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纖維范文
時間:2023-03-14 09:46: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炭纖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電吸附處理廢水的基本原理
1.1電吸附理論及雙電層模型在電吸附體系中,由于電極與溶液的分界面上存在一個具有電容特性的,可以進行充電放電的雙電層,使得電極提供電子或正電荷充當充電電荷,而溶液提供陽離子或陰離子用以充當放電電荷。在這個體系上施加不發生化學反應的電壓的情況下,電極充電時水中的離子將會富集在電極上(見圖1)。這樣,如果電極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水中這部分富集離子將會被吸附。
1.2電吸附過程中的吸附作用性ACF,然后調控ACF表面使其Zeta電位為0mV,再測溶液的pH值分別為8.2、
1.3電吸附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很多研究表明在活性炭纖維電吸附處理廢水的過程中,ACF所起的作用不僅僅是吸附作用。Fan等人在使用活性炭纖維對莧菜紅偶氮染料進行電吸附研究中發現,當電壓高于0.6V時其陽極極化曲線上出現明顯的氧化峰,說明在該體系里較高的電位會導致染料的氧化和降解。易芬云研究證實了ACF表面的羥基、酚羥基以及堿性基團能起到催化作用。陳水挾通過實驗也發現某些有機物在吸附過程中可以使ACF發生氧化還原過程。2.2。這表明了pH值會影響ACF表面的Zeta電位。
2活性炭纖維電吸附處理廢水的影響因素
2.1活性炭纖維電吸附動力學Han通過實驗證實了活性炭纖維電吸附過程能更好地與Langmuir曲線擬合。從大量文獻中發現,隨著時間的增加,溶液中的吸附質濃度減小,而當溶液中的吸附質濃度減小到一定程度,或該吸附反應進行到一定時間,吸附質濃度保持穩定。Conway的實驗也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ACF對NaSCN的吸附曲線也符合第一吸附理論。
2.2pH值的影響在利用電吸附方法處理含NaCl結晶紫染料廢水的實驗中,當pH值分別為3.0、5.5、7.0、9.1時,觀察脫色率與時間的變化圖線發現,在pH值為7.0時脫色效果最佳;當pH值為3.0時,脫色效果最差。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當廢水中存在Cl-時,Cl-會在活性炭纖維電極上被氧化生成ClO-,進而氯氧化溶液中的有機物。此時,溶液的pH值直接影響了ClO-的多少,從而影響活性炭纖維電吸附水處理的效果。另外,在Huang等人研究了用硝酸和殼聚糖溶液分別改Ania等人用ACF電吸附除去水中滅草松發現:采用+5mA的陽極極化電流電吸附60min可以去除溶液中90%以上的滅草松,180min吸附率接近100%。研究認為ACF電吸附增加對滅草松的吸附能力的機理有兩點:一是滅草松的分子結構中的共軛芳環與ACF表面極性基團間相互作用;二是吸附質滅草松與ACF表面的正電荷的靜電作用。利用ACF電吸附法去除水中有機染料的研究也很廣泛。Fan等人也利用ACF纖維對莧菜紅偶氮染料進行電吸附處理,發現在恒電流模型下發現脫色是由電解還原、電吸附吸附和電氧化三種機理共同作用的結果。
2.3電壓的影響探索電壓對活性炭纖維電吸附過程的影響的研究工作有很多。在處理酸性橙7號(AO7)的實驗中發現當電壓在0.8V后,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此時該過程已不屬于單純的電吸附過程;在0~600mV的電壓范圍,電吸附對染料的去除率最高的電壓是600mV。在600mV電壓下,ACF對AO7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分別比不施加電壓增加120%和115%。Conway等人通過在實驗過程中改變通入電流的正負性發現電吸附的微觀過程:在炭氈電極電吸附過程中,改變通入電壓的正負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會發現解吸附,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又會出現再吸附現象。解吸附的原因是通入的反向電壓在炭氈電極上中和了最初已存在的電荷,產生對被吸附物質的電荷排斥;而再吸附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在工作電極帶上反向電荷的同時,對電極也帶上了相應的反向電荷,這樣炭氈電極上就產生了對溶液中相反離子再吸附。
3電吸附處理廢水后活性炭纖維的再生活性炭纖維的再生可通過將活性炭纖維加熱至高溫,使得吸附的物質因受熱脫離活性炭纖維表面實現,也可以利用酸洗和堿洗相結合的藥劑再生法對吸附飽和的ACF進行再生。Miguelgarcia用三電極電化學裝置,分別采用氫氧化鈉、硫酸鈉和無水磷酸鈉作支持電解質,將已經對甲苯達到吸附飽和的活性炭纖維作為工作電極,首先采用恒電流法進行電化學脫附再生,然后用程序升溫法(TPD)測試再生后的活性炭纖維上的殘留甲苯含量。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改電化學脫附的方法再生的活性炭纖維再吸附甲苯的能力可以達到90%以上。使用電吸附再生ACF不可能使得ACF完全恢復,隨著再次使用的次數上升,吸附效率會降低。在采用電吸附法將ACF在0.6V的電壓下電吸附酸性橙染料,然后在-5V的電壓下進行再生吸附-再生循環研究發現,經過10次的吸附-再生循環,ACF仍可以達到70%以上的吸附效率。該實驗證明了,利用電化學法再生ACF是非常具有應用前景的。
4活性炭纖維電吸附處理廢水的應用
4.1活性炭纖維電吸附除去水中有機物Zou等人使用X射線衍射和N2吸附技術測試了活性炭(AC)以及中孔炭材料(OMC)表面的孔徑大小和分布。發現AC中含有大量的微孔和一定量的中孔,而OMC中則主要是有序的中孔。他們利用循環伏安法測試表明:當OMC和AC分別作吸附工作電極時,其吸附的離子數量分別是11.6、4.3μmol/g。根據這一結果,中孔比微孔在決定炭材料電吸附能力上更重要,提高中孔結構控制微孔結構是提升電吸附材料的兩個重要策略。此外,Han等人對電吸附前后ACF的表面結構進行了分析對比,結果表明ACF的比表面積大小和中孔(2~50nm)容積隨著電壓增加而增大。該作者認為活性炭纖維在電極輔助下吸附能力的提升是因為在電壓作用下ACF的比表面積和平均空洞尺寸大小增加了。
4.2活性炭纖維電吸附除去水中金屬離子Huang等人采用硝酸改性活性炭纖維,利用電吸附方法研究活性炭纖維對水溶液中Cu2+離子的吸附作用。實驗結果表明:電吸附方法增強了活性炭纖維的吸附能力,在0.3V時銅離子的平衡吸附容量為0.3898mmol/g,是開路電壓下平衡吸附容量的2倍。而經過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纖維對Cu2+離子的平衡吸附容量為0.854mmol/g是未改性活性炭纖維平衡吸附容量的2.2倍。Jung等人利用電吸附輔助活性炭纖維吸附廢水中的鈾離子發現:在-0.9V、pH值為4的條件下99%的鈾離子從100mg/L含有NaNO3(3.8%)、NH4NO3(19.8%)、Ca(NO3)2(1.9%)的溶液中被移走。
4.3活性炭纖維電吸附除去水中的鹽除去水中的鹽一直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課題。Villar等人研究了ACF對NaCl的電吸附,研究發現ACF的高比表面積和合理的空洞分布,是對NaCl進行高效吸附的最重要因素。Chang等人利用二氧化鈦改性ACF,得到的ACF-TiO2充當工作電極。實驗表明:ACF-TiO2比未改性的ACF更適合于廢水除鹽,在同樣的條件下ACF-TiO2改性材料擁有更好的脫鹽效率和吸附比率。
篇2
分析了竹漿纖維、竹炭纖維和長絨棉的性能特點,并結合原料的性能對混紡紗工藝進行探討,對各工序的關鍵技術進行優化,最后對所開發的紗線性能進行測試,產品符合相關技術要求,可為針織企業開發具有抗菌防臭功效和柔軟舒適手感的針織面料提供差異化的選擇。
關鍵詞:竹漿纖維;竹炭纖維;混紡紗;針織;性能測試
為了適應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產品的差異化發展是未來紡織企業尋求突破的關鍵所在,多種纖維的混紡和交織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目前,針織產業呈現出以舒適和健康為主題的發展特征,特別是功能性纖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采用竹漿纖維和竹炭纖維兩種新型紡織材料與長絨棉進行混紡,開發具有抗菌防臭功效和柔軟舒適手感的針織用紗線。
1 原料選配
竹漿纖維是將自然生長的竹子做成漿粕而后噴絲而成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它具有有良好的透氣性、瞬間吸水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1]。竹炭纖維是以毛竹為原料經高溫煅燒制得具有蜂窩化的竹炭微粒,然后與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紡絲制成,具有抑菌除臭、吸濕透氣等特點[2]。選用的竹漿纖維、竹炭纖維和長絨棉纖維的性能如表1所示。
2 紡紗工藝設計
2.1 紡紗流程
竹漿纖維/長絨棉/竹炭纖維40/30/30混紡針織紗的紡紗工藝采取先分別制取竹漿纖維/竹炭纖維生條和棉生條,然后將兩者進行并條、粗紗和細紗的加工。
竹漿纖維/竹炭纖維生條制作:FA002型抓棉機A006C型混棉機FA106 型開棉機FA141型單打手成卷機FA201B型梳棉機。
棉生條制作:FA006型抓棉機A006BS型混棉機FA106B型開棉機FA141型單打手成卷機FA201A型梳棉機。
竹漿纖維/長絨棉/竹炭纖維混紡針織紗:竹漿纖維/竹炭纖維生條+棉生條FA303型并條機(三道)FA456型粗紗機FA503型細紗機。
2.2 紡紗工藝
2.2.1 竹漿纖維/竹炭纖維生條制作
竹漿纖維和竹炭纖維均為化學纖維,整齊度和潔凈度較高,適合一起進行前紡加工,為了減少靜電現象并增加纖維之間的抱合力,可加3%抗靜電劑進行預處理,然后在FA002型抓棉機上按照4:3的比例進行投料。根據兩種纖維的特點,以“低速、少打”為原則,刀片伸出肋條距離為2.2mm,FA106型開棉機豪豬打手轉速為480r/min,FA141型單打手成卷機綜合打手轉速為860r/min,棉卷干定量為400g/m。
FA201B型梳棉機采用變頻器實現道夫無級調速,設有數控顯示儀和多處安全自停裝置。為了減少纖維的損傷,錫林與蓋板和刺輥的隔距均應偏大掌握;為了利于纖維的轉移,針布的工作角要偏小控制。梳棉工藝參數為:錫林轉速340r/min,道夫速度為6.2r/min,刺輥轉速810r/min,蓋板速度105mm/min,蓋板-錫林隔距為0.30mm、0.28mm、0.28mm、0.28mm和0.30mm,生條干定量為19.97g/5m。
2.2.2 棉生條制作
長絨棉的細度和強力較低,為了減少纖維在抓取過程中的損傷并且降低短絨和棉結的產生,FA006型抓棉機盡量采取精細抓棉的工藝設置,打手速度降低到1200r/min,抓棉小車的速度控制在10m/min左右。FA106B型鼻形打手是在FA106型豪豬開棉機基礎上進行改造,增加了打擊點,除雜效率更高。FA141綜合打手轉速760r/min,棉卷干定量為390g/m。
長絨棉在梳棉工序采取“輕定量、低速度、緊隔距”的工藝原則[3],錫林轉速330r/min,刺輥轉速790r/min,蓋板速度為100mm/min,蓋板與錫林隔距為0.18mm、0.16mm、0.16mm、0.16mm和0.18mm,生條干定量為17.27g/5m。梳理過程較為充分,并且降低了棉網結雜現象的產生。
2.2.3 并條工藝
將竹漿纖維/竹炭纖維混合生條和棉纖維生條按照70:30(4根混合生條和2根棉生條)的比例進行頭道并條,然后分別采用8根進行二道和三道并條加工。并條工序采用“輕定量、慢車速和大隔距”的工藝原則,為了降低羅拉繞花現象,適當加大羅拉隔距和搖架加壓。頭并工藝參數:定量為18.95g/5m,后區牽伸為1.48倍,出條速度為165m/min;二并工藝參數:定量為18.5g/5m,后區牽伸為1.48倍,出條速度為168m/min;三并工藝參數:定量為17.65g/5m,后區牽伸為1.35倍,出條速度為171m/min,羅拉隔距均為9mm×14mm。
2.2.4 粗紗工藝
粗紗工序采用低車速和小的伸長率,以確保粗紗條干均勻;為了降低細紗工序的牽伸負擔,粗紗采用輕定量。粗紗工藝參數:粗紗定量4.9g/10cm,前羅拉轉速278r/min,羅拉隔距25mm×35mm,牽伸倍數7.32,捻系數62,捻度28.55捻/米。
2.2.5 細紗工藝
考慮到竹漿纖維和竹炭纖維的表面光滑和紡紗過程中易于出現毛羽等因素,細紗工序需要合理選擇鋼領及鋼絲圈,并使用軟彈膠輥來拓寬縱向的摩擦力界[4]。FA503細紗機工藝參數為:牽伸倍數為28.25,捻系數315,捻度73捻/10cm,錠子轉速15000r/min,前羅拉速度260r/min,羅拉隔距18mm×27mm。
3 紗線性能測試
通過采取以上工藝流程和技術措施,開發的竹漿纖維/長絨棉/竹炭纖維40/30/30混紡針織紗的成紗質量指標為:單紗斷裂強度為22.8cN/tex,強力CV值為9.5%,條干CV值為11.5%,+50%粗節為14個/km,-50%細節為11個/km,+200%棉結為25個/km。
4 結束語
由于竹漿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透氣性,竹炭纖維具有優異的抑菌及除臭性能,加之長絨棉的柔軟舒適性,所開發的竹漿纖維、竹炭纖維和長絨棉三組分混紡針織紗可作為針織內衣、襪子等的原料,為針織面料產品的差異化和高附加值提供新的選擇,必將受到市場的歡迎和消費者的喜愛。
參考文獻:
[1] 姚桂香.長絨棉/竹漿纖維/Modal混紡細特紗的開發[J].上海紡織科技,2007,(12):44-45.
[2] 胡利強,劉進秀,等.竹炭纖維/圣麻纖維/天絲混紡面料開發實踐[J].山東紡織科技,2011,(6):16-18.
[3] 孟昭民.精梳長絨棉5.8tex紗的節棉實踐[J].棉紡織技術,2010,(4):47-49.
篇3
根據國家環保局統計,我國主要河流普遍存在有機污染,湖泊的水體富營養化嚴重,飲用水安全程度急速下降,而工業廢水是水源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目前被廣泛運用的廢水處理方法有化學法、物理法、生物法,以及這些方法的綜合利用。電吸附技術用于廢水處理具有安全、能耗低、無二次污染等優點,業界對其的關注度日益增長。
在電吸附過程中,具有吸附作用的電極材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金屬電極材料相比,新型炭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良好的孔結構,化學惰性表面,一直是電吸附電極的首選材料。近幾年,國內外主要研究包括以活性炭、活性炭纖維作為電極的電吸附技術。普通的活性炭在作電極的時候,往往需輔以高分子粘合劑成型,使得電阻增大。而活性炭纖維不僅具有豐富且分布窄的1~3 nm的微孔,使其具有1 000~3 000 m2/g的高比表面積,而且纖維直徑一般在10~13μm之間,外表面積可達1.5~2m2/g,另外,還含有一定量的以羧基、羥基、羰基為主的含氧基團,容易與吸附質接觸,擴散阻力小;且相對于粉末活性炭和粒狀活性炭,其吸附和脫附速度更快,有利于吸附分離,所以被廣泛應用于廢水處理中。
1、電吸附處理廢水的基本原理
1.1 電吸附理論及雙電層模型
在電吸附體系中,由于電極與溶液的分界面上存在一個具有電容特性的,可以進行充電放電的雙電層,使得電極提供電子或正電荷充當充電電荷,而溶液提供陽離子或陰離子用以充當放電電荷。在這個體系上施加不發生化學反應的電壓的情況下’電極充電時水中的離子將會富集在電極上(見圖1)。這樣,如果電極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水中這部分富集離子將會被吸附。
Zou等人使用x射線衍射和N2吸附技術測試了活性炭(AC)以及中孔炭材料(OMC)表面的孔徑大小和分布。發現AC中含有大量的微孔和一定量的中孔,而OMC中則主要是有序的中孔。他們利用循環伏安法測試表明:當OMC和AC分別作吸附工作電極時,其吸附的離子數量分別是11.6、4.3 μmol/g。根據這一結果,中孔比微孔在決定炭材料電吸附能力上更重要,提高中孔結構控制微孔結構是提升電吸附材料的兩個重要策略。
此外,Han等人對電吸附前后ACF的表面結構進行了分析對比,結果表明ACF的比表面積大小和中孔(2~50 nm)容積隨著電壓增加而增大。該作者認為活性炭纖維在電極輔助下吸附能力的提升是因為在電壓作用下ACF的比表面積和平均空洞尺寸大小增加了。
1.3 電吸附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很多研究表明在活性炭纖維電吸附處理廢水的過程中,ACF所起的作用不僅僅是吸附作用。Fan等人在使用活性炭纖維對莧菜紅偶氮染料進行電吸附研究中發現,當電壓高于0.6 V時其陽極極化曲線上出現明顯的氧化峰,說明在該體系里較高的電位會導致染料的氧化和降解。易芬云研究證實了ACF表面的羥基、酚羥基以及堿性基團能起到催化作用。陳水挾通過實驗也發現某些有機物在吸附過程中可以使ACF發生氧化還原過程。
2、活性炭纖維電吸附處理廢水的影響因素
2.1 活性炭纖維電吸附動力學
Han通過實驗證實了活性炭纖維電吸附過程能更好地與Langmuir曲線擬合。從大量文獻中發現,隨著時間的增加,溶液中的吸附質濃度減小,而當溶液中的吸附質濃度減小到一定程度,或該吸附反應進行到一定時間,吸附質濃度保持穩定。Conway的實驗也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ACF對NaSCN的吸附曲線也符合第一吸附理論。
2.2 pH值的影響
在利用電吸附方法處理含NaCl結晶紫染料廢水的實驗中,當pH值分別為3.0、5.5、7.0、9.1時,觀察脫色率與時間的變化圖線發現,在pH值為7.0時脫色效果最佳;當pH值為3.0時,脫色效果最差。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當廢水中存在C1—時,C1—會在活性炭纖維電極上被氧化生成C1O—進而氯氧化溶液中的有機物。此時,溶液的pH值直接影響了C1O—的多少,從而影響活性炭纖維電吸附水處理的效果。
另外,在Huang等人研究了用硝酸和殼聚糖溶液分別改性ACF,然后調控ACF表面使其Zeta電位為0 mV,再測溶液的pH值分別為8.2、2.2。這表明了pH值會影響ACF表面的Zeta電位。
2.3 電壓的影響
探索電壓對活性炭纖維電吸附過程的影響的研究工作有很多。在處理酸性橙7號(A07)的實驗中發現當電壓在0.8V后,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此時該過程已不屬于單純的電吸附過程;在0~600 mV的電壓范圍,電吸附對染料的去除率最高的電壓是600 mVo在600 mV電壓下,ACF對A07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分別比不施加電壓增加120%和115%。
Conway等人通過在實驗過程中改變通入電流的正負性發現電吸附的微觀過程:在炭氈電極電吸附過程中,改變通入電壓的正負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會發現解吸附,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又會出現再吸附現象。解吸附的原因是通入的反向電壓在炭氈電極上中和了最初已存在的電荷,產生對被吸附物質的電荷排斥;而再吸附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在工作電極帶上反向電荷的同時,對電極也帶上了相應的反向電荷,這樣炭氈電極上就產生了對溶液中相反離子再吸附。
篇4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摘要】 竹炭纖維具有優良的環保性和抗菌特性,已被廣泛地應用于紡織制品。為了提高此類纖維的漿紗性能,通過改變幾種常用漿料的配伍,對竹炭纖維紗進行了上漿實驗。結果表明,漿料的配伍性對竹炭纖維漿紗的強力、伸長、耐磨及毛羽性能均有顯著影響,當淀粉/PVA/CMC共混漿的質量比為80/15/5時,竹炭漿紗的使用性能較為優異。
關鍵詞 竹炭纖維;配伍性;漿紗;使用性能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10
中圖分類號: TS105.2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101(2015)03-0029-02
收稿日期:2015-03-10
基金項目:2014年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
作者簡介:韓慧敏(1963- ),女,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實驗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新型紡織材料、漿料與漿紗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0 引 言
近年來,紡織領域內不斷掀起纖維革命,功能性保健紡織品成為市場主流。采用竹炭纖維紗制成的紡織品,日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竹炭纖維因而獲得了“黑鉆石”的美譽。竹炭纖維不僅具有優良的抗菌性和環保特性,同時包含吸濕透氣、蓄熱保暖和產生負離子等多種功能,適宜于制作貼身穿著服裝。竹炭纖維的功能亦具有永久性,不受洗滌次數的影響。隨著竹炭纖維產品的不斷推廣,如何選擇合適的漿料對此類纖維紗線進行上漿以提高其可織性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工藝問題。因此,本研究選擇幾種常用的紡織漿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配伍,然后對竹炭纖維細紗進行上漿實驗,并測定竹炭纖維漿紗的機械力學性能及毛羽性能為主要指標,從而遴選出適宜于竹炭纖維紗線的漿料配方。
1 實驗設計與過程
1.1 原料配方與規格
酸解淀粉,以玉米原淀粉為原料,以鹽酸按照Zhu的方法[1]對其進行酸解制成;PVA1799,化學純;羧甲基纖維素(CMC),實驗室自制,取代度為0.7,其纖維素原料源于漢麻稈,此類漿料退漿后易降解,不會產生有毒物質;竹炭細紗為竹炭粘膠短纖紗,細度為14.8tex。
為方便表述實驗中的3種共混漿料,文中用1#表示m(酸解淀粉) ∶ m(PVA)=70 ∶ 30,2#表示m(酸解淀粉) ∶ m(PVA) ∶ m(CMC)=80 ∶ 15 ∶ 5,3#表示m(酸解淀粉) ∶ m(CMC)=90 ∶ 10。
1.2 漿紗試驗
上漿實驗采用的是GA392型電子式單紗上漿機,漿紗步驟如下所述:
首先打開漿紗機電源進行預熱,漿槽溫度調節到95℃,烘房溫度為105℃;
配制含固率為10%的共混漿液,攪拌均勻后移入圓底燒瓶中,放入95℃的恒溫水浴鍋中加熱,待升溫至95℃后,計時1h,煮成的共混漿液即可進行漿紗;
按要求將細紗纏繞在漿紗機上,將煮成的漿液倒入漿槽,調節漿紗速度為30m/min,漿紗張力118g。按啟動按鈕,約5min后,按停止按鈕,取出紗筒,上漿試驗完成。
1.3 漿紗性能測試
采用YG023A型全自動單紗強力儀測試漿紗增強率及減伸率,試驗條件:初始張力12.5 cN,夾距500 mm,拉伸速度500 mm/min;用LFY-109B型電腦紗線耐磨儀測定漿紗耐磨性能,摩擦速度60次/min , 單紗張力30cN;用YG171B-2型紗線毛羽測試儀測試毛羽數量;采用堿退漿法測定退漿率。有關漿紗性能的試驗操作及計算參照范雪榮等人的方法[2]。
2 結果與討論
2.1 漿料配伍對紗線強伸性能的影響
淀粉、PVA與CMC的配伍對竹炭漿紗強伸性能的影響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隨著淀粉漿料所占比例的增加,漿紗的斷裂強力逐漸上升,而斷裂伸長率則呈現出降低的趨勢。
淀粉是目前工業界最為常用的紡織漿料,然而,由于淀粉大分子本身剛性環狀結構的缺陷,其對纖維素纖維的粘附性能并不是很好。此外,由α-葡萄糖剩基所形成的剛性環狀結構導致了淀粉分子鏈的柔順性較差,玻璃化溫度較高,剛性很強,成膜性較差,所形成的漿膜呈現“硬而脆”的特點[3]。因此,當淀粉在共混漿(3#)中所占比例為90%時,紗線的減伸率已達到32.46%。PVA對纖維素纖維的粘附性能佳,所成漿膜具有“堅而韌”的優點,然而,PVA易結皮,難退漿,最為嚴重的問題是,其生物降解性很差,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損害,這些缺陷限制了PVA的使用。CMC屬生物基漿料,對親水性纖維的粘附力很高,其膜性能雖不如PVA漿料,但較淀粉為佳,與其他種類的漿料混溶性也好,故多作為輔助漿料用于調配混合漿[4]。由表1可知,以淀粉為主漿料,適量添加PVA、CMC(2#),所漿出竹炭紗的斷裂強力與保伸性均能達到較高的數值。
2.2 漿料配伍對紗線耐磨性能的影響
共混漿的配伍性對竹炭紗耐磨性能的影響如表2所示。觀察此表可知,隨著淀粉漿料所占比例的增加,漿紗的耐磨性呈現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2#漿紗的耐磨性最佳。
漿紗的耐磨性與漿料的內聚力、強伸度與韌性密切相關,披覆在紗體外的淀粉漿在烘燥成膜后雖然具有較高的內聚強度,但其脆性亦大,在摩擦過程中易造成落漿。在淀粉中混入PVA,可以提高漿膜的韌性,進而改善漿紗的彈性。CMC與纖維素纖維的粘附性較好,漿膜性能居于PVA與淀粉之間,良好的混溶性使之與其他漿料的混合漿液易于調制均勻,可長時間使用而不會分層。2#漿料是由淀粉、PVA及CMC配伍而成的混合漿,所成漿膜內聚力高,對竹炭纖維的粘附力良好,故所漿出紗線的耐磨性優于其他兩種漿紗。
2.3 漿料配伍對紗線毛羽性能的影響
共混漿的配伍性對竹炭紗毛羽數量的影響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得知,隨著淀粉漿料所占比例的增加,漿紗毛羽數量呈現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2#漿紗的毛羽數最低。
淀粉、PVA及CMC的分子鏈上都含有與竹纖維相似的基團,尤其是PVA和CMC,對竹纖維均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共混漿液在浸透入經紗內部后,能有效增強纖維間的抱合,貼伏毛羽,故漿紗的毛羽數量遠低于原紗。需要指出的是,PVA1799漿膜的撕破強度過高,分子間的聚合力超過粘附力幾個數量級,造成分絞阻力大,分絞困難,極易產生二次毛羽[5]。因此,PVA含量較高的1#漿紗的毛羽數量高于另外兩種漿紗,而2#和3#漿紗的毛羽數量較為接近,并未產生明顯差別。
3 結 語
由試驗結果可知,淀粉、PVA及CMC混合漿料的配伍性對竹炭纖維紗的上漿性能有顯著的影響。以淀粉為主漿料,輔之以適量的PVA、CMC漿料可獲得使用性能良好的竹炭漿紗。三種漿料若能合理搭配使用,所漿竹炭紗的斷裂強力、斷裂伸長及耐磨次數就能達到較高的數值,紗線毛羽數量也可大幅度降低。綜合使用和環保性能兩個因素,質量比為80/15/5的淀粉/PVA/CMC混合漿料比較適宜用于竹炭經紗的上漿。
參考文獻
[1]Zhu Z F, Li M L, Jin E Q. Effect of an allyl pretreatment of starch on the grafting efficiency and properties of allyl starch-g-poly(acrylic acid)[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9,112:2822-2829.
[2]范雪榮,榮瑞萍,紀惠軍.紡織漿料檢測技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217-229.
[3]Zhu Z F, Chen P H. Carbamoyl ethylation of starch for enhancing the adhesion capacity to fibers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7,106:2763-2768.
篇5
鄭和,原來姓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云南一個回族家庭里。他的祖父、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還到麥加(伊斯蘭教的主要圣地,在今沙特阿拉伯)去朝過圣。鄭和小時候就從父親那里聽說過外國的一些情況。后來,他進燕王宮里當了太監,因為他聰明能干,得到明成祖的信任。
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鄭和為使者,帶一支船隊出使“西洋”。那時候,人們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歐洲大陸,而是指我國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鄭和帶的船隊,一共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還有技術人員、翻譯、醫生等。他們乘坐六十二艘大船,這種船長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在當時是少見的。船隊從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出發,經過福建沿海,浩浩蕩蕩,南下。
鄭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著又到爪哇、舊港(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岸)、蘇門答臘、滿剌加、古里、錫蘭等國家。他帶著大批金銀財物,每到一個國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國王,并且把帶去的禮物送給他們,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許多國家見鄭和帶了那么大的船隊,態度友好,并不是來威嚇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他。
鄭和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國。西洋各國國王趁鄭和回國,也都派了使者帶著禮物跟著他一起回訪。在出使的路上,雖然遇到幾次驚濤駭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船隊從沒出過事。只是在船隊回國、經過舊港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件麻煩事。舊港地方有個海盜頭日,名叫陳祖義。他占據了一個海島,糾集了一支海盜隊伍,專門搶劫過往客商的財物。這回聽到鄭和船隊帶著大批寶物經過,分外眼紅,就和同伙計議,表面上準備迎接,趁鄭和不防備,就動手搶劫。這個計謀被當地人施進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隊告訴了鄭和。
鄭和心想,我手下有二萬兵士,還怕你小小海盜?既然你要來偷襲,就非得給你點教訓不可。他命令把大船散開,在舊海港口停泊下來。命令船上的兵士準備好火藥、刀槍,嚴陣以待。夜深的時候,海面上風平浪靜,陳祖義帶領一群海盜乘著幾十艘小船直駛港口,準備偷襲。只聽到鄭和坐船上一聲火炮響,周圍的大船都駛攏來,把陳祖義的海盜船圍住。明軍人多勢大,早有準備,把陳祖義殺得大敗。大船上的兵士丟下火把,把海盜船燒著了。陳祖義想逃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
鄭和把陳祖義捆綁了起來,押回中國。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獻上了俘虜。各國的使者也會見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貴的禮物。明成祖見鄭和把出使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高興得眉開眼笑。后來,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確實是死了,沒有必要再去尋找。
篇6
相遇時,那個場面其實是很儀式性的
記得有位探險家說過,他之所以喜歡探險,是為了把腳印印在之前沒有人類踏足過的地方。還有一位探險家說,探險對他的吸引是,他能在地圖的空白處填上內容。
其實這些探險家說的都是現象,并沒有說出探險的驅動力到底是什么。把腳印印在之前沒有人類踏足過的地方,或者換句話說,出現在沒有人類出現過的地方,為何具有一種讓人甘愿為之付出千辛萬苦甚至付出生命的魅力?
出現在沒有人類出現過的地方,實際上就是一個地方從沒有被人類看過,現在被你第一次看到了。第一次看見一個沒被人看過的世界,這就是探險家追求的東西。
一次在北京房山區的一個溶洞——石花洞里,我和幾個人一起下到了地下第七層,我們劃著橡皮艇過了一個湖,上了岸,借助手電筒的光亮,我看到眼前的洞廳并沒有什么奇特之處,但是剛剛離開的第六層,卻有一個大廳到處都是造型奇特的鐘乳、石筍等沉積物,將大廳裝扮得像是童話里的宮殿,比起來,這里簡直就是平淡的民居。忽然,向導說:“這里從沒有人來過。”這句話很神奇,我想到了前面提到的探險家說的話:把腳印印在之前沒有人類踏足過的地方。因為向導這句話,我眼前的一切似乎全變了,由平淡無奇變得光彩熠熠。我忽然覺得,這里比第六層那個童話般的大廳更有魅力了,因為那個大廳雖然輝煌如皇宮,但有人去過,這里雖然平淡,卻沒有人出現過。我開始仔細審視眼前的一切:在頭燈的光亮照射處,有一個潔白的圓柱形石筍,它像和田玉那樣溫潤,還隱隱地泛著光澤,原來有薄薄的一層水膜從上面一根石鐘乳的乳尖不停地滴下來,如果仔細聽,能聽到“嘀嗒嘀嗒”的滴水聲。
這種石筍太平常了,各處的溶洞里都能見到。但現在它變得非同尋常,因為這是它第一次與人相遇,人的目光第一次看到了它。我的心里掠過一絲快意。
現在我想起這些,開始反思其中的意義。
一個石筍被我第一次看到,這有何意義?為何讓我感到快樂?
也許有人會說:你沒看到它時,它早就在那里存在千萬年了。是的,我承認,我不是哲學史上那個唯我論者G·貝克萊的信徒,他竟認為當人不去感知一個物時,那個物就不存在。
但是我對這樣一個問題感到迷惑:當我沒看到它時,它是這個樣子嗎?
這個問題可以換個說法:一件物體或是一處景觀,當人類沒有看到它時,它以什么樣的形態存在?
自然或者說世界,在人沒有看到她之前,她是怎樣存在著的,我們無從知曉。比如一座雪峰,她的形狀如何?色彩怎樣?……有人說:“與后來我們看到她時一樣唄。”我認為這種看法是經不起分析的。
這種看法不是經驗,而是基于這樣的推理:自從我第一次看到那座雪峰后,如果后來我再次看到她,她的樣子還是那樣,所以,在人類從沒看到她之前,她應該與我們看到她之后的樣子是相同的。但是這種推理是有問題的,問題出在他設定了諸如太陽沒有變化、空氣沒有變化,更重要的是人沒有變化等這樣一些前提,假如這些前提變了,比如你變了、你的眼睛構造變了,雪峰的樣子肯定要變,肯定不是你之前看到的樣子。因此,雪峰在人類與她接觸之前究竟是什么樣子,這是一個奧秘。如果有一只鷹在她上面盤旋,鷹眼中的雪峰是一個樣子;如果一只鼠兔曾向她張望,鼠兔眼中的雪峰可能又變成了另一個樣子。
這又涉及到了探險。在探險家出現之前,一座雪峰是什么樣子?當探險家第一次出現在這座雪峰面前時,那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因為探險家此時代表的是整個人類,因為他的身體構造和文化背景與我們一致(當然,如果他是色盲,就代表不了人類了)。當一個探險家與一座雪峰相遇時,那個場面其實是很儀式性的:就在探險家的目光與雪峰接觸的那一瞬間,雪峰獲得了形狀,也有了色彩。這時,“雪峰在人類與她接觸之前究竟是什么樣子”這個永恒的奧秘突然溜走了。用哲學家的話說:“存在消失了,存在者出現了。”探險家代表人類給一座雪峰“造形”“賦色”,讓存在變成存在者、讓奧秘變成常識、讓遮蔽的得以顯露,至此,這座雪峰再也不神秘了。
登山家最大的榮譽和樂趣就是登上處女峰,其實真正的處女峰不是沒有人登過的山峰,而是探險家沒有看過的山峰,凡是與探險家邂逅過的山峰,就算不得處女峰了。
我想起七仙女的故事,洗澡的仙女被放牛娃看過之后就穿起了衣服。我們看到的世界大都是穿了衣服的仙女,只有探險家走到了離仙女最近的地方,那是神和人的臨界地帶,但是仙女畢竟是仙女,她在探險家就要看到她的一剎那,就穿起了衣裳。因此,“探險家”這三個字中的“險”,可以理解為“險些看到了奧秘”。
這是我理解的探險家之所以快樂的源泉,也是探險家奔向艱險、不畏犧牲的內心驅動力。
有什么樣的認知者,就有什么樣的世界
當人類的代表——探險家沒有到達一座雪峰面前時,雪峰是什么樣子?或者說在人類沒有出現以前,世界是什么樣子?
在談到生態保護的話題時,人們反對人類中心主義,希望人能站在動物的角度考慮問題。但是在談到世界是什么時,人類中心主義卻從沒有遭到過質疑。
以往的哲學家談世界是什么時,大都談論的是人看到的世界。哲學家說的“世界是什么”,其實是“對人而言,世界是什么”。在這個問題上,是絕對地以人類為中心。從蘇格拉底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到海德格爾“世界是天、地、神、人的四重組合呼應”,哪有動物的位置?
一次在希夏邦馬峰下的一處冰川旁休息,我看到一只鷹在云霧中盤旋,它穿云破霧,翱翔在如鉆石一樣閃爍的雪山頂上。忽然,它停住了,緊接著,它幾乎垂直地向下俯沖,我猜測它發現了獵物。但是此時,我卻在想:在鷹的眼睛中,這座雪峰是怎樣的?它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它眼中的獵物又是什么?在我眼中,希夏邦馬峰高聳云端,它的雪峰是幾個峰的組合,從一個角度看,雪峰像一個金字塔,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像一個睡美人。雪峰的積雪白得耀眼,我在猜測,鷹眼中的雪峰的形狀、色彩是怎樣的呢?鷹的眼睛非常神奇,它在往下俯沖捕捉獵物時,能始終準確對焦,否則它就捉不到獵物。鷹在它的世界里自由自在行動,它有著一整套應對世界的方法。
鷹眼中的世界難道不是一個世界嗎?這個世界與人眼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但我們能說鷹的世界不真實嗎?顯然不能。它眼中的世界和人眼中的世界在所謂的真實性上是等價的,這樣就出現了兩個世界。其實有多少種生命的感知者,就有多少個世界,世界的模式是無限的。比如色盲者就有自己的一個世界,誰也沒有資格說真正的世界就是他眼中的那個世界。“世界是什么”這個問題,只能在一群生理結構相同、文化相同的生物中談論。
一次在張家界,我們晚間在森林中趕路,林中一只只螢火蟲閃閃爍爍。它們看上去很快活,好像在舞蹈,又好像在嬉戲或者集會。我在想,螢火蟲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又一次,在馬來西亞沙撈越的一個洞穴,黃昏時分,洞內的蝙蝠蜂擁而出,像一股黑色的煙霧,向洞外裊裊散去。清晨時,它們又如此這般地返回。蝙蝠的夜晚世界又是怎樣的呢?“夜”是我們人類的概念,但它恰恰是蝙蝠的“晝”。
近些年,一些科學家開始關注動物眼中的世界,他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比如魚的眼睛好像廣角鏡頭,在魚的眼里,世界變成了球體,各種事物之間的距離變近了。比如鴿子的眼睛可以分辨數百萬種不同的色彩。鳥兒眼中的圓錐細胞比人類的眼睛多得多,它們也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擅長分辨色彩的動物。可以想象,鳥兒看到的世界,其色彩遠比人類看到的世界豐富得多。
馬的視野也極其廣闊,但由于馬的眼睛分布在頭的兩側,無法看到兩眼中間的區域,也就是正前方,所以馬走路時總是低著頭。
有什么樣的媒介,就有什么樣的世界
我有一個同事,他總是喜歡在顯微鏡下觀看世界,并且有一整套將他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東西拍下來的方法。我看過他拍的世界各地的沙子,原來每個地方的沙子都不相同,每一粒沙子之間也不相同,沙子的組成物有的是珊瑚的遺骸,有的是微小的貝殼,有的是云母,有的是玻璃……真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
這是顯微鏡這種媒介給我們帶來的一個世界。
“媒介就是信息”,這是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提出的觀點。這顛覆了過去流俗的觀點:過去認為,媒介是傳播工具,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其實不是。媒介最后會反客為主,它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世界。使用什么樣的媒介,就會看到什么樣的世界,媒介是世界的創造者。當然,這里的“媒介”是廣義的,報紙、廣播、電視是媒介,電燈、手機、電腦、汽車、照相機,也可以理解為媒介。
譬如照相機這個媒介。當你使用它的時候,它就給你創造新的世界,廣角、標準、長焦、微距這些不同鏡頭,能讓你看到不同的世界。我們的眼睛其實是一個標準鏡頭,但標準鏡頭只是照相機鏡頭的一種。
長焦鏡頭能把遠處的世界與近處的物體壓縮在一起,它們之間的距離看上去也縮短了。我看到許多由長焦鏡頭創造的神奇圖片。一天晚上,攝影師呂玲瓏在四川石渠縣的扎溪卡草原上拍到了一張極為美妙的照片:幾只白臀鹿站在山坡上,背后是一輪皎潔的圓月,其實用人眼看,白臀鹿離月亮還有很遠很遠的距離,但是長焦鏡頭卻把幾只白臀鹿與月亮疊加在一起了,幾只白臀鹿看起來就像是在從月亮里向外張望。這就是長焦鏡頭與人眼的不同。假如我們人類的眼睛也能像長焦鏡頭一樣,我們看到的世界也可以是這樣的。
空氣、水、玻璃等都是媒介,其實比這些更重要的媒介是太陽。
柏拉圖在《理想國》里有一個著名比喻:將人類比喻成洞穴囚徒。先是這個洞穴囚徒的頭不能轉動,他看到的自以為真的世界,其實只是影子,是后面的火光把舞臺上活動的人和物的影子投射到了洞壁上。后來,洞穴囚徒解除了鎖鏈,他轉過身來,看到了身后的火堆和舞臺上活動的人和物。但是這時他看到的世界仍然不是真實的,直到他走出洞穴,看到太陽照耀下的萬物。柏拉圖認為,這時他才看到了真實的世界。
火堆是人造物,火堆發出的光就是人造光,人造光照耀下的世界不真實,只有太陽光照耀下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我想去過旅游洞穴的人會同意柏拉圖的觀點。在一些俗人的管理下,洞穴內往往會布置一些閃爍的彩燈,使洞中的景物變得怪模怪樣,當你走出洞穴時,有一種重回人間的感覺。
由于電燈的發明,城市中的夜晚已經如同白晝。現在出現了一個新概念——光污染。雖然這個概念是由天文學家最先提出來的,因為人造光的泛濫妨礙了他們觀察星空,但是這個概念現在已經拓展到各個層面,人造光的泛濫應該引起警覺和抵制。
為什么我們不把太陽光而只是把人造光視為光污染?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首先,人類從出現之初發展到現在,我們見到的世界都是在太陽的照耀下呈現出來的世界。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之所以可以交流,可以取得共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太陽。這是人類衡量萬物的共同標準。但人造光與太陽就不一樣了,它各不相同,五花八門,由它呈現出來的世界自然也就雜亂無章,如果任其繁亂,就會破壞我們對世界的共同認識。
再者,人類的眼睛是從太陽光下進化來的,人造光會對眼睛造成怎樣的影響?這是值得關注的。
說完了太陽,我們再說一下傳播陽光的媒介。我們身處的大氣層被稱為對流層,光在其中的傳播被空氣、水汽、塵埃等散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世界。如果到了幾十公里外的平流層上部,那里空氣稀薄,萬物就會發生變化。如果是在更高處的電離層,空間里分布的是更小的離子,比如航天員活動的空間就位于電離層,他們看到的地球是藍色的,天空卻是黑色的。出了大氣層,萬物會是什么樣子,我沒研究,也沒查找這方面的資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與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不一樣。
最后我想說的是,世界是什么,至少取決于如下要素:一是認識者是誰?二是光源是什么?三是媒介是什么?這些要素只要其中一個發生變化,世界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模樣。
我們這樣分析一通有什么意義嗎?至少可以消除我們自以為掌握了世界、認識了真實世界的狂妄,可以讓我們謙恭地、懷著敬畏地面對世界,承認除了我的世界之外,還有他人的世界,甚至還有其他生物眼中的世界。
篇7
關鍵詞儀表;安裝;技術;
中圖分類號:P634文獻標識碼: A
一、摘要
TH2011 型γ射線料位計是一種固定安裝、連續測量料位的檢測儀表,它以核輻射檢測技術為基礎,通過測量γ射線與被測物料相互作用所產生的輻射強度的變化,從而連續測量料位的變化。工作中儀表各部件與被測物料不接觸,故測量過程是非接觸式的,因此特別適用于密閉容器中高溫、高壓、高粘度、強腐蝕、劇毒物料料位的測量。
二、準備工作
2.1、安裝前指定具備射線防護知識及具有相關資質的人員管理放射性防護工作,并且建立各種管理辦法規、章制度及操作步驟。
2.2、放射性同位素存在安全專用的貯藏處所,并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建立放射源臺帳,嚴格收發手續,防止差錯和丟失事故。放射源的編號卡是唯一的依據,必須歸檔管理。
2.3、操作放射源前先熟悉放射源的總活度,活度分布和機械結構。
2.4、在放射源的安裝、拆卸和搬運中,操作放射源的人員必須佩戴個人劑量儀,并且按照規定要求勞保著裝。操作時應盡可能遠距離、動作準確、迅速。
三、安裝的要點分析
3.1掌握原理
γ射線料位計的料位測量原理是以γ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因射線強度隨作用物質的厚度(或高度)變化而變化這一規律為技術基礎的。窄束的γ射線的吸收規律通常是指數規律。
3.2安裝及要求
3.2.1儀表安裝時,將放射源和探測器對稱地安裝在被測容器的兩側,放射源的底座大約位于測量介質的下限位置附近、探測器的安裝位置大約位于測量介質的上限位置附近。探頭的安裝必須緊固,避免震動。探頭底部的活接底座。(如下圖)
3.3.2、打開 HZ―0100 型防爆探測器:把密封蓋與筒體之間連接的6 個螺絲松開,把密封蓋連同與之連接的其它部分一起拿出。按逆時針方向松開小磁屏蔽罩。按逆時針方向松開大磁屏蔽罩。取出丁腈橡膠軟墊。把光電倍增管正確的插入分壓器的管腳,插入時確保兩者之間接觸良好。然后把大磁屏蔽罩套好,再把碘化鈉晶體玻璃面與光電倍增管的玻璃面對接并保證為面接觸,最后把丁腈橡膠軟墊放在碘化鈉晶體的頂部,再把小磁屏蔽罩套上。
3.3.3、電纜敷設嚴格按照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規范進行。轉換器安裝在探頭附近,控制在專用通訊電纜范圍內。
3.3.4在放射源附近應固定安裝放射性警示標記牌。
四、接線調試
4.1、按照說明書接線圖接好線。
4.2、在送電前,核對接線圖,檢查各接線及+、-是否正確。
4.3、標定時首先確定標定分段數Pd 值:在一般用于自動控制或僅做為操作參考時,選用1 段即可,當測量精度要求較高時,可選用最多不超過7 段標定。
4.4、讀取零點的計數n0 值:首先使儀表處于計數檢查態(JC―1,按鍵),緩慢降低料位至測量量程下限,或放空測量容器中的物料,待儀表給出的數值較穩定后,讀取并記錄此數值為n0。這一數據應取多次讀數的平均值。
4.5、讀出分段點的計數值:緩慢上升料位至量程為HK 點,保持其處于平穩狀態,讀取計數nK 值。重復這一步驟,直到料位上升到測量量程的上限,讀取量程H 為100%對應的計數值nmin 。
4.6、按照鍵盤操作方法在標定態設定全部數據,設定數據完成并經確認后,返回到測量態,儀表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4.7、儀表設定的全部數據應記錄下來,以便當儀表由于內存數據丟失造成測量不能正常進行時,用所記錄的數據恢復儀表的正常工作。
結束語
隨著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自動化儀表程度越來越高,儀表的品種越來越多,技術含量也高,這就對我們安裝單位的安裝技術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對現有的智能儀表能熟悉掌握原理,嚴格按規范要求施工,規范施工程序、確保儀表設備安裝質量。
參考文獻
篇8
一
于丹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論語》和《莊子》讀后的“心得”,一時走紅,成了一顆十分耀眼的明星,備受關注,既得到吹捧,也遭到物議,端的是人心不同,正如其面,也是各有“心得”。在非議者當中,有的頗帶情緒,指出她的“硬傷”,指責她的“謬誤”,說她對經典“一知半解”,甚至“曲解”。有人乃至幽默地在背心上寫著“莊子很生氣,孔子很著急”,和于丹開了個大玩笑。
這些好心的觀眾和讀者,似乎是在為古人打抱“不平”,在為經典申明“正義”,其實大可不必。要知道,莊子對于古人的編派,絕不亞于于丹,生什么氣;孔子對于經典的曲解,也決不亞于于丹,著什么急!莊子的寓言,經常編造古人的言行來諷喻世道人心;孔子的說教,也經常歪曲經典的詞句來宣揚倫理政治。舉例說,《衛風·碩人》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論語》此后還有逸詩句子),這樣描寫美女相貌的詩句,子夏瞎扯到“禮”上,孔子卻大加贊賞,說:“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魯頌·駉》寫馬群之大馬匹之多曰“思無邪”,意思說:唉呀,真是無邊無際啊!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借用古詩的句子來評詩,全然不顧原詩的讀音和意思,在這里,“思”由虛詞變成實詞,表示思想觀念;“邪”字音“圉”,也改成了“斜”音,字義與“正”對舉,以符合春秋時期的“正邪”觀念。這是名副其實的“斷章取義”。連朱熹也不得不承認:“孔子讀詩至此,而有合于其心焉,是以取之,蓋斷章云爾。”孔老夫子自己如此曲解經典,還能對于丹說什么呢!如果說于丹對“小人”的解釋,不與“君子”對舉,而說成是小孩子,是對原意的歪曲,那也是因為“有合于其心焉”,況且就當代性而言,釋“小人”為“小孩”,是可以的,小孩閱讀的連環畫不就叫“小人書”嗎?私意以為于丹的本意是借題發揮,像冰心老人那樣特別關注婦女和小孩的命運。時代不同了,即便有所唐突,孔老夫子也不必著急,我們可愛的觀眾和讀者更不必替孔老夫子著急。
尊重歷史,尊重學術,固然是我們文化人所應堅持的嚴肅態度,但千萬不要太學究化了,不要過分地追求所謂“歷史的真實”。有不少文章和著作對于丹的“硬傷”進行挑剔,對于丹的“曲解”加以指責,這似乎過于較真兒了。任何對于歷史的研究,對于經典的詮釋,總是歷史視野交織著當代視野,也就是說對于歷史和經典的解讀,往往被不同程度地當代化了。一部《詩經》,自西周流傳至今,長達三千年之久,不同時期各有不同的解釋,其間經由文學經學化,再由經學文學化,構成了一部《詩經》學史。這部學術史,也可以說是經典的曲解史,或者說是經學的演進史。學術如果只有材料而沒有觀點,或者說只有考據而沒有義理,是不成其為學術的,所以不要把對于丹的“糾謬”看得太重了。何況,于丹并非“學術超女”,亦非“國學超女”,她自己說:“要把《論語》當作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學術內容。”因為她不是從學術的角度研究《論語》,而是在說書,所以豈止像陸九淵說的“六經皆我注腳”,直是借經書話語說開去,拿古今故事來闡明處世之道,更像佛教徒的講經,不是“史話”,而是“經話”。如果文化界要劃圈,于丹講《論語》心得,不屬于學術圈,而屬于演藝圈,既是說書,在“考據”問題上,更沒有必要叫板。有誰去考證隋唐講經講史留下來的敦煌變文有哪些不符合“歷史真實”而加以糾謬呢?
二
于丹講儒道經典的“心得”,很受歡迎,乃至超過其他“說話人”的“講史”,為什么?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社會現象。有人以為是影視界的刻意“炒作”,所以如此“火爆”,恐怕也不盡然。《紅樓夢》炒作得夠可以的,然而怎么也比不上于丹的“心靈雞湯”那樣“熱火朝天”。所以然者何?社會心態失衡使然也。
如今的社會現實,沒有內外戰爭,沒有政治運動,卻是近百年來社會變革最深刻的轉型期。在這一切都在變的時期,并不是每個社會成員都能適應的,于是社會心理失衡成了一種通病。解決社會心病成了當務之急,所以從中央到地方,幾乎所有電視臺都設有“心理訪談”之類的欄目,其他涉及普法、破案、家庭、愛情的欄目,也經常反映出相關的心理問題。在心理失衡的社會人群中,于丹通過講述儒道經典“心得”,推出“心靈雞湯”,確實是“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要”。
篇9
一、青少年危險行為的涵義
美國學者Dennis V. Ary等人認為:青少年危險行為包括幾個危害健康、安寧和個體積極發展的行為的不同子集。一個子集包括諸如濫用酒精、反常行為和使用違禁藥物等違背社會和法律規范,以及經常引起他人和社會制裁的行為,這些行為傳統上是指問題行為;另外一個子集是指那些危害健康但不違和法律規范或導致社會制裁的行為,諸如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不當的體育鍛煉等,這些行為被稱為健康危險行為。
世界衛生組織在1993年提出,青少年危險行為包括吸煙、酗酒、藥物濫用、過早的不安全的、不合理的膳食、缺乏體育鍛煉以及各種導致意外傷害的行為,這些行為直接或潛在地威脅著青少年現在及將來的健康,被統稱為“健康危險行為”。
我國學者周凱、葉廣俊認為青少年危險行為包括“吸煙、酗酒、藥物濫用、過早的不安全的、不合理的膳食、缺乏體育鍛煉以及各種導致意外傷害的行為等”。
綜合國內外對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研究結果,筆者將青少年危險行為定義為在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符合或違準則與行為規范,或不能良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對自身、他人或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或危害的行為。主要包括意外傷害和有意傷害相關行為、自殺行為、吸煙行為、酒精和非法麻醉品及其他的濫用行為、過早的不安全的、不當的減肥行為等。
二、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特點
首先,青少年危險行為具有性別差異。針對不同的青少年危險行為,不同性別的人群具有不同的表現。余小鳴等人在對有意傷害危險行為的研究中發現,京津兩地中學生的打架行為在性別上差異顯著,男生明顯高于女生;在自殺意念上,北京男生也顯著高于女生。張會來等對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調查發現,大學二年級學生在健康行為上有性別差異,女生在自殺事實上少于男生,男生在暴力行為、吸煙、飲酒等方面多于女生。美國中學生的青少年危險行為調查也說明了這一特點,男生在吸煙、酒精及其他藥品的濫用、酒后駕車、的數量等方面顯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減肥行為上多于男生。
其次,青少年危險行為具有群集叢生性的特點,即青少年一種類型危險行為的出現會增加另外一種類型危險行為出現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參與了諸如飲酒、吸煙和服用違禁藥物的危險行為時,也傾向于參與危險的。具有犯罪行為的青少年,更可能出現性生活混亂、學業不良和暴力等問題行為,而藥物濫用行為經常會引發輟學、不當的、暴力攻擊等行為。
三、青少年危險行為的危害
首先,青少年危險行為直接對青少年的健康產生威脅。有研究表明,意外傷害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青少年致傷殘的主要原因和城市中小學生的重要死因。吸煙、飲酒行為不僅會使青少年內臟器官受到嚴重損害,還會干擾、卵巢的正常發育。另外,青少年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在煙、酒(特別是酒)的刺激下因感情沖動而做出違法犯罪行為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對行為施與人也是一種潛在的危險。
其次,青少年危險行為對成年后的生活方式有著極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的文件指出:“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取決于行為與生活方式”。專家們估計到2015年生活方式疾病將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發展中國家死于生活方式疾病的人數,將從現在的占死亡人數的45%上升到60%。我國1996年公布的統計數據亦顯示,“影響我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問題為心腦血管疾病和損傷等,而控制和降低疾病危害的關鍵且易行的措施是改善個體自身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諸多的研究已經發現,人類的許多成年期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等)與個體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關,這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常自幼形成,發病始于青少年期,如不加干預,多數可持續終生。目前,危險行為的發生已經成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且吸煙、飲酒等行為與成年期的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關系密切。由于青少年正處于向成年轉型階段,青少年時期養成的許多行為和態度會伴隨他們很長時間,甚至終生。
再次,青少年危險行為對個體的發展有危害。因為,具有多種危險行為的青少年,其思維方式、行為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一些研究已經表明,青少年吸煙年齡越早,發生心血管疾病及癌癥的可能性就越大,15歲以前開始吸煙的青少年,到25歲以后患肺癌的是不吸煙的27倍;青少年危險的對健康和生命的威脅則更明顯,第一次年齡趨小和第一次結婚年齡延遲的傾向使青少年可以有多個,使其不能充分預防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播疾病的發生,即出現越早,出現非意愿懷孕、艾滋病及其他性傳播疾病的危險就越大;經常飲酒不但會使青少年形成對酒精的依賴,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適,而且還使青少年處于各種危險的邊緣;青少年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盲目的減肥不僅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甚至還會危害到青少年的生命健康。
最后,青少年危險行為對社會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青少年的危險行為雖然會受到家庭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但它反過來也會對家庭、社會產生反作用。國外學者通過對個體從童年期到成年期的跟蹤研究表明,兒童早期的行為問題與后來的行為有很高的相關。危險行為可能是反叛或退縮等社會適應不良的表現,若不能及時糾正,將可能形成人格,日后成為犯罪成人。另外,吸煙、飲酒以及成癮類藥物濫用不僅影響到青少年及他們家庭的經濟和健康,還影響到學習和工作,甚至還會引發暴力行為、意外傷害、自殺和殺人傾向等,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潛在的疾病負荷和未來勞動力的損失對國家未來發展的負面影響將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茶葉產業;生產現狀;存在問題;發展思路;云南巍山
巍山縣種植茶葉歷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和產業基礎,但也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貧困山區要脫貧致富、增加收入、實現產業由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發展茶葉產業是一條可尋之路[1]。走“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的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道路是巍山縣茶葉走入國際市場、實現提質增效的主體思路。
1巍山縣茶葉生產現狀
2009年底,全縣共有茶園面積1 646.07hm2,其中云南大葉種面積1 361.87hm2,2000年引進臺商種植無性系烏龍茶、鐵觀音284.2hm2,年產干茶515t。有小型的初制所20個。有注冊公司4家,其中2家為漾江林業局茶廠、云南大理巍山有限責任公司,以生產綠茶、普洱茶為主,產品遠銷省內、省外。另外2家為五星茶廠及巍寶茶廠,以生產烏龍茶為主,產品主銷福建及臺灣。巍山縣的茶葉產業主要以山區及半山區為主,主要分布在青華鄉、大倉鎮及永建鎮。
2存在的問題
2.1茶樹老齡化,零星種植較為突出
巍山縣的茶園,多數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發展的茶園。至今茶樹已老化,且零星面積多,連片面積少;加上茶葉受市場的影響到較大,幾起幾落,造成茶園有效株不足,茶樹采摘面小、量少,茶園投入不夠,茶葉產量低。
2.2茶農意識落后
由于茶葉主要種植在山區及半山區,山區茶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受教育及接受新科學、新技術的機會相對較少;種植茶葉主要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封閉狀態,缺乏商品意識,沒有把發展茶葉生產作為自身脫貧致富的產業來抓[2]。
2.3財政困難,資金投入力度不夠
近幾年由于國際國內的茶葉市場價格起幅較大,造成各級政府部門對茶葉的發展持觀望態度,徘徊不前,多數茶園重栽輕管;業務部門由于缺乏資金,對現有茶園的改造及培訓嚴重不足。
2.4有品牌,但競爭力較弱
巍山縣有20個初制所,4個企業,但都各自為政,單打獨斗。近幾年來,企業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及多種原因,無法對初制所茶葉進行有效回收。企業雖有品牌,但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弱;加上優質精制茶葉產量少,包裝粗糙,沒有統一的特色品種,很難適應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造成茶葉成品銷量少,農民、財政效益不明顯。
2.5缺乏茶葉精制加工生產線
要提高巍山縣茶葉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還必須提高茶葉產量和加強茶葉精制加工生產線建設,走“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的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條龍路子,依托鄉級初制所,初制茶葉成品由龍頭集團統一收購,再進行深加工、精加工,保證茶葉初制所原料不外流,保護茶農利益,保證精制茶原料,增加縣財政的稅源。
2.6茶葉營銷信息不流通
由于企業之間各自為政,缺乏市場信息,巍山縣生產出來的茶葉產品大部分只局限在本縣或本市內銷售,而且銷售面狹窄;加之沒有集團公司和統一品牌,很難適應產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經營發展目標。
2.7茶葉市場監管不力,市場秩序混亂
在茶葉市場經營過程中,一些不法商販為了謀取利益,制假、造假,侵犯茶葉品牌,給政府及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阻礙了茶葉銷路的擴展。
2.8茶葉種植管理粗放,安全隱患突出
由于巍山縣茶農科技文化素質落后,在種植茶葉管理工作上存在著品種老化,投入管理跟不上,茶葉產量、質量
低等問題;加之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茶葉的農藥殘留物重金屬超標,茶葉產品存在著質量安全隱患。
3發展思路
3.1統一思想,增加投入,穩定茶葉產業發展
巍山縣現有茶園面積已達1 361.87hm2,且多數分布在山區半山區,都屬投產茶園,是山區、半山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茶葉產業的興衰關系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局。為此,全縣各級部門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抓住機會,廣辟財源,利用各項財政措施,堅持“穩定、改造、投入、提高、增效”的發展方針,穩定茶葉產業的發展。
3.2整合茶葉企業,培育龍頭企業
充分發揮整體優勢,對現有的初制所、茶廠、精制茶廠按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進行大量技術改造和優化整合;并根據經濟實力、技術力量、品牌形象進行企業重組,以此提高茶葉產業的競爭能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依托臺商,開拓國際市場[3]。
3.3選育推廣茶樹良種,提高茶葉品質
巍山縣種植發展的茶園,多數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發展的茶園,且以實生苗為主。按照市場對品牌的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茶樹育種目標,建立無性系茶樹良種生產基地,充分發揮良種在茶葉產業中的基礎地位;加大優質茶樹良種的推廣種植力度,提高優質茶樹良種的覆蓋率,有計劃地、分批、分期地對巍山縣現有的實生苗茶園進行更新、改造,提高茶葉品質,增加茶農收入,以促進茶葉經濟的發展。
3.4加強茶園生產管理,提高茶葉質量
一是進行低產茶園改造,補植、補造,更新茶園,重新種植,重新建園;二是抓好新植茶園的建設,按標準化要求,全部采用無性系茶樹種苗,進行規范化管理;三是增加投入,改善茶園基礎設施建設,修道路,建水池,保證茶園旱澇保收,穩定茶農收入,穩固茶葉產業的發展[4]。
3.5進行無公害茶葉標準化基地建設
按照“綠色、生態、環保、安全”的要求,進行無公害茶園生產管理,嚴禁工業“三廢”和城鎮生活廢棄物對茶園的污染,嚴禁施用垃圾和劣質及未登記的肥料;以消費者的健康為目的,努力形成綠色、環保、無公害食品的茶葉生產線。
3.6更新知識,加強培訓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專業技術人員不僅要懂得茶園生產技術、加工技術,還要加強營銷知識的學習,不斷地引進新的加工設備;并派出科技人員外出學習,接受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市場信息,再將自己的所得,培訓、傳播給茶農,使他們不僅懂得生產,還了解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茶葉產品,穩固、發展、壯大產業。
4參考文獻
[1] 夏雪飛,胡中揚.湄潭縣茶葉產業化經營的思考[J].貴州茶葉,2009,37(3):18-19.
[2] 鄭寬明,李天芳,郭亞鋒.陜西茶葉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10):7-9.
[3] 楊勝益.平塘縣茶葉產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今日科苑,2009(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