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22:02: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理人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院護理人員服務準則
一、護理人員行為準則
1、熱愛本職工作,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維護患者利益。
2、恪守護理制度和規程,操作時要做到嚴謹、準確、精益求精。
3、衣著整潔,儀表端正,上班佩戴胸牌,長發戴統一發結,淡妝上崗,不戴耳環、手鐲、腳鏈、不留長指甲,不穿高跟響底鞋,不穿花褲,不染發,穿肉色襪,衣袖、衣領、裙擺不能露出工作服。
4、語言文明、親切、禮貌待人。
5、主動服務,團結協作,維護集體榮譽,刻苦鉆研,虛心好學,勤奮務實,不斷創新。
醫院護理人員護理總結
今年是全國衛生系統繼續深化改革的一年,全體護理人員在院長重視及直接領導下,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較好的完成了院領導布置的各項護理工作,完成了護理計劃90%以上,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提高護理質量,確保安全醫療的根本保證。
1、護理部重申了各級護理人員職責,明確了各類崗位責任制和護理工作制度,如責任護士、巡回護士各盡其職,杜絕了病人自換吊瓶,自拔針的不良現象。
2、堅持了查對制度:
(1)要求醫囑班班查對,每周護士長參加總核對1-2次,并有記錄;
手術室護理人員術前對患者護理影響
摘要:目的:總結手術室護理人員術前訪視對圍術期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將醫院收治的需實施手術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常規護理,術前僅做常規訪視)與觀察組(40例術前加強術前訪視),對比兩組不同時間點焦慮評分及護理滿意率。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的術后即刻、術后第3d的焦慮評分與護理滿意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術前訪視,可緩解患者圍術期的焦慮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手術,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手術室;術前訪視;圍術期
引言
手術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但也會導致患者產生生理或心理應激反應,降低手術耐受性,不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復。為了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加強護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重點探究分析手術室圍術期護理人員術前訪視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社區護理人員職責
一、服從社區護士長及社區站領導,承擔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臨床護理工作。掌握人群不同生命周期的預防保健;掌握常見病(慢性病、傳染病)三級預防與康復護理技術;掌握常用基礎護理技術及操作。獨立完成各項家庭訪視與護理工作;完成危重、臨終病人的家庭護理工作。配合醫生完成雙向轉診、藥品管理、健康檔案、資料錄入等各項工作。根據季節及常見病發病規律,對居民定期進行健康教育講座;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發生。做好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發生。
二、承擔社區衛生服務護理管理工作,協助做好社區站各種物品管理及請領工作。
三、正確執行醫囑,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開展家庭護理及家庭臨終關懷等服務。
四、開展與護理內容相關的社區居民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講座、人戶宣教、社區衛生服務站內健康宣教等。指導社區居民科學健身。
五、參與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和社區診斷、康復、精神衛生、慢病防治、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居民生殖保健服務等項工作。
六、完成社區護理科研工作,并參與其他社區衛生服務科研工作。
護理人員管理策略分析探討論文
摘要: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護理要求,本院護理部在重點落實“三基”的基礎上,按“二級乙等”醫院建設管理標準,從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技能要求和言行規范入手,制定新進護理人員的管理辦法和質控指標,并付諸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調入或新聘護理人員近50名。但新進護理人員入院后,發現普遍存在專業知識參差不齊、操作技術不規范、應激能力低、綜合素質不高。因此,加強對新進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及護理管理尤為迫切。
1.2方法(1)加強護理人員資源管理:合理分工,優化結構,科學配備護理人員是護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組織有效護理活動的主要保證。護理部按照“二級乙等”醫院的標準,對各科護理人員從結構到數量進行科學配置,并安排素質好、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護師進行帶教。(2)加強新進護理人員的培訓:護理部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必須進行終身教育的有關規定,制訂了新進護理人員繼續教育計劃、護理人員“三基”培訓計劃。規定新進護理人員在聘用期間,必須參加規范化培訓及繼續護理學教育。鼓勵她們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習,爭取拿到高一級的學歷。并組織經驗交流會,安排“老”護師介紹工作學習經驗,以便提高新進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3)實行崗位培訓與考核:分批安排新進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或短期培訓,同時狠抓護理操作技能的培訓。(4)規范護理記錄:護理部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按照浙江省《病歷書寫規范》,制訂了護理記錄單書寫規范及檢查標準。對護理記錄的書寫格式、記錄原則、內容要求做到詳細的規定。要求新進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嚴格按規范進行書寫。(5)健全制度,加強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常規,是防范護理缺陷的關鍵。因此,護理部根據各科存在的醫療安全隱患,結合醫院護理質量管理標準,健全護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項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從而達到了制度明確,操作規范,違制必究,進而把護理缺陷杜絕在萌芽狀態。(6)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責任感和慎獨意識:護理部1年2次組織新進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和法制教育,同時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護理部安全隱患分析會,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從而使新進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護理職責的重要性。并自覺遵守醫護人員道德規范,營造一種強烈的職業安全氛圍。(7)加強護理安全及法律知識培訓,提高護理安全意識:對新進護理人員經常進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和依法施護的觀念,組織新進護理人員經常學習《醫療事故防范與處理》、《護士管理辦法》、《護理工作流程再造》及《護理管理與臨床護理技術規范》等護理安全管理的有關文件,使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讓新進護理人員懂得安全保證對病人來說是優先考慮的問題。提高對護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認識。讓新進護理人員知法、守法、依法、護法,為病人提供安全的護理。(8)規范護理過程,提高護理質量:護理部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加強基礎質控、環節質控和終末質控。實行護士長夜查房、每月一次護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護理質量大檢查制度。護理部組織質控小組成員及全體護士長進行全院護理質量分析會,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同時,護理部每季度對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平時不定期下科室進行考核、提問,以加強新進護理人員的責任性,防患于未然。
二、效果
2.1提高了新進護理人員專業理論和業務水平。通過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新進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加速了新進護理人員的成長。2005年以來,本院對近年來新進護理人員進行了專科理論和25項護理技術操作與急救技能考核,結果合格率達90%。大部分護士熟練掌握電除顫、上呼吸機、心電監護、呼吸皮囊操作等搶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開設以來,搶救危重病人成功率達95%以上。掌握了護理記錄單的書寫標準及質量要求,使護理記錄單的缺陷明顯減少,書寫合格率達97%。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明顯提高。
手術室護理人員管理對策
摘要:目的:分析影響醫院手術室護理人員標準預防認知行為的因素,提出針對性管理措施,以保證醫療安全。方法:對手術室40名護理人員進行標準預防認知現狀調查,分析影響因素。結果:職稱、工齡和學歷不同,標準預防認知得分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護士、工齡1~5年、中專學歷者,標準預防認知<3分占比最高;對培訓、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防護認識重視程度不同者,在執行標準得分上差異顯著(P<0.05),認為培訓可有可無、偶爾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偶爾防護者的得分較低。結論:手術室護理人員標準預防認知及行為與工齡、學歷、職稱、重視程度密切相關,醫院管理者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護理人員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完善監管制度,保證醫療安全。
關鍵詞:手術室;標準預防認知;影響因素;管理對策
標準預防最早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之后在全美及全世界實施。其指出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體液、血液,無論是否接觸非完整性的黏膜與皮膚,或是否有明顯血跡污染,均有傳染性,應及時隔離,并主張醫護人員充分使用防護工具,嚴格進行隔離、消毒,減少危險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安全[1]。我國的醫院感染有逐漸增多趨勢,因消毒不嚴格所導致的院內感染多達500萬人次,成為醫院管理的重點。手術室作為感染的高危場所,對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及執行力度要求較高[2]。本文在分析手術室護士標準預防認知行為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11月醫院手術室的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男2名,女38名;年齡23~51歲;中專8名,大專20名,本科及以上12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15名,護士21名;工作時間>16年10名,11~15年6名,6~10年10名,1~5年14名。1.2方法。1.2.1一般資料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工齡、職稱、學歷和年齡等。1.2.2標準預防認知調查。使用劉婷[2]等研究者的《標準預防調查問卷》展開調查,共5項問題,包括“標準預防是保護患者并保護醫務人員”“標準預防能預防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標準預防隔離措施包括微粒隔離、空氣隔離、隔離”“所有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傳染性”“患者所處的環境必須消毒,醫務人員進入前需戴防護用具”,答案分為“不知道”和“知道”。“知道”1分,“不知道”0分,滿分5分。≥3分為合格,<3分為不合格。記錄不同工齡、職稱、學歷的護理人員標準預防認知得分<3分率和≥3分率。1.2.3標準預防執行情況調查。共15項,分別為“即使戴手套接觸患者也會洗手”“護理或診療每位患者前洗手”“接觸患者體液、血液、排泄物等后進行手消毒”“洗手后用工作服或共用毛巾擦干”“接觸患者濕性活體物前佩戴手套”“接觸患者清潔部位和污染部位之間更換手套”“接觸尚未明確診斷的患者前配戴口罩、手套”“可能有體液、血液等物質潑濺時穿隔離衣”“穿工作服到衛生間、餐廳以及外出購物”“重復使用注射器前更換針頭和針帽”“用手拔除用過的注射器針頭”“皮膚被刺傷后立刻擠出血液再徹底消毒”“積極參與標準預防相關培訓”“自行鞏固標準預防技巧和知識”“督促他人參與標準預防工作及培訓”。分為培訓、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和防護3個維度,均以100分為滿分,分值越高表明執行力越強。調查不同重視程度的護理人員執行標準實際得分,其中培訓重視程度分為“非常有必要”“有必要”“可有可無”;正確配備安全注射用品分為“每次”“多數時候”“偶爾”;防護分為“每次”“多數時候”“偶爾”;重視程度由護理人員自己填寫,由上一級護理人員核實,記錄不同重視程度下護理人員執行標準預防3個維度得分情況。1.3統計學方法。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經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人員管理辦法論文
摘要: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護理要求,本院護理部在重點落實“三基”的基礎上,按“二級乙等”醫院建設管理標準,從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技能要求和言行規范入手,制定新進護理人員的管理辦法和質控指標,并付諸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調入或新聘護理人員近50名。但新進護理人員入院后,發現普遍存在專業知識參差不齊、操作技術不規范、應激能力低、綜合素質不高。因此,加強對新進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及護理管理尤為迫切。
1.2方法(1)加強護理人員資源管理:合理分工,優化結構,科學配備護理人員是護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組織有效護理活動的主要保證[1]。護理部按照“二級乙等”醫院的標準,對各科護理人員從結構到數量進行科學配置,并安排素質好、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護師進行帶教。(2)加強新進護理人員的培訓:護理部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必須進行終身教育的有關規定,制訂了新進護理人員繼續教育計劃、護理人員“三基”培訓計劃。規定新進護理人員在聘用期間,必須參加規范化培訓及繼續護理學教育。鼓勵她們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習,爭取拿到高一級的學歷。并組織經驗交流會,安排“老”護師介紹工作學習經驗,以便提高新進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3)實行崗位培訓與考核:分批安排新進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或短期培訓,同時狠抓護理操作技能的培訓。(4)規范護理記錄:護理部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按照浙江省《病歷書寫規范》,制訂了護理記錄單書寫規范及檢查標準。對護理記錄的書寫格式、記錄原則、內容要求做到詳細的規定。要求新進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嚴格按規范進行書寫。(5)健全制度,加強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常規,是防范護理缺陷的關鍵。因此,護理部根據各科存在的醫療安全隱患,結合醫院護理質量管理標準,健全護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項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從而達到了制度明確,操作規范,違制必究,進而把護理缺陷杜絕在萌芽狀態。(6)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責任感和慎獨意識:護理部1年2次組織新進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和法制教育,同時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護理部安全隱患分析會,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從而使新進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護理職責的重要性。并自覺遵守醫護人員道德規范,營造一種強烈的職業安全氛圍[2]。(7)加強護理安全及法律知識培訓,提高護理安全意識:對新進護理人員經常進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2]和依法施護的觀念,組織新進護理人員經常學習《醫療事故防范與處理》、《護士管理辦法》、《護理工作流程再造》及《護理管理與臨床護理技術規范》等護理安全管理的有關文件,使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讓新進護理人員懂得安全保證對病人來說是優先考慮的問題。提高對護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認識。讓新進護理人員知法、守法、依法、護法,為病人提供安全的護理。(8)規范護理過程,提高護理質量:護理部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加強基礎質控、環節質控和終末質控[3]。實行護士長夜查房、每月一次護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護理質量大檢查制度。護理部組織質控小組成員及全體護士長進行全院護理質量分析會,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同時,護理部每季度對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平時不定期下科室進行考核、提問,以加強新進護理人員的責任性,防患于未然。2效果
2.1提高了新進護理人員專業理論和業務水平。通過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新進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加速了新進護理人員的成長。2005年以來,本院對近年來新進護理人員進行了專科理論和25項護理技術操作與急救技能考核,結果合格率達90%。大部分護士熟練掌握電除顫、上呼吸機、心電監護、呼吸皮囊操作等搶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開設以來,搶救危重病人成功率達95%以上。掌握了護理記錄單的書寫標準及質量要求,使護理記錄單的缺陷明顯減少,書寫合格率達97%。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明顯提高。
2.2提高了新進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自覺性。通過嚴格規范的管理,每批調入、聘用的護理人員思想穩定、工作主動,學習積極性高漲,許多新進護理人員正在接受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為全院護理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夯實了基礎。
護理人員管理辦法研究論文
摘要: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護理要求,本院護理部在重點落實“三基”的基礎上,按“二級乙等”醫院建設管理標準,從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技能要求和言行規范入手,制定新進護理人員的管理辦法和質控指標,并付諸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調入或新聘護理人員近50名。但新進護理人員入院后,發現普遍存在專業知識參差不齊、操作技術不規范、應激能力低、綜合素質不高。因此,加強對新進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及護理管理尤為迫切。
1.2方法(1)加強護理人員資源管理:合理分工,優化結構,科學配備護理人員是護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組織有效護理活動的主要保證[1]。護理部按照“二級乙等”醫院的標準,對各科護理人員從結構到數量進行科學配置,并安排素質好、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護師進行帶教。(2)加強新進護理人員的培訓:護理部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必須進行終身教育的有關規定,制訂了新進護理人員繼續教育計劃、護理人員“三基”培訓計劃。規定新進護理人員在聘用期間,必須參加規范化培訓及繼續護理學教育。鼓勵她們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習,爭取拿到高一級的學歷。并組織經驗交流會,安排“老”護師介紹工作學習經驗,以便提高新進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3)實行崗位培訓與考核:分批安排新進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或短期培訓,同時狠抓護理操作技能的培訓。(4)規范護理記錄:護理部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按照浙江省《病歷書寫規范》,制訂了護理記錄單書寫規范及檢查標準。對護理記錄的書寫格式、記錄原則、內容要求做到詳細的規定。要求新進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嚴格按規范進行書寫。(5)健全制度,加強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常規,是防范護理缺陷的關鍵。因此,護理部根據各科存在的醫療安全隱患,結合醫院護理質量管理標準,健全護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項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從而達到了制度明確,操作規范,違制必究,進而把護理缺陷杜絕在萌芽狀態。(6)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責任感和慎獨意識:護理部1年2次組織新進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和法制教育,同時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護理部安全隱患分析會,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從而使新進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護理職責的重要性。并自覺遵守醫護人員道德規范,營造一種強烈的職業安全氛圍[2]。(7)加強護理安全及法律知識培訓,提高護理安全意識:對新進護理人員經常進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2]和依法施護的觀念,組織新進護理人員經常學習《醫療事故防范與處理》、《護士管理辦法》、《護理工作流程再造》及《護理管理與臨床護理技術規范》等護理安全管理的有關文件,使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讓新進護理人員懂得安全保證對病人來說是優先考慮的問題。提高對護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認識。讓新進護理人員知法、守法、依法、護法,為病人提供安全的護理。(8)規范護理過程,提高護理質量:護理部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加強基礎質控、環節質控和終末質控[3]。實行護士長夜查房、每月一次護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護理質量大檢查制度。護理部組織質控小組成員及全體護士長進行全院護理質量分析會,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同時,護理部每季度對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平時不定期下科室進行考核、提問,以加強新進護理人員的責任性,防患于未然。2效果
2.1提高了新進護理人員專業理論和業務水平。通過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新進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加速了新進護理人員的成長。2005年以來,本院對近年來新進護理人員進行了專科理論和25項護理技術操作與急救技能考核,結果合格率達90%。大部分護士熟練掌握電除顫、上呼吸機、心電監護、呼吸皮囊操作等搶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開設以來,搶救危重病人成功率達95%以上。掌握了護理記錄單的書寫標準及質量要求,使護理記錄單的缺陷明顯減少,書寫合格率達97%。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明顯提高。
2.2提高了新進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自覺性。通過嚴格規范的管理,每批調入、聘用的護理人員思想穩定、工作主動,學習積極性高漲,許多新進護理人員正在接受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為全院護理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夯實了基礎。
兒科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探析及對策
1造成兒科護理人員心理負荷較重的原因
1.1性別因素
兒科護理人員常為女性,郭健[1]研究顯示,女性自身具有高度焦慮傾向性,因此焦慮、抑郁、強迫等心理問題發生率相對較高。心理學研究證明[2],普通人遭受挫折后常會引發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若不善于排除干擾因素來減輕心理壓力,可影響機體內分泌和免疫功能。另外,根據女性生理特點,在月經期易出現情緒不穩定、自制力減退、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3],故女性護理人員在經期容易失去自控能力而與患兒及其家屬發生沖突。
1.2患者特殊性
兒科護理工作的對象為不能或不完全能表達自身疾苦患兒及過度疼愛患兒家屬,故兒科患者的特殊性極大影響到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如兒童天性好動,配合度差,常造成液體滲漏,另外兒科用藥有單次液體量少、輸液頻率高等特點,加大了兒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易產生厭倦、不滿情緒。另外,很多期望值過高心態偏激的患兒家屬,配合性較差,導致科護理人員心理負荷增高,長期處于這種工作狀態下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影響。易出現情感脆弱、焦慮等表現。
1.3缺乏適應職業壓力的心理準備
護理人員質控指標論文
摘要: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護理要求,本院護理部在重點落實“三基”的基礎上,按“二級乙等”醫院建設管理標準,從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技能要求和言行規范入手,制定新進護理人員的管理辦法和質控指標,并付諸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調入或新聘護理人員近50名。但新進護理人員入院后,發現普遍存在專業知識參差不齊、操作技術不規范、應激能力低、綜合素質不高。因此,加強對新進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及護理管理尤為迫切。
1.2方法(1)加強護理人員資源管理:合理分工,優化結構,科學配備護理人員是護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組織有效護理活動的主要保證[1]。護理部按照“二級乙等”醫院的標準,對各科護理人員從結構到數量進行科學配置,并安排素質好、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護師進行帶教。(2)加強新進護理人員的培訓:護理部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必須進行終身教育的有關規定,制訂了新進護理人員繼續教育計劃、護理人員“三基”培訓計劃。規定新進護理人員在聘用期間,必須參加規范化培訓及繼續護理學教育。鼓勵她們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習,爭取拿到高一級的學歷。并組織經驗交流會,安排“老”護師介紹工作學習經驗,以便提高新進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3)實行崗位培訓與考核:分批安排新進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或短期培訓,同時狠抓護理操作技能的培訓。(4)規范護理記錄:護理部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按照浙江省《病歷書寫規范》,制訂了護理記錄單書寫規范及檢查標準。對護理記錄的書寫格式、記錄原則、內容要求做到詳細的規定。要求新進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嚴格按規范進行書寫。(5)健全制度,加強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常規,是防范護理缺陷的關鍵。因此,護理部根據各科存在的醫療安全隱患,結合醫院護理質量管理標準,健全護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項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從而達到了制度明確,操作規范,違制必究,進而把護理缺陷杜絕在萌芽狀態。(6)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責任感和慎獨意識:護理部1年2次組織新進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和法制教育,同時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護理部安全隱患分析會,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從而使新進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護理職責的重要性。并自覺遵守醫護人員道德規范,營造一種強烈的職業安全氛圍[2]。(7)加強護理安全及法律知識培訓,提高護理安全意識:對新進護理人員經常進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2]和依法施護的觀念,組織新進護理人員經常學習《醫療事故防范與處理》、《護士管理辦法》、《護理工作流程再造》及《護理管理與臨床護理技術規范》等護理安全管理的有關文件,使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讓新進護理人員懂得安全保證對病人來說是優先考慮的問題。提高對護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認識。讓新進護理人員知法、守法、依法、護法,為病人提供安全的護理。(8)規范護理過程,提高護理質量:護理部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加強基礎質控、環節質控和終末質控[3]。實行護士長夜查房、每月一次護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護理質量大檢查制度。護理部組織質控小組成員及全體護士長進行全院護理質量分析會,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同時,護理部每季度對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平時不定期下科室進行考核、提問,以加強新進護理人員的責任性,防患于未然。2效果
2.1提高了新進護理人員專業理論和業務水平。通過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新進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加速了新進護理人員的成長。2005年以來,本院對近年來新進護理人員進行了專科理論和25項護理技術操作與急救技能考核,結果合格率達90%。大部分護士熟練掌握電除顫、上呼吸機、心電監護、呼吸皮囊操作等搶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開設以來,搶救危重病人成功率達95%以上。掌握了護理記錄單的書寫標準及質量要求,使護理記錄單的缺陷明顯減少,書寫合格率達97%。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明顯提高。
2.2提高了新進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自覺性。通過嚴格規范的管理,每批調入、聘用的護理人員思想穩定、工作主動,學習積極性高漲,許多新進護理人員正在接受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為全院護理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夯實了基礎。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