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測量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04:02: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測量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化學測量論文

篇1

【關鍵詞】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存在問題;對策

“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證主義促成了德國實驗心理學的發展、英國對個別差異的研究以及法國對不適應者的臨床關心,這三種研究催生了心理測驗,進而形成了1900-1930年轟轟烈烈的教育測量運動――教育評價的‘測量’時代。”在接下來的歷史時期中,量化評價在教育上不斷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既定的體系。

當前用人單位在選拔畢業生時,除看學習成績外,還對政治素質、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等多方面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高校應該利用大學生就業及用人單位考察畢業生的重要依據――大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來激勵和引導大學生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成為就業市場上的佼佼者。

一、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內涵及其意義

(一)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內涵

1. 量化測評

“量化測評是指將測評內容化為可以量化的數量,經過測量這些相關數據,并以量化統計方法來分析結果數據,最終達到評價目的的一種方法。”

2. 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含義

“日常行為量化測評是高校根據當的教育方針、政策,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結合本校實際對大學生的在校表現情況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標的量化指標與實施細則,并依據此收集、整理、處理和分析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實踐等主要活動領域中反映出來的素質的表征信息,對學生作出量值的綜合評定及判斷過程。”

(二)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意義

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日常行為量化測評是高等院校教育系統的一個關鍵環節,“它影響著高校培養出學生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個人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一個不完善的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體系不能達到對學生測評的目標效果。甚至會導致學生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急功近利的心態、消極的學習狀態等都是不完善的學生行為量化測評體系的表現。因此,對“大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1. 有利于學校管理

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具有準確、高效、易操作的優點,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操作簡單方便,“對于學校來說,日常行為量化測評有利于管理者公平公正的評價學生,它是各項評獎、評優等的客觀依據,是社會衡量學校辦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社會評價人才的一種尺度。”

2. 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狀況和改進教學

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包含各級評價指標,通過對行為量化測評的分析,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狀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現階段的學生學習生活狀況正確的教育引導學生,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以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3. 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日常行為量化測評通過以加減分的形式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進行量化測評。” 對學生來說,它有利于激勵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利于引導學生向學校培養目標逐漸靠攏,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認識的提升,發現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不斷地自我完善,達到以評促教的效果。

二、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標準存在的問題

1. 分值設置不合理,抑制了學生的實踐精神

“每個學校都有關于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加減分標準,在此標準之下,各系擁有自主制定一些符合本系實際的加減分項目的權力。”據大多數同學反映減分非常容易且分值大,一般是1-2、2-3分。然而加分卻是異常困難且分值小,一般是0.5-1分。例如我院(內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生參加學院迎新晚會節目加0.5分,而如果學生考過英語四級則加4分。這嚴重打擊了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的積極性。

2. 日常行為量化測評條例范圍寬泛,不易界定

量化測評是以量化分來測評學生的日常行為,因此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必須明確相關行為的嚴格界定。例如某高校的行為量化測評條例規定:(1)不尊重老師,在語言和行為上有不禮貌的每次扣5分;情節嚴重的扣10分;(2)在校園內男女同學交往不得體的每次扣5分,在自習教室及課堂上男女同學交往不得體影響他人上課及自習,情節嚴重的每次扣10分;這個條款在行為上做出了規定,卻沒有說清楚語言不禮貌程度和行為不禮貌及男女同學的交往不得體到底體現在那些方面。面對這樣的條例,可能導致測評人員根據主觀意志判定,迷失量化測評的客觀性。

(二)大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部分教師責任感低下

在教學管理方面,特別是在學生出勤方面,教師承擔著監管監督的重要職責,然而,由于部分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偏低,常常省略了課堂考勤這一環節。導致學生潛意識認為去不去上課都是一樣,反正老師也不考勤。再者,教師對于和自己關系好的學生有一些特別“照顧”,容易讓其他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討厭該學科老師,減弱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無視學生應有的日常行為規范。

2. 個別測評人員自身素質偏低

大學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最后一站,它就像一個小社會一樣演繹者學生們的各種生活。它不僅教會了大學生怎樣與人交流,怎樣適應社會,“同時也使使學生學會了市場化、功利化的價值觀念。” 在整個測評過程中都存在一些想不勞而獲的同學為了取得量化高分而與參與記錄測評的學生干部拉攏關系,同時,一些學生干部因違規者是自己的室友或是關系比較好的同學就不記錄其違規次數。到了年度測評開始的時候,還有學生“孝敬”老師的奇怪現象。

3. 管理力度薄弱

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僅包括教學及日常行為方面的管理,還包括學生宿舍日常管理及各種大型活動和集會的管理。“然而在實際的管理中,會由于管理監督不到位影響測評結果的公正性。”比如宿舍日常管理條例中規定,學生不允許在寢室賭博、吸煙、喝酒等,但是在測評的時候由于管理人員配置不夠,巡查不理導致部分學生違反上述規定并沒有被扣分。

4. 被測評者對測評環節不明確

大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過程不透明主要表現在:首先,行為量化測評標準不為同學們所熟知,因此,不知自己的行為是否有違規范。其次,采用終結式的方法進行測評。一般是學年末公布測評結果,致使許多同學對所違規項目毫無印象,疑是測評人員或記錄人員有意為之,使量化測評舉步維艱。

5. 參與測評主體單一

對學生的教育不僅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的參與,同時也需要家庭、社會的參與。學校應該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工作的溝通與配合,倡導社會和家庭隨時監督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并反饋給學校。但是從目前各高校的信息反饋機制來看,很少有學校將學生的情況反饋給了家長,社會也缺乏對學生的監督。這樣一來教育任務便都全部落在了學校身上,在加重學校的單方責任的同時,也阻斷了參評主體之間的交流。

三、對策研究

(一)強化測評結果的激勵和引導價值

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對于學生和管理者來說不僅是評獎、評優的依據,學校管理者還應利用這種手段來完善修訂測評標準,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反饋給家長,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交流,共同承擔對學生教育的責任,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師可以據此完善管理模式,有針對性的運用測評結果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肯定,達到全面發展。“學生作為日常行為量化測評中的主體,更應該利用測評結果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調整自己,確定發展的方向。”

(二)完善測評標準內容并賦予合理的分值

從各高校學生及測評人員的意見來看,測評體系的很多問題是由于量化測評標準的不嚴密所造成的,此外也有學生個體認識的差異性原因。因此有必要在學年測評工作開始前對日常行為量化測評標準進行宣傳,廣泛收集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等各種角色人員的意見,對日常行為量化測評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細化日常行為量化測評標準,使學生明確行為規范及其評價標準,讓工作人員在進行測評時有標準可依。更為重要的是制定標準人員應該意識到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作用是引導、激勵學生養成好的行為規范。目前高校學生普遍反映減分容易加分難。因此,應多方取證,為量化標準賦予合理的分值,盡量減小加減分的差距。

(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建設

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深受社會尊重。然而隨著社會化進程的加快,教師的形象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指責。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期望的人才,一個對學生放任自流,只會培養庸才的教師,當然談不上是一個好教師。因此,教師不但要對學生傾注滿腔熱情,更重要的是把這種熱情轉化為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高度尊重上。再者,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具有優良的教師風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加強對測評記錄人員的培訓和督查

大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公正性、公平性主要體現在測評記錄人員的測評過程中,測評記錄人員良好的個人素質是日常行為量化測評得以有效實施的保證。因此,學校應加強對其所屬的院系測評記錄人員進行定期培訓,達到全面提高測評記錄人員素質的目標。同時,為避免測評人員,學校應強化對行為量化測評工作的監督檢查,不定時對測評記錄人員的記錄進行抽查,以凸顯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客觀和公正。

(五)強化陽光測評,增加測評透明度

量化測評的結果直接與學生的切身利益相關,因此必須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在測評過程中增加測評的透明度,每一個階段的加減分數及原因都應該向同學們公布,杜絕暗箱操作。測評記錄工作人員應端正自己的態度,抗拒外界誘惑,對學生負責,嚴禁、收受賄賂。

(六)端正學生對日常行為量化測評的認知

量化測評分數是學校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正因為如此,學生對量化測評結果十分看重,從而導致在測評過程中,為了提高測評分數,學生之間相互勾心斗角,拉幫結派,甚至出現變相賄賂學生干部和“孝敬”老師的行為。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嚴重背離了量化測評的本意。因此,應加強學生對日常行為量化測評體系的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清實施測評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學生依據大學生日常行為量化測評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誠信的優秀大學生。

參考文獻

[1] 張其志.教育評價的科學觀及其方法論的演變[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6(2).

[2] 熊懿.新形勢下如何發揮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作用[J].考試周刊,2009:28-29.

[3] 張立榮等.對大學生進行科學評價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J].山東省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3).

[4] 文婷.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構建[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32(10).

[5] 張瓊.試述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J].惠州學院學報,2004 (1).

[6] 楊海斌,徐慧君.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問題及措施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

[7] 趙文遠.我校教師教學監控能力現狀及其培養[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8] 林清華.當代大學生個人崇拜問題探究[J].晉中學院學報,2011,28(2).

[9] 楊肖.淺議國有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測評[J].發展研究,2003(5).

[10] 楊海斌徐慧君.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問題及措施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

篇2

一、化學教育科研的研究過程

1.選定課題

課題的選定是整個研究過程的首發環節,它決定研究的價值、意義,影響研究的效果。

選題要注意課題的創新性,可行性,實效性和科學性。選題內容一般來自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主要包括化學課程與教材的研究;化學教學方法與策略的研究;化學學習方法的研究;化學實驗及其教學的研究;化學教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化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學課外活動的研究;現代化學教學手段的研究等。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統籌性規劃,制定研究方案就是提出對研究活動的可操作性計劃。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查閱,了解前人對該課題作過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學理論根據;研究者將在何時、何地、運用何方法進行研究活動。查文獻時最好普查文獻索引或目錄,可查《全國報刊索引》(月刊)哲學版的文化教育類G部分(上海圖書館主辦),或查《中學化學教育》(雙月刊)復印報刊資料(人民大學主辦)等。

3.實施方案

這是研究工作的主體落實階段。研究者采用調查、實驗、觀察或其它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的實踐活動,從中搜集有關問題和資料。在搜集資料過程中,要不斷記錄研究中需要運用的資料以及自己對具體資料的分析意見和結果;要對資料分類和系統化以便于資料的系統保存和調用;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加以核對、考證,淘汰一些不必要和不真實的資料。對一些零亂的數據資料可以進行統計加工,使資料內含的規律能一目了然。

4.分析資料

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搜集來的大量資料只是一些具體的研究事實或數據,須經過自己思考和集體討論,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從而發掘有關規律,掌握事物的本質。分析的方法有邏輯分析和統計分析兩種。在具體的研究中往往根據研究的具體內容,以某一分析為主,或者兩種分析方法綜合運用。當分析、綜合、概括出研究結論后,還需要到變化的實踐中加以檢驗。

5.撰寫論文

教學研究的結果要用論文或研究報告的形式表達出來,其目的一是總結,二是交流和推廣。

二、化學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1.文獻法。其操作有四個步驟:一是文獻檢索,二是文獻收集,三是文獻鑒別,四是文獻的研究與運用。

2.觀察法。觀察的方式有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兩種。觀察的要求是:觀察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觀察前要閱讀有關的基本理論和經驗總結等文獻資料;觀察者要作實事求是的、全面的、詳細的記錄;觀察后要及時整理觀察資料。

3.實驗法。實驗法的一般步驟是:首先是提出問題、訂立計劃;然后進行實驗,再從理論上加以探討驗證;最后得出結論、撰寫論文。

其基本要求是:實驗必須周密設計,系統進行,精確測量,反復進行;廣泛參考、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不斷學習新理論,采用新方法。

4.調查法。調查的一般步驟為:一確定調查課題,制定調查計劃。二搜集材料,這是調查的關鍵環節。三整理材料。四撰寫調查報告。

在調查過程中要求調查目的明確、選樣方法科學、收集手段多樣、統計方法合理。

三、化學教育研究論文的撰寫

1.題目、作者及單位、摘要和關鍵詞。

題目要求醒目、新穎、具有科學性。作者及單位填寫詳實。關鍵詞字數一般控制在4個以內。摘要需用最簡潔、精練的詞語表達出論文研究的問題、方法、意義等,字數一般不超過論文總字數的5%。

2.緒論

緒論要求簡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說明研究課題的背景,意義及方法。

3.本論

占論文的絕大部分篇幅。要說明研究的過程、方法、樣本和所使用的測量方法。用調查法或實驗法研究的課題,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關的數據、表格和圖表等等。

4.結論

主要論述研究結論,特別說明有創見的論點。

5.參考文獻

一般論文習慣于把參考文獻列在最后,有時把引用的文句在腳注中表明出處。參考文獻的著錄有相應的國家標準,一般格式如下。

圖書著作:主要作者.書名.版次(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

期刊雜志:作者.刊名,卷或年(期).起始頁碼。

報紙文獻:作者.論文題目.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篇3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演示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方法,通過演示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是老師講授化學概念,化學規律的基礎。

【關鍵詞】演示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 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

【本頁關鍵詞】論文寫作 期刊征稿

【正文】

演示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方法,通過演示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是老師講授化學概念,化學規律的基礎。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是主體,教師在課堂上為配合有關知識的教學而進行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的作用大致可分為:(1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化學教學中,老師不是簡單地顯示一下有關化學現象,而應使學生了解實驗的設計思想。老師對每一個實驗現象都啟發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提出一個" 為什么" ?例如。《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 熔鹽實驗變》時,為了能使 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對實驗產生興趣,我將實驗進行改進,如果按課本的儀器要求做實驗,學生不能直接觀察到物質在加熱的情況下所發生的變化過程,采用無色透明的大試管取代坩堝、石墨電極取代粗銅線,當實驗開始的時候,同學們可以清楚看到:老師把兩條粗銅線插入裝有固體硝酸鉀的試管中,接上電源和小燈泡時,觀察小燈泡不亮,然后加熱試管,硝酸鉀逐漸熔化,此時,小燈泡逐漸發亮,停止加熱,熔化的硝酸鉀逐漸冷卻、出現結晶,而小燈泡從逐漸到暗到熄滅。改進的實驗變化明顯,說明鹽類物質不但在水溶液狀態下能導電,而且在熔化的狀態下也能夠導電的原理。同時,也觀察到干燥的晶體鹽類物質不導電的現象。通過這個實驗的改進,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饒有興趣,大家始終是目不轉睛地觀察和分析,達到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2)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化學的概念和規律,由于我們進行的實驗只是模擬的自然現象,借助儀器進行的研究活動,啟發學生通過實驗加深理解,靈活運用。

例如;在高二課本第二章關于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中濃度與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時,老師用秒表計算褪色、渾濁時間,反應速率。用溫度計測量實驗溫度,記錄了兩組數據,如表2 所示。實驗表明,增大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減小。實驗表明其他備件相同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小。老師就以上表格所列數據引導學生對實驗記錄進行深入分析討論,并啟發學生" 我們能從這兩種數據及其對比中發現什么問題呢? " 在老師的指引下,同學們展開討論積極發言,共同探論其中的規律。最后由老師總結化學反應的方向、化學反應的快慢和化學反應的限度三個方面的關系。這樣的學習形式收到較好的效果。學生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探索知識的過程。(3 )開展學課競賽與研究性課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性實驗作為化學實驗的一種形式尤為新課標教材增加許多探究性的實驗,要運用必要的實驗設施,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探究能力,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系統訓練,在探索發現地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創造能力,體現成功感。在這方面, 我們取得很好的成績. 例如,我校在歷年參加廣州市《家庭化學實驗100 秒》競賽中,同學們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實踐,先后多次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4 )師生在教學中偕同實驗。現時有一種新的趨勢,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一邊講解新課,一邊做演示實驗,一邊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師生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來建立化學概念或總結化學規律。由于在教學過程表1 化學實驗占化學課本的比例表2(a) 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表2 (b) 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中,學生能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因而更多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培養實驗能力,使學生有可能更深入和牢固地掌握知識。我校在初三講授“燃燒和滅火”一節時,也就是采用了這種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文章來源】/article/64/4385.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篇4

中國蠶桑研究所主要研究桑蠶,同時也研究柞蠶。所內工作分育蠶及栽桑兩大塊,另設組織胚胎研究室、細胞遺傳研究室、分析化學實驗室、細菌實驗室、生理實驗室等,當時的研究力量主要是依靠一批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教育界的科研人員,遷入內地從事蠶桑研究的專業人員以及當時浙江大學、中央大學、西南聯大理學院及農學院畢業生。除蔡堡是研究員兼所長外,以下還有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技術員等20余人,還有工人10余人。

出于科研工作需要,研究所成立后所領導就設法安排資金派專人到上海及各地購置了大量必需的儀器設備、化學試劑及圖書資料(其中大部分是外文版專業研究書籍)。據曾在研究所工作過的高守仁撰寫的材料回憶,當時的化驗室和細菌室已擁有顯微鏡20臺,其中高倍鏡占半數以上,另還配有微米尺、切片機、分析天平、自動消毒器、自動調溫箱、計數器、伸度測量儀、氣象測量儀等,這些儀器現在看來很平常,但在科學落后的舊中國,特別是交通閉塞的黔北,擁有這樣的先進儀器,確屬稀罕。

創建之初的研究所十分重視對桑蠶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與利用工作,當時從全國各地包括日本和東南亞一帶收集到的家蠶品種資源已達50余種,并進行了大量的雜交育種試驗。有些家蠶品種經過多次配種飼養,遺傳控制,已基本上達到了高產優質的生產要求。如“華臨白”號,不僅出蛾率高,抗病性強,生活周期短,結繭率高,而且繭層厚,繭絲長,絲質好,很受蠶農及繅絲廠歡迎。此外還進行了家蠶遺傳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家蠶組織胚胎、細胞、生理、生化、病害等方面研究。在栽桑方面,收集了當時可能收集到的桑樹品種數十個,在研究所附近還建立了20余畝的桑品種標本園和實驗桑園。

研究所還十分重視研究數據的記載和統計工作,研究工作深入細致,如:研究各種蠶卵卵形的特征,一個雌蛾的產卵一般有500-800粒,統計五個雌蛾蠶卵就要測量3000多粒,在顯微鏡上安裝上微米尺,一顆小小的蠶卵,可以量出60-80微米單位。各種桑樹梢頭的第2-3葉,除了每天量出它生長的長、寬,還要量出它的厚度,計算它的日產量。各種抽絲,要測量它的伸度,觀察它的橫斷面。蠶室內外的溫濕度,每天24小時都有專人記載,室外的氣壓、雨量、風云、霜雪也有詳細記載,當時已能夠粗略預報2-3天的氣象,盡量避免雨天采葉,不喂濕葉等等。

為培養人才,提高遵義地區參與輔助工作的練習生養蠶管理水平,1940-1944年,研究所每年開辦兩個班,設置語文、英語、數學、生物、化學、遺傳、栽桑七門課程,所長蔡堡親自擔當遺傳學課程的教學任務,經過四年的學習和實習,這批練習生逐步成為研究所新生力量,有的還成為業務骨干。

雖然當時生活艱苦,工作條件差,但在抗戰精神激勵下,從事栽桑、養蠶、實驗、調查、研究的工作人員情緒極高。研究所定期舉辦讀書報告會,職工的工作、學習、科研蔚然成風。建所第三年,即1941年,研究所開始編輯出版中國蠶桑研究所《匯報》,將本所當年的研究成果收錄其中,第一卷第一期,收錄研究論文、工作報告、研究簡報共20篇;1942年刊印了第一卷第二期,收錄研究論文10篇;1943年刊印了第一卷第三期,收錄研究論文9篇。《匯報》在當時的遵義可以說是唯一的一種科研雜志,反映良好,曾引起過多方重視。

篇5

英文名稱:Journal of Experiments in Fluid Mechanics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空氣動力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種:雙語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9897

國內刊號:11-5266/V

郵發代號:62-4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篇6

1結合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前畢業論文工作的選題時間

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工作安排的時間是第七學期到第八學期。通常安排學生在第七學期期末時進行課題選題,在第七學期的寒假和第八學期的1~2周,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相關文獻查閱以及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第八學期的3~4周,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以及相關的開題報告答辯的工作,隨后的時間進行論文中實驗方案的具體實施,到第8~9周時進行論文中期檢查,而第14周左右進行論文的答辯。在畢業論文的工作工程中,實驗的實施階段大約有8~9周的時間,如果學生全程投入,基本可以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的工作量以及質量。但近年來,筆者所帶畢業生中在第八學期時,有人需要時常參與招聘會,有人要去簽約單位實習,有人要參加研究生復試,有人要參與清考(通常在最后一學期的第8~10周),使得畢業生在第八學期的實驗過程,不能保證實驗時間,進而導致部分學生畢業論文中安排的實驗工作不能完全開展,影響了論文的質量。鑒于此,筆者在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中,探索以結合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前畢業論文工作的選題以及進行實驗的方式,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時間與質量。筆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般鼓勵學生在第3學期或者第5學期,開始為期一年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活動結束后,參與的學生會得到2個學分,此外,完成程度比較好的項目,還可能被推薦參與“挑戰杯”等科技活動競賽。這些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已經完成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化學以及微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具備了相應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但因專業課還未開課,故相對欠缺專業知識。此外,學生在前期開設課程的實驗中,雖然有一定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單元的訓練,但是相對綜合能力仍然較弱。鑒于上述學生的特點,筆者嘗試在第4學期讓學生進行選題,然后進行文獻綜述的撰寫,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部分環境工程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提前對部分專業課的學習有所認識。在第5學期,讓學生利用上述文獻綜述,結合畢業論文題目,進行“SRP”的申報工作,隨后在第5~6學期正式開始實驗后,在每次開始測定新的指標時,筆者都會全程指導并跟蹤該實驗的進行,幫助學生回顧大一時學到的基本操作技能,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課外科技活動及畢業論文工作。

2以指導教師科研工作為依托,保證畢業論文工作的質量

鑒于筆者所指導的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工作時,工作單位要求他們能夠迅速使用一些大型分析檢測設備,這就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對部分分析測試儀器比較熟悉。雖然我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開設了相關課程,如儀器分析與環境監測,且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新疆高校投入的的加大,學校購買了相應的儀器設備,但因擴招后,學生人數較多,而大型儀器仍然因為屬于貴重儀器,使得這部分實驗在開設時,仍處于演示實驗階段,學生對大型儀器的使用掌握得仍然不好,這就使得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成為他們在校期間掌握這些儀器使用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中最好能夠涉及一些大型測試儀器的使用。但目前我校的大型儀器使用是收費的,而學校撥付的畢業論文相關費用遠低于儀器的使用費,使得教師在設計畢業論文課題時只能盡量減少甚至不涉及大型儀器的使用,這就影響了學生對于大型儀器的使用訓練。但筆者在指導畢業論文工作中,很少有這方面的問題,這主要是筆者設立的畢業論文課題,大多圍繞自己已經立項的研究課題,可以充分保證研究經費,進而保證學生的科研訓練質量及學生的論文質量。此外,教師的在研項目的選題一般是為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或是涉及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或者科學價值,學生畢業論文圍繞此類問題開展,也可以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目前環境學科的一些前沿性研究或是使學生能夠實際了解在環保類企業中工作時的一個流程。

3嚴格實施過程管理,提高論文質量

石河子大學的畢業論文工作主要包括選題、開題、中期檢查以及畢業答辯幾個階段,筆者也主要是以這個階段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進行督促。在學院進行檢查前的1~2周就開始督促學生完成相應的工作。此外,因為部分學生做論文的過程中,總是喜歡拖沓工作,比如把所有的數據積累到要寫論文時才進行數據分析,這有時會因數據處理的拖沓而使得實驗進行的不順利,筆者會要求所帶學生在第八學期以前,每月進行一次上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和本月工作的規劃,在第八學期,這一過程縮短為1周,這樣除可以督促學生的工作開展,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總結習慣。通過此項工作,還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在此時找工作、考研以及論文進行的情況。

4結語

篇7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talian Conference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2008, 674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3525

A G Mignani等著

本書精心收集了2006年2月15-17日在意大利Firenze市舉行的第10屆傳感器與微系統會議上的論文。這次會議由意大利傳感器與微系統協會(AISEM)和費拉拉大學應用物理系組織,整個會議由9個口頭宣讀分組會和2個書面張貼分組會組成,它在意大利為物理、化學、生物、工程、材料科學等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跨學科的交流平臺。傳感器與微系統會議論文集自第一版出版以來,為傳感器與執行器、材料與工藝技術、信號的監控、獲取和控制、數據處理、圖像識別技術、微系統、微機械等與傳感器相關學科的關鍵研究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傳感器與微系統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本書收錄的109篇論文被分成10個部分介紹,1.應邀演講報告,包括計算機屏幕上的圖像輔助技術:原理和應用等4篇文章;2.生物傳感器,包括基于納米材料的GOD生物傳感器的制備與表征等7篇文章;3.生命功能監測,包含了導管..導管內的伽瑪射線探測儀、用于移動醫療的基于紅外線的心率監測10篇文章;4.氣體傳感器,包含了氣敏氧化錫納米帶的發光特性、納米結構的三氧化鎢(WO3)氣敏材料的高溫沉積等30篇文章;5.液相化學傳感器,包含了基于二氧化錫光學傳感器的水中氨的檢測、用光纖探針和低成本分光度計對水中Cr(VI)含量的在線全自動測量等6篇文章;6.化學傳感器陣列,包含了用于酒質量監測的具有線性溫度特性的氣體傳感器陣列的發展等8篇文章;7.微制造與微系統,包含了溫度對MEMS振蕩器影響的仿真與建模等13篇文章;8.光學傳感器,包含了帶有微加熱器和熱電堆的CH4紅外傳感系統等10篇文章;9.物理傳感器,包含了一種基于有機場效應晶體管的應力計量傳感器等15篇文章;10.系統、網絡和電子接口,包括一種集成的帶有分離振蕩器的寬范圍的阻抗/時間轉換器等6篇文章。

本書內容豐富新穎,幾乎涵蓋了傳感器的各個領域,介紹了傳感器在各個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和新應用,適合于從事不同傳感器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們參考閱讀。

孫方敏,

博士生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

篇8

【關鍵詞】BP神經網絡;隱層節點自動篩選;溫度預測

0 引言

微波加熱過程中溫度的預測,一般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其中劉長軍等采用時域有限差分求解方程組的方法來模擬媒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1]。趙翔等采用矩量法、半解析法分別求解電磁場方程和熱傳導方程的方法來模擬溫度空間隨時間的變化規律[2]。此類數值模擬的方法,存在數值計算復雜,考慮因素不齊全等問題。而直接用溫度傳感器測量所導致的問題有:需對腔體開孔易造成微波泄漏;微波對傳感器輻射,易造成測量不準確和損壞;傳感器測量存在時延,不利于實時控制。而用微波功率計對反射功率的測量比溫度測量容易,且精度較高。因此本論文用反射功率、時間、初始溫度等對溫升產生影響的因素,結合 BP 算法對加熱的溫度進行預測。

1 BP神經網絡算法的數學模型

2 隱含層節點數的研究

隱含層節點數量對網絡性能有很大影響,節點數越多,網絡性能越好,但可能導致訓練時間較長,且網絡學習后的網絡泛化能力會降低,節點數目太少,則不能產生供樣本數據學習的連接權值組合,導致學習不收斂,最終訓練網絡不能達到預期的預測效果。

2.1 隱含層節點數范圍的確定

對于神經網絡中隱含層節點數目的確定,目前仍沒找到確定表達式,以往一直采用經驗和不斷試驗來確定一個近似的隱含層節點數,而這類方法工作量比較大,預測的精度以及網絡模型的質量都不能保證。

其中,m是輸入層節點數,n是輸出層節點數,ξ是整數,取值范圍為1~10。估算出i的取值范圍3~12。

2.2 隱含層節點數自動篩選的設計

本文通過設置For循環,對隱含層取值范圍內的數進行一一對比測試數據樣本對應的輸出數據的累計誤差和,本科論文選取累計誤差和最小的隱含層數作為最優隱含層節點數。在篩選中,選用2層For循環,外層For循環用于設置隱含層節點數范圍,即3~12,內層For循環用于計算誤差和,其實現步驟為:(1)選取隱含層節點數為NodeNum=L(i),創建網絡。(2)對樣本數據進行網絡訓練。(3)用測試樣本數據對訓練好的網絡進行測試,計算測試樣本數據與目標輸出間的誤差矩陣。(4)對誤差矩陣進行求和,求出當前隱含層節點下的誤差和sumerror。(5)比較誤差和,篩選出誤差和最小的隱層節點數目。

3 BP算法的MATLAB仿真實現

本文仿真在MATLAB平臺上完成,采用自動篩選隱含層節點數的BP算法對微波腔體中媒質的溫度進行預測[6]。

3.1 預處理

實驗將100ml的水在室溫20.9℃下采用不同恒定功率下加熱,記錄時間、溫度和反射功率,溫度到達50攝氏度,停止加熱。

4 BP模型溫度預測結果分析

采用手動和自動篩選隱含層節點數目的網絡結構如圖3所示:

5 結論

本文利用在實驗中收集的相關數據,采用可自動篩選節點的BP神經網絡算法對媒質水的溫度進行預測。在微波加熱溫度可控的工程應用中,本論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長軍,閆麗萍,黃卡瑪.微波加熱中“熱失控”的一維數值模擬[C]//2005年全國毫米波會議論文集,2005:1040-1043.

[2]趙翔,黃卡瑪,閆麗萍,姚遠.數值模擬微波加熱化學反應過程的初步研究及熱點和熱失控現象討論[J].中國科學Q輯: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09,39(4):501-511.

[3]陳明,等,編.MATLAB神經網絡原理與實例精解[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4]傅薈璇,等.Matlab神經網絡應用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篇9

關鍵詞:有機磷農藥,快速檢測

 

有機磷農藥能有效地控制害蟲、雜草及細菌的生長,提高農業產量。但農藥中有些物質在一定環境條件下能長時間保持其毒活性,若長時間攝取殘留農藥則會影響人類的健康。殘留農藥在人體內不斷累積,能引起各種嚴重疾病[1]。因此,研制出有機磷農藥快速、可靠、靈敏和實用的農藥殘留分析方法,使其不受時間、地點、場合等條件限制,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控制高殘留農藥蔬菜的攝入,降低農藥中毒發生率,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1.氣相色譜法

1.1 氣相色譜技術

氣相色譜法(GC)是一類分離分析方法,它是根據分析物質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的分配系數的不同達到分離目的,并將分析物質的濃度轉換成易被測量的電信號,然后送到記錄儀記錄下來的方法。GC法的分析對象是氣體和可揮發物質,其優點是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分析速度快。目前,GC法已由過去以填充柱為主轉到以毛細管為主。但是,對于沸點高和熱穩定性差的農藥,GC法不能進行分離檢測,需先進行衍生化法處理后再進行GC分析檢測。

1.2 氣相色譜現狀

氣相色譜法是檢測有機磷的國家標準方法,檢出限為1 ng,具有既能定性又能定量、準確、靈敏度高,且一次可測定多種成分等優點。其主要通過相對保留值來定型,通過峰高與峰面積并采用內標法和外標法來定量。曲麗萍、張曉波[2~3]等分別對大米樣品和小麥樣品中殘留的有機磷農藥,通過較為簡便的提取方法和實用有效地凈化處理,用毛細管柱氣相色譜法進行測定,方法所需時間短、干擾小、準確可靠、易于操作、回收率和檢出限均能滿足大米、小麥樣品中殘留農藥檢測的需要。劉永波[4]等采用選擇離子—氣相色譜—質譜聯用(SM-GC-MS)方式,依據保留時間和特征離子峰度比,對農藥進行確證,此方法可在36min之內檢測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等48種農藥,并可同時定性和定量,對蔬菜、水果等多種農產品進行檢測。盡管色譜法靈敏且準確,但需要對樣品進行前處理,成本高,而且所需儀器昂貴而笨重,需要專業人員維護,不適合在線檢測。

2.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研究最多且相對成熟的一種對部分殘留農藥進行快速檢測的技術。利用有機磷農藥可特異性的制昆蟲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中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破壞神經的正常傳導,使昆蟲中毒致死的原理進行檢測。

2.1 電化學法

電化學方法對有機磷的檢測一般有兩種傳感器。一種是膽堿酯酶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常用的又有單酶傳感器和雙酶傳感器。單酶傳感器是將乙酰膽堿酯酶(AChE)固定在電極表面,酶催化底物乙酰或丁酰巰基膽堿生成巰基膽堿,通過對有機磷在AChE抑制前后生成的巰基膽堿的檢測來測定有機磷的含量。免費論文。而雙酶傳感器是用AChE與膽堿氧化酶(COx)共同修飾制備酶電極,通過對生成的雙氧水的檢測達到對有機磷檢測的目的。宋昭[5]等以絲網印刷電極為載體,以明膠包埋為主要方法制備了基于乙酰膽堿酯酶和膽堿氧化酶的電流型生物傳感器,并對其性能進行了一系列評價,發現該酶電極在pH值為6.8,溫度為37℃時對氯化乙酰膽堿有最大響應,其穩定期可達30d,測量的平均相對偏差為2.18%。利用敵百蟲對酶電極的抑制作用,可實現傳感器對其的快速檢測,測定時間可控制在10min,其測量的線性范圍為10-10~10-15mol/L,對敵百蟲的檢出限為1×10-10mol/L。盡管膽堿酯酶生物傳感器在環境檢測方面靈敏實用,但在線分析應用上仍存在不足:如這類傳感器只能測出各類農藥的總量,其選擇性低;酶電極重復使用率低,成本高,檢測過程繁瑣、費時;AChE本身是不太穩定的酶,制備的生物傳感器穩定性也不太好等。

2.2 酶片顯色法

在酶抑制作用下,減弱某種顯色反應來完成有機磷的檢測。免費論文。劉海霞等在檢測有機磷農藥的酶分析法中,通過兩種不同顯色劑(2,6-二氯靛酚乙酯和固B鹽)的顯色原理及性能對比實驗,證實了采用2,6-二氯靛酚乙酯既兼顧了底物和顯色劑雙重作用,又具有底物穩定性好、靈敏、簡便、實用的特點,同時也體現出2,6-二氯靛酚乙酯法的優越性。大量實驗證明,用植物酯酶片代替從動物體和血液中提取的膽堿酯酶作為酶源,不僅來源廣、價格低,而且獲取方便。紀淑娟等發現有機磷農藥可以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在無有機磷農藥存在時,氯化乙酰膽堿在膽堿酯酶作用下可以生成醋酸;當有機磷農藥存在時,膽堿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作為其分解產物的醋酸也相應減少。農產品施用有機磷農藥后,樣品對膽堿酯酶活性抑制程度的高低,可以反應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多少,而且可以通過產酸量的多少進行估算。根據上述反應特性,依據指示劑顏色或反應液pH值的變化,就可以對有機磷農藥殘留的情況進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免費論文。酶片顯色法可快速地對農藥進行在線檢測,但它也存在酶容易失活的問題。

3.結語

有機磷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甚至危及到人類的健康,發展有機磷快速檢測方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人們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關注,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逐步提高,新的農藥品種將不斷進入市場,并且對農藥檢測限的要求將會更低,所以需要研究更加靈敏、可靠、快速的檢測技術,以期在測定方法的多樣化、測量靈敏度的提高、響應時間的縮短、儀器自動化程度和現場檢測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 D.M.Ivnitskii,J.Rishpon.A potentio-metricbiosensor for pesticides basedon the thiocholine hexacyanoferrate(III)reaction[J]Biosens. Bioelectron,1994(9):569~576.

[2] 曲麗萍,國娜.氣相色譜法快速測定大米中多種農藥殘留[J].黑龍江糧食,2005(6):21~22.

[3] 張曉波.氣相色譜法快速測定小麥粉中多種農藥殘留[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4):14~16.

[4] 劉永波,賈立華,牛淑妍. 氣-質聯用快速檢測蔬菜、水果中農藥多殘留的分析方法[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3,24(6):491~495.

[5] 宋昭,黃加棟,胡敏,等. 快速檢測敵百蟲濃度傳感器酶電極的研究[J].傳感器技術,2005,24(7):16~18.

篇10

關鍵詞:西門子變頻器,保養維護,電容充電

 

1.外觀檢查

對長期存放的變頻器,檢查時要注意變頻器的外觀是否有變化,如:外觀有無變形,有無磕碰痕跡;有無液體滲出和物件脫落;有無動物、昆蟲、浮游物等人駐,以及其他異常的變化。論文參考網。

2.檢查風機的靈活性

用細的木棍或其他較軟的物體撥動風葉,手感應該流暢,風機轉動應靈活,不能有卡澀的現象,觀察風機是否有液體滲出或油的痕跡。

3.電氣性能檢查

長期存放的變頻器,由于環境的影響和變頻器器件的使用期限,必須定期對變頻器進行電氣性能的檢查及保養。具體方法如下:

使用萬用表檢測整流部分的整流橋特性,使用萬用表的歐姆擋X100,紅表筆接變頻器的“P”端,用黑表筆分別接輸人“R”“S”“T”,表針擺動應在2/3處,超過2/3或低于l/2均視異常,將黑紅表筆交換重新測量,表針不能擺動,如出現擺動則為異常。使用萬用表的歐姆擋X100,紅表筆接變頻器的“N”端,用黑表筆分別接輸入“R”“S”“T”,表針擺動應在2/3處,超過2/3或低于1/2均視異常,將黑紅表筆交換重新測量,表針不能擺動,否則為異常。論文參考網。

用同樣的方法檢查逆變部分,將“R”“S”“T”換為“U”“V”“W”,因為逆變的IGBT的源極和漏極之間在關閉狀態下同樣有整流橋特性。

絕緣測試。對于輸人輸出端和地(外殼)進行高壓絕緣檢測,使用500v搖表的黑表端接變頻器的接地標識。紅端分別接“R”“S”“T”“U”“V”“W”,均速搖動搖表,測量絕緣電阻應在SM以上。

電容器的檢測。主回路主要由三相或單相整流橋、平滑電容、濾波電容、IPM逆變橋、限流電阻、接觸器等元器件組成。論文參考網。其中對變頻器壽命最有影響的是平滑鋁電解電容器,它的壽命主要由加在其兩端的直流電壓和內部溫度所決定。在主回路設計時已經根據電源電壓選定了電容器的型號,所以內部的溫度對電解電容器的壽命起決定作用。

電解電容器相對溫度的劣化特性直接影響到變頻器的壽命。

一般每上升10℃變頻器的壽命減半,這是因為電解電容器內部的化學反應隨著溫度的升高導致劣化速度加快。劣化速度與材料溫度的關系遵循阿列里烏斯理論(電解液理論)。電解電容器的內部溫度實際上是電容器周圍環境溫度與脈動電流造成的溫度之和。因此,我們應該在安裝時考慮適合的環境溫度,在電容器劣化過程中,會出現靜電容量減小,漏電流增大,等價電阻值增大,tgδ值增大等現象。維護保養時通常以比較容易測量的靜電容量來判斷電解電容器的劣化情況,當靜電容量低于初期值的80%,絕緣阻抗在5MΩ以下時應考慮更換電解電容器。對于儲存不超過5年的電容器我們應該定期充電以進行維護,每隔半年到一年充電一次,方法具體如下:

首先準備功率不小于5KW的三相調壓器將調壓器的輸人端接人有短路過流保護的三相電源,三相電源每相必須有10A的交流電流表作為指示。將輸出端通過快熔接入變頻器的“R”“S”“T”。將變頻器調至10伏以下,送電,觀察電流表是否異常,如無異常,將電壓緩緩調到30伏,觀察5分鐘,如無異常,每十分鐘將電壓升高20伏,加壓過程中,隨時觀察電流的變化,當電壓超過200伏時,振風機等開始工作。這時可將電壓緩緩升到350伏,觀察有無電流波動,維持1小時后,將電壓升到額定電壓,再維持2小時,繼續觀察電流。無異常即可。上電過程中,如果遇見變頻器的面板顯示有故障代碼,先查明原因,是否與低壓有關,否則應引起重視。電源斷開后應等到充電燈完全熄滅方可拆除電源線,待機器完全冷卻后裝機。

除日常的檢查外,推薦檢查周期為半年。在眾多的檢查項目中,重點要檢查的是主回路的平滑電容器、邏輯控制回路、電源回路、逆變驅動保護回路中的電解電容器、冷卻系統中的風扇等。除主回路的電容器外,其他電容器的測定比較困難,因此主要以外觀變化和運行時間為判斷的基準。

參考文獻

[1]白玉輝.西門子變頻器在冶金起重機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7,(22).

[2]范照勇.西門子中壓變頻器幾例實際故障的分析處理與預防[J].科技創新導報,2007,(36).

[3]侯靈.西門子變頻器在數控銑切機多電動機切換控制改造中的應用[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8,(11).

[4]劉景霞,郝建忠.SIEMENS 6SE70系列變頻調速系統的應用[J].自動化與儀表,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