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運動協會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30 04:1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山地運動協會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山地運動協會工作計劃

篇1

第一次見南喀諾布教授,是1997年6 月。我們在他下榻的北京五洲大酒店里對他進行采訪,在酒店的會客室里,他接待了我們。

“我們這次在北京逗留的時間很短,日程安排得非常緊張,后天我們就要去青海,大家有什么問題就請開始談吧!我們這次去青海的主要目的是為貴德縣當車藏文學校工程竣工剪彩;同時來物色藏族青年去意大利學習手工業技術;還要為籌備第三次國際藏語文學術討論會做前期準備工作……”那時他已60 歲開外,但言談之間,對家鄉、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溢于言表。

南喀諾布教授于1938 年生于四川德格,3 歲時曾被認定為不丹藏傳佛教珠巴噶舉巴傳承曲杰仁波切的轉世靈童。從5 歲開始了學習藏文、研修佛法的生涯。1954 年,他作為藏族青年代表被派到內地參觀。從同年開始至1957年,在成都的西南民族學院講授藏文。因為他被認定為珠巴噶舉巴活佛,而當時錫金的噶舉派勢力比較大,1957 年被邀請去錫金與錫金國教育部門合作,主要從事編寫藏文教材的工作,直到1960 年。然后被意大利著名藏學家杜齊先生邀請去意大利首都羅馬“意大利中遠東研究院”從事藏學研究工作。從1964 年開始擔任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藏蒙語言和文學專業的教授,一直到退休。他是那不勒斯東方大學的第一位藏族教授,也因為有了他,該大學才建立了藏學和蒙古學專業,也因為他出色的教學工作,潛心研究和勤奮著述使該大學這兩個專業開始在國際上有了應有的學術地位,尤其是藏學專業。

創辦“大圓滿文化協會

大圓滿文化協會的經堂,南喀諾布教授講經和弟子們學習的地方。

南喀諾布教授的幼年是在四川德格度過的,而德格是康巴地區的一個重要文化中心。在整個藏區來說,傳統的康巴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教派觀念比較淡漠,各教派甚至佛教與苯教之間的交叉學習和傳播非常盛行。至今在同一個寺院里可以找到各個教派的高僧大德們的塑像及其各教派的文獻典籍,尤其是19 世紀和20 世紀初在康巴地區興起的無教派運動更加強化了這種影響,進一步淡化了傳統的教派觀念。而各教派之間相互學習和修行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長期在康巴地區修行成風的大圓滿傳統。聶拉• 白瑪杜堆曾經是運動的主要倡導人之一,他的高足聶拉• 強曲多杰對根本上師倡導的運動的極力奉行和身體力行使他在康區擁有眾多的弟子,這些弟子甚至再傳弟子們仍然在繼承他的傳承,至今仍活躍在康區的藏傳佛教界。南喀諾布教授就是聶拉• 強曲多杰的主要弟子之一。所以,瑞麥運動及聶拉• 強曲多杰的無教派思想對教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因為這樣的影響,南喀諾布教授自幼不僅從各教派高僧大德們那里接受大圓滿思想的熏陶和大圓滿儀軌的嚴格訓練,而且在康區無教派觀念盛行的大環境中耳濡目染,使他不僅成為一位終生修行大圓滿的大師,而且他在修行方法方面博采眾長,集各大教派大師們修行大圓滿的各種儀軌和方法于一身,使他不僅成為一位著作等身和在國際上知名度很高的學者,而且成為一位德行很高的大圓滿上師。鑒于他長期在西方的教學和傳教活動,他逐漸獨創了一整套適合于西方人修習的、比較容易掌握的修行及其教學方法。他于1981 年在那不勒斯成立了“大圓滿文化協會”,這個協會如今已經成為一個遍布40 多個國家,幾十萬名弟子,在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阿根廷、委內瑞拉和澳大利亞等國也有分支機構的國際性的文化傳播協會。

南喀諾布教授說,大圓滿文化協會發展起來以后,他在意大利中部的阿齊多索市購買了一塊山地,取名為“麥日噶爾”,“麥日”是藏族苯教中產生于象雄的一個古老的神祗及其修煉系統的名字,這個神已經成為苯教傳統中的一個本尊神。“噶爾”有寺院、宿營地和基地之義。 1988 年,成立了旨在出版東方文化書籍的象雄出版社, 用意大利文、英文、藏文及其他各種文字出版了以大圓滿為主的有關東方文化書籍。1989年成立了旨在從事藏族文化研究的象雄研究院,除了藏文化的講習和研究活動以外,還舉辦了一些有關藏族文化的國際學術會議和展覽等,同時也培養了一些藏學研究的專門人才,中央民族大學的才讓太教授就是他的學生之一。

視野獨特的學者

南喀諾布教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約30 年的教學生涯中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大圓滿文化的修習和研究,除了教學和大圓滿的修習以外,南喀諾布教授的學術興趣主要在對藏族古代文化的研究上,尤其是基于苯教文獻研究藏族遠古和古代歷史。他在這方面的研究開始于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他起先在意大利、瑞士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作了一系列講演,其中寫成藏文的零星作品已經在國內出版發行,中國藏學出版社于1996 年出版的《古代象雄與吐蕃史》是他在這方面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的著述絕大部分是用意大利文和英文出版的,人們熟悉的有《珍珠串• 藏族歷史》、《貓眼石串》、《象雄歷史》、《藏醫氣功注釋》、《解釋大圓滿》、《藏北行》等,《大圓滿的修習》、《大圓滿和禪》、《水晶和光線- 顯宗、密宗和大圓滿》等已經被譯成德、法、俄、西、波等十幾種文字發行全世界,可謂著作等身。他獨特的研究視野和豐富的著述使他成為國際上著名的教授和藏學家,同時也成為大圓滿文化在西方的傳播者。

熱心公益的老人

《亞洲國際團結協會》是南喀諾布教授為援助亞洲尤其是我國的文化、教育、衛生而創辦的一個民間基金組織。西方許多發達國家法律規定,要從年財政收入中撥出一定比例的資金來無償援助一些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而批撥這些資金的部門則因國家而異,有些國家設在財政部,有些國家設在外交部,還有的國家單獨成立一個專門的基金會來實施國家的援助計劃,意大利就將批撥這批資金的單位設在外交部,叫做發展合作司。南喀諾布教授是一位只關注學術的大學教授,并不了解這些援助資金的運作情況,恰好他有一位學生在發展合作司工作,從他那兒得知有這么一批資金可以申請。他開始申請援助我國的資金,但發展合作司告訴他不能用個人的名義申請這些資金,必須要用一個民間機構的名義來申請,所以,這就是他成立亞洲國際團結協會這個機構的由來。亞洲國際團結協會在我國藏族、漢族、蒙古族地區的援助項目開始運作。

作為援助項目的開始,1993 年,南喀諾布教授帶領該機構的工作人員開始在我國等地考察,尋找可行性項目,從1995 開始,亞洲國際團結協會與意大利的另一個基金組織 一起與自治區昌都地區政府合作,投入資金100 萬美元,在昌都地區江達縣岡托區(現已改為鎮)援建了一所醫院和一所學校,這兩個項目都已經竣工并正在造福當地人民。1997 年,青海海南州貴德縣當車藏文學校也建成了,可接收500 個學生,其中130 位學生可以寄宿。這是亞洲國際團結協會獨立籌集的資金,共投入176 萬元人民幣。除此之外亞洲國際團結協會還為江達、貢覺桑珠鄉捐資修路等。南喀諾布教授曾說,在我有生之年為家鄉、為自己的同胞做點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情,是我最大的欣慰。改革開放以來,我也回過家鄉幾次,這些年來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因為藏族地區比較偏遠,大部分地區仍然比較落后,建學校、辦醫院是最實際的事情,能普及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質,解決同胞的疾苦。近幾年,他的亞洲國際團結協會和農發基金會一起又連續3 年為青海省海南州舉辦了全州英語教師和微機教師強化培訓班,由于全是外籍專家授課,培訓程度高,教學效果好,得到了當地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及其學員的好評,經他們培訓后發給的結業證作為教師上崗證得到青海省教育廳的正式承認。亞洲國際團結協會與歐盟人道主義緊急救援部簽訂了承擔亞洲國家緊急援助項目的協議,得到突發自然災害緊急救援的項目資金,所以亞協的援助范圍也開始擴大到除藏族地區以外的我國其他地區,四川南充和遂寧的水災沖垮了本來就不很完善的飲水和灌溉系統,使很多村民不僅不能灌溉,而且連生活飲水問題都解決不了,亞洲國際團結協會連續實施了兩個大型援助項目,投資近千萬元人民幣幫助南充和遂寧的百姓重建他們的飲水和灌溉系統,為漢族農民排憂解難; 內蒙古地區發生雪災,他們又連續實施了兩個大型援助項目幫助蒙古族牧民排憂解難。這個機構的所有援助項目都直接與地方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進行合作,將援助項目納入到地方政府的工作計劃當中,所以,亞協的援助項目受到地方政府和受援百姓的一致歡迎。

文化的傳播者

南喀諾布教授曾在北京舉辦過各種講座和演講會,在京的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以及中醫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和藏學工作者都出席交流。南喀諾布教授感慨地說,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培養了一大批新的年輕的藏學人才,和他們接觸后我覺得他們并不傳統,也不封閉,思想比較活躍,觀點也比較新穎,我感到很欣慰的是他們已經取得的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希望他們以后多與國際藏學界交流,多出成果,寫出更多更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如今,南喀諾布教授已經退休,在意大利定居的他,隨著大圓滿協會的發展,弟子越來越多,他要去的國家也越來越多,最近10 年,他不顧年老,周游世界,傳播大圓滿和藏族文化,每年有七八個月都在外面,而每年呆在意大利的時間反而只有兩三個月。

南喀諾布教授和《中國》雜志前任主編廖東凡(右)先生本文作者(左)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