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設計范文
時間:2023-04-09 14:5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數學教案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學習方式
教學設計,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并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它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策劃師生的學習互動活動;它是一門藝術,必須融入設計者的豐富經驗,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生成的可能,設計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一、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找準教學設計的基本點
優化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整合、開發、創新處理,降低教材的難度,減緩知識的坡度,使教學內容更趨于合理,讓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1.處理好四維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確立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度”等四維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加深對數學的了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2.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教學內容。在設計中要做到既重“知識”又重“技能”;既重“過程”又重“方法”;還要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組織好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種依據,是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內容是一個靜止的知識庫,與學生接受知識的動態過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設計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知識的呈現順序,即先出現什么,再出現什么,要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相應的練習時,要加強練習題的針對性、有層次性,真正達到知識形成、鞏固與應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取舍教材內容,打破章節順序,進行有選擇的、科學的再創造、再加工,合理優化教材結構。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即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學貴有疑,主動學習的核心是探索,探索活動始于提出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具體實踐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敢于提問和善于提問。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所運用的知識和技能是前人所總結和積累的,而提出一個新問題則需要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一個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往往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一個思維活躍的人,可以說善于提出問題就意味著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優化學生學習方式,找準教學設計的關鍵點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教師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不停練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1.動手實踐。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顯的動作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理解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恰當地運用直觀操作,師生互動,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學習。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探究性學習應成為課堂教學實施創新學習的重點。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應是主動地構建知識的過程。創設有效的探索場,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開發,勇于創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情況下,不斷創設行之有效的探索場。
篇2
揀皮球(比較大小)
揀皮球(比較大小)
活動目標:
幼兒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驗物體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兒人數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動過程:
1、比比哪個大,哪個小
逐一出示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每種大小各一個,教師問:“這是什么?哪個大?哪個小?”
再出示大小籃子各一只,請幼兒按大小給實物分類,大的放在大的籃子里,小的放在小籃子里。
2、玩“聽口令舉雪花片”的游戲
請幼兒每人拿一種圖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聽教師的口令舉雪花片,如舉大的圓形雪花片,舉
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揀皮球”游戲
①幼兒圍在皮球周圍念兒歌。“小小皮球真調皮,一眨眼兒跑掉了。”念完兒歌后,教師把大小
篇3
一和許多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2.??認識區分“1”和“許多”。
3.??知道“1”和“許多”的分合關系。
活動準備
鋼琴、一位老師、一幅大掛圖、一個小籃子、幾個蘋果和橘子、一個面包、與幼兒數量同樣多的小紅帽、與幼兒數量同樣多的插花、一扇假大門
活動過程
1.
音樂導入
小朋友,請你跟我做(一位老師彈歌曲〈〈小紅帽〉〉,幼兒跟老師做律動)。小朋友,剛才是什么兒歌呀?對,是小紅帽。昨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了小紅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紅帽去看外婆,經過大森林的時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騙了小紅帽,把小紅帽和外婆給吃了。最后是獵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紅帽和外婆。
2.認識“1”和“許多”與它們的分合關系
今天外婆給小紅帽打電話了,外婆說:“小紅帽,來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于是,媽媽給外婆準備了許多禮物,讓小紅帽拿給外婆。看,這是什么(拿出一個面包)?老師手里有幾個面包?小朋友看看媽媽還準備了什么(拿出一個蘋果)?老師手里有幾個蘋果?小紅帽說:“媽媽,一個蘋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幾個蘋果吧!”(老師分4次拿蘋果,每次只拿一個,每拿完一次就提問‘老師手里有幾個蘋果’)。小朋友看看現在一共有多少蘋果呀(引導幼兒說有許多蘋果)?這許多的蘋果是由剛才一個一個的蘋果組成的,所以,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老師再拿出5個橘子)小朋友,這是些什么?老師這里有多少橘子?(把面包、蘋果、橘子放在小籃子里)小紅帽拿著媽媽準備的一個面包、許多蘋果和許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紅帽走啊走啊,有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紅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于是,她問小朋友:“小朋友,你們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嗎?”小朋友,你們想和小紅帽一起去看外婆嗎?小紅帽聽到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興了,她說:“謝謝你們,請你們也戴上小紅帽吧!”(老師拿出準備好的小紅帽)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多少小紅帽?(請每位小朋友拿一頂)現在小朋友頭上戴了多少小紅帽?老師手里還有小紅帽嗎?剛才老師手里的
許多小紅帽被小朋友拿走后,就變成一個一個的了。所以,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戴好你們的小紅帽,我們一起出發吧!
3.鞏固
(墻上掛著大掛圖,上面插著花)小朋友,這里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們采些花給外婆送去吧!每個小朋友只采一朵花。(在小朋友采花時提問個別幼兒‘你采了幾朵花’)小朋友,現在你們手里有幾朵花啊?草地上還有花嗎?它們都在哪了?對,草地上的許多花都被小朋友采走了,變成小朋友手了一朵一朵的花了。許多分成了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現在請你們把花都放到老師的籃子里吧!籃子里現在有多少花?小朋友手里還有嗎?
剛才小朋友手里一朵一朵的花現在變成了籃子里的許多花了,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小朋友,我們繼續走吧!
篇4
關鍵詞: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主體 創新型能力 更新思想 數控實習 教學改革
隨著90后初中生源的減少,基礎較差、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選擇了技工學校,雖然數量不少,但生源質量下滑,再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學生多,數控設備少”“因材施教”和“一體化教學法的推廣”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發展。面對學生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興趣等存的差異,有合理改革的方案讓優等生創新學習,中等生學得好,差等生跟得上。面對這樣的情況,針對數控實習教學我們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案。
一、注重提高數控實習教學質量的改革
技工學校是培養實際操作技能人才途徑之一,企業所需的操作人才應是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數控實習教師要注重數控實習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1.數控實習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改革的前提
數控實習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工種的全部內容,而且必須懂得與其相關的其他課程知識。數控實習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技能訓練,因此數控實習教師應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1)數控實習教師備好課是教學質量控制的首要環節。備課有各種方法方式,備實習課要結合工藝和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要備不一樣的課。
(2)數控實習教師平時應多進行實際操作,具有豐富的經驗、扎實的基本功、正確和規范的操作姿勢;具有鍛煉工藝分析的能力,能最短時間內正確分析零件的工藝路線,找出重點、琢磨難點,找出加工過程可能影響工件質量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讓學生快速進入實習操作,不斷悟出其中的原理。
2.教學方法是教學質量改革的保證
(1)調動法教學:數控實習教師的任務,不光是教學生簡單的基本操作,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獨立思考,從而真正領會教師傳授的知識,以獲得實習教學的效果。
(2)感性化教學:學生對于沒有學習的內容是毫無感性認識的,要學好內容是很難的,因此要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獲得感性認識。如數控車工實習講“建立刀具補償”時,要在數控設備上做規范的演示,邊演示邊講解,說明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要膽大心細,增強直觀教學的感染力,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3)層次化教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讓學生參與教學。因每位學生的素質、動手能力、分析能力不同,在實習方面要有不同層次的操作技能。這就需要考慮層次教學,既要讓學得慢的學生跟上,又要讓學得好的學生“吃飽”,對學得慢的加強基本功教學,對學得好的增加教學難度。
3.教學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改革的關鍵
(1)上好每一堂數控實習課。要按照數控實習的規則要求學生必須服從數控實習教師的安排和管理,要保證每一堂數控實習課的順利進行。在實習操作巡回過程中要及時關注實習進度、及時發現問題作出解決、及時糾正實習中的不正確姿勢、及時分析實習零件并做出解析,把每一堂數控實習課的問題解決好并做不同的總結。
(2)個別教學。數控實習教學環節能否順利進行,不僅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而且要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要使實習學生都能掌握好數控實習操作的技能,因此在數控實習教學中對于技能掌握較慢的學生要個別指導教學,在學生操作時教師在旁邊觀察指導,隨時糾正錯誤并示范指導,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
二、回歸數控實習教學學生主體的改革
數控實習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要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不能僅靠完成教學計劃而完成教學任務,不管學生是否能理解,這就需要考慮實習教學的改革,讓學生回歸主體身份。
1.數控實習教學不能采用應試教育,這是回歸學生主體改革的基本要求
數控實習教師具有先進的教育意識、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學生主體性得以尊重、主體權利得以回歸的保證,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學生應是相互尊重的。對于技校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就業競爭演變為技能競爭,變成了“應試”競爭。就業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重視技能型人才、重視技工教育,基礎差的技校生對學習數控技能更是不可能完成的學習目標。數控實習教學不能采用應試教育,要真正地向素質教育轉軌,讓學生成為學習技能的主體,真正實現由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向社會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及思維能力、具有主體性的人才培養的改革。
2.數控實習教學模式多元化是回歸學生主體改革的因素
數控實習教學模式是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操作方式,在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要求下,教學模式應靈活多樣,不能一成不變。常用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為主的或者唯一的教學模式,數控實習教師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很難照顧到個體差異,使學生共性有余而個性不足。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結構要求的變化,數控實習教學必須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如“探討模式”“提問模式”等,這樣有利于學生特點的充分展現,有利于學生發現、探討、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養成,變學生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回歸學生是主體,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
三、進行數控實習教學創新型能力培養的改革
數控實習教學創新型能力培養是現今教育的重要課題,社會迫切需要富于想象力和創新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技工教學的對象是社會的直接操作者,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部分。為了培養適應機械行業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技工教學要特別強調創新型能力。要在學校有限的數控設備的條件下培養學生技能,同一個工件有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案,從中選出一種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案進行技能培養,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案比較出其中的創新點。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做到循序漸進地訓練技能,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即“熟能生巧”。正規模仿是能力培養的關鍵,因此,創新型技能培養是整個數控實習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結合學校數控實習教學的實際情況,數控實習教學劃分為二個階段,即數控實習基礎階段、創新能力階段(考證階段)。我們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必須適應將來社會的需要。學生不可能在基礎階段完成數控技能培養,更需要不斷地自始至終地努力,所以在數控實習教學中更加注意創新技能的培養,對學生的一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積極更新思想促進數控實習教學的改革
數控實習技能是現代化技能加工的基礎之一。數控實習技能教學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技能支撐,對深化改革數控實習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要開展數控實習技能教學,必須更新教育思想,改進教學方法,為培養創新型及實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學服務。下面從兩個方面探討更新思想促進教學的改革。
1.積極開展數控技能競賽促進教學的改革
數控技能競賽活動,是促進教學改革有效的途徑。為培養技能型勞動者,培養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人才,數控技能競賽活動的整個競賽過程均由學生獨立完成,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在規定時間內,以最快速度確定加工工藝,加工出合格產品。整個競賽過程緊張而艱苦,綜合考查學生數控編程能力,數控操作能力,測量技能、應急事件應變處理能力、加工技術創新、身體協調控制能力等綜合能力。通過數控技能競賽活動促進教學,通過不斷總結經驗,調整和改進數控實習教學中的不足,力求朝培養實用的、具創新思維的勞動者的方向改革。
2.有效結合產訓模式的改革
數控實習教學要實行結合產訓促教學,必須要有規范的產訓教學場地。技工學校的數控實習教學是第一課堂,是培養學生技能的主要場所,其技能一般通過操作練習、工序練習和獨立完成產品任務逐步形成。因此,產訓的數控實習教學車間是模擬企業工作場地設置的,這樣有利于讓學生提前在學校實行頂崗實習,接觸一些新設備、新工藝,熟悉企業生產運作模式。從數控實習教學角度來看,每一項產訓任務都是一個教學課題,要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來評定其學習成績。因此,學生完成每一項生產任務時要有兩份圖樣,一份是生產圖,一份是教學課題圖,這樣既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又可以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促進教學。
五、小結
篇5
關鍵詞:武術;特色學校;教學;制度安排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25
1 前言
學校是傳承知識、教化人類的場所。武術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員,當然離不開傳承人類文明知識的場所和陣地。然而,當今社會武術面臨的問題表現在:“在體育全球化過程中外來武技的沖擊和武術自身發展的原因導致我們的青少年習武的興趣發生轉移,習武的人數日益減少。武術在我國學校體育課程中己經到了非常尷尬的境遇了……;” 【1】有很多學者對學校武術教育中師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問題進行研究,并制定解決對策,但也僅僅停留在理論。這些貌似科學和現代化的理論,只不過是“一經接觸到實際應用,頓時分崩離析,最終不得不用經驗總結的方法形成一些滿足短期功利需要的文字。"【2】在2016年4月期間,河南省確定的40所武術特色學校中,正是從實踐方法解決了校園武術傳承問題,突出表現為教學制度安排的合理化與特色化。從制度的內、外兩方面,向中小學生更深入地普及傳統武術文化。
2 研究背景
2.1 武術特色學校的概述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目標要求,為貫徹黨的要求,河南省體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弘揚民族傳統體育進一步加強校園武術工作的通知》(豫體〔2014〕22號),更好地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豐富青少年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質。河南省體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廳決定對全省中小學進行評定,建立武術特色學校,樹立一批優秀典范,滿足學生習練武術的興趣,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2.2建設武術特色學校的必要性
學校(主要指大、中、小學)是國家對青少年一代實施教育、進行文化傳遞的重要場所。【3】2011年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報告中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7萬所,在校學生為2. 65億人,在校學生人口在我國人口總數中占有較大比例【4】。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武術文化的發揚光大應該從學校做起,武術就必須像漢字或者漢語那樣被人們重視和強調。武術特色學校的建設就是抓住青少年學生這個龐大的傳承群體,使不同地域的武術文化特色融入學校中,同時讓武術成為整個學校甚至是當地一種文化精神。縱觀歷史發現:為什么日本能從二戰后迅速崛起?背后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民族在科學技術全盤西化的基礎上,特別重視教育發展,日本人對人才的要求r在德智體協調發展中尋求“真善美”、“寬廣的胸懷”和“健康的體魄”。可見,受過這樣教育的學生怎么會沒有責任感與榮辱感。在學校傳播和弘揚中華武術是傳承武術文化的首要任務,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形成堅忍意志品質的根本大計,是實現傳統文化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2.3 制度內的教學組織
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發現,有不少的學者對學校教育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等問題進行研究,缺乏對教學制度安排的研究,這也正是武術特色學校與眾不同之處。但武術從古至今就存在“難學易忘”的習練特點,逐漸成為制約武術向社會普及、發展和傳承的重要因素。何況更有拳諺中所云:“練武練在日日功,一日不練百日松”,一旦失去連續性,就要功虧一簣。由此,武術特色學校有針對性的在制度內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
2.3.1課堂教學形式
2014年7月30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中發言講到:“在總課時減少的情況下,把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3節體育課增至4節,高中每周2節增至3節。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體育課時。”雖然全國范圍內學校的體育課數量增加了,但教學內容不曾改變。2016年通過對河南省部分武術特色學校的調查,發現每所特色學校在每周的規定體育課數量內至少有一節武術課以及每周至少兩次以上的大課間武術活動,教師完全可以向學生在此期間中傳授武術技能,將武術文化傳承真正做到實處。
2.3.2 課外武術活動
制度內的課外活動,即課間活動。查閱大量特色學校建設的文獻時,發現足球特色學校也存在相同的教學制度安排,在正常的體育課以外,足球特色學校更注重的是對課間操的利用,河南鄭州的某所小學就將一套足球操運用在大課間,有效地促進足球運動在學校的傳播。因此,此次調查特地觀看了武術特色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基本所有的武術特色學校都認真準備了武術課間操內容,無論是根據當地特色創編的武術操還是國家規定武術操,每位學生從上場到退場都表現的激情四射。
2.3.3 校園武術信息平臺
每所中小學通過課堂和大課間的變化都可能成為武術特色學校,但這樣的特色學校不會長久、持續的發展下去。因為,缺少了核心部分就是校園文化。武術特色學校所搭建的校園武術信息平臺就是向學生及每位學校成員展示學校的文化內涵。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經過時間的滲入,武術特色學校的校園文化不僅促使學生得到精神的愉悅、情操的陶冶,還會提高道德修養,正是我們提到的“武德”,慢慢的形成了“尚武”精神。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遠離了戰爭,在校園文化中形成“尚武”精神是對傳統武術文化的最根本的弘揚。尚武精神意味著敢于戰勝困難、敢于戰勝敵人、意味著鋤強扶弱。這樣的精神在校園中漸漸的消失了。更加凸顯建設武術特色學校的重要性。
3 制度外的特色武術活動
《大學》中早有記載:“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其中所說的“正業”就是正常的課堂教學,而“居學”就是我們現在所講制度外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課外的活動。《大學》中,此句話所講就是,受教育者在課堂學習之外,還要進行與課堂學習有關的課外活動。武術特色學校的建設,正是依據《大學》的教育原理,既豐富了正常的課堂教育,更重要的是把握學生“喜歡武術,但不喜歡上武術課”的普遍心理,在課下開展精彩的活動。
3.1武術段位之內容的滲入
中國武術段位制是中國武術協會制訂并實施的一項全面評價習武者武術水平等級的制度。它是在繼承歷史傳統,吸取國外經驗的基礎之上而出臺的武術等級制度,是武術現代化發展的制度保障之一。【5】武術段位制引入武術特色學校建設中,加快了對武術教育的傳播,輕松緩解了武術“難學易忘”的特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教授不同的段位制內容,循序漸進地增進了學生對武術的喜愛程度。同時,學生通過長時間習練,晉升到一定的段位后,在面臨升學問題時,段位制作用就更加顯著。武術特色學校的建設,在形成學校自身文化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3.2多形式的武術展演
河南省40家的武術特色學校中,90%的學校都會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班級間或者年級間的武術集體演練活動,有些還會成立專門的武術俱樂部。通過觀看學生熱情洋溢的展演活動,深深領會到武術特色學校的獨特之處,通過不同形式的武術展演,同學們無論是服裝的統一度還是技術的規范度,都體現著學生們滿滿的團隊合作精神。如果說,制度內要求的武術課間活動是應付檢查,那制度外的武術展演,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生們熱愛武術的程度,上場后動作整齊劃一、精神熱情飽滿。更不是一天兩天抱著支差應付的心態能練出來的,沒有堅定地信念和堅忍的毅力,相信學生們達不到高標準和嚴要求。
3.3競賽活動、比賽的發展
在調查中得知,建設較好的武術特色學校中,一定存在本校自己的武術隊,參加各類武術比賽。在當今中小學中,有武術運動隊的學校寥寥可數,想讓武術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持續發展,就要不斷地開展各級各類競賽活動,在學校組織不同級別的武術隊。因為,只有競賽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對自己的自信心和滿足感,他們可以在比賽中充分展現自己所學到的技能,挑戰自我、戰勝對手,在與他人的競爭中明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收獲成績和大家的鮮花、掌聲后,會對武術運動產生另一份感情,并且會持續地堅持下去。這才是實現中華武術文化長足發展的根本,是實現中華文化崛起的有力推動。
4 結束語
對中小學進行武術教育是當代社會向國人傳播中華文化的有效途徑,青少年群體是民族的未來,同時也成為關乎民族生存和民族復興的關鍵所在。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結晶,在中小學生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被賦予了重要的歷史使命。在面對西方體育文化的強勢沖擊下,首先要加強的就是中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過去“勞衛制”和“國民”思想的影響中,新時期人們需要文化思想的返潮。“尚武”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培養青少年不畏艱難困苦的必要品質非“武德”教育莫屬。也只有中華武術能夠實現,在武術特色學校的影響下,希望可以孕育出新一代的青少年。武術特色學校的特色教學制度安排不僅形成學校獨特的文化精神,增強學生的榮辱感與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青少年學生體質,鍛煉其強健的體魄。武術教育的普及逐漸會與全民健身計劃相結合,長期以往校園武術將會對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發揚、傳承起到重要的戰略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董新偉,王智慧.體育全球化背景下學校武術發展的影
響因素與應對策略[J].體育與科學,2010,31 (2) :90-93.
[2] 胡小明.一種基于當代現實的體育理論眺望--關于《兩
條腿》和后現代意識[J].體育文化導刊,2003, (12):18-20.
[3] 劉文武.傳統武術進入我國學校系統的必要性及其途
經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97-101.
[4] 李燕麗,張振助.2011年教育事業發展報告[Z].中國
發展報告,2012.
[5] 洪浩.武術段位制引入中小學教學必要性研究[J].北京
體育大學學報,2010,33(7):115-118.
[6] 楊建營,邱丕相.從武德的實質和精神內核探析當代
武術教育改革[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8
(3):112-114.
[7] 程大力.武德是一個歷史范疇――兼論武德在現代武
術界提倡之不合時宜[J].體育文史,2000(3):39-40.
[8] 張汝倫.大學之道和現代大學教育的缺失[N].文匯報,
2007-12-02(8).
[9] 馬文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術教育與學校武術[D].
上海體育學院,2007(6):23.
[10] 王崗,邱不相.重構中國武術教育體系的理論研究[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3):61-66.
[11] 蔡仲林.試論學校武術教育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J].
廣州體院學報,2005,25(2):9-12.
篇6
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耳鼻咽喉科,遼寧大連 116021
[摘要] 目的 通過對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圍手術期的應用,評估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腔手術中的止血療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利用前瞻性對照研究方法,選擇于2012年6月—2013年6在該院行鼻中隔偏曲矯正手術治療的6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前后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于入選患者行一般資料的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的資料具有均一性,可進行進一步的比較研究。一組在術前給2u尖吻腹蛇血凝酶(實驗組),另一組不用尖吻腹蛇血凝酶(對照組),比較手術過程中兩組患者出血量,評價尖吻腹蛇血凝酶對減少術中出血量的影響,比較應用HCA患者術前、術后3 d血常規、凝血常規,評價應用HCA對血常規、凝血的影響。 結果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明顯較對照組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80,P=0.00)。實驗組與對照組血常規、凝血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血常規=0.866,P血常規=0.478;χ2凝血=0.285,P凝血=0.803)。實驗組術前、術后3 d的凝血功能、血常規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PT=0.098、PTT=0.685、Pp=0.796、PFIB=0.744;PRBC=0.275、PHGB=0.12、PPLT=0.393)。結論 尖吻腹蛇血凝酶對減少術中出血量有明顯療效,但對患者血常規、凝血功能無明顯影響。
關鍵詞 尖吻腹蛇血凝酶;鼻中隔偏曲手術;出血量
[中圖分類號] R97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2(b)-0005-03
[作者簡介] 李東波(1979-),女,山西朔州人,碩士,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鼻科學。
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是鼻科常見的手術,目前通過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內窺鏡的應用,需要清晰的手術術野,對術中減少出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減少術中出血,對于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手術時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尖吻腹蛇血凝酶(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HCA)是一種從尖吻腹蛇毒液中提取分離出的蛇毒類凝血酶[1-3],作為一種動物來源的蛋白酶類止血藥,鼻腔手術止血藥物的應用少見報道。該研究通過對該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行鼻中隔偏曲矯正手術患者,利用前瞻性對照研究方法,比較應用HCA患者對術中出血量的影響,同時評價應用HCA對血常規、凝血常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入組與排除標準 選取在該院耳鼻喉科行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手術的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男40例,女22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41.3歲。病程在3個月~2年,平均8.2個月。其中有鼻塞的52例,鼻出血6例,頭痛4例。每例患者均詳細采集病史,進行鼻內鏡檢查,鼻腔CT檢查,符合鼻中隔偏曲診斷。入選標準:年齡>18歲,無鼻竇炎、高血壓、凝血功能障礙。按入院前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該研究入選實驗組的患者及其家屬均充分理解尖吻腹蛇血凝酶組的藥理作用,并簽署臨床治療知情同意書,研究經大連大學臨床實驗倫理委員會批準。
1.1.2 患者一般情況 統計學比較提示: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資料具有均一性,可進行進一步的比較研究。
1.1.3 實驗材料 HCA 1單位/瓶,4瓶/盒(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633)。
1.2 研究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所有入組患者手術方式相同,均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及鼻內鏡下進行。術中鼻中隔采用三線減張矯正術、中鼻甲內移固定術、雙側鼻竇對稱開放術、下鼻甲外移固定術。使其最窄處距離鼻中隔約5 mm(術中麻醉收縮狀態下)。術后雙側鼻腔用膨脹海綿填塞,于48~72 h后取出。術者屬同一專業治療組,最大限度排除了實驗設計的人為因素。
1.2.2 術中出血量的比較 將入組患者,一組在術前15~30 min給2u HCA,外周靜脈入壺;另一組不用尖吻腹蛇血凝酶。手術時,取500 mL生理鹽水用作吸引器所需要的,術后記錄吸引器瓶里的液體。兩個數據結果相減即為該手術的出血量,其結果見表1。
1.2.3 使用HCA患者術前、術后3 d,凝血功能、血常規指標進行比較,采用同一批號的試劑和實驗員,其結果見表2、表3。
1.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數據符合正態分布采用(x±s)描述,實驗組與對照組均為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術前、術后3 d血常規、凝血常規指標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使用HCA患者行鼻中隔偏曲手術出血量
使用HCA患者組平均出血量較沒使用HCA患者平均出血量少,兩組間出血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鼻中隔偏曲圍手術期應用HCA對凝血功能指標的影響
使用HCA的患者術前、術后3 d的PT、TT、APTT、FIB均在正常參考范圍,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HCA對患者凝血功能無顯著影響,見表2。
2.3 鼻中隔偏曲圍手術期應用HCA對血常規指標的影響
患者的RBC、HGB、PLT在術前及術后3 d化驗檢查結果均在正常范圍,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HCA對患者血常規中影響凝血因素無顯著影響,見表3。
3 討論
作為呼吸系統的門戶,鼻腔在上氣道阻塞中發揮著源頭性作用[4]。越來越多的手術通過糾正鼻腔結構的異常,降低鼻腔阻力來治療鼻塞、頭痛。這些手術包括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下鼻甲切除術、鼻息肉摘抄術等[5-6]。鼻中隔是解剖結構的核心,也是引起鼻腔結構改變的核心[7]。因此,矯正明顯偏曲的鼻中隔是解除鼻塞的關鍵步驟。內鏡技術的使用,對術中出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術中視野清楚,才能減少術中副損傷的發生,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麻藥的用量。人體內正常的血液凝固過程是一系列酶促反應,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凝血途徑,但最后均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水解纖維蛋白原(AαBβγ)形成纖維蛋白單體而凝血[8]。尖吻腹蛇血凝酶做為國家創新藥物[9],是一種從我國內地特有的尖吻蝮蛇的毒液中提取分離出來的蛇毒類凝血酶,此藥純度高,不良反應輕,機體耐受性好,基本無血栓形成的風險[10]。它只含單一類凝血酶成分,不含凝血因子X,僅促進纖維蛋白原水解過程,而非生理性激活凝血酶及因子Ⅷ,這樣形成的纖維蛋白聚合體不牢固,這種止血栓在完成使命后容易會被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和循環血液清除。因此該藥適用于血管內給藥而又不至于引起血管內栓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1C)等并發癥[11]。在鼻內鏡下行鼻中隔偏曲矯正手術,在圍手術期使用HCA可明顯減少鼻腔出血量,縮短了手術時間,為鼻腔手術微創提供了干凈的視野,通過內鏡技術,矯正了偏曲的鼻中隔,減輕上氣道阻力,個性化地去除鼻腔的炎癥、占位病變以及解剖結構異常,能夠有效改善鼻腔通氣等生理功能,緩解睡眠時上氣道阻塞,對于降低心腦血管病、老年代謝障礙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重要意義[12]。通過該實驗,使用HCA患者出血量較不使用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對于應用HCA組患者術前、術后3 d血常規、凝血常規的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也說明應用HCA安全、可靠。趙慧[13]報道曾有患者使用尖吻蝮蛇凝血酶出現過敏性休克事件,但是在該研究過程中無一例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可以用于臨床鼻內鏡手術患者,鑒于該組病例有限,該藥更為合理的有效劑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Tang SS, Zhang JH, Tang BS,et al. Biochemical and hemostatic mechanism of anovel thrombin-like enzyme[J]. Thrombosis Research, 2009,124(5):631-639.
[2] 呂慧敏,李長齡,董金嬋,等.尖吻蝮蛇凝血酶的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8,16(4): 883-885.
[3] 瞿敏.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家一類止血新藥“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上市[J].中國執業藥師,2009(5):54.
[4] 韓德民.關注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源頭性作用[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8, 23(2):60-61.
[5] Nakata S,Miyazaki S,Ohki M,et al. Red uced nasal resistance after simple tonsil lectomy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Am J Rhinol, 2007,21(2):192-195.
[6] Kim ST,Choi JH,Jeon HG,et al.Poly somnographic effects of nasal srugery for snoring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Acta Otolaryngol.2004;124(3):297-300.
[7] 袁曉培,馬有祥,邢志敏,等.鼻內鏡下鼻腔成形術治療結構性鼻炎[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2007,21(17):782-785.
[8] Nielsen VG,Levy JH. Fibrinogen and bleeding:old molecule—new ideas.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07,105(4):902—903.
[9] 賀海平,梁寧生.蛇毒類凝血酶的研究概況[J].蛇志,2000,12(1):73-78.
[10] 章征兵,胡華琨,謝維炎.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中應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6): 90-91.
[11] 歐光武,李戚.尖吻腹蛇血凝血酶的研究現狀[J].中國醫藥導報,2010(12):9-11.
[12] 韓德民.鼻腔擴容技術的臨床意義[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l,46(2):89—90.
篇7
一、引進“翻轉課堂”,促進學生思考
在新課改下,“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被引進來。所謂的“翻轉課堂”,具體地說,就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變傳統的單調的“講授”課為現在的“學生主動學習”課,進而轉變課堂的講授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進行一堂完整的“翻轉課”,必須協調三個內容,也就是合理的網絡環境、自覺的學生和充足的時間。
例如,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北師大版)“長方體的體積”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練掌握正方體、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且在實際的練習中能夠進行正確的計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計算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一些問題,即“長方形的面積怎么計算呢?面積計算與哪些變量有關系?那長方體的體積應該和哪些變量有關系呢?”教師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本上的知識,嘗試尋找合適的答案。通過閱讀,同學們順利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即“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三個變量之間的具體聯系是什么呢?體積單位如何進行換算呢?”教師再帶領學生在黑板上進行教學演練,分析這些具體的問題,解決學生的疑惑,從而順利實現課堂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時間,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能力,促進了有效教學。
二、引進“微課”,促進學生理解
“微課”主要是采用視頻講課的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錄制幾分鐘的短視頻,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講解,便于學生更好地抓住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理解課程內容。它改變了傳統的教案設計的模式,直接突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刪去不必要的講課內容,便于學生學習。采用“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很輕松地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給學生點明了正確的學習方向,有了新的學習動力,不再是沒有頭緒地學習。
例如,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北師大版)“圓的認識”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并結合生活中的觀察和操作,理解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學會用圓規畫出?A,在此基礎上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對稱性,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一個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講述,即“圓的基本特征、直徑和半徑的特點、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圓的對稱性和對稱軸的畫法以及圓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小視頻的模式使學生對本課中的重點和難點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通過畫圖和分析具體的案例來總結出圓的基本特性,并學會運用這些特性解決實際問題,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微課”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專業素養。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