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精準扶貧年度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4 00:0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精準扶貧年度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4月5日,團省委召開2017年第一次扶貧攻堅“掛包幫” “轉走訪”工作會議。會議由團省委副書記羅永斌主持,團省委副書記、昌寧縣扶貧工作隊總隊長任遠征出席會議,團省委全體駐村扶貧工作隊成員、機關各部室及直屬單位負責人同志參加會議。

任遠征鞔镅習了我省2017年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會議精神,從昌寧縣、大田壩鎮、文滄村、團縣委等4個層面對開展好2017年團省委“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他指出,脫貧不能是數字脫貧,脫貧成效要經得住考核驗收,獲得群眾充分認可;脫貧工作要對標對表進行梳理,倒排時間表和作戰圖,扎實做好產業扶貧、電商扶貧、青年人才培養、“兩聯系一共建雙推進”等各項工作;機關干部要進一步沉下身子,帶著感情,按照年度計劃,更加有力、更加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

團省委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諸凱報告了駐村期間的工作進展,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2017年工作打算。團省委各部室負責人認真總結2016年度“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落實情況,并結合部門工作特點提出了2017年度工作計劃和活動方案。

受唐源書記委托,羅永斌對機關2016年的“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表示肯定。他要求,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學習。要學深學透關于扶貧開發脫貧攻堅戰略思想,學深學透我省脫貧攻堅系列政策,學習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用好政策、用足政策,讓貧困群眾真正受益。二是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堅持問題導向,從思想認識、方法措施、資源整合、工作作風、工作落實、質量效果等方面進一步找準問題,完善措施,解決問題。三是要進一步理清思路。團省委領導示范帶動,各黨支部書記要承擔起主體責任,按照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要求,把工作任務落實到每個黨員干部。四是要進一步狠抓落實,取得實效。各黨支部要制訂詳盡的工作方案;駐村扶貧工作隊要做好黨支部落實“兩聯系一共建雙推進”工作情況反饋;機關黨委要加強統籌力度,抓好檢查督查,以扎實過細作風干出脫貧實效。

篇2

按照縣委的決策部署,以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為指導,堅持開發扶貧、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扶貧到戶、責任到人的原則,深入持久推進“入戶五四工作法”,加大定點__幫扶力度。將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識別出的貧困對象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以扶持壯大增收產業為突破口,重點解決好貧困村的發展問題,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__鄉__村為我局定點幫扶村,該村幅員面積為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677畝(田650畝,土1027畝),退耕還林面積840畝。轄7個村民小組,共609戶2093人,其中,農村黨員29人,貧困戶160戶,貧困人口433人,低保戶264戶,享受低保人員312人,“五保戶”17人,殘疾人29人,享受定期定量補助2人,少數民族2人(彝族1人,苗族1人,均為女性)。該村屬于典型的丘陵地形,其中6社、7社屬于山坡地貌,地質構造復雜。

1.基礎設施非常薄弱。截止目前,該村3、4、5社的社道還是泥結碎石路,尚未硬化;

2.農田水利設施逐年老化。人畜飲水困難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積逐年降低。

3.教育、衛生條件落后。目前有1所村小,教育教學條件較差;另有1所設備落后、沒有陣地的村衛生站。

4.耕地面積少。該村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82畝,且大部分耕地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土層薄,土壤質量差,旱澇不保收,農業經濟發展后勁不足。

5.村民年收入低。2014年,該村人均年收入為4163元,絕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但因文化素質較低,收入也較低,僅能維持自身生活,對家庭收入的貢獻不大。

幫助定點幫扶村__鄉__村和__村__村及__村搞好兩委班子建設,提高基層民主管理水平;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幫助開辟致富門路,推進產業化經營;幫助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尤其是特困戶家庭存在的生產生活困難問題;幫助尋找致富門路,努力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力爭通過幫扶使貧困村人平年純收入年增長10%以上,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確保到2020年止__村160戶貧困戶433人全部脫貧致富。

1、幫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實施1社、2社、3社、5社的人畜飲水工程,改造1社提灌站,預計需要資金52萬元;二是硬化3、4、5社社道7千米,預計需要資金260萬元;三是改造影響3社、4社、5社涉及700余群眾安全通行和生產發展的永興橋,預計需要200萬元項目資金。四是維修三坪塘5口和2500米水渠,預計需要資金18萬元。五是新建各社的產業便民道5公里,預計需要資金50萬元。六是新建溝渠9000米,預計需要資金9萬元。

2.幫助發展特色養殖業。以5社200畝閑置地為中心,傾力打造特色養殖示范基地,計劃養殖山羊規模為300頭,示范帶動6社和7社,約需資金30萬元,力爭向上級爭取扶貧資金15萬元。利用三叉河水庫尾部改造發展村集體水產養殖,約需資金10萬元,力爭向上級爭取扶貧資金5萬元。

3.幫助發展特色種植業。依靠本地已種植的銀杏,在6社和7社擴大銀杏規模200畝,在5社、6社發展100畝核桃產業,約需資金30萬元,力爭向農業部門爭取資金15萬元。

幫助加快新農村建設。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新村建設,規劃建設1--2個新村聚焦點,努力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農村。

4、幫助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積極培育10戶種糧大戶和3個家庭農場,探索規模化、立體化農業種植模式,充分提高農田的利用率。

5.幫助開展智力扶貧。針對該村養殖、種植技術的短缺,計劃舉辦養殖、種植技術培訓每年2期,培訓村民200余人次,促進閑置勞動力就近就業。

6、開展好結對幫扶活動。對特困黨員和特困戶、特困學生等開展幫扶單位黨員干部和村社干部“一對一”的幫扶活動,為貧困戶送化肥,種子等農資,幫助其發展農業生產,增加其農業收入。為貧困學生送書籍、慰問金,確保貧困戶子女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對考上普通高中、大中專院校的貧困家庭子女積極爭取貧困

大學生救助項目。協調解決貧困戶家庭存在的生活困難問題,幫助他們尋找致富門路,提高致富技能。1.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局黨組書記、局長__同志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為副組長,中層干部為成員的扶貧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__同志具體分管扶貧工作,局紀檢組長__同志負責貧困村駐村工作。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主要抓、具體人員負責抓的工作格局。

篇3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全國第二次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和全省、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進一步樹立發展新理念,加快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提質、農民安居、環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一)完善提質工程。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公路提質工程。實施縣鄉公路改造、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農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寬改造47.8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重點對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路段進行安全隱患治理。(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

——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動現有較大規模集中聯片供水工程和管網延伸,新改建一批集中聯片供水工程,加強老化失修村級管網的改造,進一步提升農村飲水工程的供水保證率。(牽頭單位:縣水利局)

——推動農村電網改造。實施5項農村電網改造工程,進一步改善電網結構,提升供電保障能力。(牽頭單位:縣供電支公司)

——加大天然氣、煤層氣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推進燃氣管網進村入戶。(牽頭單位:縣發改局)

——林業生態工程。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積3.353萬畝,林木綠化率再增加1個以上百分點;加快村莊綠化,在6個村開展村莊道路綠化、環村綠化、街巷綠化、庭院綠化和公共綠地建設。(牽頭單位:縣林業局)

2、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加快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建設學校校舍,購置基本教學及生活設施設備,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把農村學校師生生活環境改善納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目標責任制考核,推動農村學校“六有”建設(有運動場所、有水沖廁所、有洗浴條件、有公共綠地、有飲水設施、有照明路燈)。新建農村幼兒園4所。(牽頭單位:縣教育局)

——全面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完成3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任務。選出2人作為2016年基層適宜人才培養對象,并采取多種形式培訓培養。組織12名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主治以上醫生對口支援4所鄉(鎮)衛生院。改善12所鄉(鎮)衛生院中醫診療環境,購置設備,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牽頭單位:縣衛計局)

——實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統籌城鄉文化資源均衡配置,實現全縣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328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正常運轉,340個鄉村文化場所免費開放。完成農村廣播電視衛星戶戶通740戶。(牽頭單位:縣文化局、縣廣播電視臺)

——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范管理,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健全農村空巢、高齡、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農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個。(牽頭單位:縣民政局)

(二)農民安居工程。扎實推進采煤沉陷治理搬遷、地質災害治理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再解決1546戶困難群眾的安居問題。

1、農村地質災害治理。加強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和工程治理,推進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應急工程治理。(牽頭單位:縣國土資源局)

2、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對1450戶農村困難家庭實施危房改造。(牽頭單位:縣住建局)

3、易地扶貧搬遷。按照精準扶貧要求,以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采取

行政村就近集中、建設移民新村、依托小城鎮、中心村、鄉村旅游區插花安置、貨幣補助安置等多種搬遷安置模式,對完成建檔立卡、有移民搬遷意愿的96戶300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牽頭單位:縣扶貧辦)(三)環境整治工程。不斷深化改革,推進金融創新,引進專業化企業,采取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集中力量解決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廁等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的宜居和健康水平。

1、農村垃圾治理。按照“人員隊伍、清掃保潔、垃圾收集處理、村容整飾、長效管理機制”五個全覆蓋的總要求,進一步強化資金、人員、設施設備保障,繼續推進清掃保潔、“四堆”清理、村容整飾。在此基礎上,重點抓好深入推進鄉村清潔工程,按照國家關于農村垃圾治理“五個有”的要求,完成全縣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規劃編制,新建垃圾轉運站2座,建設衛生填埋場1個,創建省級考核達標村108個,為廣大農村居民創造更為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牽頭單位:縣園林局)

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萬人以上鎮區、千人以上建制村、農民安居工程集中安置地和美麗宜居示范村為重點,運用市場化的方式,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不同類型區域的污水處理模式和路徑。建設6個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牽頭單位:縣環保局)

3、加快推進農村改廁。完成1000戶農村改廁項目建設任務。(牽頭單位:縣愛衛辦)

4、加強畜禽糞污治理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支持畜禽養殖場開展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牽頭單位:縣畜牧中心)

(四)宜居示范工程。繼續做好美麗宜居示范村三級聯創活動,打造和命名一批“家園美、田園美、生態美、生活美,宜居、宜業”的美麗宜居示范村,引領“十三五”期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向。

1、扎實推進“三級聯創”活動。新啟動1個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工作,加快2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開展10個縣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工作。同時在部分省、市兩級美麗宜居示范創建村啟動農村公共浴室試點建設工作,探索農村公共浴室建設及長效運行管理機制。(牽頭單位:縣農委)

2、重視“人的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將美麗宜居示范村“三級聯創”與文明村鎮創建相結合。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將精神文明建設內容納入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文明素養。加強鄉風文明知識普及宣傳,引導農民移風易俗,革除陳規陋習,倡導健康、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牽頭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農委)

3、加強傳統古村落保護。重點完成1處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牽頭單位:縣住建局)

4、推進鄉村旅游扶貧開發工作。繼續支持鄉村旅游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10個村實施旅游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完成20家星級農家樂評定。(牽頭單位:縣旅游局、縣扶貧辦)

(一)4月底,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組要制定2016年行動計劃,并報送市農村人居辦備案。

(二)5月—11月為實施階段,全縣啟動工程調度制度,實行工程進度月報送、月會商。縣農村人居辦每月督查一次,了解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各鄉(鎮)村實施進展情況。

(三)12月份,對全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年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驗收,打分排隊,綜合考核,全縣通報。

(一)加強組織協調。各級各部門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緊緊抓在手上,切實落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領導組及辦公室的綜合協調作用。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縱橫聯動、密切配合,重點抓好各項工程的統籌協調和組織指導。

(二)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堅持民主決策,充分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要進一步發揮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戰斗堡壘作用,用好“一事一議”辦法,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建設美麗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推動改革創新,拓寬社會參與途徑,引導社會力量進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選樹美麗鄉村創建典型,開展好現場學習觀摩活動,全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