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質控工作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8 02:41: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質控工作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療質控工作經驗總結

篇1

[關鍵詞] 檢驗質量;醫患糾紛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中圖分類號]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4-191-02

檢驗真正做到三者合一(儀器、試劑與標準包括室內質控物)的實驗室并不容易,同樣,試劑在不同儀器間差別也較大。如何能保證結果的準確無誤,除了以上幾方面外,作為檢驗科管理人員,擺在他們面前的應該是質量意識和管理意識。

1 制定好適合本科室的室內質控規則

做好質控涉及的不單單只有設備,還應包括操作人員、試劑、操作方法、實驗室環境、選擇正確的質控方法,而質控方法的設計又要考慮眾多因素,如臨床質量要求、測定方法的穩定性、誤差失控概率等。通常選擇Westgard多規則質控法質控規則[1]:(1)12S規則:一個水平測定值處于±2S~±3S界限內,可作為“警報”信號。(2)13S規則:一個水平測定值超過±3S界限,為“失控”。(3)22S規則:同批兩個水平質控品測定值同方向超出±2S限值,(Z-分數質控圖)或同一水平質控品連續再次質控測定值超出±2S限值為“失控”,多由系統誤差造成。(4)R4S規則:同一批中兩個水平質控一個超出+2S限值,另一個超出-2S限值,為“失控”,或同一水平連續兩次測定,一次超出+2S限值,另一次超出-2S限值,也為“失控”,此規則失控多屬隨機誤差。(5)41S規則:當一個水平質控血清的測定結果連續4次超過+1S或-1S界限,或兩個水平質控血清的測定結果同時連續2次超過+1S或-1S界限時(Z-分數質控圖),為“失控”,由系統誤差所致。(6)10X規則:當一個水平質控血清測定結果連續10次偏于χ一側,或2份質控血清的測定結果同時連續5次偏于χ一側時(Z-分數質控圖),為“失控”,是系統誤差所致。

每個實驗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本實驗室的質控規則,即要考慮到系統誤差,又要考慮到隨機誤差。

作為一個檢驗科的負責人,檢驗科首先需要做好SOP文件,嚴格按照文件進行操作,做好每天的室內質控,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患者負責,現在的醫療糾紛太多,如果出現問題,你拿不出質控數據,吃虧的就只能是自己。

某醫院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個患者懷疑他們醫院檢測不準確,就去了另一家醫院檢測,結果相差挺大,因此她就來找這個檢驗科的麻煩,但是他們拿出質控數據,患者無話可說。于是,患者就找另一家醫院的檢驗科,可惜他們沒能拿出質控數據,最后吃虧的只能是他們了。

在醫療事故處理中,醫學檢驗報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但醫學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較多,不僅同檢驗人員素質有關,也同非檢驗人員有關。因此,醫學檢驗質量管理應是全院范圍內的全面質量管理,抓好全面質量管理我認為首先應該建立健全醫學檢驗全面質量管理領導班子,加強領導和不斷提高全體職工質量意識,并同相應的質量管理體制相配套,質量管理工作貫穿整個日常工作中[2]。其次,要建立規范化的醫學檢驗的監督機制。第三,建立規范化的內部審核規范,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采用國際慣例進行內審,抓好質量控制。第四,建立規范化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的認證制度。第五,建立規范化的實驗室內部和試驗室之間的質量控制措施。要用現代化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及目標管理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全面質量管理技術、全面經濟核算技術等加強成本核算。并全面實現計算機網絡管理。

LIS系統就是提高檢驗科管理水平的得力助手,它既提高了檢驗科的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很多差錯事故的發生,是

檢驗科管理者最貼心的幫手。

2儀器、試劑、質控品三者要匹配

關于如何做好室內的質控觀點也很多,每個檢驗科的管理者都有個人獨特的看法和見解,從儀器和試劑來說,第一確定儀器要達到最佳狀態,有時儀器的飄移會導致結果差異很大;第二,試劑購貨渠道是否是從正規經銷商處購得,因為正規經銷商在試劑從廠家到公司的保存等條件是比較規范的,這樣可以保證試劑免受客觀條件影響(如運輸過程中的溫度)臨床檢測結果;第三,出現情況首先與廠家聯系,清楚廠家出廠檢測的各項指標及廠家測定質控情況,這樣就清楚自己科室校準數據及測定質控與廠家的差異,與廠家共同尋求解決方案;第四,可以嘗試著換另一家試劑試試,看有沒有類似情況才出現。

如何做好質量控制,首先要選擇高質量的血清,這對于質控的準確性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其次要有專門管理者進行分析失控原因,并加以糾正。另外,質控品雖然成本很高,但是每天都必須要做,還要不斷總結,如科室每個月開一次質評會進行交流,各個小組每兩周都開一次質評會。通過質評會對質控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及時糾正失控。從思想上重視,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并指導實踐,相信通過以上工作一定能做好檢驗質量控制工作。總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整個檢驗科的質量,為臨床提供準確的報告,讓病人早日恢復健康。

3分析前質量控制很重要[3]

根據ISO15189認可的要求,首先要嚴格的按照規范文件去操作,質控品都需要做兩個級別,雖然提高了費用,但是節省了很多麻煩,也免了很多出錯的機會。檢驗科人員素質的提高,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

實驗前的質量控制,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重要環節,應該受到醫護人員、檢驗人員、受檢者的重視。首先在護士采血上,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檢驗常識。有些檢驗項目需要空腹采血;有時候有些病人打著吊瓶在同一個胳膊上采血是不正確的,所以我們醫院定期會給一些臨床醫生和護士進行培訓,讓他們知道一些檢驗的基本常識,通過檢驗科和臨床的溝通,可以提高檢驗質量。

一項檢驗從醫生提出申請到檢驗報告單發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要得到良好的檢驗結果,應實行全面的質量控制程序。臨床檢驗質量控制可分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在分析中和分析后檢驗質量控制,檢驗科已有了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室間質評、室內質評。但分析前質量控制常被忽視,在分析前還有很多檢驗人員無法控制的因素。據文獻報道,實驗誤差中實驗前誤差占70%左右。可見,在目前的檢驗能力達到較高水平,檢驗科內的質量管理都有了保障的情況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實驗前誤差,才是保證檢驗結果質量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

我們在這方面具體做了以下工作:(1)首先編寫了《樣本采集手冊》,作為受控文件下發到各病區,指導臨床采集標本之用。(2)新員工、進修修人員和臨床實習學生進院后都由科教科進行崗前教育,其中培訓的內容之一,就是檢驗前的質量保證環節這一課,內容主要是分析前的重要性和每一實驗項目的具體要求,而這些都是臨床大夫和護士需要把握的,否則分析中質量保證就無從談起。(3)由醫務處牽頭,以沙龍的形式定期將臨床專家、各個科室主任、護士長長召集在一起,探討分析前實驗室諸多環節可能出現和發生的問題,實現檢驗人員與臨床人員直接對話、溝通。(4)我們自編每月一期《檢驗通訊》,每期都有相關板塊內容和臨床交流。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感到這樣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分析前出現質量問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與臨床的溝通不夠,如果溝通順暢,形成氛圍,分析前質量會得到有效保證,這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應該強調的是檢驗人員如果嚴把檢驗質量關,有強烈負責的工作責任心和敬業精神,不放過任何一個影響檢驗質量的細節,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檢驗結果,臨床才能信服于你。檢驗科的生存之本就是靠質量,如果我們對自己提供的數據都沒有底氣,怎么能夠得到院領導和臨床科室的認同?檢驗質量是永恒的話題,質量體系有效運行,科室各項工作也就步入良性循環,我相信,ISO15189質量體系運行的持續有效,將會為患者臨床診療、百姓的健康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我們也將用自己的努力,按照科室“科學、準確、及時、安全”的質量方針,為祖國醫學發揚光大,為檢驗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葉應嫵.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 第3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89-90.

[2] 尚麗霞. 檢驗科出現醫療糾紛的原因與對策[J]. 實用新醫學,2007,2(8):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