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計劃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03:22: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工作計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工作計劃

人保局民營經濟工作計劃

按照縣政府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安排部署,為切實做好2020年度民營經濟工作,現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年度民營經濟工作計劃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

為深入開展民營經濟工作,使該項工作真正取得實效,結合部門工作實際,成立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其他相關人員為成員的全局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指派專人負責此項工作,使該項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工作層層有落實,為切實做好2020年度民營經濟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多措并舉,有序推進

1、簡化行政審批。持續深化“放管服”工作,扎實推進“人社事最多跑一次”,對涉及的公共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清理,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編制人社服務清單和辦事指南,按照“能簡盡簡、能砍盡砍”原則,全面取消無法定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

2、認真貫徹落實《省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實施辦法》等階段性減免緩企業養老、工傷、失業單位繳費政策,切實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

查看全文

全市工業經濟工作計劃

一、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著眼“三大計劃”(優勢產業、百億園區、大企業大集團培育行動計劃),實施“三大工程”(園區經濟提速增效工程、技術改造百千工程、新安江流域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工程),抓好“十件大事”(推進300戶“智慧·數字企業”建設、創建市中小企業服務網、成立市工業科學發展咨詢委員會、爭創十大產業集群專業鎮、抓好TFT—LCD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4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整體推進、182個園區經濟提速增效工程項目建設、166戶新安江流域工業企業轉型升級、40戶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培育帶動、30戶旅游工藝品企業提速升級),全力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確保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二、主要目標

1、工業發展目標。力爭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30億元以上,凈增規上工業企業50戶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5%以上(上報數);完成工業投資100億元以上,增速30%以上,完成工業技改70億元以上,增速30%以上;新簽億元以上工業招商項目40個以上。

2、園區發展目標。力爭新增開發面積8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招商項目到位資金80億元、新增規上企業戶數50戶、實現工業總產值400億元、實現稅收13億元;“園區經濟提速增效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80億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街道辦全年經濟工作計劃

年,街道辦事處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區“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立足實際,開拓進取,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全力打造“三片兩線”發展格局,實現辦事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立足實際,挖掘潛力,打造“三片兩線”發展格局

1、打造西部片區,實現居住、商貿、三產突破發展。借助蓋世物流、零點物流的聚集效應,促進佳怡物流的規模提升,輻射帶動周邊物流、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業的發展;借助蔣家溝村舊村改造的有利時機,在建設大型社區的同時,完善商業配套,大力發展服務業,在居住、商貿、三產的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2、打造中部片區,建設經濟綜合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現有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科技創新水平,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信息化程度高、無污染的企業,形成高新產業群;推進合村并點,建設大型社區,完善城市配套,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等服務業,提高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把中部片區打造成高新產業聚集、人口高度集中、服務業發展迅速的經濟綜合體。

3、打造東部片區,突出都市農業特色。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土地流轉,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引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打造黃河大米、花卉苗木等特色農產品;加大對富硒水稻園、清荷農業觀光園的支持力度,以項目建設帶動周邊群眾主動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加快都市農業發展步伐。

4、打造荷花路沿線,推進城市化進程。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則,穩步推進轄區舊村改造。督促好蘇家村舊改項目的建設工作,確保安置房建設順利進行;逐步推進合村并點工作,徹底清理沿線兩側的花崗石加工企業,根治污染,形成環境優美、致富群眾的沿線產業鏈。

查看全文

農業局經濟工作計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常抓不懈,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健全機制,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多措并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服務,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發展;狠抓落實,扎實開展各項工作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圍繞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扎實搞好糧食高產創建工作、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和標準良田建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不斷改良土地狀況,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抓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大力實施秸稈機械還田,進一步改良土壤結構,培植地力和肥力,促進農業豐產豐收、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觀光旅游農業、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繼續實施雙匯產業化工程、抓好土地流轉、抓好農村沼氣建設,繼續加大項目引進和資金投入,落實好上級各項惠農政策、是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2010年,我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將堅持以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領農業農村工作,以科技為先導,以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為重點,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培育特色農業亮點、改善農村宜居環境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大惠農力度,健全服務體系,增加農業投入,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1、常抓不懈,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圍繞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扎實搞好糧食高產創建工作。重點建設好一批高產示范小區、高產示范方和畝產超千斤的高產示范田、培育出2-3個糧食高產示范鄉鎮,2010年糧食總產力爭達到3.6億公斤。

2、健全機制,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抓好示范村建設。在2009年培育完善12個示范村的基礎上,力爭通過努力,2010年再打造7個以上區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西線重點打造龍城鎮的栗莊、冢馬,新店鎮的堯張等村,北線重點打造孟廟鎮的攔河劉,李集鄉的老官田等村,東線重點打造黑龍潭鄉的半截塔、孟廟鎮關徐村等。二是抓好試點村建設,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的綜合整治,達到分類推進村變面貌、新示范村出形象、老示范村上臺階,全面完成省里下達的新農村建設三年分類推進任務。三是抓好移民新村的沼氣建設和勞動力轉移培訓,著力改善移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移民群眾外出務工技能。四是抓好商橋、龍城、黑龍潭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督導各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鄉鎮按計劃完成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確保新型社區早出形象,快出形象。

3、多措并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⑴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和標準良田建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不斷改良土地狀況,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⑵繼續抓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大力實施秸稈機械還田,進一步改良土壤結構,培植地力和肥力,促進農業豐產豐收。力爭全區夏季和秋季秸稈禁燒率達到10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秸稈機械還田率達到90%以上。

4、強化服務,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發展。一是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觀光旅游農業,以107國道、郾襄路和高速路引線兩側重點發展塑料大棚蔬菜、優質觀光林果種植基地建設,打造郾城農業綠色食品品牌。二是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在裴城、新店、商橋、李集等鄉鎮重點發展麥—煙—紅薯,麥—棉—蔬菜,麥—瓜—椒等一年多熟間作套種3萬畝。三是繼續實施雙匯產業化工程,快速催生一批規模化標準養殖小區,促進畜牧養殖業加速發展、優化升級。

查看全文

國民經濟工作計劃

第一章**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期間,地委、行署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深化改革、團結奮斗,不斷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全面實現了**計劃確定的奮斗目標。全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政治穩定,各族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到**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2.01億元,五年平均增長11.6%(下同),人均GDP超過1.2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8億元,年均增長20.3%;固定資產投資44.2億元,年均增長17.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年的40:25:35調整到**年的31:29:40。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

區域經濟特色初步顯現。烏蘇市、沙灣縣依托棉花等支柱產業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棉紡、油脂和石油化工等工業經濟,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區;和布克賽爾縣、托里縣依托煤炭等礦產資源優勢,構建礦業開發產業體系,努力打造以能源化工為主的特色工業區;**市、額敏縣和裕民縣依托豐富的水土資源和口岸優勢,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生產和精深加工,努力構建外向型綠色經濟區。

優勢資源轉換步伐加快。水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83萬畝,比“九五”末增長6%(下同),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88萬畝,增長32.7%;礦產資源開發力度加大。整合組建三大煤炭集團,“關小建大”取得實質性進展,煤炭回采率提高至40%以上,煤炭生產能力大大提高;一批礦業開發企業落戶**,使地區建材、冶煉和化工工業跨上新臺階;農產品資源深加工能力進一步加強,形成了烏蘇—沙灣棉紗、油脂和番茄醬等產品加工區和**盆地糧油、肉品和糖料等產品加工區,初步改變了原料輸出型農業經濟狀況。

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60億元。水利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增加水庫庫容1.09億立方米,固定灌溉渠道總長達到8800公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能力達到18.9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3萬噸/日,集中供熱面積達到450萬平方米;交通的“瓶頸”制約因素得到緩解,地區內國道、省道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縣鄉道路改造速度加快,農村道路明顯改善,公路總里程達4666公里;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電源總裝機達到94.7MW,110KV輸電線路總長度達到792公里,實現“雙回路”或“環網”供電,農村電網全面得到改造;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由4.8%提高到6.27%,全地區基本實現了農田林網化。退牧還草860萬畝,草場“三化”趨緩。

查看全文

社區經濟工作計劃

在新的一年,我社區將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經濟工作作為文明社區創建工作的保障,在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同時,注重對企業的服務及企業日常生產安全檢查監督工作,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社區稅源經濟的發展,增強轄區經濟實力,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促進創建、保證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一做好招商引資,進一步增強社區經濟實力。

我社區將在新的一年里,在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同時,在社區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城東,注重發展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力爭社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二、挖掘轄區資源,加快社區建設步伐。

社區居委會將進一步發揮轄區單位、共建單位的資源優勢,通過結對共建,積極開展共建活動,以此帶動社區經濟的發展。

三、著眼社區實情,開展安全生產活動

查看全文

市糧食局糧食經濟工作計劃

2005年我市糧食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學習貫徹國務院和自治區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為主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糧食工作全局,以確保糧食安全為目標,圍繞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職工穩定,大力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努力做好招商引資和糧食產業化經營工作,繼續完善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與儲備糧重要問題訂單掛鉤的機制,以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為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完成糧食工作的各項任務。

主要目標:

1、貫徹執行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完成市人民政府下達市、縣級儲備糧儲備任務。

2、完成市、縣(區)糧食購銷量10萬噸。

3、參與優質稻產業化經營種植面積40萬畝。訂單糧食面積20萬畝。

4、確保本市駐軍和武警部隊軍糧供應任務的完成。

查看全文

市糧食局糧食經濟工作計劃

2005年我市糧食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學習貫徹國務院和自治區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為主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糧食工作全局,以確保糧食安全為目標,圍繞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職工穩定,大力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努力做好招商引資和糧食產業化經營工作,繼續完善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與儲備糧重要問題訂單掛鉤的機制,以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為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完成糧食工作的各項任務。

主要目標:

1、貫徹執行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完成市人民政府下達市、縣級儲備糧儲備任務。

2、完成市、縣(區)糧食購銷量10萬噸。

3、參與優質稻產業化經營種植面積40萬畝。訂單糧食面積20萬畝。

4、確保本市駐軍和武警部隊軍糧供應任務的完成。

查看全文

市循環經濟工作計劃

為認真組織實施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深入開展“四節一利用”和“3911工程”,2006年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編制規劃,出臺政策。編制《**市工業發展循環經濟“十一五”規劃》,督促各循環經濟試點經濟開發區(園區)、工業集聚區完成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編制;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政策法規,制定《**市工業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出臺必要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實。

2.明確責任,強化考核。明確工業發展循環經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各試點單位要落實主管領導和專門人員負責本單位循環經濟推動工作,完善試點循環經濟單位通訊員網絡;建立完善循環經濟指標統計考核體系,督促試點單位建立能耗、污染物排放考核制度。

3.淘汰落后,調整產業結構。嚴格限制有害于生態環境的產業,制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從源頭上制止和減少各種污染源的產生;按照《**市限制和淘汰制造業落后生產能力目錄》,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等工藝、設備和產品;出臺取締和關停小造紙、小印染、小化工、小蓄電池等高污染行業規劃,爭取盡快分步實施;拆除機立窯12座,拆除粘土磚瓦窯32座;力爭散裝量達到800萬噸,散裝率65%以上,制定新型墻體材料發展規劃,建造一批新型墻材示范工程;抓好禁用實心粘土磚工作。

4.加快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加強對具有共性特點的技術攻關,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組織實施“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專項項目,推廣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等,加大國內外科技資源的引進,提高企業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能力。建立循環經濟專家服務庫,培育循環經濟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開展技術開發與推廣、清潔生產審核、信息咨詢等提供優質服務。

5.廣泛開展節能工作。逐步制定九大行業主要產品的消耗定額。重點推廣燃煤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區域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照明節電等國家重點節能工程,進一步推進純低溫余熱發電、變頻調速、小型高背壓汽輪機替代電動機節電技術,組織實施節能改造項目35項,節電2億千瓦時。完成22家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監測任務,加大能源監測和檢查處罰力度,會同技術監督部門抽查能效標識制度執行情況;年綜合耗能3000噸標煤以上的用能單位,利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統每季報送能源利用狀況報告。

查看全文

國民經濟工作計劃

序言

《**市四方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黨的**以來我區編制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是編制專項規劃以及制定各項政策和年度計劃的依據。

《綱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要求,按照規劃編制程序組織編寫。規劃內容經過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充分體現黨的**和**精神,對接**市**規劃,立足我區實際,闡述政府關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思路,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方向。

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好《綱要》,對于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落實區委十屆二次(擴大)會議確定的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實現我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規劃期為**年到2010年。

第一章**發展回顧

查看全文