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童話故事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20:4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動物童話故事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理想,幸福是什么,給校長的一封建議書,紅領巾心向黨小小動物的童話故事艷
早晨的太陽,像牛車的轱轆那么大,像熔化的鐵水一樣艷紅,帶著噴薄四射的光芒,坐在東方的嶺脊上,用手撩開了輕紗似的薄霧。小動物的童話故事艷
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4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著光。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
雨點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匯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紛紛,染綠了山,;染綠了水,染綠了石板小路。星期天,我去排隊買米。在我前面的是一個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夠健壯的了。圓圓的臉龐上,兩道細眉,一雙大眼睛,配上稍小了點的鼻子,也還算勻稱。就是嘴唇厚了點,像非洲人似的。再見了,母校,家鄉的變化,感
篇2
讀后感,讓我感動的一件事,誦讀經典,感悟成長,感恩小小動物的童話故事
忽然,迎面升起一輪紅日,灑下的道道金光,就像條條金鞭,驅趕著飛云流霧。小動物的童話故事
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4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著光。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大紀元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爛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戲而下,咿咿呀呀,歡蹦亂跳地撲進大地母親的懷抱。繅絲姑娘迥然不同:藍布棉襖,黑粗呢短大衣,草綠色長褲,脖子上的紗巾是白的,扎小辮的頭繩是根黑毛線。,紅領巾心向黨,未來的機器人
篇3
一、數字“3”在故事中的運用
讀著一個個童話故事,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作者經常會在故事里安排三個主要人物,或者三個具體的故事情節。比如《格林童話》中的金鳥,安排了三個王子去捉金鳥,最后一個勇敢謙虛的小王子又在最后得到了金鳥、金馬、金公主。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只小豬》,作者讓第三只小豬蓋的房子最牢固,以體現它的勤勞能干。德國童話《三個音樂家》中,小提琴手和喇叭手去對付矮人老公公都沒有成功,而吹笛手以他的勇敢和機智,最后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就連我國的神話故事中也有《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我認為這樣安排故事可以使故事內容更為飽滿,讀來更有情節感,有時作者又通過比較來傳達善良、寬容、勇敢等品質,或者是體現做一件事情的不易。
發現了這樣一個秘密,我特意安排了一次練筆,也把“3”運用到自己的童話故事中去。比如,你可以安排三個小動物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或者讓一個小動物經歷了三次才把一件事順利完成。經過提醒,孩子們的筆下就產生了這樣一些故事,《小白兔找工作》,讓小兔找三次,以體現小兔的懶惰;《三個朋友》,通過故事表達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出走的小猴》,小猴走三次,媽媽找三次,體現媽媽對孩子的愛。雖然,還有很多孩子不能學得很老練,但故事內容飽滿了許多。
二、讓兩個“我”進行對話
德國貝伊修達恩著的童話故事《紅色魔法書》里,小男孩西姆奈學到魔法后,把自己變成一頭肥牛,讓爸爸賣了賺錢,然后自己再變回來逃掉,當他進行得很順利后,他內心的“我”站出來勸解自己:“西姆奈啊,你今天做了一件壞事!你騙了人家,想想如果被騙的人是你,會不會難過呢?下次不能再這樣了。”但西姆奈看著爸爸開心的樣子,并沒有收手,直到變成馬后無法變回原形,他頭腦中的另一個自己又說話了:“你看,都是你不聽我的話,如果你不騙人,怎會落得如此下場?”
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中的心理斗爭也寫得很精彩,當皇帝去看新衣卻看不到新衣時,他慌了,內心隨之開始暗暗說話:“什么情況?哪兒有漂亮的布料?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見?不行,我決不能像個傻瓜一樣愣在這兒。”然后,皇帝就開始了裝腔作勢的表演。
這樣的內心活動是不易察覺的,往往會被忽略,但通過故事,通過點撥,孩子們就會恍然大悟,并嘗試著模仿。其實,不僅僅童話故事中用得著這樣的內心描寫,生活中我們的心理斗爭無處不在。例如:媽媽不在家,你想看電視,但作業還沒有完成的時候;考試時遇到一道難題,只要向同桌那兒瞄一眼就可以了,但要不要真的這樣去得分;我把班級圖書角的一本書弄破了,但沒有人看見,我要不要承認……相信只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樣的心理活動無處不在,他們很快就能掌握方法,把它表達出來。
三、讓文中的人物開口說話
一個故事少不了精彩的對話,對話是作文的“魂”。而孩子們編寫的故事里,總是忽略對話描寫,懶于斟酌對話。閱讀童話時,我帶領孩子們進入角色反復表演對話,品味對話時的神態、動作,找尋對話描寫的方法。以《海的女兒》為例,摘錄文中的一些對話:
①“慢著,我們還得談個條件。”巫婆又說,“你必須拿你最好的東西來換我的藥――我要你悅耳動聽的聲音。”
②“哦,他竟然不知道是我救了他的命!”小人魚在心里說。盡管這樣,她依然愿意為他做出任何犧牲。
③突然,王子狂喜地叫起來:“啊,我的救命恩人,我終于找到你了!我是多么幸福啊――這真是上天的安排!”
這三句話中提示語的位置各不相同,怎么安排很有講究。一般提示語的安排有五種不同的位置,作用的細微變化如下:
第一種,提示語在前,一般強調提示語。
第二種,提示語在后,一般突出說的話。
第三種,提示語在中間,一般突出前后說的話,提示語既有語氣上的停頓,也有意思上的停頓。
第四種,省略提示語,使得對話流暢、急切。
第五種,提示語和說話內容各獨立一節,既強調了提示語,也突出了說話內容。
篇4
中國文化Chinese Culture我發現了什么What I Have Found快樂的一天An Happy Day關于友情About Friendship陪伴Company森林防火Protect Forest From Fire共享單車Sharing Bike溫暖Warm我和書的故事The Story between Me and Books我的大學生活My College Life成長的故事The Story of Growing Up撒謊Telling Lies父母的愛Love From Parents我的家鄉My Hometown童話Fairy Tales網絡拉近還是疏遠距離Internet Far or Near不要挑戰魔鬼Don’t Try to Challenge Devil亞健康的存在The Exist of Sub-health吸煙的危害The Danger of Smoking旅行要做的事情The Things Should be Done In a Trip手機與課堂Cellphone and Class那些過時的習俗The Outdated Tradition讓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Let the World Hear Our Voice最可愛的生物The Curtest Creature健康的生活方式The Healthy Lifestyle剪紙藝術Paper-cut Art珍惜時間To Cherish Time禁毒Drug Control不忘初心To Keep the Original Mind我的煩惱My Annoyance包餃子Making Dumplings感動Moved快速入睡的方法The Ways to Get Sleep Quickly最難學的語言The Most Difficult Language to Learn音樂的魅力The Charm of Music人與動物的感情The Relation Between Men and Animals榜樣的力量The Power of Example最好的偶像The Best Idols為了實現目標For the Goal黑暗童話故事Dark Fairy Tales努力奮斗的理由The Reason that I Strive最美的日出The Most Beautiful Sunrise中國文化Chinese Culture放風箏Flying Kites老鷹捉小雞Eagle Catches Chicken樂于助人Be Helpful to Others未來的汽車The Future Car助人為樂Be Happy About Helping Others世界上最美的語言The Most Beautiful Language In the World生活閱歷Life Experience
更多信息資訊請點擊:
節日類英語作文
事件類英語作文
人物類英語作文
季節類英語作文
篇5
于是我大力倡導并搞起了“童趣教學”的試驗教學。從開園起,我就注重引導孩子們多聽童話、多說童話、多讀童話、多理解童話,以童話為軸心開展了多種教學活動,盡力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做到適合兒童化,引起孩子對文化知識學習的興趣。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實施。
一、適當補充兒童感興趣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發現,幼兒園孩子的學習興趣受教材內容的制約很大,針對不同內容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差異極大。比如,在一般的活動中,有些小朋友喜歡嘰嘰.喳喳說小話,可是在《小公雞和小鴨子》這一類帶有童趣的活動中,情況就不大一樣了,整個活動過程一會兒鴉雀無聲,一會兒又笑聲四起,小朋友玩得興趣盎然,我也教得輕松自在,活動效果還特別好。孩子們的學習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的興趣。因此我除了教材中的教學活動,還特意精選編了一些童話故事,供小朋友們欣賞。
一般來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學習是在玩中學,不能像小學一樣去進行知識性的灌輸,是要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將古板的老師教變成幼兒主動的去探索。因此我準備的那些童話故事,象磁石一樣吸引著他們去主動地學習。僅僅一個學期,大部分小朋友就學會了自己去看圖書,去發現圖書里的故事,去探尋故事里的奧秘,能閱讀淺易的童話故事,有時讀得連吃飯也忘了。我做過粗略統計,小朋友的閱讀每期人均達上萬字,很多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大幅提高。有些小朋友甚至于把閱讀的范圍由讀童話到讀故事、寓言、詩歌、小說、科普知識等。很多小朋友把講童話故事當做一種樂趣,除了能自主閱讀圖書外,他們還經常自己編造一些離奇古怪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令一些家長都感覺到不可思異。
因此,在教學中補充一些童話故事,可以使孩子們在歡愉的情緒中發展閱讀和想象能力。
二、采用“角色法”教學激發小朋友興趣
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般還不喜歡長時間呆坐,更不喜歡老師單純的一套一套的說教,很多時候,他們好動、好奇、好問、好表現自己。我針對小朋友的這些特性設計教學方案,并取得了一些較好的效果。
活動中,除必要的講解以外,我喜歡采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教學。如聽故事、復述故事、表演故事、觀察圖片、觀察實物、觀察動作和說話、接力賽、猜謎語、做游戲、分角色表情朗讀童話等。讓小朋友在課堂中既動腦、動眼,又動口、動手,甚至可以適當地手舞足蹈。有一次,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活動中,帶小朋友口頭朗讀后,我讓他們扮演童話故事中的小蝌蚪、金魚、烏龜、青蛙媽媽。小朋友們一下子雀躍起來,情不自禁地伸長手喊起來:“讓我來,我會演!”此時,小朋友的情感處在熾熱的狀態中,加上剛才的朗讀熟悉了故事內容,因而進入角色快,表演效果也很好。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小朋友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才能等等,都得到了自由的發展,而且活動氣氛濃厚。
三、教學多用易為小朋友接受的語言
我覺得,做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其教學語言應該盡量做到有情有味。情,是要有豐富的感情,味,是要有孩子味。那種無情無味的枯燥語言,即使再準確,也很難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印記,自然也很難讓孩子掌握教學內容。
幼兒園的小朋友,是很喜歡形象生動的語言的。因此,我在給小朋友講童話故事,或詩歌,或散文時,盡量會通過繪聲繪色的描述,讓鮮活、可感的形象和生動的圖畫、內容印刻在孩子們的心里,使他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把知識的傳授藏于無形之中。如在《狐貍和烏鴉》的活動時,怎樣才能一開始就把小朋友吸引住呢?想來想去,我選擇了這樣開頭的:“小朋友們,你們聽過很多很多關于狐貍的故事,那么,你們熟悉的那只狐貍現在到哪里去了呢?你們看,它又出來了,來到了你們書中(指導小朋友翻書,讓小朋友看書中的圖)。這只狐貍昂著頭,踮著腳,伸長脖子,張開大大的嘴巴,露出長長的舌頭,正在接一塊肉呢!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請小朋友們先聽老師講一講這個故事。”這樣的語言,能攝住兒童的注意力,引起豐富的聯想和學習的興趣。
此外,幼兒園小朋友都還喜歡有感情的、鼓勵性的語言。有的小朋友童話故事講得好,我便說:“嗯,你講得妙極了,繼續堅持,你將來可以當個童話故事大王!”有的小朋友朗讀得好,我便說:“讀得真有感情,讓人身臨其境一樣,再練一練,說不定你就是未來的央視主播呢。”有的講童話故事想象豐富,我便說:“哇,你講得真是太有意思了,生動有趣,這樣的情節,連老師都想象不出來。”受了表揚的小朋友,心里樂滋滋的,也會在鼓勵中繼續磨礪自己。
四、開展符合小朋友特點的課外活動
適當地開展課外活動,可以讓小朋友走進學習的樂園。我在注重童話教學的過程中,還開展了一些富有童趣的課外活動。
如觀察大自然、開童話故事會,辦童話手抄報、自編自演童話劇、舉辦童話知識競賽等等。就拿自編童話手抄報來說吧,我鼓勵小朋友自己辦童話手抄報,全班小朋友人人動手,一人一份,報題自擬,文章自寫,插圖自畫,編排自己設計,辦出來的童話手抄報五彩斑斕,十分惹人喜郟有的老師還拿去做樣板引導其他班級小朋友多動手動腦寫自己喜歡的童話作文,增強表達能力。
五、用童趣打動小朋友的心
篇6
1.知識與能力:把事情敘述清楚、完整;正確使用動詞;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2.過程與方法:教會學生讀題目,理解作文題目的要求;鞏固思維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和想象,熱愛大自然,喜歡春天,并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別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這次作文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單元的“小筆頭”。自己認真讀一下題目的要求和例文,看看這次的“小筆頭”要求我們寫什么。(學生回答)
這次作文要寫春天,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寫:寫一首小詩;寫一件有關春天的事情;編寫一個關于春天的童話故事;畫一幅關于春天的畫,在畫的下面寫上文字。
二、找素材,選素材
1.找素材
春天來到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呢?你在春天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關于春天的信息說出來。學生一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畫思維圖。)
■
把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色、聞到的春天味道、想要在春天做的事情,按照老師在黑板上畫的思維圖的樣子,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把自己的思維圖畫出來。
2.選素材
在你畫的關于春天的思維圖中,你最想告訴別人的是什么呢?為什么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把它選出來。一會兒我們就寫我們最想告訴別人的事情或者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三、結構安排
我們每個同學都選擇好了自己想要寫的內容。你們都想怎么寫呀?是寫一首小詩,寫一件事情,一個童話故事,還是畫一幅畫,在下面配上文字呢?(指名學生回答)
1.寫一首小詩
就要按照詩的格式來寫,請看第一課《春的消息》。
風,搖綠了樹的紙條;
水,漂白了鴨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
你看,春天已經來到!
……
句子都比較短,一個內容寫一個段落。
2.寫一件事情
如果你要寫關于春天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把這個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是怎么開始的,經過是怎樣的,有什么結果寫清楚。
3.寫一個童話
童話中的人可以是真實的人,也可以是小動物、花草,他們都會說話。比如:
小刺猬學唱歌
一天,刺猬媽媽讓小刺猬出去學唱歌。
小刺猬走到公雞音樂房。公雞老師說:“你是來學唱歌的嗎?我來教你吧”,說完就喔喔喔的唱了起來。小刺猬怎么學也學不會,就去喜鵲音樂房了。小刺猬說:“喜鵲,你能教我唱歌嗎?”喜鵲很高興答應了,并喳喳喳的唱了起來,小刺猬還是學不會。又去小貓音樂房,小貓又教他喵喵喵地唱歌,小刺猬還是學不會……
4.畫一幅畫
可以在我們的作文本上用彩筆畫一幅關于春天的圖畫,一定要寫上畫的是什么呀,要不別人會看不懂的。把你想寫的畫成思維圖吧。
(找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畫思維圖,教師指導:怎樣安排結構,給別的學生示范。)
四、指導寫具體
根據學生畫的思維圖,具體指導。注意使用上學到的作文知識。
1.注意動作描寫
如:春天,我們折下一枝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齊整,然后搓一搓,使綠色的樹皮略略熟軟,猛一下抽出樹枝,一管柳笛就溫順地呈現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
(作者是怎么制作柳笛的:折下柳枝——拿小刀切割整齊——搓一搓,使樹皮熟軟——猛地抽出樹枝。)
在自己的作文里,如果有動作,一定要把動作寫明白。
2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如,“當柳樹的長發披散開來,在春風里沐浴時,榆樹常常把身子探出墻頭,向我們招手。”這是擬人的修辭方法。“清晨,露水還浸潤著榆錢的時候,它們亮晶晶、綠瑩瑩,真像一串串晶瑩的玉莢。”這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寫春天的景物的時候,如果用上一兩句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你的作文就非常棒了。
五、自主寫作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提高;教學有效性
習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學中要不斷轉變習作教學的觀念,改進習作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時間深入探討了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一、拓寬習作素材獲取渠道解決習作無內容的障礙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害怕習作的根本原因是無內容可寫。通過長期的嘗試和研究,我認為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渠道去捕捉習作素材,解決習作無內容可寫的問題。
1.從各種媒體上獲取素材
為了解決學生對有的事物不可能去觀察和對有的事物沒有細致觀察的矛盾,一是可拍攝和通過網絡查找資料照片用投影放大后讓學生反復觀察,然后讓學生寫作。二是通過課前拍攝錄像資料,課中播放給學生觀看,然后根據錄像寫作。如,有的動物、人物、景物是無法搬進課堂讓學生觀察的,錄像就解決了這一問題。三是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指導學生觀察后練習說話和寫作。如,在教學課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會寫”時,先指導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接著引導學生圍繞畫面按觀察順序進行說話練習。說清楚是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在做什么?再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猴子的動作、形態,使畫面“活”起來,“動”起來。最后,練習用幾句話或一段話寫出來。
2.從現實生活中獲取素材
生活中的習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人和物。本來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學生平時對周圍的環境、事物沒有留心,缺乏細致的觀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卻“不識真面目”。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些人和事,關鍵在于教師要引導他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給學生一些觀察的方法,如觀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著、神態和言談舉止進行觀察,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等;如觀察植物,可通過視覺了解形狀、顏色、姿態等,可通過嗅覺去聞它的氣味等等。另外,老師還可引導學生及時捕捉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現象,作為習作的材料。
3.從學科課堂中獲取素材
學生的課堂除了語文課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學科課堂,只要稍加留意,課堂中的美無時不在,激情無時不有,我們要善于發現,用心捕捉,巧妙引導,就會自然地捕捉到寫作素材,激發起寫作激情。比如,從音樂欣賞課上捕捉孩子們那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馳騁的情景;從快樂體育課中捕捉孩子們那忘我活動的場面;從美術課上捕捉孩子們的妙筆生花;從品德與社會課上捕捉孩子們撞擊出的一個個思維火花;從科學課上的一個個小制作、一個個小發明、一次次養蠶經歷、一次次播種過程、一次次觀察發現中獲取習作材料。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同時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并及時引導,讓學生在激情滿懷中快樂作文。
4.從組織活動中獲取素材
要使學生習作有話可寫,又能寫出真情實感,必須有意識的把習作訓練與組織學生活動結合起來,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出學校、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拓寬視野,不僅豐富了習作素材,又培養了習作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我經常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如結合學校課程資源,在校內組織開展打籃球、拔河、滾鐵環、跳繩等比賽活動;到校外組織參觀、訪問、春游、秋游、掃墓、賣報紙、公益宣傳等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感受,盡可能讓學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習作時,學生就會有話想寫,有話可寫,并能寫出真情實感。
二、創新習作訓練方式改進習作教學指導方法
1.讓閱讀和習作有機結合
我們要重視讀中悟寫,讀中學寫,體現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舉措。讀是理解吸收的過程,寫是表達輸出的過程,二者關系密切。讀是寫的基礎,因為運用語言文字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從閱讀中獲取的。只在習作課上講寫作、學寫作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習作能力提高也是沒有保證的。必須把練筆貫穿到閱讀教學中,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要而寫,形式要靈活多樣。
2.讓說話和寫話有機結合
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得從練習說話開始。對低段學生來說,說好話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學生遇事沒話說,有的說話過于簡單,有的怕在同學面前說,有的聲音小、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因此,在教學生識字和閱讀時應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的內容進行說話練習。其次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說話的素材,豐富他們的生活和情感,為說話和寫話訓練打下基礎。再次是和家長配合,要求家長引導孩子多看各種有益的課外書、影片,多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多和孩子交流,訓練孩子大膽說話,逐漸訓練學生表達清楚。學生只有說得好,才能寫得好。說為寫作了準備,學生寫起來就會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寫話和習作之前,教師最好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啟發學生先說說,說好了再動筆寫。
3.讓記實與想象有機結合
篇8
人生有著雨水一樣的記憶,連綿不斷,就像現在不用抬頭都能看到漫天飛舞的柳絮。倘若真的能夠這樣瀟灑的消失在這個世界,那顆曾經被某些畫面溫暖過的心應該不會再次干燥冰冷吧。未來就是未知人生的到來。青春永遠都沒有地平線,那么多的等待,只不過是為了日出的燦爛。
你有過期待童話般的生活嗎?當我們漸漸長大的時候,總是對童年的生活念念不忘,以為看著童話故事,就可以找回自己失去的時光,可是,我終于明白:童話故事,只能在童年時代。
曾經的很多不明白的是是非非都擺放到了眼前,熟悉的世界從沒有過這樣的朦朧,窗外的雨簾也很久沒有間斷過,雨水在路面匯集成一道道溝壑,行人來來往往踩出來的漣漪,也沒能把思緒從很久遠的年代拽回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只能在夢中,去那個很久遠的年代,但是有些時候我還是很害怕,擔心哪一天我會迷路,在深邃的森林里,并沒有童話故事中的小動物們,陪我度過漫漫長夜,漸漸長大,于是我才明白:童話只能去愛,而不能依賴。
簡單的思緒總是在腦子里循環,卻沒有再次匯集在一起。然后,就在這樣的季節,夏天給了我很多陽光,卻無法給我溫暖。很久似乎都是這樣的感覺,風停了,仍然對冷念念不忘。不是我不夠關心,是我感覺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我們班足球賽勝利的那一刻我似乎忘記了歡呼,只是有些感動在心底狠狠的沸騰了一下。那時候我也想過,若是我也能在操場上奔跑,而不是坐在看臺上看看天空,看看他們,看看身旁的同伴,應該有更深的記憶吧。
最近一段時間,似乎總是睡不好,透支了太多的精力依然是碌碌無為,好像是被關在了一個煉丹爐里,慢慢堅持著,過著沒心沒肺的生活,時間久了,要么成為良藥要么成為毒藥,自己都不給自己選擇的機會。我多么想放大自己的身體,好讓火焰能夠溫暖我骨子里的冰涼。
回首,不見得可以遇見誰,也不見得就能想清楚明白。夢境虛實不定,左右了近半個月的大腦,神經末梢切斷了眼淚的路線,回不了頭,也得不到釋懷。就那樣看著一個人,嘲笑著那些微的掙扎和猶豫換回來的可憐的自尊和耐性。即使被壓抑的無力反抗,可在內心深處不甘心就是這樣的結局。日漸平淡失去味道的生活,把空氣織成一張網,貼在自己的背后,當溫暖融化不了這片圍墻,那么多次的沖擊,只會讓自己壓抑的無法動彈。
眼淚是最厲害的武器。這是小時候我寫在作文里被老師劃上橫線的一句話。我現在突然很害怕自己在那樣小小的年紀就認識了‘城府`這個并不知道含義的詞語。直到現在我依然不理解這樣的話怎么從一個小孩子嘴里說出來。不認識的人,執著于用悲傷的眼神看我的文字,甚至有的人還很‘關心’的說:人生啊,有很多無奈,不要太在意,沒什么的,要看到好的方面……
篇9
(注:本文為三年級期末考試作文,要求用“獅子、小魚、老鼠、孔雀、狗、小鴨、大樹、牽牛花、小草、雨點兒”任選幾種為主人公,編一個童話故事)
雨點是什么顏色的
一天,小魚、小老鼠、孔雀、小狗和小鴨來到森林里,小魚說“我們來玩捉迷藏吧!”,小魚剛說完,天空突然下起雨來,小狗說,我們到那棵蔥蔥蘢蘢的樹下去躲雨好嗎?大家高興地來到樹下聊起天來,大家聊到了一個話題:雨點是什么顏色。小狗說:“雨點是綠色的,因為雨可以把小樹小草變成綠色”。孔雀說:“不對,不對,雨點是白色的,因為雨點可以把梨花變成白色”。小老鼠跳起來說:“雨點是黃色的,因為雨點可以把野花變成黃色,可以把水稻變成金黃的稻谷,所以雨點是黃色的”。小魚說:“我看見的雨點是藍色的,我每天在水里游泳,看見水是白色的,但下了雨后,雨水流到河里以后,河水就變藍了,所以我說 雨點是藍色的”小鴨說:“不對,雨點是黃色的,我看見雨水流到小溪后,溪水變黃了,我又看見雨點是紅色的,因為雨點使玫瑰花變鮮紅了”。過了一會兒,雨停了,獅子爺爺走到小動物們旁邊給大家說:“雨點是透明無色的,你們說的只是雨點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景象”。
小動物們高興地在透明的雨中玩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回家后,小動物們都在想,這真是有趣的一天!
篇10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童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22-0062-02[ZW(N]
[作者簡介]孫燕(1977―),女,江蘇南京人,本科,江蘇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學教師,一級教師,南京市江寧區教學先進個人。
童話是文學體裁的一種,語言通俗生動,情節引人入勝,通過想象、幻想、夸張、象征等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王富仁教授認為,“語文教學對兒童來說,必須從童話開始。童話的世界和兒童的精神世界有一種天然的契合”。新課標第一學段閱讀目標明確提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蘇教版小語低年級四冊教材選文86篇,其中童話25篇,占四分之一以上。
一、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的肢解,忽略了童話的故事性
兒童對外在世界的認識是從整體上把握的,而非細致的思考分析。童話是感性的,低年級兒童也是感性的,它們之間有一種特別的親密感。在實際的童話教學中,教師更習慣讓學生抓文中精彩的詞、句來品讀感悟,卻不知這樣肢解式的教學把童話中感性與溫情的東西破壞殆盡,背離了兒童感性的特點,原本能打動學生心靈的童話故事失去了原有的感人功能。隨意顛倒、肢解文本,只能使學生成為故事的旁觀者,喪失學習興趣。
(二)教學的平淡,遠離了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童話作品的靈魂,沒有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就不可能把作品蘊含的思想生動有力地傳遞給學生。形象是通過想象、幻想、夸張、象征等手段塑造而成的,因此,也需要借助想象等方式將其還原于讀者腦中,這樣才能實現童話的審美功能。教師理性分析的課堂忽略了童話幻想與現實的結合,擬人和夸張的運用凝固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形象的把握只停留在模糊、表淺的層面。教育的過程是心靈喚醒心靈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平淡就難以把學生帶入文學的世界。
(三)生硬的說教,流失了童話的本真
盧梭認為:“學生在未達到理智年齡以前,只能接受形象,不能接受觀念。”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童話教學往往過分重視思想教育、道德感化,注重對童話中蘊含的人生道理的解釋,總害怕缺少教師的“諄諄教誨”,學生就會“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被喻為“當代日本圖畫書的舵手”的松居直認為,童話首先要讓學生感到快樂。在童話教學中,教師應設法讓學生融入到書中,獲得真正的快樂。若用成人的角度解讀文本,童話多半會被當作思想教育、知識教育、語言教育的工具,充滿詩意、快樂、幻想的童話就會變成枯燥的文字、生硬的說教,就會忽略兒童的天性,流失童話的本真,破壞童話在兒童心目中美好的形象。
(四)教師的主導,忽視了兒童個性的體驗
童話審美活動應該使每個學生有自己的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兒童在閱讀中的個人體驗,總想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步調走。課堂上教師恣意、任性地主宰課堂的情形屢見不鮮。“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千萬不能像小黑兔那樣,要像小白兔那樣,對不對呀?”在教師硬性主導、強烈暗示下,“聰明”的學生心領神會,個個都“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整堂課在教師的掌控中“順利”完成。如果有學生“不識相”,想說自己不合主流的看法,那教師一定會想辦法“幫助”他融入主流。
二、童話教學的策略
(一)以圖文為載體,感受童話之美
1.以圖入情
“人認識客觀世界首先用形象思維而不是用抽象思維。”小學生受閱讀能力的限制,讀文之前,往往對文中色彩鮮艷的插圖最感興趣,他們憑借插圖感知人物形象,再現童話場景,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這就是兒童形象思維發揮的重要作用。教材中的插圖就是文本與形象的最好媒介,教師可以通過插圖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想象,把學習童話變為豐富想象力、建構知識的有趣過程。蘇教版《烏鴉喝水》一文,學生可借助編者精心繪制的插圖理解文本。面對插圖,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他們會喜歡上這只聰明、伶俐、愛動腦筋的小烏鴉。
2.以讀動情
童話的語言活潑、明快,富有韻律美,特別適合低年級學生朗讀。生動的朗讀是對文章語言、情感與思想感悟的完美融合。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讀為本,通過講一講、演一演等形式提高兒童的朗讀水平。教師更要為學生范讀。低年級兒童朗讀水平低,但他們模仿力超強,當教師用充滿童趣的語調、飽滿的情感生動演繹文本時,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會在兒童的頭腦中再一次鮮活起來,充沛的情感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通過整段整篇的朗讀,學生能夠深深地感受童話所獨有的魅力。
3.以玩悟情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而童話故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富有情趣,通過情境表演,用“玩”的方式來感知童話,最符合兒童的天性特點。這些聲情并茂的童話故事通過表演變得生動形象,重點突出,童話的特點得以顯現。如蘇教版《螞蟻和蟈蟈》一文,學生可借助文本做課本劇的表演,各學習小組在“玩”的過程中就能深深體會螞蟻的勤勞、未雨綢繆與蟈蟈的目光短淺、得過且過。
(二)以想象為翅膀,品悟童話之美
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而童話故事總是在未盡處留下空白讓學生去想象。教師要善于挖掘童話中情感因素,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情弦”,讓學生想象力得以發展。低年級教學要注重創造性活動的設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允許學生在體驗童話人物角色時有大膽合理的想象。如《會走路的樹》中那只可愛的小鳥跟著熱情友善的小樹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文章只有短短數語,可學生對此充滿了好奇,這些天生的幻想家,多么想和它們一起去看看。八、九歲正是愿意與自然親近的年紀,也是想象力勃發的年級:嘰嘰喳喳的鳥鳴,紅艷艷的花朵,清澈見底的小溪,活潑可愛的松鼠……山野的一幕幕美景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他們和小鳥、小樹一樣陶醉其中。此時此刻,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人物,體驗到了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用學生的想象去補白,使故事更加生動,形象更加豐滿,學生的語言素養得到提高。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又促使學生形成在閱讀中思索的習慣。
(三)用身心去體驗,鼓勵個性之美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化與情感化是童話欣賞的突出特點,兒童在閱讀同一童話時,其情感體驗是不同的,一是因為作品本身,二是因為讀者賦予它的內容不同。每一個善于組織童話活動的教師,都應關注兒童在活動中的體驗。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喚起并珍惜他們的審美體驗,并予以充分的尊重。如教學《三袋麥子》一文時,筆者在總結環節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1)你最喜歡誰?(2)如果你得到一袋麥子,你會怎么做?很多學生會“察言觀色”,說最喜歡小猴,因為他聰明、能干。如果老師這樣總結:文中的小猴既聰明又能干,他把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的麥子,我們要向他學習。這無形中就捆綁了學生的思維。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獨立見解。其實,小豬、小牛也都有自己的優點,不可一概而論。教師可以像土地爺爺一樣,對向小豬學習的學生“哈哈大笑”,對向小牛學習的學生“點點頭”,“撫摸撫摸”向小猴學習的學生的頭。教師可以這樣總結:動物有各自的生活方式,人也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沒有好壞,更沒有對錯之分。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除了小豬、小牛、小猴的辦法,還可以怎么辦?”讓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以自由為宗旨,體驗創作之美
新課標要求:“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教師應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幻想,真正做到自由表達、創意表達。兒童想象力豐富,在閱讀童話時,他們或同情故事中的人物,或期待更加曲折的情節,或幻想自己成為故事的主宰,常常會有改編童話的沖動。他們在講述童話時,也常常喜歡加上自己的想象。教師教學時可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握教學契機,讓學生改編、續編、創編童話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與表達力。
許多童話雖已結尾,但學生意猶未盡。此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循著文章的思路繼續往下創作。在學完《狐貍和烏鴉》后,讓學生想象烏鴉又一次找到了肉,他們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烏鴉還會上當嗎,讓學生以“狐貍和烏鴉續編”為題編個故事。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