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信托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16:17: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藝術品信托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藝術品信托論文

篇1

本刊:王總,為什么說拍賣是一種信托責任?

王歆昱:拍賣從表面看僅是一種交易的方式,其內核是一種信托責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委托人將自己辛勤勞動的酬勞換來的藝術品托付給拍賣行,在漫長的拍賣期待中,客戶希求的是資產的增值,而買受人又將自己的勞動所得交付給拍賣行,希求獲得有價值的藝術資產。從這個雙向委托的過程來看,資產和資金的雙向流動構成了信托關系,而拍賣行則必須是一個嚴肅的可以托付的資產管理人。信托行業的職業理念已經成為德盛人的行為準則,“誠信、專業、價值”這六個字已經化為德盛的拍賣理念。

本刊: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在藝術品投資的冬季,你們在為收藏家們設計什么樣的藝術品投資規劃呢?

王歆昱:我們建議客戶投資“資源性收藏品”,因為這種資產最能保值。所謂“資源性收藏品”是指材質源自天然,又經人工雕琢,承載著人文歷史文化沉淀的藝術品。壽山石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2003年福建省出臺了壽山行資源保護條例,2006年又加大力度嚴禁這一資源的瘋狂開采。我到壽山村實地考察過,這種資源的采掘供應已經斷掉了,這個資源已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了。

自宋元以來,壽山石作為印章的最佳載體從文人把玩到宮廷收藏,又擴大到文人、官員、民間的共同收藏,以至于到今天收藏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壽山石溫潤細潔,內斂平和,其石質又暗合中國文化的中庸和曠達,實在是中國文化最好的外化體現。

在銀行利率為負利率的時代,不可再生的資源性收藏品如壽山石正是由于其文化的內核和唯一性,其投資價值凸現出來,無論是在一個什么樣的投資周期下考量,其價格的長期牛市格局是不會變的。

本刊:請您介紹一下本場拍賣會有哪些看點?

王歆昱:拍賣會推出“信義天下”的印章專場,“清供雅玩”的擺件、握件專場和“巧奪天工”的名家作品專場,三個專場均以選材為先,兼顧工藝,求真求全。

“信義天下”專場共推188方印章,其中推出多方芙蓉精品及荔枝洞、杜陵等名坑佳石,值得細細品味。壽山黃芙蓉開采于月洋山嘉良洞,光緒年間由于開采出質優色美的佳石而一躍成為“壽山三寶”,與田黃,艾葉綠并駕齊驅。這枚“壽山黃芙蓉龍紐方章”以碩大黃芙蓉而雕,牙黃和米黃相間,通明嫵媚,純潔無瑕,雕龍紐趴伏章上,一改矯健狀碩的蒼龍形象,極顯溫順憨厚,為壽山美材增添不少美感。

“清供雅玩”專場推出擺、握件共80余件,以文房、古獸、人物、瓜果各形款而陳列,買之供于案頭可免俗氣,求之握于手中可怡情制怒,陶冶精神,正如玩石人所言“可以食無肉,不可手無石”。其中48號拍品壽山結晶體三色芙蓉童子獻壽,作品以小塊結晶體巧雕,紅潤濃艷處雕碩大飽滿的壽桃一只,枝葉襯托其問,一孩童托舉碩大的壽桃,笑容可掬。作品利用大小夸張的比例,將壽桃的碩大飽滿,童子的嬌小玲瓏表現得更加精彩,再以紅芙蓉石制桃,黃芙蓉石雕小童,天然的紅色與淺黃色紅黃相間,內容題材刻勒精準,構思巧妙。還有40號拍品壽山結晶體蠟燭紅芙蓉山水清影山子,山子通體取壽山蠟燭紅芙蓉為材,因顯珍貴而隨行施技,通身薄意雕山水清影,技法傳承民國著名薄意大師林清卿的風格,輕薄流暢而富有層次感,線條秀美而具有厚度感,為不可多得的掌上珍玩。

“巧奪天工”專場推出了30余位名家作品,并且對各名家作了簡介,其學術性和全面性均為少見,值得大家到場一觀。其中87號拍品林清卿作薄意章,旗降石,薄意大師林清卿對中國古代字畫的理解可謂到了極致的境界,而將中國字畫用壽山石薄意技法表現在印章上,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作者巧作,層次清晰分明,陰陽向背,極具立體感與動感,表現出的勃勃生機,堪稱一絕。81號拍品林文舉作,杜陵,夢筆生花薄意章,印身上錄有文舉先生臨摹的周?吳方鼎蓋上銘文,金石氣濃郁,不可多見。壽山成石經億年,而今資源告罄,它的價格從歷史上看無論戰爭、自然災害還是經濟危機,無論怎樣的風波一直穩中有增,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均已具備。

中國當代藝術退潮了,中國書畫也處于調整期,在金融危機之時,我們又可以收藏些什么呢?資源性收藏品才是最可靠的選擇。

本刊:好吧,讓我們共同期待上海德盛2009新春國石拍賣會。

中國畫家

21世紀最具收藏價值的中國畫家

――劉樹允

篇2

2)“保護歷史文化妨礙了經濟發展”的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一方面在破壞歷史文化,一方面又在大談自己城市的歷史;在舊城拆了古建筑,又到新區去搞明清一條街。這種做法既破壞了很好的旅游資源,又不能形成新的經濟熱點。有時在歷史遺跡、風景區地方挖洞搞個鬼怪神妖的人文景觀,這不僅褻瀆了古文明,還使人反胃。

3)“舊的建筑不適用,需要改造”的說法。這一改就是大拆大建,面貌全非。倘若西安也把城墻拆掉修成環路,其古都風貌及旅游價值效果就要遜色不知多少:還有的地方為了突出自己的城市特點,在任何建筑上都要搞地區、民族、歷史的特征,以示“文脈”的延續。在一個城市里應有不同歷史的建筑及風貌區,但絕沒有必要在每個建筑上看其上下五千年。只要對歷史做了大膽的保護,就可以毫無顧及地對現代化大膽追求。這樣,文脈就得到了自然延續并且通暢。

4)“要用一種統一的理論指導全盤”。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特征千姿百態,文化底蘊各不相同,處于轉型期的經濟發展也參差不齊,城市形態與結構各自不同,需要也不同。用一種理論指導全盤.顯然不實際。中國有自己的城市文化傳統,盲目套用西方理論,只會犧牲自己的城市特色。作為中國文化代表的北京城借用功能主義系統的大拆大建、內外環道路、超尺度街廓使北京傳統城市特色幾近滅絕,便是前車之鑒。然而中國的現代城市建設教育、思想、方法又一直在承襲西方的城建體系,無法擺脫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影響,當然借鑒承襲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于如何在借鑒、套用的過程中研究西方城市建設理論對中國城市快速發展的適應性,逐步建構適應自己城市的地域特點、地方風貌、文化韻味、經濟規律,又具備時代印跡的促動性城市建設理論,是當今亟待解決的課題。

還有,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往往忽略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為了建筑可以任意砍伐。樹是歷史的活的見證,是無法仿造假造的文物,難道不應該更加重視嗎?城市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又是歷史文化的象征。這是任何一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者都不應忘記或偏頗的兩個方面。

1)保護對象應該是各個歷史時期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歷史遺跡和風景名勝。包括:國家省、市、縣各級文物部門已定的歷史文物和名勝點;尚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但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業已損毀但具有重修、重建價值的文物古跡等。

但在城市改建中,有時會對古舊建筑是否是歷史文物古跡、是否保留等問題提出質疑。我們可以參考英國“公民信托社”提出的五條標準:是一件藝術品,能豐富環境;是某一特殊建筑風格或某一時期的建筑代表;在社會上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與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在歷史上有聯系;能使周圍環境具有一種時間上的連續感。

2)歷史文化的保護方法是根據各保護對象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經濟意義來確定其保存、發展與利用辦法。為此,應首先弄清各保護對象的歷史年代、文化等級、性質特點、功能內容、容量、交通條件、空間特征與經濟利用價值等。并盡量從社會、文化、經濟、精神、習俗以及心理情感上去完善和發展它。

保護的一般方法有保養、維修、改造等幾種。通過保持和恢復文物古跡的本來面貌,來示明當時的歷史陳跡。對古舊建筑加以改造,使其外形不變,而內部更添現代化的設備和裝修,以充實它們的使用價值,使其得以新生。

繼承發揚古文物意境,提取傳統的特色和符號。羅伯特?文丘里1972年設計的美國費城弗蘭克林紀念庭院,沒有把舊建筑修復,而是將19世紀典型的美國坡頂簡化成開敞的不銹鋼構架,其地面用白色大理石在紅磚地上標志出舊房屋的平面。文氏認為:舊建筑靈魂已顯出來,人們步入庭院透過層層空架,由衷地感到故人已逝,精神猶存。創造了一種寧靜安詳的紀念氣氛。

還可以通過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達到保護的目的。如日本橫濱步行道公園設計中,設計者認識到由于橫濱經濟的發展,隨之也產生了大城市所具有的一系列弊病——“綠”在消失,“水”被疏遠,自然生態遭到破壞,造成城市中自然的匱乏。因此,在整個設計中構思了三個相關聯的主題段,來追念與城市文脈有關的歷史。設計者創造了:綠化步道——這里綠樹蔥郁,鳥語花香,一派自然景象,成為人工環境中的一塊綠洲;“水”的廣場——運用噴泉、瀑布、跌水、滾水和漩渦等水的表現來賦予廣場自然的氣息,使人擺脫城市的喧鬧,獲得片刻的寧靜;“石”的廣場——是供紀念、演出等集體活動使用的露天廣場,并制作了幾十種有歷史性代表的圖樣方案制作的陶塊,鋪砌在步道或嵌于指示牌上,給長者以歷史的回憶,給少者以鄉土教育,給客人介紹了城市發展的歷史而留下特殊印象。新晨

3)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范圍常根據不同保護對象的需要,劃分為嚴格控制區、環境協調區和視線走廊區,現分述如下:

嚴格控制區:指文物古跡自身占有的地域。在此區內嚴格保護文物古跡及其環境的歷史原貌。一般除維修外不得有任意拆遷和改造,更不能新建。

環境協調區:指文物古跡所處的周圍環境區,它介于嚴格控制區與非保護區之間。在此區內允許新建房屋等,但必須與文物古跡相協調,并服從于文物古跡。在此區內除應控制建筑的高度外,還應對其體量、結構、韻律、色彩、風格和使用等方面有所規定,以使其與文物古跡取得協調和均衡,和諧一致。此外,應考慮與街路、綠地等的協調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