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15:21: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解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鎮扶貧解困活動的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下*2009年度“扶貧解困民生工程”目標任務的通知》(*開發〔2009〕2號)精神,為更好的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切實改善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鎮政府決定,在全鎮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認識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的重大意義

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此,各村(社區居)民委員會、鎮級各單位要切實肩負發展的歷史使命,把實現扶貧解困作為執政追求,把改善民生作為首要任務,扎實推進民生工程的落實,確保我鎮扶貧解困目標任務的393人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二、認真落實“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的目標任務

這次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統攬扶貧解困工作,切實改善我鎮扶貧解困目標任務的393人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脫貧致富。重點幫助鎮低收入家庭、重點優撫對象困難家庭解決因失業下崗、家庭成員患重病等造成就業、就醫、入學等方面的困難,通過實施就業(自謀職業)、勞務輸出、項目、就醫、助學、生活等扶持,使我鎮低收入家庭走上致富之路。

三、找準措施確保“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取得成效

查看全文

財政解困調研報告

縣鄉財政是國家財政的基礎,其能否走出困境,關系到國家財政的振興和國家政權的穩定,關系到經濟能否持續快速發展,關系到小康社會能否如期實現。近幾年來,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縣鄉財政的困難問題,中央實行了“三獎一補”等政策,自治區也重新調整對下財政體制,重新調配全區財力,增加對縣鄉財政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縣鄉財政困難的局面得到改善,確保了干部職工的工資發放和各項事業的正常運轉。但是,縣鄉財政困難的問題依然嚴峻,平南縣委縣政府近年來也積極探索,不斷改革,試圖緩解縣鄉財政解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實際問題。

一、財政運行的現狀分析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上級財政調整對下財政體制,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后,平南縣財政運轉情況得到改善,但運轉仍然困難,主要表現在收入增長不快,收支矛盾突出,各項增支因素較多,財政管理有待加強等等。

(一)收入結構不合理,財政收入增長不快,質量不高。一是稅源結構不合理,20**年以前,平南縣糖廠、煙廠和桂花水暖等重點稅源相繼破產,縣級財政收入只能靠零散稅收,財政收入增長乏力;20**年,平南縣稅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只有1家(華潤水泥);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2家,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12家;2007年,平南縣稅收1000萬元以上企業有2家;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3家,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17家。這說明平南縣這幾年財源建設有一定發展,但支撐性的稅源不多,導致財政收入過度依賴個別企業的問題。2007年上半年,由于梧洲長洲電站建設致使西江封航,華潤水泥等貨物無法外運,平南縣財政短收4000多萬元。二是財政收入增長不快,質量不高,20**年財政收入33531萬元,比20**年增長18.68%,而稅收收入增長只有9.08%,非稅收入增長就高達53.07%,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28.13%,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過大,直接影響到縣級財政的可用財力。

(二)財政支出剛性大,結構不合理,增長過快。主要表現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要求全面建立公共財政體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這就要求財政支出水平大大提高,應付未付大量存在,導致縣級財政出現了相當多的問題,運行十分困難。

1、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基本上仍然屬于“吃飯財政”。平南縣2007年財政支出69428萬元,其中人員經費支出就需4億多元,占財政支出的56.17%。而人員經費的安排與其他兄弟縣市相比還比較低,主要表現在住房補助、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失業保險等安排嚴重不足,據測算如果足額安排我縣還需增加安排3639萬元。

查看全文

初中數學學困生解困之道

摘要:學困生是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重點幫扶的對象,教師提高對數學學困生的重視程度,加強對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可以彌補學情差異,促進全體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共同進步。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形勢下初中數學學困生解困的必要性,從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分層教學、深化小組合作以及實施鼓勵式評價四個方面,論述數學學困生的解困策略,旨在為轉化數學學困生提供有力的參考和借鑒,全面開發學困生的學習潛能。

關鍵詞:新形勢;初中數學;學困生;解困;必要性;策略

數學學困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通常對數學課程缺乏濃厚的探索興趣,數學基礎也比較薄弱,在數學課堂上不善于互動交流,逐漸被邊緣化,從而影響數學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應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教師必須認識到幫助學困生解困的必要性,關注學困生的實際需求,對數學教學手段和內容進行科學的調整,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意識,促進其個性品質和學習潛力的發揮,從而實現對數學學困生的高效轉化。

一、新形勢下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解“困”必要性分析

初中數學教學領域的“學困生”,主要是指數學探究主動性偏低、缺乏良好學習習慣,以及存在厭學心理,導致數學核心素養、綜合能力發展不力的學生。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多種多樣,如數學底子差,進入初中后因課程知識加深,自身的消化理解起來較為吃力,于是逐漸喪失數學學習動力;再如教師忽視學困生的需求,沿用的數學教學手段單一,在課堂上優先讓數學績優生、發展生發言,也會造成學困生放任自我、破罐子破摔。經過數學學情分析和理論實踐研究,可將新形勢下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解困必要性總結如下。

(一)有助于增強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查看全文

鄉鎮脫貧解困情況調研報告

鄉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341戶,1118人,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702.65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4954.8萬元。在新一輪農村發展進程中,該村已逐步處于落后的不利位置,村級資源貧乏,集體經濟幾近空白,缺乏主導產業,村民收入不高,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發展后勁明顯不足。如何加快農村發展步伐,盡早實現脫貧解困的目標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本次調研,作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村發展現狀

村境內兼有丘陵和山地,平均海拔約200米,耕地面積114公頃,其中水田60公頃,旱田54公頃,勞動力資源達560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150人,2008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02.65萬元,全部為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無村組集體經營收入。該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集中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有債務無積累。村沒有鄉鎮企業、村辦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幾乎為空白。同時,村級債權無法兌現而債務繁重,還債能力十分有限。根據統計部門數據,截止目前,該村債務鎖定為39.2萬元。二是有產品無產業。村屬傳統農業村,主要經濟作物為桑蠶和食用菌,目前全村345戶村民的桑蠶養殖和食用菌種植較為普及,其中桑蠶種養規模達到750畝,年產值達30萬元,食用菌基地達到12畝50余萬袋,年產值達30萬元。在全村114公頃耕地面積中,傳統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幾乎各占一半,分散種養現象突出,加上缺乏專業農業合作組織,桑蠶、食用菌等經濟作物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經濟作物沒有給農民帶來較多的經濟效益。三是有資源無規劃。村地質遺跡資源豐富,地下暗河、溶洞等自然景觀眾多,但均未有效開發,盤活農村土地等集體資源有待時機。

二、原因分析

(一)政策扶持有限,難以發展。客觀上看,由于該村不屬于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行列,且屬于全縣偏遠山區村,區位優勢不明顯,獲得上級政策扶持極為有限,受各級關注程度不高,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各項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對上爭取工作存在諸多難題,近三年來,村級各項建設事業投入年均不超過10萬元,08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僅為4萬元,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

(二)村級基礎薄弱,無法發展。由于歷史原因,該村集體經濟一片空白,毫無積累,缺乏礦產等支撐性資源,無集體企業,集體收入無來源,農村發展長期得不到有效投入;全村通村通組公路里程為10.02公里,硬化率僅為20%,農業灌溉基礎設施不健全,末級渠系不發達,村級產業仍然停留在“小而全、多而雜、松而散”的層次,缺乏發展的必要基礎。

查看全文

解危解困房工作意見

為解決本市符合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無房戶、特困戶、下崗職工、殘疾人等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城鎮住房供應體系,提出本實施意見。

一、解危解困房的計劃制定和資金來源

(一)各區(縣)人民政府根據本轄區的低收入家庭情況,

于每年的11月將解危解困房建設計劃報市房產局。

(二)市房產局會同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民政局對各區(縣)解危解困房建設計劃進行審核后報市建委列入年度城市建設計劃。市、區(縣)兩級財政按一定比例進行投資建設。

二、解危解困房的建設

查看全文

鄉鎮扶貧解困工作總結

鎮扶貧解困工作根據《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切實抓好2014年度扶貧解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以低收入貧困戶為對象,以增收為核心,以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和勞務技能傳授扶貧為重點,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逐步改善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貧困農民的致富能力。一年以來,我鎮的扶貧解困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面就開展的主要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目標任務

2014年,我鎮目標擬為扶持農村貧困人口740人。

二、完成情況

今年以來,鎮農技、畜牧、勞保等部門組織各村村民參加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勞務輸出200余人;在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種植核桃900余畝;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1處;同時在村新建通村公路3公里。經驗收,我鎮規劃扶持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740人,實際完成740人,占目標任務100%。

三、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市城區解困房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建立和完善我市住房供應保障體系,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改善老城區人居環境,推動城市化進程,根據《揚州市市區解困定銷房管理暫行辦法》(揚府辦發[2003]55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解困房是由市政府定點統建,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定向出售給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的普通住房。

第三條本暫行辦法適用于市區老城區。

第四條*市房產管理局(以下簡稱市房管局)負責解困房建設、供應和管理工作。

*鎮及市計劃、建設、國土、財政、審計、監察、民政、公安、稅務、物價、供電、環保、總工會等部門和單位根據各自職責,做好解困房建設、供應和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申請購買解困房的家庭(以下簡稱申購家庭)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查看全文

市長在城市解困大會的講話

同志們:

*市實施第二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動員大會現在開會。

實施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在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做出的重大決策。把實施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列為全省實施10項利民行動之一,把這項工作作為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程的實施,市委常委會專門聽取了全市“一幫一”工作匯報,要求認真總結第一輪城市“一幫一”工作基本經驗,研究確定了第二輪城市“一幫一”工作的基本任務、工作方法和實現目標。為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市委、市政府對“一幫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重新調整,由書記和我擔任領導小組的組長,經過市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召開這次全市實施第二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動員大會。

在主會場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班子的領導,各縣(市)區委書記,市“一幫一”扶貧解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中省直駐*單位及市直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市“一幫一”扶貧解困辦公室工作人員。

這次會議共有六項日程:

第一項,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同志宣讀《市委、市政府關于表彰第一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第二項,由市委副書記同志宣讀《*市第二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實施方案》;第三項,典型代表發言;第四項,現場捐助;第五項,由市委書記同志與各縣(市區)委書記簽定責任狀;第六項,由市委書記同志作重要講話。

查看全文

扶貧解困工作意見

為認真抓好我鎮2014年度扶貧解困工作,促進扶貧開發工作進程,確保縣下達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就2014年扶貧解困工作擬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扶貧解困工作集中體現了黨委、政府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親切關懷。抓好扶貧工作,既是檢驗我鎮扶貧開發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基本標準與尺度,也是檢驗我鎮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又是維護好貧困群眾利益的重要舉措。為促進工作順利開展,確保上級下達我鎮扶持農村貧困人口目標任務的實現,鎮黨委、政府及時調整鎮2014年扶貧解困工作領導組。并落實專人負責,以保證工作按計劃推進,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實現。

二、狠抓落實、完善措施保證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1、深入調查,健全完善扶貧農村貧困人口的基礎臺帳,為制定科學的幫扶措施提供條件。各村要結合本地實際搞好摸底調查工作,集中精力對全村家庭年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的農戶進行認真摸底,按照鎮黨委、政府下達的指標任務健全基本臺帳,并按時將臺帳報鎮經發辦匯總上報。

2、完善措施,狠抓落實。扶貧解困工作,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使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才能使貧困人口能真正的脫貧,并走上致富道路。在具體工作上,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立足長遠,從提高農村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著手,要因地制宜地幫助貧困群眾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并幫助貧困群眾調整好產業結構,建立穩定的增收渠道;二是要對貧困人口做好農業實用技能和外出務工技能培訓,積極引導和組織有勞力的貧困人口外出務工或就地非農轉移就業;三是積極配合縣級相關部門在安排各項扶貧惠民項目和資金時,有選擇地將水利、公路、住房改造和產業發展等項目及資金重點安排在以解決扶貧農村貧困人口居住的地區,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扶貧開發進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低收入)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四是加大扶貧開發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都來關心幫助貧困人口,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使扶貧解困工作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文

農業局扶貧解困實施意見

根據*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開發〔2009〕2號文件精神,為扎實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工作,經認真調查研究,商聯系鄉金檀鄉黨委、政府意見,結合我局實際,特提出2009年“扶貧解困民生工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當地的資源條件,結合農戶貧困原因,針對性地制定扶貧措施,著力增強貧困農戶的“造血”功能,使家庭人均純收入較上年有較大增長,全面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二、目標任務

全局黨員干部職工共22人,幫扶30戶,幫扶人口73人,人均純收入在上年基礎上增加370元以上。

三、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