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22:1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究生教育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人數多、師生比低。2002年至今,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長至三倍還多。研究生招生人數的快速增長,雖然證明了我國本科教育質量的大幅提升,但是由此造成的如科研動力缺乏、資金投入不足、成果轉化率低等教育管理問題也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2.辦學特色不明顯,盲目追求招生規模和學科數量。我國高校當前的現狀是以綜合型、研究型大學為主。因此多數高校不顧辦學條件是否完備,盲目增設碩士點,片面地在學科布局上追求學科門類的數量。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是高校辦學特色缺失,專業同化,更使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大大下降。
3.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改革開放后,我國民族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從零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不僅具有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共性,同時還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民族高校研究生生源比普通高校要更加復雜。同一專業的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不同的生活習慣和不同的教育水平。此外,一般民族高校的研究生貧富差距較普通高校要更大一些,其知識面與思維方式也各有差異,由此可能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更多的沖突和問題。因此,民族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一直處在一個邊摸索邊發展的狀態中。
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
1.轉變教育管理理念,嚴把招生入學質量關。為符合新時代對研究生的高要求,堅持把好研究生招生入學質量關是第一要任。高校應當以“高層次、高質量、特色化、精英化”為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積極調整招生政策。為避免單純以高分作為標準選拔研究生的現象,以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質量,應該在統考課合格的前提下,更多地注重導師的自。這就要求研究生招生更加重視和規范復試考試程序,讓學生在導師面前有更多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同時也讓導師在選拔符合自己研究領域的學生時具有更大的發言權和決定權。作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礎,先進的管理理念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為了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務的對象獲得全面的發展,研究生教育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服務、為老師服務也為學校的特色發展服務,同時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根據學科專業建設,合理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應該更加注重制定切實科學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需根據高校學科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導師作用,在指導學生如何在課題研究中完善課程學習方面多下功夫,使課程學習與課題研究互相促進,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在辦學條件上提高教學質量,創建氛圍濃厚的科研學習環境,從而全面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帶動科研熱情,培養科研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高校專業化的發展,改善盲目申報和增設碩士點、片面追求學科門類數量的現象,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專業化的學習環境可以在導師指導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空間,更有效的激發學生自主動手建立技術方法、進行實驗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改善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民族團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更是“和諧社會”理念別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須特殊化對待。從事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需要認真學習并深入領會“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的理念精髓,具備更高的認知水平,并把這項工作同我國大局發展形勢結合起來。這里我們應該明白,管理的本質是服務,管理與服務并不是一個矛盾的概念,要在管理中服務,在服務中管理。民族高校研究生產生的矛盾多數是由于彼此間文化差異和傳統觀念的不了解或不理解所造成的。因此管理工作應當從深入了解民族政策和相關民族文化入手,就實際情況區別對待。管理者不僅要樹立服務意識,多關心、幫助學生,還要多學習相關的民族文化知識,以便更好地和同學交流溝通,可以更妥善地解決同學與同學、同學與學校之間的各類問題。此外,管理者需要提高對研究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的重視程度,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難。少數民族學生大多來自偏遠地區或經濟不發達地區,民族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應該為這些學生提供基本的便利和幫助,使他們更好的完成課程學習和科研工作,多設立助學貸款和勤工儉學,鼓勵各民族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合作。
三、結語
篇2
摘要:本文討論了“孤立觀察”的概念及涵義以及在一些領域中的應用,并應用“孤立觀察”法分析了生源質量與教育資源的關系,提出了分析中得到的若干啟示。
關鍵詞:生源質量教育資源孤立觀察
1“孤立觀察”法的涵義及應用
“孤立觀察”法是一種實驗方法,是在實驗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提煉而成的科學方法,主要研究一事件在其他事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的發展變化狀態,從而找出其發展變化規律。孤立觀察法就是保持其他因素均不變,而使一個因素發生變化,因而引起結果的差異的一種實驗方法。
“孤立觀察”法最早應用于研究客觀事物的變化過程中的某一些物理現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孤立觀察”法得到了廣泛地運用。筆者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通過日常觀察觸發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學生的生源質量與教育資源之間存在著一個怎樣的關系,本文旨在運用“孤立觀察”法的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的規律,從而對學校要優化生源質量和教育資源、要樹立新的人才觀、新的質量觀和新的教育管理觀等有一個新的認識。
2應用“孤立觀察”法分析生源質量與教育資源的關系
筆者從事多年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工作中常聽到“現在的學生難教”、“學生的生源質量在下降”、“為什么同一個教師、同一個教育資源學生畢業時差異很大?”等問題,究其原因,非常復雜。筆者在工作中也體會到優質的生源質量才能使優質的教育資源發揮更好的作用。似乎得到一個結論:在教育資源大體相同的條件下,學生畢業時綜合素質的差異主要是學生的生源素質的不同引起的。此結論符合“孤立觀察”的條件,下面應用“孤立觀察”的方法來分析這一結論。但如何分析呢?不妨假設:選取不同生源質量的學生安排在大體相同的班級,其他教育資源(入學時間、教育方式、方法、管理、教師、受教育的程度、各種教育設施等等)都相同,觀察不同學生的發展變化。由于學生個體綜合素質的變化過程是極其復雜的,而且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觀察其發展變化,筆者認為此過程與下列的變化過程相類似。設物質A、B、C,其濃度分別為a、b、c,反應過程為物質A與物質B合成物質C,同時物質C分解還原成物質A和物質B,反應過程表示如下:A+Bn1CCn2A+B這里“n1”表示正反應,“n2”表示負反應,n1和n2是非負常數,分別表示正反應和負反應的反應速率。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建立數學模型來加以描述。考慮三個物質的變化率dadt、dbdt、dcdt,它們與正、負反應有關,物質A在正反應的作用下減少,在負反應作用下增加,由正、負兩反應得到物質A的變化率方程:物質B的變化率與物質A完全相同,則物質B的變化率方程:dbdt=-n1ab+n2c(2)類似得到物質C的變化率方程:dcdt=n1ab-n2c(3)綜上所述得到三物質反應的變化率方程為dadt=-n1ab+n2cdbdt=-n1ab+n2cdcdt=n1ab-n2c(4)其中n1和n2為非負常數,當t=t0時,a0、b0、c0為初始值,該解描述了此反應的變化過程。利用上述方法分析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個體綜合素質這一變化過程。這里先給出假設,學校的教育資源是指能使受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切因素之和,它在教育過程中反復作用于教育者,不會消失且在一定時期內保持不變。當教育與受教育的過程達到一定程度時,可用下列的數學模型的形式來表示:H+Ln1MMn2H+LMn3H+這里包括三個過程同時進行,H代表學校的教育資源,L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校的教育資源的條件的作用下需要提高的量,稱待教育量。待教育量與教育資源溶為一體變為復合體M,其中通過教育、學生內化轉變為學生的自身素質,稱學生的素質改變量,H在教育過程中反復作用不會消失。設H、L、M、的量分別為h、l、m、δ,其中n1、n2、n3分別表示變化率,均為非負常數。由上述方程(4)得到如下方程組:dldt=-n1hl+n2mdmdt=n1hl-n2m-n3mdhdt=-n1hl+n2m+n3md¨adt=n3m(5)假設此過程剛開始只有教育資源和學生待接受教育量,則此方程組的初始條件為當t=t0時,h=h0、l=l0、m=0、δ=0由方程組(5)可得下面的關系:dmdt+dhdt=0則m+h為常量,應等于初始值m+h=h0將h=h0-m代入方程(5)得dldt=-n1h0l+(n1l+n2)mdmdt=n1h0l-(n1l+n2+n3)md¨adt=-n3m(6)在此變化過程中,由于學生接受教育到一定程度后,M的變化十分微小,即假設為常量,則dmdt=0,由(6)式中第二式得m=n1h0ln1l+n2+n3代入(6)式中第一式得dldt=-n1n3h0ln1l+n2+n3,解微分方程得l+n2+n3n1lnl=-n3h0t+c,其中c為積分常數,由初始條件得l-l0+n2+n3n1lnll0=-n3h0(t-t0),這里考慮L、的變化率,一般可以看出學生待接受教育的量L通過教育不斷減少,學生綜合素質的改變量不斷增加,可假設他們的變化率近似相同,即dldt=d¨adt。由t=t0得的值,即dldtt=t0=l0h0n3l0+n2+n3n1,令a=n3h0,b=n2+n3n1,得dldtt=t0=al0l0+b圖1在一定的教育資源條件下生源質量與學生素質變化量的關系
3用“孤立觀察”法分析得到的啟示
綜上所述,在一定的教育資源條件下學生的生源質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改變量是呈現出有界的增加函數,符合教育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成長規律。從圖形的變化可得如下啟示。
(1)從圖形來觀察,當接受教育的量很大時,受教育者的素質改變量的變化率就很小,由于接受教育的量很大反應了學生的生源質量很差,素質改變量很小說明同樣的教育資源對生源質量很差的學生幾乎不起作用,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學生的生源素質;從圖形中接近0點來觀察,當接受教育的量變小時,受教育者的素質改變量的變化率同樣也很小,由于接受教育的量很小反應了學生的生源質量好,素質改變量很小也說明同樣的教育資源對生源質量很好的學生幾乎也不起作用,因此,在一定的教育資源條件下,如果學生的生源質量特別好,教育過程中同樣制約教育的效果。
(2)一定的教育資源只能培養一定的生源質量的學生,也就是說不同層次的學校擔負起培養不同層次的生源質量的學生的任務,只有有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優質的生源才能發生作用,才能受到很好的教育,綜合素質也才能得到明顯的提高。因此要正確看待學生的生源素質,學校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求生源的質量。
(3)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生源質量,如果說一味地做廣告、搞宣傳等進行激烈的生源大戰并非良策,筆者認為只有提升優化教育資源才是吸引優質生源的唯一途徑。本文利用“孤立觀察”法分析了學生的生源質量與教育資源的關系,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要學生的生源質量與教育資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教育的功能就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工作中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生源質量的分析,做好學生的生源質量調查,適度調整教育資源的結構,使之發揮最大功效,其次教育者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管理觀,引導受教育者朝向教育的目標前進,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夠協調、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