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合作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3 20:51: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反恐合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反恐合作

小議反恐合作及不引渡問題

2006年發生于英國的首例“核暗殺”事件,預示著核威脅與核恐怖將日常生活化。由此引發的英俄之間2007年的引渡戰和俄羅斯的不引渡決定,使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并中斷了兩國包括反恐合作在內的多項國際合作。由于恰逢俄羅斯批準《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的決定正式生效,這場引渡風波似乎具有特別的意義。引渡案涉及的核材料濫用和不引渡理由,表明國際反恐合作與引渡制度中存在明顯的法律和事實障礙。為了有效打擊包括核恐怖在內的一切恐怖活動,各國需要共同努力,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尤其是引渡領域的有關合作。其中,引渡制度的新發展和國際社會的新舉措,對于正考慮批準《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的中國(注:2005年,中國已成為該公約的簽署國。根據1969年5月20日《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18條(不得在條約生效前妨礙其目的及宗旨之義務)之規定“一國負有義務不能采取任何足以妨礙條約目的及宗旨之行動:(甲)如該國已簽署條約或交換構成條約之文書。而須經批準。接受或贊同,但尚未明白表示不宜成為條約當事之意思;或(乙)如該國業已表示同意承受條約之拘束,而條約尚未生效,且條約之生效不稽延過久。”中國系該條約的簽署國,但目前尚未批準《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盧戈沃伊(Lugovoy)引渡案”及其引發的法理問題

2007年5月22日,英國皇家檢察總署根據調查,指控安德烈?盧戈沃伊以釙-210放射性毒物毒殺俄羅斯前叛逃特工、其前克格勃同事利特維年科[1]。利特維年科是前克格勃特工,因批評普京政府而于2000年叛逃到英國。2006年11月1日,利特維年科在倫敦一家酒吧與盧戈沃伊會面后出現了神秘的中毒癥狀,并于同月23日死于醫院,臨死前指責是普京政府謀害了他。醫生在他體內檢測出大劑量的釙-210,而與其多次會晤的盧戈沃伊在英國的所到之處,包括搭乘的英俄之間的航班,都留下了釙-210的痕跡[2]。據報道,利特維年科是誘發急性放射綜合癥的首個已知殉亡者,也是第一宗“核暗殺”事件的受害人;因此,盧戈沃伊成為首個“核暗殺”事件嫌疑犯,由此引發的英俄引渡戰也格外引人注目。

2007年5月28日,由于盧戈沃伊已離開英國到達俄羅斯,英國只能依據1957年《歐洲引渡公約》向俄羅斯提出引渡請求。但是,英、俄之間并未簽定引渡條約,而且英國當局之前曾拒絕向俄羅斯引渡21名俄羅斯公民,其中包括獲得英國政治庇護的恐怖分子幫兇別列佐夫斯基[3]。于是,2007年7月2日,俄羅斯以憲法規定不得引渡本國公民為由正式拒絕引渡,并聲稱若英國檢控署將證據轉交俄羅斯檢察官,則考慮在俄羅斯審判盧戈沃伊[4]。英國不滿意俄方的決定,并于7月16日宣稱,采取將4名俄羅斯外交官驅逐出境和對俄羅斯官員實行嚴格的簽證政策等措施以敦促合作[5]。作為回應,俄羅斯于同月19日宣布,將驅逐4名英國外交官,停止向英國官員發放簽證,并且暫停與英國方面的反恐合作[6]。

雖然利特維年科之死至今撲朔迷離,但是英俄關于盧戈沃伊的引渡戰,使雙方難以繼續反恐合作。面對英俄之間的僵局,美國國務卿賴斯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向俄羅斯施壓,由于“恐怖謀殺事件發生在英國境內”,要求俄方答應英國的引渡請求,并參與各種國際事務的合作[7]。這是否表明:引渡案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核濫用的深切擔憂?有關國際反恐合作需要俄羅斯的積極參與?英美等國的一致看法與俄羅斯的消極態度之所以形成鮮明對比,是否因為俄方的不引渡決定違反了有關引渡條約或者原則?國際引渡合作是否存在制度缺陷或者法律障礙?如何才能消除引渡障礙以促進國際合作呢?這些問題都值得研究。

二、核材料的濫用與國際反恐合作

查看全文

國際反恐合作與不引渡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首例“核暗殺”事件嫌疑犯的引渡風波,發生于《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生效前后,突顯了國際反恐合作與不引渡問題之間的現實矛盾和激烈沖突。如何消除引渡障礙和加強國際反恐合作,成為國際社會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各種對策的分析可以發現,“審罰分離”是有效消除障礙、加強合作并緩解反恐合作與不引渡這對矛盾的良策。這一國際社會的新舉措,對于已簽署該公約的中國,尤其是對于完善中國的有關引渡合作,更具有積極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核濫用;國際反恐合作;引渡;例外原則;引渡立法

2006年發生于英國的首例“核暗殺”事件,預示著核威脅與核恐怖將日常生活化。由此引發的英俄之間2007年的引渡戰和俄羅斯的不引渡決定,使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并中斷了兩國包括反恐合作在內的多項國際合作。由于恰逢俄羅斯批準《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的決定正式生效,這場引渡風波似乎具有特別的意義。引渡案涉及的核材料濫用和不引渡理由,表明國際反恐合作與引渡制度中存在明顯的法律和事實障礙。為了有效打擊包括核恐怖在內的一切恐怖活動,各國需要共同努力,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尤其是引渡領域的有關合作。其中,引渡制度的新發展和國際社會的新舉措,對于正考慮批準《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的中國(注:2005年,中國已成為該公約的簽署國。根據1969年5月20日《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18條(不得在條約生效前妨礙其目的及宗旨之義務)之規定“一國負有義務不能采取任何足以妨礙條約目的及宗旨之行動:(甲)如該國已簽署條約或交換構成條約之文書。而須經批準。接受或贊同,但尚未明白表示不宜成為條約當事之意思;或

(乙)如該國業已表示同意承受條約之拘束,而條約尚未生效,且條約之生效不稽延過久。”中國系該條約的簽署國,但目前尚未批準《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盧戈沃伊(Lugovoy)引渡案”及其引發的法理問題

2007年5月22日,英國皇家檢察總署根據調查,指控安德烈•盧戈沃伊以釙-210放射性毒物毒殺俄羅斯前叛逃特工、其前克格勃同事利特維年科[1]。利特維年科是前克格勃特工,因批評普京政府而于2000年叛逃到英國。2006年11月1日,利特維年科在倫敦一家酒吧與盧戈沃伊會面后出現了神秘的中毒癥狀,并于同月23日死于醫院,臨死前指責是普京政府謀害了他。醫生在他體內檢測出大劑量的釙-210,而與其多次會晤的盧戈沃伊在英國的所到之處,包括搭乘的英俄之間的航班,都留下了釙-210的痕跡[2]。據報道,利特維年科是誘發急性放射綜合癥的首個已知殉亡者,也是第一宗“核暗殺”事件的受害人;因此,盧戈沃伊成為首個“核暗殺”事件嫌疑犯,由此引發的英俄引渡戰也格外引人注目。

查看全文

國際刑法的恐怖主義犯罪與全球整治

一、問題的提出

近些年頻發的恐怖襲擊事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恐怖主義犯罪是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它既是各國政府和公眾視野中的一個敏感問題,又是整個刑事科學尤其是國際刑法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面對洶涌的恐怖主義犯罪浪潮,理論界和實務界都從不同學科和視角對恐怖主義和反恐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

(一)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的危害

全球化時代的恐怖主義犯罪更多地表現為跨國犯罪和有組織犯罪的形式,危害性越來越大。在國際層面上,恐怖主義威脅著國際秩序和社會發展;在國家層面上,恐怖主義影響著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以20世紀30年代首次發生的恐怖劫機事件為標志,恐怖主義犯罪逐漸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問題,隨著世界不同地區貧富差距的加大,民族矛盾、宗教沖突、領土爭端的加劇,以及高科技的進步和普及,恐怖主義事件更是有增無減。據統計,在1968年至1997年的30年間,全球至少發生恐怖主義犯罪事件15000起,造成人員傷亡40885人;年平均傷亡1363人,年均死亡319人。僅在20世紀80年代,全球就發生了5431件國際恐怖主義犯罪事件,造成4684人死亡;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生國際恐怖主義犯罪事件達3824起,死亡2468人。①當代的恐怖主義正朝著組織嚴密、規模龐大、性質惡劣、手段殘忍的方向發展,世界人民正在無奈與悲憤中承受著恐怖主義這顆歷史的毒果。

(二)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的當代應對

反恐怖主義犯罪的理論研究在不斷發展,關于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現實的表現、未來的趨勢等問題,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世界反恐怖主義犯罪的成果在國際層面上的集中反映,就是迄今為止形成的以12項反恐公約為主的反恐法律體系和專門的國際反恐機構在預防和打擊恐怖主義犯罪中的顯著成效。聯合國在世界反恐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針對傳統恐怖主義犯罪制定的《關于在航空器內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為的公約》和《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還是依據反恐的新形勢而制定的《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和《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都表現出了積極的姿態和迅速反應的能力。此外,聯合國在協調成員國的一致行動上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為世界反恐提供了政策指導。在區際和國家間的層面上,反恐條約也隨著恐怖主義犯罪形勢的發展不斷更新,如歐盟為打擊和預防恐怖主義犯罪制定了《關于制止恐怖主義的歐洲公約》,美洲有《美洲國家組織關于防止和懲治恐怖主義行為的公約》,亞洲的上海合作組織也在加大反恐力度,為反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查看全文

加強檢察單位在反恐中的地位

2011年新年前夕,聯合國安理會反恐委員會(ctc)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了“起訴恐怖分子”檢察官研討會。包括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的檢察官以及有關國際組織、聯合國反恐機構的專家共計30余人出席了此次會議。筆者有幸作為中國檢察官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安理會第1373號決議要求所有成員國將恐怖分子繩之以法,并建立了監控機制——由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組成的反恐委員會監測1373號決議的貫徹情況。反恐委員會就此舉辦研討會,交流不同地區、發展程度和法律體系的國家起訴恐怖分子的經驗,并重點討論“檢察機關在反恐中的作用”、“二十一世紀起訴恐怖分子面臨的挑戰”、“起訴恐怖主義融資”、“反恐國際合作”等議題。

檢察機關在反恐中的作用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米其羅(asha-rosemigiro)先生在代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講話中強調,檢察官可以讓恐怖分子為受害者負責,檢察官在反恐中發揮著獨特、重要的作用。安理會反恐委員會主席、土耳其大使阿帕坎(ertugrulapakan)先生也指出,檢察官在全球反恐中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是各執法部門之間必要的橋梁。雖然各國的司法體制各有不同,但檢察機關作為現代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國的反恐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國家檢察機關的職能作用還在反恐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一是進一步強化了檢察機關對偵查的引導作用。大陸法系國家采用的是檢警一體模式,警察對犯罪案件的偵查必須服從并服務于檢察官的起訴要求。為提高恐怖主義犯罪案件起訴的成功率,很多國家的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強了對警察偵查工作的指揮和引導。英美法系國家采用的是檢警分立模式,檢察官與警察各有相對獨立的地位和偵查權,但在調查和檢控恐怖主義犯罪案件中,也強調檢警之間的合作。在中國,對于收集證據、證明犯罪等存在較大難度的恐怖主義犯罪案件以及其他重大、復雜案件,檢察機關通過指派專人介入偵查引導偵查機關取證的方式,來增強起訴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二是很多國家將原屬法院的一些司法權力交由檢察機關行使,以減少制約追訴恐怖主義犯罪的關卡和程序,盡快抓獲恐怖分子,預防恐怖襲擊的發生。如在埃及,對有線或無線網絡上郵件、短訊、電報和對話內容進行監測或截取,必須獲得預審法官的特別授權,而對于恐怖主義犯罪案件的調查,則由檢察機關頒發此類授權。

三是為了統一維護國家和公共利益,很多國家將檢察機關的職權范圍從訴訟領域拓展到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如西班牙成立了檢察官領導下的保護受害人辦公室;澳大利亞總檢察長可裁定是否將恐怖主義犯罪人移交給其他州或行政區服刑;俄羅斯聯邦檢察機關可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采取措施預防恐怖活動。

查看全文

軍事辯證法策略思考論文

【摘要】軍事辯證法思想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9.11事件后國際恐怖主義日益呈現出聯合化、復雜化的趨勢。恐怖主義的內在屬性決定了反恐斗爭必須借鑒軍事辯證法思想。只有客觀分析、準確把握敵我特點,靈活運用戰略戰術才能在反恐斗爭中贏得主動。

【關鍵詞】軍事辯證法;反恐斗爭;策略

【Abstract】MaoZedongmilitaryaffairsdialecticsthoughtisthatmyarmydefeatstheenemymagicweapon.9.11eventqueeninternationalsterrorismsdisplaythetrendamalgamation,beingmadecomplicatedgradually.InherentterrorismattributehasdecidedtofightagainstterrorismfightwithmustuseMaoZedongmilitaryaffairsdialecticsthoughtforreference.Grasptheenemyandselvescharacteristic,flexibleapplicationstrategyandtacticsabilityinfightingagainstterrorismonlywhenobjectiveanalysis,isaccuratefightwithmiddlewininitiative.

【Keywords】MaoZedongmilitaryaffairsdialectics;Fightwithonthecontraryprobably;Tactics

“軍事辯證法”是同志1936年在陜北紅軍大學講課時提出的一個概念。他運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指導和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偉大實踐,用客觀、全面和發展的觀點,揭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一般規律。軍事辯證法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過程中不斷發展、完善,指導我們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在當前反恐斗爭條件下,運用軍事辯證法思想分析、研究反恐斗爭的特點,對于制定反恐政策策略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關于全局與局部的辯證思想分析國際反恐斗爭合作原則

查看全文

奧運反恐怖主義與國際法探究論文

「摘要」奧運反恐不僅是東道國各國際奧委會優先考慮的問題,也是國際社會根據國際法應進行合作的事情。在奧運反恐問題上需要東道國和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但是合作需要在尊重東道國主權以及遵守國際法的基礎上來進行。東道國為反恐而采取的某些國內行為也要有法律上的依據。

「關鍵詞」奧運會,反恐,國際法

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是世界各國年輕人相聚的歷史盛會,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即將舉行需要我們解決與之有關的各種法律問題,包括從國內和國際的角度來對與之有關的各種問題進行研究。而由于“九一一”等恐怖事件的影響,安全是國際奧委會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奧運會的反恐和安保問題開始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尤其是舉辦奧運會的東道國以及國際奧委會對這個問題是更加重視。另外加上奧運會的國際性以及參與運動員的全球性,國際社會的有關組織也非常關注這個問題,譬如聯合國等。

奧林匹克運動希望的是和平、友誼、進步,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強,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本是各國青年展示競技水平和精神風貌的舞臺,但現在一切都變得不再那么單純。就體育運動本身而言,服用興奮劑、裁判枉法、申辦奧運會中的行賄受賄等行為,給奧林匹克抹黑不少。在奧林匹克運動的內部肌體發生病變的同時,奧林匹克的外部環境也在惡化,恐怖主義的威脅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奧運會的主辦者不能一心一意進行場館的建設,參加者不能把精力完全用在備戰奧運會上,都要花費相當的氣力來應付那不知何時會到來的恐怖襲擊。奧運會是一個全球各民族青年四年一次的體育盛會,盡管按理說安保是東道國政府的事情,但由于奧運會的影響以及國際因素,也需要有關各國政府的合作。而且反恐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國際上的問題,需要從國際法的角度對之進行分析。考慮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故作者認為有必要從國際法的角度來對奧運反恐問題進行研究。

一、奧運會恐怖事件與雅典奧運會反恐行動

盡管自從有歷史紀錄以來,恐怖手段的應用就是一個明顯的史實,但是把恐怖與奧運會聯系在一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文化奧運”和“休戰奧運”對恐怖分子是沒有約束力的,恰恰相反,對他們來說奧運會或許才是下手的好機會。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巴勒斯坦恐怖份子闖入奧運村襲擊以色列代表團那不堪回首的一幕,亞特蘭大奧運會時那令人震驚的爆炸聲時刻都在提醒著人們安全第一。尤其是“九一一”事件讓反恐成為世界上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奧運反恐更成為所有關注奧運會的人關心的問題。

查看全文

國際法分析論文

「摘要」奧運反恐不僅是東道國各國際奧委會優先考慮的問題,也是國際社會根據國際法應進行合作的事情。在奧運反恐問題上需要東道國和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但是合作需要在尊重東道國主權以及遵守國際法的基礎上來進行。東道國為反恐而采取的某些國內行為也要有法律上的依據。

「關鍵詞」奧運會,反恐,國際法

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是世界各國年輕人相聚的歷史盛會,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即將舉行需要我們解決與之有關的各種法律問題,包括從國內和國際的角度來對與之有關的各種問題進行研究。而由于“九一一”等恐怖事件的影響,安全是國際奧委會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奧運會的反恐和安保問題開始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尤其是舉辦奧運會的東道國以及國際奧委會對這個問題是更加重視。另外加上奧運會的國際性以及參與運動員的全球性,國際社會的有關組織也非常關注這個問題,譬如聯合國等。

奧林匹克運動希望的是和平、友誼、進步,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強,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本是各國青年展示競技水平和精神風貌的舞臺,但現在一切都變得不再那么單純。就體育運動本身而言,服用興奮劑、裁判枉法、申辦奧運會中的行賄受賄等行為,給奧林匹克抹黑不少。在奧林匹克運動的內部肌體發生病變的同時,奧林匹克的外部環境也在惡化,恐怖主義的威脅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奧運會的主辦者不能一心一意進行場館的建設,參加者不能把精力完全用在備戰奧運會上,都要花費相當的氣力來應付那不知何時會到來的恐怖襲擊。奧運會是一個全球各民族青年四年一次的體育盛會,盡管按理說安保是東道國政府的事情,但由于奧運會的影響以及國際因素,也需要有關各國政府的合作。而且反恐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國際上的問題,需要從國際法的角度對之進行分析。考慮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故作者認為有必要從國際法的角度來對奧運反恐問題進行研究。

一、奧運會恐怖事件與雅典奧運會反恐行動

盡管自從有歷史紀錄以來,恐怖手段的應用就是一個明顯的史實,但是把恐怖與奧運會聯系在一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文化奧運”和“休戰奧運”對恐怖分子是沒有約束力的,恰恰相反,對他們來說奧運會或許才是下手的好機會。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巴勒斯坦恐怖份子闖入奧運村襲擊以色列代表團那不堪回首的一幕,亞特蘭大奧運會時那令人震驚的爆炸聲時刻都在提醒著人們安全第一。尤其是“九一一”事件讓反恐成為世界上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奧運反恐更成為所有關注奧運會的人關心的問題。

查看全文

國際恐怖主義犯罪論文

內容摘要:國際恐怖主義犯罪是對當今社會的嚴峻挑戰,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更將這種挑戰推到極至。作者試圖從理論上探討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成因,剖析并揭示恐怖犯罪的本質,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若干控制對策。面對恐怖主義的挑戰,國際社會應積極開展廣泛合作,協商構建反恐國際公約,共同遵守當代國際法律新秩序,在聯合國的軌道上采取恰當行動,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關鍵詞:國際恐怖主義犯罪控制對策

Theinternationalterrorismcrime?anditscountermeasures

Abstract:Theinternationalterrorismcrimeistheseverechallengetooursociety,9.11terroristattackstookplaceinU.S.A.pushedthischallengetothepeak.Theauthorattemptstoanalyzetheconcept,characteristicandcauseofsuchcrimetheoretically,exploreitsessence,andthenproposepointedlyseveralmeasurestocontrolit.Facingthechallenge,inordertoattackterrorismandsafeguardtheworldpeace,theinternationalsocietyshouldmakeextensivecooperationactively,discussandconstructtheinternationalconventionoftheanti-terrorism,obeytheneworderofthe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lawtogether,adopttheappropriateactiononthetrackoftheUnitedNations.

Keyword:Internationalterrorism,crime,countermeasure

作為特殊的跨國暴力犯罪,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已成為整個國際社會所面臨的最嚴峻威脅。恐怖活動由來已久,但到20世紀后半葉,才以一種非常嚴重的犯罪在世界范圍內出現。[1]據統計,90年代,雖然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公認的主題,但恐怖活動依然猖獗。僅在1995年,全世界平均每天發生17起嚴重爆炸事件,直接經濟損失在2000萬美元以上。[2]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不僅表現在數量上,更表現在它導致社會動蕩不安,并大量引起國際糾紛,加深國家、地區、民族以及宗教之間的矛盾,成為威脅世界和平的一個危險因素。

查看全文

國際恐怖主義犯罪控制論文

內容摘要:國際恐怖主義犯罪是對當今社會的嚴峻挑戰,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更將這種挑戰推到極至。作者試圖從理論上探討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成因,剖析并揭示恐怖犯罪的本質,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若干控制對策。面對恐怖主義的挑戰,國際社會應積極開展廣泛合作,協商構建反恐國際公約,共同遵守當代國際法律新秩序,在聯合國的軌道上采取恰當行動,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關鍵詞:國際恐怖主義犯罪控制對策

Theinternationalterrorismcrime?anditscountermeasures

Abstract:Theinternationalterrorismcrimeistheseverechallengetooursociety,9.11terroristattackstookplaceinU.S.A.pushedthischallengetothepeak.Theauthorattemptstoanalyzetheconcept,characteristicandcauseofsuchcrimetheoretically,exploreitsessence,andthenproposepointedlyseveralmeasurestocontrolit.Facingthechallenge,inordertoattackterrorismandsafeguardtheworldpeace,theinternationalsocietyshouldmakeextensivecooperationactively,discussandconstructtheinternationalconventionoftheanti-terrorism,obeytheneworderofthe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lawtogether,adopttheappropriateactiononthetrackoftheUnitedNations.

Keyword:Internationalterrorism,crime,countermeasure

作為特殊的跨國暴力犯罪,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已成為整個國際社會所面臨的最嚴峻威脅。恐怖活動由來已久,但到20世紀后半葉,才以一種非常嚴重的犯罪在世界范圍內出現。[1]據統計,90年代,雖然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公認的主題,但恐怖活動依然猖獗。僅在1995年,全世界平均每天發生17起嚴重爆炸事件,直接經濟損失在2000萬美元以上。[2]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不僅表現在數量上,更表現在它導致社會動蕩不安,并大量引起國際糾紛,加深國家、地區、民族以及宗教之間的矛盾,成為威脅世界和平的一個危險因素。

查看全文

機場公安機關反恐對策論文

內容提要:恐怖主義作為全人類的公害,對社會的和平與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本文通過對恐怖主義概念、類型和根源的闡述,進而對當前恐怖主義的新特點、新動向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聯系實際,與時俱進,提出了相應的反恐對策。

關鍵詞:恐怖主義類型根源特點對策

就在“9·11”還是人們記憶猶新的傷痛和陰影時,并不太平的世界在近期又傳來一串串噩耗:2003年5月12日、13日、14日、16日、17日,國際恐怖組織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俄羅斯車臣共和國、摩洛哥卡薩布蘭卡、以色列耶路撒冷等地多次發動了恐怖襲擊和自殺性恐怖爆炸,造成重大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災難性后果。這些事件的連續發生引起國際社會極大的震驚和強烈反應。事實再次雄辯地證明:孳生于上一個世紀的現代恐怖主義經過半個世紀的蔓延,已成為全人類的公害,而且已對世界和平與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據說世界上各種名目的恐怖組織已有1000多個,遍及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各種恐怖主義活動每年要發生數百起,對人類生命財產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在當前嚴峻的反恐形勢前,我國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境內外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和“”等邪教組織等恐怖主義、準恐怖主義勢力的侵害和威脅。筆者冒昧以綿薄之力歷陳對恐怖主義的管窺之見和粗疏對策,粗成此文,見笑于方家。

一恐怖主義:概念的展開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明白,恐怖主義是一種政治暴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