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立法權范文
時間:2023-03-20 03:29: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稅收立法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清權:
以簡政放權為導向,筑牢防腐之堤
預防執法腐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簡政放權。近年來,湖南省國稅系統針對權力運行的問題易發點,共梳理一級風險點77個,二級風險點572個。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簡政放權。一是靠貫徹頂層設計。推行行政審批清單制度,公開行政審批事項69項,省局僅保留8項,絕大多數下放至縣區局,并明確規定行政審批清單以外事項一律不得實施審批。此外,省國稅局組織全系統對法律、法規、規章設定的稅務行政處罰權力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對沒有設定依據的權力事項依法予以清理,并制作權力運行流程圖。截至目前,向社會公布了第一批稅務行政處罰權力清單,曬出賬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稅務檢查等3大類8小類11項行政處罰具體事項處罰依據、內容及實施主體,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二是靠清理制度規章。對省局以下制定的1436件規范性文件和稅收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清理,廢止138件,發現風險性和廉潔性問題各10個,修改完善23件,增強制度的有效性和執行力。值得一提的是,十以來,湖南國稅局通過梳理中央到地方、總局到省局的多項禁令,匯編成黨員干部“廉潔從政”36個不能做和稅務干部“廉潔從稅”50個不能做,并發至各級國稅機關便于群眾監督、干部自警。三是靠細化執法基準。對7大類128小項稅收執法行為的自由裁量權進行細化和量化,從根本上杜絕了“彈性”執法。四是靠規范執法程序。全面規范104項日常涉稅業務的辦理流程和工作標準,該簡化的簡化,該免除的免除;統一進戶執法,對同一納稅人同一年度只核查一次,結論為各級國稅機關各部門共同認可,從制度上解決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等問題。
控權:
以科技手段為依托,織密防腐之網
2009年以來,湖南省國稅系統開發了湖南國稅內控外評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具有事前風險提示、事中風險控制、事后風險監督、網上評廉等功能,構筑了國稅系統廉政風險的“預警系統”、違規操作的“識別系統”、外部評價的“引導系統”、風險防控的“攔截系統”,打造了高性能的廉政防御體系。截至2014年,內控模塊共計發出事前風險提示5202次、事中風險提示12663次、事中強制阻斷467次、發出風險任務單10678條,檢測到3632戶次企業存在申報疑點。外評模塊有16000余名納稅人對全省9000余名國稅人員進行測評,總體測評滿意率97.66%。通過建立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內控外評系統,從技術層面有效彌補了人工防控的不足,有效提升“防腐網”的攔截精密度。稅務人員觸發規則數量逐月減少,執法行為不斷規范。
制權:
以權力制衡為核心,高懸防腐之劍
制衡是約束權力濫用的良方。湖南省國稅系統以責任為傳導線、強力推行陽光行政,全面接受各方監督,努力實現權力的相互制衡。
對內,以責任落實為重點。一是打造主體責任鏈。上一級黨組成員每年帶隊分別對下一級黨組落實主體責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的意見。下一級黨組每年底向上一級黨組書面報告落實主體責任情況,并對上一級提出意見建議,形成上下聯通、責任延伸的主體責任鏈。二是構筑監督責任網。整合監察、巡視、督察內審、人事、政策法規、稽查等部門的監督資源,以聯席會議制度的形式有效協調內部監督主體,明確和規范部門聯動的監督程序,形成監督責任網。三是對責任落實進行績效考核。承接總局績效考核指標對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情況進行績效考核,細化為10項83個責任點和4項21個責任點,使責任延伸到崗延伸到人。四是強化倒查問責。對行政執法和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廉政問題,規定在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的同時,延伸倒查部門領導責任直至追究分管局領導的責任,強化責任追究的效果。如,出臺《稅務人員執法和管理過錯責任追究實施辦法》,全面列舉了最可能發生的85種過錯行為、追究措施和整改要求。
篇2
建立稅收執法權監督制約機制的實踐與思考
建立稅收執法權監督制約機制的實踐與思考稅收執法權是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最主要的權力,正確行使和運用稅收執法權,是推進依法治稅的重要內容。那么,怎樣才能確保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正確行使運用稅收執法權呢?我們認為,除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其規范執法的自覺性外,還必須建立起對稅收執法權監督制約的有效機制。可以說,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是確保稅收執法權正確行使和規范運作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縣地稅局在建立稅收執法權監督制約機制方面,著力狠抓了以下幾點:一、示權,強化社會監督力度。缺乏監督的權力必然滋生腐敗,只有將稅收執法權置于廣大納稅人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才能使權力的行使和運作趨于規范,而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推行公開辦稅,實施“陽光作業”,還監督權于納稅人和人民群眾。基于此,近年來,*縣地稅局投入五萬余元,在縣局和各基層單位設立了板面、公示欄、政策宣傳欄、監督臺,還在縣電視臺開辦了《稅苑之光》宣傳欄目,公開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公開辦稅窗口職責范圍和納稅人辦理各項涉稅事務的時限、步驟和方法;公開納稅人投訴部門和監督電話;公開“雙定戶”的定額標準、繳納及違章處罰情況。同時,還將負責征收的稅種范圍、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服務的標準、時限,票證工本費收取標準、稅務檢查工作規范,稅收政策法規咨詢熱線等進行公開,極大地增強了稅收工作的透明度,從而把稅收執法權行使和運行的全過程真正置于納稅人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讓納稅人對執法依據、執法規程、執法結果了然于胸,杜絕了稅收執法時的暗箱操作,使納稅人在繳“放心稅”“明白稅”的同時,也增強了稅干執法時不越軌,不出格,不跨線的自律意識。此外,*縣地稅局還在社會各界聘請義務監督員,向人大、政協匯報工作情況,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檢查指導工作,把稅收工作置于社會監督之下,形成了多層次、多方位的外部監督體系。二、分權,強化內部制衡力度。針對以往征管過程中權力過于集中,容易滋生腐敗的狀況,*縣地稅局在稅收執法權的分解和制衡上狠下功夫。一是深化征管改革,建立起分權制約的運行機制。按照建立征管新模式的要求,大力推行專業化管理,實行征、管、查“三分離”,推行稽查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分離”,使權力得到合理分解配置。同時加快稅收信息化建設步伐,在各股室和各基層單位配備微機,用機器管稅,靠計算機管人,使執法中的人為因素明顯減少。二是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對每個崗位的執法權限、程序、要求及責任等依法進行嚴格界定和明確分解,做到分工到崗,責任到人,使每個人對自己的職權范圍十分清楚,對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監督什么,怎樣監督,做到具體明確。三是進一步完善規范征管規程,要求稅干嚴格執行法定程序和規定程序,并處理好各個環節的銜接,使每個人、每個部門既明確整體工作的運行過程,也明確自己所涉及的具體程序,既明確本人、本部門承擔的責任,也明確整體工作的銜接。經過努力,*縣地稅局使稅收執法權得到有效分解,形成了權力間相互聯系、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上下銜接、首尾貫通的運行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稅務人員執法的隨意性。三、制權,強化懲戒震懾力度。首先大力開展稅收執法檢查。一年來,*縣局開展了全面執法檢查、專項執法檢查、專案執法檢查、日常執法檢查六次,及時發現和糾正執法偏差23起;其次進行執法監察,組織監察人員通過明查暗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對發現的3起以稅謀私、以權謀私等問題進行了查處;第三,認真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絳縣局班子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究、責罰相當、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采取不隱瞞、不護短,不包癖的態度,切實做到了真抓實干,真追實究,究責到位,對變通稅收政策、違反規程、執法不到位和濫用職權的稅務人員共追究20余人次,經濟追究1000余元,給予行政記過處分1人,從而有力地震懾了違紀者,保證了公正執法和嚴肅執法。
[1]
在百度搜索:建立稅收執法權監督制約機制的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