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設計范文

時間:2023-04-09 12:07: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化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綠化設計

篇1

1、關于色彩。室內綠化的色彩特點是以綠色為主,也有其他的顏色,但總體來說是以綠色為主,有的綠色植物還會根據季節(jié)的不同而變化顏色,給室內色彩增添了情趣,起到了充實和豐富空間的作用。室內綠化設計的色彩運用以綠色為主比較符合人們的審美意識,在大自然中真實的色彩就是綠色植物居多,點綴以其他顏色。在居住環(huán)境里,觀花植物也使用的比較多,色彩比較豐富,這是因為多數人們都喜愛五顏六色的鮮花,而這些鮮花的繽紛色彩正好點綴和豐富了空間的氣氛。

2、關于品種。一般的室內環(huán)境因為陽光照射有限,室內盆栽的植物種類不是很多,喜蔭植物或者是耐蔭植物被大量使用。經常被選用的綠色植物按照其特點可以分為觀葉植物和觀花植物;從植物學的角度來分類,可以分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植物在室內的栽種方法也有不同,一般分為活動栽種和固定栽種兩種。一般較小型的植物如盆栽植物選用活動栽種,一些大型的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不易栽種,在花盆里更是不易成活,可以考慮固定栽種的方法。當然這種方法只適合于較大空間的綠化,一般在寬敞的公共空間里栽種,在室內空間中建設固定的花壇來種植較大型的植物,形成一種室內大自然的比較真實的風光。

3、關于大小。室內綠色植物的品種往往決定了綠色植物的大小。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一般較大,草本植物一般較小,放在花盆里栽種,布置上比較方便挪移和變動。中等大小或者較小的綠色植物選擇余地較大,可以布置在客廳、臥室、餐廳、辦公室等多個地方的合適位置,在空間中增添氣氛和情趣,除了裝飾作用,還起到一定的分隔空間、豐富空間內容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根據季節(jié)的變化放置不同品種的植物,在有限的空間里能夠讓人感受到自然界的變化。

4、關于形狀。植物的結構大體分為樹身、樹冠、樹枝、樹葉,其形狀是根據品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就其樹冠形狀而言,可以大體上分為水平型、下垂型、垂直型、圓形以及特殊型等。樹樁盆景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品種,主要以其千奇百怪的形狀見長,比如直干型的比較雄健,有動態(tài)之感的是斜干型的,蜿蜒的曲干型的有婀娜多姿的形態(tài)之美等等。觀花植物豐富多彩,形狀也多種多樣;插花更是能夠插出比較理想的各種形狀,色彩也可以比較夸張的多樣化,形式更為自由活潑,具有藝術效果。

5、關于質感。室內綠化中植物的品種不同也有不同的質感。植物的葉片大小、厚薄、光滑程度、枝條粗細長短、樹皮外形等皆有差別。根據質感不同,可以大體把植物分成三個類型:粗壯型、中粗型和細小型。粗壯型的植物常常有粗壯而高大的樹干和大的葉片,人們在遠處就能看到,在寬敞的公共空間里常作為背景樹使用。細小型植物一般形體較小,有細小的枝干和葉片,或者有稀疏的大葉片,常作為空間的點綴,具有點的作用。中粗型植物介于兩者之間,特點也比較鮮明,起著從大型植物到細小植物的過渡作用,大中小植物在空間里形成對比,高低錯落有致,形成節(jié)奏感,具有藝術品味。室內綠化中的山石水體以及花盆,不僅有著多種多樣的形狀,也有著豐富的質感,與主題植物形成軟硬的對比,形狀的對比,粗糙與光滑的對比等,起著豐富空間的作用。

6、關于文化。任何東西都與人有關,與人的生活狀態(tài)、精神境界、思想情感、文化水平、審美意識等緊密相連,所以室內綠化設計應以人為本,根據人的需要設計安排,不同層次的人對綠化設計有不同的理解、審美和需求,因此,室內綠化設計也顯示了主人的品味以及文化狀態(tài)。比如盆景植物、山石水體有著婀娜柔美嫻雅之態(tài),放在桌案茶幾,盡顯文人氣質;梅蘭竹菊等類別的植物和花卉也顯示了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品味和精神氣質;粗大的樹干和葉片有沉穩(wěn)大氣之美,細小的植物有纖巧和精致之感,中等大小的植物有比較隨和、中庸、親近之感。色彩也顯示出主人偏愛的文化內涵,如白色花卉的純潔,紅色花卉的艷麗,黃色花卉的高貴等等。總之,植物的形體大小和姿態(tài)以及色彩都能夠與室內環(huán)境相協(xié)調,顯示出濃厚的文化氣息與藝術氛圍。

二、室內綠化設計的形式美法則

室內設計要遵循形式美法則,室內綠化設計照樣要講究形式美法則。綠化設計要講究比例和尺度、對比與和諧、節(jié)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以及變化與統(tǒng)一等原則。例如在什么樣的空間里用多大形體的植物,以及大中小植物的比例要適當,且忌使用單一的品種和色彩以及單一形體和大小的植物,應該大中小型植物間或有之,錯落有致,產生節(jié)奏與韻律感;有大小的對比、數量的對比、色彩的對比、質感的對比等等;在有對稱的位置可以擺放同樣的植物以產生對稱之美,其他位置可以根據環(huán)境的高低起伏擺放不同的植物,以產生均衡之美;在綠化設計的整體風格上要注意變化與統(tǒng)一,不能出現與整體風格不符的現象。比如在居住空間里不宜選用較大型的植物和污染空氣的植物,而在大型的空間里一味選擇中小型植物又會顯得空曠而單調。西式風格與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所選擇的植物品種和形態(tài)也都不一樣,這也是與整體風格一致的表現。

三、結束語

篇2

關鍵詞:道路綠化;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區(qū);快速路

中圖分類號:U41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12)06-0152-0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我國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全局,提出堅持走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為基礎的循環(huán)經濟之路。子牙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區(qū)作為國家級示范產業(yè)園區(qū),是天津市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重要基地和建設生態(tài)城市的重要步驟。園區(qū)內道路是產業(yè)園區(qū)最重要的外部空間,是樹立園區(qū)外在形象的重要方式,其道路景觀效果尤為突出。

1 園區(qū)概況

1.1 區(qū)位分析

天津子牙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區(qū)位于靜海縣西南部,與河北省文安、大城交界,距天津市區(qū)19 km,距天津濱海新區(qū)核心區(qū)65 km。

1.2 現狀自然條件

1.2.1 工程地質

該區(qū)域地處河流沖擊平原,地質構造為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上為深厚的新生帶松散沉積,其表層厚約4~8 m,以下為海相地層。區(qū)域表層土類型為硫酸鹽化潮土。

1.2.2 氣象

靜海縣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年平均氣溫12 ℃,全年平均最低氣溫-4.7 ℃,最高氣溫26.2 ℃。

1.2.3 水文

地區(qū)地下水埋深較淺,淺層地下水幾乎全部為咸水,淡水層埋深在110 m以下各含水組。

1.3 發(fā)展規(guī)劃

天津子牙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區(qū)定位為:國際一流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

示范區(qū)、國家級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帶動基地、中國北方地區(qū)的“城市礦山”,以拆解業(yè)發(fā)展為特征。

在空間布局上規(guī)劃為汽車橡塑拆解、機電電子拆解、精深加工與再制造三類產業(yè)組團,南北向布局,并合理安排各產業(yè)組團與倉儲物流功能的空間關系。

2 道路綠化設計分析

2.1 道路概況

高常快速路作為城市快速路,規(guī)劃為交通性干道,道路紅線寬54 m,道路橫斷面為:2.0(人行道)-4.0(行道樹綠帶)-16.0(車行道)-10.0(中央分車帶)-16.0-4.0-2.0。

沿高常快速路規(guī)劃市域軌道交通Z1線,采用高架輕軌形式,銜接南部新城、中心城區(qū)與濱海核心區(qū),分別設子牙西站和子牙東站。

高常快速路東西向聯(lián)絡產業(yè)功能區(qū)與科研服務及居住功能區(qū),是園區(qū)綜合發(fā)展的重要聯(lián)絡軸線和建設重點。

2.2 道路綠化設計的特點

高常快速路為交通性干道,遠期規(guī)劃還有城市輕軌,是園區(qū)的交通命脈,具有直接、快速和高效率的特點。

高常快速路上的車輛行車速度為40~80 km/h左右,道路綠化應以機動車的尺度和速度進行考慮,要求視線開闊,有方向感,適于遠距離行車,強調其個性。

高架輕軌對城市景觀有一定的遮擋、阻隔作用,其本身也是城市的一個重要景觀。市域軌道交通Z1線沿高常快速路布

置,墩柱位于中央分隔帶上,大體量高架輕軌對陽光的遮擋,使得高架線路下方喜陽植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出現了消退,且高大喬木或攀緣植物也影響了輕軌的安全運行。因此,在道路綠化時應充分考慮以上因素選擇合適的樹種。

2.3 道路綠化設計的原則

2.3.1 生態(tài)性原則

道路綠化設計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噪聲、汽車尾氣等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其次要減輕工業(yè)污染,改善園區(qū)環(huán)境。堅持生物多樣性,采用豐富的植物品種,堅持以樹為主,喬灌花草結合,實現優(yōu)化配置,從而起到滯塵減噪、凈化空氣、防風防火等作用。

2.3.2 安全性原則

中央分車帶的綠化應采用注重景觀與視線引導及指示兼顧的合理化設計,同時考慮防眩設計。

在道路交叉口處,鑒于駕駛員安全視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 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

2.3.3 經濟、社會、生態(tài)和諧發(fā)展的原則

經濟、社會、生態(tài)各系統(tǒng)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規(guī)劃將三者有機結合,綜合考量,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優(yōu)化。協(xié)調保護與開發(fā)、景觀與生態(tài)、投入與產出、建設與養(yǎng)護的多重關系,保證道路綠化體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3.4 近遠期相結合的原則

高常快速路為新開辟道路,急待栽植行道樹進行綠化點綴,我們需要采用近遠期結合、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的策略,在盡快達到綠蔭效果的同時,也要考慮長遠綠化的要求。

3 規(guī)劃設計目標與總體構思

3.1 規(guī)劃設計目標

高常快速路綠化設計要立足園區(qū)自身特點,以園林藝術手法通過地形處理、植物配置等途徑,創(chuàng)造出一條符合園區(qū)道路特點的景觀大道。

3.2 總體構思

運用豐富的植物元素與人工造景手法,充分考慮植物的層次、色彩等各項特性,結合植物生長變化創(chuàng)造出線性四維空間:行道樹綠帶簡單樸實,與道路兩側建筑相呼應;中央分車帶一改以往單一規(guī)則式種植,運用規(guī)劃與自然相結合,灌木與喬木相搭配的種植方式,以300 m為一個單位,形成線性景觀序列。

4 種植設計

4.1 種植規(guī)劃的原則

適地適樹,因地制宜,應盡量選擇吸塵、滯塵、降噪聲能力強、易于成活的樹種。植物材料的選擇應以當地的鄉(xiāng)土樹種

為主,根據本地區(qū)氣候、栽植地的小氣候和地下環(huán)境條件選擇適于在該地生長的樹木,以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抗御自然災害,保持較穩(wěn)定的綠化成果。選擇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生長強健、管理粗放的植物。

4.2 具體樹種設計

4.2.1 行道樹綠帶樹種選擇

行道樹綠帶是指布置在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以種植行道樹為主的綠帶。一般布置在人行道上沿車行道一側,呈單行點狀種植。

高常快速路行道樹綠帶寬度為4 m,種植單排行道樹,樹種為法桐。法桐具有超強的吸收有害氣體、抵抗煙塵、隔離噪聲的能力,是世界著名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yōu)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并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產業(yè)園區(qū)道路綠化頗為合適。

4.2.2 中間分車帶樹種選擇

中間分車帶是指布置在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隔離綠帶,起著分隔、組織交通和保障安全的作用。中間分車帶綠化的主要目的是遮光,以防止對方車燈眩光,預示線形,引導視線,改善景觀。

高常快速路植物選擇上適應性強,以耐修剪的常綠灌木為主,以幾何圖案形式布置,其間配以花灌木,下部栽植地被類,同時在植物色彩上不宜采用過分繽紛的手法,植物配置上以簡單明了為主,以免干擾司機安全行車。

注重道路的觀賞性,在適當位置建造微地形,其上自然是種植黃楊球;同時考慮到道路綠化的生態(tài)效應,運用滿栽的花石榴、紅碧桃、金葉槐、紫葉李分別與黃楊球間隔種植,紅黃綠色彩斑斕,自然與規(guī)整富于變化;物種間運用金葉女貞籬進行分隔,凸顯植物創(chuàng)造的豐富層次,給人以充分的視覺享受。

5 結束語

高常快速路的綠化設計在遵循園區(qū)整體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注重構建多層次、多觀賞效果的道路綠化體系。通過對高常快速路綠化設計的探索與研究,將有利于道路在修建和運營后達到生態(tài)和環(huán)境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柯亞龍,何麗珍.道路綠化的原則及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08(31):286.

[2]朱春燕,張戎.淺議開發(fā)區(qū)道路景觀設計[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8(2):236~239.

Road Greening Design――The greening design of Gaochang expressway

in Tianjin Ziya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district

Zhang Xiaoguang

篇3

關鍵詞:化工廠;綠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1-0031-02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綠化在現代化廠礦企業(yè)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明顯。它既有凈化環(huán)境,陶冶情操的作用,也成為了企業(y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化工廠為例就企業(yè)綠化設計予以闡述。

2 廠礦綠化的意義

2.1 凈化環(huán)境,提高生態(tài)

植物具有凈化空氣、改善小氣候、調節(jié)氣溫、阻擋風沙、降低噪聲、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綠色植物能吸收CO2,放出O2。化工廠排放大量廢氣,比如有害氣體SO2、HF、CL、NO2、O3等,都需要植物凈化。

2.2 陶冶情操,改善工作環(huán)境

工廠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勞動能力。綠地能消除或減少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的不良刺激。植物的綠色對人的心理有鎮(zhèn)靜的作用。在保證產品質量方面,空氣漂塵濃度綠化區(qū)比非綠化區(qū)少10%~50%,而且細菌含量少。

2.3 樹立企業(yè)形象

工廠綠化是企業(yè)形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企業(yè)的文明程度,溶入了豐富的企業(yè)人文內涵。藝術設計水平的提高,綠化也不只是植樹種花,其藝術性與科學性的結合更能充分表達企業(yè)的豐富的企業(yè)人文內涵。

3 廠礦綠化的基本原則

3.1 總體規(guī)劃

工廠綠化的布局要考慮整個廠區(qū)的協(xié)調、視覺景觀達到的效果以及今后的管理,要做到全面規(guī)劃與合理布局相結合的綠化布局。尤其在化工廠,空地合理擺放與種植綠樹、青草、鮮花等,充分發(fā)揮綠地的凈化環(huán)境與衛(wèi)生防護作用,使工廠掩映在綠茵之中,同時使廠區(qū)空氣清新,便于健康工作。

3.2 植物配置

3.2.1

化工廠內不宜栽植產生花絮、花粉、落葉期不整齊、散發(fā)種子和特殊異味的樹木花草,一般來說選用常綠樹比例大較為適宜。

3.2.2 適應性強

化工廠環(huán)境較惡劣,排放大量廢氣、廢液,造成復合污染,最好選用兼抗多種污染物的樹種,并且具備吸收有害氣體、積滯粉塵的能力,所以要選擇具有凈化效應高的樹種。

3.2.3 多樣性

注意在綠化設計中對不同類型的綠化植物采取適應配合,做到春添景色、夏能遮陽、秋擋風沙、冬不蕭條。

3.3 綠化設計要點

化工廠環(huán)境較差,不僅有機器的噪聲,更重要的是化工廠每天都會排放大量廢氣、廢液、廢渣,對生態(tài)造成污染。實踐證明,好的工廠綠化不僅可以凈化大氣環(huán)境、防塵降噪有巨大的作用,而且直接影響著廠容廠貌和員工的精神面貌,在講究“和諧社會,人文關懷”的現在,更深刻地反映著不同企業(yè)的文化追求。

3.3.1 廠前綠化

廠前區(qū)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工廠的形象,綠化布置應考慮到建筑的平面布局,應選擇觀賞價值較高的常綠樹,也可布置色彩絢麗、具有不同季節(jié)的多年生灌木花卉。通常栽植觀賞花木,鋪設草坪、辟水池、修小徑等。

3.3.2 辦公區(qū)綠化

辦公區(qū)一般處在工廠的重心位置,與生產區(qū)域分離,所以管線較少,綠化條件較好。這一區(qū)域的綠化可設計花壇、假山疊石、噴泉水池等。辦公大樓的周圍則可根據地形設計自然式布局,栽植觀賞花木,鋪設草坪。

3.3.3 生產區(qū)綠化

生產區(qū)是工廠的主體部分,也是綠化的重點區(qū)域,該區(qū)域的綠化一般宜選擇無花粉、無飛絮、落葉整齊的花草樹木。同時在設計時應考慮實際情況,尤其對于化工廠有針對性地選擇對有害氣體抵抗性較強且吸附作用與隔音效果較好的花草樹木。如為保證通風透光和良好的生產環(huán)境可以選擇落葉喬木、常綠灌木,如龍柏、黃楊、瓜子黃楊、小葉女貞等。高溫車間周圍的綠化,適宜選擇高大的闊葉喬木和色濃味香的花灌木,如銀杏、合歡、雞爪槭、銀樺、桂花等。有污水排放的車間適宜選擇抵抗性強且能吸收有害物質的水生植物如田薊、蘆葦等可殺死水中細菌花草樹木。倉庫區(qū)域由于車輛來往多,綠化時宜選擇樹干通直喬木,以保證各種運輸車輛行駛暢通。

3.3.4 道路綠化

工廠道路綠化應滿足庇蔭、防塵、降低噪音、美觀、保證交通運輸安全等要求,結合道路等級、橫斷面形式及道邊建筑的形體、色彩等進行。選擇生長健壯、適應性強、分枝點高、樹冠整齊、耐修剪、遮蔭好、無污染、抗性強的落葉喬木為行道樹。

4 綠化植物的選擇及施工養(yǎng)護

化工廠由于其特殊性,綠色植物不僅要有美化作用,還能吸收CO2放出O2維持大氣中的氧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吸收有害氣體、吸附塵粒、殺菌減噪、改善小環(huán)境氣候等多方面功能。在選擇品種時要充分考慮,比如吸收SO2能力較強的植物有垂柳、楊樹、山楂、洋槐、云杉、桃樹等,吸收HF較高的植物有榆樹、桑樹、檜柏、旱柳等,吸收氯氣較好的植物有皂莢、刺槐、銀樺、垂柳等,吸鉛量高的樹種有桑樹、黃金樹、榆樹、旱樹、鋅樹等,植物葉片通過氣孔呼吸可將鉛大氣污染物吸滯降解,從而起到對大氣污染的凈化作用。這些植物要搭配種植,已達到最大的效果。

化工廠的綠化施工應嚴格按設計進行,而設計往往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施工前夕甚至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一些小的變動,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時應該預先考慮到這一點,即設計要靈活,留有余地,避免給施工帶來麻煩。綠化中種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工廠在綠化時,往往規(guī)劃設計高標準,施工養(yǎng)護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長。在綠化養(yǎng)護管理上,要了解種植類型和各種品種的特征與特性,關鍵抓好肥、水、病、蟲、剪5個方面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

5 結語

綠化應該是科學性、功能性、藝術性的完美結合,這一過程是工廠設計人員、園林設計人員及園林工人勞動的結晶,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一結晶將更好地為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

參考文獻:

[1] 郭梅梅.如何搞好廠礦綠化設計[J].中國林業(yè),2007(1):75~76.

篇4

1邊坡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高速公路的建設必不可少的會對周邊山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造成破壞,從而產生大量邊坡。在進行邊坡綠化景觀改造設計時,在充分考慮邊坡植被的覆蓋能力,盡量保留現有的植被,考慮路基的穩(wěn)定性,減少土壤侵蝕。在植被物種的選擇上,邊坡不能載種高大喬木以免造成邊坡不穩(wěn),通常以旱生喜陽類小型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組成植物群落的方法進行綠化處理。在具體應用中,要根據所處地區(qū)氣候特點和環(huán)境特點,從植被物種的耐旱性、生長速度、抗鹽堿等方面考慮,對于土質邊坡,應當選擇根系發(fā)達的植被進行綠化,以控制土壤流失。

2中央分隔帶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中央分隔帶的綠化景觀,主要是為了給司乘人員形成良好的視覺引導,避免因為眩光或夜晚等情況對司乘人員視線造成影響,并豐富路域景觀減少視覺疲勞,提高高速公路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由于高速公路汽車尾氣排放量大,污染極為嚴重,且風速較大,土壤肥力極弱,并且沒有灌溉系統(tǒng),因此在進行中央分隔帶綠化景觀改造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綠化物種的特性。在選擇物種時,應當選擇防眩性能好的常綠植物,同時還應當考慮到其抗污染、抗風抗旱能力。不同于邊坡綠化植物物種的選擇,中央分隔帶的物種選擇,應當是生長緩慢且樹形整齊的物種。在選擇花灌木時,也應當選擇花期長、花色不太艷麗的物種。目前較常用的有側柏、黃金葉、珊瑚樹等,花灌木多是耐修剪、易造型、花期較長的紅花繼木、紫葉李、紫薇等。

3互通立交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互通立交綠化景觀主要是起誘導視線、減少水土流失和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互通立交區(qū)多選擇農田附地,其土壤條件相對較好,有利于植物生長。但我國目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區(qū)都沒有獨立的灌溉系統(tǒng),因此在進行改造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后期養(yǎng)護問題,在選擇綠化植被時也應以適應性強、抗旱能力好的植物,通常以喬灌木和草皮為主進行綠化。

4隧道洞門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隧道洞門的綠地條件受山體原有條件所決定,相對于邊坡綠化、中央隔離帶綠化和互通立交綠化來說,隧道洞門綠化景觀改造施工更為困難,且養(yǎng)護極不容易,因此在選擇植被時,應當以小喬木和灌木為主,并注意與周邊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盡量減少人工痕跡,使綠化植被能在天然環(huán)境下自然生長并不影響交通運輸。

5收費站周邊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收費站是進出高速公路門面,也是為數不多可以停下來欣賞美景的地方,所以在進行收費站周邊綠化景觀改造設計時,應當注意美化效果,創(chuàng)

篇5

建筑物的圍墻一般可以分為實砌圍墻以及柵欄圍墻兩種,前者一般使用石材或者磚為主要材料,后者一般以鋼或者鐵作為主要材料。因此,在進行垂直綠化時就要考慮到兩者的區(qū)別,實砌圍墻可以選擇凌霄、爬山虎等生根類植物;柵欄圍墻就可以使用鳶蘿、臺爾曼忍冬等植物,一般情況下,柵欄圍墻要避免使用一些葉片發(fā)達、分支較多的植物,要選擇纏繞性較強的植物。對于陽臺欄桿綠化植物的選擇,我們可以優(yōu)先選擇牽牛花等遮陽性較強、根系淺、便于管理的植物,這類植物不僅花期較長,對陽臺欄桿的綠化效果也非常理想,可以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對于屋頂綠化植物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花灌木等植物,還可以在屋頂建造屋頂花園,根據植物的花期和季節(jié)的不同種植不同類別的植物,以便實現植物的四季搭配。

垂直綠化植物的設計原則

在對建筑物進行垂直綠化時,不僅要做好綠化植物的選擇,同時也要考慮到植物的設計原則,對于植物的選擇要遵循多樣化的原則,選擇多種多樣的植物不僅能夠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還可以打破單調的格局。此外,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水分、載體等,在這些因素中,必須要選擇好適宜的載體,如果栽種的是藤類植物,那么必須要在建筑物墻角設置好種植坑;如果是在建筑物的窗臺或者陽臺進行種植,那么就要采取適當的加固方式。目前,對于建筑物常用的綠色植物主要使用依附建筑物的栽種原則,為此,必須要考慮到結構的實際重量,根據其重量來選擇適宜的容器,在進行栽種時,要安排好容器的高度和寬度,并根據實際情況將容器的底部設置排水孔,此外,要保證容器連接的牢固性,做好綠色植物的保養(yǎng)問題。

垂直綠化中建筑物墻面綠化要點

在城市建筑物的垂直綠化之中,墻面綠化是最主要的工作,這種綠化方式占地面積少、綠化面積大,綠化面積可以達到栽種面積的幾十倍。按照建筑物的墻面,可以分為清水墻面和混水墻面,相比而言,清水墻面更加適宜垂直綠化。在墻面綠化的過程中,要根據綠化地的實際自然資源以及建筑物的高度來選擇,一般植物材料就是我們上文所提到的幾種材料,與此同時,在選擇材料時還要注意到建筑物的實際高度,對于高大的建筑,可以優(yōu)先選擇生長能力較強的植物材料,對于低矮的建筑,可以選擇常春藤、凌霄以及絡石等材料,在選擇好材料之后,還要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采取適宜的方式將其固定。墻面綠化優(yōu)勢眾多,也是未來園林綠化的發(fā)展趨勢,墻面綠化尤其適用于炎熱的南方,這種方式可以有效解決建筑物的隔熱,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新型的墻面綠化形式也不斷的推陳出新,已經有少數城市開始利用帆布作為載體來進行植物的配置,也有一部分城市開始使用營養(yǎng)液循環(huán)配置的方式來進行栽培。在進行墻面綠化的過程中,要根據墻面朝向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植物,朝向為東南的墻面,應該選擇喜陽的植物;朝向為北的墻面,則應該選擇耐陰性強的植物;此外,在不同的地區(qū),可以根據建筑物墻面材料的不同,根據其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植物。

其他形式的垂直綠化

篇6

關鍵詞:居住小區(qū);綠化設計;原則

目前小區(qū)的居住環(huán)境需貫徹“尊重自然”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以現狀為基礎,充分考慮地域因素,科學地分析規(guī)劃地區(qū)位和自然條件,點、線、面互為串聯(lián),全方位營造彰顯生態(tài)觀、人性觀的高品質住宅小區(qū)。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綠”和足夠的活動空間,動、靜結合,同時滿足各個人群段的活動需求,合理規(guī)劃營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并設置休閑活動區(qū)、老年健身區(qū)、兒童活動區(qū)、林蔭小道、停車場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以下從功能分區(qū)和植物配置兩方面闡述小區(qū)綠化設計的原則。

1 功能分區(qū)

小區(qū)環(huán)境的設計有特定的功能性,按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要求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1 休閑活動區(qū)

“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綠化為居民提供一個自然的休閑空間,供人們活動憩棲。作為小區(qū)的主景,應結合建筑風格,以自然流動的休閑步道貫穿全區(qū),并結合硬質鋪裝、組團花園,完成整體視覺景觀,另以架、廊、亭、景石、水系、景墻,突出小區(qū)的景觀特色,多種材料的地面鋪裝也是體現景觀特色的主要手法之一。

1.2 兒童活動區(qū)

兒童活潑、好動,自身保護能力差,對新鮮事物好奇,對色彩搭配敏感,故兒童活動區(qū)要充分考慮到安全性、趣味性,并做到寓教于樂,除了專門的活動器具外,可添加安全的游戲設施,如秋千、沙坑,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并將兒童活動區(qū)設置在相對開闊,視線可及的范圍內。

1.3 老年活動區(qū)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都對居住環(huán)境有著更高的要求,由于子女都在工作,退休后的老人從心理感覺寂寞、空虛,而身體機能隨年齡慢慢退化,他們大部分時間在住宅周邊活動,這就要求我們設計時,結合這一現狀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在小區(qū)主景廣場之外,考慮小面積的鋪裝廣場,作為老年人聚散、交流、鍛煉的空間,從植物景觀上也要考慮到不同的需求,以常綠為主要有遮蔭樹種,視線開闊,鋪裝要考慮防滑,并安放簡單、安全的健身器材。另外,休閑坐凳、桌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 停車場的設置

盡管目前大部分小區(qū)設置了地下停車場,一方面緩解了人車爭道的矛盾,另一方面擴大了綠地面積。但對于一些需臨時進入小區(qū)的車輛或是地下車位不能滿足使用的居住區(qū),還是要考慮地上停車位,停車場要避離廣場活動區(qū)域,并不影響消防通道,確保小區(qū)居民和住宅的安全。

2 植物配置原則

綠化可起到降低氣溫、調節(jié)濕度、遮陽防曬、屏蔽噪音、凈化空氣的作用,從而改善和提高小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對植物的設計配置遵循以下原則:

2.1 人性化原則

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綠”和適當的活動空間,同時注重休閑活動空間的開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點,充分考慮人的親水性。

2.2 生態(tài)化原則

人心向“綠”已經是不可逆的發(fā)展趨勢,設計師可以通過綠化種植和空間分割等手法隔離城市的喧囂,親近自然,使人視覺和心理感覺是處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之中。

2.3 規(guī)劃景觀原則

選擇鄉(xiāng)土植物和耐陰植物為基礎種植,另適當選擇適應本地生長的外來觀賞樹種合理配置,形成喬、灌、花、草相結合,常綠與落葉相結合,各季開花與季相變化相結合的符合生態(tài)學原理的植物景觀,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另外配以活動廣場來滿足居民視覺及休息活動的需求。

2.4 簡潔即美原則

運用現代設計的手法及理念通過簡潔的元素達到突出主景風格,體現時代特征。

2.5 空間尺度原則

按人的尺度和需求布局休息綠地,組織上區(qū)景觀視線,根據住宅樓間距,充分考慮人的視線所及范圍的舒適感,布置和選擇植物大小,讓人感到尺度適宜。

3 植物配置細則

3.1 喬、灌、地被、草相結合的復式綠地結構

喬木在小區(qū)綠化中常作為園景樹、庭蔭樹、行道樹的基調,形成植物景觀的骨干樹種,喬木樹冠較大,枝葉茂密,能夠制造更多的氧氣,吸收更多的廢氣和有害氣體,利于人們身體健康。落葉喬木越古樸,枝干、樹形越迷人,最具備樹木的色彩美、形態(tài)美、季相美、風韻美,因此最能體現園林的季相變化,使小區(qū)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綠喬木可以給人四季如春的意境。

灌木的平均高度接近人的視覺高度,在高達喬木的樹冠落差下,配置花灌木既緩解了視覺落差又易形成景觀焦點。增強景觀觀賞性,又豐富了植物的品種。常用到的灌木有紫荊、榆葉梅、櫻花、黃馨、金鐘、迎春、棣棠、紫薇、金絲梅、梔子花、桂花、紅楓、雞爪槭、蠟梅、紅瑞木等。

地被植物的應用一方面豐富地面景觀,另一方面又解決了黃土的問題,地被布置時要求色彩簡潔明快,可作出各種圖形圖案,采用色塊的模紋形狀可以達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滿足快速綠化美化的要求。養(yǎng)護相對簡單,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經常間斷性進行修剪,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綠化效果。地被色塊的設計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草坪雖然綠期長、美觀,但對修剪、澆水、除草、殺菌、防治病蟲害等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種植后人工養(yǎng)護的費用以及澆水水量,都高于喬灌地被,而它所帶來的抗菌、防塵效益遠不如灌木地被。故在小區(qū)規(guī)劃時應適當減少其面積。

3.2 鄉(xiāng)土樹種的選擇應用

鄉(xiāng)土樹種易成活、好管理,能體現地方特色,比如北方的白皮松、皂角、國槐能促進人與自然的親近,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篇7

根據自然光合理裝飾室內環(huán)境,可以有效提高裝飾質量,提高居室內的環(huán)境氛圍和藝術感染力。柏林國會大廈改建后的建筑是生態(tài)建筑的標志性的建筑,是依靠自然光和屋頂采光,依靠穹頂和倒錐體的反射,來保證室內的照明,還可以隨時調整光線。目的是減少人工照明。人工照明人工照明是家居生活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室內照明還直接影響著居室內的環(huán)境氛圍,決定著整體的裝飾品位。燈光在居室內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不同季節(jié)都存在著差異,如何合理、科學的設計燈具布局、選擇燈光顏色、調節(jié)燈光強度,成為了一個家居設計業(yè)內的重要課題。

從生態(tài)學角度分析,照明燈具節(jié)能是一個重要指標。在節(jié)能的基礎上,通過有效設計實現燈具在家居裝飾中的良好效果。首先是布局,家居中不同位置的燈飾要求有所不同,在廚房、衛(wèi)生間的燈具主要功能就是照明,要求清晰明亮,所以選擇節(jié)能白熾燈即可;臥室的燈飾則要求具有溫馨的氛圍,使用暖色調燈具會增強臥室的浪漫氛圍;客廳由于作為接待客人的場所,燈具要求大方典雅。燈具不僅起到了照明的作用,還是決定設計品質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營造出許多種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燈具展現了明亮大方的特點,而由于使用了節(jié)能技術,大大減少了燈具的耗電量,從而有效實現了節(jié)能環(huán)保與美觀大方的完美結合。

對于建筑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簡單是美化環(huán)境,增強人們的審美感官享受,還有著很強的實用意義。在室內可以運用綠色植物來獲得對大自然的感受。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這樣可以調節(jié)城市的熱量,減輕“熱島效應”給城市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可以在小范圍內調節(jié)氣候變化。大面積的綠化植被可以有效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微小顆粒雜質,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此外,它還可以吸收部分雨水中的鹽類物質,既獲得了植物的養(yǎng)料又保護雨水的侵蝕作用。綠色植被可以成為風障,特別是在北方的冬季,植物減弱風速從而間接實現了提高室內溫度的作用。這種障礙的作用還體現在它可以減弱聲音的傳播,減少城市噪音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綠化植被還是很好的遮陽措施,這在之前的隔熱遮陽中我們已經論述,在此不作詳細論述。綠化植被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審美作用,它可以調節(jié)人們的心情。尤其在當前城市運行節(jié)奏不斷提高,人們的身心壓力日益加大的狀況,人們更加期待一種休閑的、清新的感覺。綠化植被正是起到了這樣的良好作用,同時是其他材料、技術無法替代和比擬的。

當人們置身于大自然當中時,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著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體驗著貼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綠化的功能分類:保溫隔熱類植物攀爬類植被可以很好的覆蓋墻面,種植在西、南方向,由于這些植被葉子繁茂,作為垂直綠化出現。代表植被有藤蘿、爬山虎、牽牛花等,這些植被耐寒、耐寒能力強,莖部發(fā)達支持了他們的攀爬。是過濾和凈化類植被許多水生植被具有凈化功能,這也是水澤地帶進行自我凈化的主要手段。這些水生植被具有強大的根系,具有繁殖快,容易管理的功能。此類植被有蘆葦、睡蓮、大藻等。室內綠化美化類植被這類植被易栽培,喜陰,在室內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既起到了美化室內環(huán)境的作用,又起到了凈化室內空氣的作用。這類植物有“綠蘿”、散尾葵、文殊蘭、變葉木、美洲蘇鐵、酒瓶蘭等。此外還有很多種具有特殊功能的植被,有殺菌消毒、遮光避陽、減弱噪音等等,這些綠化植被集實用價值與觀賞價值于一體,真正體現了生態(tài)設計理念的要求和內在追求。希望本文的寫作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引起設計師及普通大眾對于生態(tài)設計理念的重視,為我國室內設計事業(yè)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徐翠翠 單位:吉林建筑工程學院

篇8

關鍵詞:民用機場綠化布置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綠化是改善環(huán)境質量的重要舉措,民用機場作為當地對外交流的窗口,其綠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文明進步的程度。綠化不僅可以美化環(huán)境,改善機場景觀,同時能夠降低由飛機帶來的噪聲和大氣污染,為旅客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健康的乘機環(huán)境。因此機場的綠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民用機場綠化及環(huán)境布置要求

1、總體要求

1)綠化美化布置應符合機場總平面布置,合理安排綠化、美化用地。

2)綠化美化布置應結合地區(qū)自然條件、當地人文景觀與風土人情及植物生態(tài)習性與花木來源,因地制宜進行。

3)機場綠化樹種的選擇應以保證飛行區(qū)安全為前提,樹種選擇、植物配置與栽種方式應不使鳥類喜愛在機場領域、空域棲息、停留與飛機。

2、具體布置要求

1)以旅客航站樓內外作為機場綠化美化的重點,站前廣場的綠化布局應能顯示機場的現代與自然和諧美,具有較佳的觀賞效果。

2)按照各功能區(qū)建筑群體的特點和人員積聚程度作出綠化布局,綠化率不小于30%。

3)航站區(qū)綠化主要包括站前廣場綠地、行道樹,新建建筑物周圍綠地,綠地宜以草坪及常綠觀賞植物為主,適當點綴少量綠化小品。

二、綠化規(guī)劃時應遵循的原則

1、在規(guī)劃設計前要對機場的自然條件、性質、規(guī)模等狀況等進行充分的調查。

2、機場的綠化規(guī)劃是總體規(guī)劃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在機場建設總規(guī)劃的同時進行綠化規(guī)劃。要本著統(tǒng)一安排、統(tǒng)一布局的原則進行,規(guī)劃時既要有長遠考慮,又要有近期安排,要與機場的分期建設協(xié)調一致。

3、綠地規(guī)劃設計要與建筑主體相協(xié)調,在視線集中的主體建筑四周重點綠化,起到烘托主體的作用,用園林小品、雕塑等形成豐富的景觀。

4、綠化規(guī)劃設計布局要合理,以保證安全生產。綠化時不能影響地下、地上管線及建筑的采光。

5、在進行綠化苗木選擇時要考慮地形、土質特點、環(huán)境污染等情況,在滿足各項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適當結合生產,種植一些經濟樹種。

三、機場周邊及機場內各功能區(qū)綠化設計要領

機場周邊及機場內的綠化景觀應滿足其相應功能需求,尤其是機場內的綠化設計,要在滿足各個功能區(qū)不同要求的基礎上,要強調總體印象,秉承生態(tài)設計的原則,以模擬自然界植物群落季相變化為基本線索;“以人為本”,創(chuàng)造舒適宜人的可人環(huán)境,體現人文生態(tài);“以綠為主”,最大限度提高綠化率,體現自然生態(tài);因地制宜,選擇適生樹種和鄉(xiāng)土樹種;“崇尚自然”,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春花秋色”的植物景觀特色,形成具識別性,藝術性以及功能性的綠化種植風格。

1、機場周邊綠化

在機場周圍宜設置防護林帶,作為機場用地和周邊其他用地之間的緩沖過渡區(qū)域。在凈空方向宜種植低矮灌木,并注意及時修剪控制高度。在飛行區(qū)隔離設施附近,宜布置有一定寬度的綠化帶,以降低飛機噪音對場區(qū)的影響。

2、飛行區(qū)跑道、站坪、聯(lián)絡道、滑行道的土地區(qū)綠化

在飛行區(qū)宜種植具有減噪聲、滯塵功能的草坪,不宜種植開花植物及喬木,以免招蜂引蝶和帶來安全隱患。尤其是跑道附近區(qū)域,草坪應鋪種稀疏,以減少對鳥類的吸引,確保飛鳥不對飛行構成威脅。

3、機場航站區(qū)大門環(huán)境及圍墻綠化

機場航站區(qū)對外大門是機場對內對外聯(lián)系的紐帶,也是旅客的必經之處。航站區(qū)大門周圍的綠化要與建筑相協(xié)調,并有利于車輛及行人出入。門前廣場兩旁綠化應與道路綠化相協(xié)調,可種植高大喬木,引導人流通往廠區(qū)。門前廣場中間可布置花壇或花臺,但要注意高度,不能遮擋車輛和行人的視線。航站區(qū)圍墻綠化設計要充分體現防火、防風、抗污染和減弱噪音的功能,并與周圍的景觀協(xié)調一致。

4、旅客航站區(qū)綠化

旅客航站區(qū)綠化是機場綠化的重點部位,旅客航站區(qū)應建立以航站樓前廣場為中心的綠化系統(tǒng)。航站樓前廣場綠地設計,不僅考慮降低航站樓周圍的建筑密度,美化周圍景觀,改善局部氣候,降低交通噪音,同時應考慮為旅客提供交流、活動、小憩及緊急疏散的場所。另外,旅客停車場的周邊及停車位間隔帶宜種植高大庇蔭喬木,以有效地避免車輛暴曬,降低露天停車場的環(huán)境溫度,增加場區(qū)綠化面積。

5、機場辦公區(qū)綠化

機場辦公區(qū)一般處在航站區(qū)的上風,綠化條件較好。綠化的形式應與建筑形式相協(xié)調,辦公樓附近一般采用規(guī)則式布局,可設計花壇、雕塑等。遠離大樓的地方則可根據地形變化采用自然式布局,設計草坪、樹叢等。

6、機場生活區(qū)綠化

機場生活區(qū)是機場工作人員在工作之余休息、娛樂以及進行文體活動的場所。生活區(qū)內可栽植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園林植物來豐富景點,有條件的機場可在生活區(qū)內開辟供集體活動的場地,配置石桌、花架等設施。設計時可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并配以假山、人工湖、噴泉等。職工在休閑、娛樂的同時,還能欣賞園中的美景。

7、機場工作區(qū)綠化

機場工作區(qū)一般鄰近空側,在其周圍進行綠化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利用園林植物的凈化空氣、殺菌、減噪等作用,宜設置殺菌、減噪且不易吸引鳥類的低矮植物;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對有害氣體抗性較強及吸附粉塵、隔音效果較好的樹種;同時,還應在其四周多種植低矮的花卉或草坪,以利于通風,便于有害氣體擴散,減少對人的危害。另外,在機場貨運倉庫及防火要求較高的房屋周圍,要考慮選擇含水量大、不易燃燒的樹種。

8、機場動力區(qū)綠化

在中心變電站、鍋爐房、供水站等動力區(qū)內宜設置具有凈化空氣、殺菌、減噪、吸附粉塵等作用的植物。

9、機場排污區(qū)綠化

在垃圾站和污水處理站等排污區(qū)內周圍宜設置具有殺菌功能的隔離林帶。

10、機場道路綠化

1)進場道路綠化

進場道路作為機場的配套交通設施,是機場與外界連接的地面紐帶。進場道路設計通常采用兩板三帶式結構,以減少對向機動車之間的干擾。進場路的中央分隔帶綠化設計主要考慮防止對向行駛車輛的夜間眩光,引導行駛路線,緩沖事故車輛的沖擊力等作用。中央分隔帶宜采用喬木灌木草坪結合的綠化方式,以使綠化形式錯落有致。進場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則宜采用較為規(guī)則單一的形式,以使其更具有美化路榮、引導視線、協(xié)調景觀、兼顧防護及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另外,若進場道路兩側為填方段,則其邊坡宜采取多種草種混播的方式進行綠化,以達到穩(wěn)定邊坡、美化環(huán)境的目的。

2)機場內部的道路綠化

機場內部道路多采用一板兩帶式的道路綠化形式,道路中間用雙黃線分割對向車道取代道路中央分隔綠化,道路兩側綠化多采用規(guī)則行列式成排種植行道樹,以創(chuàng)造林陰道的效果。若主干道較寬,中間也可設立分車綠帶,以保證行車安全。一般道路、人行道兩側可種植三季有花、季相變化豐富的花灌木。道路與建筑物之間的綠化要有利于室內采光,防止污染,減弱噪音。

四、機場綠化植物配置注意事項

機場綠化設計,綠化植物的選擇應以保護和美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出發(fā)點,除考慮觀賞性之外,還應考慮到植物在防風、降噪、滯塵和殺菌的作用,并根據機場的不同功能分區(qū)選擇綠化植物種類,盡可能使其多樣化,并按其生態(tài)習性合理配置。主要設計手法可采用選擇鄉(xiāng)土樹種為基調,以常綠為主,結合少量落葉開花喬木,配置四季不同花期的開花灌木,以形成一個層次分明,四季有別的自然景觀。

五、針對民用機場綠化設計的幾點建議

1、機場航站區(qū)內綠化率要達到35-40%;進場公路兩側宜至少栽種3-5m寬的綠化林帶;

2、在機場建設期間,應同時進行綠化工程建設;

3、綠化形式應以草坪、灌木為主,以避免鳥類對安全飛行的干擾;

4、應根據不同區(qū)域的功能分區(qū),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植物,精心配置,以達到最佳效果,尤其在為建筑物附近區(qū)域選擇樹木、灌木以及其他綠色植物時,要強調總體印象;

5、綠化布置與管線、道路布置應緊密結合,管線附近不宜栽種深根性植物。

篇9

水平,市民的審美意識、精神面貌、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水準,同時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結構骨架,綠地作為道路環(huán)境中的重要景觀元素,城市道路的帶狀或者塊狀綠地的“線性”, 在形式和意義上規(guī)范了行車,同時將城市綠地連成一個整體,不僅可以美化街景,襯托和改善城市面貌,而且是有改善城市環(huán)境、凈化空氣、防減噪音、改善氣候的功能,起著其它城市設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道路綠化景觀在講究道路空間藝術設計的同時,必須遵循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原則:

第一,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道路綠化除上述描述的作用外,也是提供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休息及相互往來與溝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間里有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在動態(tài)過程中可以觀賞兩邊的景觀,產生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我們在進行道路綠化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行進的進度,交通安全及視覺感受,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栽植方式,將行人作為綠化設計的對象,提高視覺質量,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綠化設計中,應以不遮擋視線為標準,同時又能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然而我們所生活的城市中,大多道路綠化都以喬灌木、綠籬相結合的組合為主,景觀效果相對滿足了行人的視覺效果,坪塊栽植高度比地面高出20cm的花池,加上坪塊的修剪高度最低35-45cm,總高范圍55-65cm,豐富的密植植物群落讓人覺得車在行進時賞心悅目,卻忽視了行車的安全指數,因視線遮擋而發(fā)生的交通事故時有發(fā)生,所以在道路綠帶景觀設計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到未來綠化栽植后的總高值不大于45cm,中間配置的喬灌木必須栽植干徑大于2m以上的高大樹木,充分留以行車總夠的視覺空間,規(guī)范行車,安全第一,避免只求景觀效果,不能以人為本的錯誤思想。

第二,應保持生態(tài)的原則,生態(tài)是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是景觀的靈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層次配置,喬灌花、喬冠草等的結合,分隔橫豎向的空間,創(chuàng)造植物群落的整體美。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注重生態(tài)特點的體現。植物配置講究層次美、季相美,從而達到最佳的滯塵、降溫、增加濕度,凈化空氣、吸收噪音,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比如最近我們在討論濱河與道路中間綠帶方案時候注意到,現存的綠帶設計除沒有滿足多功能多樣性的缺點外,生態(tài)植物的搭配雜,長勢繁密,綠意盎然,但空間層次無對比,色調、色相、季節(jié)等都沒有明顯表達,給人的感覺是“憋”的密不透風。所以在道路綠化方案中,設計的起點要高,要充分考慮到景觀生態(tài)的層次性,季節(jié)性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突出創(chuàng)新,尤其將喬木與綠地的強烈的空間對比運用到方案中,講求方案的深化、細化。設計中這一原則的運用是尤為重要,因為這切實地關系到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質量。

再者,保持景觀生態(tài)原則的基礎上,一定要從道路綠化規(guī)劃設計的長遠觀點出發(fā),綠化樹木不應經常更換、移植。這是我們現行綠化栽植中常犯的錯誤,因為不斷的更換移植,不光破壞了原先的景觀生態(tài)美,更是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及資源。這是我們在今后的設計方案中必須改進的一面。比如我們在設計方案前進行實地地形勘測時,要留心觀察有沒有可保留的原生態(tài)的景觀植物群落,在設計時可以巧妙的結合運用,既保證了景觀原汁原味的自然味道,而且適地植物更能保證景觀綠化的長遠性特征要求,同時還節(jié)約了資源,可取!

第三,遵守因地制宜,選擇本土樹種,保留原生態(tài)的野花野草帶給我們的自然之美。根據本土的氣候條件特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生長的本土的樹種作為綠化建設的基調樹種,再選擇一些適應性強,生長強健,較易管理的樹種作為配植樹種,這樣不僅利于管養(yǎng),還能保證綠化苗木的生長成果,體現城市的整體園林風格。現實的綠化栽植基本能遵守此原則。只是原本的自然花草卻順應當今中國大拆大建,擯棄和挖除一切自然的、原生態(tài)景觀,取而代之的一切的人造美景,兒時記憶里那些美好的村野景觀消失殆盡,大自然的美景也蕩然無存,無不是綠化建設的典型“杯具”。殊不知那些適時適地的鄉(xiāng)本植物不僅有利于營造自然和諧的風格,為街頭巷尾增添幾許嫵媚,偶見組圖的園藝景觀,有了“野草”的加入,顯得別具匠心、巧奪天工,兼?zhèn)淞顺鞘形幕磉_的功能,而且鄉(xiāng)土植物耐旱節(jié)水,適應力強,養(yǎng)護成本較低。相比之下,那些嬌貴的“洋草”,不僅要專人伺候,還不能因為寒冷,驕陽或更惡劣的天氣而死亡后期進行無數次的補植,達不到景觀效果還跟不上先前的長勢。是的,城市在綠化美化過程中固然 需要繁花似錦、修剪造型來體現精湛的園藝藝術,固然需要洋草異木來體現植被的多樣性,但同時我們不該忽視腳下的自然形態(tài)之美,那些“土著”的艾蒿、雛菊、狗尾草、蒲公英等等,也有美麗的花葉,更能親近這片土壤和水,更能體現城市市民保護自然生態(tài)的意識,審美價值,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文明城市的總體素質。在的如果得到人們的合理利用,它們肯定是性價比很高的綠化素材。

道路綠化,除遵循上述道路綠化設計的原則以外,還因其道路的功能分類而選擇不同的種植方式

行道樹綠化帶,一般布置在沿車行道一側,根據道路的不同,有呈單行點狀種植的,也有在綠化帶內種植的,綠化帶寬度為1-1.5m,而在一些擴建的主干道上,便是栽植在3米寬的綠化帶上。

分車道綠化帶,分車綠化帶是用來分隔主干道上不同方向的車輛及分隔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的綠化帶,起著疏導交通和安全隔離的作用。而它的另一個作用便是阻擋相向行駛車輛眩光。分車帶寬度從4-10m,有的甚至達到了15m,加強了分車綠帶的作用,使道路的分隔更為明確,道路景觀更為寬闊壯觀。

路側綠化帶,路側綠帶也稱為人行道綠化帶,指在人行道邊上靠道路紅線的一側。設置一定寬度的綠化隔離帶是很有必要,起到減輕噪聲塵土的作用,在城市干道的道路綠地中,人行道綠地的寬度可以適當加寬,使道路兩邊的建筑有一定的退宿距離,道路景觀也因此加入了綠化景觀元素,豐富了城市道路的景色。

道路綠化設計的手法形式

行道樹綠化帶綠化

行道樹應以喬木種植為主,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樹下可配植地被植物。喬木的品種及樹型和間距都因根據道路的等級而定,應選擇遮陰效果好、分枝點高、速生易管理、樹型優(yōu)美、對行人不會造成危害的樹種,道路較窄的宜選擇樹冠較小的喬木,道路較寬的宜選擇樹冠豐滿、樹型優(yōu)美的喬木。

分車綠化帶綠化

分車綠化帶在整個道路綠化設計上是個重點,應該重點設計。在現代城市中,道路的使用者主要為駕駛員和乘客,分車綠化帶的設計必須以人為本,令綠化帶的設計滿足該人群的視覺效果需要。

城市道路綠化的植物,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美化的形象代表。根據城市園林綠化樹種和園林美學的基本理論,對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喬木選擇

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同時適當選擇適應性強的外來樹種,采用鄉(xiāng)土樹種與外來樹種相結合方式綠化美化城市道路;樹干挺直,樹姿優(yōu)美、枝葉茂盛、冠大蔭濃、花朵艷麗和氣味芳香郁馥。

灌木的選擇

篇10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the city spirit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urban eco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andscape set environmental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in one body. Harmonious city environment changed people's way of life, urban landscape got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And landscape planting desig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entire landscape project. Green designers face how to enrich the existing green plant varieties, for the people to create better environment of this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landscape planting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de clear the landscape planting design principles,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landscape of reasonable proposals.

Keywords: landscape, importance, design principles, planting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園林綠化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園林綠化的城市不能稱之為“城市”。有了園林綠化,城市才有了生命與活力。

一、園林綠化的意義

園林綠化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集環(huán)境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城市化進程在逐步加快。同時人們對居住和工作環(huán)境要求與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們對綠色植物的渴望之情尤為迫切。城市園林種植作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環(huán)境質量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諧的城市環(huán)境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城市園林綠化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二、園林綠化種植的設計原則

園林綠化不是簡簡單單的種樹、種花、種草,不是種的越多越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必須符合園林綠地的性質和功能要求。進行園林種植設計,首先要從該園林綠地的性質和主要功能出發(fā)。園林綠地功能很多,具體到某一綠地,總有其具體的性質和主要功能需求,設計時必須以此為基礎。

2.園林綠化種植設計總體藝術布局上要協(xié)調一致。對于規(guī)則式的園林植物配置時應多對植、行植,而在自然式的園林中則采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充分發(fā)揮植物本身的自然形態(tài)。根據局部環(huán)境和在總體布置中的需求,應用不同的種植形式,如一般在廣場、大門、主干道、大型建筑附近應多應用規(guī)則式種植,而在草坪、自然山水及不對稱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則應用自然式種植。不同位置種植不同的植物形態(tài),就能創(chuàng)造出協(xié)調、多彩的園林景觀。

三、園林綠化種植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園林綠化種植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園林綠化工程的成敗。綠化設計師面臨著如何豐富優(yōu)化現有的綠化種植,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環(huán)境這一重要課題。

1.應注意四季景色變化

因為園林植物的景色往往會隨季節(jié)而有所變化,所以設計時最好分區(qū)分段種植,使得每個區(qū)域或地段都有一個突出的季節(jié)植物景觀主題,同時在統(tǒng)一中還要求變化。例如春、秋二季葉色紅艷,低矮、修剪整齊的杜鵑花籬,早春開花如火如荼,襯在嫩綠的草坪上,既不防礙視線,又增添景色。

而在一些游人四季都比較集中的地方,應當使春夏秋冬四季皆有景可賞,例如可以選一些常綠的或者隨季節(jié)變換顏色的喬木、灌木;即使在那些以一季節(jié)景觀為主的地段也應該點綴其它季節(jié)的植物,否則在這一季節(jié)過后,就會顯得十分單調無味。

2.全面考慮植物在各方面效果的和諧統(tǒng)一。

各種園林景物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彼此在交織在一起的。因此在園林綠化種植設計時要注意各元素的和諧統(tǒng)一,既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但又要保持一定相似性,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tǒng)一,使人對周圍的景色產生一種柔和、舒適、愉悅的美感。例如在街道綠帶中行道樹綠帶,用等距離配植同種、同齡喬木樹種,或在喬木下配植同種,同齡的花灌木,就可以很好地體現出這一點。在設計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沒有變化,但也千萬不能變化太多,否則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離破碎,從而失去美感。

在色彩上注意顏色的互補,這樣可以很好的突出主題,給人以視覺驚艷。如紅色與綠色為互補色,黃色與紫色為互補色,藍色和橙色為互補色。即我們常說的萬綠叢中一點紅。

3.注意植物種植后的景觀層次

在平面上要注意種植的疏密和輪廓線,在豎向上要注意設計出后的樹冠線,樹林中要注意透視線。重視植物種植后的景觀層次,遠近的觀賞效果,遠觀常常看整體、大片的效果, 如大片秋葉,近觀才會去欣賞單株的樹型、花、果、葉等姿態(tài)。另外一定要要考慮庭園種植方式的配置,切忌進行苗圃式的種植。設計植物種植要處理好與建筑、山、水、道路的關系。植物個體的選擇,要先看整體體,例如形態(tài)、輪廓、高低,其次是枝、葉、花、果等。

我們可以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態(tài)、色彩、線條,將落葉、常綠的喬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錯落、層次參差的類自然景觀,利用樹冠飽滿或者色彩艷麗的孤立樹、花地、巖石小品等配置成一個個的獨立小景觀,以達到景觀層次富于變化的水平。

4.植物要滿足功能、生態(tài)需求

選擇園林綠化種植的植物種類時要符合綠地的功能需求,例如行道樹要滿足蔽蔭的功能,所以要選擇生長快、樹干高、容易成活、適應城市環(huán)境、耐煙塵、耐修剪的樹種。而綠籬則要求選擇上下枝葉茂密易形成屏障、耐修剪的樹種。而種在假山上的植物,則應選擇耐干旱、能襯托山景的植物。水邊種植的植物則應選擇能耐濕、水景相協(xié)調的植物。在紀念性園林中,可以種些象征紀念性的樹種,例如松樹、柏樹等。

植物種植還要滿足植物的生態(tài)需求,使植物能正常生長,一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使栽植地點的生態(tài)條件和種植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基本上得到統(tǒng)一,另一方面就是為植物正常生長創(chuàng)造出合適的生態(tài)條件。選擇植物應以當地本土植物為主,當然也可采用馴化成功的外地優(yōu)良植物種類,或者能夠創(chuàng)造出滿足其所需求生態(tài)條件的外地植物。

5.注意種植的搭配和密度

長短期過渡的問題可以用生長快慢不同的樹進行適當配置的辦法解決。但是樹種的搭配要求必須合適,一定要滿足各種樹木的生態(tài)需求,否則將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綠化功能的發(fā)揮還會受到樹木種植密度的直接影響,所以從長遠角度來考慮,應當根據成年樹木的樹冠大小來決定種植的距離。當然如果要想在短期就取得較好的綠化效果,種植距離也可適當的靠近些,但一定同時要注意考慮長期的影響及處理所以并不提倡只考慮短期效果。

對于在樹木搭配,還應兼顧觀葉樹與觀花樹;落葉樹木與常綠樹木;喬木與灌木的搭配。在植物的配置上還要根據不同的條件和要求來確定花草樹木之間的合適比例。例如在紀念性的公園常常綠樹往往比例需要大一些。樹木種植搭配時還應當注意過渡要緩,以避免景色顯得過于呆板、散碎。園林綠化種植設計時要盡量考慮保留、利用原有樹木,尤其是名貴古樹,可以在原有樹木基礎上再搭配其它植物進行種植。 當然有時為了使綠化效果能更好地體現出來,同時縮短景觀形成的時間,在一些主要的景點也常使用移植古樹的方法,但是移植時一定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證古樹的成活。

四、結束語

園林綠化種植設計是城市規(guī)劃的重要內容。城市作為一個以人為主體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園林綠化建設目標是為人創(chuàng)建一個舒適、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景觀舒適度。因此園林綠化設計應以人為本,促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使得人們對城市的感覺不是死寂的磚石與鋼鐵,而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自然之趣。參考資料:

[1]易小波,袁燕,冀煒煒,郝力峰.園林綠化種植的設計與思考,農村科技,2008(12).[2] 楊麗.城市園林綠化規(guī)劃[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