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覆技術范文
時間:2023-03-24 23:0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熔覆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江蘇 蘇州 215163)
【摘要】本文主要從激光熔覆技術國內外專利申請的申請時間、國家/地區專利申請分布、國內外專利申請人分布、激光熔覆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向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激光熔覆技術國外起步較早,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本世紀初以后出現了發展放緩;而該技術在中國起步較晚,但在本世紀初至今發展迅猛,我國激光熔覆專利分布的地域趨勢較為明顯,從熔覆材料方面來改善裂紋問題為主要申請方向之一,自熔性合金粉末、復合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成為熔覆材料申請的熱點。
關鍵詞 激光熔覆;專利;合金
Patent Analysis on the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ies
ZHANG Jie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Jiangsu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SIPO, Suzhou Jiangsu 215163,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atent on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and abroad was researched and compared.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he tim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information about the major patent holders,the tren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tent on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started earlier abroad and maily appeared in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nd the technology in China started later, but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recent years. Cladding materials used for solving the crack problem is obvious. Self-fluxing alloy powd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is one of the main application direction.
【Key words】Laser cladding; Patent; Alloy
0 前言
激光熔覆技術是激光表面改性處理的一種[1],目前在地球蘊藏的有限戰略金屬元素的大量消耗的今天,該技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為了解激光熔覆技術在專利中的分布狀況,本文以專利數據為分析樣本,從專利中激光熔覆技術申請的國內外申請時間分布特點、國內外國家/地區專利布局特點、國內外專利申請人分布特點、激光熔覆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向等方面進行分析。本文所依據的數據分布來自中國專利文摘數據庫(CNABS)和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數據庫(DWPI)。
1 激光熔覆技術國內外發展概況
1.1 國外激光熔覆技術發展概況
最早的激光熔覆技術專利是由美國AVCO EVERETT RES LAB INC公司的Gnanamuthu于1974年底提出的,他提出了在金屬基體上激光熔覆一層金屬材料的方法的專利US3952180A,由此開啟了激光熔覆的基礎研究工作的序幕。從圖1可以看出,激光熔覆技術國外起步較早,但是到本世紀初以后出現了發展停滯期。
由圖2可以看出,國外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下面三個地區: 歐洲(如英國、德國、法國)、亞洲(日本)和北美(美國)。歐洲在激光熔覆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金屬基復合涂層制備技術,如專利申請EP13160591A,在基材表面熔覆金屬材料以提高基體的硬度及抗腐蝕性;(2)激光熔覆修復技術,如德國RORO公司的專利申DE102011081112A,分區域激光熔覆修復材料以對工件的損壞部位進行修復;(3)激光熔覆微觀缺陷的分析與改進技術,如EP12726014A采用結構探傷檢驗以分析顯微裂紋和殘余應力。
北美在激光熔覆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激光熔覆耐磨工具鋼制造技術, 如ALVO-N公司的專利申請US19990247470A研究了切削不同材料的切削工具的激光熔覆技術;(2)激光熔覆TiB2 制備耐磨涂層, 鋁基材料激光熔覆銅合金等合金制備技術。
亞洲(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在激光熔覆領域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利用激光熔覆增強零件機械性能方面,主要的專利申請人有日本豐田、尼桑汽車公司和三菱公司等;(2)激光熔覆制備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涂層方面,如JP2011057394A;(3)激光熔覆過程微觀缺陷的分析與改進技術。
從圖3可以看出,國外主要的申請人集中于日本、歐洲、美國,如TOYOTA MOTOR CORP、GEN ELECTRIC、DTM CORP等公司。這與國外申請總量的地域分布成正相關。
1.2 國內激光熔覆技術發展概況
由圖4可以看出,我國在本世紀初出現激光熔覆的專利,只有少數企業嘗試應用,如濟南鋼鐵集團新事業有限公司于2003年申請的專利CN03112193A中,采用激光熔覆工藝在加熱爐滑塊的工作面熔覆60鈷合金層。2006年之后,激光熔覆以迅猛的勢頭發展,目前仍有大幅增長的趨勢。
我國激光熔覆專利分布的地域趨勢較為明顯,主要集中在江蘇、遼寧、北京、山東等地,這與上述地區經濟繁榮、科研實力強等因素有關,其中申請人沈陽大族激光的申請量最大,詳見附圖5、圖6。
我國對激光熔覆方法的研究范圍廣泛,研究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激光熔覆制備耐磨涂層,如丹陽宏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公開了關于耐磨涂層制備的申請,如CN201310239606A、CN201310239642A、CN201210351277A等;(2)改進激光熔覆工藝參數方面的研究,如CN201110376721A、CN201110178442A等對激光熔覆的工藝參數進行優化調節;(3)金屬基復合涂層制備工藝, 如沈陽大陸激光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CN201010518946A,公開了在高速線材輥環表面激光熔覆制備碳化鎢硬質合金涂層的方法;(4)對熔覆材料的改進,如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的專利申請CN201310308333A,公開了激光熔覆用合金粉末C,Ni,Cr,B,Si,Mo,Cu,余量為Fe。
2 熔覆材料技術分布
通過對相關專利文獻的閱讀研究發現:裂紋是大面積激光熔覆技術中主要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目前在專利文獻中,從熔覆材料方面來改善裂紋問題為主要申請方向之一。按照材料成分構成, 激光熔覆粉末材料主要分為金屬粉末、陶瓷粉末和復合粉末等。在金屬粉末中, 自熔性合金粉末的研究與應用最多。
2.1 自熔性合金粉末
自開展激光熔覆技術研究以來,人們最先選用的熔覆材料就是Ni 基、Co 基和Fe 基自熔性合金粉末。
Ni 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以其良好的潤濕性、耐蝕性、高溫自作用和適中的價格在激光熔覆材料中研究最多、應用最廣。具有代表性的如江蘇翌煜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CN201310396991A公開的用于絲杠表面進行激光熔覆的鎳基陶瓷粉末。
Co 基自熔性合金潤濕性好,其熔點較碳化物低,受熱后Co元素最先處于熔化狀態,而合金凝固時它最先與其它元素形成新的物相,對熔覆層的強化極為有利。具有代表性的如武漢團結點金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申請CN201310313958A中公開的一種汽車變速箱齒輪熱鍛模具激光再制造修復的鈷基陶瓷粉末。
Fe 基自熔性合金粉末適用于要求局部耐磨且容易變形的零件,基體多為鑄鐵和低碳鋼,其最大優點是成本低且抗磨性能好。具體代表性的專利申請為:CN201010218196A,CN201310047311A,CN201310313958A。
2.2 復合粉末
復合粉末主要是指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氧化物及硅化物等各種高熔點硬質陶瓷材料與金屬混合或復合而形成的粉末體系。專利文獻中,目前應用和研究較多的復合粉末體系主要包括:碳化物合金粉末(如WC、SiC、TiC、B4C、Cr3C2等)、氧化物合金粉末(如Al2O3、Zr2O3、TiO2等)、氮化物合金粉末(TiN、Si3N4等)、硼化物合金粉末、硅化物合金粉末等。其中, 碳化物合金粉末和氧化物合金粉末研究和應用最多,主要應用于制備耐磨涂層。具有代表性的專利如山東能源機械集團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的專利申請CN201210159355A中涉及的WC與Ni-Cr-B-Si混合合金粉末。
3 結論
激光熔覆技術國外起步較早,申請主要集中在歐洲(如英國、德國、法國)、亞洲(日本)和北美(美國),但是到本世紀初以后出現了發展停滯期,而此技術在中國起步較晚,但是該技術在本世紀初至今發展迅猛,我國激光熔覆專利分布的地域趨勢較為明顯,從熔覆材料方面來改善裂紋問題為主要申請方向之一,自熔性合金粉末、復合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成為熔覆材料申請的熱點。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氬弧熔覆;TiC-TiB2;陶瓷涂層;硬度
1 引言
金屬的磨損與失效是零部件損壞的主要原因,其一般的損壞部分多集中在零件表面,因此對于金屬表面的防護及修復成為提高產品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材料消耗的關鍵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材料更換所引起的費用高達數千億美元,其中以大中型零部件為主。采用表面熔覆涂層不僅對金屬表面進行了有效的防護,更增強了復合材料的硬度以及耐磨性,是一種經濟環保、性能可靠的防o技術[5]。
目前,針對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改性主要采用噴涂,等離子熔覆或激光熔覆等,它們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對金屬基體進行有效防護,但成本過高,不適合于工業生產[6]。而采用氬弧熔覆技術的方法,應用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在普通的金屬基表面熔覆一層或多層穩定的復合涂層,不僅增強了金屬表面的性能,更有效降低了成本。熔覆過程中,陶瓷相的加入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陶瓷相的直接加入,二是在金屬基體上原位合成陶瓷相。采用第二種原位合成的方法避免了直接加入而引起的裂紋、脫落等缺陷,得到的復合材料界面潔凈、力學性能穩定,與金屬基體結合良好。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氬弧熔覆技術將涂覆于金屬基體表面的合金粉末熔化,在基體表面原位合成Fe基TiC-TiB2復合陶瓷相涂層,進而探討復合涂層的力學性能。
2 制備TiC-TiB2復合涂層工藝探究
2.1原位自生合成技術
原位自生合成技術應用于氬弧熔覆焊接之前,它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方法,一經應用便廣受關注。通過金屬表面顆粒的影響進而增強復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外加顆粒,另一種即為原位自生合成。通過外加的方法雖然使增強體與基體之間的自由度增大,但由于外加增強體在理化性質上存在一定的不相容性,使得工藝變得復雜,成本也相應增加。而原位反應合成因其第二相與金屬基體能夠有理想的原位匹配,且界面無雜質對復合材料污染,所以能顯著提高材料的熱力學穩定性,改善材料界面的結合狀態。同時原位合成相對非原位合成能夠有效簡化工藝,降低操作難度,進而使得工藝成本顯著下降[7]。
本文采取原位自生合成的方法,將所需的兩種固態粉末與粉末狀基體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混合,操作過程中需將混合粉末進行充分壓實,干燥去氣,為生成增強體顆粒,需將干燥去氣后的壓坯塊置于溫度高于基體熔點的環境下快速加熱,使得在熔體介質中的兩種混合粉末發生放熱反應,然后通過二次成型即擠壓成型得到待焊接試樣。
原位合成具有一系列能使復合材料具有良好性能的優點,它能避免第二相不均勻分散的問題,同時能夠解決外加顆粒方法中未能避免的界面結合不牢、理化性質不相容等問題[8-9]。
2.2 氬弧熔覆技術
2.2.1氬弧熔覆技術的基本原理
氬弧熔覆是利用電弧電離加熱所產生的熱量將涂覆于金屬表面的合金粉末熔化,以使得合金粉末涂層與金屬基體呈牢固的冶金結合的技術。氬弧熔覆技術所用電極為鈰―鎢極,其原理與采用金屬鎢做電極的原理相同,采用純度為99.99%的工業氬氣作為保護氣,有效地保護了電極、熔覆區域以及金屬基體,減少了有益成份的燒損以及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空氣對熔覆過程中金屬的有害影響[10]。其原理示意圖如圖1所示。
2.2.2鎢極氬弧焊工藝
鎢極氬弧焊(又稱TIG焊),是在利用氬氣作為保護氣的條件下,以鎢或其合金作電極對母材及復合材料進行電弧加熱,以使其熔化焊接的技術,其間充填材可選擇添加或不添加[11]。
焊接過程需要在一定熱量下進行,鎢極氬弧焊利用氣體介質電離所產生的電弧熱對材料進行熔化,此過程中陰極壓降低,其在放電過程中,電流密度較大,因此加熱速度較其他方法快,同時在局部發生融化后又以一定的速度冷卻[11]。電弧可分為三個區域,即電弧各自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所對應的陽極區、陰極區以及陰陽兩極間的弧柱區。熱量的傳遞過程則包含輻射,對流以及熱傳遞三種,熱源與焊件之間的傳遞為輻射與對流,而母材受熱后的熱量傳播則為熱傳遞。
焊接時熔化的母材與焊接金屬組成的具有一定形狀的液體金屬稱之為熔池,它的形狀,尺寸等參數對于熔池中的合金相以及冶金反應等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熔覆過程中的缺陷均與熔池的形成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熔池產生主要有過渡期、準穩定期及之后的穩定階段。熔池形成初期稱為過渡期,之后進入準穩定期,這期間熔池的形狀、尺寸等均不再變化[12]。其準穩定期形狀如圖2所示。
2.2.3 氬弧熔覆制備工藝的特點
氬弧熔覆技術是一種性能優良,可有效保護熔覆過程的耐磨涂層制備工藝,其由于良好的應用性,在工業中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廣。其優點主要有:在整個熔覆過程采用氬氣進行保護,有效降低了燒損和氧化現象的發生;利用氬弧進行加熱能有效利用熱能,其熱量集中,能加熱大部分材料,雖溫度不及激光束,但性能足以滿足工業需求;成本較低,設備廉價且易于操作,工程中應用較廣;熔覆過程可采用手工焊接,操作靈活,可在復雜環境條件下進行野外作業[13]。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氬弧熔覆也存在如下不足:采用手工焊接過程中,如在野外進行操作,其受作業環境影響較大,氬弧熔覆易受氣流影響,因此對于易蒸發或低熔點的金屬焊接難度較大。采用鎢極作為保護電極時,其可負載的電流能力有限,致使焊接的速度以及焊縫的深度受到功率的影響,其結果是焊接速度較低且焊縫的熔深較淺。但正是由于這一特點,此工藝適宜制備陶瓷耐磨涂層。
2.3研究內容與實驗方法
2.3.1研究內容
(1)熔覆涂層的工藝設計及成分配比
1)以鈦鐵粉、B4C粉為原料,通過計算設計出初步配比方案,對試驗原料的配比進行分組,并分別進行均勻混合。
2)試驗過程中,采用正交實驗法以確定最佳的焊接參數,如氬氣流量、焊接速度以及熔覆電流等,進而制備出符合實驗要求的耐磨涂層。
(2)熔覆涂層的性能測定與對比分析
1)用布氏硬度計和洛氏硬度計分別對金屬基體及耐磨涂層進行硬度測定,對比分析熔覆工藝對金屬硬度的改善以及實驗因素、參數對硬度的影響。
2)通過上述試驗測定進而研究硬度等因素對復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響。
2.3.2實驗方法
首先,利用電子天平對原始粉末進行稱量,其精度為0.001 g,配比粉末的總質量為10 g,然后將粉末置于研缽中進行混合,研磨均勻。取適量合金粉末于培養皿中,用膠頭滴管滴取少量水玻璃作粘結劑,并用玻璃棒攪拌均勻,攪拌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粉末的干濕性,因為預敷在基體上的粉末材料過干則會使其不易涂刷,導致結合不牢固而在干燥過程中脫落,粉末材料過濕會使材料中存在間隙,進而在熔覆過程中產生氣孔缺陷。獲得干濕性良好的粉末后,直接將其敷在基體表面上,兩側用潔凈的鋼鋸條控制預敷材料的厚度為0.8 mm或1.2 mm,厚度不宜過厚或過薄,否則將影響焊接效果,然后用經酒精擦洗的玻璃板壓實去氣,使預敷材料表面平整潔凈。鋼板兩端要留出1 mm以上的空隙,以方便引弧操作。⒅票負玫氖匝放在通風無水的環境中自然干燥12 h,然后放置在干燥箱中100℃烘干2 h,使預敷材料獲得較高的強度,以抵抗熔覆時氬氣流的沖擊。
然后采用手持型鎢極氬弧焊機作為氬弧熔覆設備,并選用直徑為2.5 mm的鎢極,適用于手弧焊接。操作過程中注意對電流,氬氣流速的調節以實現手動開關控制,同時及時對高頻高壓進行控制,以保證起弧的順利完成。
3 熔覆涂層力學性能的探究
3.1 熔覆涂層硬度測試
硬度是反映材料強度、韌性等性能的主要標準,是檢測綜合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基體采用布氏硬度計測試,試驗力14710 F/N,平均直徑4.15,硬度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熔覆涂層表面采用洛氏硬度計進行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試樣斷面熔合線采用洛氏硬度計進行測試,結果如表3所示。
合金粉末中加入5%的Cr、Ni粉末,熔覆涂層表面洛氏硬度及斷面熔合線硬度分別如表4、5所示。
試驗過程中,通過檢測顯示,采用熔覆電流為140 A,氬氣流速為6 L/min所得到的試件硬度最佳,其顯著高于基體的硬度。
3.2 熔覆涂層耐磨性
試驗中所用基體材料主要由鐵素體及少量珠光體組成,其在磨粒磨損試驗中失重較大,以此證明基體材料內并不含有硬質相以抵抗磨粒磨損。熔覆電流對復合材料的耐磨性也有著重要影響,當電流為120~160 A時,其耐磨層性能較好,電流為140 A時,耐磨性能最佳[14]。
4 結論
采用工業上常見的鈦鐵粉以及B4C粉末為主要原料進行預敷,以鎢極氬弧焊產生的熱量作熔覆熱源,在Q235鋼基體上原位自生TiC-TiB2復合陶瓷涂層,利用布氏硬度儀、洛氏硬度儀以及耐磨試驗機等對涂層的力學性能進行了分析,得到的結論如下:
(1)采用以鎢極為電極的氬弧熔覆技術對Q235鋼基體和其表面的預敷材料進行加熱,所供給的熱量足以滿足熱源要求,實驗成功制備出與Q235基體呈現出良好冶金結合的TiC-TiB2復合陶瓷涂層[15-16];試驗過程中的電弧電流和焊接速度對預敷材料的熔化有較大影響。氬弧熔覆的最佳工藝參數為:金屬基體上預置的粉末涂層厚度為0.8~1.2 mm,熔覆電流145A~155 A,氬氣流量選擇為5.5~6 L/min,焊接速度為120 mm/min,電壓則控制在20~22 V。
(2)預敷鈦鐵粉及B4C混合粉末時,測得的熔覆涂層表面及熔合線硬度明顯高于基體,加入Cr、Ni等合金粉末,將提高復合材料熔覆涂層表面及熔合線附近區域的硬度[17];合適的電流大小及熔覆速度有益于得到硬度較高的復合材料,當熔覆電流為160 A時,隨著電流的降低以及熔覆速度的提高,熔覆層的硬度逐漸增大,電流140 A時最佳。
(3)Q235鋼基體內并不含有硬質相以抵抗磨粒磨損,氬弧熔覆技術制備的陶瓷涂層能顯著提高材料的耐磨性[18]。
參考文獻
[1] 王振廷,孟君晟,趙國剛. 氬弧熔覆原位自生TiC/Ni60A復合涂層的滑動磨損特性[J].粉末冶金技術,2008,26(3):183-186.
[2] X.H.Wang, S.L.Song, S.Y.Qu,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 situ synthesized TiC particle reinforced Fe-based composite coatings produced by multi-pass overlapping GTAW melting process [J]. 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2007(201):5899C5905.
[3] L.Contreras, X.Turrillas, G.B.M.Vaughan,et al. Time-resovled XRD study of TiC-TiB2 composites obtained by SHS [J]. Acta Materialia, 2004(52):4783-4790.
[4] 張虎,高文理,張二林,等. Ti-54Al-xB合金中TiB2的形貌演變及生長機理[J]. 金屬學報,2002,38(7):699-702.
[5] 李建林,曹廣義,周勇. 高能球磨制備TiB2/TiC納米復合粉體 [J]. 無機材料學報,2001,16(4):700.
[6] 秦琳晶. Ni-Al系金屬粉末材料與鋼燃燒合成焊接的基礎研究[D].吉林大學,2009.
[7] 王曉溪,李萍,薛克敏,等. 等徑角擠扭變形過程中純鋁粉末材料的顯微組織與力學性能[J]. 航空材料學報,2013,02:13-18.
[8] 鄭玉惠,余歡,徐志鋒,等. 激光選區燒結陶瓷粉末材料的研究進展[J]. 鑄造技術,2009,02:260-264.
[9] 郭彪. 鐵基材料粉末鍛造及致密化成形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
[10] 任建軍. TiB粉末材料抗氧化性能及雜質提純研究[D].吉林大學,2014.
[11] 張幸紅,,韓杰才,等. 超高溫陶瓷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J]. 科學通報,2015,03:257-266.
[12] 王文權. 等離子噴涂納米陶瓷熱障涂層組織與性能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5.
[13] 鄒東利,路學成. 陶瓷材料增韌技術及其韌化機理[J]. 陶瓷,2007,06:5-11.
[14] 黃勇,向軍輝,謝志鵬,等. 陶瓷材料流延成型研究現狀[J]. 硅酸鹽通報,2001,05:22-27.
[15] 黃贊軍,胡敦芫,楊濱,等. 原位Al2O3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的研究[J]. 金屬學報,2002,38(6):568-547.
[16] 張志強. Fe-Ti-B4C體系SHS反應制備TiC-TiB2局部增強低Cr鋼基復合材料 [D].吉林,吉林大學,2006.
篇3
在經濟增速放緩、環保和包裝安全要求不斷提高的宏觀形勢下,軟包裝企業都紛紛走上了艱難的轉型升級之路,開始熱切關注和應用綠色生產工藝。此時,就不得不提到被業界稱為軟包裝行業最環保技術之一的無溶劑復合技術。
無溶劑復合技術在引入我國軟包裝領域的10多年時間里,從當初的轟動一時,到隨后的不溫不火,在業界頗受質疑。不過近兩年,軟包裝無溶劑復合市場又開始活躍起來,國內軟包裝企業對其的關注度和投資熱情日益高漲。據悉,當前國內新上無溶劑復合生產線約40條,這相當于過去20年的總和,我國無溶劑復合設備的裝機量也已達到100臺左右。與此同時,我國無溶劑復合設備和無溶劑膠黏劑技術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在無溶劑復合設備方面,廣州通澤機械有限公司、汕頭市華鷹軟包裝設備總廠有限公司、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設備制造商,已研制出更適合我國市場行情的國產無溶劑復合設備,性價比更高,且實現了與國產自動混膠機的整體配套。在無溶劑膠黏劑方面,上海康達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膠黏劑生產商推出的產品在性能上有了大幅提升,已在很多無溶劑復合設備上得到了批量使用。
我們看到,無溶劑復合市場中的“堅冰”正在融化,但不可否認,對無溶劑復合技術持觀望態度的軟包裝企業仍在多數。在我國,干式復合技術在軟包裝復合市場中已經根深蒂固,并早已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生產體系和產業鏈;而無溶劑復合技術在我國軟包裝領域起步較晚,用戶對這一工藝的接受程度還非常有限。而且,絕大多數軟包裝企業缺乏操作經驗,難以培養出精通原理、熟悉工藝的操作人員。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常常因各種原因導致無溶劑復合產品質量缺陷。
為使操作人員加深對無溶劑復合技術的理論認識,以及便于對實際操作中遇到的故障問題做出有效解決,本欄目特別開設“綠色在線”專欄,誠邀業內專家左光申先生和典型用戶代表分別做客“專家講堂”和“用戶體驗”,與大家深度對話無溶劑復合技術,敬請關注。
篇4
無溶劑復合技術的發展歷程
在軟包裝復合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無溶劑復合技術并不算是“新貴”,早在20世紀70年代,其就已經在歐洲軟包裝市場興起。此后,無溶劑復合技術憑借顯著的環保、經濟、安全、衛生等優勢,在歐美軟包裝市場蓬勃發展起來。據粗略統計,目前歐美地區無溶劑復合膜的產量已占到該地區復合膜總產量的70%以上,特別是近10年以來,新增無溶劑復合設備占到復合設備總數的80%以上。
無溶劑復合技術在我國軟包裝市場中的發展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北京市化學工業研究院從歐洲引進了我國第一臺無溶劑復合設備,以及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產品的雛形,與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產品及其復合技術幾乎是同步在我國軟包裝市場得到推廣和發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我國軟包裝復合行業受日本影響較大,目前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及干式復合技術已經走向成熟,然而無溶劑復合技術在我國卻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發展,截止2008年,我國僅有約30條無溶劑復合設備,不及我國復合設備總數的1%,且多數無溶劑復合設備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開工率較低。
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以及軟包裝復合行業競爭態勢的持續加劇,無溶劑復合技術以綠色、低碳、節能、安全的嶄新姿態站到了我國軟包裝復合行業的面前,并逐漸成為“新寵”。
自2008年以來,無溶劑復合技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無溶劑復合設備的保有量以超過年均50%的幅度遞增,膠黏劑生產廠家也紛紛投入精力進行相關復合耗材的研發。據業內人士介紹,截止2011年底,我國無溶劑復合設備已增至100余套,無溶劑復合膠黏劑年銷售量為4000~5000噸。在設備方面,雖然當前進口無溶劑復合設備依然占據國內市場主流,但以廣州通澤機械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國產無溶劑復合設備制造企業逐漸形成一股新生力量;在膠黏劑方面更是多家爭鳴,目前國內知名的膠黏劑生產廠家紛紛推出了無溶劑復合膠黏劑新產品,同時國外知名供應商也加快了本土化生產步伐,市場上已經形成成熟銷售模式的膠黏劑生產廠家大概有10余家,這種競爭局面更有利于無溶劑復合技術的發展和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產品的推陳出新,而最終受益的將是終端用戶。
與傳統干式復合技術相比,無溶劑復合技術的突出優勢主要表現在:復合產品無溶劑殘留的風險、生產過程中不排放VOC氣體、操作環境中不存在易燃液體的安全隱患、綜合成本低、生產速度快、效率高。筆者通過走訪多家正在使用和計劃上馬無溶劑復合設備的軟包裝企業了解到,多數企業之所以選擇無溶劑復合技術,首先是因為其衛生安全性優異,近來頻發的公共食品衛生安全事件不斷刺激著廣大消費者和從業人員的敏感神經,幾部新法規和國標的相繼實施,使得相關生產企業,特別是藥品及大品牌食品生產企業加強了對包裝供應商的嚴格把關,其中包裝的異味和溶劑殘留量是關鍵的考核指標,這就迫使軟包裝企業將目光投向無溶劑復合技術,以從根本上阻斷包裝殘留溶劑對內裝產品的污染。其次,降低綜合生產成本也是軟包裝企業引進無溶劑復合設備的一大驅動力。從理論上計算,普通復合膜(BOPP/CPP、PET/PE、BOPP/VMCPP、PA/PE等)若采用無溶劑復合方式進行生產,上膠量一般為1.0~1.7g/m2,而同等條件下,若采用溶劑型干式復合方式進行生產,上膠量一般為2.0~2.5g/m2,同時還要損耗大量有機溶劑。
由此可見,雖然無溶劑復合膠黏劑比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的采購成本高50%,但其單位涂布成本卻降低了70%。不僅如此,據業內人士介紹,相比干式復合設備,一臺無溶劑復合設備每年可節省30萬~40萬元的電費。基于以上原因,近兩年只要有引入復合設備需求的軟包裝企業,無一例外地會優先考慮無溶劑復合設備。
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的特點
我國是終端消費品生產大國,市場競爭的愈演愈烈和公眾挑剔消費心理的加劇互相傾軋,使得無論是復合膜層次結構、印刷色彩的多樣性,還是終端用戶對包裝外觀和功能性近乎苛刻的要求,都成為無溶劑復合技術在我國推廣初期的障礙。作為一項在國內剛剛興起不久的新技術,面對眾多限制條件和要求,應用起來難免顧此失彼。因此,無溶劑復合技術在我國的發展不能簡單的看作是國外成熟技術的移植和本土化過程,更重要的是結合我國實際國情進行有針對性的摸索,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無溶劑復合技術發展之路,而大力研發國產無溶劑復合膠黏劑則是重中之重。
無溶劑復合膠黏劑是推動無溶劑復合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無溶劑復合膠黏劑仍以雙組分聚氨酯體系為主,其本質是交聯型高分子,但與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相比還是存在許多差異,主要表現如下。
1.初始分子量
為保證較為適宜的黏度,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的初始分子量比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略小,宏觀表現為復合膜的初始剝離強度低,或剛剛下機時手觸感覺“不干”。
2.施膠方式
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的固含量為100%,即原裝無溶劑復合膠黏劑開桶后,可直接按照配比通過自動混膠設備或手工配膠方式進行施膠;而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按照固定比例混配后,還須外加大量有機溶劑降低其黏度,以便于施膠。
3.劑型設計
復合膠黏劑通常由異氰酸酯樹脂和多元醇樹脂兩部分組成。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由多元醇樹脂(主劑)和異氰酸酯樹脂(固化劑)按50∶100的比例混配而成,而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由異氰酸酯樹脂(主劑)和多元醇樹脂(固化劑)按100∶(40~80)的比例混配而成。由此可見,兩種膠黏劑主劑和固化劑的主要有效成分恰好相反,業內將其稱為“反催化體系”。
4.固化反應
雙組分聚氨酯的固化原理即聚氨酯的凝膠反應機理。不同的是,無溶劑復合膠黏劑是通過引入更多物理交聯點來補強剛性結構偏少帶來的模量損失。另外,由于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的固化反應是在本體中進行,并沒有溶劑的分散作用,因此其可操作時間遠小于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
無溶劑復合常見質量問題
新事物的成長總是伴有爭議的聲音,無溶劑復合技術也不例外。盡管近兩年無溶劑復合技術在國內的發展迎來了良好的上升期,但是關于這項技術的爭議卻始終沒有停止過,爭議的焦點恐怕還在于:無溶劑復合技術是否成熟?從無溶劑復合技術在國內外幾十年的發展應用歷程來看,其無疑是一項成熟、可靠、前景可觀的技術。因此,國內軟包裝企業的擔憂,其實質并不在于該不該采用無溶劑復合技術,而是如何才能用好這項技術,以切實符合企業的長久
發展。
復合工藝實質上就是復合膠黏劑在不同薄膜基材之間形成一層較薄的高分子膜,然后通過分子間微觀的化學和物理作用將兩層薄膜基材牢固地貼合在一起的工藝。由于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缺乏大量溶劑小分子的協同作用,因此其在流平性、浸潤性、熟化性等方面都有別于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加之我國多數軟包裝企業長期采用的是干式復合工藝,操作習慣和評價標準基本已固定,面對無溶劑復合這一新技術在思想和應用方面需要一個轉變和適應過程。下面,筆者將從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的角度,談一談無溶劑復合中的常見質量問題。
1.無溶劑復合膠黏劑初黏力低,熟化后復合膜的剝離強度差
由于無溶劑復合膠黏劑主劑與固化劑的初始分子量均較小,兩組分需要較長時間的固化反應,因此初黏力低是無溶劑復合膜的共性,這需要無溶劑復合設備在運行過程中能夠保持適度的收卷張力和緊實度,防止復合基材之間出現層間滑動而起皺的現象。復合膜完全熟化后的剝離強度一般與初黏力無關,主要取決于復合膠黏劑的內聚力以及無溶劑復合膠黏劑對薄膜基材的附著力,其微觀決定因素是無溶劑復合膠黏劑化學結構中剛性結構的含量和交聯密度。由于無溶劑復合膠黏劑采用的是反催化體系,因此能夠保證足夠的交聯密度和適當的剛性,即無溶劑復合膠黏劑固化后的膠膜模量往往比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固化后的膠膜模量高,使得無溶劑復合工藝完全能夠達到足夠的復合強度。
2.無溶劑復合操作困難
復合過程中,復合膠黏劑的黏度越低,其操作適應性就越好,操作人員較易把握。對此,一些膠黏劑生產廠家推出了低黏度常溫操作型復合膠黏劑,但是根據高分子結構的性能特點,低黏度往往意味著分子鏈中的剛性結構含量偏低或分子量偏小,由此造成分子內聚力和黏結強度低。所以,無溶劑復合膠黏劑不能過于追求低黏度,而是要綜合考慮其內聚力、流平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膠黏劑的固化反應速度是復合生產的重要影響因素,固化反應速度的快慢宏觀表現為膠黏劑存盤時間的長短,因此操作人員想當然的認為,初黏度略高的無溶劑復合膠黏劑存盤時間應該短,其實,膠黏劑的初始黏度與存盤時間并沒有必然聯系,所以,即使初黏度略高的無溶劑復合膠黏劑也要保證在上膠溫度下具有合理的存盤時間。
3.無溶劑復合膜外觀不良
無溶劑復合膜外觀不良主要表現為透明復合膜容易出現波紋狀膠痕、淺色油墨處容易出現白點。前者主要是由于局部膠黏劑聚集或在有效時間內流平性不良造成的,適當降低上膠量或提高復合溫度就能解決。后者是無溶劑復合和干式復合生產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這些白點基本上是“氣泡”或“物理缺膠點”,氣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復合膠黏劑中異氰酸酯樹脂與水反應產生的CO2未能及時排出,特別是在阻隔性好的薄膜(如鍍鋁膜)復合中最易出現白點問題;物理缺膠點的形成與上膠量和膠黏劑的流平性有關,如果無溶劑復合膠黏劑因復合基材表面張力不匹配造成的二次流平情況不理想,就容易出現微觀的空缺,由于無溶劑復合工藝的上膠量較低且沒有有機溶劑協助其在復合基材上的分布,局部缺失現象更易發生。
此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的初始分子量偏小,其更易向微觀孔隙較多的白色油墨、淡黃色油墨和其他淺色油墨區域或鍍鋁膜層中滲透,這種微觀滲透使得本來通過二次流平已經平整的膠黏劑層又出現局部空缺,造成白點等復合缺陷。對此,許多膠黏劑生產廠家從實踐中摸索出不少經驗,如當復合膜結構為BOPP/VMCPP時,一般選擇黏度略高的無溶劑復合膠黏劑且保證一定的上膠量,如果印刷面積較大,1.5g/m2的上膠量是最佳選擇。
4.無溶劑復合膠黏劑與油墨的匹配不良
復合膠黏劑與油墨匹配不良是常見的復合質量問題,輕微時會造成印刷斑點、缺色、透鋁等現象,嚴重時會造成大面積的印刷暈染。近幾年,無苯油墨的研發和應用逐漸成為主流,該類油墨的連結料體系普遍使用的是聚氨酯樹脂,因此分子量較小的無溶劑復合膠黏劑更易向該類油墨內層遷移,相比干式復合膜,無溶劑復合薄膜更易出現白墨發暗、有滲透膠點、透鋁等外觀問題。
5.無溶劑復合產品評價手段單一
無溶劑復合設備生產速度快,一臺無溶劑復合設備的生產能力相當于2~2.5臺干式復合設備,但無溶劑復合產品的最終效果只有在完全熟化后才能判斷,因此一旦生產過程中出現如復合膠黏劑配比失衡等錯誤,操作人員卻無法及時做出判斷,待發現問題時可能已經造成較大損失。為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自動混膠系統的日常維護、開機前的例行檢查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在復合生產中隨時取樣,然后放入烘箱內高溫強制熟化,以縮短判斷時間。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無溶劑復合質量問題都與無溶劑復合膠黏劑的特性有關。溶劑型干式復合膠黏劑由于分子量較大且大量有機溶劑可輔助其流平性,使得一些復合質量問題不易顯現,而無溶劑復合質量問題并非是復合新問題,只是問題被放大了
而已。
無溶劑復合技術的發展愿景
近兩年,國內無溶劑復合技術進入了蓬勃發展期,但同時也是無溶劑復合新問題的爆發期,不少軟包裝企業根據自身復合生產實踐得到的一些經驗和評價,不免會成為其他持觀望態度軟包裝企業的參考。還有一些企業由于受下游客戶挑剔的壓力,仍然按照干式復合產品的標準來評價無溶劑復合產品,對無溶劑復合技術認識不足,導致無溶劑復合技術在國內軟包裝企業中的應用程度參差不齊。對于應用成熟、訂單量大、結構單一的軟包裝企業,在節約成本、降低能耗方面,無溶劑復合技術的優勢較為明顯;而對于產品結構復雜且訂單量小、功能性包裝較多的軟包裝企業,無溶劑復合技術的應用情況并不理想。雖然無溶劑復合技術能夠適應多數復合產品結構,但是一些軟包裝企業出于對生產經營狀況,特別是生產穩定性和連續性方面的考慮,對于一些功能性包裝和易出現復合質量問題的復合結構還是盡量避免采用無溶劑復合工藝。
科技、環保、循環經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印刷及印后加工工業也無法在這股浪潮中獨善其身。無溶劑復合技術作為一種綠色環保技術,是復合工藝發展的大勢所趨。無溶劑復合技術是一項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的技術,良好的生產習慣和細節管理是做好無溶劑復合生產的必要條件。軟包裝企業應該正確認識無溶劑復合技術,并從工藝參數、復合膠黏劑類型、復合基材開始,循序漸進地掌握好這項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該技術的優勢,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軟包裝行業。
(本文榮獲2011第十屆《印刷技術》全國有獎征文大賽三等獎)
企業管理小故事
老農移石
在一個老農的農田中,多年以來一直橫放著一塊大石頭。這塊大石頭不僅碰斷了老農的好幾把犁頭,還弄壞了他的中耕機。老農對此無可奈何,大石頭成了他種田時揮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頭被碰斷以后,老農想起大石頭給他帶來的無盡麻煩,終于下決心要“了結”這塊大石頭。當他將撬棍伸進大石頭底下時卻驚訝地發現,大石頭埋在農田里的深度并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深,只要稍微用力就可以將大石頭從田地里撬出來,最終老農將這塊大石頭砸碎后,徹底清出了農田。剎那間,老農腦海中閃過多年來被大石頭困擾的情景,再想到原來可以如此輕松地將大石頭解決掉,他不禁一陣苦笑。
篇5
“‘新希望’在越南是從負數開始的。”新希望越南公司總經理邵軍對筆者坦陳。
相信這樣的話在上世紀90年代的“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聽來,絕對難以想象,因為那時通過貿易業務,“新希望”已經在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小有名氣,銷售看好。可誰曾想到,這個在考察時讓他激動不已的地方卻讓“新希望”在進入伊始就真切地嘗到了碰壁的滋味。
半價的刺激
“你們的飼料怎么能和‘正大’他們一樣呢,太貴了,至少應該是半價。”當地經銷商理直氣壯地告訴邵軍時,他差點沒氣哭了。“半價?我連成本都還早著呢。”
“‘新希望’沒有在越南投資建廠時,已經銷售了一段時間,可不少中國人和當地不法商人乘機做起了假冒偽劣產品,此外衣服鞋帽等產品的質次價廉形象,徹底把中國產品的形象給毀了。”回憶起“新希望”剛剛進入越南時的情景,邵軍依然感到心有余悸。
就是在深陷虧損之際,2001年,邵軍被劉永好委任為越南分公司總經理,為“新希望”在越南正名:從質次價廉到物美價廉。而此時,“新希望”在胡志明市投產的工廠已經虧損了一年有余,作為上市公司的“新希望”也因為越南業務的不斷虧損背負了巨大的壓力。如何重塑越南的“新希望”,邵軍決定一切從頭開始。
“不管誰買東西,不管是買什么東西,消費者都會講究性價比。”邵軍說,“新希望”就是從樹立消費者心目中高性價比的形象開始。邵軍帶領著銷售技術人員,跑村穿鄉,幫助農民做對比實驗,讓他們慢慢認識到:用中國的飼料照樣能喂肥他的雞鴨鵝。“我們就是要讓農民,讓經銷商逐漸了解我們,讓他們慢慢接受這樣的理念:同等價格比質量,同等質量比價格。”
邵軍他們的辛苦付出,市場給予了回報。經過對比實驗,越南的老百姓認可了“新希望”,經銷商也對“新希望”有了信心。大約在2003年,“新希望”終于苦盡甘來,集團年報上第一次出現了越南業務盈利的字樣。
融入當地
當邵軍用一口流利的越南語打著電話時,“本土化”的字眼迅速跳入腦海中,“目前公司基本上都是越南人,以河內分公司為例,240多人中只有6個中國人,其中包括我。”邵軍說,“雖然我們現在本土化方面已經做得不錯,但剛來時卻是另一番景象,越南當地人的很多做法令我們難以理解。”
剛開始,越南員工都有上班吃零食的習慣。“到辦公室一看,到處都是在邊吃零食邊工作,這在國內難以想象。”但邵軍并沒有直接批評他們,因為他知道這是在異國他鄉,尊重他們的習慣,然后慢慢幫助改掉,或許是最好的方式。于是,邵軍每次看到時,都要對員工說:“你能否把零食留到下班后再吃,那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能幾個人一起邊吃邊聊天,豈不更好?”慢慢地,越南員工們意識到這也是在幫助他們形成好的工作習慣,便主動配合,如今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情景。
“在管理越南本地員工中,疏導要比批評強壓效果更好。”邵軍還特意提到了曾遭遇到的一次被迫全廠放假的故事。那是一次越南國會選舉,與國內的人大代表選舉一樣,也需要層層投票。不過,邵軍顯然沒有想到這里的越南人政治參與意識會那么高,從前一天下午開始就有人請假,第二天上午又有不少人請假去投票,導致整個工廠不能正常開工,邵軍干脆給所有的人都放了假,讓他們都去投票。“這就是不同國家的不同風俗,所以必須學會尊重他們的習慣。”
營養平衡
站穩越南市場,沒有當地經銷商的認可與緊密合作是無法做到的,因為他們最了解當地市場,也清楚采取何種市場營銷手段,所以搞定當地經銷商是建立牢靠的銷售網絡的基礎。動物營養專業畢業的邵軍將此稱之為“營養平衡”。
不管是廠家、經銷商還是農民用戶,最終能彼此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是共贏的結果。“特別是在如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要讓經銷商能賺到錢,農民用你的飼料能賣到錢。”邵軍說。曾經有個經銷商問他“賣新希望的飼料你能保證我掙錢嗎?”邵軍告訴他,“我不能保證,因為這不僅僅是我的問題,還與很多事情有關,但是有一點我能夠保證:如果你賣其它牌子的飼料賺錢,那賣‘新希望’的一定比它賺得多;如果你賣其它飼料賠了錢,賣‘新希望’的一定比它賠得少。”
當初為打開局面,贏得經銷商,“新希望”曾主動讓利0.5%―1%。“飼料行業本身單位的利潤率非常低,它主要靠的是大進大出,以量取勝。”邵軍表示,正是“新希望”將經銷商、客戶緊緊捆綁在一起,才使得它在越南的二三級銷售網絡迅速建立起來,并能夠保持穩固。
同時,“新希望”充分發揮整個集團的優勢,讓經銷商、客戶與員工能夠更多地了解“新希望”,了解公司的實力,樹立他們的信心。為此,從2003年開始,每年都會組織一批經銷商與優秀員工前往中國“新希望總部”參觀考察,讓他們實地感受集團的實力,了解“新希望”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不僅做農牧飼料,而且還做食品加工、地產、金融,讓越南人感到未來“新希望”在越南的業務將會更加豐富擴大,彼此都有著廣闊的合作與提升空間。
“做企業一定要有長遠眼光,絕不能太功利。”邵軍說,“只要把基礎做好了,該賺錢的時候擋都擋不住。”由于新希望在當地突出的貢獻,越南政府也給予了極高的重視,不僅地方領導省級官員不時前往考察,連越南前總理潘文凱都親自視察“新希望”。于是,借助當地媒體的廣泛傳播,“新希望”大公司的形象一下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樹立起來。
如今,“新希望”工廠外排起了汽車長隊。“現在的飼料供不應求,由于越南鐵路交通不發達,以及海路運輸太慢的原因,所以全部都是汽車運輸。這也是飼料行業區域性特征決定的,它的最大運輸半徑不超過300公里,最好半徑是100~150公里。”邵軍告訴筆者,“新希望”在越南的第四家工廠也已經在建設,“在距離胡志明市大約150公里的一個魚米之鄉,總投資500萬美元。”
篇6
1.設計對比練習,培養精細審題習慣
小學數學中有不少貌似神異的知識,在平時的練習中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因此,上復習課時教師要根據所學知識的重、難點及學生練習時容易混淆出錯的內容,設計一些專項的對比性練習,讓學生在比較、辨析中掌握知識。
如,在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的復習課上,我設計了以下對比式練習:①一本書36元,小明帶的錢正好夠買這本書,小明最多帶幾張10元的?②一本書32元,小明要帶幾張10元的錢才夠買這本書?學生通過讀題發現,這都是付錢買東西,結果都是4張10元的;但細看比較后發現,第1題要求“正好”夠買,意思是小明手中的錢買這本書既不多也不少,剛剛好,說明小明手里除了10元的,還有零錢,那么他最多帶3張10元的就夠了;而第2題少了“正好”兩字,只要求小明的錢夠買這本書,如果和上題一樣帶3張10元的,肯定買不了書,錢不夠,那么只有帶4張10元的才夠買。
2.設計開放性練習,拓展自主創新能力
作為復習課的練習,開放性練習可以是條件開放、問題開放,也可能是方法開放、結果開放。總之,不同的開放性練習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訓練作用。
(1)條件開放性練習。如,媽媽買了40個蘋果, ,現在有多少個蘋果?要求先補充條件再列式計算。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條件:①小明吃了20個;②送給奶奶20個;③爸爸買了20個……這樣既拓展了思維,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方法開放性練習。如小剛要買一張8角錢的郵票,他可以怎樣付錢?先為學生提供相互討論交流的時間,再請不同的學生說說自己打算怎樣付錢。學生解讀信息、處理信息的方法不同,解題的結果也會不同。設計方法開放的復習題,能誘導學生打破常規,多角度地展開思考,積極探索不同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3.設計干擾性練習,提升數學辨別思維
如,在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有這樣一題:圖書館里有90本書,二(1)班借走30本,二(2)班借走的書和二(1)班同樣多,兩班共借走多少本書?這是一道很簡單的加法應用題,但在做題時很多學生被題目中的無關條件“90本”所迷惑,從而導致錯誤感知,盡然用“90-30=60”來解題。這樣的干擾性練習,可很好地訓練學生排除無關因素、抓住數學信息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4.設計生活性練習,增強數學學習價值
在復習課上,教師還應設計一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貼近生活的應用性練習。讓學生在探索現實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深化自身的認知結構,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如,在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加法和減法”的復習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應用性練習:小軍家住在健康小區,每層樓有10級臺階,他從一樓走到三樓需要走多少個臺階?在做題過程中,學生發現生活中從一樓到三樓只需要走2層就行了,解答時用“10+10=20(級)”。又如,在復習“人民幣”時填寫合適的人民幣單位,這更要聯系生活來學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生活,從生活中尋找解題的方法和答案,深化了認知結構,這是一種有效的復習方式。
5.設計趣味性練習,助推數學學習動力
篇7
關鍵詞:富水;選型與配置;排水;技術應用
1.工程概況及背景
象山隧道為龍巖至廈門鐵路的頭號重點工程,設計行車速度為200km/h。設計為兩座單線隧道,隧道左線全長15898m,隧道右線全長15917m,左右線線路中線線間距為13.76m~50.902m,由進口~出口變化;縱坡主要為11‰的下坡,隧道洞身最大埋深830m左右。隧道區分布的地層較復雜,主要為:石炭系下統林地組(C1l)砂礫巖和粉砂巖,侵入隧區的燕山早期(γ52(3)C)黑云母花崗巖和燕山晚期(γ53(1)b)中細粒花崗斑巖,二迭系下統童子巖組(P1t)(煤系地層)、上統翠屏山組(P2CP)粉砂巖夾砂質泥巖和大隆組(P2 d)泥質粉砂巖,三迭系下統溪口組(T1X)粉砂巖、硅灰巖夾細砂巖等。此外零星分布有第四系沖洪積和坡殘積層。隧道穿過的不良地質構造主要有采空區、煤層瓦斯、高地溫、巖溶、巖爆、軟巖大變形、斷層等。
隧道地下水類型有孔隙水、沉積巖層間裂隙水、基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巖溶水、突泥涌水等受大氣降水補給。象山隧道設計正常涌水量為23491(m?/d),最大涌水量為51560(m?/d),實際涌水量遠遠超出設計涌水量。
2.設備的選型與配置優化
(1)隧道內固定泵站距離斜井口的距離和實際標高的測量以及管道壓力損失綜合測算,對抽水機功率、流量、揚程等參數的確定,并大膽地設計優化由一級抽排取締多級抽排水的方案,節約成本。如1號斜井井身長898米,井底至掌子面泵站約2100米,掌子面泵站距斜井井口標高約為120米,并考慮管路等損失揚程,參考管道壓力損失表,綜合洞內涌水量、施工空間設計抽水泵站等因素確定抽水機型號參數配置,以及排水管路的選擇。如下表1
表1 抽水機參數表及性能曲線
設備名稱 型號規格 流量
(m?/h) 揚程
(m) 電機功率
(KW) 轉速
(r/min) 汽蝕余量
(m)
抽水機 DF280-43*4 280 172 200 1480 4
抽水機 DF450-60*3 500 171 355 1450 5.6
圖1抽水機性能曲線圖
由于隧道較長,洞內設置橫通道較多,面向掌子面方向排水管路架設在隧道右線的右側,左側布置電力線路,排水管路采用采用Φ200和Φ250與之相匹配。同時較新型材料HDPE排水管的采用大大提高了抽排水效率和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降低了排水管路的揚程損失。
表2 管道壓力損失計算表
流量 管內徑()
m?/h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50
270 12 5.5 2.8 1.62 0.9 0.58 0.35 0.18
300 14 7.5 3.4 2 1.1 0.74 0.46 0.22
480 1.9 1.2 0.6 0.3 0.17 0.09 0.04
540 2.35 1.52 0.75 0.38 0.22 0.12 0.05
(2)泵的故障及排除方法總結
表3 抽水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總結
序號 故障 原因 解決方法
1 泵出口處壓力表有壓力而泵不出水 出口閥門未打開,旋轉方向不對,葉輪淤塞或轉數不夠。 打開出口閥,檢查電機,清洗或更換葉輪,提高轉數。
2 水泵不吸水,真空表表示高度真空 底閥沒有打開或已淤塞,或水泵損壞,或轉數不夠 校正或更換底閥,清洗或更換吸水管,降低吸水高度。
3 水泵不吸水,壓力表及其真空表的指針劇烈跳動 注入水泵的水不夠,進水管與儀表等處漏氣。 再往水泵內注水,擰緊堵塞漏氣處
4 流量不足 水泵淤塞,密封環磨損過多,轉數不足。 清洗水泵及管子,更換密封環,提高轉數。
5 水泵消耗的功率過大 填料壓蓋太緊,填料室發熱,葉輪磨損,水泵供水量增加。 擰松填料壓蓋或更換填料,更換葉輪,增加出水管阻力來減少流量。
6 水泵內部聲音反常,水泵不上水。 流量太大,吸水管內阻力過大,吸水高度過大。在吸水管處有空氣流入。 增加出水管內的阻力以減低流量,檢查吸水管或底閥,減少吸水高度, 擰緊漏氣處。
7 水泵振動。 泵軸與電機軸線不在同一條中心線上,贓物或水侵入軸承。 把水泵和電機的軸中心線對準,清洗軸承更換脂。
8 平衡水中斷,平衡室發熱,電機功率增加。 水泵在大流量低揚程運轉,平衡盤與平衡環產生摩擦。 關小出口閘閥至設計工況運轉,拆卸平衡盤進行檢修。
(3)檢修抽水設備機械密封的安裝和技術要求總結
機械密封是精密的部件,制造精度及安裝精度要求都很嚴格,如果裝配不當就會影響密封性能,要正確安裝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泵用機械密封的安裝對機、泵以及機械密封的配合部分技術要求:軸彎曲度最大不得超過0.05mm;軸在安裝機械密封處的振擺量不得大于0.1mm;軸的軸向竄動量不允許大于0.5mm。
②泵用機械密封的安裝要求:上緊壓蓋時應在聯軸器找正后進行,壓緊螺絲應均上緊,防止法蘭面偏斜;彈簧的壓縮量按圖紙規定進行允許誤差±2mm;動環安裝后必須保證動環能在軸上靈活移動。設備轉軸的勁向跳動應≤0.04毫米,軸向竄動量不允許大于0.1毫米。
(4)泵站電耗節能技術
關于泵站的目標電耗節能技術的技術理論、原理和特點等簡要介紹。通過對排水系統的工藝要求包括(壓力、流量等)和設備參數給出排水系統用電的單耗值,使泵站系統整體運行效率最高,從而保持泵站系統在既滿足運行工況同時又排水的電單耗最小的狀態下經濟運行。抽排水泵站的噸水電耗表達式:
式中:W為噸水耗電量值(千瓦時/立方米,kw.h/m3)
H(Q.t)為泵站提供的總揚程(米.m)
η(Q.H)為泵站運行效率(百分比,%)
H(Q.t)是流量Q和時間t的函數,它的大小同工藝要求和設備自身的調節能力有關。
η(Q.H)是流量Q和揚程H(Q.t)的函數,它的表達式如下:
η(Q.H)=η1(Q.H)×η2(Q.H)×η3(Q.H)×η4(Q.H)×η5(Q.H)×η6(Q.H)
式中:η1(Q.H)為水泵的運行效率
η2(Q.H)為聯軸器的運行效率
η3(Q.H)為電機的運行效率
η4(Q.H)為調速裝置的運行效率
η5(Q.H)為配電裝置的運行效率
η6(Q.H)為變壓器的運行效率。
η1(Q.H)……η6(Q.H)是泵站流量Q和揚程H(Q.t)的函數,它們也會隨著泵站水量Q和泵站排水總揚程H(Q.t)的變化而變化。假設工藝要求的泵站總揚程為H0(Q.t),泵站提供的總揚程為H(Q.t),則泵站浪費的寬裕揚程為H(Q.t):
H(Q.t)= H(Q.t)- H0(Q.t)
泵站的整體效率η(Q.H)隨著流量Q和泵站總揚程H(Q.t)變化,對于給定泵站的某一工況(Q,H),在泵站設備可以采取不同的調節方式中,存在一整體效率的最好運行方式,此最大效率值記為ηmax(Q.H),該ηmax(Q.H)不是所有設備最高效率的乘積,它是指對工況(Q.H),在所有可能的調節手段中所能達到的最高效率,它是一個有約束調節的最大值。泵站實際整體運行η(Q.H)同最大效率ηmax(Q.H)之間的差值,稱為效率偏差值η(Q.H)。
η(Q.H)=ηmax(Q.H)-η(Q.H)
泵站的噸水電耗表達式變為:
上式中的第一部分代表了泵站所能實現的最小噸水電耗,這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電耗,記為Wmin:
上式中的第二部分代表了當前工況下,泵站存在的節電潛力,從負面講也是泵站浪費的噸水電耗,記為W:
上式中的第一部分是由于泵站運行效率η(Q.H)偏高最高效率ηmax(Q.H)形成效率偏差η(Q.H)而造成的節電潛力(或電能浪費),第二部分是由于泵站運行存在富裕揚程H(Q.t)而造成的。
3.結束語
通過對龍廈鐵路隧道排水系統設置的論述,說明快速有效的排水系統和良好的排水管理可以為富水巖溶反坡隧道施工提供相對安全的施工環境,象山隧道涌水量之大,隧道埋深較深,加之隧道斜井較長即排水管路壓力損失大,都是涌水抽排施工必須要面對的新的研究領域,在工程中無此類似施工經驗可以借鑒。
隨著國民經濟和交通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山嶺隧道、城市地下工程修建的數量將日益增多,規模越來越大,該技術在我國山嶺隧道建設及地下空間開發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繼續進行本應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技術、社會、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泵站目標電耗節能技術
篇8
[關鍵詞] 小麥 地膜覆蓋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6-0159-01
山西省萬榮縣十年九旱,年均降雨量500mm,年際間分布不均差距很大,豐水年達970mm,最低年只有206mm,且70%集中于7、8、9三個月,不是在小麥的生育期內;夏季降雨多,冬春降雨稀少,冬春連旱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生長發育,是旱地小麥高產穩產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小麥是該縣的最主要糧食作物,絕大部分屬旱地小麥。因此,充分利用有限降水,保水蓄墑,是奪取萬榮小麥高產穩產的最關鍵因素。小麥地膜覆蓋,能最大限度的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墑,能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發,變無效降雨為有效降雨,可大大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效解決旱地小麥在生產中遇到的干旱缺水問題,促進小麥生長發育,增加小麥分蘗,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是旱地小麥生產上的一次技術創新,具有重大意義。現將該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地整地
1.選地: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力中上等、土質較疏松、利于機械耕作的地塊。
2.整地:地膜覆蓋一定要精細整地,提高整地質量,否則會影響覆蓋的效果和出苗率。前茬作物收獲后,結合施肥及時深耕,納雨蓄墑,打破犁底層,一般深翻40cm左右;做到深翻滅茬一次完成。立秋后結合降水,要多淺耕、多耙耱,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壤含水量,做到無明暗坷垃、無根莖、無雜草,田面平整,上虛下實。
二、科學施肥
土壤肥力是旱地小麥地膜覆蓋技術增產的基本條件,科學施肥是節本增效的重要環節。結合整地畝施農家肥3000kg、商品有機肥200kg、純氮7-10kg、磷7-9kg、鉀5-6kg、鋅肥1kg,一次性施入。
三、種植模式
以55-60cm為一帶,起壟,壟底寬30cm,壟高10cm,壟頂為半圓型。地膜采用40cm寬的0.008mm的微膜,一般畝用膜3.5kg左右。膜兩邊用土壓實,隔3-4m在膜上打一土腰帶,以防大風揭膜。膜底際兩邊各種兩行小麥,小麥與地膜間距4cm,種植溝寬25-30cm,兩行小麥行距15-20cm。蓋后遇雨,要及時對種植溝劃鋤,破除板結。
四、選擇良種
品種是小麥增產的關鍵,選用分蘗力強、抗倒伏、成穗率高、矮稈抗倒伏,穗大粒多、豐產性好的品種,選用臨旱536(臨豐3號)和運旱21-30兩個品種,畝播量5-7kg,播前實施“三劑”拌種,即殺蟲殺菌劑、化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蟲劑用馬拉硫磷、辛硫磷等,殺菌劑選用粉銹寧、五氯硝基苯等,化肥用尿素、磷酸二氫鉀,植物生長調節劑選用旱地龍。
五、適期播種
播期比大田小麥晚播5-7天,即 9月28日以后開始播種,深度以5cm為宜。
六、田間管理
1.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決不能 出現缺苗斷壟現象。
2.加強越冬期地膜保護,防大風揭膜,防止人畜踩踏。
3.做好防治病蟲草害工作。冬前化學除草,生育期內加強病蟲害防治。
4.搞好“一噴三防”,小麥生長后期,為了防止小麥早衰,干熱風、病蟲為害。增加千粒重,可畝用尿素1kg、磷酸二氫鉀200kg、加5%的食醋及吡蟲啉乳油10-15ml、20%粉銹寧乳油50-70ml兌水30-35kg噴施,連噴2-3次。
七、及時揭膜
小麥生長發育后期,小麥根系因地溫過高易發生早衰現象。因此,在小麥灌漿中期揭掉地膜,降低地溫。
八、地膜回收
揭去的地膜應帶出麥田,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決不能亂放在地頭或用柴草燒掉。
九、及時收獲
小麥成熟后,及時收獲,晾曬歸倉。
參考文獻
篇9
1 臨床資料本組女性5例,男性3例、年齡為16歲~40歲,均有人中不顯,唇嵴扁平,鼻梁低矮,鼻基底過寬,人中過短,鼻小柱短縮畸形但上唇疤痕均不明顯。
2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22歲,雙側先天性Ⅲ度唇裂術后3年。檢查:人中不顯,雙側唇嵴扁平伴過短,唇紅呈口哨形缺陷,鼻小柱短縮,雙側鼻翼塌扁鼻梁低矮,鼻基底過寬但尚豐滿。手術在雙側眶下孔阻滯麻醉+局部注入少量腎上腺素的局麻下進行。于鼻小柱基底人中凹上1/3中點定點1,雙側鼻翼溝中央分別定點2、3,連接2-1-3,使之成總括號形,按線切至肌肉淺層通過2-1-3切口分離口輪匝肌淺層,外至雙側鼻唇溝,下至唇紅緣。
于人中處設計U形肌瓣,切開并游離,留蒂于鼻小柱基底。雙側鼻翼基底切口切至肌肉深層,鼻小柱基底下緣切口不切開肌肉深層以保證U形肌瓣的血運。將U形肌瓣掀起分離至鼻小柱基底至鼻中隔,將雙側鼻翼外側腳與骨膜徹底分離,將軟骨內側腳與鼻中隔分離。通過U形肌瓣深層往上分離鼻翼軟骨至鼻前棘,分離鼻骨膜至黃金點,植入相適宜的L形硅膠假體。將松解的鼻翼外側腳向中線推進,將鼻小柱基底V形皮瓣連同U形肌瓣向上推進分別將鼻小柱基底雙側切口作"V-Y"推進縫合。
手術設計和術后20天照片
分離雙側口輪匝肌深層至鼻唇溝,將其由斜位變為橫位懸吊于鼻嵴上,將U形肌瓣剪成兩瓣,仍留蒂于鼻底,兩肌瓣蓋在雙側口輪匝肌切口線上,遠端分別懸吊于雙側唇峰角。人中凹上1/3切口作Y形縫合,鼻底切口分層對位縫合。于雙側唇峰上緣皮膚設計Z形皮瓣切開至肌肉淺層(已于分離),交叉對位縫合。切開唇紅口哨形凹隔線,設計唇紅瓣,轉位修復唇珠,消除線狀凹陷。(圖1~3)術畢于人中凹處以半片或1/3片壓脈帶橡皮裹以碘仿紗布固位縫合二天,術后5~7天拆線。(圖4)
3 結果8例病人術后半月,人中凹加深唇嵴增高,唇紅豐滿,鼻翼外側腳下緣唇嵴外緣凸出畸形消失、鼻梁鼻小柱增高,鼻基底寬度縮小,唇嵴人中均延長雙側口角上翹。三月后隨訪,腫脹已完全消退,外形滿意,切口未見明顯疤痕。
4 討論
4.1 本手術人中處兩肌瓣轉位分別縫扎于雙側唇峰,使人中凹加深,唇嵴增高,唇峰上翹。口輪匝肌的復位及懸吊于鼻嵴上,使鼻翼外側腳下緣唇嵴外緣凸出畸形得到糾正,并使鼻唇溝形成。
4.2 由于鼻底總括號形切口的應用,三個"V-Y"瓣的推進縫合,側方附麗的鼻翼外側腳向中線靠攏,縮小了鼻底寬度,增高了鼻小柱,改善了鼻孔長軸方向,而鼻小柱基底下緣的"V-Y"推進縫合,使人中延長,唇下1/3微前翹,雙側口角上翹,唇峰角上緣"Z"形皮瓣交叉縫合,延長了唇嵴,唇紅瓣的應用,使唇紅豐滿,矯正了凹陷畸形。增加了口唇美感。
4.3 L鼻梁假體的植入,鼻翼軟骨的分離,抬高了鼻小柱,增加了鼻梁鼻尖的高度,提了鼻唇外形改善的療效,起到了整體美容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滌生.實用美容外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1
篇10
關鍵詞:金融危機服裝業中小企業
0引言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貿易也深受影響,中小型服裝企業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
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危機,政府4次上調出口退稅率、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拉動內需、實行降息,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來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但是今后服裝業的發展局勢仍然令人擔憂。本文試圖從行業環境、政策環境、應對策略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蘇南中小型服裝企業如何在關鍵時刻根據外部環境適時調整狀態,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實現內外平衡。
1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服裝行業
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國際市場疲軟、貨幣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利潤1042億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個百分點。這實質上反映出金融危機下服裝行業需求下降、產品滯銷等問題。2009年1~5月服裝行業利潤的增長幅度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經濟效益略有提高。
投資是服裝行業經濟運行的“三駕馬車”之一,但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增速明顯放緩,生產企業投資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來,服裝行業投資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裝企業對市場前景信心的恢復。
2008年以來中國服裝產品出口增長緩慢,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197.9億美元,增長4.1%。由于金融危機下國際消費市場需求低迷,我國服裝產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現負增長。2009年上半年我國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458.6億美元,下降8.2%,負增長形勢依然嚴峻。
綜合以上產銷情況、經濟效益、投資情況、出口概況等主要行業數據指標判斷,20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服裝行業也經歷了外需市場持續低迷、內需市場穩步回升的雙重考驗。2009年上半年,由于穩定的國內市場和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支持,我國服裝行業總體呈現了積極的變化,3月份以來呈逐月回升之勢,這將為我國蘇南中小型服裝企業發展提供較好的宏觀環境。調查也發現,50%的企業預期蘇南服裝行業整體經濟將平穩發展。面對未來嚴峻的挑戰,中小服裝企業應不斷推進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改革進程,在困境中實現平穩發展。
2金融危機影響下的蘇南中小型服裝企業
位于蘇南地區的常熟,是聞名全國的服裝生產和集散基地,有著“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的稱號。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裝企業4000多家,年產服裝達6億多件(套),年服裝銷售額達500多億元,規模型企業達到819家,對地方財政的貢獻也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服裝業已發展成為支柱產業。目前,常熟有40個省級以上品牌,總數量在江蘇省縣(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裝產業在蘇南地區乃至江蘇省都有著極強的代表性。
本次調查共走訪中型企業9家,小型企業11家,其中包括內銷型和外銷型企業,配合調查的這20家企業的平均成立時間為11年,這與江蘇服裝產業11年的成長歷程相吻合。本調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裝產業集群作為研究對象,足以折射出這個有著相似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蘇南服裝行業在遭受金融危機沖擊下的發展狀況。
金融危機對蘇南中小型服裝企業的影響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現在訂單減少、原材料價格波動和資金回籠困難。中小型服裝企業由于訂單不穩定,開拓新市場能力弱,以及資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響,往往不具備抵御原材料價格波動的資金基礎。
調查發現,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裝企業產值和銷售額明顯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業在2009年初短暫開工后,又陸續以減員減產或放假停產的策略靜待復蘇。二季度企業產值已有明顯回升,產值增幅大于銷售額增幅。但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產值增幅同比下降約4個百分點,銷售額增幅同比下降約8個百分點。受金融危機沖擊,蘇南服裝行業總體生存艱難,但也有少數有發展潛質的中小企業,進行低成本擴張,進入了難得的機遇期。這些企業之所以能逆勢上揚,主要是在金融風暴來臨之際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
由于國內外因素的加疊影響,常熟中小服裝企業效益明顯縮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裝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的狀態。配合調研的一些中小企業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潤一直處于下滑階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潤下滑幅度更為明顯,平均減少約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勢依然嚴峻。
金融危機下蘇南部分服裝企業的倒閉和裁員一時造成農民工失業人數驟增。調研發現,常熟中小服裝企業2008年用工人數相對穩定,2009年上半年用工人數明顯減少,裁員對象大部分為農民工。就員工工資來看,2009年一季度員工工資明顯下降,二季度員工工資明顯增加,但較2008年同期只略有增加0.03%。工資的下調或上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淡旺季的轉換,受金融危機影響不明顯。調查反映,由于服裝行業的自身特點,行業工資已是最低水平,受金融危機影響上下浮動的幅度是微乎其微的。訪談發現,員工每天平均工作時間約9小時,但旺季時達10-12小時,而月工作天數總體穩定在28天,具體則視淡旺季工作量而定。
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因國外采購商日益謹慎,訂單明顯呈現出量小、期短、大單少、下單少的特點。在對江蘇省常熟市方浜工業園區的調查中了解到,2009年初大批以貼牌加工為主的小型企業以及小作坊面臨倒閉,或通過裁員來降低日常損耗。而有著自主品牌的中型企業,在訂單大批量減少的情況下,不得已也做起了貼牌加工。
外銷型服裝企業則因人民幣升值加速、成本壓力加大、企業資金嚴重短缺等因素雪上加霜。面對日漸疲軟的外需市場,2008年下半年蘇南服裝企業普遍呈現出口放緩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常熟出口型服裝企業利潤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200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達到10個百分點,但2009年二季度卻逆勢上揚,呈現穩定增長的局面,這也得益于國家對外貿企業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內銷市場而言,據企業反映盡管內銷市場獲利空間大,利潤高,但市場不確定因素也很多,加上部分外銷企業由出口轉為內銷,業界競爭空前激烈。內銷市場關鍵在于企業對市場需求的預測,金融危機不期而至使多數內銷企業措手不及,不少企業沒有做出準確的市場預測,從而導致產品積壓。總體來看,2008年下半年常熟內銷型服裝企業利潤態勢較好,2009年前兩季度內銷型服裝企業利潤持續下滑,但內銷型服裝企業利潤普遍高于出口型服裝企業。
3政策環境分析
3.1服裝行業出口退稅優惠政策解讀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國家進一步深化出口退稅優惠政策,從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4月1日四次上調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至16%。
據相關統計顯示,2009年1~3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328.8億美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國出口19.7%的平均跌幅,其中3月服裝出口開始從負增長迅速扭轉為正增長,同比增長9.9%。可見,出口退稅率的上調,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逐步發揮了作用。
出口商品退稅是政府促進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國家提高出口退稅率,旨在幫助中小企業增加利潤空間,提高了企業接單能力。出口退稅政策如果調整到位,必然對促進出口有很大推動作用。但是出口退稅政策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就企業來講,外貿生意大多是訂單形式,提高出口退稅率,對于手中有訂單的企業,能提高利潤,但由于歐美國家經濟危機直接導致海外需求不足,手中沒有訂單的企業,出口退稅政策也就無法發揮作用。其次,出口退稅對于企業的利好是短期的。上調出口退稅率將給中小企業更多生存空間,但從長期來看,國外市場的低購買力以及外幣的連續貶值,大大限制了政策的影響力。另外,退稅雖然加大了企業的談判空間,提高了企業的接單能力,但由于客戶壓價,最后還是讓利給國外客商。
因此,提高出口退稅率只是給企業信心,關鍵還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中小企業不能過于依賴政府政策,而應尋找自己的發展方向,提高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3.2服裝行業相關利好政策解讀面對嚴峻的出口形勢,國家不僅多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并且及時推行一系列相關利好政策。比如:將紡織服裝業列入十大產業振興計劃、促進融資渠道多樣化、實施新的外匯管理條例、取消對服裝業的不合理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調查發現,危機當前,多數服裝企業仍希望政府繼續出臺相關措施幫忙應對,其中呼聲最高的政策是幫助開辟國內市場和進行行業扶持,其次是減稅和幫助融資。
3.2.1進一步促進區域發展,擴大內需。政府可以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產業的扶持,引導國內市場由東部沿海地區向東北及中西部地區轉移,采取產業與市場雙向轉移的戰略思路。蘇南服裝產業可以以安徽江西等周圍內陸地區作為落腳地,并逐漸由企業個別轉移行為演變成為行業主流趨勢。
3.2.2加強行業扶持,培育自主品牌。隨著危機的緩解,為了能在危機過后搶占有利市場,中小企業尤其是鄉鎮企業的投資熱情已經越來越明顯。此時政府應加強合理引導,防止中小企業盲目投資。
3.2.3加快落實財稅金融支持,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貸款擔保融資難是服裝行業遇到的重要困難。尤其是中小服裝企業,資本規模小,融資難,生產發展受到資金制約。“國六條”提出政府專項資金和金融機構信貸資金規模同時“放量”,并輔以“綠色通道”,這不僅為中小企業兼并重組、技術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也有利于中小服裝企業加快升級步伐。另外推動融資產品的創新擴大了企業擔保范圍,提高了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十分有益。
3.2.4堅決打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保護企業利益。2009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一些國家在挽救本國經濟的同時,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國際貿易,特別是不利于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舉措。發達國家頻繁利用反補貼、產品質量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等新的貿易保護手段制造事端,使得我國服裝產品的出口面臨更大的市場風險。歐盟的召回通報,奧巴馬的“買美國貨”條款以及印度對華反傾銷案例都表明貿易磨擦不斷。政府應堅決回擊,打破貿易壁壘,適時調整目標出口國,轉移目標市場。
4自身應對策略分析
調查發現,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的中小服裝企業,仍然將希望寄托于出口退稅率上升、內需拉動和四萬億投資拉動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對政策的依賴心理有加深趨勢。但中小服裝企業面對嚴峻的挑戰如何驅寒回暖,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關鍵還是靠企業自身的改革和創新。
調查發現,面對金融危機,中小服裝企業已采取了調整市場結構、減薪和裁員等措施,但90%的企業認為措施的改善效果并不大。面對金融危機,多數企業對今后的生產前景比較樂觀,預計2010年將會采取調整市場結構、增加投資力度、招收新員工等措施。
以下就這些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4.1建立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我國服裝業的一大特點是貼牌加工,缺少自主品牌,缺乏國際競爭力。一旦訂單減少,企業只能面臨停產。所以,必須整合行業資源,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如果能結合品牌收購、服務外包、網絡營銷等新的營銷策略,也能在金融危機中化險為夷。
4.2調整市場結構,拓展新的地域市場,實現市場多樣化。雖然2009年下半年服裝行業出口額為負增長,但中國服裝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依然相對穩固。全球的服裝市場是潛力無窮的,面對歐美市場需求量銳減的形勢,中小服裝企業不僅可以拓展俄羅斯、中東等國外市場,還可以從國內市場尋求突破點,例如中西部地區。在市場多樣化的條件下調整服裝產品結構,由單一品種不斷豐富成多品種,從而滿足不同市場下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4.3控制內部成本。針對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提高的情況下利潤減少的現象,中小服裝企業可以引入成本控制程序,尋找替代原料、提高人員技術,從企業內部管理中提高效益。大企業可以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一方面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一方面降低營銷成本。
4.4穩定資金鏈。在現有資金缺乏的情況下,企業更應重視原材料來源及產品銷售,選取信譽高、資金穩的客戶,盡可能確保資金回籠,維持資金鏈的暢通。由于貸款門檻高、額度少、貸款成本高,中小服裝企業在資金需求方面,應盡可能及時與當地金融機構取得聯系,爭取持久良好的關系型貸款。
金融危機爆發后,服裝業面臨著空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小服裝企業要想在危機中生存下去,首先必須順應國家政策和行業環境做出相應調整。同時,也要敢于面對危機,積極尋求出路,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力。然而面對危機,政府的挺身而出也為服裝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把服裝行業推向了新的機遇點。中小服裝企業如果能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尋求新的突破,就能逆勢而上,轉弱為強。
參考文獻:
[1]蔣珠燕,盧中進.常熟服裝品牌國際化發展的戰略分析[J].蘇南科技開發,2007(1):62-63.
[2]靳云鵬.中國紡織服裝貿易面臨的困難與挑戰[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7):33-35
[3]蔣恒蔚,陳樺.江蘇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如何應對寒冬[J].商場現代化,2008(10):103.
[4]周妍.中國紡織服裝業——蓄勢待發[J].山東紡織經濟,2009(1):9-11.
[5]高天宇.多管齊下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N].國際商報,2008-9-23
[6]劉丹.出口退稅連續上調服裝企業得救[N].每日經濟新聞,2009-4-2
[7]陸健.一季度紡織行業形勢依然嚴峻有利因素正在累積[N].紡織服裝周刊,2009-4-21.
[8]李溯婉.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17%”懸念[N].第一財經日報,2009-4-25.
[9]沈錫權,章苒,張道生.金融危機下浙江紡織業調查[N].經濟參考報,2009-5-15
[10]AndrewRees,JonWeber,陳瑋.企業需要大膽戰略度過衰退[N].當代經理人,2009-9-9.
[11]劉欣.1-6月紡織行業運行:行業正在企穩回升時[EB/OL].中國紡織信息網,2009-8-13.
精品范文
1熔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