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耗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06:23: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建筑能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筑能耗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研究

1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體模型的構建

本體能夠對領域的知識進行規范化描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實例的存儲、共享和重用。因此提出用本體方法對建筑施工能耗控制領域知識進行規范化表示,建立已完工程施工能耗控制本體案例庫,在本體案例庫中檢索與擬建項目相似度最高的案例,借鑒相似案例的能耗控制經驗,制定擬建項目的能耗控制措施,實現擬建工程施工能耗的合理控制。傳統的建筑施工能耗控制對知識、經驗的共享與重用不足,對已有低能耗案例利用率低。將本體方法運用在建筑施工能耗控制領域,對知識進行規范表示,對案例進行統一表達,建立本體案例庫。改進傳統的對象屬性相似度計算方法,通過案例檢索獲取能耗控制方法,并進行實例驗證。結果表明,該模型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能耗控制方法,有利于建筑施工能耗控制領域知識、經驗的共享與重用,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用價值。

1.1建筑施工能耗的影響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過程中影響施工能耗水平的因素眾多,如自然環境的好壞、施工機械的種類與新度、水文地質條件、施工管理水平及工人技術水平的高低等。以土方工程為例,挖掘一類土時施工能耗比較低;挖掘四類土時施工能耗比較高。

1.2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體的構成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體模型采用五元結構CECO={C,R,F,I,A},在上述施工能耗影響因素分析基礎上,結合建筑施工特點,對施工能耗本體建模元描述如下:①C:概念集合。a.項目信息術語,包括工程類別、參建單位、建設地點等;b.自然環境術語,包括土壤類別、氣溫、海拔等;c.施工管理術語,包括施工管理水平、組織結構形式;d.施工技術術語,包括施工方案、工人技術水平等;e.述施工機械術語,包括機械種類、機械新度等;f.施工能耗術語,包括施工材料加工能耗、施工運輸能耗、施工過程能耗。g.能耗控制措施術語,包括施工前控制、施工控制等。②R:概念間的分類關系集合,對象屬性(ObjectProperties)關系和數據屬性(DataProperties)關系。對象屬性表示概念或實例之間的關系,如父類關系(SuperClassOf)、實例關系(InstanceOf)等;數據屬性表示概念或實例與基本的數據類型(int、short等)之間的關系,包括海拔高度、施工過程能耗量等。③F:函數,概念之間的非分類關系集合,如施工總能耗量=∑分部分項工程量×單位工程量的施工能耗量。④I:建筑施工能耗工程實例集合,概念的具體表現,如黃土為一類土的一個實例。⑤A:公理集合,約束概念、屬性、實例之間關系的公認正確命題,如“土壤堅硬程度與施工能耗量成正比關系”。

查看全文

建筑施工技術及建筑能耗探討

1我國建筑施工技術及建筑能耗的表現

1.1對于建筑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的能耗問題

由于我國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機械化對工程的進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不僅加快了工程進度,還大大的節省了人力。但是由于在建筑工程當中,機械設備的運行周期,以及運行數量比較多,所以建筑機械設備消耗的能源也會很多,隨之而來的就是能源浪費,以及大氣污染問題。而且由于在建筑施工當中,施工公司往往是注重工期的進度,而對機械設備的管理比較落后,這就導致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同時,由于在建筑施工當中,機械設備的的使用比較頻繁,又因為建筑工程一般都是重型機械,基本上都是超負荷的運載,其本身對于機械來說就有很大的損耗,因此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對機械設備進行養護,必定會加速機械設備的老化,這樣就對于能源的損耗大大的提升。

1.2對于建筑工程施工當中產生的能耗問題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其高能耗主要表現在對電力方面的消耗,由于加快了推動城市化的進程,我國出現了嚴重的土地短缺問題。因為土地資源的嚴重緊缺,所以很多施工公司就對土地的利用達到了空前的地步,可以說不浪費每一分、每一寸土地。這樣就會導致樓房與樓房之間間距比較小,而且增加了樓房的層數和高度,這樣就必定會影響到樓房之間的采光度。因此,在建筑施工工程當中就會安裝一些照明的設施,以此來提高樓房的亮度,這樣就在無形中對能耗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且,因為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家用電器的使用率也普遍增大,對于這些家用電器的使用,也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對電力的消耗。特別是在炎熱或者寒冷的天氣當中,對空調的大量使用,不但對電力產生很大的消耗,同時對大氣污染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例如熱島效應以及溫室效應的出現等。可以說,這種污染的現象在氣溫、大氣污染以及建筑當中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建筑能耗問題。

2降低建筑施工能耗的意義

查看全文

建筑能耗降低策略論文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業高速發展、建筑用能設備大量增加、建筑能耗不斷增長(所謂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包括采暖、通風、空調、照明、飲事、熱水供應和各種家電的能耗,其中以采暖和空調能耗為主,我國的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30%),我國建筑用能低效率、高耗能的現象開始暴露,舊的設計觀念已不適合發展的需要,建筑節能已經作為我國節能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入議事日程,中央與各級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對今后的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都進行部署,出臺了許多法規和標準,并努力推動建筑節能工作的發展。

建筑節能工作有許多環節,建筑裝飾節能是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一環,其實施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建筑節能的效果,在建筑裝飾過程中可以通過許多措施來降低建筑能耗,可以通過建筑外裝飾與內裝飾兩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建筑裝飾達到節能目的,本文結合作者多年從事建筑裝飾項目管理的實踐,對建筑裝飾節能問題做了一些歸納,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與想法,謹供大家作參考之用。

一、實施建筑節能的主要途徑目前在我國實施建筑節能的主要途徑較多,但與建筑裝飾裝修相關的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進建筑裝飾設計和施工技術、方法,制訂推動節能的建筑法規,建立健全促進節能材料、設備生產和應用的法規體系,為建筑及建筑裝飾節能工作的推進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2.室內環境控制成套節能,技術的研究和設備開發,特別是圍護結構的改造。

3.加大投入,加強建材設備的生產、施工技術及產品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其發展的重點應針對外墻裝飾(幕墻)和室內裝飾的特點,研究新型低能耗的圍護結構(包括墻體、地面、頂棚、門窗)體系成套節能技術及產品。

查看全文

國內建筑能耗趨勢論文

廣義上的建筑能耗包括建筑運行使用能耗和建材生產與建筑建造過程的能耗,節能的重點和技術措施也有不同。

我國的建筑能耗現狀與趨勢

我國建筑總能耗約占社會終端能耗的20.7%.其中,北方城鎮建筑采暖和農村生活用煤約為1.6億噸標煤/年,占我國2004年煤產量的11.4%;建筑用電和其它類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電、生活熱水等)折合為電力,總計約為5500億度/年,占全國社會終端電耗的27%~29%.

1、北方城鎮采暖能耗

我國北方城鎮采暖能耗占全國建筑總能耗的36%,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組成部分。單位面積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標準煤為20kg/m2·年,為北歐等同緯度條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圍護結構保溫不良。二是供熱系統效率不高,各輸配環節熱量損失嚴重。三是熱源效率不高。由于大量小型燃煤鍋爐效率低下,熱源目前的平均節能潛力在15%~20%.

2、大型公共建筑能耗

查看全文

建筑施工技術及建筑能耗的思考

摘要:近年來,建筑能耗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間,建筑能耗不但會導致大量建筑資源的過度浪費,同時還將對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所以,采取有效對策與手段降低建筑能耗,是極為有必要的。基于此,文章將對我國建筑能耗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建筑施工能耗的形式,并提出有效的對策,以改善建筑施工能耗問題,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質。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建筑能耗;能耗形式

伴隨著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建筑行業已逐漸發展為一個主要的能源消耗產業。在當前全球能源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之下,因而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節約使用能源已經成為全球人們廣泛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所以,作為一個能源消耗較大的行業,建筑行業提升施工技術,降低能源資源的消耗,對促進我國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且現實的意義。

1我國建筑能耗的現狀

近年來,在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的當下,我國建筑行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進步,而與此同時,建筑行業也暴露出了新的問題,即能源消耗。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由于未對能源消耗問題予以一定的重視,進而致使其成為我國一大能源消耗行業,有關數據指出:在城市能源消耗中,建筑能源消耗占30%左右,而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中,有九成是高能源消耗建設項目。而這種情況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并且還將對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帶來一定的影響。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單位往往會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問題,因而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都投放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與質量上。這種情況必定會引發極為嚴重的能源消耗問題;而在現今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建筑能源消耗問題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對能源供給企業帶來影響。對此,強化建筑施工技術,控制建筑能源消耗,保證城市建設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是極為關鍵的。

2施工中建筑能耗的形式

查看全文

建筑領域能耗與碳排放的界定與核算

[摘要]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快速城鎮化帶動了建筑規模的持續增長,中國建筑領域的能源消費與碳排放是已成為全社會能源消費與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中國正處于能源供給與消費方式變革的關鍵節點,因此,對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的現狀進行全面認識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研究對中國建筑領域的能耗與溫室氣體排放進行了界定,并建立了中國建筑能耗和排放模型(ChinaBuildingEnergyandEmissionModel),基于統計數據及實測調研數據對中國的建筑規模、建造及運行階段的用能和排放進行了計算,并結合對我國建筑領域的用能及排放特點,提出建筑領域節能與低碳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建筑節能;自下而上模型;能耗;碳排放;低碳發展

中國建筑領域的能源消費與排放是全社會能源消費與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節能減排以及能源消費變革工作的重點。過去二十年,中國城鎮化發展迅速,建筑規模的迅速增長也帶動了我國建筑領域用能與排放的持續增長。一方面,大規模的建設活動消耗大量建材,這些建材的生產、運輸等過程產生了大量的能耗與排放,在我國全社會占有相當的比例[1]。另一方面,不斷增長的建筑面積也導致了更多的建筑運行用能,加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使得采暖、空調、生活熱水、家用電器等終端用能需求和產生的碳排放也不斷上升[2]。中國建筑運行用能約占全社會總用能的20%,由建筑建造所導致的原材料開采、建材生產、運輸以及現場施工的能耗也占到全社會總能耗的20%以上。目前,中國仍處于經濟相對快速發展的階段,能源消費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從物質生產領域向建筑和交通領域轉移[3]。建筑用能作為類消費領域用能的主要部分,其重要性也將不斷增加。同時,國內國際正處于能源供需格局變化的關鍵節點,在能源供給結構變革的大背景下,建筑領域的能源消費的發展也應與之相適應。在上述背景下,對中國建筑用能與排放的現狀進行全面認識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目前對于建筑能耗與排放的核算邊界還缺乏統一的定義。對于建筑領域用能,部分研究僅核算建筑運行階段的能耗,而一些研究同時考慮了建筑建造與建筑運行兩個階段的能耗,這就導致不同研究最終給出的建筑領域總能耗有較大差異。對于建筑運行用能的分類,在各研究者中存在一定分歧。許多國際能源研究機構在研究全球各國建筑用能時,通常將建筑運行階段能耗劃分為居住建筑用能和非居住建筑用能兩大部分[4][5,6],也將這種分類應到對中國建筑用能的分類中。但是由于中國建筑用能存在非常明顯的地域差異和城鄉差異,導致這種統計口徑下的建筑能耗總量、建筑能耗強度無法反映中國建筑用能的真實特點。而對于建筑建造用能,由于上游涉及多個環節,是否計入建材的生產運輸等能耗會也對結果造成很大影響。例如在我國能源平衡表中建筑業用能就特指建筑業企業用能[7],主要包含建筑現場施工用能,而這也無法反映建筑建造對我國全社會能源消耗的真實影響。對于建筑領域相關的碳排放,不同機構也有不同的核算邊界,例如IPCC就基于生產者責任法,僅核算建筑內由于化石燃料直接燃燒造成的直接碳排放[8],而由于電力、熱力、建材等使用所造成的間接碳排放就不在核算范圍內,這也無法全面地反映建筑部門的運行、建造等活動對于氣候變化的真實影響。為此,本研究對中國建筑領域的能耗與溫室氣體排放進行了界定,并建立了中國建筑能耗和排放模型(ChinaBuildingEnergyandEmissionModel),基于統計數據及實測調研數據對中國建筑部門的建筑規模、建造及運行階段的用能和排放進行了計算,并結合對我國建筑部門的用能及排放特點,提出建筑部門節能與低碳發展的政策建議。

1研究邊界及定義

建筑領域的用能和排放涉及到建筑的不同階段,包括建筑建造、運行、拆除等,建筑領域相關的絕大部分用能和溫室氣體排放都是發生在建筑的建造和運行這兩個階段,因此本研究關注的是建筑的建造和建筑運行使用兩大階段,如圖1。從能源消耗的角度來講,建筑領域能源消耗包含建筑建造能耗和建筑運行能耗兩大部分,下面分別對建筑建造能耗和排放、建造運行能耗和排放進行界定。1.1建筑建造能耗的定義。建筑建造階段的能源消耗指的是由于建筑建造所導致的由建材生產和現場施工等過程所產生的能源消耗[2]。在一般的統計口徑中,民用建筑建造與生產用建筑(非民用建筑)建造、基礎設施建造一起,歸到建筑業中[9],如圖2所示。本研究所涉及的建筑建造階段的能耗與排放特指民用建筑建造。新建建筑建造活動涉及諸多用能環節,本研究主要考慮建材生產,建材運輸以及現場施工過程所涉及的能源消耗。其中建材生產階段是指從原材料進入工廠到建材成品出廠之間的過程,其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直接或間接的生產系統用能;建材運輸過程指的是從建材出廠到建材到達施工工地之間的過程,主要包括建材運輸車輛用能;現場施工階段用能主要包括現場施工設備的能源消耗。對于建材種類,研究中參考《中國建筑業統計年鑒》[9]口徑主要考慮了鋼鐵、水泥、鋁材以及平板玻璃四類,其他建材的用量以及生產能耗占比較小在此忽略不計。1.2建筑運行能耗的定義與分類。建筑運行用能,參見《民用建筑能耗標準GB/T51161-2016》[10]中“建筑能耗”的定義,指的是“建筑使用過程中由外部輸入的能源,包括維持建筑環境的用能(如供暖、制冷、通風、空調和照明等)和各類建筑內活動(如辦公、家電、電梯、生活熱水等)的用能。在本研究中,涉及的建筑類型僅指民用建筑,包括:住宅、辦公建筑、學校、商場、賓館、交通樞紐、文體娛樂設施等建筑,而不包括工業建筑。考慮到我國南北地區冬季采暖方式的差別、城鄉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別,以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人員活動及用能設備的差別,將我國的建筑用能分為四大類[11],分別是:北方城鎮供暖用能、城鎮住宅用能(不包括北方地區的供暖)、公共建筑用能(不包括北方地區的供暖),以及農村住宅用能,詳細定義如下:(1)北方城鎮供暖用能:指的是采取集中供暖方式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冬季供暖能耗,包括各種形式的集中供暖和分散采暖。本研究考察各類供暖系統的一次能耗,也就是由于采暖導致的熱源處一次能源或電力的消耗,以及服務于供熱系統的各類設備(風機、水泵)的電力消耗。對于熱電聯產方式的集中供熱熱源,本書根據《民用建筑能耗標準GB/T51161-2016》的標準,根據輸出的電力和熱量的火用分攤輸入的燃料。(2)城鎮住宅用能(不包括北方城鎮供暖用能):指的是除了北方地區的供暖能耗外,城鎮住宅所消耗的能源。在終端用能途徑上,包括家用電器、空調、照明、炊事、生活熱水,以及夏熱冬冷地區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冬季供暖能耗。城鎮住宅使用的主要商品能源種類是電力、燃煤、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城市煤氣等。(3)商業及公共建筑用能(不包括北方地區供暖用能):這里的商業及公共建筑指人們進行各種公共活動的建筑,包含辦公建筑、商業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衛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運輸類建筑,既包括城鎮地區的公共建筑,也包含農村地區的公共建筑。除了北方地區的供暖能耗外,建筑內由于各種活動而產生的能耗,包括空調、照明、插座、電梯、炊事、各種服務設施,以及夏熱冬冷地區城鎮公共建筑的冬季供暖能耗。公共建筑使用的商品能源種類是電力、燃氣、燃油和燃煤等。(4)農村住宅用能:指農村家庭生活所消耗的能源。包括炊事、供暖、降溫、照明、熱水、家電等。農村住宅使用的主要能源種類是電力、燃煤、液化石油氣、燃氣和生物質能(秸稈、薪柴)等。其中的生物質能部分能耗沒有納入國家能源宏觀統計,但是農村住宅用能的重要部分,本研究將其單獨列出考慮。1.3建筑領域碳排放的定義從溫室氣體排放的角度來看,建筑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分為建筑建造和運行相關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建筑運行相關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本研究主要關注其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建筑建造相關二氧化碳排放包含建材生產過程中的直接CO2排放和建造使用能源相關的間接CO2排放。類似的,建筑運行階段,也會導致能源使用帶來的直接CO2排放,例如采暖鍋爐燃煤、燃氣導致的直接排放,以及建筑用電所對應的間接CO2排放。

2核算模型與檢驗方法

查看全文

建筑采暖空調能耗管理論文

摘要:《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建筑和建筑熱工節能設計”章節中,對外窗保溫性能(傳熱系數K)作了具體規定,并建議外窗設置活動外遮陽,但對外窗隔熱性能(遮陽系數SC或太陽得熱因子SHGC)沒有作出具體規定。本文確定了夏熱冬冷地區基準性住宅和節能方案,并選取上海、南京、武漢和重慶4個代表性城市作為分析對象,使用美國勞倫斯•伯克力國家實驗室開發的DOE-2軟件對節能方案進行計算分析,得出外窗的保溫性能和隔熱性能對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的影響結果。

關鍵詞:外窗傳熱系數遮陽系數建筑能耗建筑節能

我國行業標準《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第四章”建筑和建筑熱工節能設計”中,對外窗熱工性能作了如下規定:

4.0.4:外窗(包括陽臺門的透明部份)的面積不應過大。不同朝向、不同窗墻面積比的外窗其傳熱系數應符合表4.0.4的規定。(表4.0.4略)

4.0.6外窗宜設置活動外遮陽。

該標準對外窗保溫性能(傳熱系數K)作了具體規定,并建議外窗設置活動外遮陽,但標準對外窗隔熱性能(遮陽系數SC或太陽傳熱因子SHGC)沒有作出具體規定,不能不說是該標準的一個不足。實際上,我國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的節能不僅與外窗的保溫性能,而且與外窗的隔熱性能緊密相關的。

查看全文

醫院建筑能耗評價指標及影響因素研究

摘要:結合當前醫院的發展,提出了對上海市《市級醫療機構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553-2012的修訂思路。基于對國內外用能指南的調研和對2018年全市市級醫院用能數據的統計分析,得出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仍是最合適的能耗評價指標,該評價指標與床位數和門急診人次等業務規模密切相關。通過相關性分析,醫院類型不同,單位面積能耗影響因素有所區別。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主要受床位數影響,專科醫院主要受建筑面積和總醫療量(當量床日)影響。實地調研表明手術量在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具備修正條件。

關鍵詞:用能指南;修訂思路;能耗評價指標;影響因素

醫院建筑能耗遠高于其他公共建筑,通過制定能耗定額,開展能耗對標,能幫助醫院找出差距,發現用能存在的問題,指導合理用能。上海市2012年頒布實施的《市級醫療機構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553-2012(以下簡稱2012版指南)規定了不同類型醫院的能耗對標值,為“十二五”、“十三五”市級醫院開展能效對標、挖掘節能潛力提供了重要支撐。伴隨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級醫院的基本建設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大型儀器設備大量投入使用,診療能力大幅提升,人們的就醫環境和醫療條件有了顯著的改善。但醫院建筑能耗隨之大幅度地增長。2018年30家市級醫院建筑能耗為27萬tce,較2008年增加了41.3%,同時在這10年間,建筑面積和門急診人次分別增加了51%和110%。本文根據近年來醫院能耗的動態發展變化,結合現有能源消耗數據顆粒度,在《2012版指南》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建筑用能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對用能指南的修訂提出有關思路。

1醫療機構能耗評價指標研究

1.1國內外能耗指標調研。國內外醫療機構能耗評價指標通常采用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指標,如德國VDL3807標準根據醫院床位數區間給出醫院供熱能耗和供電能耗指標(單位:kWh/(m•a)),在國內,浙江、湖南、山東等省2按醫療機構等級分類(一級、二級、三級)給出能耗定額標準,北京、濟等南市按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分類給出建筑合理用能指標等。1.2市級醫院單位業務量能耗指標研究。與其他建筑不同,醫院建筑能耗除受到建筑規模的影響,還與床位數和門急診人次等業務規模密切相關。為進一步求證是否存在比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更合適的指標,本文重點分析了單位床位能耗、單位門急診人次能耗、單位醫療量能耗及單位醫療業務量能耗密度(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年總醫療量)等單位業務量指標,數據樣本為2018年度全市30家市級醫院的建筑面積、門急診人次、床位數、年總醫療量(年門急診人次/3+年實際占用總床日數,單位為當量床日)、床日數、手術人次、病種難度系數(CMI)和年總能耗等進行分析,結論如下:1)平均床位能耗為7.33tce/床,最大值(14.23)為最小值的2.09倍;2)平均門急診人次能耗為4.09kgce/人次,最大值(18)是最小值的0.24倍;3)平均單位醫療量能耗為707.92kgce/百當量床日,最大值(2044.24)是最小值的(70.86)的倍;4)單位醫療業務量能耗密度為1.078kgce/m2•萬當量床日,但最大值(10.021)是最小值的(0.289)倍。可見,不同醫院的單位床位能耗、門急診人次能耗、百當量床日能耗、單位醫療業務量能耗密度數值差異過大,橫向不具有可比性,難以用醫院建筑用能評價指標。本文重點說明單位醫療業務量能耗密度比指標,該指標綜合考慮了醫院建筑面積和醫療業務量兩個因素,此因素能全面反映醫院的用能水平。前文提及的醫院之間的數據差異性,分析其原理不難發現其局限性。單位醫療業務量能耗密度計算公式可表示為:式中:—單位醫療業務量能耗密度,單位:kgce/(m2•萬當量床日);E—總能耗,單位:kgce;S—建筑面積,單位:m2;P—綜合業務量,單位為當量床日。案例分析:假設醫院A和醫院B總能耗(E)相等,醫院A的E為100m2,P為60當量床日;醫院B的E為300m2,P為20當量床日,則醫院A和醫院B的皆相等,即兩者單位醫療業務量能耗密度相當。但顯然,醫院A利用較小的建筑面積診治了更多病人,醫療效率更高,社會效益更好,如采用該SHANGHAIENERGYCONSERVATION上海節能評價指標則對醫院A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因此,單位醫療業務量能耗密度等更適合于醫院開展縱向的自我評價和比較,其他單位業務量能耗指標亦是如此。1.3市級醫院單位面積能耗指標研究。2018年度全市30家市級醫院單位面積能耗如圖1所示,呈正態分布。從圖2中的Q-Q圖可以看出,各數據點近似在同一條直線上。經過Kol-mogorov-Smirnov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2,大于0.05[1]。因此,可認為樣本建筑的單位面積能耗服從正態分布。確定研究對象的概率分布函數后,可以采用目前使用較多的限額水平法、上下四分位法等對研究對象進行統計分析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用能指標水平。1.4醫院的分類水平研究。醫院由于類型不同,科室設置及業務特點都存在差異,如果未對醫院進行分類水平研究,則對實際醫院用能對標缺乏指導性。《2012版指南》考慮到中醫醫院數量較少(4家),且科室設置與綜合醫院接近,因此把醫院機構分為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兩類。用能評價指標分為建筑類主要指標和業務類指標輔助評價。建筑類指標為單位建筑面積能耗(kgce/(m2•a)),業務類輔助指標為單位床位建筑面積(m2/床)和單位建筑面積門急診人次(人次/m2),兩個輔助指標相互作用形成四種分類(分別對應四個象限)。其核心是單位面積所承擔的業務量越多,其允許能耗指標相應提高。兩者關系如圖3所示:圖3能耗密度與業務密度對應關系根據《2012版指南》對2018年綜合醫院能耗數據分析,發現隨著醫院近年來業務發展,上述對應關系發生了細微變化,集中體現在中醫醫院。中醫醫院業務密度最大,即單位床位建筑面積密度最高且單位建筑面積門急診人次最多,但能耗水平明顯低于綜合醫院(如圖4所示),因此中醫醫院不適合并入綜合醫院,能耗指標應單獨設置。此外,分析發現四象限中,部分象限目前樣本缺失或過少,因此影響因子的設置也需重新考慮。

2市級醫院能耗影響因素研究

查看全文

建筑空調能耗預測管理論文

摘要:本課題基于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和對往屆世博會冷源方案方案的分析,通過對上海世博會園區建筑冷源需求特點和上海能源結構和可再生能源承載力的研究,提出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冷源規劃可行性方案并對上海世博會建筑空調系統能耗進行預測。

關鍵詞:展館建筑空調系統建筑能耗上海世博會

1上海世博會規劃概述

以建立和諧城為主題的世博會將于2010年在上海舉辦。上海世博會選址位于黃浦江上游,處于陸家嘴和老外灘的南延伸段上,盧浦大橋與南浦大橋之間的濱水區,約5.4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內,規劃總建筑面積855,500平方米。自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以來,歷屆世博會都以展現各國當時最高的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水平為主要目的,其中展館建筑是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1]。和歷屆世博會相似,上海世博會的建筑也以展館建筑為主,展館建筑面積占整個世博園區總建筑面積60%以上。除展館建筑外,世博園區建筑還包括會議、辦公、娛樂及相關的服務設施建筑[2]。

2010年世博會舉辦期為5月~11月,預計在此期間,上海將迎接7000萬名以上游客,日平均人流為40萬人,日最高峰人流預計可達80萬人。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包括上海高溫高濕的夏季,因此,世博會建筑空調系統的安全、低環境和能源負荷運行是世博會成功舉辦和實現綠色世博的關鍵。本課題基于對往屆世博會冷源設置的分析,結合上海世博會建筑規劃,對世博會建筑空調系統冷源進行研究。

空調系統能耗預測首先須對建筑物動態空調負荷特性進行分析,確定空調制冷系統方案,針對該方案確定不同負荷率下的機組運行時間,并根據機組在不同負荷率下的效率,確定建筑的運行能耗。由于上海世博會的展覽期為5月份到同年的11月份,因此園區內建筑僅考慮夏季供冷能耗。前期研究已經得出上海世博會建筑物動態負荷特性,見參考文獻3。

查看全文

建筑節能中實現能耗降低的措施

摘要:建筑節能措施旨在降低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因此,在建筑的實際施工生產中,我們要加強對建筑節能措施的重視。鑒于此,本文將探討并研究了建筑節能的重要性及建筑的節能設計。

關鍵詞:建筑節能;存在問題;應對措施

一、建筑節能中實現能耗降低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正處于飛速成長的階段,建筑行業資源的消耗量大,尤其是在日常的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環境污染,如果能夠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使用節能減排技術,不僅能夠為我國節省建筑資源,同時還可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與此同時人類活動對于資源的消耗以及環境的污染都越來越嚴重,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使用節能減排技術是順應時展要求得必然之舉。所以在實際的建筑施工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加強對建筑節能減排的施工設計,做好事先的準備工作。

二、我國建筑能耗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我國已有的建筑總量和新建的面積已占到世界總建筑的一半,并且大都使用常規能源,幾乎全為高耗建材,使用過程中也在采暖、空調、通風和熱水使用方面有很大的資源消耗,分散分戶的使用方式也使資源利用率很低,并且供熱方面也有較大的浪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