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會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17:19: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對接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輕紡產業對接會"上的推介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好!

修水縣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居湘、鄂、贛三省九縣中心,是江西的西北大門。面積4504平方公里,人口80萬,轄18鄉18鎮,既是全國生態示范縣、全國無公害茶基地縣、南方48個重點林業縣之一,也是江西省最大蠶桑基地、藥材生產重點縣。

修水,是一塊具有濃厚文化積淀的古老土地。歷史悠久,漢代即建制。自古人才輩出,文化發達,民風淳樸。這里濃縮著十分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著名的山背文化舊址位于上奉鎮境內。修水是宋代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和清代陳門五杰(清末維新派領袖陳寶箴、著名詩人陳三立、著名畫家陳衡恪、清華四大國學大師之一的陳寅恪以及著名植物學家陳封懷)的故里。

修水,是一塊生態資源豐富的綠色土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同志視察修水后,在一次招待外商代表團時介紹說:"最近我到了江西的修水,那里是一片綠洲,空氣都是甜的,那里有豐富的資源,那里是投資的熱土。"修水山川秀美,竹茂林深,森林覆蓋率達73.5%。礦產種類齊全,分布廣,規模大。目前,已探明的礦產有28種。尤以石英、大理石、石煤、瓷土、金、鎢為主。

修水是一塊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尚待開發的"處女地"。古以"大江以西山水之秀甲天下,洪州分寧縣鐘秀居多"的自然風光,令許多文人墨客傾心神往。黃庭堅紀念館依山傍水,古木參天,佳景天成。黃龍山海拔1500多米,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是七百里修江和汩羅江的發源地,黃龍寺依山而建,是佛教禪宗黃龍宗派的發祥地。從雙井沿河而下至抱子石大壩,十八里修江從縣城中間穿過,兩岸山勢峻峭,景觀奇特,風光旖旎。修水眾多景點保持原始風貌,且有清水巖溶洞、東嶺石林、布甲溶洞等。把修水山河點綴得如詩如畫。

查看全文

商務局銀企對接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關于在全市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的實施意見》,推進我市重點項目建設和重點產業發展,緩解小微企業、農戶和個體工商戶融資難問題,充分發揮金融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現結合實際,制定市項目攻堅年銀企對接會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承接產業轉移、推進自主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標,充分發揮政、銀、企多方積極性,搭建對接平臺,保持信貸投放合理均衡增長,推進“兩型城市”建設和“四煤”發展戰略的實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活動組織

(一)主辦單位:市人民政府。

(二)承、協辦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改委、市經信委、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銀監分局聯合承辦。市政府辦公室、市農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重點工程建設局、市工商聯、市政府新聞辦、市上市辦、市五大投資公司及各縣區政府、各園區管委會協辦。

查看全文

銀企對接會領導發言稿

尊敬的縣長、主任,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金風送爽,搭平臺精誠協作;丹桂飄噴鼻,促對接共謀發展。今日,我們在這里盛大舉行2012年縣銀企對接會。在此,受縣委郭書記和陳縣長托付,我謹代表中共縣委、縣人民縣政府,向蒞臨本次活動的各位指導、各位賓客,向金融界、企業界的各位伴侶,透露表現強烈熱鬧的歡送和真摯的問候!

縣歷史悠長、區位優勝,總人口近百萬,素有省“首府首縣”之稱,更是全國百強縣。近年來,在上級縣政府的準確指導下,全縣廣闊干部群眾緊緊圍繞“拼爭全國五十強縣市、建立現代化綜合新城”的計謀目的,以改變經濟發展方法為主線,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新型農業財產化建立,經濟社會一直堅持著又好又快發展的優越勢頭。本年1到9月份,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比是64.55%,財務總收入完成33.45億元,普通預算收入完成18.83億元,兩項目標持續穩居全省第一;并在最新一屆的全國縣域經濟根本競爭力排名中,延續四年趕超進位,躍居第82位。

本錢市場就是金融市場,金融更是現代經濟的命脈。今日,我們但愿能以此次對接會為契機,進一步穩固現有銀企協作效果,提拔銀企協作程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一、金融機構務需要掌握發展時機,加大信貸投入

查看全文

銀企對接大會領導講話稿

尊敬的領導、各位銀行界的朋友

大家好!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而金融部門和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使得我國許多中小型建筑企業面臨了嚴峻的生存問題,而其中最大的困難便是資金的問題。所以,為了解決好目前中小建筑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銀行以及各企業認清市場的形勢,進一步加強各家銀行和我區各類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互增信任,務實合作,努力鞏固和擴大在金融方面的對接成果,進而為促進全區社會經濟協調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切實落實銀企之間的友好合作,促進銀企雙方的雙向發展,我們希望認真落實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我企屬于競爭性很強的建筑行業。其評級授信還未到位,規模小,其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使得其總體盈利水平不高,經營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使得銀行信貸風險大、融資也有較大難度。加之較高的發放貸款的門檻,造成了我企貸款變得履步艱難。希望各個銀行不斷增強對接意識,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對金融環境和銀行的綜合實力進行科學的細致的分析,對我企加大扶持的力度,在制度結構、信用保障和資金規模上開展與我企信貸政策方面的發展,摒棄“信貸歧視”觀念,加強金融產品的開發及金融人才的培養。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從一定程度上消除銀行對各大建筑企業的不信任,緩解中小建筑行業存在的融資難問題。

其次,由于我企起步時間較短,各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但我企將對現階段的信用評價方法進行創新,摒棄舊的信用評價機制,不斷結合我企與銀行之間開展信貸業務的需要,針對企業的各種情況,規劃出相對合理、科學的信用評價機制。以此,來對企業的各方面信息進行真實的評論,突出反映出企業的運作情況等。

查看全文

銀行銀企合作總結

銀企對接會是銀行企業加強溝通、精誠合作的一個良好平臺。為進一步推動銀企合作,辦好省銀企對接會,人行巢湖中支認真思考謀劃,精心組織安排,創新對接模式,取得了銀企合作的豐碩成果。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3月19日,市政府召開第一次預備會議布置落實省銀企對接的各項工作要求后,我中支行黨委高度重視此次省銀對接工作,行長親自抓,指定分管行長全面負責,另一名副行長協助,貨幣信貸科具體承辦,并指定一名副科長經辦。按照政府要求,市人行主要負責布展、組織金融機構參加對接會和協助安排簽約項目。3月24日,我中支與市銀監分局聯合召集全市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會議,研究落實市二次預備會議工作部署,要求金融機構必須樹立大局意識,一把手要親自負責,把省銀企對接會和市銀企對接周作為展示形象、推介產品的平臺,指定專門部門和人員負責聯絡工作。4月1日,省銀企對接會開幕式在蕪湖舉行,我中支即組織全市金融機構前往觀摩,吸取經驗。4月2日,我中支召開金融機構聯絡員會議,邀請市組委會成員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參會,研究確定了各市級金融機構展板要求、宣傳資料等,初步定下了各金融機構參加省銀企對接會簽約項目的要求。

二、積極創新,加強宣傳。自接到省對接會在我市召開的通知起,我中支領導即密切關注此事,要求貨幣信貸科要加強與貨幣信貸處的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上級行工作要求;加強與市發改委和金融機構的聯系,隨時掌握全市工作進展情況;加強與縣支行的聯系,指導督促對接工作的落實。期間,信貸科多次與信貸處相關科室聯系匯報,較好地掌握了上級行的工作精神。為保證此次省銀企對接會在我市開出成效,市政府決定于4月6日-11日,在全市組織一次銀企對接周活動。對接周由市政府及市發改委、人民銀行主辦,各縣區政府承辦,進一步延伸省銀企對接的鏈條,擴大影響面,這在全省屬首家。為辦出成效,市人民銀行及積極配合市政府深入各縣區做好對接周工作。我中支經過研究,決定把對接周作為宣傳貨幣政策、展示基層央行形象的一次機會,擬定了從緊的貨幣政策宣傳通稿,并參考上級行樣式,制定了宣傳展板,帶至各縣區進行巡回展出。市人行主要負責同志出席了含山開幕式和居巢區閉幕式,并作了“科學理解從緊貨幣政策,積極支持‘861’計劃實施”的講話,要求全市金融機構要準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政策導向,加大信貸結構調整,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有關負責同志隨政府代表團參加了其他三縣的對接活動,宣傳介紹從緊貨幣政策,重點推介了企業短期融資券和應收賬款質押業務,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三、上下聯動,務求實效。對接會籌備以來,我中支始終與市政府、市發改委、全市金融機構和各縣人民銀行保持了了密切聯系,及時溝通信息、交流情況、明確認識、解決問題,各項準備和落實工作有條不紊地實施。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民銀行的組織協調和牽頭作用,各種會議均邀請人民銀行參加并征求人民銀行意見,市發改委也十分注意加強與我中支的情況交流,專門指定財貿科負責人具體與我中支溝通聯系,雙方配合緊密,加強合作。各縣區政府也高度重視屬地人民銀行的職能作用,縣人民銀行承擔了大量的會務組織和協調工作。對接周期間,我中支信貸科會同發改委人員共同審查各縣區對接會場的布置、會務組織和會議議程安排,各縣人民銀行全力配合當地政府組織安排好銀企對接活動,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銀企對接周既活動緊湊,又精彩熱烈,進一步推動了各縣區的銀企合作,取得了多贏的效果。

查看全文

空間交會對接應用管理論文

【摘要】介紹了激光雷達在空間交會對接中的應用,討論了激光雷達作為一種交會敏感器的基本原

理及其被用于測距、測速、測角和姿態測量的具體實現方案。

關鍵詞空間交會對接;激光雷達;激光應用;激光測量

在航天器與空間站的交會和對接過程中,一般將空間站稱為“目標飛行器”,是被動的;將航天

器稱為“追蹤飛行器”,是主動的。交會對接過程分為如圖1所示的三個階段[1]。

圖1交會對接飛行階段的劃分

查看全文

海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博覽會實施方案的通知

海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博覽會實施方案

福建省建設廳

(2007年3月)

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展示國內外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產業成果,建立技術成果和技術需求溝通交流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帶動福建省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建筑節能意識,以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領建設事業,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建設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決定共同舉辦“海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作為第五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的專題館。

一、博覽會時間、地點

時間:2007年6月18日~20日

查看全文

總工會科學發展觀剖析材料(區)

建立“四聯”工作機制構筑“訴調對接”工作平臺

基本情況:工會的社會職能之一維護職能,作為最基本也是首要的職能。工會要做職工的貼心人,履行好基本職責,必須圍繞職工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貫穿于工會工作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貫穿于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近年來,我區工會按照省法院、省總工會關于開展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建立“四聯”工作機制為切入點,全力打造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新平臺,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在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協調穩定勞動關系,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的獨特作用。

主要做法:加強新形勢下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是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各級工會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區總工會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圍繞“訴調對接”工作,著重從建立“四聯”工作機制入手,形成聯動、互動效應,在實施過程中收到明顯的成效。

1、聯合調研,為開展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提供依據。從工會組織中選聘特邀調解員參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工作,是省法院和省總工會依據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針對勞動爭議案件的特點,從構建我省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出發,所進行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盡管工會也有這方面的職能,但要真正履行好特邀調解員的職責,參與做好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工作,卻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自20*年9月省法院和省總工會聯合下發《關于委托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調解勞動糾紛案件的意見》施行以來,區總工會主動加強與法院、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商聯等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結合全區勞動爭議案件調處的實際情況,通過聯合發文、聯席會議、走訪企業以及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途徑,全面了解企業和職工對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探索、實踐“訴調對接”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為進一步推動全區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提供了依據,創造了條件。

2、聯合宣傳,著力營造推進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的濃郁氛圍。為積極穩妥地推動全區“訴調對接”工作的深入開展,區總工會和法院注重整合社會資源,切實加強“訴調對接”工作的宣傳和引導,提高社會對這項工作的認可度和影響力。一是借助“五五”普法工作契機,加大《勞動合同法》和《實施條例》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開設維權知識講堂、開通維權熱線和設立咨詢臺和開展“送法到基層”等活動,使非公企業業主知法守法、誠信經營,使廣大職工懂得如何學法、懂法、勤奮工作,使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恪盡職守、履行職能;二是借助“黨工共建”工作平臺,加大工會組建和職工維權的宣傳力度,推動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和農民工入會工作,最大限度地將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暢通職工訴求表達渠道;三是借助“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載體,加大對“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目的、意義和標準的宣傳力度,推動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和職代會制度兩項工會維權機制建設,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四是借助新聞、網絡媒體和工會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成功的案件,同時對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進行曝光,為工會組織主動依法科學維權,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聯合培訓,全面提高工會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的工作能力。為了提高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的工作能力,區總工會和法院注重加強特邀調解員隊伍建設,先后在市、區總機關工會干部、基層工會干部和司法工作人員中選聘了六名同志作為特邀調解員,并通過聯合辦班、以會代訓、理論研討和觀摩調解等形式,定期與不定期地組織特邀調解員和勞調骨干,學習省、市關于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相關文件和有關司法解釋,學習《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法》和省“一辦法六條例”等法律法規,學習勞動爭議調解知識和“訴調對接”工作相關程序,通過理論學習、現場觀摩和業務實踐,增強了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做好“訴調對接”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特邀調解員參與勞動爭議調解實際工作能力。

查看全文

總工會科學發展觀案例剖析材料(區0

建立“四聯”工作機制構筑“訴調對接”工作平臺

基本情況:工會的社會職能之一維護職能,作為最基本也是首要的職能。工會要做職工的貼心人,履行好基本職責,必須圍繞職工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貫穿于工會工作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貫穿于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近年來,我區工會按照省法院、省總工會關于開展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建立“四聯”工作機制為切入點,全力打造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新平臺,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在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協調穩定勞動關系,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的獨特作用。

主要做法:加強新形勢下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是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各級工會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區總工會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圍繞“訴調對接”工作,著重從建立“四聯”工作機制入手,形成聯動、互動效應,在實施過程中收到明顯的成效。

1、聯合調研,為開展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提供依據。從工會組織中選聘特邀調解員參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工作,是省法院和省總工會依據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針對勞動爭議案件的特點,從構建我省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出發,所進行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盡管工會也有這方面的職能,但要真正履行好特邀調解員的職責,參與做好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工作,卻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自2005年9月省法院和省總工會聯合下發《關于委托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調解勞動糾紛案件的意見》施行以來,區總工會主動加強與法院、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商聯等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結合全區勞動爭議案件調處的實際情況,通過聯合發文、聯席會議、走訪企業以及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途徑,全面了解企業和職工對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探索、實踐“訴調對接”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為進一步推動全區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提供了依據,創造了條件。

2、聯合宣傳,著力營造推進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的濃郁氛圍。為積極穩妥地推動全區“訴調對接”工作的深入開展,區總工會和法院注重整合社會資源,切實加強“訴調對接”工作的宣傳和引導,提高社會對這項工作的認可度和影響力。一是借助“五五”普法工作契機,加大《勞動合同法》和《實施條例》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開設維權知識講堂、開通維權熱線和設立咨詢臺和開展“送法到基層”等活動,使非公企業業主知法守法、誠信經營,使廣大職工懂得如何學法、懂法、勤奮工作,使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恪盡職守、履行職能;二是借助“黨工共建”工作平臺,加大工會組建和職工維權的宣傳力度,推動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和農民工入會工作,最大限度地將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暢通職工訴求表達渠道;三是借助“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載體,加大對“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目的、意義和標準的宣傳力度,推動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和職代會制度兩項工會維權機制建設,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四是借助新聞、網絡媒體和工會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成功的案件,同時對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進行曝光,為工會組織主動依法科學維權,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聯合培訓,全面提高工會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的工作能力。為了提高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的工作能力,區總工會和法院注重加強特邀調解員隊伍建設,先后在市、區總機關工會干部、基層工會干部和司法工作人員中選聘了六名同志作為特邀調解員,并通過聯合辦班、以會代訓、理論研討和觀摩調解等形式,定期與不定期地組織特邀調解員和勞調骨干,學習省、市關于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相關文件和有關司法解釋,學習《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法》和省“一辦法六條例”等法律法規,學習勞動爭議調解知識和“訴調對接”工作相關程序,通過理論學習、現場觀摩和業務實踐,增強了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做好“訴調對接”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特邀調解員參與勞動爭議調解實際工作能力。

查看全文

區總工會科學發展觀剖析材料

建立“四聯”工作機制構筑“訴調對接”工作平臺

基本情況:工會的社會職能之一維護職能,作為最基本也是首要的職能。工會要做職工的貼心人,履行好基本職責,必須圍繞職工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貫穿于工會工作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貫穿于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近年來,我區工會按照省法院、省總工會關于開展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建立“四聯”工作機制為切入點,全力打造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新平臺,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在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協調穩定勞動關系,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的獨特作用。

主要做法:加強新形勢下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是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各級工會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區總工會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圍繞“訴調對接”工作,著重從建立“四聯”工作機制入手,形成聯動、互動效應,在實施過程中收到明顯的成效。

1、聯合調研,為開展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提供依據。從工會組織中選聘特邀調解員參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工作,是省法院和省總工會依據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針對勞動爭議案件的特點,從構建我省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出發,所進行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盡管工會也有這方面的職能,但要真正履行好特邀調解員的職責,參與做好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工作,卻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自20*年9月省法院和省總工會聯合下發《關于委托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調解勞動糾紛案件的意見》施行以來,區總工會主動加強與法院、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商聯等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結合全區勞動爭議案件調處的實際情況,通過聯合發文、聯席會議、走訪企業以及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途徑,全面了解企業和職工對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探索、實踐“訴調對接”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為進一步推動全區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提供了依據,創造了條件。

2、聯合宣傳,著力營造推進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的濃郁氛圍。為積極穩妥地推動全區“訴調對接”工作的深入開展,區總工會和法院注重整合社會資源,切實加強“訴調對接”工作的宣傳和引導,提高社會對這項工作的認可度和影響力。一是借助“五五”普法工作契機,加大《勞動合同法》和《實施條例》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開設維權知識講堂、開通維權熱線和設立咨詢臺和開展“送法到基層”等活動,使非公企業業主知法守法、誠信經營,使廣大職工懂得如何學法、懂法、勤奮工作,使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恪盡職守、履行職能;二是借助“黨工共建”工作平臺,加大工會組建和職工維權的宣傳力度,推動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和農民工入會工作,最大限度地將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暢通職工訴求表達渠道;三是借助“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載體,加大對“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目的、意義和標準的宣傳力度,推動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和職代會制度兩項工會維權機制建設,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四是借助新聞、網絡媒體和工會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成功的案件,同時對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進行曝光,為工會組織主動依法科學維權,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聯合培訓,全面提高工會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的工作能力。為了提高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的工作能力,區總工會和法院注重加強特邀調解員隊伍建設,先后在市、區總機關工會干部、基層工會干部和司法工作人員中選聘了六名同志作為特邀調解員,并通過聯合辦班、以會代訓、理論研討和觀摩調解等形式,定期與不定期地組織特邀調解員和勞調骨干,學習省、市關于開展“訴調對接”工作相關文件和有關司法解釋,學習《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法》和省“一辦法六條例”等法律法規,學習勞動爭議調解知識和“訴調對接”工作相關程序,通過理論學習、現場觀摩和業務實踐,增強了工會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做好“訴調對接”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特邀調解員參與勞動爭議調解實際工作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