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民主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9 19:07: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子民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子民主分析論文
一、信息通訊技術:電子民主構建的硬件平臺
約翰·杜威指出:“每代人必須為自己再造一遍民主,民主的本質與精髓乃是某種不能從一個人或一代人傳給另一個人或另一代人的東西,而必須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問題與條件進行構建。”20世紀晚期以來,信息通訊技術的普遍應用使傳統代議制民主的弊端日益顯露,對民主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電子民主的實施提供了日益成熟的硬件平臺。
應對電子民主的要求,政府必須推動信息產業的發展,積極把信息網絡技術運用于政治領域。一是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信息產業科技創新與研究開發,加速整個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尤其要加大對不發達地區的投入,普及電腦和網絡技術知識,縮小數字鴻溝。完善有線寬帶網的基礎架構,落實公共場所如街道社區、公共圖書館等網絡終端設備的采購及建設維護。拓展無線移動通訊網,開發升級多媒體技術,促進計算機、有線電視和電信“三網融合”,為信息溝通及公民參與提供有效的服務通道和技術條件。二是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電子政府,為電子民主的運轉搭建平臺。電子政府是基于因特網構造的網絡化政府。它的緣起既是信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更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選擇。具體來說,指的是應用信息通訊技術打破傳統行政機關的物理組織界限,重組整合及貫通政府部門流程,改善公共服務,增強公共參與、政務公開和民主程度,促進政府辦公自動化、電子化、網絡化和信息資源的全面共享,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公共決策的科學性,最終實現以公眾為中心的虛擬政府。
電子政府的架構包括應用系統開發、部署、運行和管理的環境及相應規范,具體包含內網平臺、專網平臺、外網平臺、數據庫、門戶網站和各種電子業務系統等。一方面要提高政府辦公自動化水平,把知識管理應用于電子政府,普及比如電子公文交換、政府決策分析支持系統、報表匯總統計分析等電子系統的使用。加強政府內部局域網建設,整合信息資源,保證政府各部門的共享合作,由內到外進行輻射式發展,逐步實現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辦公。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規劃,做好政府網站的應用開發、更新維護、內容定位、安全保密、宣傳運營等工作,提供面向公民的各種服務,如信息檢索、電子稅務、電子招標,建立政務論壇等方便政府與公民之間的協商溝通。
電子政府并非是簡單地將現代信息通訊技術引入和應用于公共行政的問題,而是要將技術因素和政治因素、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構筑適應時展要求的民主政府、服務政府和責任政府。
二、政府治理變革:電子民主構建的軟件支撐
電子民主構建論文
摘要:電子民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過程,需要在硬件、軟件、環境及人件各方面進行充分準備。信息通訊技術提供技術支撐,政府治理變革創造軟件條件,網絡公共領域的構建、公民社會的壯大營造著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積極公民的培育是電子民主構建的基礎條件。
關鍵詞:電子民主;SHEL模型;信息技術;電子政府;公民參與
電子民主(electroniedemocracy,即e-democracy)是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展從西方引進的概念,相關的概念還有數字民主(digitaldemocraey)、賽博民主(cy-berdemocracy)、遠程民主(teledemocraey)等,這些概念可以統稱為電子民主。它是以發達的信息技術、網絡及其相關技術為運作平臺,以直接民主為發展趨向,以公民的全體、主動、切實參與民主決策、民主選舉等民主運作程序為典型特征的一種民主新形式。電子民主借助于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公民更切實、全面的政治參與,保持了民主的本質理念,這是電子民主特征的核心所在。特別是當傳統代議政治及大眾媒體無法充分發揮原有功能時,電子民主似乎是另一種勢在必行的民主新方式。然而,電子民主的實現是一個長期且檢舉的過程,需要做各方面的準備。
SHEL模型最初由英國學者愛德華(ElwynEd-wards)于1972年提出,1984年霍金斯(FrankH.Hawkins)對其進行了改良。SHEL由Software(軟件)、Hardware(硬件)、Environment(環境)、Liveware(人件)的首寫字母所組成,其中,人件是整個模型的中心,系統的其他要素必須適應、配合這一中心。系統的有效運轉不僅僅取決于個人要素,還取決于人與其他要素的和諧互動。電子民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本文運用SHEL模型,從硬件、軟件、環境及人件等四個方面分析電子民主構建的條件。
一、信息通訊技術:電子民主構建的硬件平臺
約翰·杜威指出:“每代人必須為自己再造一遍民主,民主的本質與精髓乃是某種不能從一個人或一代人傳給另一個人或另一代人的東西,而必須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問題與條件進行構建。”20世紀晚期以來,信息通訊技術的普遍應用使傳統代議制民主的弊端日益顯露,對民主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電子民主的實施提供了日益成熟的硬件平臺。
電子民主分析論文
一、信息通訊技術:電子民主構建的硬件平臺
約翰·杜威指出:“每代人必須為自己再造一遍民主,民主的本質與精髓乃是某種不能從一個人或一代人傳給另一個人或另一代人的東西,而必須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問題與條件進行構建。”20世紀晚期以來,信息通訊技術的普遍應用使傳統代議制民主的弊端日益顯露,對民主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電子民主的實施提供了日益成熟的硬件平臺。
應對電子民主的要求,政府必須推動信息產業的發展,積極把信息網絡技術運用于政治領域。一是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信息產業科技創新與研究開發,加速整個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尤其要加大對不發達地區的投入,普及電腦和網絡技術知識,縮小數字鴻溝。完善有線寬帶網的基礎架構,落實公共場所如街道社區、公共圖書館等網絡終端設備的采購及建設維護。拓展無線移動通訊網,開發升級多媒體技術,促進計算機、有線電視和電信“三網融合”,為信息溝通及公民參與提供有效的服務通道和技術條件。二是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電子政府,為電子民主的運轉搭建平臺。電子政府是基于因特網構造的網絡化政府。它的緣起既是信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更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選擇。具體來說,指的是應用信息通訊技術打破傳統行政機關的物理組織界限,重組整合及貫通政府部門流程,改善公共服務,增強公共參與、政務公開和民主程度,促進政府辦公自動化、電子化、網絡化和信息資源的全面共享,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公共決策的科學性,最終實現以公眾為中心的虛擬政府。
電子政府的架構包括應用系統開發、部署、運行和管理的環境及相應規范,具體包含內網平臺、專網平臺、外網平臺、數據庫、門戶網站和各種電子業務系統等。一方面要提高政府辦公自動化水平,把知識管理應用于電子政府,普及比如電子公文交換、政府決策分析支持系統、報表匯總統計分析等電子系統的使用。加強政府內部局域網建設,整合信息資源,保證政府各部門的共享合作,由內到外進行輻射式發展,逐步實現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辦公。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規劃,做好政府網站的應用開發、更新維護、內容定位、安全保密、宣傳運營等工作,提供面向公民的各種服務,如信息檢索、電子稅務、電子招標,建立政務論壇等方便政府與公民之間的協商溝通。
電子政府并非是簡單地將現代信息通訊技術引入和應用于公共行政的問題,而是要將技術因素和政治因素、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構筑適應時展要求的民主政府、服務政府和責任政府。
二、政府治理變革:電子民主構建的軟件支撐
政府電子研究綜述論文
【摘要】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和網絡的發展給政府治道變革提供了新平臺,產生了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文章通過對既有的電子政府研究的論文進行研究,對電子政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價值追求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電子政府;概念;功能;價值
網絡和信息與通訊技術作為科技革命的產物是先近生產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圍內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同時信息與通訊技術與國家上層建筑的結合順應了20世紀80年代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來的各國政府再造改革運動,產生了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電子政府最早起源于美國副總統戈爾領導的全國績效評估委員會提出的“運用信息技術再造政府”運動,隨后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業開展了電子政府建設。我國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建設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在我國由于文化背景和學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稱法,如“電子化政府”、“電子政務”、“網絡政府”、“數字政府”和“虛擬政府”等。但是電子政府是被大多數學者認同的合理的學科名稱。
一、電子政府概念與內涵
學者們對電子政府定義的差別,直接原因是對ElectronicGovernment翻譯的不同理解。根據學者們對電子政府的定義可以把電子政府的價值取向、技術平臺和功能作用把電子政府的概念分為三類:服務論、技術論和改革論。
(一)服務論觀點
電子政府概念與內涵論文
【摘要】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和網絡的發展給政府治道變革提供了新平臺,產生了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文章通過對既有的電子政府研究的論文進行研究,對電子政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價值追求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電子政府;概念;功能;價值
網絡和信息與通訊技術作為科技革命的產物是先近生產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圍內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同時信息與通訊技術與國家上層建筑的結合順應了20世紀80年代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來的各國政府再造改革運動,產生了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電子政府最早起源于美國副總統戈爾領導的全國績效評估委員會提出的“運用信息技術再造政府”運動,隨后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業開展了電子政府建設。我國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建設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在我國由于文化背景和學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稱法,如“電子化政府”、“電子政務”、“網絡政府”、“數字政府”和“虛擬政府”等。但是電子政府是被大多數學者認同的合理的學科名稱。
一、電子政府概念與內涵
學者們對電子政府定義的差別,直接原因是對ElectronicGovernment翻譯的不同理解。根據學者們對電子政府的定義可以把電子政府的價值取向、技術平臺和功能作用把電子政府的概念分為三類:服務論、技術論和改革論。
(一)服務論觀點
政工股上半年的工作總結
20*年政工人事工作,狠抓了基層組織建設,以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加強干部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為中心,繼續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現就開展具體工作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黨務工作
(一)強化理論學習,加強思想建設
1、完善局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強化隊伍政治理論學習,豐富學習內容。
堅持每月一次中心組學習。截止6月底共組織中心組學習6次,集中學習了黨的*報告、新《黨章》等重要文件,傳達了省、市、區委的有關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
組織校(園)級領導干部寒假理論學習培訓。20*年1月25日至27日,局黨委舉辦為期3天的校(園)級領導干部寒假理論學習培訓班,參加會議的有各中小學(中心校以上)、公辦幼兒園、直屬事業單位副校級以上干部、師培中心和局機關中層以上干部、部分民辦學校負責人共計252人。在3天的培訓學習活動中,內容十分豐富。局黨委書記、局長*作了《貫徹黨的*精神,辦好認人民滿意的教育》輔導報告和“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的主題講座,區委組織張君副部長做了新《黨章》學習專題報告,區監察局王金明局長作了黨風廉政建設專題講座。
供銷社廉政建設工作計劃
市供銷合作社2011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省紀委、市紀委全會精神,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提高反腐倡廉科學化水平,努力取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成效,為促進供銷合作社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
繼續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以下簡稱《廉政準則》)。在黨員干部中繼續開展學習《廉政準則》活動,使《廉政準則》8條52個方面的禁止性規定落實到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中,督促全體黨員干部嚴格遵守《廉政準則》。集中開展《廉政準則》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把執行情況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干部考核的具體指標,對違反者嚴肅問責和處理。
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按照市紀委統一部署,扎實開展以“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為主題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大力宣傳勤政廉政先進典型,組織開展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群眾廉政文化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深入開展政治紀律教育,促進黨員干部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始終與黨中央以及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結合供銷合作社實際,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市社重點辦好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欄和合作經濟網“黨風廉政建設”專欄,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動態,辦成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提高電子信息學校、中商百貨兩個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的建設水平,為市直供銷合作社系統廉政文化建設樹立榜樣。
二、加強監督檢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供銷合作廉政建設計劃
市供銷合作社2011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省紀委、市紀委全會精神,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提高反腐倡廉科學化水平,努力取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成效,為促進供銷合作社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
繼續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以下簡稱《廉政準則》)。在黨員干部中繼續開展學習《廉政準則》活動,使《廉政準則》8條52個方面的禁止性規定落實到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中,督促全體黨員干部嚴格遵守《廉政準則》。集中開展《廉政準則》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把執行情況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干部考核的具體指標,對違反者嚴肅問責和處理。
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按照市紀委統一部署,扎實開展以“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為主題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大力宣傳勤政廉政先進典型,組織開展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群眾廉政文化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深入開展政治紀律教育,促進黨員干部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始終與黨中央以及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結合供銷合作社實際,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市社重點辦好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欄和合作經濟網“黨風廉政建設”專欄,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動態,辦成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提高電子信息學校、中商百貨兩個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的建設水平,為市直供銷合作社系統廉政文化建設樹立榜樣。
二、加強監督檢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供銷社廉政建設完善要點
市供銷社2011年工作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省紀委、市紀委全會精神,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提高反腐倡廉科學化水平,努力取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成效,為促進供銷合作社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
繼續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以下簡稱《廉政準則》)。在黨員干部中繼續開展學習《廉政準則》活動,使《廉政準則》8條52個方面的禁止性規定落實到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中,督促全體黨員干部嚴格遵守《廉政準則》。集中開展《廉政準則》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把執行情況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干部考核的具體指標,對違反者嚴肅問責和處理。
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按照市紀委統一部署,扎實開展以“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為主題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大力宣傳勤政廉政先進典型,組織開展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群眾廉政文化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深入開展政治紀律教育,促進黨員干部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始終與黨中央以及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結合供銷合作社實際,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市社重點辦好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欄和合作經濟網“黨風廉政建設”專欄,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動態,辦成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提高電子信息學校、中商百貨兩個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的建設水平,為市直供銷合作社系統廉政文化建設樹立榜樣。
二、加強監督檢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供銷社黨廉建設工作意見
市供銷合作社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省紀委、市紀委全會精神,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提高反腐倡廉科學化水平,努力取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成效,為促進供銷合作社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
繼續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以下簡稱《廉政準則》)。在黨員干部中繼續開展學習《廉政準則》活動,使《廉政準則》8條52個方面的禁止性規定落實到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中,督促全體黨員干部嚴格遵守《廉政準則》。集中開展《廉政準則》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把執行情況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干部考核的具體指標,對違反者嚴肅問責和處理。
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按照市紀委統一部署,扎實開展以“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為主題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大力宣傳勤政廉政先進典型,組織開展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群眾廉政文化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深入開展政治紀律教育,促進黨員干部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始終與黨中央以及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結合供銷合作社實際,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市社重點辦好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欄和黃岡合作經濟網“黨風廉政建設”專欄,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動態,辦成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提高黃岡電子信息學校、黃岡中商百貨兩個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的建設水平,為市直供銷合作社系統廉政文化建設樹立榜樣。
二、加強監督檢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