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護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9:5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外科護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醫外科護理論文

篇1

(1)外科學總論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據中醫學知識來治療的,例如:麻醉方面,歷史上曾有華佗使用中藥湯劑麻沸散進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腫散、魚石脂軟膏、芙蓉膏、黃金散和玉露散等藥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消退腫脹;燒傷病人的護理方面,Ⅰ°燒傷使用京萬紅軟膏治療,II°燒傷使用濕潤燒傷膏和麻油紗布包扎治療;毒蛇咬傷使用季德勝蛇藥治療;腫瘤治療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醫的扶正祛邪、通經活絡、化瘀散結、清熱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學分論中與中醫學有關的內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遙散和小金丹等中藥治療;腸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氣湯,針刺雙側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瘡治療使用馬應龍痔瘡膏,苦參湯坐浴;膽石癥治療使用消炎利膽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藥物;膽道蛔蟲病使用烏梅湯驅蟲;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使用丹參、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治療;尿石癥使用金錢草顆粒利尿驅石;骨科病人護理涉及中醫骨傷學知識;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采用中醫推拿、按摩、理療等方法。

(3)皮膚病和性病病人護理也涉及許多中醫學知識: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就提出治療濕疹采用“浸瘡,黃連粉主之”的治療之法;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可以使用中藥雷公藤;系統性紅斑狼瘡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藥治療,還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療;色素性皮膚病(如白癜風)使用中藥丹桃沖劑配合黃芪口服液治療;銀屑病可以使用一些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癢方劑(黃連解毒湯和五味消毒飲)治療。

2中西醫結合教學方法的優勢

2.1培養護生人文素養

中醫作為國粹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一脈相承。中醫的諸多理念就是從我國古代哲學中衍生而來的,譬如陰陽五行理論、相生相克學說、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等。故《素問》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也。”指出學習中醫者須通曉天文、地理和醫道等。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滲透中醫學知識,進而溫習中醫歷史,講敘如張仲景、華佗、李時珍等中醫名家的故事,無疑對提高護生人文素養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彌補醫學院校人文氣息薄弱的缺陷。

2.2促進護生身心健康,為護生人生導航

我校護生絕大多數是女生,在教學中講授一些中醫學知識,可以教會護生預防和治療感冒、腹痛、痛經等常見病,督促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抵抗力。在講授西醫知識的同時穿插一些古代中醫名家的經歷和治病救人的事跡,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吸引力。

2.3培養護生嚴謹的醫學態度,樹立整體護理理念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整體觀念,這與現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謀而合。在外科護理學課堂上講授古代中醫名家嚴謹的工作作風,對于培養護生認真的醫學態度具有積極作用。現代護理注重整體護理,以實施護理程序為方法,恢復健康為目標,為病人提供計劃性、連續性、系統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會、文化綜合因素的優質護理。中西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符合整體護理要求,對于促進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醫在數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疾病和護養病人的經驗,并且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歷來講究醫護不分家,強調“三分治,七分養”,這也符合整體護理觀念。

3外科護理學教學中中醫學知識的滲透方法

3.1邀請中醫護理學教師參與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教師集體研讀教學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訂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動。邀請中醫護理學教師參與外科護理學教研室的集體備課,讓其從中醫角度闡述外科疾病治療方法,而外科護理學教師也提出建議,希望在中醫護理學教學中注入外科疾病中醫治療方法的講解。這樣的備課別出心裁,使教師受益匪淺。

3.2鼓勵學生參加繼續教育學院的中醫職業技能培訓

我校繼續教育學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開展了諸如中醫按摩、中醫針灸和中醫推拿等項目的職業培訓,并且可以授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書和級別認定證書。應動員和支持護生參加這些培訓,使護生醫學技能多樣化,成為擁有一本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多本職業技能證書的人才,而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護理中得到應用,如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等。

3.3改革外科護理學教材,適當增加中醫治療和護理內容

目前,我校高職護理專業使用的外科護理學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護理學》(2版),該教材實用性強,內容翔實,但缺點是對中醫治療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紹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護理”章節適當增加中醫骨傷科治療方法,讓護生了解中醫治療骨傷的方法;對腫瘤病人的中醫護理方法只用一句話帶過,沒有詳細講解中醫治療腫瘤的方法和藥物,護生普遍希望能適當增加這部分內容。因此,可在適當的時候編寫校本教材,增加中醫治療外科疾病的內容,從而適應新形勢下復合型護理人才需求。

4結語

篇2

【關鍵詞】中醫護理技術;培訓;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477-02

中醫護理技術在中醫臨床護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醫醫院護理人員為病人提供服務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臟腑學說為基礎,經絡學說為核心,通過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經脈、調氣血、調整陰陽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 ]。但在醫院管理年驗收和等級醫院復審中,發現中醫醫院普遍存在著中醫護理特色體現不足,臨床實際開展中醫操作項目過少的現象[2], 王俊杰等[3]報告顯示,醫院護理人員廣泛開展中醫護理技術的只占9. 2%。以上問題我院同樣存在,因此護理部于2011年6月開始對全院護理人員實施系統的中醫護理技術培訓,在2012年8月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院為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編制開放床位400張,護士總數233人,總床護比10. 58,病區床護比10. 41。護士年齡18~55(32. 16±7. 06)歲;學歷:本科18人,大專122人,中專93人;職稱: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58人,護師40人,護士134人;中醫院校畢業的護士34人(包括基礎學歷和成人教育學歷),護士長17人,畢業于中醫院校6人,接受過“西醫學中醫”培訓的護士132人,系統完成學習中醫知識100學時的培訓率70.3%。

2 中醫護理操作培訓管理

①成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領導及考核小組,由分管副院長為領導組長,護理部副主任為培訓考核組長,成員由大科護士長及部分中醫院校的護士長組成。②護理部組織修訂完畢23項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并印制成冊。③向醫院申請增加中醫護理培訓的設備;④將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臨床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指標、獎懲等納入護士長日常管理。⑤建立護理部、科護士長巡查制度,與護士長、臨床護士和病人深入接觸,評估中醫護理技術效果和存在問題,及時完善管理和培訓方法。

3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激勵機制

從2011年起把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納入同工同酬及職稱晉升中,同工同酬考核如下:西醫基礎護理操作8項+中醫護理技術操作8項中各抽簽考核一項(90分合格),具體內容如下:(1)西醫基礎操作(略):(2)中醫護理技術操作:①艾條灸法;②拔火罐法 ;③開天門 ;④刮痧法;⑤ 濕敷法;⑥ 敷藥法;⑦藥燙法 ;⑧熏洗法。理論或技術操作考試不合格,補考1次,同工同酬推遲1個月,以此類推;5次考試不合格,當年不再推薦同工同酬。職稱晉升考核如下:(1)初級護士晉升護師考核:專科技術操作4項+中醫護理操作4項中各抽簽考核1項(90分合格),項目如下:專科技術操作(略):中醫護理技術操作:①拔火罐法②艾灸法③刮痧法④藥燙法。(2)護師職稱晉升主管護師職稱考核:急救技術操作2項+中醫護理技術2項操作中各抽簽考核1項(90分合格),項目如下:急救技術操作:①簡易呼吸囊的使用 ②除顫術;中醫技術操作:①拔火罐 ②艾灸法。若理論或技術操作考試不合格1次,聘任則推遲1個月,以此類推;超過3次,則推遲一年聘任。

4 具體實施培訓方法。

4.1第一階段全員培訓:①時間安排:2011年6-12月;②每月培訓2項,共12項,培訓順序先從國家級到區級、院級,具體項目是:耳穴埋豆、艾條灸法、頭部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法、濕敷法、涂藥法、熏洗法、中藥藥熨、中藥保留灌腸、敷藥法、貼藥法。③培訓要求是:每月初護理部組織示范員及考核小組進行2天的集中培訓,訓練熟悉后組織各科的護士長及總示范員進行培訓,并反復訓練,然后由她們集中培訓科室的護理人員,月中護理部的考核小組分4組對護士長及總示范員進行考核,月底由各科護士長及總示范員驗收考核科室的其他人員,人人考核合格。

4.2第二階段新入職護士培訓方法;

從2011年起,護理部組織當年新入職的護士進行專門的培訓,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共24項,其中中醫12項,西醫12項,培訓方法是:①時間:2011年開始,每年8 -12月,每周1-2項,周四及周五分2批進行培訓。②中醫培訓的項目是:耳穴埋豆、艾條灸法、拔火罐法、頭部穴位按摩、刮痧法、濕敷法、涂藥法、熏洗法、中藥藥熨法、中藥保留灌腸法、敷藥法、貼藥法。③要求:每次培訓時先觀看操作錄像,再由專門的培訓老師全天指導訓練,對手法不正確或不規范者親手示范指正,然后反復的訓練,1周后由護理部組織的小組考核,人人每項驗收過關,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她們很快熟練掌握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更利于臨床護理工作。2012年新入職護士的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也正在培訓中.

4.3 第三階段全員驗收考核過關:

2012年7月2日-30日,共分5輪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人人驗收過關的培訓。護理部組織成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組,共12人,分6個小組、2個時間段考核。第一時間段:下午2:30-6:30分,第二時間段是:晚上6:30-10:30分。各科護理人員自備操作物品及模特,并按照事先安排的時間段準時參加考試,每一輪考試順序是:護士長總示范員主管護師護師護士見習護士。

5 效果

5.1各層次的滿意度提高

①病人的滿意度提高;②醫生的滿意度提高;③護理管理者的滿意度提高;④護理人員中醫護理臨床能力提高。

5.2 增加了中醫護理技術開展項目。

與2010年比較, 2012年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由13項增至19項,分別為中藥藥熨、中藥熏洗、中藥坐浴、中藥保留灌腸、中藥外敷、刮痧法、辨證施膳、拔火罐、穴位帖敷、艾灸法、小兒太極按摩、陰道坐藥、全身藥浴、水針法、濕敷法、涂藥法、穴位按摩、耳穴埋籽法、捏脊法治療,其中后7項為 2011年后新開展項目;其中重點推廣項目(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水針法、捏脊法)。

5.3 護理人員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能力的增強

從2011年起分別對在職護士及新入職一年內的護士,進行系統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后,并把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納入同工同酬及職稱晉升考核,各層次護士訓練中醫護理操作的主動性加強,中醫護理操作能力不斷增強,護理管理者及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成績由原來平均91.5分提升到95.8分。

5.4 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科研水平。

與2010年比較, 2011-2012年撰寫中醫護理論文由5篇增至12篇,中醫護理科研課題由0項增至4項。

5.5促進臨床科室及重點專科的建設

通過系統培訓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使臨床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增多,利于科室的發展,使醫院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如水針療法由護士操作應用在膝痹、腰腿痛及尿潴留患者;耳穴埋豆應用在外科、骨傷科術前及內科失眠等患者;中藥保留灌腸及艾灸療法應用在脾胃病專科、婦科、脊柱骨科的患者;全身藥浴應用在兒科胎黃及熱毒濕疹患兒;中藥藥熨及敷藥法、貼藥法應用在骨傷科、針灸科患者;頭部穴位按摩應用在床上洗頭及項痹患者;中藥熏洗應用在肛腸科、蛇傷患者等,效果顯著,患者滿意。今年針灸科、脾胃病科、中醫急診科獲得市級重點專科的建設,促進醫院的發展!

6 討論

6.1護理部在開展中醫傳統護理技術系統培訓具有重要作用,熟練掌握獨特的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是突出中醫護理特色的重要手段,是中醫院有別于西醫院的根本特征[4]。護理部在中醫護理建設中發揮著特定的角色優勢。首先,它作為護理行政和技術的管理部門,有利于開拓和創造中醫護理的內外環境和實施氛圍。結果顯示,護理部將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納入對護理人員晉升、同工同酬的考核,將中醫護理技術培訓變為全院護理人員行動,使中醫護理技術開展項目顯著增加。

6.2把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納入同工同酬及職稱晉升考核是實施中醫護理技術培訓的有效方法。與西醫醫院護士相比,中醫醫院護士需完成中西醫雙重護理任務,在臨床護士配比普遍不足的情況下更顯護士人力資源緊缺。因此,護理管理者適宜的領導藝術與管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我院建立的同工同酬及職稱晉升的考核方案,使護士壓力和動力并存,利用激勵為主、處罰為輔的手段,極大地鼓舞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臨床實踐,激發了護士的科研意識,在一年內,護士撰寫中醫類護理論文、申報中醫護理新技術和護理科研課題的數量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彩霞。發揮中醫護理特色之我見[J].甘肅中醫, 2005, 18(8):35-36.

[2] 孫鴻雁。淺淡中醫院在護理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護理,2007, 15(3): 161-162.

篇3

【關鍵詞】外科護理;安全;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855-01

隨著現代醫療護理活動日趨復雜化,各種影響因素越來越多,患者在醫院接受診斷、治療、護理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國民法制觀念不斷的增強,以及文明維權意識的進一步提高,醫療護理糾紛呈上升趨勢。為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響,切實做到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本文就對我院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現狀進行了分析。

1 外科常見的護理不安全因素

1.1醫源性因素

醫源性因素指醫護人員的語言、行為不當或過失給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結果。這些因素常常是造成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因此,醫護人員的言語和行為也直接影響到護理安全。

1.2 技術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協作能力不強等因素都可能對患者的安全構成威脅。特別是隨著新技術、新項目大量引進與開發,護理工作中技術復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的內容越來越多,不僅對護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而且可能導致護理工作中技術方面的風險加大,從而影響護理安全。護士護理缺乏業務知識,工作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或不熟練,與他人配合較差,不重視學習和業務技術培訓,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將導致操作失誤或操作錯誤從而發生事故。

1.3 責任性因素

責任性因素指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粗心大意,不按規章辦事,甚至,對患者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1)醫囑轉抄及核對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漏執行醫囑或錯誤執行醫囑。(2)口服藥錯誤,如青霉素過敏患者,發口服藥時不按要求問過敏史,造成青霉素過敏發生;臨時口服藥從藥房取回后,發藥時不交代服法,患者多服、少服或漏服;降壓、降糖藥、通便藥、地高辛等特殊藥未交代注意事項,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3)肌注錯誤:如將若干個患者的治療單抄在一張紙上,上下二人的藥看錯;患者睡覺時注射,因突然叫醒而誤聽名字,核對出錯。(4)運輸過程中:患者外出檢查,推車護欄不拉起,推患者上下坡時,動作粗暴可致患者摔下;使用約束帶時神經受壓,致肢體功能障礙等。

1.4 其他因素院內感染方面,如醫護人員手的消毒不到位,常用的聽診器、血壓計等受到血液、體液污染而未及時進行消毒處理,造成院內感染,也是護理不安全的因素;大理石地面光滑,患者易跌倒造成骨折。

2 加強護理不安全因素管理的措施與建議

2.1重視專業理論和技術操作培訓,提高業務知識水平

護士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而且要有精湛的技術,嫻熟的護理操作以及高質量的服務水準。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醫療設備的更新、新技術的開展,護理人員必須不斷的充實和更新知識,同時不斷的增強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敏銳的觀察力和應急處理能力。鼓勵護士參加各種自考、函授,撰寫論文、外出進修、參加學術會議,對新畢業護士定期進行基礎理論、操作考試。請技術尖子來傳授護理經驗和技術。

2.2增強護理人員法律意識

組織全體護士認真學習與護士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如《護士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醫院的一些規章制度,來彌補目前護士法律知識的缺乏。使廣大護理人員學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也自覺為病人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保障病人的合法權益。

2.3構建良好護患關系

在護患溝通交流時,應了解患者的職業、社會地位及家庭背影及風俗習慣,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病而異地與患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要多為患者著想,采取各種形式與方法,消除患者的顧慮,降低護患間交流障礙的發生,增進彼此間的信任與理解。傾聽患者心聲,提升服務水平,患者住院渴望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同情和照顧,因而應注重情感治療,人性化護理,倡導心理護理模式,要對患者進行無微不至的關心和護理。還要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發放一些健康教育宣傳資料,普及健康教育知識,提高患者的自防自護能力。

2.4加強監督檢查

護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要特別注重抓好關鍵點,即那些有可能影響全面工作或容易出問題的環節,護理管理者要善于認識、處理這些關鍵性問題,并進行重點監督和管理。這些關鍵問題處理好了對護理質量的控制與評價非常重要,也是衡量醫院整體水平的重要指標。

3小結

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安全質量是患者選擇就醫最直接、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抓好全員安全質量教育是降低護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醫院整體水平得到提高。社會的進步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對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事業的發展的技術進步應該為患者及其護理人員營造一個更安全、更能體現人為關懷的和諧社會環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時也是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護理安全應該受到每個護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我們要通過嚴于防范,消滅不安全的隱患在萌芽中,在護理實踐中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必須擔負起法律責任,有效地保護病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曾靜 護理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對策 內蒙古中醫藥 2011,(16)

[2] 侯玲玲 淺談護理不安全因素及對策 中國醫學創新 2010,(3)

[3] 雒生梅 高成萍 劉燕 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探討及對策 甘肅中醫 2010,(8)

篇4

構建相對獨立的臨床技能實驗教學體系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如何增加學生的理性和感性認識,提高其動手能力,是臨床技能實驗教學的重點。在逐步改革和建立新的實驗教學體系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為改變實驗教學的附屬地位,我校將原來分散在性質相近、互相聯系的多門臨床課程中的實驗及臨床技能訓練內容集中在一起,組建單獨的臨床技能實訓課程《中醫臨床技能實訓課程》,課程分為3個部分:基本臨床技能訓練項目、專科臨床技能訓練項目和綜合臨床技能訓練項目。時間分別安排在第2至第4學年。實驗課教師仍屬于原來的學科,即不設固定的實驗課專任教師,實驗課教師由學科選派。由教務處及實驗中心組織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后,再將任務分配到相關學科,委托相關學科派出教師隊伍并組織實施,實驗課教師同時也承擔理論課教學任務。形成了以中醫技能教學實驗中心為平臺、臨床實習醫院為支撐的立體式教學模式,促進了中醫技能模擬教學-床旁教學-臨床實習的有機結合。

同時,臨床技能實驗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實驗教學中心的教學設備、場地分布、課表、教學人員等信息實現網絡化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內部建立了局域網,并通過中心的服務器與校園網聯通。將實驗課程主要實驗內容的教學課件、實驗教學短片、相關知識掛在網上,供學生自學;校園局域網還可借助學校現有國家、省及校級精品課程優質網絡教學資源,開展網上實驗教學,拓寬教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醫學基礎知識,掌握更多的臨床技能。中醫技能教學實驗中心和相對獨立的臨床技能實驗教學體系,旨在倡導利用一切模擬手段創設出模擬患者、模擬場景、各學科技能訓練考核模擬實驗室、模擬病房、模擬手術室乃至模擬醫院等軟硬件條件,以盡可能貼近臨床真實環境和更符合醫學倫理學的方式進行臨床實踐教學,正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注重臨床實驗教學中學生的能力培養

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中醫技能實踐教學更重視基本技能、診療思維和綜合處理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藥”就是強調了作為醫者須直接面對患者進行診治實踐。“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核心內容之一。為了培養和啟發學生的臨床辨證思維能力,該校將醫學研究中的新技術、新成果應用到實驗教學當中,如自行研制開發的教學軟件“WF文鋒-III中醫(輔助)診療系統”,將中醫學理論聯系實際,是臨床診療活動的真實再現,可以對學生進行完全診療思維的能力培訓,其所涉及的知識點覆蓋《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藥學》、《中醫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等多門基礎臨床課程。通過模擬臨床常見中醫病證診斷練習,提高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另外中心構建了模擬標準病房、模擬ICU實驗室,引進了高端模擬人,通過模擬臨床疾病及危重癥演變的過程,擬在加強培養學生的臨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全面提高醫學生的臨床診斷能力和各項臨床操作能力、培養敏捷、正確臨床思維,可減少醫療事故和糾紛在臨床實踐中的發生。

不斷摸索臨床實驗教學考評方法

對醫學生臨床能力的評價一直是該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0年,湖南中醫藥大學就組織了以“實踐教學環節質量的評估與監控”為主題的教學研究課題,并制定了《湖南中醫藥大學臨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項目與評價標準》、《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技能操作考核項目與評分標準》及《針灸推拿技能操作考核項目與評價標準》等質量標準,用于考核評價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效果。2008年推出了醫類本科畢業生畢業考核改革方案,取消畢業論文答辯。借鑒職業醫師臨床技能考核方法,分別設置中醫辨證思維、中醫臨床技能和西醫基本技能、專科技能等多個考站,對醫類本科畢業生進行畢業考核,客觀評價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通過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以了解學生掌握中醫臨床技能情況,并反饋到臨床技能實驗任教老師,做到相對應地強化訓練。

中醫技能教學實驗中心教學效果

目前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技能實驗教學中心,面積達到9200平方米,儀器設備2700余臺件,總價值達2600余萬元。設立實驗項目184項,涉及13個學科,實驗總學時161時,綜合、設計性實驗占實驗項目的80.4%。面向中醫專業、中西結合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五官專業、外科專業,骨傷專業、口腔專業、針灸推拿專業、康復治療專業、護理專業,中醫專業7年制、中西結合專業7年制、針灸推拿專業7年制13個本科及7年制專業開設醫學臨床技能實驗課,參加實驗的學生數每年達10776人。每年為社會開設“急救培訓班”、“中醫技能培訓班”、“職業醫師考試培訓班”,參加培訓人數每年約1500人。另外,本中心已成為全校中醫技能實驗課程教學中心、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中心,國家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和全國醫師資格考試湖南省考區省直考點。

篇5

公示、透明的價格

讓患者明白消費放心看病“我們2014年1月1日起就開始實行藥品零差價。”走進江陰市中醫院門診大廳,常用藥品的價格均在大屏幕上滾動播放。“您還可以在門診大廳、住院大廳里的觸摸屏設備上查看所有的物價信息。”導醫臺的工作人員表示,若是病人對醫藥費有什么疑問,也可以來導醫臺打印詳細清單。“住院病人我們每日會固定時間發放一日清單,也可以去護士站隨時查詢。”江陰市中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價格“清單制”是對病人負責,讓患者在醫院期間能夠明白消費、放心看病。

近些年來,時常有新聞報出,某些醫院接受醫療器械、藥品試劑等生產、銷售企業給予的回扣,最終傷害的是患者的利益。為了杜絕這方面行為,杜絕價格欺詐,江陰市中醫院藥劑科負責人介紹,醫院使用的藥品在“江蘇省藥品器械集中招標采購平臺”上,通過網上招標,網上采購。 “對于中藥飲片,都要經過實地考察,比質比價,才確定供貨企業。”藥劑科負責人表示,醫院加強藥品質量環節管理,在運輸過程中也有很高要求。“對有溫控要求的品種,我們要求供貨企業在運輸過程中實行冷鏈監控,到了醫院后,我們打印出全程中每個時間點的車廂溫度,若溫度不對,這批藥品就不會進醫院。”透明化的采購流程、高質量的藥物器械是對患者的負責,也是醫院誠信體現。

教育、監督相結合

讓患者感受良好醫德醫風

如果不給醫生送紅包,會不會得不到最好的治療?這是許多病患和家屬常常擔憂的事情。但是江陰市中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來該院看病的患者完全不需要有這種類似的煩惱。因為江陰市中醫院十分注重醫德醫風建設。不定期對新錄用人員、實習生、在崗職工等利用院周會、支部會議、科務會進行醫德醫風專題教育,并在全院建立“杏林黨員e家”微信號與群,輸入黨政、廉政等相關內容,以便醫務人員學習,引以為戒。

與此同時,江陰市中醫院嚴格執行中央及省委、市委相關規定,加強各黨支部建設及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落實各項黨建工作,加強“”制度,每周三進行走訪調查,以督促政治學習落到實處。醫院通過各類創建、處方點評、出院病人電話及上門隨訪、出院病人家屬座談會、出院病人滿意度調查、聘請社會行風監督員等提升醫德醫風。

除此之外,江陰市中醫院還實行嚴格的監督機制。相關科室在與供應商簽訂協議之前,要通過審計科審計,同時簽署廉潔購銷協議。醫院院紀委定期督查臨床工作,在OA設立醫德醫風系統,實行相互監督。

貼心、數字化建設

讓患者享受到高品質服務

隨著科技的進步,江陰市中醫院信息化建設也是發展迅速,“在重點環節管理方面,醫院利用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了皮試醫囑流程管理、整盒藥物發放的PDA查對流程,輸血PDA查對的閉環管理,及時修訂各項護理質量考核標準、護理常規等。”護理部工作人員介紹,每個住院病人都佩有專屬腕帶,護士到病床前不僅會與病人核對身份信息,掃描腕帶可再次核對病患相關內容,保證病人用藥和治療的準確與安全。“我們還建立了護理質量管理系統。比如某位護士有什么做得不夠,有什么問題會立刻反映到系統里,護理部就可以迅速對這位護士進行指導。”

作為一家中醫醫院,江陰市中醫院在護理服務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目前開展了21項中醫護理適宜技術,“我們會根據病人不同情況,幫他們拔火罐、刮痧、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貼敷、穴位按摩、中藥足浴等。”護理部負責人表示,新進來的護士都會接受中醫技能培訓,每個月還有中醫理論和操作培訓考核。醫院堅持“健康所系、愛心永恒”的理念,以服務為品牌,以質量為生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三個文明建設頗見成效,連續多年榮獲市文明單位、無錫市十佳醫院、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

專業、優秀的隊伍

讓患者接受中西醫療救治

江陰市中醫院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江陰附屬醫院,也是安徽中醫學院、加拿大溫哥華國際中醫學院、日本大阪森之宮醫療大學的教學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基地,每年接收國內、外進修實習生200多名。醫院以臨床療效為宗旨,探索切實解決常見病、多發病的新方法、新思路,每年引進新技術、新方法、新項目20多個。

江陰市中醫藥科研工作處于領先地位,近三年有4個課題分別獲得省、市科技成果獎,出版了學術專著4部,每年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目前20多個省、市級科研項目正在進行過程中,并參與了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項目。開發研制的“尿素乳膏”“保兒寧口服液”“痤瘡顆粒”“克銀合劑”等近60種專科制劑療效顯著。

江陰市中醫院有一批學有所成造詣較深的醫療隊伍。皮膚科為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江蘇省中醫示范專科、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兒科為江蘇省中醫重點臨床專科; 針灸科為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全國農村醫療機構特色專科建設單位; 脾胃病專科、腦病科(神經外科)、不孕癥為無錫市重點專科專病; 內、外、婦產、肛腸、眼、耳鼻咽喉、醫療美容等科技術實力雄厚。

篇6

下肢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發生深靜脈血栓最為常見,處理不當可造成嚴重后果,甚至發生肺部、腦部栓塞威脅生命。 近30年來,此病在我國已引起廣泛關注。國外20世紀70年代就開展經皮穿刺下腔靜脈濾網(IVCF)植入術實驗性研究,近幾年我國已得到廣泛應用,國內也有陸續報道,經皮穿刺下腔靜脈濾網植入不僅能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造成致死性肺栓塞,而且能旋磨栓子保持下腔靜脈通暢,可使肺栓塞發生率由60%~70%下降至0.9%~5%。對下肢骨折后制動并產生下肢血栓的患者手術前的使用意義重大,故配合植入濾網術的護理也尤為重要。

1深靜脈濾網手術的安全性

陳鋮[1]等在《高齡患者髖部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分析》中得到數據并跟蹤隨訪,12例患者在10年間11例治愈,1例其他部位復發。論文好網護理學論文劉宏偉[2]等在《經皮植入下腔靜脈濾網的臨床應用中》再次得到相同的結果,30例由不同方向、不同部位、不同材料的濾網植入術后,隨訪30個月后濾網均無移位。趙劉軍[3]等亦在《下腔靜脈濾網在骨科復雜創傷中的初步應用》中得到結論,下腔靜脈濾網能有效防止下肢深靜脈栓塞引起的嚴重并發癥,提高骨折手術的安全性。杜小麗[4]在她的文章中指出,即使由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引起的肺栓塞在濾網植入術以后配合好相應的護理和宣教仍可使原有的栓塞癥狀好轉,并無并發癥的再發生。王曉云[5]在11例手術的研究中發現,均未因植入濾網而發生手術嚴重并發癥,成功率100.00%,95%可信區間為71.51%~100%,并且隨訪12個月,均無肺栓塞發生。但是樓新江[6]在行56例濾網保護下取栓的臨床實踐中發現無一例發生肺栓塞,13例在隨訪期內有髂靜脈栓塞,但周邊血流信號和側肢開發,進一步溶栓治療后好轉,其中僅1例在術后3個月介入行髂總靜脈支架成形治愈,應引以為訓。故丁強[7]在他的文章中指出濾網為一異物,在操作時或者操作后均可能發生并發癥,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2術后的護理

2.1術后的與飲食

2.1.1植入濾網術后根據麻醉的方式選擇平臥時間,一般是給予局麻,平臥,不必去枕,股靜脈穿刺點給予加壓包扎,穿刺側肢體伸直制動4~6h,以利于血管穿刺點收縮、閉合,保持血流通暢,防止血栓發生。蔡莉莉[8]文章指出次日可使用下肢空氣波壓治療儀,每天2次,患肢進行間隙性氣囊壓迫,產生振動性的小腿充氣來增加下肢靜脈的血流速度,可使靜脈完全排空、保護瓣膜功能。加快下肢的纖維蛋白的溶解。沒有以上條件的話,自行下肢的主動被動床上運動,如足背屈、膝關節屈伸、抬腿等活動。

2.1.2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清淡飲食,補充蛋白質,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木耳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食物,避免食用含有維生素K類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花生、芝麻、菠菜、白菜、花菜,并且戒煙。

2.2壓迫止血的方法和時間局部壓迫穿刺點4~6h,寬膠帶加壓壓迫,傳統可用沙袋。必要時使用的壓迫止血器,劉軍翔[9]等人在試驗中得到結論,壓迫器的優勢在于操作時間明顯低于人壓迫組和更換組的操作時間,也就是說醫務人員可以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并且確保了壓迫質量。李強[10]文章指出壓迫器使用明顯縮短了壓迫止血時間及患者臥床時間,還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各種侵入性的止血器使用要求過高,價格較貴,一次性使用不利于環保,普及使用還需要進行探討。王云霞[11]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植入術后護理》中指出,穿刺處給予敷料包扎并且每日更換可以預防感染。

2.3抗凝藥物的使用安全溶栓效果與發病時間密切相關,一般認為發病第7天血栓開始機化,一旦完全機化,溶栓藥物則很難發揮效果,因此治療時間越早越好[12]。王振全[13]的《經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療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86例》文中指出,實驗組患肢末梢使用輸液泵持續溶栓藥物治療,藥物可通過各交通支進入腘靜脈以到達深靜脈血栓部位,論文好網護理學論文增加了患肢深靜脈腔內單位時間內的有效藥物濃度,并且與血栓接觸前不經過體循環和肺循環,減少藥物在體內滅活及到達血栓前分解,血栓局部的有效濃度不至于降低,用量比全身用量小,對血液纖融影響小,溶栓效果優于上肢全身給藥。患肢注射不建議使用留置針, 有研究表明,靜脈炎下肢的發生率明顯高于上肢,其可能與下肢靜脈瓣多,遠端血液回流緩慢,血液滯留在血管內,易形成血栓有關。但也有研究表明,遠端(踝部、手背)發生靜脈炎的幾率明顯高于近端(腕部、肘部以上),可能與遠端血液回流速度不如近端血液回流速度快有關。提高護士的穿刺技術,勿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減少靜脈內膜的損傷,減少患者的痛苦。治療過程中運用低分子肝素鈣(速碧凝)皮下注射,每日2次,并加強抗生素與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口服華法林等。黃志玉[14]在《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并發癥的護理》中通過數據表明,若穿刺點出血過多可減少抗凝藥物,重新加壓包扎,延長沙袋壓迫時間。陳鋮[1]在文章中指出,治療上既要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又要溶栓、抗凝、防止栓子脫落,治療上矛盾重重,任何環節處理不當都可能造成致死性的嚴重后果,所以在護理工作中要觀察好出血和出血傾向,及時提供凝血數值信息,在溶栓抗凝和止血之間尋求平衡,將相互影響控制到最低,提倡治療安全和護理安全為第一。

3深靜脈濾網術后的異常觀察

3.1肺栓塞的觀察肺栓塞是DVT形成最嚴重的并發癥,一般在血栓形成1~2周發生。下肢骨折的患者久臥在床,創傷導致的深靜脈血栓,考慮是骨折處制動固定,活動受限,骨折端局部淤血腫脹,骨折端壓迫靜脈、靜脈壁損傷等多因素影響,引起血液高凝狀態。護理過程中要告知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床上活動時避免動作過大,禁止按摩擠壓或熱敷患肢。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屏氣用力的動作,防止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若有疑似肺栓塞的癥狀時,必須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和氧飽和度,若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喘憋、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氧飽和下降等肺栓塞的表現,應及時給患者高流量吸氧,并立即報告醫生,協助醫生進行搶救治療。

3.2出血觀察有無出血和出血傾向,特別警惕胃腸道和顱內出血。李敏[15]在收集的數據中提到78例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術后的患者有6例發生出血,占到總數的7.69%,立即給予止血,調整抗凝藥物的劑量,復查凝血酶原時間(PT)和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2天后出血停止,表現為無牙齦出血或穿刺點出血。有穿刺點出血,可壓迫止血。觀察有無肉眼血尿及鏡下血尿,有無腹痛、黑便等情況。嚴重大出血應終止溶栓、輸血或血漿。待凝血功能恢復正常方可再次行骨科手術。

3.3血栓形成后綜合征在溶栓治療期間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腫脹、疼痛程度,包括膚色,皮紋皺著,皮膚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但要與骨折手術后患肢的腫脹予以區分。每天3次測量足、踝、小腿中部、膝、大腿中部及大腿根部周徑,并做記錄,論文好網護理學論文抬高患肢20°~30°,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李敏[15]發現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發生在術后半月至數年,表現為下肢慢性水腫、疼痛、肌肉疲勞、靜脈曲張、色素沉著、皮下組織纖維化,重者局部潰瘍,影響生活質量。筆者還觀察到10例發生癥狀的患者不同程度地未按照醫囑穿彈力襪,口服溶栓藥物。筆者認為,做好出院宣教和患者的醫從性非常重要。

3.4再栓塞下腔靜脈濾器阻塞被認為是下腔靜脈濾網植入術的一種并發癥。但作為濾過作用,目的是捕捉飄向肺動脈的栓子,以防止發生更嚴重的并發癥。因此,過濾器表明上阻塞是不好的,但是達到了作為濾器的目的,部分阻塞無臨床意義,完全阻塞可出現下腔靜脈綜合征。術后其他部位栓塞,陳鋮[16]在文章中表明6例植入下腔靜脈濾網的患者其中有1例出院后發生其他部位的再栓塞,是因為沒有堅持服藥而造成。護士在術后和出院前指導正確用藥、定期查血象和自我觀察尤為重要。

4結論

經典的Virchow理論認為:血管壁損傷、血流異常和血液成分改變是引起靜脈血栓的3個主要因素。下肢骨折制動的特殊性增加了發病的機會。經統計,普外科手術術后DVT的發病率在19%左右,神經外科手術在24%左右,而股骨骨折、髖關節成形術、膝關節成形術則分別高達48%、51%和61%,可見發生率高,危險性大。筆者認為濾網植入的安全性已有成效,加上醫技的支持、護理觀察和宣教、病人的醫從性,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 陳鋮,曾躍林,譚平,等.高齡患者髖部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分析.中華創傷骨折雜志,2006,8(11):1086-1087.

[2] 劉宏偉,任偉新,陳彩珍,等.經皮植入下腔靜脈濾網的臨床應用.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9,32(1):45-47.

[3] 趙劉軍,徐榮明,應啟沵,等.下腔靜脈濾網在骨科復雜創傷中的初步應用.實用骨科雜志,2007,13(10):594-595.

[4] 杜小麗.雙下肢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并發急性肺梗死3例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3):5657-5658.

篇7

關鍵詞:民辦高校;專業學位;護理碩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13)02-0083-04

西安外事學院醫學院護理專業始于2002年,2006年開辦護理本科教育,截至2012年,共培養護理人才專科4100余名,本科1052名;2010年與國際接軌,成立國際護理學院,招收涉外護理方向本科生;2011年注重學術興院,成立護理研究所;2012年獲準校級重點建設學科,設置本科層次老年護理方向。護理學專業是醫學院唯一的本科專業,歷來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自創辦以來,學科成員高度重視其建設與發展,視其為“品牌”學科精心打造。目前校、院各級領導與護理同仁達成共識,重點建設老年護理學科,提升護理辦學層次機不可待、時不再來。

一、開辦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必要性

(一)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不斷增加和變化,對護理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期望。2010年護理學已從醫學輔助學科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一級學科,與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等共同組成整個醫學領域,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護理學已成為一門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其他專業無法替代的學科,被稱為“人類健康的朝陽產業”。因此,必須加大我校護理學科建設的力度,開辦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以便培養出更多合格、專業化的高級護理人才,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對健康服務的需要。

(二)符合國家人才需求

2003年教育部與衛生部發文“關于加強護理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建議”,要求隨后5年輸送100萬畢業生;2005年衛生部頒布“中國護理事業5年發展規劃綱要”,重點建設老年護理、社區護理、腫瘤護理等專科領域;2010年國家學位委員會通過了護理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我國千人口護士數0.993,醫護比1:0.61,遠低于國際水平1:2.7、發達國家1:8.5。衛生部要求醫護比1:2,即護士缺口近300萬;本科護士不到2%,碩士護士鳳毛麟角。這些事件與數據表明國家急需大量高等護理人才。目前我省有7所院校開設護理本科教育,即西安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西安醫學院、延安大學、陜西中醫學院、西安培華學院及我院,而具有碩士授予權的僅2所,即西安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遠遠不能滿足地區對高端護理人才的需求。故必須提高我校護理學科培養的層次,開辦專業學位護理碩士教育,以符合國家、地區對專業化高端護理人才的需求。

(三)跟上護理發展步伐

護理學是一門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為理論基礎,研究有關預防保健、疾病治療與康復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術及其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其在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護理教育等領域發展迅速,表現在護理實踐不斷拓展,護理內涵不斷延伸,護理研究不斷深入,護理教育不斷完善,護理管理日益科學,護理角色日趨多元,不僅為護理提供者、計劃者、管理者、協調者及健康教育者,未來還將增加促進健康和降低危害因素的角色。故必須加快我校護理學科建設的步伐,跟上護理學發展的腳步,促進學科間交叉、融合、共謀發展,在預防保健、疾病評估與防治、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四)遵循專業教育規律

現代護理教育日新月異,完整的中專一大專一本科一碩士一博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教師業務能力逐年提高,課程設置趨于完備。故我校必須明確護理學科建設的著力點,注重學科的應用性與前瞻性,體現專業實踐性特色,尤其在課程設置上,應與專業人才特點、護理服務對象相吻合,完善教育評估體系與模式,以遵循護理專業的教育規律,為申報專業學位護理碩士授權點奠定良好基礎。

二、開辦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可行性

(一)首期建設老年護理方向切實可行

考慮護理學主要支撐的二級學科間體系的邏輯性、獨立性、成熟度,結合護理學科的國內外發展現狀與趨勢,提出護理學科的14個二級學科,即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五官科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中醫護理學、人文護理學、社區護理學、心理護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管理學及軍事護理學。綜合上述情況,結合我校、院自身實際,特確定老年護理方向為首期建設的學科方向,因為該學科專業人才為國家、衛生部迫切需求的應用型護理人才。老年護理學是一門社會需求高、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的學科,是探求運用護理程序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提高其生活質量的一門學科。早在1967年美國從事老年護理‘的執業者須具備學士以上學歷,目前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等多層次老年護理人才梯隊。最新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1.8億,所以,我國社會對老年服務高層次護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劇增。

老年護理專業學位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與人才就業崗位:一是老年健康保健與疾病預防,居家、托老所等社區老年衛生服務;二是老年病人護理,綜合醫院老年病科、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三是老年人養老與臨終關懷,老年公寓、養老院等養老服務機構。

(二)現有軟、硬件條件保障其切實可行

梯隊建設是學科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人才資源與團隊精神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因此,引進高學歷、高職稱優秀教師和督促、幫助現有教師提高業務水平齊頭并進;倡導獻身教育、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勇于創新、關愛學生、引領未來的護理教師精神,在師德建設、教書育人上常抓不懈。西安外事學院醫學院的護理學科現擁有一支職稱、年齡、學位、師緣結構合理的專、兼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如表1所示),3名省部級、1名校級教學名師,2名校級教壇新秀;55歲以下占57.9%,專職教師中碩士以上占50.0%,所有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這表明目前的軟件條件已滿足了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的培養要求。

西安外事學院護理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方案完備,措施得力,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已培養出的251名護理本科人才學位授予率為97.8%,一次性就業率98.1%,實習醫院錄用率頗高,學生在全國大賽中獲獎6項。教學特色鮮明,如省級精品課程“急救護理學”的急救技術雙語教學、綜合演練,老年護理學(養老院、干休所)、社區護理學(社區衛生院、醫院)的社會實踐教學,健康評估的小組合作學習、臨床見習和實習等。另外,構建了完整、多元、多層次的特色課堂實訓和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即課程的課堂實訓、臨床實際模擬與見習和臨床護理生產實習3個組成部分,輔以課外科研、第二課堂、文體活動等,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強化學生創新意識,鍛造學生創新能力,增進學生競爭能力,以適應護理專業培養目標變革的需要。目前,教學硬件總價值達590.69萬元,有4個省內最高水平的三級甲等醫院為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即西安交通大學第一、二附屬醫院、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第二附屬醫院)、陜西省人民醫院,其中3個醫院為護理碩士培養單位。護理學圖書為2.3萬余冊,期刊32種。專業課的多媒體授課率已達到100%,等等,上述硬件條件已完全滿足專業學位護理碩士培養的要求。

(三)校、院的學術氛圍促使其切實可行

2012年10月,值西安外事學院創建20周年之際,學校履行大學學術職能,積極開展適合民辦實際與特點的科研氛圍愈來愈濃厚,學校啟動3個重點學科建設和本科教學工程,投入100萬元鼓勵科學研究;醫學院積極響應學校的質量工程建設,護理學科獲批重點建設學科、科研項目5項,教學創新團隊、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各項建設逐一展開,教師的科研工作積極性日益劇增,校、院的大小學術育人環境促使了專業學位護理碩士培養切實可行。

三、愿景展望

研究生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事關培養一流創造性人才和參與國際競爭。護理研究生教育是護理事業與國際接軌、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國1992年開始護理學碩士教育,2010年設置專業學位,且國家要求專業學位培養占70%。故重點建設護理學科,開辦專業學位護理碩士是學科同仁面臨的共同挑戰與機遇。

在護理學成為一級學科的今天,根據社會發展對高水平護理人才的需求,結合教育部、衛生部對專業學位護理碩士人才的要求,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具有較強的護理實踐能力、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的合格、高素質、專業學位護理碩士人才是我們的發展愿景。

篇8

關鍵詞 快速康復外科;中醫藥;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R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8-0003-04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ith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HUANG Jianping

(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21,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surgery and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including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immune , etc.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achieve better effects than Western medicine in many aspects. The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is still in progressing and perfecting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should be recommended so as to make a scheme for perioperative perio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ioperative period

快速康屯飪疲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概念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胃腸外科醫師Henrik Kehlet在1997年提出。近年來,ERAS內涵得到擴充,主要涉及麻醉、液體控制、防止惡心嘔吐、預防血栓、微創技術、溫度控制、早期營養和早期活動等[1]。在圍手術期進行標準化、多種方法和多學科干預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應急反應和術后器官功能障礙[1-2]。這些加快康復的建議通常是有明確的循證醫學證據,也有部分是某種共識,但有些措施沒有確切的數據支持。薈萃分析顯示,系統化的干預可以減少意外事件和并發癥的發生[2]。本文探討中醫藥在圍手術期ERAS中的作用。

1 中醫參與外科圍手術期快速康復

ERAS在國內還處于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中[3],中醫藥在很多方面具有特色和優勢。事實上,圍手術期中醫藥的應用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特別是近幾年來該方面的研究進展較快,可以檢索到很多相關圍手術期中醫促進術后康復方面的論文。這些研究成果對于促進手術患者的快速康復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仍缺乏系統的研究和總結。為了讓中醫更多地參與到提倡多學科干預的ERAS過程中,經過總結和多方討論,筆者認為應該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圍手術期中醫快速康復外科(Chinese medicine 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CMERAS)。圍手術期CMERAS與傳統的中醫康復學概念不同,其針對的是術前、術中和術后的關鍵問題,為圍手術期患者提供最佳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減少應激反應和加速術后功能恢復。

2 術前溝通是中醫情志學說的組成部分

研究表明大多數患者術前有明顯的心里不安和焦慮反應,這對手術過程和術后恢復均會產生負面影響,這種狀態在中醫學中歸屬于“郁證”、“驚悸”、“怔忡”等范疇[4]。基于中醫情志學說理論,術前告知也是CMERAS的基本內容,包括告知患者術前需要做何準備、術中期望什么樣的結局、術后是否會放置引流等情況,讓患者積極參與到術后康復過程中。這樣的準備通常能讓患者的滿意度提升,亦有助于縮短住院時間和控制疼痛。情志療法中還包括語言開導療法、移情易性療法、順意療法、行為干預療法等,這些措施可使患者從被動接受的焦慮心理狀態轉變為積極配合并信任接受的樂觀心理狀態,也有利于創造良好的醫患關系,為手術及術后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中醫的針刺療法包括傳統針刺、電針及穴位注射等在治療術前焦慮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療效顯著,而且經濟方便,甚至有改善患者免疫力和臟器保護的作用[5-6]。

3 中醫可以在術前腸道準備中發揮獨特作用

傳統的術前準備要求患者在手術前夜禁食以防止術中誤吸,但是禁食可以導致脫水和胰島素抵抗,引起術后機體處于分解代謝狀態,這對手術結局會產生不利影響[7-8]。麻醉學界很早就開始嘗試擇期手術6 h前不禁食固體食物,2 h前不禁食清流質,結果并不增加誤吸風險[9]。中醫CMERAS的術前腸道準備也不建議禁食,在術前2 h可以進食碳水化合物流質和中藥湯劑,使手術期間細胞代謝更多地處在合成代謝狀態。中藥中的理氣通腸湯劑有明顯增加胃腸蠕動和洗滌腸胃的作用,且方法簡單易行。例如將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和調胃承氣湯用于結、直腸術前腸道準備,除具有瀉下攻實、洗滌腸胃積滯作用外,還能促進術后腸功能早期恢復 [10]。一些比較溫和的促進腸道蠕動的中藥制劑可以減少抗生素帶來的不良反應,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在手術前晚及手術晨給患者口服萊菔子湯劑200 ml,對患者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很有幫助。

4 針灸在圍手術期鎮痛方面的優勢

在CMERAS的各種措施中,針刺麻醉是手術中的重要環節。中國特色的針灸麻醉始于20世紀中期,由起初的單純針刺麻醉代替藥物麻醉逐漸發展到以針刺與藥物復合麻醉為主,從而更加科學和人性化[11-12]。針灸麻醉在CMERAS中具獨特的優勢,有其他麻醉方式無可替代的應用前景。針刺是通過影響生理性調節機制,降低患者疼痛敏感性而產生鎮痛效應,還可以改善手術中內臟牽拉反應。對全麻來說,硬膜外麻醉對術后腸道功能影響小,而針刺復合麻醉更能減少麻藥用量[13-14]。研究表明針刺本身大約可使手術中的疼痛感減輕一半,針藥結合可以大大節省的用量,從而減輕對患者術后的呼吸抑制、尿潴留及對腸道功能等的影響[14]。

術后疼痛的治療也是快速康復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充分的術后鎮痛可以減少應激反應[15]。大量研究證實了針刺鎮痛和針刺臟器保護的作用機制,如減輕炎癥反應、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和保護肺功能等[16]。在快速康復措施中,建議術后使用非甾體類鎮痛藥,CMERAS并不排斥術后使用該類藥物,但在某些病例選擇特定穴位的針刺鎮痛更為恰當。

5 圍手術期貫徹扶正祛邪和辨證論治理念

中醫扶正祛邪的理念是盡可能扶正不致留邪,祛邪不致傷正,兩者相互聯系。這種理念在手術中可以理解為在切除病灶的同時盡可能保留正常組織。現在的手術理念正在從擴大手術范圍向縮小手術范圍和盡可能保留功能轉變,創傷越大,應激反應越大[8,15]。微創手術發展迅速,大多數外科手術都可以通過微創完成,微創化進一步減輕了手術造成的應激反應,非常符合CMERAS理念。扶正祛邪在術后處理中是一個辨證的施治過程。由于手術致濕熱外邪內侵、耗氣傷血,故術后早期虛實夾雜證候最常見[16]。一般來講,扶正用于虛證,祛邪用于實證,若屬虛實錯雜證,則根據虛實的主次予以扶正祛邪兼顧。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核心,相當于現代治療理念里強調的個體化治療,就是為每例特定的患者制定符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很多文章關注術后措施,比如引流放置、進食、血栓預防等,而CMERAS在很多情況下是對西醫措施的補充。辯證觀念認為,在術后的快速康復中,應該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施治,比如早期拔除胃管可以減少肺部并發癥和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但并不適用于有梗阻或吻合口漏風險的患者。術后早期活動對患者有利,應該鼓勵并創造條件讓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但也要看手術情況,對于創傷較大的大手術患者,會需要更長時間的臥床,對這些患者的活動要做到循序漸進的原則[17]。患者的依從性也是一個問題,早期就很好依牡幕頰擼有利于各項措施的展開而加速術后康復[18]。

6 中醫參與術后腸道功能恢復

術后補液應適量,過多的晶體和水分會導致術后并發癥增加并減緩腸道功能恢復[19]。快速康復措施的實施縮短了禁食時間和減少了腸道準備,使患者需要補充的液體相對較少。術后鼓勵早期飲食,患者在可以飲食時要及時停止補液,早期進食也給中藥湯劑的口服創造了條件。幾乎所有腹部大手術都要經歷胃腸功能恢復過程,即使不是胃腸道手術,腹部手術后患者也常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目前,對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發生機制尚未明了。一般認為術后腸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激活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術中對胃腸道的損傷或刺激以及物的作用;而術后腹腔內炎癥和電解質紊亂等多種因素對胃腸功能有抑制作用。目前,西醫促進腸道運動的措施不多。胃腸處于麻痹狀態時,除了胃腸減壓,有研究認為咀嚼口香糖可以促進腸蠕動,該方法簡單、安全,但效果并不明顯[20]。

在中醫認識中,手術出現并發癥的原因是手術損傷了人體元氣,并導致血失津虧和脈斷血瘀,由于術后存在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運化失司,腑氣不通而致胃腸功能紊亂。在胃腸功能允許進食時,及早選擇中藥內服可加快恢復腸道功能[21]。可根據情況選擇大承氣湯等攻下通腑法,四磨湯等理氣通調法,六君子湯等健脾和胃法,對于術后胃癱患者可選擇大柴胡湯治療等[10,22]。此外,針灸也可取得較好的療效,可取足三里、上巨虛、大腸下合穴等,針刺這些穴位可以理脾合胃,通臟導滯[10]。而在某些情況下,可選擇多種給藥方式,比如腹部外敷、敷貼、直腸給藥等,這些都是特色明顯的CMERAS方法。

7 利用中醫藥的免疫調節作用加速患者術后康復

通常患者在手術后處以免疫抑制狀態,系列措施如微創手術、術前進食適量碳水化合物,甚至護理措施均可改善多項免疫指標。中醫辯證研究發現,患者在術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虛和血虛[16],在CMERAS干預措施中可以使用扶正方進行免疫調節,如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味地黃湯等。多種單藥也有免疫增強作用,如黃芪、人參、白術等。中藥藥理研究發現,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成分主要是多糖類、生物堿、黃酮等,這種調節具有增強和抑制人體免疫功能的雙重作用[23]。針灸也具有調節術后免疫狀態的作用,其對免疫功能的調節具有整體性和雙向性特點,既可扶正提高免疫功能低下者,又可祛邪抑制免疫功能亢進者[24]。針刺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和血漿β內啡肽以及5-羥色胺等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可以通過免疫系統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對于吞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各種免疫指標,幾乎都可以明顯提高[12]。

8 進一步系統化CMERAS措施,推廣CMERAS理念

其實在術后處理中,中醫藥能發揮更多作用,比如在改善術后盜汗、腹瀉、睡眠和消腫止痛、促進傷口愈合等方面均有獨特的作用。但對于手術患者,由于中醫參與的局限性,臨床應用仍以單方和單藥為主。無論是方劑還是單藥,作用均是多方面的,而有些藥物的療效比較確定,如三七具有止血和活血作用,白芨在止血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組織愈合,應該辨證論治,施行個體化治療。總體來說,中醫藥在圍手術期快速康復中具有獨特優勢,但目前仍缺乏高質量和系統性的研究,應該加快步伐提倡和推廣中國特色的CMERAS措施,讓祖國醫學在外科領域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Steenhagen E.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It’s time to change practice![J]. Nutr Clin Pract, 2016, 31(1): 18-29.

[2] Nicholson A, Lowe MC, Parker J,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s in surgical patients[J]. Br J Surg, 2014, 101(3): 172-188.

[3] 中加速康復外科專家組. 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2016)[J]. 中華外科雜志, 2016, 54(6): 413-416.

[4] 衛勇平, 張靜. 中醫藥療法在術前焦慮治療中的應用評價[J].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2, 46(6): 3-5.

[5] 陳冰凝, 章放香. 針刺在圍手術期的應用及器官保護作用[J]. 上海針灸雜志, 2016, 35(4): 493-496.

[6] 呂廣春, 周嘉. 針藥復合麻醉在肺切除手術圍術期臟器保護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上海針灸雜志, 2016, 35(8): 899-901.

[7] Smith MD, McCall J, Plank L, et al. Preoperative carbohydrate treatment for enhancing recovery after elective surger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8): DOI: 10.1002/14651858. CD009161.

[8] Scott MJ, Baldini G, Fearon KC, et al.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fo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part 1: pathophysiological considerations[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5, 59(10): 1212-1231.

[9]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ommittee.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operative fasting and the use of pharmacologic agen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application to healthy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rocedures: 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ommittee on Standards and Practice Parameters[J]. Anesthesiology, 2011, 114(3): 495-511.

[10] 金鶴, 劉巖. 中西醫結合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應用進展[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9): 218-220.

[11] Liu LG, Fan AY, Zhou H, et al. The history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for pneumonectomy in Shanghai during the 1960s[J]. J Integr Med, 2016, 14(4): 285-290.

[12] 丁藝, 粟勝勇, 李永錄, 等. 針刺麻醉手術臨床應用及原理研究進展[J]. 光明中醫, 2015, 30(6): 1371-1373.

[13] Goldman N, Chen M, Fujita T, et al. Adenosine A1 receptors mediate local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J]. Nat Neurosci, 2010, 13(7): 883-888.

[14] 蔣奕紅, 江偉, 蔣雷鳴, 等. 針刺對嗎啡麻醉及鎮痛后并發癥防治效果觀察[J]. 中國針灸, 2010, 30(5): 403-406.

[15] Andersson B, Ansari D, Nordén M, et al. Surgical stress response after colorectal resection[J]. Int Surg, 2013, 98(4): 292-299.

[16] 賈大鵬, 李柏. 胃腸腫瘤術后患者中醫證候演變規律研究概況[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18(11): 214-217.

[17] Roulin D, Blanc C, Muradbegovic M, et al.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 for urgent colectomy[J]. World J Surg, 2014, 38(8): 2153-2159.

[18] ERAS Compliance Group. The impact of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 compliance on elective colorectal cancer resection: results from an international registry[J]. Ann Surg, 2015, 261(6): 1153-1159.

[19] 劉暢, 饒群, 李建國, 等. 術后限制性液體管理對結腸部分切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2, 24(9): 526-529.

[20] Kobayashi T, Masaki T, Kogawa K, et al. Efficacy of gum chewing on bowel movement after open colectomy for leftsided colorectal canc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Dis Colon Rectum, 2015, 58(11): 1058-1063.

[21] Hu Y, Ma Y, Wang J, et al. Early enteral infu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J]. J Thorac Dis, 2011, 3(4): 249C254.

[22] 許志萍. 大柴胡湯加味治療胃切除術后殘胃胃癱綜合征30例臨床報道[J]. 內蒙古中醫藥, 2011, 30(18): 30-31.

篇9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門診部,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門診護理工作中臨床價值,豐富臨床護理經驗。方法 選擇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門診接受治療的患者40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0例,對照組患者根據患者的疾病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護理工作中,觀察對比兩組投訴率、風險事故發生率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并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投訴率為0%,對照組為6.0%,觀察組患者的風險事故發生率為4.0%,對照組為16.0%,觀察組患者于護患糾紛發生率為2.0%,對照組為18.0%,觀察組在投訴率、風險事故發生率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臨床門診護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增強醫院的整體服務治療、提升醫院形象從而增強醫院的競爭力,臨床價值顯著,值得作為臨床護理的參考和借鑒。

[

關鍵詞 ] 門診護理;優質護理;臨床應用;應用價值;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0(c)-0106-03

[作者簡介] 黃荷端(1982-),女,漢族,福建,工作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護師,研究方向:口腔綜合門診護理。

口腔綜合門診是口腔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會接待牙體牙髓科、牙周科、口腔外科、修復科、正畸科等各類疾病患者,是醫院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門診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對醫院的形象有很大的影響作用。護理工作是醫院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1],患者對醫院的評價主要取決于醫院的護理醫療工作,所以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灌輸優質護理服務的理念十分有必要。優質護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更加重視細節的制定與實施,滿足患者需求的同時保證護理的安全有效,進而提升護理質量、降低投訴率、風險事故發生率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2]。本文選擇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交通路門診接受治療的患者400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分析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門診護理工作中臨床價值,豐富臨床護理經驗,具體信息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我院門診接待的4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中男105例,女95例;年齡3~78歲,平均年齡(21.8±8.3)歲;文化程度:小學與小學以下學歷21例,初中學歷83例,高中學歷132例,大專學歷100例,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64例;治療病例:口腔內科病例205例,口腔修復病例72例,正畸病例55例,口腔外科病例49例,牙周病例19例;觀察組中男108例,女92例;年齡2~76歲,平均年齡(22.1±7.9)歲;文化程度:小學與小學以下學歷22例,初中學歷85例,高中學歷135例,大專學歷97例,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61例;治療病例:口腔內科病例201例口腔修復病例75例,正畸病例53例,口腔外科病例50例,牙周病例2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以及治療病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患者的疾病予以常規護理,主要向患者講述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以及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對于情緒較激動或者緊張的患者予以安撫,穩定患者的情緒;觀察組患者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護理工作中,具體如下:①護理人員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積極幫助患者分擔憂慮、解除困難,給就診提供文化、精神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服務。②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的穿著,必須得體,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親切、耐心,禮貌用語,緩解患者的壓抑情緒;對于脾氣較差、不講理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忍讓,并耐心說服。③對于初次前來就診的患者,護理人員通過詢問患者的方式掌握患者的病情,給患者提出合理的建議;另外,看病的流程較為繁瑣,需要掛號、檢查、繳費、拿藥,因此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選擇合理的就診流程,從而給患者提供便利。④給病情嚴重、年齡較小或較年長的患者開辟綠色通道,優先診斷;對于無家屬陪護的老年人群,護理人員積極上前攙扶、陪護,行動困難者提供輪椅。⑤因每天門診患者的數量大,1名分診護士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不僅增加患者的等待時間,同時分診護士由于工作量大而出現分診差錯,影響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因此,增加分診護士的人數,主要邀請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參與分診工作,傾聽并回答患者的咨詢,引導患者正確就診,從而增加分診準確度、節約患者的時間。⑥因資源不夠,患者需要長時間等待就診,可能會出現煩躁、厭煩的情緒而造成糾紛,因此首先需要改善門診大廳的環境,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就診環境,可以通過發放健康手冊、大廳播放電視的形式打發患者的時間,避免患者過于無聊。⑦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針對患者的疾病,合理應用治療藥物,并對藥物的性質、用法、服量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予以告知,告知患者需要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科學制定飲食方案計劃以及生活作息習慣,使患者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防治與護理方法。⑧由護士長以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質控小組,每周對門診護理質量進行監督,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集體討論應對措施,以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為目標。

1.3 指標觀察

觀察對比兩組投訴率、風險事故發生率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并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滿意率調查主要選擇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自行設計,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以及服務水平方面的滿意情況,400例患者均進行了滿意率評估問卷,全部收回。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投訴率為0,對照組為6.0%,觀察組患者的風險事故發生率為4.0%,對照組為16.0%,觀察組患者于護患糾紛發生率為2.0%,對照組為18.0%,觀察組在投訴率、風險事故發生率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滿意度調查顯示觀察組中129例滿意,63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滿意率為96.0%;對照組中103例滿意,54例基本滿意,32例不滿意,滿意率為84.0%;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O1),具體見表2。

3 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旨在給患者創造更加舒適、滿意的就醫氛圍,門診作為醫院面向社會群體的重要窗口[3],在臨床護理工作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十分關鍵。通過在門診工作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臨床意義顯著[4],主要包括:①能夠增強門診護士整體水平。門診護士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護理質量,所以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不僅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并促進護理人員服務理念的轉變,實現了自身價值、降低了醫患糾紛[5],從而提高護理質量、給醫院樹立良好的形象。②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感、增強醫院凝聚力[6]。護理人員給予患者精心的護理,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職業責任感,強化護理人員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7];通過不斷宣傳“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不僅提高了醫院的凝聚力,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促進醫院形象的建設[8]。③改善護理質量、提高醫院工作效率。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展開,對實施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制定解決方案,根據患者的病情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服務[9],很大程度上符合患者對護理的需求,進而改善護理質量、提高醫院工作效率,最終達到提高醫院整體服務水平的目的[1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市場的競爭日益增大,并且伴隨衛生體制的變革,如何在新時代滿足患者對護理的需求、提高護理質量是醫院工作的重點[11],其中門診護理工作是其中的關鍵之一,做好門診護理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2],故門診護理人員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13],遵循“以人為本”的工作服務原則,處處為患者著想,讓門診患者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14],將提升護理質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優化醫院形象作為自身的追求目標[15],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水平,提高對各類疾病的掌握了解程度,增強溝通交流與禮儀、應急搶救等方面的培訓[16]。本次研究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門診護理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投訴率為0.0%、風險事故發生率為4.0%、護患糾紛發生率為2.0%,低于對照組的6.0%、16.0%和18.9%,差異顯著(P<0.05),同時觀察組在護理滿意率方面顯著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6.0%和84.0%,差異顯著(P<0.05),與吳永珍[17]等研究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充分說明了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門診護理工作中的可行性與優越性。研究表明了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門診護理工作中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事件發生[18],提高患者的滿意率;實施優質護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19],優化護患關系,樹立醫院良好形象,促進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順應時代的潮流[20-21]。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臨床門診護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增強醫院的整體服務治療、提升醫院形象從而增強醫院的競爭力,臨床價值顯著,值得作為臨床護理的參考和借鑒。

[

參考文獻]

[1]黎明,傅佳.開展門診優質護理服務提升門診護理工作質量[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3):223-224.

[2]傅世梅.優質護理工程中門診護理質量管理方法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8):416.

[3]高軍軍,張渝,李冬云,等.優質護理服務與傳統排班模式患者滿意度調查分析[J].西部醫學,2011,23(3):584.

[4]陳永紅.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在門診分診護理中的作用和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6(6):760-761.

[5]陳金蘭,梁可美. 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科門診導診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5):154.

[6]傅代元. 優質護理在門診分診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北方醫學,2013,10(8):149.

[7]郭維,向麗,崔偉歷,等.談“五聲”服務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6):862-863.

[8]陳慧,莫曉瓊,劉立捷.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在門診分診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10):2006-2007.

[9]張平,劉敏.優質護理應用于門診手術患者的效果評價[J].四川醫學,2013,34(2):317-318.

[10]張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體會[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9):189-190.

[11]余媛.環境建設在內科門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下旬刊,2012,18(36):104-106.

[12]步紅兵,嚴翎,儲建耘.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J].全科護理,2012,10(1):160-161.

[13]張曉琴.健康教育在門診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醫學卷,2012,9(10):31-32.

[14]劉燕萍.門診導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3,26(4):178-179.

[15]郭書慧,張樂.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1,32(29):6245-6246.

[16]韋必鮮.優質護理改善門診患者護理滿意度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3):65-66.

[17]吳永珍,吳永輝,李婉澄,等.門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評價[J].醫學信息,2011,24(7):4410-4411.

[18]張志梅.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導診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7):772.

[19]鞏繼紅,杜相品.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老年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2,25(9):147-148.

[20]曹喜霞.淺談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服務中心的應用價值[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6):413.

[21]周少波.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對提高耳鼻喉科門診病人滿意度的效果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24):138-139.

(收稿時間:2014-08-11)

·編讀往來·

論文寫作技巧——題名

1.題名應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一般不設副題名。一般不超過20字。

2.題名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也不應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

篇10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發言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么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關于醫院交流講話稿3分鐘范文,給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醫院交流講話稿3分鐘范文1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今天,由我們市醫學會和市衛生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鹽城骨科學術交流會”在新東仁醫院隆重舉行。首先,我代表市醫學會和市衛生行業協會對“鹽城新東仁骨科研究所”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

近年來,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關愛生命,預防疾病,倡導積極健康

3.的生活方式,向人們提供先進的、現代化的醫療設施與技術,已成為當今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的主旋律。

我相信,鹽城新東仁骨科研究所的成立,將為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產生積極的影響。

人民健康,人民滿意,人民放心,是我們醫療衛生行業不懈的追求,更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學衛生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對各級醫療機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骨科疾病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是我國老齡化速度加快導致骨質疏松癥、骨關節炎等疾病的多發,以及交通事故導致骨創傷人數的增多,已給國民的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由于我國不同地區醫院的骨科技術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骨病患者不能得到規范化診治的現象時有發生。如何有效開展骨病防治工作,惠及更多骨病患者,是衛生行政部門和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希望新東仁醫院利用“鹽城新東仁骨科研究所”這一平臺,積極舉辦學術活動,開展技術交流,為進一步推進鹽城骨科醫學領域的臨床研究和學術交流,提升鹽城地區的骨科臨床科研能力和診療水平作出新的貢獻!祝新東仁醫院的發展蒸蒸日上!

祝學術交流會獲得圓滿成功!

醫院交流講話稿3分鐘范文2在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學習班上的致辭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和風送暖,陽光明媚。在這充滿希望的美好季節,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學習班今天在我院隆重開班,來自省內的專家教授和同仁歡聚一堂,共敘友誼,共同交流學術成果,我們很榮幸能夠承擔這次活動的舉辦和服務工作。這對于我們是一次極為珍貴的學習機會。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專家、領導,各位同仁的到來!向一貫關注、支持我院發展的各位專家、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院是綜合性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醫學院教學醫院,是全縣醫、教、研中心。醫院開放床位1000張,年住院病人3.5萬人次,年門急診量50萬余人次。投資4.5億元的我院新城區醫院作為全縣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按三級綜合醫院規劃設計,內設病床1360張,是我院十二五期間發展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目前工程正在緊張有序施工,全面建成啟用后,將全面提升我院的綜合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

多年來,我院始終堅持“人才強院,科技興院”的發展戰略,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重點,凝心聚力,積極作為,科教和人才工作都取得了較快發展。與--醫院等醫療機構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與北京安貞醫院、衛生部腦神經基地結為合作伙伴。繼續醫學教育是我們醫務人員在職進修教育的重要內容。多年來我院始終以全員教育為基點、以技術發展為目標、以強化管理為手段,

承擔多項省、市、縣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均圓滿完成課時教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繼續醫學教育是一個取石攻玉的平臺,各位專家教授將在本次活動交流平臺上帶來國內外消化腫瘤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動態,為大家進行精彩的學術演講。大家通過這次難得的交流對話平臺,可以就醫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困惑求教于專家學者,彼此之間開展真誠而務實的多視角暢談,零距離接觸。我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可以學到更多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次學習機會,積極參與,力爭達到融會貫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安排在我院舉辦,這是對我院的信任和鞭策,我們一定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熱情服務,當好東道主,確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達到預期效果。

最后,預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祝大家在培訓期間學習生活愉快!謝謝!

醫院交流講話稿3分鐘范文3----年,總醫院將堅持穩中求進、加快發展工作總基調,堅持做大總量和提升質效為中心,實現經營收入-億元,利潤-萬元。

一是抓住環境機遇,實現借力發展。

以國家安監總局--醫療救護中心----分中心(市二醫院)為龍頭,形成分層次、全覆蓋的礦區醫院醫療聯合體服務體系。建設以醫院心電診斷、病理診斷科室為牽頭,覆蓋-%礦區醫院等基層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指導礦區醫院等基層醫院開展遠程(心電)會診占院外會診比例達-%以上。著手建設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配合發放應用居民健康卡,推廣應用居民健康卡加載其他公共服務功能。推進醫養融合。與養老機構建立業務協作機制,開通養老機構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協同做好老年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推動養老機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二是深化內部改革,增強隊伍活力。

加強人才引進、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降低管理人員崗位配置,探索科學的后勤改革方案。完成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三是強化醫療管理,提升醫療保障能力。

落實核心制度,提升醫療質量、醫療安全和醫療服務能力。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加強學科建設。力爭完成-個以上省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個市級重點專科建設。

醫院交流講話稿3分鐘范文4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中醫院是我縣唯一一所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承擔著全縣中醫科研、技術指導、業務培訓等工作。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及縣衛生局正確領導下,中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大。--年縣中醫院被省中醫藥管理局評定為“二級甲等中醫院”,但距離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的`標準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為使創建工作如期達標,今后我院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統一認識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廣泛宣傳發動,使全院職工深刻認識到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的重要性,人人都行動起來,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創建中醫工作先進縣行列中。成立創建中醫工作先進縣領導小組,協助衛生局把各鄉鎮衛生院中醫管理科設立齊全,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工作計劃、實施方案,并按照實施方案要求部署、落實、檢查、考核各項工作,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使“硬件”盡快達標

按照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的要求標準,中醫院基礎設施不達標。為此我院計劃在兩年內籌措資金100萬元,用于醫院基礎建設,基本上達到門診與住院處相對分開;辦公區與病區相對分開;醫療區與生活區相對分開;急診室、病案室、供應室達到要求標準;病床開放數達到100張,每床設備費達到7000元;爭取盡快創造條件建設合格的制劑室和門診樓。

三、加大學習培訓力度,提高理論技術水平

為使醫務人員的理論與技術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今后我們將做好院內學習培訓及基層培訓工作。以科室為單位,每月集中組織一次中醫處方、中醫病案規范化書寫及本學科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和討論;全院醫、藥、護、技人員都要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做好中醫溫課學習;鼓勵在職職工參加中醫自學考試,每年參加中醫大專、本科專業學習者不少于5人;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醫學繼續教育培訓班,每年參加市級以上醫學教育培訓班人數不少于20人;每年派出進修人員不少于4人,爭取每年院內20以上業務人員培訓不少于150學時。版權所有

中醫基層指導科人員下鄉對各鄉鎮衛生院指導中醫工作一次;免費為基層培訓醫務人員不少于5人;開辦培訓班至少一期,培訓對象為鄉鎮中醫人員,培訓人數不少于50人。安排鄉鎮衛生院中醫管理科人員對轄區村所中醫藥人員進行培訓,每季度一次,每人培訓時間不少于半個月,培訓率達到100。

四、提高中醫工作質量,突出中醫工作特色

鞏固二甲級中醫院成果,把抓中醫工作質量作為我院工作重點,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以期達到急診室進一步規范,門診中醫藥治療率達到85以上;病房中醫藥治療率達到70以上;病案書寫合格率達到90以上;處方合格率達到95以上。加強中醫專科建設,在原有開設腦血管病專科、腰腿痛專科、痔瘺專科、皮膚病專科、乳腺病專科的基礎上,計劃增開肝病專科、骨病專科。把腦血管病專科、痔瘺專科作為我院重點中醫專科發展,兩個專科收入不低于醫院總收入的10。積極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更好的發揮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按照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標準積極指導鄉鎮中醫工作和村衛生所中醫工作。

五、總結交流工作經驗,為科研創造條件

開展學術活動3次以上,在省級以上醫學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10篇。年內爭取科研課題立項2項。到20--年爭取獲得縣級以上科研成果1項。

六、開源節流,為創建中醫工作先進縣提供經濟保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我們將加大管理力度,致力于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拓寬收入途徑,壓縮開支,使經濟收入比--年有較大的增長,為創建中醫工作先進縣打好經濟基礎。

總之,我們要以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為契機,按照相應要求標準,全面落實開展各項工作,爭取順利通過評審驗收,為提高我縣中醫工作水平做出新的貢獻。

醫院交流講話稿3分鐘范文5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

過去的20--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雖然面臨國內外經濟危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等嚴峻挑戰,但在我們全院上下凝心聚力的共同努力下,克難求進,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此,我代表公司及院領導班子,向一年來辛勤工作的全院職工表示親切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院的事業發展和各項工作,與醫院發展壯大的要求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必須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找出差距,制定措施,改進工作,促進發展。當前,我們醫院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行政管理方面:

1、醫院管理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核心制度的落實,醫療準入把關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漏洞。

這幾年我院雖然制定了很多規章制度,但執行起來,還不夠嚴格,或者當時嚴格,而后逐漸淡化。這一問題在行政部門存在,在科室同樣存在,如果再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醫院整體工作的開展。

2、行政管理人員缺乏與醫院共存亡共發展的使命感及事業心,沒有站在一個高度及長遠的方向上來為醫院發展出謀獻策。

管理水平不高,執行力低,主動服務意識差,沒有團隊合力,相互間不能做到相互服從、支持、配合。日常工作中缺乏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在情感交流、理念灌輸、形象感召、情緒感染等方面都沒能激發出員工內在的動力和活力,沒有在醫院內形成健康和諧的工作氛圍。

3、人力資源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機制和措施。

雖然我們建立起了一支專家團隊,起到了一定的專家效應,但在日常工作中個別學科帶頭人的傳、幫、帶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缺少能夠支持醫院長期發展的中青年技術骨干,20--年部分中層骨干醫生的流失,給醫院人才梯隊建設帶來了很大的阻礙,使人才梯隊中間斷層影響醫院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

4、中層管理者上下銜接不夠順暢,沒有真正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部門職能作用發揮不足,不能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不能及時化解矛盾協調關系,缺乏執行力,沒有充分發揮管理人員應有的責任和作用,許多工作上推委扯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沒有真正把醫院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及時辦。

5、今年醫患糾紛仍時有發生,雖然有相當的一部分是社會風氣造成的,但有的卻是因我們工作的環節不到位而引發的,患者投拆接待處理流程不完善,各科室辦理投訴事項時沒有落實首問負責制,對待病人還存在推諉、敷衍、拖延現象,部分工作人員在醫患之間缺少溝通,告知制度沒有到位,服務沒有完全做到主動、熱情、耐心。

6、勞動紀律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員工對醫院各項勞動紀律、職工管理規定等從思想上認識不足,還經常出現上班崗位上接打電話、竄崗、打游戲等現象,科室對員工請假審批上把關不嚴,沒有根據正常崗位工作需要來合理安排員工的公休、輪休等;

醫院考勤工作流于形式,部分人員抱著僥幸心理,遲到、早退、中間脫崗、替人打卡,甚至有的員工打擦邊球鉆空子,累積休假,重復休假,希望大家以后嚴格執行考勤制度,改正問題。

二、醫療質量方面:

1、臨床科室重經營、輕管理;

重操作、輕服務;各科室對醫院行政部門安排的工作落實不到位,執行力差,醫患護患之間溝通不到位,不及時,沒有把患者的病情、治療等情況交代清楚,導致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出現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

2、臨床醫務人員沒有良好的自主創新理念,懶于動腦,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接受新觀念,缺乏創新性思維,工作中的前瞻性、預見性、主動服務性不強;部分醫生對醫療工作中所存在的醫療風險認識不足,手術準入及臨床用藥搭配把關不嚴謹,不能嚴格按照各項技術操作規范來管理病人,沒能很好的把握尺度,忽視醫療安全的重要,沒有把個人的責任意識和執業安全意識放在心上;整體醫療診斷治療水平還有待提高;

3、病案質量、處方質量比去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如病歷中對病情全面的分析討論不夠;

有些重要的記錄記的不及時,甚至漏記;體檢不全面,尤其對專科情況的記錄過于簡單;上級醫師對病案書寫重視不夠,審簽不及時,指導力度不夠。部分用藥存在不合理狀況,尤其是抗菌素的應用,存在同時用藥種類過多,用藥時間長等現象,值得重視,應規范用藥。同時藥房在處方的用藥合理性、準確性查對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與醫生的溝通,杜絕目前仍然存在的有時發錯藥、開錯輸液單等問題出現。

4、醫技科室與臨床科室在工作配合上不夠默契,有效溝通需進一步提高,檢驗科等做為醫院一線窗口,崗位服務意識不到位,對待患者缺乏主動性,科室工作效率不高,應盡量縮短發送報告時間,方便患者就醫,同時檢查不細化,需強化報告質量及檢測水平。

B超室、放射科工作人員的診斷水平需不斷提高,對科室的設備儀器維護保養沒有做到專人專管,檢查報告結果與臨床診斷存在出入時沒有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潛在糾紛隱患較為突出。

三、護理服務方面:

1、目前我們全院護理工作中,“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服務意識、服務作風、服務態度和服務流程上都有待改進;

咱們的護理工作還只局限于被動的執行醫囑,缺乏主觀能動性,缺乏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個別護士服務態度生硬,把不良的心態帶到工作中來,工作中使用服務忌語,不注意說話方式和語氣,缺乏責任心和同情心。導醫組由于去年歸口樓層管理并且人員相繼調新后,主動服務意識不足,服務還只停滯在初級層面上,沒有向人性化服務縱深發展;

2、對護理記錄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三基”、“三嚴”意識不強,訓練不到位,操作流程還不完善,護理工作仍處于一種以技術操作為主的技能工作狀態,缺乏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致使許多護理工作總是沿用老辦法、老知識,生活護理不到位,護理等級達不到,跟不上醫院發展的要求;同時,在護理技能、院感消毒知識等方面有待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3、患者住院期間,自我評價較低,對護士的態度很敏感,希望得到尊重與理解,希望參與到對自己診療計劃中來,而往往很多時候我們護士與患者溝通不充分,不注意溝通技巧,解釋不到位,回答問題過于簡單,以至不必要的患者投拆仍時有出現;

四、后勤財務管理方面:

1、后勤在對日常水、暖、電的維護工作中效率低,時間概念差,工作拖拉,維修維護不及時,沒有做到勤巡視,多檢查,不注意保護和管理醫院的公共財產及物品,沒有真正把醫院當做自己的家,把醫院的東西當成自己的東西來愛護。

2、在藥品及物資的進、銷、存等各個環節,我們所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還不夠完善,藥劑科只注重購銷和質量,但進貨渠道狹窄、藥品目錄不夠豐富,沒有及時詳盡的調查掌握醫療市場藥品供需動態,在藥品調換、價格尋查方面沒有下功夫,對市場價格浮動信息不能及時掌握,使部分藥品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差甚遠;

庫房管理及財務科在入庫驗收、在庫養護、出庫復核等流通環節上不夠嚴謹,部分還存在著入庫時沒有實物驗證入帳、以舊換新管理上制度有待健全,同時,一些設備折舊報廢財務管理不健全,沒有合理化的符合醫院實際情況的折舊方案,不能及時入帳、消帳,有效的盤活庫存,降低運行成本。

3、醫院食堂是保證醫院正常工作的大后方,食堂在衛生、菜品質量等都需要進一步提高,同時在保證正常飯菜供應的基礎上要端正服務態度,勤打掃、勤收拾、勤微笑,員工們在打飯時需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飯量選擇,不要出現多打后吃剩倒掉這些現象,注意節約糧食、杜絕浪費。

以上所說這些問題,我們都必須認真去研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在新的一年里認真加以解決,針對這一情況,下面我說一下20--年我們全院的工作思路:

一、完善學科群建設:

20--年, 臨床及科研工作的專業化和綜合化是我們發展的目標之一, 以重點學科為龍頭,應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作攻關”的方式將普外科與泌尿外科、內科與胃腸科、消化內科與肝病科等有機組合起來形成優勢學科群,從提高重大疾病的診治能力、培養復合型醫學人才、優化梯隊組合、培育和引進干細胞移植、肝癌肝硬化腹水介入治療等高水平技術項目方面入手,衍生出新興學科和業務工作新的增長點,這樣不僅能夠使我院原有特色更顯著, 還能夠形成新的診療特色, 成為醫院的拳頭產品,產生品牌效應,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和在醫療服務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全院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嚴把入院關,嚴格收治標準,嚴格手術及有創操作分級準入管理,進一步規范手術科室工作流程,健全醫療質控機制,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嚴格遵守診療操作常規,堅持依法行醫,依法執業,充分履行告知義務,強化病歷管理,堅持疑難病人會診制度,術前討論等十二項核心制度,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轉變服務理念,抓好“三基”培訓和質量監控,落實消毒隔離措施,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轉變服務意識,優化服務程序,一切診療活動從方便患者、利于患者的角度出發,在嚴格執行原有單病種包干限價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實際情況開辟臨床路徑管理,切實做到“讓病人滿意、讓家屬放心”,堅決避免冷、硬、橫、推、態度粗暴等現象。明年針對這些制度的執行情況,醫院將嚴抓落實,定期組織人員進行重點檢查及督察,努力提高醫院各項服務質量。

三、優化人才梯隊建設:

近幾年來我們把人才梯隊建設作為醫院發展戰略的根本,堅持以人為本,留住特色人才,引進特需人才,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既要培養人才,又要防止培養的一些醫務人才跳槽是頗為棘手的問題,人員流失使醫院骨科人才、住院醫師斷層,給醫院人才梯隊建設帶來了很大的阻礙。20--年我們將以培養高層次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為重點,大力加強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兩個梯隊建設,結合我院專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培養計劃,調整人才培養方式,我們要運用拿來主義,引進更多的特色專業人才,并通過走出去學習及選拔優秀畢業生等方式加強對年輕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逐步解決人才斷層問題。同時采取措施改善現有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落實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資福利待遇,盡可能地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傾注個人情感、提供發展平臺,真正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待遇留人,保障我院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后勁,使專業人才隊伍的全面建設和不斷發展形成長效機制。

四、完善院內文化建設:

嚴峻的市場競爭,要求我們正逐步進入以患者滿意度、忠誠度、醫院知名度和美譽度為中心的品牌文化建設時代,醫院的文化建設將向立足精神文化,完善品牌建設的方向不斷發展。新一年我們將以提高病人滿意度、員工滿意度為出發點,在全院上下開展優質服務之星評選等特色活動,提升醫院服務品牌,通過進一步改善院內環境、誠信經營等文化滲透,不僅讓患者感知醫院的文化內涵,同時通過對員工灌輸醫院發展戰略,培養市場營銷理念,強化職業思想道德教育等方式引導職工愛崗敬業、團結奮斗,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工作中,在院內逐步形成科學嚴謹、認真負責、尊重病人、關愛病人、方便病人、服務病人的人文精神。

五、強化醫患、護患溝通:

建院以來我們一直強調醫患、護患溝通的重要性,也通過各種培訓、座談等形式強化醫務工作人員的溝通意識和技巧,明年我們將延著這個思路繼續走下去,從六個方面來加強:(1)“一個要求”,要求醫務人員要有誠信,對患者和家屬要尊重,具有同情心、耐心和細心。

(2)“兩個技巧”,要求醫務人員多聽患者的詢問,多向患者介紹病情、治療效果、安全用藥和檢查目的,關心患者在就醫過程中的生活或不便。(3)“三個掌握”,要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醫療費用情況及患者的社會心理。(4)“四個留意”,留意溝通對象的情緒、受教育程度及對溝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和對溝通的期望值。(5)“五個避免”,避免強求患者即時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語言和患者不懂的醫學專業詞匯,避免強求患者改變觀點,避免壓抑患者的情緒。(6)“六種方式”,針對不同的患者,分別采取預防為主的針對性溝通、互換對象溝通、集體溝通、書面溝通、協調同意溝通,以及實物對照形象比喻溝通。

六、完善營銷體系建設:

結合20--年我們的市場營銷工作情況,在新一年我們要重點引進企劃人才與市場推廣人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完善醫院營銷體系:(1)繼續開展下鄉義診工作,組織醫生、設備、藥品到周邊農村、鄉鎮為農村居民及務工人員等免費體檢義診,擴大醫院影響力,提高醫院美譽度;(2)動員身邊及醫院職工親友等各方面的關系,加大有償體檢的營銷力度,重點對企事業單位、有實力的私營商戶等進行開發,提升體檢收入。(3)引進更多市場推廣人才,擴大轉診范圍,走訪新的周邊診所和社區,增加協議單位數量,并做好現在轉診客戶的維護工作;(4)對外媒體廣告投放上調整投入的方式、方法,注重對外的醫院形象宣傳,展示我們的綜合技術實力及誠信服務,與其它醫院走差異化道路,走出只能治療男女疾病的誤區,提升患者的品牌認知度。對內,在醫院導視系統、宣傳手冊、宣傳展板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創建溫馨、向上的環境氛圍,營造我院特有的文化底蘊。(5)進一步加大醫院的網絡推廣力度,整合現有網絡資源,充分發揮網絡運營的時效性、靈活性,提高性價比。(6)咨詢部在現有的業績上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醫學知識水平、溝通技巧、服務態度、打字速度,定期總結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與患者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力爭在咨詢量及就診人數上都有一個新的提升;(7)客服部在新一年中要繼續深入跟蹤調查患者滿意度,定期回訪各科患者為臨床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反饋信息,進一步完善體檢服務流程,真正為患者提供滿意的病前、病中、病后一條龍服務。

七、試行目標績效管理:

為了進一步強化醫院核心競爭力,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20--年將在部分科室試點開展目標績效管理工作,以勞動生產率、病人滿意率、員工流失率為主要考核指標,由每個科室的直接管理者(科主任、護士長)負責本科室績效結果,每個科室形成一個具體的績效管理單位,從符合醫院文化;符合醫院發展戰略、醫院年度目標;與本崗位職責相一致;符合本科室的目標;符合行業質量標準與規程,體現出該職位對流程終點的支持上等方面來綜合評估制定具體實施細則,試點運行,提高醫療質量安全、提升員工技能、強化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