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16:43: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稻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稻米生產管理安排
為整頓五常稻米生產流通秩序,堅決根治在稻米生產、流通領域中的制假售假行為,維護中國名牌、地理標志產品五常大米形象,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以發展五常稻米產業、維護中國名牌、地理標志產品五常大米的聲譽,保護廣大稻農和廣大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繩,依法規范五常大米市場,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維護五常大米形象。
二、工作原則
1、堅持依法懲治的原則。按照生產、流通等各環節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2、堅持規范秩序的原則。加強稻米產業各環節的監管,營造規范有序的生產、加工經營環境。
綠色稻米營銷特點分析論文
一、文化營銷
文化營銷,是黑龍江綠色稻米在市場上做大做強的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差異化的品牌形象,挖掘甚至創造出自身的品牌文化特性,需要從整體上考慮、從細節上做起,整合企業所擁有的文化資源,利用歷史和現實社會環境中的各種文化因子,搭建起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營銷平臺模式。如黑龍江五常大米和響水大米都聲稱自己是“百年貢米”,是優質大米之鄉,但都沒有對“百年貢米”的歷史進行較完整、較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并進行廣泛地宣傳,將其歷史和文化價值附加在自己的稻米品牌價值中。
二、產區營銷
黑龍江省有著生產綠色稻米的“天時、地理、人和”的天然優勢,利用獨特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特定的民族稻米飲食習俗,并開發出獨具特色的論壇、節慶等活動開展產區營銷,可以有效地宣傳不同綠色稻米產區,提高其社會知名度和市場美譽度,以“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性宣傳幫助消費者接觸、了解本產區或本企業的綠色稻米文化和綠色稻米品質,并最終起到促進產品銷售的目的。如五常大米、方正大米、響水大米和珍寶島大米先后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四個產區內的綠色稻米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產區營銷活動,在廣告宣傳和產品包裝上巧妙而充分地與自己特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結合起來,有助于將本地區的強勢地域文化逐漸向產品或品牌轉移甚至增值,提升其綠色稻米產品或品牌的附加價值。
三、旅游觀光營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走出家門進入農家,體驗“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的休閑與舒適。旅游觀光營銷就是利用綠色稻米生產、加工過程及綠色稻米產區的景觀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作為觀光對象或休閑對象的一種旅游形態開展營銷活動。在旅游觀光景區內,可以提供千畝碧綠稻田、觀賞、垂釣、游樂等項目;可以讓游客參與綠色稻米的生產管理過程,了解綠色稻米的生產操作規程和檢測標準,從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和收獲的喜悅;也可以讓游客體驗當地的民風民俗、文化遺產、文物古跡等。旅游觀光營銷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產區內的營業性收入,提高產區及區內產品和品牌的聲譽;更重要的是提高消費者對產區內綠色稻米產品品質的認同,消除其消費疑慮,并通過游客和媒體宣傳將產區內綠色稻米的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和產品的高品質認知擴散到市場更廣大的范圍內。
富硒稻米栽培技術分析論文
1基地選擇
要選擇土壤、水、空氣等無污染區域建立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生產地的環境質量應達到規定標準:土壤中重金屬、砷含量不超標,符合GB15618-1995二級標準中關于農田或水田部分的要求;農田灌溉水質達到地面水二級標
準,符合GB5084-1992中有關水作部分的要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各項污染物指標符合GB3095-1996要求。
2品種選擇
要根據水稻對產地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及其富硒能力,選擇品質好、產量高、抗病耐蟲害的品種作為主栽品種。經試驗研究,長三角地區宜選用抗病蟲、抗逆性強的嘉禾218、秀水128等新型優質稻品種作為富硒大米的生產品種。種植全過程實行無公害管理,在水稻生長中后期進行葉面噴施硒肥,使稻米中含硒量符合國家食品中硒限量標準,米中硒含量控制在0.100~0.300mg/kg范圍內。
3沼液浸種
稻米生產整頓方案
維護大米形象。規范企業經營行為。
堅決整治在稻米生產、流通領域中的制假售假行為,為整頓稻米生產流通秩序。維護中國名牌、地理標志產品大米形象,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發展稻米產業、維護中國名牌、地理標志產品大米的聲譽,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維護廣大稻農和廣大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繩,依法規范大米市場。
二、工作原則
1、堅持依法懲治的原則。按照生產、流通等各環節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稻米貿易與安徽市鎮發展
安徽在清代前期就是國內重要的稻米輸出省份①。近代,由于內外部諸因素的變化,安徽逐步成為國內稻米輸出量最大的省份,自清末至抗戰前,每年均有數百萬石的輸出量②。長江流域是近代安徽稻米的主產區,也是近代安徽稻米輸出的主要地區,數量龐大的稻米貿易無疑對當地社會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市鎮是稻米貿易的中心,因而,近代安徽長江流域市鎮的發展走向深受稻米貿易的影響。關于稻米貿易對近代安徽市鎮發展的影響,已有一些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如謝國權、周忍偉等曾較為集中地探討了蕪湖的發展與米市的關系③,沈世培、張緒等在研究區域性市場問題時,涉及了糧食貿易對安徽一些區域內市鎮發展的影響④,但目前尚無專文研究稻米貿易對近代安徽長江流域市鎮發展的影響。鑒于稻米貿易是近代安徽最重要的經濟活動、長江流域市鎮是近代安徽市鎮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對稻米貿易對近代安徽長江流域市鎮發展的影響之具體表現及其原因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仍有必要。
在現代交通出現前,水路運輸一直是我國傳統商業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的主要方式。作為商業中心的市鎮多在航運節點依水而建,市鎮體系常與河流水系相一致。因此,近代安徽境內形成了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三大市鎮體系。明至清代前期,淮河流域形成了由淮河及其支流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農村集市貿易體系形成并逐步完善,城鄉集市貿易較為繁榮。如亳州,清初有村集39處,乾隆初期有64處,道光五年(1825年)增至95處①。正陽關“東接淮、潁,西通關、陜,商販輻輳,利有魚鹽,淮南第一鎮也”②。在津浦鐵路建成之前,正陽關依然是淮河流域商業首鎮。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后,正陽關的地位被蚌埠取代,淮河流域形成了以蚌埠為中心的市鎮體系③。但是,明清以來,尤其是進入近代后,淮河流域的社會經濟已處于衰落期,加以戰亂和災荒,市鎮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受到制約。咸同之后,淮河流域市鎮或廢棄或規模萎縮。如霍邱縣在同治時廢棄的集市就有19個④。五河縣城原本“以其地瀕水次,便于懋遷,關廂完繕,防護周嚴”,商業興盛,號稱“淮北都會”,而清代中期之后,“淮黃屢溢,加以咸同寇變,地勢興廢靡常”,街市損毀,光緒時廢棄的街市就有14個⑤。蕭縣在同治時有3個集鎮廢棄⑥。鳳陽在兵燹后也有若干集市廢圮⑦。霍山縣城在清代前期商業興盛,“魚鹽粟帛苓茶之運殖,挾貲巨萬者比比皆是。而劇園酒肆歌吹沸天,燈火萬家,達日不息。以故四方輻輳,稱巨鎮焉”。但自道光末年起,戰亂使得市肆變成廢墟,商業一落千丈,“遂不能復太平之舊”⑧。新安江流域地處山區,1920年代以前,交通特別是對外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市鎮多坐落于江河之濱。明清時,其市鎮功能以貨物集散為主,市鎮規模較小,分布密度較低,總體分布呈線狀結構;因地處閉塞山區,市鎮數量和發展少受外來因素的影響,比較穩定⑨。進入近代,在運輸條件改變前,該流域市鎮的功能和分布狀況與近代之前沒有根本區別。如歙縣“在公路未通前,商業市場均在河道兩岸”,如深渡、街口、漁梁、篁墩、巖寺、上豐、富堨等處。公路和鐵路逐漸修筑后,流域內市鎮格局發生了變化,形成了諸如水果、木業、鹽業、米、茶葉、木板等商品的集散市鎮,“公路四達,形勢改變,商業市場,因之轉移,商貨之輸出與輸入,亦因交通而生影響”瑏瑠。相較而言,長江流域以長江為紐帶,南北支流縱橫,河網密布,交通最為便利,在交通條件優越的運輸線路節點上,多有市鎮分布。在社會經濟方面,“長江流域沿江一帶與各支流附近的范圍很大,在本省可說是最富庶的地方”瑏瑡。與新安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市鎮相比,近代安徽長江流域內的市鎮發展速度最快,市鎮工商經濟也最為興盛。該流域市鎮在近代的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市鎮數量較前有顯著的增加。以合肥、巢縣、無為、舒城、南陵五縣為例,合肥在嘉慶年間有18個鎮,民國時較大市鎮尚有21個;基層集市光緒年間較前猛增了200個左右瑏瑢。巢縣在道光年間有8鎮瑏瑣,光緒時增至14鎮瑏瑤。無為縣光緒年間比嘉慶年間增加了兩個鎮瑏瑥。
舒城在嘉慶年間有10個鎮,光緒時增至26個瑏瑦。南陵縣嘉慶年間有13個市鎮瑏瑧,民國時新增了20個鎮①。第二,總體上,長江流域市鎮規模比另外兩個流域的要大。近代安徽五大市鎮蚌埠、安慶、蕪湖、合肥、屯溪,有三個位于長江流域。其中,安慶是全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皖西南的商業中心;蕪湖是省內唯一的通商口岸和重要的工商業中心;合肥是皖中軍事重鎮和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此外,長江流域還有相對較多的地區性中心市鎮,如多數縣的縣城及三河、運漕、樅陽、大通等區域性集散中心。人口是衡量市鎮規模的標準之一。長江流域人口在1萬以上的市鎮數量多于另外兩個流域。民國時期,安徽人口在1萬以上的市鎮共有41個,其中,淮河流域12個,新安江流域5個,長江流域則有24個②。市鎮規模的擴大還表現在市鎮空間的擴展上。徐家橋鎮是太湖縣的重鎮,19世紀中期還是只有幾間茅屋的鄉村,抗戰前則號稱“小上海”③,“商賈輻輳,水陸懋遷”④。和縣白渡橋鎮在明代中后期形成街市,商業發展緩慢,進入近代則規模不斷擴大,至民國時期,街道展至千余米,商戶三四百家⑤。第三,市鎮經濟繁榮。蕪湖在嘉道間稻米貿易規模很小,“市面實不若灣沚及魯港”⑥。光緒二年(1876年)通商后,市場逐步繁榮,“屹然與上九、下鎮鼎立為長江巨埠”⑦。貴池縣烏沙鎮在明末是個小集市,從清代后期開始商業日盛。清末,該鎮有店鋪百數十家,作坊數十家,商業年成交額達百萬銀元⑧。懷寧縣青草塥鎮“交易殷阜”⑨,曾有“小安慶”、“小上海”之稱瑏瑠。潛山縣黃泥港有商鋪二百余家,有“小蘇州”的美譽瑏瑡。該鎮商業繁盛,很多外地客商來此經營,鎮上曾設有江西、湖北、徽州、青陽等會館,漢口、九江、無錫、鎮江、蕪湖等地的大商行與當地商行有長年的商業往來瑏瑢。宣城縣灣沚鎮商業興盛,鎮內商店、茶館、當鋪、作坊等星羅棋布,號稱“小上海”瑏瑣。第四,物資集散型市鎮增多。三河鎮是近代皖中著名的貨物集散中心,有“裝不完的三河”之譽瑏瑤。黃泥港鎮“商貨以棉布米谷竹簟為大宗”瑏瑥。襄安“為(無為)西部米糧集中地”瑏瑦。高河埠是稻米集散地,“潛山、懷寧及桐城一部分之米皆集中于此”瑏瑧。懷寧江家嘴,“舊止魚新小市,后以地產煙草最良,煙賈輻輳,阛阓日增,遂與高河、三橋相埒”瑏瑨。烏江鎮是和縣北鄉的大米集散地和商業中心瑏瑩。大通在乾嘉間尚為荒洲,其后逐步發展為著名的鹽業和米業巨鎮瑐瑠。樅陽鎮是桐城重要的糧食集散地;湯家溝鎮“為桐之次鎮,魚米販運與樅陽相等”瑐瑡。本流域內最大的物資集散市場非蕪湖莫屬。作為皖米輸出的集散中心,蕪湖每年均匯聚數百萬石稻米,1919年的輸出額高達8881660擔①。同時,由于蕪湖是近代安徽唯一的通商口岸,該鎮又是輸入安徽的土洋各貨的中轉站。
誠如時人所言,在近代安徽,“無論內地大小商埠,凡為米糧所聚者,商業必較繁盛”②。稻米貿易不但促進了市鎮的興起和繁榮,決定市鎮的商業布局,還左右著市鎮的興衰,可以說,規模巨大的稻米貿易是促進近代安徽長江流域市鎮發展的主要因素。第一,稻米貿易帶動了一些市鎮的興起和繁榮。在稻米主產區有不少因稻米販運、加工而興起和繁榮的商業市鎮。無為黃雒河鎮是“東往含山,北入巢境必經之地,米之出口多由是,故成集市”③。和縣雍家鎮是由巢湖入長江的必經之地,“故每年秋冬沿巢湖盛產大米的州縣,來往貨船須經這里停靠,再轉運蕪湖及下江等米市,這也給小鎮帶來繁榮和興盛”④。襄安是厘金時代因稻米貿易而興起的市鎮⑤。蕪湖方村和魯港以稻米加工業著稱,方村“人煙繁盛,商業礱坊居多”;魯港“多礱坊,為糧米聚販之所”⑥。懷寧石牌鎮“粟米云集,貨賄泉流,為懷諸鎮之首”;高河埠“粳稻所出,泉貨流通,頗稱蕃盛”⑦。有些市鎮的興起和繁榮則間接地受稻米貿易的影響。如蕪湖清水河鎮原為一小市,后成為蕪湖除縣城外的第一大鎮,因為該鎮在萬頃湖開墾后,糧食產量日益提高,市鎮商業逐步繁榮⑧。旺盛的稻米貿易使一些稻米集散市鎮成為商業重鎮,尤其是三河、桃溪、運漕、灣沚等鎮,商業地位已凌駕于縣城之上。三河號稱安徽“內地米市之重心”⑨,其商業比縣城還繁榮,“合肥城區商業,向來猶不及三河”瑏瑠。桃溪是舒城縣“首鎮,即為本縣米市之中心”瑏瑡。運漕是含山首鎮,在1931年之前,一直是“附近各縣米市之中心”瑏瑢。灣沚是宣城的商業中心,“糧食交易,倍蓰于縣城”瑏瑣。第二,稻米是眾多市鎮商品的主要類別,稻米貿易是當地商業的支柱。這種表現在蕪湖最為突出。在米市形成之前,稻米年輸出值在蕪湖年總輸出值中所占比重不到30%。米市形成之后,在1885~1936年,所占比重僅有8個年頭低于50%,一般均在70%~80%,最高時達91.23%瑏瑤。1935年,蕪湖米糧采運業、江廣米行業和雜糧市米行業3個直接與稻米貿易有關的行業的營業額占全城55個商業類別年營業總額的50.22%瑏瑥。不僅蕪湖如此,其他市鎮大多帶有這種特色。當涂縣八大市鎮的主要商業類別中均有米業瑏瑦。舒城縣13個規模較大的市鎮中,有12個市鎮米業均為主要商業類別①。宣城縣城在米市規模上雖不如灣沚、水陽等鎮,但糧行、糧店、礱坊等業在當地工商業中地位也非常重要,該鎮15個商業行業中,經營糧食業的共有115家之多,店員418人,年營業額約為183萬元,分別占該鎮商業家數、店員數和年營業總額的24.85%、20.15%和31.78%②。1930年代沿京粵線安徽段的調查顯示,在當涂、和縣、蕪湖、宣城、繁昌、南陵等長江流域稻米主產區各個市鎮,稻米都是當地的主要商品,稻米貿易是當地的重要商業類別③。
一些小市鎮同樣如此。稻米貿易是含山小鎮林頭的主要商業內容,當地有民諺“林頭街不長,煙館加米行”④。合肥店埠鎮在清末“商業較為發達,尤以升平街的米市著稱”⑤。六安木廠埠糧行林立,有二十余戶⑥。第三,稻米貿易影響市鎮的商業布局,形成稻米貿易相對集中的專業商區。規模較大的稻米貿易市鎮有專門的米市街。在蕪湖,米行、堆棧和礱坊等多聚集于青弋江與長江交匯的江口一帶,“自南關至浮橋,類皆米行,謂之南市”;北岸江口一帶,“米、木商及堆棧居多”⑦。在城區的東南西北四關還有數量不等的籮頭行。三河鎮東街糧行林立,號稱“米市街”⑧。宣城縣城糧食業有專門區域,集中于城外北門街⑨。襄安鎮的東南西北均有米市,以南關最多瑏瑠。無為縣城“米市街在東北隅,米行均集中于此”瑏瑡,該鎮的倉埠門到小東門一帶是糧商倉庫和碾米廠集中的地方瑏瑢。南陵縣城“糧食貿易中心大多在北門城隍廟以北,惠民橋至龍匯橋一帶。本縣幾家著名大地主倉庫建在那里,加上私營礱坊糧行,故糧食貿易十分興盛”,稻米加工業則主要聚集在縣城東、北門沿河一帶瑏瑣。第四,稻米貿易的旺疲左右著市鎮的興衰。米糧是百業之源。在近代安徽,“米市盛衰,直接關系全省各業”瑏瑤,也與長江流域市鎮的發展走向密切相關。蕪湖作為近代安徽稻米市場的集散中心,稻米貿易的旺疲對整個城市的興衰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本埠市面,全視米業盛衰為轉移。米糧出口如多,市場頓呈活潑之氣象,各業亦隨之而發展”瑏瑥,“米市不振則各行各業皆受間接影響”瑏瑦。從蕪湖海關歷年進出口貿易額與稻米輸出額的曲線圖(圖1)可以看出,蕪湖歷年輸出額、輸入額與稻米輸出貨值之間有相當一致的聯動關系,特別是稻米輸出值與出口貿易額之間的聯動關系更為明顯。1927年后,受洋米傾銷等因素的影響,蕪湖米市漸趨衰落,“撼動整個市場陷于崩潰,百業同遭其害”瑏瑧。“米市既不行,各業皆隨之遜色,街面上店鋪十有九家在鬧窮,空的門面成年無人租。最近新興工業倒閉的有裕中紗廠、大昌火柴廠、正大榨油廠、大來鴨毛廠及其制磚廠;工人失業者在五六千人。”②三河也同樣如此,“全鎮米業百余家,市面盛衰系之”③。1931年前,三河米市旺盛。1931年長江流域大水災后,三河米市遭受重創,元氣大傷。全鎮工商業亦受影響,“錢莊三家因此倒閉,各米商只能代客買賣,不能自為囤積”④。存貨既大量減少,礱坊和碾米廠的生意自然也大幅萎縮。其他以米糧為主業的市鎮莫不如此,如當涂縣,“商業衰盛,以(稻米)輸出量多少為準”⑤。第五,稻米貿易影響安徽長江流域市鎮的市場格局,流域內多數市鎮形成了以蕪湖為中心的稻米市場層級體系,這個市場體系帶動了更多市鎮的發展。蕪湖米市形成之前,皖米主要以江浙兩省為銷場⑥,稻米多由產地直接帆運江蘇鎮江、南京、無錫等地供當地消費或再行轉銷。從市場結構來說,當時皖省稻米主產區基本以鎮江為集散中心。蕪湖米市興起后,大部分皖米改向蕪湖匯聚。產米區的大小市鎮經過逐步整合,形成了由大米市(即蕪湖)、地區性集散點、中心鎮集和農村集市四級市場構成的稻米市場層級體系,這個市場體系是近代安徽稻米市場的主體部分⑦。其中,合肥、廬江、無為、巢縣、含山等縣縣城和三河、襄安、運漕、柘皋、大通、樅陽等鎮屬于地區性集散點,蕪湖既是該體系的集散中心,又是其周邊地區包括蕪湖全縣和南陵、繁昌、宣城等縣的地區性集散點。每個地區性集散點分別輻射數量不等的中心鎮集。以三河和襄安為例。三河的米源地包括合肥的新河口、重陽垱、新倉、上派河、中派河、下派河、豐樂河,舒城的杭埠、千人橋、舒城縣城、桃溪,廬江的金牛鋪、白石山,六安的毛坦廠、孫家港、張家店、思古潭、施家橋、雙河等鎮。襄安的米源地包括無為的開城橋、胡垅、斜塘、木家橋、蜀山、西河、楊塘河、黃姑閘、黃雒河,廬江的橫麻塘、關河、盛塘橋和巢縣的魏家壩等⑧。
稻米貿易對近代安徽長江流域市鎮發展的重要影響,是在明清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區域分工的背景下,由近代安徽稻米生產的單一性和偏高的商品率及稻米貿易在安徽工商業中的重要地位導致的。從明代中葉開始,江浙閩粵諸省廣泛種植經濟作物,形成棉花、蠶桑、甘蔗等專門化種植區。由于經濟作物擠占了糧田,糧食生產不能自給,這些地方必須從外地大量輸入糧食。于是,余糧區的農業生產結構也做出了適應性調整,形成了水稻的專門化種植區⑨。在長江三角洲農業轉向經濟作物種植時,安徽長江流域稻作區的農業結構便呈現單一的水稻種植的傾向瑏瑠。近代,由于皖米銷量增加、銷區拓展,水稻生產單一性的特點越發突出。廬江在光緒中期,“厥產惟谷,厥貨惟礬”瑏瑡。無為“縣無異產……農業盛而尤以米為最”①。宿松農產“以稻為大宗”②。和縣水稻年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71%③。懷寧稻產占全縣農業總產量的七成,稻田占耕地面積的八成④。
再生稻米品牌建設問題及對策
摘要:基于對湖北省蘄春縣內再生稻米品牌建設狀況的調查,描述了蘄春再生稻米品牌建設的概況,結合具體實際分析了蘄春再生稻米品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再生稻米;品牌建設;對策措施;蘄春縣
1蘄春縣再生稻米品牌建設概況
蘄春縣素有中國“再生稻第一村”之稱。近年來,蘄春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組織縣內糧食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技推廣部門聯合組建了“蘄春云杰再生稻合作社聯合社”,實現了生產資料供應、規模化種植與收購、品牌建設的“一站式”服務;同時,蘄春縣政府大力支持加工企業與種植大戶對接,整合資源力量,全力打造蘄春的再生稻品牌。在再生稻的品牌建設過程中,蘄春首先建立了再生稻區域品牌———“蘄春禾生米”,通過區域品牌向消費者傳遞再生稻米的質量信息,以更低成本向市場發送品牌信號,實現農產品原產地品牌化經營。蘄春當地企業所打造的再生稻米品牌除“蘄春禾生米”外,目前投入市場的還有湖北香珍米業生產的“谷香珍情”禾生米、“泰米雄”禾生米,蘄春中建米業公司生產的“金浪牌天然禾生米”、蘄春縣赤龍湖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的“蘄米”、蘄春銀興米業公司生產的“蘄春禾生米”、赤東鎮酒鋪村再生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出的“蘄谷兒”再生稻米等。這些品牌不僅在縣內享有盛譽,目前也銷往武漢、廣州、福州、東莞等地區,對蘄春再生稻品牌形象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
2蘄春再生稻米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品牌定位不明確。國內的大米市場,優質米的類型多樣、品牌林立,阻礙了再生稻米的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一些知名品牌如“福臨門”、“金龍魚”等紛紛推出“中高檔米”產品線,以品牌權益作為競爭優勢,贏得顧客認可;一些小型品牌如東北大米、太湖大米等,以區域特色作為核心競爭力,在中高檔大米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國外的高端大米如日本大米、泰國香米等,憑借著新鮮的口感、進口的標簽吸引著消費者。這些優質米以自身特色牢牢占據著我國的中高端大米市場,而再生稻米并沒有明確品牌定位,使得再生稻米作為“中高檔米”進入市場面臨很大困難。2.2品牌營銷意識不足。蘄春的再生稻農業企業對品牌的核心價值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完整的營銷規劃,導致品牌建設長期乏力。絕大多數中小農業企業較為缺乏品牌推廣意識,將目光局限于加工和銷售環節,導致再生稻在蘄春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大面積的種植規模,卻始終無法得到大規模的市場推廣。這些企業在再生稻米的品牌宣傳中鮮有提到文化內涵、區域特色等營銷熱點,同時也缺乏對再生稻米商品屬性的挖掘,從而導致再生稻米營銷一直處于低水平階段。另外,再生稻大米品牌建設的主體大都為農業合作社,缺乏專業的營銷人員的指導,導致再生稻大米的品牌建設主題不清晰、營銷機制也不夠完善。2.3品牌運營資金受限。資金不足極大地限制了品牌的維護,品牌的發展舉步維艱。蘄春再生稻米加工企業大都存在著固定資產積累不足、市場競爭力差、員工知識水平有限、信用等級較低的問題,因而企業自身融資能力偏弱。目前,全縣大規模的稻米加工企業有四家,但無論從資金實力、生產規模還是品牌影響力上,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從蘄春再生稻米的整個產業鏈上看,再生稻加工整精米率較低,碎米副產品較多,但目前的加工企業均無碎米產品開發產業線,造成企業加工成本偏高。另外,蘄春縣再生稻米的收購時間較為集中,加工企業收購缺乏周轉資金,且政策性貸款較少對糧油加工企業開放,企業收購資金僅能依靠企業自身以及民間借貸,因此,蘄春當地再生稻加工企業均面臨著高投入低回報的窘境,較難吸引外界融資。2.4品牌風險應對能力低。蘄春再生稻米品牌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而我國經濟建設也處于探索階段,常出現影響品牌建設環境變化的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品牌建設面臨的環境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預測,信息的快速傳遞、資金的快速流轉、技術的不斷更新對于再生稻米的品牌建設,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另外,中小型農業企業在建設再生稻米品牌時,資金投入缺乏科學性、內部管理缺乏風險應對機制,導致企業進行再生稻米品牌建設時風險應對能力不足。
日本稻米及其米制品市場現狀
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長期以來注重稻谷的深加工及技術的開發。日本的碾米工業世界領先,非常重視大米的食味和營養。本文簡要介紹了日本稻米的貯藏、流通、質量檢測以及日本市場上的大米及其深加工產品的加工技術和產品市場情況。
1日本稻米貯藏情況
1.1日本稻米貯藏方式
日本稻米儲藏以糙米儲藏為主。糙米儲藏、運輸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儲藏、運輸成本降低,和稻谷相比較,糙米容積減少35%,重量減輕20%,可以提高儲藏效率,降低運輸成本。②糙米的果皮、種皮、糊粉層沒有被破壞,比大米更容易保存,不易變質。③對碾米工廠來說,糙米可以及時加工成大米,方便供應消費者,而且不會產出稻殼等副產物,減低能耗,減少環境污染。
1.2日本稻米倉庫類型
(1)低溫倉庫。稻米在15℃以下儲藏,可以減少糧食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損耗,并且可以防止蟲害和避免發霉。為使稻米的溫度一直控制在15℃以下(濕度范圍:60%~65%),日本的倉儲建筑設施采用絕熱構造,并配備冷卻裝置,來保證儲存稻米的品質。雖然低溫倉庫需要增加能耗,但是長遠來看,稻米經過兩到三年低溫儲藏后,品質劣化程度很低,相對來講,還是低溫儲藏的費用低。(2)常溫倉庫。為減少蟲害、發霉引起的大米變質,常溫倉庫要根據外界環境情況開關庫房門窗。常溫保管時容易發生蟲害、發霉現象,從而引起稻米產品品質下降,因此常溫儲藏不宜越過夏季。
優質稻米供應鏈效益增長機理研究
摘要:食品安全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水稻是我國人們的三大主糧之一,是重要的農產品。人們對水稻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優質稻米的需求日益增多。但優質稻米的供給遠遠低于市場需求,且存在農戶種植率低、優質不優價等現象。因此,以全程精準可追溯管理的優質水稻供應鏈為研究對象,對優質稻米供應鏈效益增長問題進行研究。首先分析數據驅動的優質稻米供應鏈的結構及信息傳遞過程,再從資源利用率、知識溢出效益、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和優質稻米供應鏈品牌建設四個方面給出效益增長機理,該機理有利于優化優質稻米供應鏈結構,使農業、農民增產增收,推動優質稻米行業穩定有序發展。
關鍵詞:優質稻米供應鏈;效益增長機理;數據驅動
稻米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農產品之一,在人類生存和社會穩定中具有重要地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優質稻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也連續不斷提升。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倡提升農業發展質量,保障種糧農民持續增收,讓糧食收購價格回歸市場,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收入水平逐漸增加和對生活品質要求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質量要求和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優質稻米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多,無公害大米、綠色大米、有機大米越來越受歡迎。稻米行業不僅開始由重視產量向重視品質的轉變,也從單純追求數量的滿足到追求質量安全轉變。但我國稻米市場上優質不優價現象的長期存在導致優質稻米生產比例仍然處于偏低水平,不能充分滿足市場需求[1-2]。國內外學者對稻米供應鏈一直都有相關研究。歐盟對于農產品供應鏈的研究較為成熟,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鏈系統[3]。美國早在2002年就提出,食品安全與品質貫穿于從農場到餐桌這條食品供應鏈的每一環節[4]。供應鏈的效益可以通過知識創新和附加服務來實現(LouiseManning,2016)[5]。核心企業要加強對原料和銷售渠道的管理,形成核心競爭力,獲取更多的效益(SakunBoon-itt,2011)[6]。對于供應鏈上的非核心企業,應該加強與核心企業的合作聯系,通過不斷地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來增加供應鏈的效益(Wei-ChangYeh,2010)[7]。而大數據可以提高企業的信息處理能力、研發能力和營銷能力(Troiloetal,2017[8];Braganzaetal,2017[9];吳義爽等,2016[10]),能夠緩解農產品供求不對稱的難題(花永劍,2020[11];劉陽陽,2020[12])。雖然設計出了基于QR二維碼技術的可直接用于企業生產、稻米流通和消費者查詢的稻米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雷云、李怡青,2015)[13],但我國現有的稻米可追溯系統并不完善(凌菁,2017)[14]。稻米產業鏈應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由單一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保障稻米供應鏈穩定可持續運行(孫丹,2012)[15]。稻米供應鏈發展的方向應為核心企業帶動全產業鏈增值和利用平臺生態圈帶動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寇光濤等,2016)[16]。水稻生產供應商和加工企業都是供應鏈上的利益主體,確定水稻供應鏈成員的利益分配對水稻供應鏈的穩定起到很大作用(高艷等,2019)[17]。綜合國內外學者觀點,可以看出對農產品供應鏈的質量安全和供應鏈增值都有研究,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給供應鏈各個主體的研究提供了依據,因此,本文借鑒之前學者的研究成果,對數據驅動的優質稻米供應鏈結構及信息傳遞過程,進而對優質稻米的供應鏈進行效益增長機理研究。以實現優質優價,提高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種植積極性,加強食品安全,滿足消費者的現實需求,推動優質稻米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1數據驅動的優質稻米供應鏈構成分析
優質水稻供應鏈由生產者組成的生產聯盟、倉儲企業、加工企業、物流企業和銷售企業五個成員組成,通過數據驅動形成供應鏈的“骨干鏈”。優質稻米供應鏈結構如圖1所示。為提升優質稻米的市場競爭力,需做好做優水稻品牌。依托水稻供應鏈,將優質稻米的生產企業、加工企業、流通渠道和消費者連在一起,形成一條完整的優質稻米供應鏈。優質水稻供應鏈生產端可以由組織化程度高的龍頭企業、農場或是合作社聯合農戶形成生產者聯盟,保障稻米的生產規模和質量。在稻米生產端,經科學試驗后由種植核心企業統一采購種子、化肥給農戶,農戶按照統一要求進行生產種植,收獲后的水稻銷售給加工商或收儲企業,再通過經銷商銷售給消費者。以滿足消費者對優質稻米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水稻生產及流通質量和效益為目標,通過全程供應鏈管理平臺,整合稻米供應鏈內外部資源,形成產、儲、加、物流和銷售全過程高效、協調運作,實現精準的優質水稻供應鏈全程可追溯管理。在體制上做強、品質上做優、數量上做大,實現原產地供應商驅動的現代化供應鏈運作。水稻供應鏈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依托具有品質優異、規模成本優勢的水稻原產地供應商,協調一切愿意合作的生資供應商、家庭農場主、加工商、倉儲主體、銷售商和物流商的利益;二是利用管理平臺,規避一切機會主義行為,確保水稻供應鏈長期穩定的合作。
1.1生產環節的數據驅動
市長在稻米生產整治會上發言
同志們
針對目前大米市場秩序混亂、不規范經營、社會上造成極壞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就是今天會議的主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專項整治力度,以確保大米品牌的形象。剛才,部長公布了專項整治方案,完全同意,希望同志們認真抓好落實。下面,再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專項整治的意義以及緊迫性和必要性。
市委、市政府在壯大稻米產業、維護大米品牌上作了大量卓有效果的工作和積極探索,幾年來。申請了大米”產地證明商標,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識,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榮獲了中國優質大米之鄉”稱號,并取得了美國綠色營養食品協會認證。可以說,市優越的地理環境,180萬畝的水稻收獲面積,22億斤的產量,18億斤的商品量,諸多榮譽和質量認證全國少有,無愧于張廣才嶺下的水稻王國、中國優質稻米之都、全國水稻生產五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的稱號。大米作為的第一張名片,其“環境最好、面積最大、銷量最多、食味最佳、品質最優”早已成為人的驕傲和自豪。
也看到由于大米聲譽好、品牌亮、質量優、價位高、市場大、銷路暢,與此同時。特別是今年新米上市以來,由于水稻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優質大米市場價格較其它地區大米價格每公斤平均高出1.2元錢,使一些人受利益驅動,不惜以身試法,進行制造和銷售假大米,造成了魚目混珠、真假難辨的局面。
造假的主要表示形式:
書記在稻米生產整頓會發言
同志們:
今天會議的主題就一個,就是針對目前大米市場秩序混亂、經營不規范、在社會上造成極壞影響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專項整治力度,以確保大米品牌的形象。剛才,志勇部長公布了專項整治方案,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們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專項整治的意義以及緊迫性和必要性。
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在壯大稻米產業、保護大米品牌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積極探索,申請了“大米”產地證明商標,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識,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榮獲了“中國優質大米之鄉”的稱號,并取得了美國綠色營養食品協會認證。可以說,市優越的地理環境,180萬畝的水稻播種面積,22億斤的產量,18億斤的商品量,諸多榮譽和質量認證全國少有,無愧于張廣才嶺下的水稻王國、中國優質稻米之都、全國水稻生產五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的稱號。大米作為的第一張名片,其“環境最好、面積最大、銷量最多、食味最佳、品質最優”早已成為人的驕傲和自豪。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大米聲譽好、品牌亮、質量優、價位高、市場大、銷路暢,特別是今年新米上市以來,由于水稻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優質大米市場價格較其它地區大米價格每公斤平均高出1.2元錢,使一些人受利益驅動,不惜以身試法,進行制造和銷售假大米,造成了魚目混珠、真假難辨的局面。
造假的主要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