不當而造成的鼻假體對鼻尖部皮膚壓力過大,影響局部皮膚血運。術者有矯形鼻尖外形的意識,但過分依賴于鼻假體模型的支撐,沒有充分發揮鼻尖部軟骨的塑形潛力,這是很可惜的。
鼻尖部軟骨塑形要求有一個整體觀。術前設計時應綜合考慮患者面部輪廓特點,鼻部基礎情況,應遵循自然、五官搭配和諧的設計理念。大翼軟骨發育情況、鼻部皮膚松弛程度及鼻尖部軟組織量是三項重要因素均直接影響鼻尖塑形。
大翼軟骨的內側腳及外側腳的良好分離是進行軟骨重新排列、增減、收攏固定的前提,筆者在分離大翼軟骨范圍通常下起蝶形切口緣,上至穹窿部上方,兩外側鼻翼溝處為止。完全暴露大翼軟骨內側腳、穹窿部及鼻翼溝內側大翼軟骨外側腳。在鼻尖上翹鼻孔外露過多患者中,對稱降低大翼軟骨內側腳的同時,合適放置盾形耳甲軟骨能夠延長鼻尖外形,有助于改善外部形態。
多次手術患者因手術腔隙內瘢痕形成以及小鼻、短鼻患者其組織的延伸性差,直接影響手術后效果的提高,這些不利因素應在手術前有充分的預見。
本組40例就醫者因鼻尖部軟骨支撐乏力以及利用軟骨加高延長鼻尖,進行軟骨移植,在鼻尖部軟骨移植選擇耳甲軟骨是由于耳甲軟骨較鼻中隔軟骨更柔軟,彈性更好,更適合做鼻尖移植物[4]。對于耳甲軟骨的切取時機筆者認為在完成大翼軟骨塑形和妥善放置鼻假體后,根據所需軟骨大小切取,切除軟骨應保留軟骨膜能夠防止軟骨吸收作用[5],在術后的門診和電話隨訪中40例軟骨移植患者中軟骨形態均保持良好,無一因移植軟骨吸收及變形導致鼻尖形態出現畸形;另雕塑好的盾形耳甲軟骨應盡早植入為好,以最大程度保持軟骨的活性。
[參考文獻]
[1]吳溯帆,石杭燕,陳永,等.埋線法鼻尖及鼻翼溝成形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9,20(5):260-263.
[2]Pereira MD,Marques AF,Ishida LC,et al.To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lar cartilage en bloc using the ear cartilage:A study in cadavers[J].Plast Reconstr Surg,1995,96(5):1045-1052.
[3]柳大烈,查元坤.現在美容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23-124.
[4]倪云志,王大太,馮輝利,等.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在鼻尖整形中的聯合應用[J]. 中國美容醫學,2010,19(4):495-497.
篇4
1 健康教育的要求
我科通過對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共810例住院患者心理狀況和健康知識評估,發現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健康狀況:(1)不良的心理狀態。對肛腸病不重視,把肛腸病當作小問題,出現輕視、不以為然的心理狀態。(2)對手術恐懼,害怕手術后疼痛,擔心出現不良后果以及手術后復發等而出現緊張、焦慮、煩躁心理情緒。(3)對肛腸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病因以及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和預防等不了解。
2 健康教育實施的形式
我科護理人員根據肛腸疾病的病因、主證、治則、護理康復要點,編寫了健康教育指導小冊子,患者入院時每人一份,利用走廊墻壁設置宣傳欄,進行宣傳,圖文并茂,通俗易懂。護士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等。
3 健康教育措施
3.1 入院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熱情接待,做好入院時的環境介紹,如主管醫生、護士及病房的床位、貴重物品的保管、衛生間等,告知作息時間及飲食注意事項。
3.2 患者對肛腸病不重視,把肛腸病當作小問題。護士耐心講解相關疾病的知識,可告知疾病形成的原因、如何治療、如何預防等相關的知識。讓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3.3 術前患者最擔心的問題是術中疼痛、手術效果和術后并發癥。因此,患者憂心忡忡,甚至懼怕手術,這種緊張、恐懼、焦慮的心理狀態,使腎上腺髓質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導致一系列生理及病理反應,從而影響術后恢復[1]。我科護理人員運用溝通技巧,在詳細了解患者病史的同時耐心聽取其傾訴,對患者的痛苦及憂慮給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并引導其宣泄。同時手術前如實、耐心、全面的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手術的必要性,以及手術中和手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并發癥,使患者對疾病有全面、理性的認識。本組患者均手術順利。
3.4 術后及時進行健康指導,糾正其不良衛生行為和生活習慣。(1)手術后患者都有墜脹,及輕度疼痛,老想排便,其實是手術對刺激引起,不要急著上廁所,否則會引起手術后大出血。手術后排尿困難也是手術對刺激所引起,排尿時充分放松就容易排出尿液,還可以讓患者聽流水聲,誘導排尿,下腹部熱敷、中藥車前子外敷,必要時使用止痛藥和解痙藥。手術后每天保持便后清洗,保證每天排便1次,熏洗1次,換藥1次,以利于傷口的愈合。(2)手術后的飲食。肛腸疾病術后患者多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不進食不排便,少進食少排便。患者往往因為懼怕排便而不敢進食,人為的導致排便困難。在飲食護理過程中應告知患者合理飲食才是順利排便的前提。不進食、少進食往往會導致腸功能紊亂,引起排便困難,會造成手術切口水腫、出血、難愈合等不良后果。合理的飲食是指:手術當日進半流質食物如藕粉、蓮子羹、稀飯、面條等;術后1~3日在正常飲食的同時,適當進食水果如香蕉、蘋果、梨子等,同時多飲水,不強調多次、但要求多量;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蘑菇、黑木耳、茄子、紫菜、全麥粉、玉米、杏仁等。在術后首次大便未排前不主張進食牛奶或豆制品,防止腹脹的發生。在飲食護理過程中要讓患者控制進餐速度,以細嚼慢咽為宜,忌辛辣食物。
3.5 目前所有痔手術都是癥狀控制性手術而不是根治性手術,所以術后要有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否則很容易復發。如辛辣飲食,長期不注意飲食衛生,經常腹瀉,喝酒,久坐久站,便秘等都是痔復發的原因。應培養多飲水,多進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溫熱水坐浴,保持會陰清潔等良好衛生行為和生活習慣。
4 體會
以上810例住院患者在手術治療的同時進行健康教育措施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們感到健康教育可讓患者正確的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以及預防保健。健康教育也是一種治療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宣傳非常必要,醫務人員可以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業務水平。通過實施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有效的減少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還可以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但是實施過程中要有針對性,不僅要讓患者知其然,更要讓患者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使患者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肛腸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密切了醫患關系,使患者和家屬建立了良好的遵醫行為,積極的參與到醫療過程中,使各項治療和護理計劃得以有效實施。[2]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 超聲檢查;手術;腦腫瘤;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病灶小、位置深的病例4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齡44.3歲;病理性質:囊性病變有9例、囊實性病變有9例,實性病變有25例。膠質瘤有25例(間變星形細胞瘤有6例、星形細胞瘤有13例、少枝膠質細胞瘤有6例)、腦轉移瘤有18例。病變的位置:額葉有10例、島葉有6例、頂葉有12例、顳葉有8例、枕葉有7例。根據病灶大小及深度不同,多位患者出現嘔吐、頭痛、抽搐等癥狀。
1.2 儀器
采用江蘇魚躍的DR200MA的機器,圖像探測器尺寸:800×500×400mm,有效圖像尺寸:430×430mm, 空間分辨率:>4.0Lp/mm。該儀器移動方便,其探頭體積較小,和腦組織所形成的接觸面積很小,可以實現骨窗內的掃描、超聲頻率范圍大、圖像清晰度高等優點。
1.3 方法
在超聲檢查設備的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并用無菌塑料套套好以備用。對患者實施常規開顱,在剪開硬腦膜之后,需要在腦表澆灑一定量的生理鹽水作為耦合劑,并將探頭貼緊在蛛網膜上輕輕移動進行掃描,然后在垂直方向上重新進行掃描,對病灶的形狀、大小、位置以及離大腦皮層的深度進行記錄,根據該處皮層是否為大腦功能區來確定對皮層實施的手術切口大小:如果位置處于非功能區,則應當選擇與腫瘤位置最近的皮層進行切口;如果腫瘤位置處在功能區之內,則需要在腦內進行潛行,從而避開大腦的功能區以到達病灶。在整個手術當中,需要根據實際手術情況,對腫瘤切除的過程進行重復掃描。在手術后,在瘤床處充盈生理鹽水并進行掃描,并將結果和腫瘤切除之前的超聲結果進行對比,最終確定腫瘤的切除程度。
2 結果
通過使用超聲檢查,本組43例患者均能夠很好地顯示腫瘤的具置,并在影像的幫助下找到病灶的確切位置。通過對腫瘤的切除過程進行掃描,可以不斷顯示腫瘤的切除程度,并對下一步操作做出提示。本組43例患者腫瘤通過超聲檢查全部切除,將術后的超聲檢查結果和術前進行對比,顯示已腫瘤全部消失。本組中有3例患者病灶位置接近運動區,在手術后出現了偏癱,經過2~4周的調理,肌力已恢復到了術前水平。
3 討論
顱腦腫瘤的精準定位對神經外科手術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減少顱腦損傷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因在大腦表層存在和顱底腫瘤相對恒定的骨性參照物,因此可以通過手術之前的MRI、CT等影像技術檢查結果,這可以使得在手術中的精準定位。然而,對于腦內腫瘤則因缺少相應的參照物或者是由于腦組織位置的變化很難進行精確定位。隨著近幾年B超技術的不斷發展,圖像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超聲探頭的體積也在不斷的減小,這就使得超聲技術在顱腦腫瘤手術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
本組43例患者在進行顱腦手術當中使用了超聲技術,實踐證明該技術可以很好地反應腫瘤的多種信息。實性腫瘤的超聲圖像特點:①膠質瘤:可以明顯或者較明顯增強回聲區,但內部回聲不均勻,并且邊界不清晰,②轉移瘤:常出現內部回聲不均勻的強回聲,然而邊界相對清晰。囊實性腫瘤的超聲圖像特點是:圖像呈類圓形或者是不規則形狀,出現不均勻的回聲。囊性腫瘤的超聲圖像特點是:出現低回聲或者是無回聲區。
在顱腦手術當中采用實時超聲對腫瘤進行定位,可以完全發現腦中病灶的精確位置。皮層切口的位置如果在非功能區附近,則切口的位置應當選擇在距離病變最近的皮層,然而當位于功能區之內,需要在超聲的引導下,在非功能區上切開皮質,潛行一段距離后到達腫瘤的位置并進行切除。在顱腦手術過程中需要隨時進行超聲掃描,這樣一方面可以及時了解腫瘤的切除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腫瘤和周圍腦組織之間的關系,比如腦室、血管等等,最大限度的降低顱腦手術所引發的副損傷。在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當中采用超聲技術還可以實時監測視野盲區是否存在腫瘤的殘留,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腫瘤的全切率[2]。在腫瘤切除之后,瘤創可能形成微小的血栓,它在超聲圖像上顯現帶狀強回聲,有時則是后方伴聲影,這可以影響到術中超聲對腫瘤殘留的實時監測,通過將腫瘤切除后的圖像和切除前的進行對照,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瘤的切除程度。
4 結束語
在手術當中使用超聲檢查有很多優點,這就使得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而進一步完善了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并且這表明該項技術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術中超聲檢查,能有效的確定病灶的具置和判斷切除病變的程度,動態對病灶情況進行了解,從而對超聲檢查在顱腦腫瘤顯微外科手術當中應用的初步經驗進行總結,進而有效的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字:數字化醫院;數字化手術室;信息集成;數據采集;設備控制
1. 數字化手術室前景
數字化手術室,是通過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手術室,使得醫生能夠實時獲得大量與患者相關的重要信息,從而便于操作,提高效率。其研究熱點之一是構建數字化手術室信息平臺,目的是將與手術相關的信息安全、有效、清晰地傳輸給手術參與者和手術觀摩者。
1.1需要的核心技術
數字化手術室的技術核心是信息技術,它是醫學生物工程技術和現代醫學科技的有機結合。 數字化手術室實現了信息無障礙收集、傳輸與共享,將實時數據檢測和遠程醫學影像技術傳輸相結合,相對于傳統的手術室,數字化手術室使原來的“信息孤島”變成了無所不有的信息中心,患者相關信息在此得到最佳融合。使手術更為精準手術,觀摩和遠程教學更加便捷,為科研以及循證醫學提供了寶貴資源…..
1.2 當傳統手術室遇到了數字化手術室
在傳統手術室中實施手術,術中對設備參數的調整、控制一定通過各個設備的控制面板逐一調整才能得以實現;手術醫生在術中對設備調整的指令一定要有巡回護士配合才能得以實現;連臺手術對設備的調整、復位一定需通過臺車移動位置才能得以實現;設備臺車的使用、手術觀摩人員的增加在術中占據了無菌區有限的使用空間;所有在傳統手術室中的不便利,在一體化手術室解決方案均可以實現優化手術操作過程和控制方式。隨著微創外科手術的飛速發展,傳統手術間的設備配置已經不能滿足手術工作的需要,對手術科學的發展產生滯后作用。
1.3數字化手術室建設發展的環境
根據調查顯示,數字化手術室能使手術效率平均提高5%~10%,醫生做出最佳決定的幾率亦顯著提高,進而提高了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2003年起,武漢、上海、廣州、北京等地少數大醫院先后進行了現代化手術室的數字化改造,但方案都基于視頻會議和設備控制技術。雖然這些改進能夠提供全新的手術觀摩教學環境以及人性化的設備控制系統,但缺少至關重要的影像及手術導航支持,并不能從本質上幫助術中醫生做出更優選擇。要建成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手術室,仍須從基本信息要素抓起,如醫院信息系統(HIS)的整合以及醫學影像管理信息系統(PACS)的建設等。
2.數字化手術室建設
手術室建設隨著國家經濟能力的強盛而發展,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從手術室的硬件建設到設備的數字化配置,從整體手術間系統層流到設備的現代化都為現代化手術室的設備控制功能提升和集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手術室的整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空間。
2.1 強大的信息化建設
隨著醫院數字化的逐步發展,醫院擁有多個信息系統,主要包括醫生工作站系統、護理信息系統、檢驗信息系統(LIS)、放射信息系統(PACS)、手術麻醉信息系統、重癥監護信息系統、圖像存檔和通訊系統等。
目前這些系統各自相對獨立運行,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每個產品有各自的應用目標和專門的信息格式。如何在醫院復雜、分散、異構的信息系統之間,進行安全的交換和共享,是醫院信息集成的重點研究內容。
數字化手術室是各種醫療數據集中的平臺。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需要適時了解患者以前所下醫囑、術前影像學、生化臨床檢驗等相關信息,動態觀察患者術中生命指針變化,充分利用專家知識庫指導手術流程,并能有效應對手術過程中突發事件。這就要求將現有的醫院信息系統集成到數字化手術室平臺上,做到HIS系統與醫學影像系統(PACS/RIS)及檢驗信息系統(LIS)各個系統間無縫連接。
2.2先進的醫療設備支持
吊臂和手術燈 可以提供電動的設備吊臂,和平面液晶監視器吊臂,用以提高效率,改善數字化手術室的人體工程學特性。手術燈能提供明亮的自然光,而內置于燈頭的手術攝像機,能夠為開放手術和內窺鏡手術提供清晰手術影像。
網絡建設 通過信息交換中心站,將手術室、醫生辦公室和其他各個部門,連接到全部網絡站點以及世界各地。
影像設備 能夠對靜止圖像、動態視頻,進行數字化記錄和編輯,并刻錄到CD、DVD或者到醫院網絡,以完善手術記錄。還可以對信息進行記錄、編輯,并直接保存到患者的病歷中。
影像導引 導航系統是一種基于定位技術的現代影像導引手術系統。智能化的操作手柄,和無線控制軟件,使得術者能夠在手術區通過指尖按鈕操作,從而提供了方便的系統控制。
中控系統 對手術影像、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控X射線攝影、診斷、遠程醫療以及患者病歷,進行管理;將聲控系統與微創手術設備,進行整合,并對其周圍設備進行控制管理。無線觸摸屏,使得能夠在手術區、護士站以及手術室的任何區域,對全部手術設備進行控制,并操縱設備的功能。
視音頻控制 將辦公室、外科中心以及手術室,連接到了一起,并能夠把來自各科室的綜合資料,完全轉換成數字影像。
醫用監視器 為滿足手術室中微創手術需要,專門配備了平面液晶監視器。高分辨率(數字和模擬)平面液晶監視器,可以適應未來的發展。
3. 數字化手術室應用
數字化手術室,整合了醫學各種設備,改善了手術室的人體工程學條件。能夠整合影像導引手術(Image Guided Surgery)平臺,能夠對儀器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并同信息通訊平臺相連,以便查看各種形式的影像。能夠控制遠程醫療、病案記錄、手術床和手術室燈光,用于整個手術期間提高效率。能夠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液動力學、血管造影和超聲心動圖等各項數據的準確監控,使得患者術中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1 PACS手術室(醫學影像通訊手術室)應用
PACS數字化手術室采用現代醫學影像檔案和通訊系統,使CT、MRI、DSA、ECT、PET/CT、Ultrasound所獲得圖像資料迅速方便地送到手術現場,供手術選用。并集成手術現場內專用手術圖像設備,取得手術部位的實時圖像,直接指導手術的進程。PACS系統應當是數字化手術室中的一個工作站。現代數字醫學成像設備,都具有DICOM3.0的標準接口,它規定了數字醫學影像和相關信息的格式及其信息交換方法的標準,可以從接口采集圖像數據,與醫學圖像檔案和通訊系統PACS對接方便,這樣就能和醫院信息系統HIS融為一體。CT、MRI、DSA、ECT、PET/CT、Ultrasound等臨床醫學檢查設備所獲得圖像資料迅速送到手術現場,為提高手術效果創造有利條件。手術現場所獲得的實時手術資料和圖像,也可以通過PACS輸向外部,從而為遠程會診、遠程手術奠定了基礎。
3.2 微創手術室應用
微創外科手術幾乎涉及傳統外科手術的所有領域,是將先進醫學攝像系統、完善的手術器械、熟練的外科手術操作技巧相結合的前沿技術。微創手術室是數字化的新型手術室,其與開放式的手術方式不同,手術室的設計也不同于集中型的手術室,它分散、方便、靈活。但室內照明系統、凈化系統、設備布局方式、手術環境的調節和控制方式、手術圖像采集和傳輸方式,都必須滿足微創手術的需要,窺鏡設備也應是現代數字化的圖像設備。由于微創手術的出現,被集中型手術室所取代的分散型手術室正以高新技術的形式回到現代醫院。
3.3 MRI手術室應用
磁共振介入手術室,簡稱MRI手術室。手術室圖像引導的概念,已成為醫學成像領域的熱點問題,它使醫學成像從以診斷為目的向注重治療過程轉移。圖像引導技術的出現,可以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并能節省醫療費用。這種新型的介入外科治療方式,在原有的傳統手術室內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對器具和設備進行必要的改造,建立數字化的手術環境。
在手術室安裝開放磁共振成像設備,采用磁共振介入的原理,向手術醫生提供手術過程中動態的、變化的實時信息。實踐證明動態的MRI成功引導,是顱腦神經外科手術大有發展前景的科學方法。目前,磁共振介入手術室正處在探索、完善、推廣的階段。
3.4 數字化手術室的推廣
數字化手術室的建立,提高了手術的效率和安全性。雖然其背后的技術含量很高,可是對用戶來說,只是非常簡單、人性化的操作,不會增加醫生手術的難度。一般手術間面積在35到70m2,層高不低于3m就具備安裝條件。
推廣數字化手術室,存在成本問題。數字化手術室可能初始階段投資比較高,但是根據長遠的發展看,是會提高效益的。國外的調查報告顯示,使用數字化手術室,使手術效率提高了5~10個百分點。也就是說,以前日均能做8臺手術的手術室,實現數字化后,日均能做8.4~8.8臺手術,從而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有就是轉變觀念的問題。這就如同十幾年前,CT的普及過程一樣。數字化手術室革命性的操作變革、簡化的手術過程。這些創新均使醫護工作者的效率大大提高,也實現了比人更精準和高效的操作。現在數字化手術室,面臨著一個打破傳統觀念,更新和建立新模式的問題――它應該是今后醫院一個發展方向。
篇7
一、動手實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呈現
在新課標頒布之初,曾一度出現數學課堂熱熱鬧鬧動手操作的景象,甚至認為課堂操作就是動手實踐,這具有嚴重的片面性,應該根據所學知識的需要來安排是否需要操作,而貫穿于數學學習過程的動手實踐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動手操作.
(一)課前體驗
這種方式特指學習新知前所做的準備性實踐. 學生因為生活經驗的淺薄,對很多事物的陌生,而數學學習沒有好的方法和經驗,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那幾乎是一句空話.
(二)課中操作
這是數學教學中最常見的也是用得最多的動手實踐的形式,操作在課堂教學中對新知的學習起著很大的作用,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 公式的推導、形體特征的發現等常常有必要讓學生通過操作自主探究來發現、歸納和概括.
(三)課后實踐
這種形式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形成實踐意識的最重要形式,可以說課中操作是在老師的調控下所進行的實踐活動,往往為了教學任務而使學生的操作顯得不夠獨立,為了在簡短的時間里取得最有效的操作效果,難免有時帶有很強的預設性,很多意外的情況因為有老師的存在而被很好地處理或者避免,而課后實踐則是完完全全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獨立探索活動,所謂“獨立”最大的體現在對意外情況的處理上,因為沒有老師可以依賴,所以學生要學會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與取舍,逐漸發現并總結得出結論. 課后實踐應該說是學生獨立實踐能力的最佳體現.
二、教師在動手實踐過程中的作用
實踐能力的增強、實踐意識的形成關鍵在于培養,而教師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該真正履行“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 具體來說,本人認為教師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先扶后放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課前體驗,還是課中操作,再或是課后實踐,教師應逐步嘗試放手把整個操作程序直接告知學生,讓學生根據步驟逐步操作,展開實驗,當然,作為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實踐的具體情況作適時引導與點撥. 另外,教師的引導作用還體現在課中操作后的交流環節和課后實踐的反饋環節. 學生通過實踐發現的結論常常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只有小部分學生得到了比較完整的結論,那么應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能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從而得到準確答案.
(二)鼓勵合作與交流
篇8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問題;措施
手術室,是醫院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進行危重癥患者急診搶救以及手術治療的主要場所。這就使得護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意義也更加重要,一旦護理操作中出現問題或事故,就容易導致患者的手術治療失敗或出現其他的并發癥情況,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手術室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和標準較高。下面,文章就當前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簡單的總結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盡可能的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差錯,保證患者的手術治療成功以及臨床診治效果。
1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1.1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不足 有些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語、行為等,在手術過程中不避諱患者,隨便談論手術敏感問題或同手術無關的問題[1],導致患者的身心受到傷害,引起患者的不滿,嚴重的還會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1.2缺乏充分的術前準備 有些護理人員在手術開始前,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護理要求和條例將手術所需的器械、設備等充分準備好,導致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器械使用不正常、手術材料缺失、物品質量不合格等問題,從而影響和阻礙到手術的正常進行,嚴重的還會造成手術的被迫中止,從而造成患者手術風險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無菌理念 有些手術室護理人員對無菌手術操作的重視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無菌操作理念,在手術過程中沒有嚴格的依據手術無菌操作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對手衛生的重視和落實不到位,從而導致患者出現醫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醫務人員的職業感染問題。
1.4缺乏先進、創新的護理技術 目前,由于許多醫院手術室的護理人員較為年輕,缺乏充分的臨床實踐經驗,對護理技術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導致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治療,造成臨床手術效果的不佳。同時,有些護理人員年齡過大,對當前手術室護理工作中一些先進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認識,導致其在運用新設備時不能熟練的配合醫生手術,從而影響到手術的進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監督 目前,有些醫院手術室對其護理工作的安全監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導致監督力度不足,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尤其是對手術過程中相關輔料、器械以及遺留組織標本的檢查管理不到位,導致出現敷料遺留體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組織標本混淆遺失等問題的發生[3]。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對藥物的使用不當也是當前臨床上常見的一類手術安全問題。
2 手術室護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加強同患者的交流溝通工作 手術室護理人員要秉承耐心、親切、安撫的態度同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交流溝通,并在溝通過程中注重語言藝術的運用,尊重和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術治療中的實際需求,從而展開針對性的護理工作,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從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語行為,避免在手術中交談與手術無關的話題,以便于更好的減少糾紛問題的發生。
2.2加強手術室護理制度的落實 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和落實手術室的相關制度要求和規章條例,遵守手術室內各項護理工作的流程步驟,從而更好的確保手術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護理人員要對手術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病史、病區、住院號、床號、手術時間、病癥情況以及手術部位等進行嚴格、仔細的核實記錄,確保患者及手術信息的準確性。同時,還要加強落實“三查、七對、一注意”的手術室用藥規定,避免出現藥物過敏、藥物用錯等事故的發生[4]。
2.3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 手術室護理人員要積極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工作,以便于臨床手術開展的順利。例如,護理人員要提前準備齊全手術所需的設備儀器(心電監護儀、手術臺、電子內窺鏡等)、器械(手術刀、鉗、針、氧氣罐、吸氣管道等),并對其運行情況以及消毒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其在手術操作中的正常。同時,還要注意相關設備器械的科學擺放,使其能夠更加方便醫生進行手術操作,避免因器械擺放不當造成的患者灼傷等問題的發生[5]。此外,還要做好手術室的術前消毒滅菌工作,以確保室內環境的衛生安全。
2.4加強手術室的無菌操作 醫院手術室要大力加強無菌操作管理,通過知識講座、宣傳教育、規章制度等途徑,提高護理人員對手術室無菌操作的重視,真正樹立全面、科學的無菌護理觀念。同時,還要加強對手術室無菌操作的監督工作,對手術室內相關手術器具、設備、環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滅菌情況進行每天檢查,并嚴格檢查的標準,確保手術室內物品和環境的消毒合格。同時,還要加強對手術藥品質量的管理,堅決杜絕過期藥品的使用,并嚴格手術器械的處理流程,避免出現污染器械對患者及醫務人員的二次感染。
2.5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醫院要定期的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職業再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不斷豐富護理人員的手術室護理專業知識、強化其臨床護理操作技能,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職業道德修養。同時,還要加強護理人員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識,提高他們對手術室職業感染問題的了解和認識,并使他們熟練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從而更好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此外,還要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創新意識,不斷在臨床實踐中優化、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手術室護理模式、方法等,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化護理理念,積極推行和落實全面、優質、個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模式,從而更好的配合臨床手術的順利進行,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舒適度和滿意度。
3 小結
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真正將患者需求做為護理工作的中心,實施針對性的個性化臨床護理模式。同時,還要嚴格遵循手術室護理工作制度,針對一些常見性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的予以預防和處理,從而更好的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更好的幫助和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吳錦才.基于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11(04):167-168.
[2]倪向紅.淺析手術室護理差錯的常見類型及預防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3,10(33):122-123.
[3]田薇,李美,王鳳華.淺談手術室護理中的常見問題及完善措施[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03(01):210-211.
篇9
[關鍵詞]年鑒;收藏;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3[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41(2012)04-0058-04
1 年鑒概述[HT]
年鑒是匯集年度重要時事、文獻和統計資料,按年度連續出版的工具書。它所搜集的材料主要來源于當年的政府公報、國家重要報刊的報道和統計部門的數據。因此,年鑒有較大的總結、統計意義和比較系統的連續參考價值,有資料廣泛、連續出版等特點[1]。
年鑒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能夠滿足讀者多方面的需求。讀者通過查閱年鑒可以了解國際國內大事和時事動態,查找各行業發展的歷史事件、最新動態、最新進展和準確詳細的統計資料,還可以利用年鑒查找法規政策、當代人物生平和書刊論文線索,了解各個知識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與動態,尤其是由權威人士撰寫的綜述、述評等三次文獻。肖東發先生在《年鑒學概論》一書中將年鑒的職能和作用概括為六個方面:提供時事動態信息;提供重要的法規文獻及其線索;提供逐年可比的統計數據資料;提供實用的指南、便覽性資料;提供綜述及回溯性資料;情報作用[2]。
[HTH]
2 中國年鑒閱覽室概述[HTK]
2.1 年鑒閱覽室的建立[HT]
中國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年鑒專藏始于1992年。為了滿足讀者對年鑒資料日益增加的需求,北京圖書館(我館舊稱)工具書閱覽室的工作人員開展了年鑒出版與館藏調研。通過中國年鑒研究會獲取了截至1990年底405種年鑒出版單位的詳細信息,同時積極尋訪購買補藏年鑒。1991年底館藏年鑒約300種,工具書室藏年鑒179種,中文資料室約50種,基藏庫約60余種。通過工作人員一年多的努力奔波,1992年底工具書閱覽室的室藏年鑒總數接近360種,并將分散在各類工具書中的年鑒另辟區域單獨排架,為讀者提供年鑒的集中閱覽服務[3]。1992年,參考研究部提出舉辦年鑒展覽的建議,得到館領導的批準并得到中國年鑒研究會的熱烈響應。1993年5月18日至6月18日由北京圖書館和中國年鑒研究會共同舉辦的“全國首屆年鑒展覽”匯集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編輯出版的各類年鑒450多種,總計3 000多冊。通過展覽,為北京圖書館補充了約100多種年鑒,在所收到的近千種年鑒展品中約有20[WTB2]%[WTBZ]補充了原有的缺卷。借此機會溝通了全國年鑒編輯出版單位的關系,加強了聯系,積極向編輯出版單位宣傳繳送制度,旨在使國家館成為全國年鑒的收藏中心[4]。1995年6月中國年鑒閱覽室(當時為工具書第二閱覽室)正式成立,室藏年鑒種類700余種。
[HTK]2.2 中國年鑒閱覽室的藏書建設[HT]
經過近20年的年鑒資源建設,截至2012年3月,中國年鑒閱覽室(以下簡稱“本室”)收藏1949年以后創刊至今國內出版的中文年鑒種類已達3 979種,22 529冊,年鑒光盤1 463張,覆蓋已出版中文年鑒種類的75[WTB2]%[WTBZ]左右;該室還入藏臺、港、澳地區出版的中文年鑒150種,754冊,光盤51張,已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專門提供中文年鑒(包括全國綜合性年鑒,全國性專科年鑒,中央、省、直轄市、地縣級統計年鑒和專業統計年鑒,地方綜合性年鑒和地方專科年鑒以及港澳臺地區的部分年鑒)閱覽查詢服務的特色閱覽室,也是全國年鑒資料(包括我國臺、港、澳地區年鑒資料)的收藏中心。
本室在2001年之前是自采自編,之后館里政策調整,采編歸口,年鑒的采編交由中文采編部負責。從2002年起本室每年2~3次向館采訪組提交館藏、室藏年鑒缺藏目錄。隨著新的年鑒不斷創刊,我館也不斷加大采訪力度,年鑒室藏逐年上升(圖1)。
2.3 本室的讀者群及年鑒利用情況[HT]
本室的讀者群,以專業讀者為主,學歷層次較高,主要來自高校、教育和科研單位,查詢年鑒的目的主要是課題、論文或調研需要。2011年本室共接待讀者9 144人,年鑒流通量38 824冊次。
從表1分析結果看,2006—2010年本室的讀者人數和流通冊次,除了2008年受奧運會影響略有減少外,一直較為穩定。2011年年鑒讀者量和流通冊次減少的原因:一是我館一期維修改造,從2011年5月1日閉館至7月18日開館,近2個半月時間停止服務,開館后有很多讀者不知道年鑒室在二期新館恢復閱覽服務;二是跟館藏政策的調整有關,2003—2009年上半年,館藏第一本入保存本庫,第二本作為基藏本入藏年鑒閱覽室提供閉架閱覽;從2009年下半年入藏政策調整,第二本入藏基藏書庫,第三本入藏年鑒閱覽室。諸多原因造成閱覽本缺藏數量較大,讀者只能借閱保存本或基藏本,因而本室的流通量驟減。
作為一種資料性工具書,年鑒在讀者的查檢、考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為讀者提供權威性、全面性的資料和數據。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年鑒的出版形式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一些年鑒電子資源數據庫。這些數據庫資源因其信息量大、更新迅速、查檢方便等特點備受矚目,豐富了年鑒的載體形式,大大方便了讀者的查閱需求。但是從目前中國年鑒閱覽室讀者借閱實際來看,由于紙本年鑒館藏資源相對豐富,加之讀者對相關數據庫缺乏了解,因而紙本年鑒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借閱率。這表明紙本年鑒在讀者查檢過程中仍然占據重要的地位,讀者對年鑒的查閱需求不斷增加。[LM][HT]
[HTH]3 年鑒資源的收藏利用實踐
篇10
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大類。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常見有借景、借物、借人或事來抒情。于此,我們只摘選幾個常考的加以講析。
1、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即作者在詩詞中不加掩飾地直接將內心情感表達出來,讓強烈感情奔流傾瀉而出。
例(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七首?其四》)
王昌齡的這首詩,可謂唐人邊塞詩的上品。在這兩句中,作者將衛國戍邊、誓掃胡塵的建功之志和報國之心直接的傾吐出來,英雄氣概盡顯。
例(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詞人李易安將故土淪喪、夫死漂泊的家國之恨、飄零之愁直接地展現在詞句之中,以一“愁”字收束全詩,足見內心之苦。
中國傳統詩詞和繪畫都頗講究含蓄、留白,強調言有盡而意無窮,注重為讀者留下再創作的空間,這與我們的民族氣質也息息相關,但以上兩篇直抒胸臆的詩詞,也實屬上乘之作。
2、 借景抒情
屬于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傳情達意。
例(1):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杜牧《泊秦淮》)
詩歌前兩句寫景,所寫之景并非晴朗月夜,所構之境并非清明意境,迷蒙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象暗淡,意境凄迷,令人倍感冷寂。這就為后兩句抒發國破家亡之恨加重了憂苦的色澤,可謂情與景相得益彰。
3、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有古人所謂“物我兩忘”的高妙。在描寫景物時高度融入主觀感情,情中見景,景中有情,難分彼此。
例(1):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劃線六句,乍看是山野隱居的日常生活實景描寫,深入賞析方能體味這幾句中寄寓著詩人脫于俗塵、倦于案牘、安于自然、樂于山野的情感與境界。景中亦有情韻,情景融二為一,足見陶公的雅趣和高蹈。
4、 以景結情
以景結情也屬于詩詞的結構技巧,具體是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顯得意猶未盡,這樣可以使詩歌達到“不言情而情無盡”的高度,使詩句成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妙筆。
例(1):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之中有三處寫月的妙筆,劃線句可說是最為傳神的一句。在大段鋪陳的描寫了音樂之后,筆鋒陡轉,以一句寫景句收束全段,繼而開始下段關于琵琶女身世的陳述。而這一句恰是得到歷代詩評家的激賞,綜合大家觀點,都認為此句以景結情,將江州司馬一行人在高妙的音樂聲中忘我、沉醉與江月合一的情感描摹的淋漓盡致。
例(2):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起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前三句都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詩人于此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若軍中置酒飲樂之時,忽地變換了場景,突兀出一個月照長城的蒼茫景像:古老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傳達出了無數邊將難以言表的感觸。至于征戍之士見此情景是滿懷邊愁還是滿腔壯志,是當下憂思還是山河之愛,誰又能一言說清呢?只給讀者留下了千古思慮,這也正是以景結情的無限妙義。
5、 樂景寫哀
這一手法歸結于反襯,但也涉及情景關系,在此一并小析。樂景寫哀情即指表面上寫的是歡樂場景,而實則借此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例 《詩經》之中有一寫征戍題材的名篇--《小雅?采薇》,其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歷來備受稱道的一句樂景寫哀的經典。楊柳依依,春風浮蕩,本是陽春美景,可當這盎然美景之中飽含了將士即將遠戍的憂苦和生死未卜的凄然時,是否更令千古看官動容?
6、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狀物詩最常見的手法之一。傳統審美總是偏向含蓄蘊藉的,加上我國先賢強調天人合一、物我兩忘,這就決定詩人們往往將情感志趣投射到物象之中,狀物詩的繁盛恰好說明了這一點。詩人又常將外物之性與人之質性建立聯系,這就有了松、竹、梅的君子品性和蘭、菊、蓮的出塵清高。屈子香草美人的喻體結構即是立足這種聯系。
例(1):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詠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