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14:4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林業經濟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林業經濟管理論文

篇1

1林業經濟管理概述

林業經濟管理,即林業生產中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對林業培育、保護和利用等各項工作進行管理和規范的管理體系。林業經濟管理通過優化森林的經濟結構、改善林業經濟環境的劣勢、緩解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矛盾等具體措施,為森林資源的永續科學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具體來說,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項:維護林業自然生產,以林木生長周期為依據組織實施管理,保障林業生產的長期性和自然性,切實做好林區營林、育林工作;林業企業經營管理,林業企業是以社會資本形式參與林業經濟的經濟組織,加強林業企業經營管理,使其更高效地運用資本,提高經營成果和效益,為促進林業生產做出積極貢獻;林業科技發展,科技是推動林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強林業科技的創新及應用力度,提高林業生產效率、規避林業生產風險、降低林業生產消耗,是實現林業經濟健康發展的重點所在。

2當前林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進入縱深階段,包括林業在內的各個領域都面臨著更多的發展機遇與更為嚴峻的挑戰。從林業經濟管理的現實情況來看,仍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

2.1森林資源過度開發森林資源是重要的生態資源和經濟資源,在維護生態環境和諧、服務百姓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客觀地說,我國現在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森林資源仍有大量的需求,再加上林木的生長周期較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森林資源開發的速度要遠遠超過森林資源養護的速度,尤其是在過去那種以規模擴張和能源消耗為特征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下,這種情況則更為惡劣。雖然當前我國已經積極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上述情況已經得到明顯改善,但仍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

2.2林業產業化程度低產業化是林業經濟成熟的重要標志,是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產業結構、優化生產方式的有效舉措。但當前我國林業產業化區域發展極不平衡,條塊分割、分散經營的方式仍十分普遍,規模化經營和健康的林業產業鏈條尚未形成,一些林區的行業協會也只是處在成立初期,未能真正發揮作用,這必然難以形成優勢力量,與外部森林資源市場無法進行有效對接,林業經濟自然很難繼續向縱深化推進。

2.3林業執法力度不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與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對于我國林業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已經構建了以林業基層執法檢查站為基本框架的整個林業檢查體系,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整個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經營狀況進行監察和管理,為推動我國林業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客觀地說,我國林業執法力度仍有待于加強,林業執法環境亟待改善,部分林業管理們領導缺乏必要的經濟管理知識,部分執法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工作能力不足,部分林區工作人員及林業企業的法律意識必須加強,上述情況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瓶頸”。

3改進的幾點舉措

林業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構成,林業經濟管理在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為了更好地推進林業經濟管理工作,可以嘗試以下幾點改進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體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管理制度就是林業發展的規矩。完善管理制度體系,是做好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應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在林業經濟發展中的服務功能,構建科學、合理、長效的林業管理機制,引導并聯合各方利益群體,積極參與林業生產活動;要完善林業產權制度。產權的歸屬是林業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只有產權明晰,才能明確在林業經濟發展中的責任和權利,使各項工作規范有序推進。

3.2成立林業產業協會產業協會是我國在改革深化階段,在政府經濟調控職能由微觀轉向宏觀轉移的過程中,所成立的專門承接政府所“轉移”職能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當前,在我國林業生產區基本都已經成立了林業產業協會,也為當地的林業經濟管理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下一階段行業協會的工作重點是:要做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協助政府做好林業經濟管理工作,強化產業協會在具體實際中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引導、協調和規范職能;要做好整個行業的組織者和協調者,發揮服務、協調和監督的作用,推動整個地區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篇2

1.1我國林業經濟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林業經濟管理學中還有很多的弊端。第一,師資力量不足。師資是一切專業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專業沒有師資就沒有發展前景,熟話說好馬配好鞍,同樣的好的專業也要配備好的專業老師。但是我國大學都有的一大教學弊端就是對專業老師的培養力度不夠,沒有領會到大學的靈魂在于學校的師資力量,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嚴重阻礙了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為了提高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我國經濟管理專業老師主要從事有關林業生產關系和林業計劃經濟管理的教學和研究,但是我國正處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經濟模式更多的向工業方面發展,同時城鎮化進程也在加大,國家非常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入駐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所以國家必須要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以增強和提升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師資力量。第二,專業內容太少涵蓋面太窄。教學內容太陳舊,不能跟上時展的步驟,專業內容很是落伍。林業經濟管理學缺少以經濟為本位的教育改革來全面提升人的素質的教育體系。同時林業經濟管理專業也缺少自己專業學科的體系,包括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

1.2處理林業經濟管理模式問題的辦法

為了全面改善我國大學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的發展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第一,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師資隊伍力量,努力提高師資教學和科研能力,這就要大學引進其他國家的先進知識分子來學校進行專業知識的教授,還要幫助年輕的林業經濟管理學學者到國外進行深造培養,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組織召開國際性的林業經濟管理專業會議,促進和國際間的交流,開展學術專業研討會,來提高我國大學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的學術水平和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教師制度來約束,進而使得教師隊伍師資力量快速提升。教師隊伍要積極合作互相幫助,這樣進步會更快。

2.結束語

篇3

我們在論文的寫作當中引用的內容要按順序編碼標注,要用阿拉伯數字和方括號順序編碼,然后在參考文獻表中按文中標注的文獻順勢依次排列寫作。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給大家在寫作當中參考借鑒。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王衍用.對旅游資源應該進行深度研究[J].旅游學刊,2007(2):11-12.

[2]伍延基,王計平,曾海洋.無景點旅游的理論解釋與實踐意義田.旅游科學,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國旅游市場的門票經濟瓶頸[J].旅游學刊,2008,23(5):11-12.

[4]陳耀.堅持旅游規劃創新,推進”大旅游”統籌發展[J].旅游學刊,2010,25(3):7-8.

[5]郭文.無景點旅游:一種新型旅游方式的興起及影響研究[J].旅游論壇,2010,3(5):566-571

[6]謝彥君.在旅游普查實踐中用學術的眼光審視目前國標的得失[J].旅游學刊,2005(4):8-9.

[7]謝朝武,黃遠水.論旅游地形象策劃的參與型組織模式[J].旅游學刊,2002,17(2):30-34.

[8]程遂營.我國居民的休閑時間、旅游休閑與休閑旅游[J].旅游學刊,2006,21(12):9-10.

[9]簡玉,峰劉長,生徐鈕.無景點旅游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基于長沙與張家界旅游市場的比較分析[J].旅游論壇,2010,3(6):756-762.

[10]方田紅,雷可為.關于我國無景點旅游興起的思考[J]社會科學家,2009,(11):88-90.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川劉松.休閑旅游理論及實證分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08:4-21.

[2]李洪濤.我國自助游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22-24.

[3]李永文.旅游地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0-11.

[4]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116-126.

[5]伏六明.無景點旅游發展障礙與對策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82一84.

[6]克萊爾.A.岡恩(美),特格特.瓦爾(土).旅游規劃理論與案例[M].吳必虎,吳冬青,黨寧.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_5:4.

[7]吳必虎.區域旅游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8]王林伶.銀川休閑旅游開發與空間構建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0:1_5-16.

[9]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2003-200_5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_5:19_5-207.

[10]張景群.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M].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7-8.

[11]張素娟,樊莉莉.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商貿,2010,9:17.

[12]丁磊.淺析自助旅游發展的障礙與對策[J].商業經濟,2006,(3):9.

[13]陳秀瓊.公共資源類旅游景區門票漲價的理性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8):14-17.

[14]林炎釗.旅游形象設計:我國旅游城市面臨的新課題[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報,1995,(3):53-56.

[1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會基本論的視角[D].廣州:中山大學,2009:1-7.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旅行社經營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王云良.網絡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23-28.

[3]郭小東.基于旅游心理動機視角的無景點旅游現象及其影響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研究生院,2010:31-60.

[4]顧金梅.我國導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3):14-18.

[5]鐘麗娟.武漢市無景點旅游者行為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0:26-40.

[6]鐘麗娟,鐘麗姬,涂建華.無景點旅游下導游的應對措施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25(5):473-474.

[7]襲金紅.服務場景中的“其他顧客”.商場現代化,2009(34),27-28.

[8]姜玲玲.大學生自助旅游體驗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0.

[9]蘭龍耀.郵輪旅游體驗分析.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3),77-78.

[10]馬慶國.管理統計,數據獲取、統計原理、SPSS工具與應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杜,2002,320-378.

[11]李曉琴.旅游體驗影響因素與動態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7(5),609-611.

[12]李祗輝,白諱,馬琪,等.體驗經濟視角下服務場景對顧客滿意影響的實證.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97-200.

[13]金立印.服務接觸中的員工溝通行為與顧客響應一一情緒感染視角下的實證研究.經濟管理,2009(18),28-35.

[14]倏靜,張麗華.旅游體驗的層次性及影響因素分析.過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41-43.

[15]王志文.購物對旅游體驗的影響分析--以海南島為例.現代商貿工業,2011,23(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